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赞科夫论文(外国教育史作业)
外国教育史论文
题目:赞科夫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专业:小学教育班级:姓名:张习习学号:
10级专升本一班
20102737396
赞科夫 摘要: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赞科夫的生平和他的主要思想主张。赞科夫把毕生的精力主要放在教学论的研究上,他主要研究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互关系,并成功地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机地应用到教学论的研究中来。主要思想观点是“一般发展”和“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赞科夫教学理论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和学习,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感情、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方面,赞科夫旨在研究怎样使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赞科夫提出了五条“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关键字:
一般发展,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教学论原则,对教育的影响及贡献
赞科夫
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教育家、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1917年秋他中学毕业后,即担任乡村小学老师,后来考取了莫斯科大学心理学系,毕业后留任该校心理研究所的研究班,在那里根据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建议,从事心理学和有缺陷儿童教育的研究。他始终没有中断有关记忆、教学论问题的研究。赞科夫在谈到教学目的时指出: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和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赞科夫的主要理论主要观点: 一、一般发展
所谓“一般发展”是相对于某一门学科或某一组学科引起的独特的发展(即“特殊发展”)而言的,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指的是由各门学科引起的共同一致的发展,是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即包括了智力发展、情感、意志、道德品质、个性特点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发展及身体的发育等各个方面,是所有这些方面“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由旧的质状态到新的更高的质状态的上升运动,更新过程,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死亡。”就是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感情、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可见赞科夫所要研究的一般发展是指儿童心理的一般发展,即指其整个个性的发展。赞科夫在谈到教学目的时指出: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和学习。赞科夫打破了教学实际上只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相联系的旧模式,把教学同发展联系起来,建立了一套新的教学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和技巧的能力,把教学推上一个新阶段,这是教学论中一次根本性的改革。根据以教学促进发展的主导思想,赞科夫在长期的实践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
二、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一)、赞科夫认为,“教学的结构好比是“因”,而学生的发展好比是“果”这种因果关系是重要的”。他说:“一位现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说过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二)、“发展”的三个主要方面。赞科夫说:“我们是按三条线索来研究学生的发展的,这就是: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他认为这是使学生获得比现在更高的智力发展水平的三个主要方面。
(三)、怎样使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赞科夫指出,为使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要做到:1.在教学中让死的知识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自己的活的体系;2.要有目的地使直接法与间接法互相配合;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给学生的个性以合理的表现余地;
4、用启发式的方法讲解基本概念,不要多次简单重复,要精心选择、编排练习题;5.不断地用多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智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手脑并用,充实学生的感性认识。6.以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崇高的理想去鼓舞学生学习,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学习中困难的喜悦,以教师的教学艺术和自身和学习行动去感染,吸引学生学习,而不是以考试,分数等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用段。7.要注意因材施教,要和学生建立深厚的感情;8.教师要加强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博览各方面的知识,使教学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
