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赞可夫,品教师的谈话

时间:2019-05-15 15:0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赞可夫,品教师的谈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赞可夫,品教师的谈话》。

第一篇:读赞可夫,品教师的谈话

读赞可夫,品教师的谈话

——《和教师的谈话》读后感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我运气之不佳,被点读和教师之谈话,初看枯燥食之无味。当我从图书馆的一角发现了这本墨绿色如此凝重的书时,我的心情也如此沉重。随意翻翻《和教师的谈话》,真的让我觉得枯燥乏味呀。不过,凡是大师必有他过人之处,我摆正心态,以一种仰慕伟人的态度去翻开这本书,开始了我对苏联教育大师赞科夫的至理名言的倾听。

通读《和教师的谈话》,赞可夫主要是和小学老师的谈话。涉及学前教育方面的不多,但是也可以引以为鉴。

《和教师的谈话》一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新教学论同传统教学论的基本分歧,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许多教学问题提出了新观点新方法。赞可夫采取对比方式大量论述了新旧教学方法的长短得失,但又不是空泛议论,不是就方法论方法,而是从长年的实验效果出发来分析新教学方法所依据的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科学规律。行文上举例生动,分析具体,通俗易懂。这本书虽然是专谈小学教学问题的,但它的崭新立论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有启发的,有助于教育者进一步从传统教学体系的消极影响束缚下解脱出来,探索教学新路子。谈到学校的教学方式,我很赞赏赞可夫的观点,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博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意志、感情,发展他的才能和天资。在学校里,教同样的一个教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教学法途径,有各种不同的教学法观点。谈到实验班和普通班,赞可夫认为实验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是远远优于普通班的。实验班的学生更能得到长久的全面的发展。

说起学校里的优生和差生的问题,赞可夫也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为这两个术语有很大的相对性。优生所具备的一些品质,开始时几乎是很难看出的,而到后来才明显地表现出来。相反,有的学生开始时显得非常出色,可到后来却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他的光彩。差生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他们也可能比开始时有很大进步,但是也可能在某一段时间里变得更差。我们切不要把发展进程和掌握知识看成是一个平稳的、均衡的过程。这里面有迂回曲折,有加速和减速,有许多复杂的逐步积累的地下活动过程。这些过程用肉眼是看不出的,可是一旦时机到来,它们会以发展和掌握知识上的突然飞跃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优生和差生这两个词完全是在可上可下的意义上来使用的,只不过用来大致地表示某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所处额地位而已。这个说明很重要。应当看到,在教育界的常用词汇中,优生和差生这两个词常常被贴标签一样地被贴在这个或那个学生身上。优生和差生的概念,往往被理解为一种固定不变的东西。我认为,在现在的教育中,老师应当尽可能的少为学生贴标签,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学生树立自信,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我认为责任、爱、专业是一名老师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究竟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应该是怎样的?各有各的说法,不过都离不开尊重、热爱和了解。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例如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有困难,老师此时一定要用心去点拨学生,启发思维,切不可简单生硬地要求学生坐下,一定要给学生回答正确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出掌握知识后的快乐。老师要热爱学生,我们都知道,爱是教育的保证,教师热爱学生与学生热爱教师互为条件。没有教师的挚爱,也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乐学,因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思想、情感、知识的综合载体。老师要了解学生,因为没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观察与了解,我们的教育就难免是偶然的教育目的,教学更是如此。不了解学生的学情,何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乐学也就只能是缘木

求鱼,教师必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深入了解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标准,知道他们的学习水平,分别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每个学生都要有相应的标准,让他们跳一跳,达到原有的起点,切合自己的实际来有所提高。因此,老师在给学生设计提问时,一是要因人而异,恰到好处地去进行学习,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才能掌握好更多的知识。

专业的教师应该是掌握大量的事实材料的。既要有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知识的愿望,又要有把知识讲述的充分清楚的本领,还要善于组织学生的注意等等。教师不仅应当在他所教的那些学科方面拥有足够的知识,还应掌握教学学和心理学知识。

赞科夫说:“教育科学应当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安排学校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比现在更高的智力发展水平?我们应按三条线索来研究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方面我们应当循循善诱逐渐发展。指导小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1.观察要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2.运用多种感官,勤于思考3.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方法,全面细致地观察在我们的班上总会有那么几个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的的观察力他们往往较注意事物表面的、明显的、无意义的特征,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不善于揭露事物的有意义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应指导他们表现为观察力中的分辨力、判断力和系统化能力。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特别是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观察的原动力。要教会他们观察的方法和技巧,引导他们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让他们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正如书中所说:“教师应当密切注视每一个学生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技巧的情况”。赞可夫的实验教学的主导思想就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体现这一主导思想并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是: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这样有独特生命的“精灵”,教师不必去美化学生,但是又不能回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豁达,善待学生。一句话不禁浮现眼帘“用阳光的笑容对待阳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阳光。”

