第一篇:谈谈班主任的爱心教育(国家级一等奖)
职称评审材料
德育论文
论文题目:谈谈班主任的爱心教育
工作单位: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初级中学 姓名:张雪英
学科:英语
申报专业技术资格:中学英语一级教师 申报日期:2010年7月
谈谈班主任的爱心教育
摘要: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心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围绕用爱心教育学生在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首先陈述了关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更是教师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然后就目前的学生状况例举三个例子说明用爱心教育学生还是有一定成的。关键词:爱心;陶冶;心灵
陶行知先生认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满天下”是他奉行的格言,实践证明他的观点是行之有效的。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尊重和爱戴。
教师的劳动过程是塑造学生心灵的过程,班主任工作是一门雕塑灵魂的艺术。班主任的工作应该说是千头万绪,而在工作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应用爱陶冶学生的心灵。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做老师特别是班主任,不能做教书匠而要做教育家。人们常说:“栽树栽根,育人育心”。要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做“四有”新人,班主任就应当搭起“爱心”之桥,爱是教育的源泉,爱心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如果没有爱,师生之间就缺乏相互间的信赖,感情上就有距离,就谈不上了解他们的内心,辅导他们的心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班主任只有对学生付出了爱,才能与学生形成平等的关系,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成为他们的朋友,树立崇高的威信,去塑造学生的心灵。
一、用爱心打开学生心扉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通过和学生接触,我充分认识到了“爱心”在师生关系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我班的女学生陈慧梅,一向热爱班集体,活泼可爱,有说有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多年来均被评为三好学生。而有一段时间,常独自闷坐,不玩也不笑,精神不振,上课不愿开口读书,常不按时完成作业。为此我多次找他谈话,她总是欲言又止。当我找他的父亲了解时,其父亲吱吱唔唔。后来我才了解到她的父母嫌她是个女孩,部分家长封建思想较严重,认为女儿长大了始终要嫁人,在当地常流传:“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始终是别人家的人。送她们读书太不划算,不如把钱攒起来送儿子读书。反正现在家中也正缺钱用,于是产生了让女儿
辍学在家务农的想法。一次,因贪玩而没有去放牛,父亲得知后大动肝火、大打出手,并扬言就算考到高中也不送其上学了。还说,女孩子,我送你读了九年书,已对得起了,反正老了也用不着你养。这话对于一个品学兼优的陈慧梅来说,简直是天大的打击,觉得读书再勤奋也白费。于是出现了反常情况。为了尽快抚慰其受伤的心灵,做好她父母的思想工作。我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法,一方面常和陈慧梅谈心,许多名人的故事和艰难历程,以及身边一些同学的典型事例来激发她,和她谈人生,谈理想,谈天说地。课后让她和几个同学及老师一同做游戏。有意识地和她摸索英语题,上课提问她,回答对时及时表扬她,生病了带她去看病。一个星期后,她能主动来找我,帮我做一些事,也和我谈她的想法,向我倾诉自己的不快。另一方面,我多次家访,和她父母讲道理,讲新形势下的出路和今后的前途,讲重男轻女的危害,表扬他们儿女在校的良好表现,并答应今后如经济有困难,可以帮她联系社会热心人士的资助。我的举动打动了陈慧梅的父母,知道了班主任的良苦用心,说了自己想法的错误,答应配合老师教育女儿。并说今后再苦也要送女儿读书。就这样我和陈慧梅成了好朋友,她又回到了以前的勤学、活泼之中。在升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级中学。这事让我深深体会到是爱打开了学生的心扉。从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沔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不同,教育风格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心”,是所有教育的共性。应该说,我的教育实践的确充满了对学生的爱。
二、用爱点燃心灵的火种
