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教育难管学生
如何对付难管学生
-作者:周克明 吕„ 文章来源:作者原创
点击数:1674 更新时间:2007-4-29-
如何对付对难管学生
很多老师抱怨:“如今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管严了,孩子就反抗;管松了,纪律涣散,教学成绩落后。”甚至有些学生公然挑衅老师,挑衅班集体,发生顶撞、动手现象。显然这与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关注师生共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相悖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从而找到对策呢?
“学生难管”归因:
综观学生难管的原因大致有四:
1、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所致。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长进入第二快速期——第二生长发育“高峰期”,也是身心发展“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是非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仍很缺乏,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和老师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动辄反目、顶撞甚至动武。教育心理学上还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和“成长危险期”。因此,家长和教师只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必须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必须了解问题的实质。
2、家庭教育淡薄、无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利于孩子教育的家庭环境:“独生子女”、“留守儿童”、“隔代养”、“单亲家庭”,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说起来简洁轻松,而背后隐匿着许多复杂而痛苦的故事,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巨大隐患,或溺爱,或偏爱,或失爱„„使孩子心理畸形、精神残缺,使孩子或自私,或冷酷,或狂妄„„在学校很难与集体生活融洽,很难与老师同学默契。
3、不良信息的侵蚀、诱惑。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书籍、影视、网络信息充斥青少年耳目,这些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青少年学生又缺乏一定的鉴赏力,往往是拿暴力当英雄,拿色情当浪漫、拿金钱当财富,盲目崇拜,极力效尤,演出一幕幕令人痛心的悲剧。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阵痛”。古今中外,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一步到位的,新课程改革亦然。新课程倡导的师生角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的转变,对旧的教育教学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势必会产生新旧两种势力的对抗。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一个时期的磨合,在这个磨合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不谐和的甚至是刺耳的声响。比如:新课程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客观上增添了学生的空余时间和精力,如果教师不能引导他们从事健康有益的活动,就会使其异化为消极堕落的土壤;再如: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关爱、赏识学生,如果教师适用失度,关爱就会沦为溺爱,宽容就会异化为纵容。既然找到了“孩子难管”的原因,如何对症下药,实施有效管理呢?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的理念真正融入新课程的思想体系。毋庸讳言,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近五年,但很多教师对传统教育还敝帚自珍,犹抱佛脚,主观上阻挠了新课程的步伐,理应来一次“洗脑”。
1、树立服务意识。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我们没有权利对学生的思想言行横加指责,动辄非难、责备、训斥,他们是成长的主人,教师的责任只能是引领、是帮助。
2、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他们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教师要尊重他们,不要以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他们,肆意进行驯化。同时,学生因其家庭背景、性格特点、自身素质不同表现也各异,教师不仅要关爱那些学习、思想表现优秀的学生,更应该关爱那些表现不佳的“问题学生”——因为他们更需要教师的提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那些“问题学生”给教师提供了获得教育智慧的资源,成就了教师的艺术生命。
3、构建开放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新课程反对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位一体的评价观。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转变,建立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和运行机制(不再赘述),尤其是取消了考试的选拔、甄别功能,代之以多元化、综合性评价。另外,对教师的评价也不再单纯以所教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评价优劣,而是“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二、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使教育行为转化到新课程的轨道上来
针对学生难管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的要求,学会尊重、容纳、关爱学生。