回眸教师之谈话,品味赞可夫之思想,可取之处层出不穷,令无数后辈竞折腰。

第二篇:读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有感

学习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心得体会

为了响应学校的号召——多读书,读好书,全员积极行动起来,建立书香校园,我于本期认认真真阅读了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赞可夫的经典论著《教学与发展》。众所周知,赞可夫伟大的成就就是,他打破了教学实践中只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相联系的陈旧模式,把教学同发展联系起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治的较新的教学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巧的能力,把教学推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这是教学论中一次根本性的改革。为此,我读了他的这本经典著作,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现在略谈几点体会。

在原苏联,凯洛夫传统教学理论体系受到了严峻挑战,随着教学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涌现出众多的教学论流派。其中,以赞可夫对发展性教学问题的探讨最有成效。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位教育家提出了“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教育学不仅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这一论断。赞科夫认为关键问题在于“在什么样的教学论体系下,才能在学生的发展上达到理想的效果”,他引入并阐明了“一般发展”的概念。赞可夫强调,教学与发展区是互为条件、互相推进的,因而教学不能消极地等待儿童生理的、心理的自然发展,跟着发展走,而应积极地去依靠“正在成熟的机能”,创造“最近发展区”。

首先,根据赞可夫的教育理念,来探究一下发展性教学的真正内涵。

1.现代教学观念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容。这里所说的教学观念是指按照一定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学功能、目标、对象、结构、过程及形成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正确、先进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改革及教学活动的进行发挥着重要的导向、调控作用。而保守、落后的教学观却严重阻碍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发展性教学的核心是现代教学观念,区别于传统的教学观。现代教学观是在本世纪50年代后,随着科技革命的到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在重大的历史变革时期所产生的具有生命力的现代教育意识,现代教学观念的形成发展是与本世纪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分不开的。

2.发展性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这是由未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决定的。为了实现我国赶上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品格,有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有高的文化素养。他们不仅会学习,会生活,而且会创造,会做人。这种人集中表现在主体性的高度发展方面。3.发展性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

“发展性教学”这一概念是否具科学性,还表现在理论的批判性。原因在于,任何一个新的理论框架的建构,必须涉及对旧的、不合理的教育教学思想观点、原则、方法的批判,或者是进一步的完善、补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里提到的“扬弃”、“弘扬”和“抛弃”,指的是经过分析做出判断和评价。“发展性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中严重忽视人的发展这一问题而提出的。

接下来谈谈发展性教学呈何特点。发展性教学,作为主体性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它体现主体教育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境界。总体分析,这种教学,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掌握人类优秀文化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在教学中,它将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发展性教学,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科学实践观和主体能动性的统一。教学认识过程,实际上是认识主体通过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凭借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是在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组。教学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正是通过主体自身的对象性活动自觉地建立起来的。正是立足于教学实践活动基础上,才能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和主体参与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体参与才能是有效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发展中的人,如果将学生看作工具也就不需要什么主体参与的活动了。

作为主体参与的理论依据,发展性教学体现的是科学的活动观,而不是粗陋的实践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作为基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认识的重要命题是:“活动是人的特性,自由自在的活动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征”,“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即人的本性”。说明了具体的、现实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人的活动具有对象性、社会性、主体性,而需要则是活动的动力。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首先,是学生的参与,其目的是促进个体发展,所研究的是通过什么样的活动才能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变化。第二,发展性教学不是一般地强调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而是将实践活动定位于学生主体,突出个体活动的主体性。第三,发展性教学的活动,是一种有教育性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实践活动基础上,主体用现有的认识结构去“同化”外部世界的过程。学生正是在摆弄、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发展和掌握客体的特征和关系,并借助词语把它们加以区分和概括,从而获得理性认识。正是通过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的机会,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正是在参与中培养学生强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发展性教学的主体参与,核心问题是学生主体参与状态、参与度问题。学生是积极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据有的学者进行的有关研究,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水平:听、等、看、不参与,注意力不集中;消极模仿,或进行重复性行为;被动地回答老师问题;主动向老师发问,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

教学活动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在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中,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也是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无论是个体间交往,还是个体与客观物质的交往,各种交往关系的处理是能否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环境的关键问题。儿童是在相互合作与交往中得到发展的,而交往不当、不足,则是儿童个性社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通过交往,在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努力达成一种平衡。发展性教学正是体现了师生间、学生间合作、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为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气氛和条件,更重要的是,承认教学认识的社会性,将主体间的社会交往纳入认识活动过程,成为学生认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除此之外,发展性教学还有尊重差异,体验成功两大特点,这里就不再做详细介绍,希望站在教育战线的朋友都去读读《教学与发展》这本好书。

第三篇:真实可赞,创新可议

真实可赞,创新可议

姓名:刘亦格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410121571@qq.com

班级:文传学院10级新闻二班——从《天天五味评》看电视节目创新

电视节目何其多,从我看来也就分几拨。其他的都不说,我对时事评论性节目尤其感兴趣。从凤凰卫视的《军情观察》、《文道非常道》,到中央台新闻频道的《新闻1加1》,都以肯说实话为最大亮点。我是吉林人,却对我们的吉林卫视非常不抱希望。不过从暑假开始我慢慢发现在周一到周五晚9点10分到10点40分的《天天五味评》很不错。不过它优点很多,缺点不少,容我慢慢分析。