爱心,不应该成为一种模式,一种手段,一种技巧,更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作出来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每一环节,也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深深的领悟到,爱能转化差生,炽热的爱能溶化差生冰冷的心。对差生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对学生爱而不宠,严而不恶。2004年我接了一个班,该班双差生多,有几个学生在学校、班级的破坏性很大,接班后我和他们开了一个座谈会,让学生作了自我介绍,征求了他们对班工作的意见,了解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并勉励他们努力学习。小陈是班中典型的后进生,他好动,常缺课,经常欺负同学,爱出风头,学习成绩差。我反复思考,他难道就没有一点点上进心吗?没有一点闪光点吗?不,我一定要找到一丝微弱的火种点燃它,使之变成熊熊大火。通过观察这位同学对老师较尊敬,劳动时很卖力,身体素质很好,是运动的好材料,于是我决定让他当班上的体育委员兼劳动委员,并鼓励他说你一定有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干。班中的事我都没忘记让他去做。并及时表扬他,平时经常和他谈心,要求他以班干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自从他做了班干之后,各方面有了很大进步。然而,一个星期三的下午,他的老毛病又犯了,因为他跟别人争跳绳而打架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先让他在我旁边坐下,跟他谈怎样才能把我班搞好,并肯定了他为班中做了大量的事情,指出今天打架班主任也有错,是班主任工作做的不够细,并告诉他打架是不对的。我对他说,你是我的知心朋友,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学生。我的班工作很需要你的配合。他很乐意并保证一定做好。一次我跟他聊天,他说我是最看得起他的老师,他一定要好好学习来报答我,听了这话,我发自内心的笑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学生“亲其师”能不“信其道”吗?只有,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的献给学生时,才能滋润童心,由心心相印的活动,创造意想不到的奇迹。
三、用爱心鼓励学生争取进步自信心严重不足,自尊心强,有自卑感是残疾儿童的心理特征,这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所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更需要班主任用爱心温暖他们,影响他们,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鼓励他们进步。我班的林如玉,眼睛因小时侯受了伤,导致左眼失明。刚上七年级时,很多同学嘲笑他,在他背后窃窃私语,指指点点。因而林如玉变得怪僻,不爱讲话,不合群。我做他的班主任后,不许同学再嘲笑他,上课经常提问他,表扬他,平时跟他谈心,用许多残疾人成功的动人事迹激励他,他学习成绩还不错,我推选他当学科代表,每次去他们村家访始终没有忘记去他家,并让他参加兴趣小组,叫几个同学常去帮助和关心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正是这种爱,使林如玉学习进步,自强自信了。正是爱的春风,吹绿了一片荒漠。面对情感需求型的学生,老师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应充分尊重他们,以诚相待,尽力帮他们克服困难;对待心理脆弱、顽皮的学生,更应倾注爱心和耐心;对于交往需求型的学生,老师要善于做一个引路人。
教育不是威慑,简单生硬的批评训斥,诱发不出学生正确的思想和感情,打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只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一个美好的心灵,使学生与老师成了两扇墙,永远没有沟通,永远体会不到做教育者的乐趣和伟大。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爱去陶冶学生的心灵,让祖国的未来开满更灿烂的花朵。
参考文献
[1]胡运华. 爱心教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年第5期.
[2]杜德栋.爱心教育及其基本策略[J].中国德育.第1卷第8期2006年8月.[3]刘锋.爱心教育及其作用[J].育人在线.西北执教7期.[4]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5]张志建.王国维学术思想研究[M].北京:教育科西北执教7期.学出版社,1992.
第二篇:班主任爱心教育
只要付出爱,就会有收获
今天,我认真聆听了各位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演讲,我触动很深,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是一门科学,管理是一种艺术。我们常说一个班级管理不成功的班主任,他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一百条,而一百位优秀的班主任,它成功的经验肯定有一条,那就是深爱着他的爱学生。正因为有了爱这个支点,教育就不单单只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力量、一种智慧、一份快乐。
我班学生差异很大,特别是其中有名叫“李雪”的学生一向不愿跟老师交谈,随便老师如何问,她也不说一句话,自闭现象相当严重。为了做好他的工作,我多次找家长沟通、找同学谈话,了解他的情况,最后我分析原因后,发现她可能是缺少“父爱”以及母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导致的,于是在帮助她的过程中,我尽量让他感受爱,虽然她成绩不好,但只要她有一点进步我都会表扬他,在班级开展各项活动中,也尽量让他积极参加,让她首批成为优秀共青团员,感受到班级给予她的爱,平时我还问寒问暖,关心他的生活起居,渐渐地她愿意和我交谈了,让我感动的是我的点滴做法却得到了她家长的赞许,某一天的晚上。李雪那远在云南打工的妈妈特意打来电话向我便是深深的谢意,说她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关心妈妈了等等,可见,只要付出爱,就会有收获。
总之,工作中就要多一点爱心、责任心,多一点宽容、信任,多一点尊重、理解,要让他们快乐地接受教育,快乐的成长,而与此同时,给予我们班主任的,更是一份事业的幸福感!
