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通过改进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成长
如何通过改进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成长
我认为,首先教师应该放松下来,不要把争分数的弦崩的太紧,不要让学生觉得你的要求太无理。学生是为了学习才到学校的,不是为了和老师对着干来的。其次,就是真正的爱学生,并且给予学生需要的爱。如果一个人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他是不会与你为难的。
最后,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多与学生交流,增进与他们的感情。
其实,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也要找找自身的原因。你说呢?
学生如果信任你,佩服你,你的教学成绩肯定会高的。
具体方式总结如下:
1.尊师爱生,密切配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作为职业人,其感情应当是理性和成熟的。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有助于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有助于接受教师的影响和教育,从而使自己健康成长。尊师和爱生是师生关系情感交流的两个方面,是师生双方密切配合的基础。
2.民主平等,联系稳固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作为教师必须发扬民主,倾听同学们的意见,善于民主集中,面向全体学生秉公办事,严格要求学生,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民主平等是联系稳固的前提。
3.教学相长,关系透明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深刻地领悟教育目的,才能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学生,使自己的学识和教育发挥作用。学生只有理解教师,才能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在教育活动中获得知识、智能和品德,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第二篇:如何通过改进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如何通过改进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加之高中阶段激烈的升学竞争,更导致师生矛盾加剧,造成了学生眼中的叛逆心理,甚至形成情感对立,这种状态下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因此,要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就必须使教师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
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互相关爱的结果。它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它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是真善美的统一体。通过对本次课程的认真学习,我认为,为了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教学能力,使学生产生崇敬和乐于接近的心理。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这是优化教师情感关系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另外,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气氛。教师必须认真理解教材的深刻内涵,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及个别差异,讲课准确、生动,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学习状态处于最佳状态。
其次,教师要关爱、尊重和理解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积极参加学生的活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结构的内在体现,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依据。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爱,才会主动地、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要成为学生的爱师、良师、挚友型人物。教育教学实践表明: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更愿意和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反之,师生关系冷淡,即使教师开展有益的活动,学生也会有抵触、淡漠情绪。因此,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最后,要采取民主型的课堂管理方式。民主型领导方式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这种方式表现出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理解。师生共同设立学习目标,拟定学习计划。学生按计划学习,互相帮助,独立自强,思维活跃,心情舒畅,充满信心,能保持良好稳定的秩序。民主管理是建立在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以实现以为为本的自主管理。建立学生自我管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各项活动的组织、公共秩序的维持,全部由学生自我管理,既减轻了教学管理的压力,又减少了教育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对立面,还可以使学生在管理他人的基础上,自己受到教育、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让学生在自我管理的氛围中展露和发展个性,获得和提升自信心,发现和挖掘内在的潜力,锻炼与提高自身素质。
综上所述,建立新型的和谐师生关系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实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意志、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特征,尊重他们的人格,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善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从而通过改进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第三篇:如何通过改进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范文
如何通过改进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和谐的师生关系很重要,它是一种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工作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提高教育教学呢?
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师在学生面前以长者自居,自立为绝对管理者、权威,归根到底还是因陈腐观念造成的,这种陈腐的教育观念,扼制教师的民主思想,制约着教师的自身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作用,改变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看法。由于时代变化,教师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发生了变化:由简单的知识灌输者,成为知识传递的“火炬手”,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力量。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是对立关系,也不是绝对权威,而是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虽然分工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
其次是深入了解学生,接近学生。作为教师,应对学生有充分了解。了解学生的整体状况,如身心发展的阶段,区域环境的影响,学生已有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学生面对的压力等等。了解学生的个体状况。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应深入了解,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然后有的放矢地去教育,就不会因笼统教育而导致有些学生的不满情绪。教师既要提高自身素质,身体力行,做学生的表率,又要在学生身上倾注爱心和耐心。尤其在学生出现过激行为时,应保持良好心态,善于运用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矛盾,并充分利用“期待”、“暗示”的教育作用增进师生情感,赢得学生的信任。对于个别学生,还需要做大量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再次是尊师爱生,心理相容。尊师爱生就是学生应当尊重教师,教师应当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友爱。爱生是尊师的基础。尊师是学生对教师正确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综合体现,是人类的美德。得到学生尊重是教师最大的需要和满足。爱生包括“视徒如己,反已以教”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并公正地对待学生。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有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和相互理解。在心理相容的师生关系氛围中,师生之间处于亲近、信赖的积极情感状态中,既有利于及时反馈信息,全面了解学生思想动向,又有利于消除师生隔阂,教育教学就像一次次愉快的谈话,学生体验到的是心与心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最后,教师应该用赞赏的目光鼓励学生。教师都应相信学生的确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在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上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相互理解,换位思考。只有做到了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坚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第四篇: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周海利
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河南省滑县留固镇尖庄中心小学