优点:

一、主持人老梁敢说实话,风格真实而大胆,时事新鲜,见解独到。

《天天五味评》顾名思义是以‚酸甜苦辣咸‛代表时事评论角度,力争做‚有味道的评论节目‛。主持人**也确实做到了。他用带着东北味的口音介绍最新发生的时事,用一口大白话解释原本很复杂的各种术语,在博学广识的基础上又不乱掉书袋子,给观众把时事解释的非常明白的同时又能拓展到相关部分,最后把来龙去脉都搞清楚了之后提出他认为的解决办法,使得节目条理清晰,分块明确。就像主持人每期开头都要说的:‚老梁侃天下,天天五味

评。‛

此外,他的语言辛辣独到,但又不过激。例如2011年9月28日《择校泥潭浑水之深》中面对家长给孩子择好校而导致优劣学校生源差距过大,贫富二代差距更加加大的问题时候,老梁直言不讳:‚家长只管自己孩子,只管自己孩子以后有出息。‛但是他并未拘泥于此,而是拓宽成家长、学校、政府三个角度分析,最后得出三者都有过失,主要应该配臵教师资源、择校费充公、改善精英教育固有思路的结论。不可谓不精辟。可以说,主持人老梁奠定了《天天五味评》的基调,成为其支柱,让该节目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时政评论性节目。

二、运用微博方式与观众沟通,保证新鲜真实。

《天天五味评》微博每天通过发布最新发布时事收集观众感想,然后在挑出的话题制作的节目中间几次放出。这样有助于获得观众真实反映、激发观众收视欲望,也有助于节目创意策划与视角拓宽。

《天天五味评》虽然是一档很好很真实的时事评论性节目,但是毕竟在2011年3月16日才播出第一期,而且据2011年3月-4月全国卫视收视率调查显示,吉林卫视收视率在全国46家卫视中排名31-35。从外部条件来看,面向东北、特色偏北方化且受众较少的吉林卫视的平台太小,而且《天天五味评》建立时间不长,还有非常多可以完善的地方。以下是我认为的该节目的不足之处。

一、形式太过单一,主持人分量过重,节目设施陈旧,色彩对比度不够鲜明。

主持人老梁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播中国》、《体育

沙龙》、《新闻观察》的主持人。主持过多档时事评论节目,甚至直播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可谓是经验丰富,身经百战。但他的风格类似评书,又类似讲坛,开始时让人们感到很新鲜,可过了不久就难以抓人眼球了。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节目中如果老梁同志一直在说,那么我想录完一次节目时他会很累,而看完一次节目的观众会更累。与此同时主持人分量过重容易导致整体风格单一化、偏激化,设想如果老梁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节目中措辞不当甚至大放厥词,那么导致的将不仅仅是观众的口水,甚至容易引来对节目的质疑。(例如‚江小鱼事件‛)

此外,我想电视节目即使是评论性的,也一定要有一定的设施辅助、一定的画面牵引与观众互动。但是《天天五味评》在7月20日《达芬奇密码》一期之前只有一张还不够遮住老梁堪比宰相的肚子的小桌以及一摞不知道干什么用的书,而在7月21日《无‘姚’的时代》以后虽然还是一张小桌,但好歹书换成了和《新闻1加1》比大不足比小有余的触屏键盘,可供老梁指点江山给我们看他身后大屏幕中的时事图片(虽然从9月来的几期老梁没再摸过)。

《天天五味评》的基调以黄蓝色为主,可是如果老梁几

个月都穿黑色马褂未免显得太过单调,所以如果老梁能时不时的换个白色,估计会使观众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而如果基调色能稍微明亮一些,也能使观众更彻底的将它与吉林卫视农业性栏目区分开来。

二、观众互动不够,网上宣传力度不足,下载形式单

一。

一个节目最重要的是收视率,如今要赚收视率除了节目

做得好,还有广告与网络两大部分。《天天五味评》的微博中多是报道时事征求意见,可是很少有跟观众的互动回应;它的贴吧里也没有一个领军人物,只是良莠不齐褒贬不一甚至大骂脏话与奉为神明并存;在电视节目的广告中它也并没有宣传观众联系的方式,使得要想得到本来就难得到的观众反馈意见非常困难;在电视节目中,除了老梁说话,就是一些时事图片和不多的音乐穿插,如果在穿插中能加入观众更多的评论(包括视频),我想能更加集思广益,为节目添加人气;此外,《天天五味评》的观看方式基本都在‚月落无声网‛,比较好的是该官网将往期依次排列,较方便观众观看,但是下载视频方式基本没有,只有MP3下载方式,而且完全无法批量下载,这更加突出了《天天五味评》‚评书‛气息非常浓厚的缺点。所以,我认为‚月落无声网‛应该与优酷网、土豆网甚至快播、迅雷等联合起来提供免费的批量音频、视频下载,这样更能增加‚回头率‛,保证收视率的进一步提高。