(四)、新的教学论原则。赞科夫在其教育代表作《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了五条“实验教学论体系的原则”,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三、五条教学论原则
即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赞科夫指出,以上这些原则各有其作用,同时又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它的特点是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并在保证共同的思想方向性的前提下,给予个性以发挥作用的余地。
五条教学论原则是赞科夫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他说:“儿童的智力也象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予适当的负担,加以锻炼,他就回萎缩、退化。”他以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为依据,强调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智力上的潜在发展水平,适当超前进行,提出实行高难度的教学”。“高难度”的含义有两种:一为克服障碍;二为学生的努力。目的在于以一定的难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精神力量,促其更快发展。但是“高难度”并非越难越好,而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选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经过努力可以理解的教材;赞科夫指出,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与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他说:“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也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结构。” 教学内容的结构,即知识结构,也就是赞科夫所谓的“理论知识”。
2、对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准确理解。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就是知识结构教学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巧方面起主导作用。赞科夫说:“技巧的形成是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在尽可能深刻理解有关概念、关系和依存性的基础上实现的。” 深刻理解有关概念、关系和依存性,就要明确知识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了知识结构,才容易了解知识的组成和联系,掌握各部分知识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清晰的思维线索,能够加深理解,便于思考,易于记忆。掌握了知识结构,学生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局,了解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在学习局部知识时知道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不至于陷入孤立的知识点中而忽略了知识间的联系。(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赞科夫主张应加快教学进度,尽量以新的丰富的知识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他认为学习在原材料上踏步不前,必然浪费学生许多宝贵时间,大大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他指出,新旧教材在内容上是互相包含的,学习新教材也就同时复习了旧教材。其实。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并不需要当时记得很熟,尔后可以在“无意记忆”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但是,“高速度”并非单纯为了节约时间,其实质在于扩大知识的广度。(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这项原则并不贬低学生掌握技巧的动作,他说:“理论知识是掌握自觉而牢固的技巧的基础。”“技巧的形成是在一般发展的基础上,在尽可能的深刻理解有关概念、关系和依存性的基础上实现的。”(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这项原则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理解知识和技能在掌握过程中所包含的思维操作,此外,还要求学生密切注意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之间是怎样联系的,学习中错误的产生及其预防机制如何等等。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自学能力。准确把握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理解学习过程的涵义。赞科夫说: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与公认的掌握知识的自觉性原则相近似,又和它有着重大区别。其近似点包括:“承认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中的必要性;强调要理解教材和能够把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出了自觉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思维操作。”其区别点在于:理解的对象和性质不同,自觉性原则所说的理解是指向外部的,即把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作为理解的对象;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中的理解是指向内部的,即指向学习活动的进行过程。怎样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就要做到:1.弄清“为什么”。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应是单纯记忆的过程,不是单纯使学生知道并记住“是什么”的过程,而是应该让学生弄清“为什么”的过程,例如,赞科夫说:“弄懂教材的一定编排顺序的根据,了解背熟教材的某些成分的必要性,知道掌握教材时发生错误的根源,等等”。