周海利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动联系起来,实现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经验的融合,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教育科研能力,从而促使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一、对备课的反思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它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对备课的反思内容主要是指反思有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有没有精心设计上课的全过程等。如自己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了吗?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该学年和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吗?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如何?学生已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自己设计的每一教学环节没个提问是否都围绕教学目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比另一种方法更好?自己期望学生从这节课学习到什么?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课堂中应该有什么样的活动等等。
二、对上课的反思
对上课反思的内容主要是教学目标(知情意行)是否达到,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牢固吗?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了吗?教学效果怎样,对教材的讲解是否正确到位,层次是否清楚、重点是否突出,教学过程设计得好不好,教学方法是否多样,时间分配合理吗?课堂气氛如何,还存在哪些应该改进的问题,怎样改进,课后及时总结了吗?这节课成功吗?为什么成功?如果不成功,原因是什么?这节课主要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等等。
三、对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反思
对布置与批改作业的反思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作业本身的反思:作业量是大还是小,是否达到效果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这些作业需多少时间;所选的作业题代表性如何,有没有一些无意义的、机械重复的作业;不同学生的作业要求有无区别对待,对作业的要求是否交待清楚。第二是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反思:哪些题目学生未掌握做错了,原因是什么?自己对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审题、遇到不会的题目怎么办、怎样自我检查等进行指导了吗?学生有没有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第三是对批改作业行为和方式的反思:自己是否需要批改所有学生的所有作业,可否只改部分学生的作业,可否只改学生的部分作业,让学生帮忙批改可以吗?可以让学生自己互换批改吗?哪些情况需要面批,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了吗?作业的讲评是否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四、对课外辅导的反思
课外辅导有三方面的内容,即给缺课的学生补课,给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辅导,给学有余力或学有特长的学生个别指导以加深加宽课上所学的内容。课外辅导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教师对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辅导和适当组织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对课外辅导的反思包括课外辅导的内容是否对应学生的实际需要、辅导的形式是否恰当以及辅导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五、对学生成绩考核与评定的反思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考核与评定,是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中最后的一个步骤,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教学工作起激励、诊断、反馈、调控、评定的积极作用。对考核的反思包括对考核内容的反思和对考核方法的反思。前者如对考核题目质与量、难易程度的反思,题目类型的反思;后者如采用考查还是考试,考查是书面测验还是采用课堂提问,考试采用笔试还是口试等的反思。对评定的反思包括评定是采用评分的方式,还是评分加评语的方式,评分时对学生有创见的回答有无适当加分以资鼓励等等。
国内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许多中小学教师对教学反思还不够重视,很多人认为出现了问题才需要反思,平时没有必要进行反思,认为反思的内容是做得不好的地方,这反映了反思作为教学中的重要因素,还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让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教师掌握进行教学反思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使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形成没在的反思兴趣与动力。学校应该组织多种教研活动,让教师相互评课、说课,进行现场观察,鼓励教师间的合作。针对课堂上发生的问题,各抒己见,进行反思,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最佳方案为大家所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营造浓厚的反思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五篇:如何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
如何通过“行动研究”改进教学?
答:行动研究是在动态的环境下进行的,它强调教师对他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和再反思,强调把教育教学过程变成一个不断发展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在不同教育教学情境中,对不同教师而言,特别是面对不同的教育教学问题,它的实施步骤可能会不一样。但基本步骤必须包括以下方面:
1、发现和界定问题。教师在教育实践情境中,总会遇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学生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某种教学方法对本班学生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等等。要解决这些问 题,任课教师必须与同事或专家集中开会讨论,对问题本身进行确认,诊断其原因,确定问题的种类、范围、性质、形成过程及可能影响。如:我遇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是教学方法问题,还是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具有普遍性还是特殊性?原因可能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存在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什么可能的影响?是否可以改进?如何改进?等等。
2、查阅文献,优选理论。对问题做了界定与分析之后,必须查阅有关文献。一方面了解所遇问题在以往的研究或实践中已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它对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参考价值?另一方面,寻找新的教育理论来解决自己所遇问题。面对一系列新的教育理论,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筛选。筛选时,要注意针对性、贴切性,最好有专业研究人 员在旁作指导,提供最需要的有实际作用的教育理论。
3、拟订行动方案。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就要考虑问题如何解决,拟出一个总体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
(1)预期达到的目标。目标的陈述要尽。可能可见可行,对一些模糊的概念进行详细的分析,尽可能分解为一些可操作、可监测的目标。如:要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把“学习兴趣”分解为:注意持续时间、提出疑难的数量、课后自学时间等等。
(2)试图改变的因素。如:为了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充分分析问题形成原因与过程的基础上,考虑改变一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语言风格、学生座次的安排等。为了便于分析研究结果,一次改变的因素不宜太多。
(3)行动的步骤与时间安排。这是一个重要环节,为能适应没有预料的效果和以前未曾认识到的制约因素,计划要有灵活性、暂时性和尝性。
(4)人的因素。行动研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与研究有密切关系的人,所以方案要考虑如何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如何与他们交流以获取必要的信息,尽量减少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5)能力因素。教师本人对自己的研究能力做一个客观的估计,是否请专家或同事进行合作,如需要,计划中要涉及。
4、实施行动,积累资料。把方案付诸行动是行动研究的核心步骤,是具体的操作环节。它包括:
(1)在不脱离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严格按方案要求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操作。
(2)教师把教育的理论标准运用于情境中,并对问题进行修改和校正,同时不断反思情境中各种技能与技术的有效性。
(3)根据课堂现实因素的变化情况,对方案作适当的调整。
(4)做好行动情况的观察和记录工作,收集学生和教师等多方面的资料,灵活。
行动研究是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从中获取知识、改进教学的一种探索性活动。行动研究即是“行动”和“研究”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这二者的结合就是“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的结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意识到,教学实践与教学效果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并不能解决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而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继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实施教学研究计划,并不断进行反思。教师只有真正实现了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育的研究者,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的发展。总之,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必须努力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对于教学的要求。加强教学反思,尝试进行教育行动研究,这样才有助于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