1、尊重学生的权利。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应该自由快乐的成长,即使是错误言行也是成长中的错误,教师不应该专治、挟制他们,而应该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建设需要他们,教师要学会“放权”,实行“班级自治”制度,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2、容纳学生错误。一个班级难免会遇到几个问题学生,他们或纪律涣散、或不完成作业、或打架斗殴、或公开顶撞老师、„„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牢牢守住教育思想的底线——学生心底都是善良的,错误是暂时的,成长才是永恒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做“大”老师,就要容纳他们,多找他们交流,开启学生的心扉,走进他们的心灵,成为主宰学生心灵世界的主人,那时何愁他们不认可老师,还产生抵触情绪呢。陶行知先生三块糖的故事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3、关注进步,赏识特长。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小学生的心灵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对于问题学生尤甚。他们看惯了别人鄙视的目光,听厌了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对教师的批评当然满不在乎,教师的表扬鼓励兴许会点燃上进的激情,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适时鼓励。西方有句格言:上帝是公平的,在为人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子。意味着有些同学文化课学习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文艺或体育或手工制作或想象力等方面却极有天赋,教师要善于发现,赏识培养。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以此“放大”鼓励,给学生树立自信心、自豪感,得到健康成长。
4、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新课程从小学到高中都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各学科教材内容也基本有三部分组成:正文、活动、说明,对活动的重视可见一斑。其目的就是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想象力,创新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自然也就消除了扰乱纪律的企图。所以,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突破口,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努力构建适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要求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三、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以下是对“ 难管学生”的类型、症状及对策的分析:
1、多动型。表现为上课经常做小动作,频繁下座位,随意说话,自我控制力差。这多半与生理因素有关,有的患有先天“多动症”,有的是身体发育过快引起的生理刺激,完全属于下意识状态,对他人构不成大的负面影响。教师不必刻意要求,只须使用非言语线索提示即可,如:目光接触,手势、触摸等肢体语言,既不影响讲课,又达到提醒制止的作用,而且长此以往自然达成默契。
2、玩劣型。由于学生受社会不良影响,加之家庭教育缺失,养成很多不良习惯,如:吸烟、喝酒、骂人、打架、敲诈等等,并且老师询问矢口否认,百般抵赖,顽固不化,屡教不改。这是老师们最为棘手的一类。对此,教师一方面明察秋毫,积极预防,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为其做好“错误纪录”。
不必事事必究,但事事躬查,尽可能具体详细,证据确凿。等时机成熟,老帐新账一起算,“数罪”并罚,形成强烈的思想攻势,直至彻底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叫“欲擒故纵”法。
3、挑衅型。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不错,但不会处理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感到被排斥、被冷落、被歧视,故意引起事端,滋事挑衅。这种挑衅往往怀有敌意,具有挑战性的或报复性。由于其目的是发泄内心的郁闷,所以,教师一定要沉着、冷静,让时间冰释其内心炽烈的情绪,切不可以硬碰硬,矛盾激化,后果不堪设想。这叫“冰释”法。
4、冷酷型。有的同学家庭环境不好,经常遭受家庭暴力殴打,面对家长的威力又不敢反抗,有的同学在学校经常受到比自己强壮的同学的欺负,还有的同学生理存在残疾,常常遭到同伴歧视、耻笑。长期在委屈中度日,养成孤僻、冷漠、自卑、嫉妒、神经质等不良性格。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和报复心理,对周围世界也是冷眼相看,而且欲求把这种阴暗情绪转嫁到学校,转嫁到比自己“弱小”者身上实施报复,寻求心理平衡和廉价慰藉。对此,教师要经常同他们谈话,交流感情,还要动员班干部多接触他,一起学习、游戏、活动,用爱疏导其内心的郁闷,感化他们的思想。
四、爱与罚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教育不是万能的。”这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至理名言,是不争的事实。对难管学生同样要实行必要的惩罚。惩罚要以爱为基础,爱是惩罚的前提,惩罚是爱的方式。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罚他,因为只有热爱人的才可以惩戒人。”所以,只要我们是真心热爱学生的,就不怕别人说三道 四,就不怕学生和家长去敌视和仇视我们。只是惩罚的范围、方式、轻重要量刑,教师要依据教育法律法规,由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共同协商制定相应的细则,要一视同仁。对学生的惩罚宜轻不宜重。如:写检讨,通报批评,回家反省等。既能达到教育的初衷,又能让学生和家长接受。在此英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做法:
从今年4月开始,英国教师有了惩戒不规矩学生的新增法定权力(statutory powers)。从4月初新法生效后,教师将获得在学校使用身体武力阻止学生打架的权力,以及不经家长许可对学生实施放学后或周末留校的处罚,也可以对学生用于不良用途的手机实施收缴。„„(《中国教师报 》2007年4月19日)教育充满智慧,教育是一门艺术。对难管学生而言,教师的智慧就是“管使其从”。
第二篇:学生难管也能管
面对现在的学生,咋办?