2.掌握一定的知识、技巧。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仔细辨别,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等,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巧的过程。因此,“掌握知识和技巧的过程,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要理解的对象。”3.掌握一定的操作要领。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还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操作要领,“要掌握各种必要操作的顺序及其内部联系,理解必要操作与指定要做的物品的关系,以及在工作过程中仔细进行自我监督的必要性。”可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涉及到思考和探究的问题,涉及到学会学习的问题,涉及到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问题等。研究课堂教学是教学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课程的结构、类型以及怎样备课和上课等这些问题,人们已谈得很多,赞科夫不重复前人的提法,他提出“课堂上的生活”这样一个小学课堂教学方面不大为人注意的或者完全没有探讨过的问题,这也是他独到的一种教学思想。他认为“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赞科夫的教学理想是:儿童在课堂上应该过着一种积极的、有血有肉的、甚至可以说是沸腾的精神生活——即真正的精神生活。我认为他的这种指导思想对我们教师的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尽头即将踏入教师行业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践这种“一般发展”的思想发展所有学生的各种潜在的能力。最大限度的是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促进他们的发展与进步。(5)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赞科夫认为后进生有以下心理特点:一是自我中心主义。二是求知欲较底。三是观察力薄弱。为此,所采取的教育方法是:一要减轻其思想负担;二要树立其信心;三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他们观察事物;四要不要性急;五要吸引他们参加课六外小组活动。1.使最差的学生得到发展的作用。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差生的发展问题。赞科夫认为,这一原则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最差的学生提供的真正智力活动的可能性是最少的”。他指出,“补课和布置大量的训练性练习,被认为是克服学业成绩不好的学生落后状况的必不可少的手段”。“相反,许多训练性的作业使得差等生负担过重,不仅不能促进这些儿童的发展,反而只能扩大他们的落后状态”。可见,怎样使最差的学生也得到发展,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十分紧迫的现实问题。2.努力使最差的学生得到发展。为了差生得到发展,赞科夫主张,“学业落后的学生,不是较少地,而显然是比其他学生更多地需要在他们的发展上系统性地下功夫”。系统性地下功夫,包括减轻差生的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注意肯定差生的进步;激发差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改革对差生辅导的方法;要求全体同学亲近和帮助差生等。
四、影响与评价
赞科夫把毕生的精力主要放在教学论的研究上,他热心于研究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互关系,并成功地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机地应用到教学论的研究中来。一方面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实验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学时间缩短,学生学习质量高。他从实验中概括出的新教学理论,也具有鲜明的变革性和实践性,对二十一世纪60年代末的苏联教育影响颇大。但是,实验在大范围推开之后,也确实出现了学生负担加重的现象。因此70年代之后其影响日益衰微。不过,赞科夫教学理论毕竟有许多合理的因素,我们应从国情出发,对其批判吸收。赞科夫和美国的布鲁纳、西德的根舍因一同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他的独特贡献在于,他将自己的教改指导思想付诸长期的实验研究从而确实创立了一套他自己的“小学实验教学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又不是孤立地、而是和其它著名教育实验以至实验之外的因素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我国主体教育实验。它们对主体教育实验所产生的影响往往是交织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的。因此,无论是反思教学与发展实验对我们的影响,还是进一步对之进行借鉴,都必须把它置于一个较为广阔的背景之下加以观照。赞科夫与其他教育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非常注重实验。在长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他提出了关于教学与发展问题的主导思想---“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并逐步形成了体现这一主导思想的五条“新教学原则”。他还制定了新的小学实验教学计划、各科教学大纲,编写了各科教科书和教师参考书。总之,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实验对我国主体教育实验的影响既多且深。在我国把实验进一步推向深入的时候,一是不应该忘记它曾带给我们的诸多帮助,二是要更加自觉地对它进行批判地吸收,以使它继续为我国发展性教学和主体教育的研究与实施服务。但是赞科夫并没有讨论教育学或教学论的全部问题,他只是以“教学与发展”为课题对改革小学教学进行实验探索。然而他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课堂生活、教师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他以唯物辩证法为教学论的指导思想。他把从学生和生活实际出发,和实践保持密切的联系作为教学论思想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把教学推上一个新阶段,这是教学论中一次根本性的改革,直到现在仍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斌贤.外国教育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8 [2]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向玉琴.愉快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刘京海.成功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第二篇:外国教育史作业