只要付出爱,就会有收获
——班主任经验论坛
初二、七班
孟庆红
第三篇:班主任与爱心教育
班主任与爱心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班主任教育学生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情感教育,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班主任与学生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班主任,谈及班级管理,一开始我的注意力几乎都注意在一大堆班务工作上,把着力点落在“管”字上。我认为,只要我肯努力,肯花时间,就能工作到位。因此我忙于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把大量精力耗费在处理各种问题上。可是,一段时间以后,我感到身心疲惫。原来,靠“管”已经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了。在对学生的教育中,爱心是贯穿始终的。教师要用爱心教育学生,即使学生有一些不良行为,即使他再不愿意开口,我们就应该从自己身上去找问题,那说明我们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家。教师要用爱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关爱学生是教师责任心的体现,也是搭建沟通平台的前提条件。了解这一点后,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一起聊天,在无拘无束的漫谈中,我和学生交流了感情,也从中了解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女生,学习成绩较好,智商中上等。外向型性格,开朗,有个性,思维活跃,敢说敢做。但盛气凌人,1自以为是,孤芳自赏,桀骜不驯,嫉妒心强;认为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和善良可言,皆唯利是图;对他人缺乏真诚。虽然李某学习成绩好,但同学不太喜欢她。她与家长、老师说话也是咄咄逼人,因此与人沟通时总带着争吵的神态,难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自认为是不太受人欢迎的人。她想交知心朋友,但同学敬而远之。我耐心帮她疏导,后来,她含泪对我说:“老师,我错了。”听着她动情的话语,我的心被震撼了,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老师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对待自己的学生,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她的家长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的女儿真的长大了。
师生之间是在不断的沟通中传承知识,传承为人的道理,也是在不断地沟通中相互理解相互认可的。你要想成为一个被学生认可的教师,你就不可能凌驾于学生之上。况且如今的学生已不再畏惧权威,我们教师也非圣人非权威,无畏可让学生惧。教师只有放下架子,以一颗真诚的心和学生作必要的沟通,才能达到教育之效。
要关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学生,因此这也是一个教师有责任心的体现。教师不被学生认可,作为我们教师若作自我反思,就可以体会到我们的动辄发火,我们的居高临下,都造成了师生之间的隔阂。一旦“厚障壁”产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就
2有了障碍,我们无法走进他们的内心。我们的责任如何尽到呢?也就谈不上关爱学生了。
南宋的朱熹有两句诗写得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我深深地感悟到这两句诗所包含的哲理,教师要获得学生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心的班主任不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对所谓的“问题学生”、特殊家庭的学生,班主任更要付出更多的关爱。如何让“问题学生”没问题,班主任的工作显得尤其重要。我的这个班级的特点是:全班整体基础不错,只有几个学生常常拖着整个班级的前进步伐。由于刚接班对整体的了解不全面,没有特别注意哪个学生,而且刚接触大家都比较老实本分: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本人所定的班规,但一个月左右就有几个受不了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了,开始露出他们原本的面目了,经本人观察及学生反映,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要算颜某同学了,他还是那个群体的“带头大哥”,常常指点别人捣蛋,课堂上搞小动作,甚至鼓动其他同学与他一起逃课,影响特别不好。常有科任老师来我这里告王某“状”,种种恶劣行为都聚集到他身上了。
我也经过学生了解到了王某同学的基本情况。我着手对王某同学进行转化工作,避免其行为污染其他同学,造成不可收拾
3的局面。王某的特点是:好动、性格外向、喜欢交朋友、反应快而且很聪明。根据他的这些特点,我开始接触王某同学。在课间时间我经常有意无意接近他,同他打篮球、聊网络,开始他还有一定的抵制行为,经过本人的努力,他慢慢的愿意与我一起,因为他喜欢打篮球,我就同他聊NBA、聊乔丹、聊姚明将距离越拉越近了,时机成熟了,通过与他聊天谈心,知道他不喜欢学习的原因是:一是自身原因,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差;二是家庭原因,他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他寄居于外婆家,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散漫成性;三是社会影响,由于认识狭窄,缺乏远见,加之与社会青年往来过密,不良的社会风气诱惑及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
清楚他拖后形成的原因后,任何有效地转化,便找到了突破口。后进生的形成不是一两天,从根本上转化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于是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公正,给予后进生应有的尊重,必须让全体班班级成员明白,不管他以前多么调皮,都已经成为历史,都已经过去,既往不咎希望他在集体中重塑自我,在课堂上常鼓励他回答问题,让他在班级生活中找到自尊。