段国坤
很多老师抱怨:“如今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管严了,孩子就反抗;管松了,纪律涣散,教学成绩落后。”甚至有些学生公然挑衅老师,背后说怪话,挑衅班集体,发生顶撞、动手现象。显然这与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关注师生共同发展”的核心理念是相悖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从而找到对策呢?
“学生难管”归因:
学生难管的原因大致有四:
一、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所致。中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长进入第二快速期——第二生长发育“高峰期”,也是身心发展“转型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尽管自我意识发展了,是非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仍很缺乏,因此,常会无意识地违反纪律。又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加上家长和老师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动辄反目、顶撞甚至动武。教育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和“成长危险期”。因此,家长和教师只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必须学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必须触摸问题的实质。
二、家庭教育淡薄、无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利于孩子教育的家庭环境:“独生子女”、“留守儿童”、“隔代养”、“单亲家庭”,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词语说起来简洁轻松,而背后隐匿着许多复杂而痛苦的故事,成为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巨大隐患,或溺爱,或偏爱,或失爱„„使孩子心理畸形、精神残缺,使孩子或自私,或冷酷,或狂妄„„在学校很难与集体生活融洽,很难与老师同学默契。
三、不良信息的侵蚀、诱惑。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书籍、影视、网络信息充斥青少年耳目,这些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而青少年学生又缺乏一定的鉴赏力,往往是拿暴力当英雄,拿色情当浪漫、拿金钱当财富,盲目崇拜,极力效尤,演出一幕幕令人痛心的悲剧。
四、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阵痛”。古今中外,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一步到位的,新课程改革亦然。新课程倡导的师生角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的转变,对旧的教育教学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势必会产生新旧两种势力的对抗。无论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一个时期的磨合,在这个磨合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不谐和的甚至是刺耳的声响。比如:新课程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客观上增添了学生的空余时间和精力,如果教师不能引导他们从事健康有益的活动,就会使其异化为消极堕落的土壤;再如: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关爱、赏识学生,如果教师适用失度,关爱就会沦为溺爱,宽容就会异化为纵容。既然找到了“孩子难管”的原因,如何对症下药,实施有效管理呢?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的理念真正融入新课程的思想体系。毋庸讳言,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近五年,但很多教师对传统教育还敝帚自珍,犹抱佛脚,主观上阻挠了新课程的步伐,理应来一次“洗脑”。
1、树立服务意识。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服务于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基。我们没有权利对学生的思想言行横加指责,动辄非难、责备、训斥。这样只能加重学生的逆反心理。他们是成长的主人,教师的责任只能是引领、是帮助。
2、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学生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他们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教师要尊重他们,不要以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他们,肆意进行驯化。同时,学生因其家庭背景、性格特点、自身素质不同表现也各异。教师不仅要关爱那些学习、思想表现优秀的学生,更应该关爱那些表现不佳的“问题学生”