外国教育史作业(一)
比较古希腊雅典与斯巴达教育的异同。
一、相同点
(一)教育性质相同:学校教育主要为奴隶主阶级所控制,教育不与生产劳动
直接相联系,具有阶级性质。
(二)部分教育内容相同:都把军事体育操练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基本项目
为“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以及游泳等运动项目。设课目的的要求上,也有一致的地方,首先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体力,使之成为身强力壮的人。
(三)教育影响相同:两者的教育都对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产生影响,并且
后来对西方资产阶级教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不同点
(一)教育环境不同:
雅典地处提卡半岛,全境多山,手工业发达,濒临海岸,有优良港湾。农业贵族和商业奴隶主争权夺利,产生奴隶主民主政治。雅典还和波斯帝国争夺海上霸权,雅典胜利,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奴隶主民主政治兴旺发展,为教育的繁荣奠定基础。
斯巴达位于伯罗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北部高山峻岭,南部礁石海岸,交通不便,种植农业,是农业城邦国家,又是奴隶制的公社国家。不到三万人的军事农业贵族居统治地位,希洛人和皮里阿西人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二)教育目的不同:
雅典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把统治阶级的子弟训练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更要求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多种才能、能言善辩、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斯巴达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强壮的武士。也就是对奴隶残酷暴虐,对氏族贵族服帖恭顺,能死心塌地为维护军事农业贵族的利益而效力的人。
(三)教育内容不同:
雅典教育重视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充实。七岁前,儿童由父母在家中教育。女孩七岁后继续由母亲照顾、教育,学习纺织、缝纫、刺绣等技能,不进校学习文化。男孩从七岁开始,同时上法文学校,和音乐学校。文法学校教给儿童文学及简单知识,弦琴学校教儿童弹唱,最初练习乐器,再教以简单的宗教诗歌和抒情诗,然后用乐器伴奏诗歌进行演唱,最后还要学唱荷马史诗片段。文法学校没有明文规定的固定课程,一般只学些读写算的初步知识。读,即识字阅读,先字母,后单词。达到可以阅读程度时,主要是让读“荷马史诗”和“伊索寓言”。十二岁至十三岁的少年,一方面继续在音乐学校或者文法学校学习,同时又开始进入体操学校进行学习,以体操训练为主,在角力教师指导下进行体操训练(五项竞技)。在体操学校中,更注意奴隶主的道德教育,奴隶主国家的官吏或最受敬仰、最有声望的公民,常到学校与学生进行各种谈话,或主持如体操演习等主要活动。十五岁至十六岁时,大多数青年不再继续上学,从事其他职业。只有少数显贵者的子弟,进入国家体育馆学习,训练五项竞技,增加骑马、驾车等项活动。文化知识也重要,集中注意于文法、修辞学和哲学这三门学科,统称“三艺”。国家体育馆还经常进行歌唱、演奏、舞蹈及各种文艺方面的练习,参加宗教仪式或国家的各
种庆祝活动,学习法律社会生活及公民生活的准则。十八岁至二十岁的青年,属于预备公民阶段,自己决定是否进入军事训练团,进入军事训练团,以士兵身份在城市卫戍队服役一年,第二年到边防守备队守卫边疆海防,还要学习航海并演习,学习政治法律知识。
斯巴达单纯实施军事体育训练。斯巴达儿童属于国家,男孩从七岁到十八岁,住在国家教育场所,过兵营生活。十年中接受单调的军事体育训练,强制的政治道德灌输,和严酷的身心磨练。国家教育场所的负责人讲述奴隶制国家的政治、法律、风俗习惯、行为规范、生活准则,让他们直接参加各项实际活动,如祭神、竞技、以至执政者的就职庆典等仪式。十八岁的青年,转到军事训练团,进行“秘密服役”。年满二十岁的青年,到国家边境沿线驻扎,进行实战训练,直至三十岁,通过一定仪式,获得公民身份,教育历程结束。妇女也接受军事训练,防守城池。
(四)教育者不同:
雅典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的教师是有政治权利的自由民,也有不少是赎身的奴隶。体操学校的教师是角力教师或是奴隶主国家的管理或最受敬仰、有声望的公民。国家体育馆的教师大多是由在文法学、修辞学、哲学和体育等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人担任。
斯巴达国家教育场所的管教工作,一般由二十岁到三十岁的青年担任,任何一个斯巴达公民,都有管教职责,随时都可以谴责和处罚违责的青少年。
(五)体操运动目的不同:
雅典体操运动不仅锻炼身体,更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和精神意志的锻炼。在技能技巧方面,要求达到步履轻快敏捷,姿势柔软美观;在精神意志方面,要求经常保持坚韧刚毅,勇敢进取,并善于抑制脾气,把握情绪。它与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协调配合。
斯巴达体操训练把他们都训练得身体强壮,坚韧凶狠、忍饥耐饿、机敏,以求形成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品格。
第三篇:外国教育史
浙江师范
1.城市学校3.苏格拉底教学法
5苏 格 拉 底 教 学 法 6 骑 士 教 育 7 教 育的要素及相互关系。8在人的发展中,哪四个方面的因素是最重要的?每方面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3评述杜威的教育思想
12年1、教 育 的 基 本要素有哪些?他们基本在教育中的作用是什么?