《天天五味评》的收视率并没有明确在网上公布,但收视率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吸引广告商投资增加电视台收入,所以我认为每个节目的广告收费标准可以侧面反映出这个节目的收视程度。据广告买卖网显示,《天天五味评》第一次插入广告(头插)为14300元/5秒,从纵向看,吉林卫视广告收费最低的是星夜剧场:4000元/5秒,最高的是天气预报前插:18500元/5秒,从横向看,接连其后的同是评论性节目《牛群冒号》头插也为14300元/5秒,中央台的标志性评论性节目《东方时空》头插为25600元/5秒。由此可见,《天天五味评》的收视率无论在吉林卫视还是在全国时事评论性节目中都位于中游,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以上缺点分析中我已阐述一部分改善方法,接下来再补充几点:

一、音乐可再多变,可增加音乐总监专门负责必要的渲

染气氛。

二、主持人可再灵活些,跟紧镜头的转变,注意小处的语言控制。同时也应注意该节目与以前的时政评论性节目的不同之处。

三、电视中可请一些专家进行适当的点评,在如国庆节、劳动节等特别制作时也可邀请一些代表人物抒发感想,增加真实度。

四、可跟如凤凰网、中视网等大型时政型网络平台合作,也可跟高校网络平台合作,将该节目推广到关注时事的高校学生与中坚人士身边。

五、可效仿《说出你的故事》模式,将版权卖给更多卫

视,积少成多,将节目推广到更多更广的平台,获得更多观众。

《天天五味评》节目虽然还有很多的完善之处,但是它的出现顺应了当今时政评论节目透明化、大众化、真实化的趋势,以自身的独特视角与魅力获得了大众的喜爱,同时扎根于黑土地之中,将关东人的真诚朴实、幽默豪爽、快言快语发挥的淋漓尽致。依此看来,当今时政评论性节目更多的注重于评论,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能在注重真实性、内涵性的基础上加强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换角度思考,从小处着手便不会有狗尾续貂之嫌,也不会造成内容本真与形式花哨博眼球之间的矛盾。所以我窃以为该节目仍然有存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如果能继续保持真实,加强创新,必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PS:综上所述只是我的浅陋所见,因时间不够没办法更深入的调查研究该节目,分点尚不清晰,论证准备仍待完善。若有不足,望请学姐斧正,若能有幸得到继续参加贵课题研究的机会,我必将尽全部努力,并将不胜感激!

2011年10月7日 4:26

第四篇:读《和教师的谈话》有感

读《和教师的谈话》有感

2008694121 朱柳桦 08教本4班

《和教师的谈话》里讲了一些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有可能会发生的一系列的基本问题,把对小学教学的各种不同的教学论的观点,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效果。我觉得赞可夫这本书能帮我更清晰地理清一些教学上的问题,这本书是以对话形式来写,比较吸引我们这些在读学生。就好像我在提问题,老师在解答疑问。

赞可夫说:“师生之间相互有好感的气氛,首先要求学生由衷地尊重教师。”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的首要原则是相互尊重,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师生关系也是如此。对于教师来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正当权利,这种尊重不是无原则的忍让,不是自以为是,自命清高,而是同情学生,体贴学生,能够做到换位思考,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想学生之想,急学生所急。谈话

现在读《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感触颇多。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求学生尊重教师,这是教师教育内容之一,学生有时不尊重老师,那是因为教师没有教会学生该怎样尊重自己,或者是尊重的方法。教师需要与学生友爱相处,但这里的友爱是建立在尊重,和谐,快乐,共赢的基础之上,如果背离了这些原则,那么这样的友爱是缺乏教育意义的。

在《课堂上的生活》这一章里面,对于课堂上的生活,作者提出了“学习应该联系生活”。学生是多么渴望多了解一些周围的事情,可是我们的课堂更多的只是把目光停留在课本之上。我开始深思自己的课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有的老师为这个提出了自己的理由:“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应该着眼于课本。”孩子们被身边的重大事件深深吸引着,当他们满怀着新的印象来到学校上课时候,我们的课堂却常常对这些重大事件以只言片语带过,孩子的新鲜感顿时跌到了低谷。作者也提到了课堂上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我的课堂中也偶尔涉及到联系到生活方面的对话,但都是及其简单,甚至是我一笔带过,学生附和几句便是。现在我认识到课堂时间是有限,但是如果能够不浪费时间,再把这些时间用到课堂谈话,这堂课就非常有意义了,学生也真正学到了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把自己在谈话中的感悟和思想过程运用到语文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第二章《教师和儿童》中,谈到一个话题“教师和儿童”。赞科夫提出了教师“教”,那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被视为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大大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时期,文化的多元化,经济的全球化,意识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渐渐走向封闭。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如果,在教师的眼里,学生只不过像是一种什么容器,可以把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灌到里面去,那么,教师就成为谋杀孩子的凶手了。