二是:沟通,给予他倾诉的机会,做到与他平等相处,尽量缩短与他的距离,尽可能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关心他,走近
4他,了解他的想法,倾听他的烦恼,力能所及地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在做好他的良师时,也做好他的益友,让他觉得老师的可亲、可敬、可信。
三是:关注,给予他发展的空间,常语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一个伟人都有他的缺点,同样,任何一个后进生都有他的长处。王某同学特爱打篮球,所以我常鼓励他多打,用心去打,并给他买了几本NBA的刊物。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努力,在“带头大哥” 王某的带领下,班级内的其他“金刚”也都“返依我佛”改恶从善,班级也驶入了高速发展的道路上。后进生的存在是客观的,用心走近他们、用真诚走进他们,他们需要关注,他们不会永远是后进生。
我班还有一位女生,因她的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矛盾时常影响着她。一个阳光女孩整日以泪洗面,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习成绩一度下降。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这样的问题如何处理?我用书信的形式和她交流,在日记上写出鼓励的话语,帮助她走出心灵的阴影。在我的爱心感召下,她变得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她的声音甜美,我推荐她参加学校演讲比赛,她还获得第二名。让那些后进生都发挥了各自的特长,让他们重新 5
审视了自己,也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他们,为他们在班中确立了威信。
师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师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有爱更纯洁。师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班主任的爱心是我们做班级工作的不竭的动力源泉。爱的教育无疑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老师要用爱去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要用信任去填补师生之间的心理鸿沟,要用期待去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所谓“真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把握爱的原则,是帮助他们进步的关键,老师必须将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化作无声的细雨,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学生精神上的尘埃,用无私的爱筑起现代化成功教育的“大厦”。
第四篇:小学生阅读论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手握灵珠常奋笔,心开天籁不吹箫
——教学中激发学生个性阅读的一点思考
作者:李永平任教学校:克拉玛依市第七小学
[内容提要] 关于阅读个性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1、关于阅读中的质疑;
2、关于阅读中的想象
3、关于阅读如何指导写作
[关键词] 阅读教学个性化质疑想象力写作
读一篇美文,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可以与先贤坐而论道,也可以放任自己的思潮同作者一起神游物外,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起的又是什么作用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语道破:教师,是学生与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他必须帮助学生实现与文本的交流与对话,让学生从中提高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最终升华为个人的经验和体会。
作为一个好的引导者,又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一、学贵有疑,疑则生变,变则通
在阅读中,能否敏锐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检测学生是否入情入境的重要标准,也是判断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重要尺度之一。因此,叶圣陶老先生才会说:“教师教会了
学生质疑问难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一个不会质疑的学生,不能算是个好学生。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情趣。这遵循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阅读能力这一语文学习规律。
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设疑非常重要。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些看来很平常、似乎是可有可无的语句,往往是作者精心安排的,有着耐人寻味的含义的。“不疑处”不是没有可疑之处、没有值得探究的地方。只是学生限于现有学识无力或不易发现而已。在这样的地方发现疑问,除需要细心地阅读,深入地思考外,更离不开教师的方法指导和教学点拔。
记得在执教《颐和园》一课时,描写昆明湖景色时有一句:“游船画舫在湖面上静静滑过。”一个“滑”字,用得非常有意思;与我们平常所理解的湖面特点不大一样。因此,我向学生提出:这个词你们认为用得怎样?学生们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
生1:我认为应用“划”字,才能与“划船”相贴切。