3、夸美纽斯教思想的主要观点。
4、例举五种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师大2011年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苏格拉底法道尔顿制杜威教育思想
华南师范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12年.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332教育综合真题
1、《理想国》
2、终身教育
二、论述题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3.苏格拉底法4.《初等教育法》2.试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2011年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
名词解释:终身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特征评 述 简 述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教育意义 12年人文赫尔巴特
华东师2010、骑士教育
6、《莫雷尔法案》
天津师大教育硕士10
5.苏格拉底方法6.《1988年教育改革法》2.简述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3.简述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主要内容
华中师大2010
5道尔顿制3
苏霍姆林斯基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评述
12年4讲授法、赞科夫的发
展性教学理论
陕师大11年
苏联的《国防教育法》5贝尔—兰开斯特制
首都师范大学2011
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学术贡献 3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及教学意义
西南大学2010
“苏格拉底法3.近代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主张有哪些?2.终身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是什么?联系我国实际加以举例阐述。
曲阜师大
4.简述1958《国防教育祛》的基本内容和意义5简述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晌理论。6简述裴斯泰洛奇的要素教育论
北京师范12
3贝尔兰卡特制恩物
南京师范大学2012
苏格拉底方法3.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3.杜威教育思想
第四篇:外国教育史专题
外国教育史专题
一、外国主要教育家教育思想1.古希腊教育家
(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论; 德育论;
智育论;
“苏格拉底方法”。(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学习即回忆”;
《理想国》中的教育观。(3).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灵魂论与教育; 教育作用论。
2.古罗马的教育思想(1)西塞罗的教育思想;(2)昆体良的教育思想;(3)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3.近代教育家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目的和作用; 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论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 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论教学原则; 论道德教育; 教育管理思想。
(2).卢梭的教育思想
自然教育理论及其影响:公民教育理论。(3).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论教育目的;
论教育心理学化;
论要素教育;
建立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道德教育理论; 课程理论; 教学理论;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5).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 幼儿园教育理论。
(6).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论教育与社会生产; 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教育的关系: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大意义。
4.各国近代的教育思想家
英国:洛克、斯宾塞论教育。法国: 爱尔维修 狄德罗
拉夏洛泰论教育;
德国:第斯多惠论教育。俄国:乌申斯基论教育。美国:贺拉斯•曼论教育。日本:福泽谕吉论教育。5.各国现代教育家
意大利: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苏联教育思想:
(1)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2)凯洛夫的《教育学》、(3)赞科夫的教学理论、(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美国:杜威的教育思想 教育实践活动; 论教育的本质; 论教育的目的; 论课程与教材; 论思维与教学方法;
论道德教育;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
二、各国教育
外国古代教育
(一)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1.巴比伦的教育
巴比伦的学校:巴比伦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方法。2.古代埃及的教育 古代埃及的学校;
古代埃及学校教育的内容与方法。3.古代印度的教育
婆罗门教育; 佛教教育。
4.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发展的特点
(二)古希腊教育1.古风时代的教育
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2.古典时代的教育
“智者派”的教育活动与教育贡献。3.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三)古罗马教育1.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
2.帝国时期的罗马教育
(四)西欧中世纪教育1.基督教教育
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 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2.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学校; 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4.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五)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1.拜占廷的教育 教育概况;
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2.阿拉伯的教育 教育概况;
教育的特点及其影响。外国近现代教育
(二)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1.英国近代教育概况; 英国教育的发展
《巴尔福教育法》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化;《费舍教育法》;《哈多报告》;《斯宾斯报告》;《1944年教育法》;“罗宾斯原则”;《雷沃休姆报告》;《1988年教育改革法》。