在这一章节,还提到一个子话题,那就是爱。作者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体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老师对学生的爱,这可能是一种母爱或父爱,又跟本能的简单流露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也可能是对学生的一种热情,说得更白点,可能是把对职业 的热爱,间接表现在学生身上。其次,教师的爱还应该与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同时也说到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可能会很好地去爱学生。这时候对照我自己,有时候我没有一点热情就走进了教室里,结果学生听了一堂乏味无聊的课,我自己是窝了一肚子火出来。学生很容易受教师的感染,你的无精打采也会使他们这样。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带动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带动学生的爱。我很信奉赞科夫的这句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欢快的笑声。“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所以,只要记牢这句话,我们老师就一定努力的,对每个孩子负责。

在本章中作者提出教师应当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可是面对班里有五十多个学生,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如何在方方面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呢,不禁让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在各个方面理解一个学生况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那么多学生呢?要花费多大的精力投入到这个问题上?在个别对待的问题上作者一针见血的举了一个列子——鲍里亚,他是别的学校转来的学生,没有显示出什么才能,上课也很少发言。对于这种情况作者培养了他对生活、科艺术各个领域的片面性,于是利用了班级集体的力量。是啊,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在办公室或是教室外面看见某位教师拉着一名学生对他语重心长或是严厉的训斥,在外人看来这名教师对学生非常的关心,但是其教育效果追根到底怎样呢,只有天知道。所以在办公室里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不聪明、淘气或没有进取心。鲍里亚这个例子用的非常的经典道明了究竟该怎样把每个学生所缺少的东西填补上去,而我们往往忽略了集体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想到个别学生,还要想到集体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心他、爱护他,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兼顾好每个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和其他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协同一直的求取知识的气氛,才能充满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温暖的气氛。

赞可夫在第三章《学习的诱因》中谈到,在学习的过程中,怎样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是这样回答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向往,不仅仅获得分数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应该对认识未知事物的向往、从完成困难任务而体验到满足,这才是最重要的。虽然,在幼儿园没有分数来对孩子进行衡量,但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会成为评价孩子的一把标尺,尺度的把握往往就能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自信,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赞科夫说:“教育科学应当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安排学校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比现在更高的智力发展水平?我们应按三条线索来研究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第七章—在美的世界里。赞可夫提出了,孩子审美观的培养蕴涵于生活中,在大自然里。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更适用。学龄前儿童欣赏过各种艺术作品,听过成人关于艺术,关于自然美的谈话,耳濡目染的接受了审美观的培养。教师就应该从幼儿的审美经验出发,抓紧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那如何培养呢?素材又从何而来呢?赞科夫说了,艺术来源于生活,不言而喻,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而且存在于人的长造型劳动中。对于社会生活和人的个人

生活中的美,应当在学生的心目中给以高度赞赏。不过对于学龄前儿童,在起初的阶段,还是自然界的美较易理解。赞科夫的观点就是要配要学龄前儿童的审美情感,还是自然界的美较为容易理解。这给我了很大的启发,看来在日常的生活中,作为老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带领幼儿去感受自然界的美。中午散步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孩子们去亲近大自然。但是我意识到,我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孩子感受自然界的美。赞科夫给我们举了个例子。有一个教师带领一年级的学生到野外去参观,结果表明一年级的学生还不善于觉察她们周围的美。在参观后的谈话里,教师问她们看到了审美,他们回答说:“我们看见了各种树,还有各种花。有蘑菇,树叶黄了,”等等。在以后的几次参观里,女教师开始吸引儿童注意树林里的阳光的照明度,注意黄叶和绿叶的配合,等等。在晚秋时节到来以后,教师鼓励学生们作进一步观察,回想以前的树叶和天空和现在的有什么不一样。就这样,一步一步的,一次比一次丰富着,幼儿提高了她们的极限水平。这个例子就是告诉我们那个老师怎样来引导孩子感受自然界的美的。我们也可以把它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中,带领孩子一步一步的去感受自然界的变化,感受自然界的美。

“在教学法,而且不单是劳动教学法,也包括俄语和数学教学法里,人们总是千方百计杜绝错误,预防错误。固然,让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放任自流,那是不正确的。如果儿童懂得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样做,但是在完成的过程中犯了错误,那倒没有什么可怕的。。”