——因为他们更需要教师的提挈。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那些“问题学生”才给教师提供了获得教育智慧的资源,成就了教师的艺术生命。
3、构建开放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新课程反对以考试成绩论英雄,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位一体的评价观。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转变,建立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和运行机制,尤其是取消了考试的选拔、甄别功能,代之以多元化、综合性评价。另外,对教师的评价也不再单纯以所教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评价优劣,而是“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二)、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使教育行为转化到新课程的轨道上来
针对学生难管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的要求,学会尊重、容纳、关爱学生。
1、尊重学生的权利。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应该自由快乐的成长,即使是错误言行也是成长中的错误,教师不应该专治、挟制他们,而应该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建设需要他们,教师要学会“放权”,实行“班级自治”制度,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2、容纳学生错误。一个班级难免会遇到几个问题学生,他们或纪律涣散、或不完成作业、或打架斗殴、或公开顶撞老师、„„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牢牢守住教育思想的底线——学生心底都是善良的,错误是暂时的,成长才是永恒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做“大”老师,就要容纳他们,多找他们交流,开启学生的心扉,走进他们的心灵,成为主宰学生心灵世界的主人,那时何愁他们不认可老师,还产生抵触情绪呢。陶行知先生三块糖的故事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3、关注进步,赏识特长。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小学生的心灵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对于问题学生尤甚。他们看惯了别人鄙视的目光,听厌了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对教师的批评当然满不在乎,教师的表扬鼓励兴许会点燃上进的激情,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适时鼓励。西方有句格言:上帝是公平的,在为人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子。意味着有些同学文化课学习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文艺或体育或手工制作或想象力等方面却极有天赋,教师要善于发现,赏识培养。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并以此“放大”鼓励,给学生树立自信心、自豪感,得到健康成长。
4、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新课程从小学到高中都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并成为必修课;各学科教材内容也基本有三部分组成:正文、活动、说明。——对活动的重视可见一斑。其目的就是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想象力,创新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心无旁骛,专心致志,自然也就消除了扰乱纪律的企图。课余时间一旦“种上了庄稼,杂草就不会疯长了”。所以,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突破口,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努力构建适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要求的教育教学新模式。
(三)、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以下是对“ 难管学生”的类型、症状及对策的分析:
1、多动型。表现为上课经常做小动作,频繁下座位,随意说话,自我控制力差。这多半与生理因素有关,有的患有先天“多动症”,有的是身体发育过快引起的生理刺激,完全属于下意识状态,对他人构不成大的负面影响。教师不必刻意要求,只须使用非言语线索提示即可,如:目光接触,手势、触摸等肢体语言,既不影响讲课,又达到提醒制止的作用,而且长此以往自然达成默契。
2、玩劣型。由于学生受社会不良影响,加之家庭教育缺失,养成很多不良习惯,如:吸烟、喝酒、骂人、打架、敲诈等等,并且老师询问矢口否认,百般抵赖,顽固不化,屡教不改。这是老师们最为棘手的一类。对此,教师一方面明察秋毫,积极预防,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为其做好“错误纪录”。不必事事必究,但事事躬查,尽可能具体详细,证据确凿。等时机成熟,老账新账一起算,“数罪”并罚,形成强烈的思想攻势,直至彻底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叫“欲擒故纵”法。