2.法国近代教育概况;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主要教育改革方案和教育主张。法国教育的发展
《费里教育法》;统—学校运动与学制改革;中学课程的改革;《阿斯蒂埃法》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教育改革法》;《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哈比改革》);《课程宪章》。
3.德国近代教育概况; 德国教育的发展
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改组和统一公立普通学校教育的总纲计划》; 《高等学校总纲法》。
4.俄国近代教育概况;苏联教育的发展
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及成效;
《统一劳动学校规程》。
20世纪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综合教学大纲”、“劳动教学法”;
20世纪30年代教育的调整、巩固和发展:《关于小学和中学的决定》。
5.美国近代教育概况;美国教育的发展
中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八年研究”;
初级学院运动;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全国职业教育促进会”、《史密斯一休斯法案》。
《国防教育法》和20世纪60年代的教育改革; 20世纪70年代的教育改革:生计教育、“返回基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改革:《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6.日本近代教育概况;日本教育的发展
20世纪初期至20年代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敕语》、《大学令》;
军国主义教育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1958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以后的教育改革。
西方国家的重大教育变革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1.人文主义教育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 北欧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2.新教教育
路德派新教的教育主张与教育实践; 加尔文派新教的教育主张; 英国国教派的教育主张 3.天主教教育
耶稣会的学校;
耶稣会学校的组织管理与教学方式。
(二)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
1.新教育运动
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
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实验;
新教育运动中的主要理论: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2.进步教育运动 进步教育运动始末;
进步教育实验: 昆西教学法、有机教育学校、葛雷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计划、设计教学法。
(三)现代欧美教育思想1.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存在主义教育;新行为主义教育;结构主义教育;分析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思潮;现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潮。
第五篇: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纲要
导言
教育史的两条主线:教育制度史和人物思想史
以史为鉴,古今对照
外国教育史也是一部西方文化史,涉及西方哲学、历史、政治、宗教、文化等多种因素。 善于揣摩中外教育史的异同,深入探究和总结。
外国教育史 体系要览
古代教育史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斯巴达、雅典奴隶社会
苏、柏、亚
古罗马的教育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基督教教育
世俗教育封建社会
拜占廷与阿拉伯的教育
近代教育史(资本主义产生确立时期)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欧美主要国家的近代教育制度(英法美德俄日)
西欧近代教育思想夸美纽斯
洛克、斯宾塞
卢梭
裴斯泰洛齐
赫尔巴特、福禄培尔
马克思、恩格斯
现代教育史 19世纪末—20世纪以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欧美教育思潮
欧美主要国家的现代教育制度(英法美德日苏)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杜威
改造主义、要素主义
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
存在主义、新行为主义
现代人文主义、终身教育
第一章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教育
1.前氏族时期
特点:群居、没有语言文字、无阶级差别
教育内容:成年人在生产劳动中向年轻一代传授生产和生活经验
2.母系氏族时期
特点:
1)以母亲血缘组成固定的群落
2)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
教育内容:
1)男女儿童按劳动分工分别接受教育
2)出现了教育机构的胚胎形式:青年之家
3.父系氏族时期
特点:经过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男性在部落中居统治地位。
教育内容:
1)按照男女在社会劳动中的分工分别进行。
2)增加了伦理道德、军事体育、“成丁礼”
4.军事民主制时期
特点:
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
2)民主管理制的出现(酋长、人民大会、议事会)
3)部落间战争频繁
教育内容:重视军事教育,阶级教育的萌芽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掌握,谨记)
1)教育无阶级性,平等接受教育,儿童实行公养教育。
2)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3)教育的组织和方法处于原始状态
4)阶级教育的萌芽
第二节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一、巴比伦的教育
1.苏美尔人的文化教育
• 公元前3500年前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城邦
• 楔形字、泥板书
• 学校的产生(寺庙、祭司)
• 泥板书舍:最早出现的训练书吏的学校
2.巴比伦的文化教育
继承苏美尔文明
寺庙学校分为初级教育、高级教育
教学方法:师徒传授式
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二、古代埃及的教育
1.古埃及的文化
尼罗河埃及文字芦叶纸
2.古埃及的教育
1)学校类型
宫廷学校:设在宫廷中,招收皇家子弟,毕业后经过业务锻炼,委任为官吏 僧侣学校(寺庙学校):设在寺庙中,重视科学技术教育
古埃及的学校
职官学校:大多设在政府机关,招收贵族官员子弟,通过学习普通课程和进行专门的职业训练,训练能从事某种专项工作的官员。
文士学校(书吏学校):培养文职人员,即熟练运用文字书写及计算工作的人。
2)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普通的文化课程(基本的读写算)
专门职业课程
高级的科学技术知识
方法:机械、单一,多为口授,体罚严酷
三、古代印度的教育
1.古代印度的社会概况
印度-雅利安文明的形成(梵文)
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瓦尔纳制度)婆罗门:僧侣、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