生2:“滑”字显得轻飘飘的,游船、画舫应该挺重的。执不同意见的学生则说:
生1:“滑”字说明昆明湖面非常静,与前面的“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正好相吻合。
生2:“滑”字说明游船、画舫速度很慢,可以让游人慢慢欣赏昆明湖的美景。
这几位学生的质疑正好抓住了昆明湖“静”的特点,这一点正是阅读本文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再不失时机地点拨:大家把一个“滑”字读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感受,真是精彩。从中同学们把握住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别具匠心之处;这对我们习作也有指导意义。
质疑,不是泛泛地你问我答,它应该在最关键的地方帮学生一把,让学生从中提炼出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让学生阅有所感,读有所获。
二、入情入境,放飞想象的翅膀
文学的力量,在于打动人心。还记得小时候读《丑小鸭》的故事,曾经哭得稀里哗啦;为丑小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而哭,也为它终于蜕变成美丽的白天鹅喜极而泣。这种情感体验何其可贵。说到底,能否入情入境的感受文本,决定了学生对文本解读所能到达的层次;在这其中,想象力所发挥的作用不可小觑。有想象,才有创造,才有个性体验的生发和升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解放儿童的头脑,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想象的潜能。”学生有了想象力,就能浮想联翩,化腐朽为神奇。小学生思维活跃,富于想象,但他们的想象力水平受到限制,无意识的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性想象比较贫乏,脱离现实的幻想充满脑际;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来加以帮助,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许多文章在描写的过程中,都留下了较大的思想空间。这时能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入文章,抒发自己的感受,一定能有不同的延伸和发现。
如《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提到:“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教师略加点拨:想象感受,你能闻到什么气味?
生1:我闻到了菠萝、橘子、苹果的香味。
生2:我闻到了菊花、桂花的味道。
生3:我闻到了烤白薯、炒板栗的香气。
生4: ······
看,仅仅是一种气味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延伸出了这么多秋天的特色。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来了。”请你也做个嘀嘀哒的小喇叭,到处去广播吧。
生1:嘀嘀哒,冬天要来了,小燕子,你该飞到南方去了。生2:嘀嘀哒,冬天要来了,小青蛙,你该冬眠了。
生3:嘀嘀哒,冬天要来了,小妹妹,你该穿上厚衣服了。在这里,同学们对秋天的雨有了如此丰富的感受,都是源于对课文入情入境的体验。让学生在朗读和深刻地感悟后,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定会读出一片不同的天地。
三、以手写心,展现个性
阅读的体验和感受,需要得到及时的沉淀和积累;阅读的终极目的之一,也是为写作服务的。因此,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练习,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捷径,也是学生个性化体验的最好表现方
式。尽管阅读的目的并不全是为了写作,但是,能同步提高表达能力和接受能力,由读到写,由写到读,相依相生,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语言的积累。学生读的书越多,语言库存量就越丰富,说话和写作文时就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随时作出恰当的选择,准确地用词句,从而更好地组织语言,说出生动,形象而又具有美感的话语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渗透练笔习作指导,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孤立的达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学生被地球母亲的美丽与脆弱深深打动之后,我让学生撰写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词,其中实在不乏佳作。如张翔雨同学的:“除了你的记忆,请什么也别带走;除了你的足迹,请什么也别留下”,其中的感受和意境,让人浮想联翩。其他的如:“保护我们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地球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等也都不错。这些短短的句子,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代表了他们独特的阅读感受。
及时撰写读后感,也是检验一个学生对课文感悟、理解、欣赏的最好方式。在学了《乌塔》一课后,同学们以《乌塔,我想对你说》或《从乌塔想到的》为题,写了读后感。在文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在对乌塔的自理自立精神表示钦佩之余,更对中国的少年儿
童为什么做不到自理自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说:“爸爸妈妈,放开你们的手吧,否则我们永远学不会自理自立。”(郑建华)
有的说:“从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长大了又怎能开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呢?”(张柏瑜)
有的说:“为什么中外的小朋友会相差这么大呢?我想是因为国情和教育制度的不同吧。”(张新)
这些带着鲜明个人色彩的读后感,不正是学生个性阅读后的体验吗?