没有一个人天生会走路,都是在不断摔打中学会站立、学会行走、学会奔跑的。倘若第一次摔倒了便不再爬起来,就没有今天的人类社会。“错误”或者“失败”都是一种人生宝贵的资源。记得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中**亲去美国探亲,有一天在草地上散步,突然有一个美国小女孩摔倒了,她便好心地扶起来,小女孩的母亲从后面赶过来,不但没有表示感激,反而严肃地说,她这样做不是帮助孩子,而是破坏了孩子的自信,阻碍了孩子的成长。我们的教育应注意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自立意识,面对学生犯的错误,教师不能一味指责,更不能越俎代庖。据说现在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教师成了主角。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害怕学生“失败”、“犯错误”急于求成而取而代之,可能是其中之一吧?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些学生容易写错字,看到一件事不能很好地描述。教师往往责怪孩子笨,思想不集中。这说的不正是在教学工作中让我们老师大伤脑筋的“后进生” 吗?尽管家校“双剑合璧”,然而收效甚微,郁闷哪!有时都产生放弃的念头了。这类学生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大师指出,实际上是他们的观察力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后进生”观察事物,让“观察观察再观察”成为他们的座右铭。大师还指出,要尽量设法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逐步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树立起信心。读到这里,我的脸禁不住一热,反思自己平时对待这类学生,往往性子过激,不能对症下药,那个大谈“不可揠苗助长” 的人干的却恰恰是违反事物客观规律的事呀,惭愧惭愧!对于大师谈到的“学习诱因问题”,我也很感兴趣。特别是列.托尔斯泰的那一席话让我深有感触:“为了使儿童对人们所教给他的东西能够理解和感兴趣,不要对儿童讲那些他不知道和不能理解的东西,也不要讲那些他知道的并不次于教师、有时是胜于教师的东西。”

我想,要激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记得于永正老师说过,教材吃透了,教法自然就有了。哪些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哪里是学生的困惑点,哪里是需要深入探讨的,哪些只需点到为止,教师心里都要清清楚楚,明镜似的,那么学生的学习欲望就自然地产生了。曾观李卫东老师上《母亲》一课,没有花俏的课件,亦没有华丽的语言,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简单至极,就这样读读说说,却让学生及听课老师数次热泪盈眶。学生为何如此投入?我想,就是因为李老师已参透大师之真言吧!自勉之。大师还谈到“树立教师威信”问题。我们都知道树立教师威信很重要,那么教师的威信是指什么呢?大师指出,威信不是维持班级的表面纪律,而应作用于学生的心灵。教师既是学生的年长的同志,同时又是他们的导师,对集体,对个人,时刻不可放松指导的职责。教师要理解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要从多方面形成学生的个性。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拥戴。“亲其师,信其道”,看来教育确实上是不分国界的,爱是教育永恒的旋律,爱是教育不变的话题。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到底教学生什么?

钱校长的讲座听了几次,对我的课也点评过几次,经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你教的是不是学生不懂的。”想想自己的课,现在的课堂,看着热闹、精彩,哪些确实是学生需要的呢?我们在备课时除了研究教材,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需要掌握的能力方法。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真正提高。

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思考学生的学习对他们的知识接受和能力的培养究竟有什么作用,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也许一句话,一个动作会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一生,如果老师都这样去思考、去说、去做的话,我想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怎么教?

教育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检验我们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率的让学生掌握知识。赞科夫认为,旧教学法的最大缺点,就是教学中进行“多次的单调的重复”,“迫使儿童反复咀嚼已知的材料”。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同一材料,学生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听教师讲解,学生肯定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一次性的学习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的要求,每一个人要终身学习。要使学生可以自己通过自学来提高、充实。要引导,要使得学生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不要讲得过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的培养。我们的教学大纲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的要求,同时也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禀赋、天性、爱好等因材而施教。对于有差异的学生要实行有差异的教育,求得有差异的发展,要按各种方法共同前进,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在末段一句很贴切的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以具体的、独特的面貌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生命都有与其不同的天赋兴趣和冲动等,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感觉到自己身上独特的魅力火花„„教师应当着眼学生人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有深刻的了解,使教育成为促使学生持续、终身发展的手段。

教师应当密切注视每一个学生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技巧的情况.我觉得赞科夫实验的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将来我们站在讲台上,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尽量灵活地遵循这些原则,特别是关心学生这一原则,以学生为本。我们要避免浮躁,要切骄切燥,应该静下心来,经常多看教育理论的书籍,肯定对自己以后将来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

第五篇:读《和教师的谈话》有感5000字

读《和教师的谈话》有感

2008694121 朱柳桦 08教本4班

《和教师的谈话》里讲了一些我们在低年级教学中有可能会发生的一系列的基本问题,把对小学教学的各种不同的教学论的观点,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效果。我觉得赞可夫这本书能帮我更清晰地理清一些教学上的问题,这本书是以对话形式来写,比较吸引我们这些在读学生。就好像我在提问题,老师在解答疑问。

赞可夫说:“师生之间相互有好感的气氛,首先要求学生由衷地尊重教师。”人与人之间关系处理的首要原则是相互尊重,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师生关系也是如此。对于教师来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正当权利,这种尊重不是无原则的忍让,不是自以为是,自命清高,而是同情学生,体贴学生,能够做到换位思考,主动关心和帮助学生,想学生之想,急学生所急。谈话

现在读《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感触颇多。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求学生尊重教师,这是教师教育内容之一,学生有时不尊重老师,那是因为教师没有教会学生该怎样尊重自己,或者是尊重的方法。教师需要与学生友爱相处,但这里的友爱是建立在尊重,和谐,快乐,共赢的基础之上,如果背离了这些原则,那么这样的友爱是缺乏教育意义的。