3、挑衅型。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不错,但不会处理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感到被排斥、被冷落、被歧视,故意引起事端,滋事挑衅。这种挑衅往往怀有敌意,具有挑战性、攻击性和报复性。由于其目的是发泄内心的郁闷,所以,教师一定要沉着、冷静,切不可以硬碰硬,当即训斥,否则矛盾激化,后果不堪设想。让时间冰释其内心炽烈的情绪,冷静后再作处理,这叫“冰释”法。
4、冷酷型。有的同学家庭生长环境不好,经常遭受家庭暴力,面对家长的威力又不敢反抗;有的同学在学校经常受到比自己强壮的同学的欺负,不敢还手;还有的同学生理存在残疾,常常遭到同伴歧视、耻笑。长期在委屈中度日,养成孤僻、冷漠、自卑、嫉妒、神经质等不良性格。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和报复心理,对周围世界也是冷眼相看,而且欲求把这种阴暗情绪转嫁到学校,转嫁到比自己“弱小”者身上实施报复,寻求心理平衡和廉价慰藉。对此,教师要经常同他们谈话,交流感情,还要动员班干部多接触他,一起学习、游戏、活动,用爱疏导其内心的郁闷,感化他们,使其感受到冷酷是斜枝,温暖才是主干。
(四)、爱与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教育。”“教育不是万能的。”这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至理名言,是不争的事实。对难管学生同样要实行必要的惩罚。惩罚要以爱为基础,爱是惩罚的前提,惩罚是爱的方式。印度诗人泰戈尔说:“只有我才有权去骂他,去责罚他,因为只有热爱人的才可以惩戒人。”所以,只要我们是真心热爱学生的,就不怕别人说三道 四,就不怕学生和家长去敌视和仇视我们,就敢于蔑视那些外行们的评头评足。只是惩罚的范围、方式、轻重要恰当,教师要依据教育法律法规,掌握分寸。对学生的惩罚宜轻不宜重。如:写检讨,通报批评,回家反省等。既能达到教育的初衷,又能让学生和家长接受。在此英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做法:
从今年4月开始,英国教师有了惩戒不规矩学生的新增法定权力(statutory powers)。从4月初新法生效后,教师将获得在学校使用身体武力阻止学生打架的权力,以及不经家长许可对学生实施放学后或周末留校的处罚,也可以对学生用于不良用途的手机实施收缴。„„(《中国教师报 》2007年4月19日)
总之,学生难管,不是不能管(管不了)。管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方法要因人而宜。“因人而宜”的“人”是指教育双方。教育对象方自不待说,(因为“第三点”已说了)教育者这方便值得说一说了。因为它常使人忽略。例如一种教育方法,甲教师常用常新出效果,乙教师拿来用就是没有效果,甚至产生反面效果。在认识上更是迥然有别了。例如,某方法甲老师认为妙,乙老师却在背后非议。这就说明教育者之间有差异,教育观念有新旧,教育水平有高低。既如此,那么教育方法也就非得因“人”而宜了。我想,只要我们真心爱学生,因人施教,学生难管但还是能管的。
第三篇:我们平时都说调皮捣蛋的学生真难管
我们平时都说调皮捣蛋的学生真难管,是的我也这么认为。不过作为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再难管的学生也得管啊。教师是一项光荣的职务,它不光光是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还应培养学生如何做人。
我踏上教师岗位的时间不算很长,在这十年多的时间里,让我最头疼的莫过于所带班上那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了。他们往往个性强、胆子大、对自己约束能力差,吵吵闹闹的给班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理解和宽容学生
我们要理解学生,理解他们年龄特点下的言行举止,行为表现;理解他们的烦恼和痛苦;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理解他们的无奈;理解他们的爱好和喜爱。大人需要理解,学生更需要理解。不能把学生的标准同大人一样,学生就是孩子,要给他们自己的思维空间和行动范围。如果把他们看作是成年人的话,就不用我们去教育了。
所谓的“调皮学生”就是师生之间没有协调好,师生之间产生矛盾,不能很好的沟通,老师心胸太狭窄,不能理解学生,不能宽容学生,更没有把他们看作是孩子,也没有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不相信他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力。最后使师生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导致上不了课,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如果我们在教育实践中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对调皮的学生多一些理解信任,多一点宽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我们做教师的要耐心地指出学生学习上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使调皮的学生也能高高兴兴地围
在您的身边聆听您的教导,这对学生、对您不都是件好事吗?