就这样,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在阅读的同时,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我们在书中读到的东西应以某种方式同我们已有的思想、知识和情感等联系起来。成为我们体系中的一部分,或者使他们发生变化。在阅读中增长我们的知识,在阅读中陶冶我们的情操,在阅读中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的一次次心灵与心灵的撞击。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他们的认知完成与文本的个性交融,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我认为,这也就是阅读教学的最佳归处了。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中的爱心教育
以爱导航,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李镇西在《爱心与教育》说得好“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我从上班的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就开始担任了班主任。在我近十年的班主任生涯中,在我与我的一茬茬学生共同生活的岁月中,让我感悟到教育的真谛——教育是心与心之间的碰撞!教育是一种爱的体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爱学生心中才有太阳,才有崇高的灵魂,才有蓬勃的朝气,才有闪光的智慧。班主任有爱心,班级才会有生命和活力,才会成为人才的摇篮和精神的家园。那么,作为一位班主任,怎样在学生管理中做到爱心教育呢?
一、把教育当成一种事业来做
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是热爱学生。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事业和事情的区别在于过程的不同。一件事情,做完后可以甩手丢掉,但一份事业,我们就必须去精心设计它的未来,并在每一个步骤上慎之又慎。我们只有把教育当作事业去做,才会愿意付出自己的精力和心血,才会创造性的去开展工作,热爱自己的教育工作,才会热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把教育当作事业去做了,就会自觉加大工作的力度和情感投入。
二、在班集体中建立班主任的威信
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保证。有威信并非是让学生怕自己,而是让学生从内心真心地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育。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做到平等
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学家曾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不漂亮的孩子才是教师真正的爱。”做老师的就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平等的权利。热爱学生,就要
1面向全体学生,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不能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当然,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但这并不表示不平等。所谓的“平等”,实际上是指情感上的平等。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地、辨证地认识学生。
对待表现优秀的学生,班主任要发掘出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和表扬,从分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热忱,带动全班进步。对待落后的学生,也不能用过激的语言训斥。有的老师批评学生时说:“你不可救药了!”“你这个笨蛋!”等等,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些训斥性的语言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是应该坚决杜绝的。如果老师偏爱学习好的学生,冷落差生,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两种极端的学生。过分宠爱会导致学生优越感太强,容易目中无人,遇到挫折时不易适应。过分冷落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心。要教育和转化差生,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必须用真挚的情感,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以唤起他们对所犯错误的自责和悔恨,使他们从痛苦自卑中解脱出来,激发其要求上进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把好的品德、好的行为、好的学习成绩保持下去,不断向更好的方向转化。
爱学生就要民主地对待学生,班主任不能有家长的专制作风,要民主地多倾听学生的心声。班集体是学生的家,班级的任何事务都是全班学生的事。班主任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的精神。在班级很多事务的管理中,我都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班干部的选举,我从不以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民主选举,真正地行使自己的权利。班上要参加各种比赛或活动,我也让他们自己推选合适的同学去参加。对班上同学的表扬和处罚,我也以民主投票的方式做出最终决定。同学们都说,这样的方式让他们有了“家”的感觉。
教师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也是平等地对待学生的表现。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学生,为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四、爱学生从小事抓起
在班级管理中,我把自己的爱心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班主任工作要做到留心学生的一切,做有心人。如某一学生的突然缺课;某位同学的迟到、突有的变化;班级中流行的玩具等等。小事能说明大问题,抓住学生细微的变化,及时地引导、解决,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爱,才能防患于未然。
五、让学生相信你自己
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增加教育的可信度。
六、要相信学生
要让学生相信老师,教师也要相信学生。少年儿童一般都具有渴望得到班主任的信任、理解的心理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个体意识的增强,自我表现的欲望和自我荣誉感也增强了。他们思维灵敏,思想活跃,上进心切,自尊心强。班主任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并加以正确的引导。班主任只有信任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上进的动力,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教师的爱心是学生心中的太阳,太阳的光普照学生,照亮前程。太阳的热温暖学生,回报社会。爱是班主任工作的主题,是成功班主任的秘诀。爱是教育的根本,是成功教育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