在《课堂上的生活》这一章里面,对于课堂上的生活,作者提出了“学习应该联系生活”。学生是多么渴望多了解一些周围的事情,可是我们的课堂更多的只是把目光停留在课本之上。我开始深思自己的课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有的老师为这个提出了自己的理由:“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应该着眼于课本。”孩子们被身边的重大事件深深吸引着,当他们满怀着新的印象来到学校上课时候,我们的课堂却常常对这些重大事件以只言片语带过,孩子的新鲜感顿时跌到了低谷。作者也提到了课堂上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我的课堂中也偶尔涉及到联系到生活方面的对话,但都是及其简单,甚至是我一笔带过,学生附和几句便是。现在我认识到课堂时间是有限,但是如果能够不浪费时间,再把这些时间用到课堂谈话,这堂课就非常有意义了,学生也真正学到了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把自己在谈话中的感悟和思想过程运用到语文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第二章《教师和儿童》中,谈到一个话题“教师和儿童”。赞科夫提出了教师“教”,那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被视为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而大大忽视了学生人格的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时期,文化的多元化,经济的全球化,意识形态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渐渐走向封闭。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如果,在教师的眼里,学生只不过像是一种什么容器,可以把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灌到里面去,那么,教师就成为谋杀孩子的凶手了。

在这一章节,还提到一个子话题,那就是爱。作者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体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老师对学生的爱,这可能是一种母爱或父爱,又跟本能的简单流露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也可能是对学生的一种热情,说得更白点,可能是把对职业 的热爱,间接表现在学生身上。其次,教师的爱还应该与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同时也说到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可能会很好地去爱学生。这时候对照我自己,有时候我没有一点热情就走进了教室里,结果学生听了一堂乏味无聊的课,我自己是窝了一肚子火出来。学生很容易受教师的感染,你的无精打采也会使他们这样。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带动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带动学生的爱。我很信奉赞科夫的这句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欢快的笑声。“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所以,只要记牢这句话,我们老师就一定努力的,对每个孩子负责。

赞可夫在第三章《学习的诱因》中谈到,在学习的过程中,怎样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是这样回答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知识的向往,不仅仅获得分数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应该对认识未知事物的向往、从完成困难任务而体验到满足,这才是最重要的。虽然,在幼儿园没有分数来对孩子进行衡量,但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会成为评价孩子的一把标尺,尺度的把握往往就能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孩子的表现,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自信,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赞科夫说:“教育科学应当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安排学校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比现在更高的智力发展水平?我们应按三条线索来研究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法,而且不单是劳动教学法,也包括俄语和数学教学法里,人们总是千方百计杜绝错误,预防错误。固然,让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放任自流,那是不正确的。如果儿童懂得应当做什么和应当怎样做,但是在完成的过程中犯了错误,那倒没有什么可怕的。。”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些学生容易写错字,看到一件事不能很好地描述。教师往往责怪孩子笨,思想不集中。这说的不正是在教学工作中让我们老师大伤脑筋的“后进生” 吗?尽管家校“双剑合璧”,然而收效甚微,郁闷哪!有时都产生放弃的念头了。这类学生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大师指出,实际上是他们的观察力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后进生”观察事物,让“观察观察再观察”成为他们的座右铭。大师还指出,要尽量设法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逐步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树立起信心。读到这里,我的脸禁不住一热,反思自己平时对待这类学生,往往性子过激,不能对症下药,那个大谈“不可揠苗助长” 的人干的却恰恰是违反事物客观规律的事呀,惭愧惭愧!对于大师谈到的“学习诱因问题”,我也很感兴趣。特别是列.托尔斯泰的那一席话让我深有感触:“为了使儿童对人们所教给他的东西能够理解和感兴趣,不要对儿童讲那些他不知道和不能理解的东西,也不要讲那些他知道的并不次于教师、有时是胜于教师的东西。”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到底教学生什么?

钱校长的讲座听了几次,对我的课也点评过几次,经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你教的是

不是学生不懂的。”想想自己的课,现在的课堂,看着热闹、精彩,哪些确实是学生需要的呢?我们在备课时除了研究教材,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研究学生。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需要掌握的能力方法。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文水平才会真正提高。

教育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思考学生的学习对他们的知识接受和能力的培养究竟有什么作用,反思自己的行为对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也许一句话,一个动作会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一生,如果老师都这样去思考、去说、去做的话,我想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怎么教?

教育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检验我们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率的让学生掌握知识。赞科夫认为,旧教学法的最大缺点,就是教学中进行“多次的单调的重复”,“迫使儿童反复咀嚼已知的材料”。教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同一材料,学生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听教师讲解,学生肯定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一次性的学习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在不同时期的的要求,每一个人要终身学习。要使学生可以自己通过自学来提高、充实。要引导,要使得学生可以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不要讲得过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的培养。我们的教学大纲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共同的要求,同时也要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禀赋、天性、爱好等因材而施教。对于有差异的学生要实行有差异的教育,求得有差异的发展,要按各种方法共同前进,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在末段一句很贴切的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是以具体的、独特的面貌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生命都有与其不同的天赋兴趣和冲动等,而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打开眼界看到自己,使他看见、理解、感觉到自己身上独特的魅力火花„„教师应当着眼学生人生的整个成长过程,对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有深刻的了解,使教育成为促使学生持续、终身发展的手段。

教师应当密切注视每一个学生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技巧的情况.我觉得赞科夫实验的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将来我们站在讲台上,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尽量灵活地遵循这些原则,特别是关心学生这一原则,以学生为本。我们要避免浮躁,要切骄切燥,应该静下心来,经常多看教育理论的书籍,肯定对自己以后将来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

在学校里学生有作业,老师也应该有作业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我打算在看了这本书后写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就知道这是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我觉得很枯燥,没兴趣看。可这是作业,作业总该完成。于是我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看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惊叹苏联的教育如此先进,如此科学。虽然距今已有几十年了,但就站在现代的教育角度来看,苏联的有些教

育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先进性。苏联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苏联教育界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就是其中一位。赞科夫对传统教学思想进行挑战,并指出其重大缺点,我们不能不说他是一位大胆、有创造性的革新家。严格来说,他的教育思想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修正、补充和发展。

我特别欣赏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他的实验教学的主要思想就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体现这一主导思想并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是:(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5)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在这,我主要谈一谈第二条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强调复习,而且是多次的单调的重复。上学年,我任教一年级。每上一项新内容,几乎要花半节课复习,教学进度很慢,慢得让我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说真的,复习多了,我自己都觉得没劲,更何况学生,那些优秀的学生早就掌握了,可是后进生恐怕还是一知半解。然而,一年级毕竟是学习的起始阶段,多次复习还是有必要的。但是高年级呢?教师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讲同一个材料,学生则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听教师讲解。比如一篇语文课文,单是讲新课的时候就以各种名目读四五遍,课后还要求学生熟练,复习时又要读。用两节课可以讲完的课文,却要用三四节课。其实,有些课

文是浅近的,只要教师有表情地朗读一遍,学生就懂了。读第一遍,学生还喜欢听。再读,学生就不要听了。学生知道你以后还要读许多遍,索性连第一遍也不注意听。赞科夫说:“这里我想起条件反射论的创始人巴甫洛夫的话。如果刺激集中在大脑皮层的一个地方,或者像巴甫洛夫实验室里常说的那样,老是叮在一个细胞上,就会使它进入无兴奋状态,于是出现睡眠——完全的或局部的睡眠。”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半睡半醒,提问他时表现出那种惘然若失的样子,并不奇怪。据观察,采用这种教学法,到一个学习日结束时,儿童神经系统的抑制现象很严重。

上述的例子说明:单调的重复、烦琐的哲学和形式主义,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教学进度拖得很慢,而且更严重的是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我觉得,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尽量灵活地遵循这五个原则,特别要遵循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要避免浮躁,确实应该静下心来,多看看教育理论书籍,肯定会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帮助。虽然理论离实践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理论终归对实践是有指导作用的

下载读赞可夫,品教师的谈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赞可夫,品教师的谈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和教师的谈话有感1

    读《和教师的谈话》有感 《和教师的谈话》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列.符.赞科夫(1901-1977)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将其多年实验研究总结的教学法与教育思想,采用谈话的形式......

    读《樱花赞》有感

    之所以看《樱花赞》,是因为它的名字,我本身很喜欢樱花,从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被它颜色所吸引了。而我对樱花却没有很深厚的了解,唯一知道的是—它是日本的象征。在每年的三月十五,是......

    读胡杨赞有感

    读《胡杨赞》有感 江津区菜市街小学五年级四班万小川 三千年, 那倔强的身影, 究竟有多长? 沙漠中, 这生命的源头, 究竟在何方? 看到你, 一种遥远的神圣之光, 在灵魂中成长。 „„ 我......

    师德和师爱的典型案例我们的启示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

    师德和师爱的典型案例我们的启示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在我国古代也有“爱施者,仁之端也”。事实上也是如此。孔......

    林可夫关于企业文化的专题讲座

    温州民营企业与企业文化——正泰集团党委书记林可夫先生专题报告会林可夫:男,194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教授,硕士生导师。197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11月—1980年5......

    读《人生》,品人生

    读《人生》,品人生 曾经看过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从此便喜欢上了读路遥的文章,那荡气回肠的故事,那意味深长的语言,总能给人极大的吸引力。这个寒假,我读了路遥的一部中......

    我读雷夫有感

    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美国一本关于教育的书。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我的心灵一次次受到震撼,全书以独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全书用浅显通......

    读和教师的谈话有感3[推荐]

    读《和教师的谈话》有感 一口气读完了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尽管没《给教师的建议》给我那么多心灵的触动,然而,他里面的思想,他的教育理念留给了我颇深的印象。 赞科夫,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