只要老师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爱护关心学生,引导帮助学生,把每个学生都看作是有价值的,独特的人,并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师生才能协调好。才能沟通好。就不会出现所谓的“调皮”学生
四、做好家校联系工作
做好“家校联系”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家校联系”是一座搭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是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系的纽带,是提升教师威信,构筑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优秀的教师都比较重视“家校联系”,优秀的班集体中学校和家庭的气氛往往是最融洽的,最
和谐的。作为一位班主任,我深深懂得调皮捣蛋的学生有一部分原因出在家庭上。
我与家长的联系大多通过电话交流来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一些情况,有时也会麻烦家长到学校与我交谈,就近的学生我会选择去家访,到学生家里实地地了解他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环境。我最关注的还是那些调皮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会及时的传递到家长的手里,有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往往会事半
功倍。
总之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应给予多一点宽容和理解,多一点沟通,多一点赏识和激励,多一点爱。有时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都能赢得调皮学生的信赖,会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能
充分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第四篇:现在的职高学生,很多人慨叹难管、难教、不思进取。
现在的职高学生,很多人慨叹难管、难教、不思进取。这是一个现实,对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来说,是一种责任和挑战。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更要有能感化学生、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能力。
典型案例:
高二时从外校转来一男生,据说是因为不好好学习,还常与其他同学打架,那所学校正想劝退他时,他转入了我校高二计算机对口班。
刚入校不几天我就发现这孩子有点与众不同,他干事很灵活,头脑也很聪明,尤其是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但行为有点发荡,不想守规矩,属于有个性的类型。我并不是他的班主任,我担任的是《数据库应用》这门课的教学,为了帮助他改变,我主动利用课余时间与他交流。
从交流中得知他确实很喜欢计算机操作,尤其是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他已申请免费空间制作了个人网站。我让他告诉我网址,然后替他仔细分析优缺点,他听得是聚精会神,很是入迷,并引发了他对我的敬仰之情。
后来他几次主动找我交流,利用这种机会,我谈到要想学好计算机知识,得有一定的英语水平,而要想编出一个较好的程序,离不开数学与逻辑思维。并举出一些示例给他看。他听后似有所思,在我面前沉默了许久。我知道我的话已打动了他,我要静待他的转变与实际行动。
后来的一段时间,我总是默默地观察他,发现他对英语和数学的观点有了些许改变。有一天课后我找到他,说计算机的编程很多语言是相通的,我现在教的是Visual Foxpro编程,只要学好它,你会发现许多其它的计算机语言在程序结构上是一样的,并告诉他,你可以用现在所学的知识试着去解决一些你身边的实际问题。
几天后他实然跟我说,老师,我想利用数据库技术帮他爸爸编个程序,用来管理他爸爸生意往来的一些数据。我说好,就让他谈谈他的思路,并帮助他改正不足之处。
一个月后他的程序大致写好了,要我帮他改。
经过多次调试与改进,他的程序能运行了,他感到无比的高兴,他跟我说,老师,我现在有一种很强的成就感,我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编程高手的。
由于他专心于学习与编程练习,渐渐地他身上原来的一些恶习变少了„„
两年后,他终于考入了皖西学院,并且他真的在编程方面表现突出,多次被评为学院的三好学生,同时获得奖学金。
简要评析:
这是一个发生在我教学过程中的真实案例,面对这个案例,我深思了很久,内心难以平静。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把班级的好坏归咎于运气:抓到一个好班,暗自高兴,反之,则抱怨不停;面对差的学生,总是抱怨学生的不足,其实只要正确引导,耐心教育,扬其长处,抑其短处,就能将一棵歪苗培育成一棵壮苗。
首先,教师要有临难不馁的勇气和积极的心态。面对这样一个“差生”,甚至一个差班,一个别人不愿接的烂摊子,不要怨天尤人,而是秉持人人有才,人人成才,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学生人人身上有亮点,人人看到自己进步的希望的教育理念,积极地想办法、找对策以便对证下药。
其次,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方法得当。试想,对差生,可先引导、激将,后戴高帽子。以激励同学的斗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后来循序渐进,因事、因人而宜。
再次,有勇气、有信心、有爱心、就能创造奇迹。此外,还要知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学生也了解、熟悉班主任,二者之间就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此,也就能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总之,要让一个学生或一个班积极向上,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不可忽视的法宝。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
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同时,适当地在学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学生面前树立一定的威望与魅力,令学生所敬佩。学生并不需要大道理,只要我们从细微处做起,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如何管理学生?现在很多班主任感叹现在学生比以前难管
现在很多班主任感叹现在学生比以前难管、难教。说实在的我也有同感,也许百分之九十九的班主任和我一样有同感。这是时代的特点,这是民主、自由、法制观念的普及和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下独生子女多,我国的物质生活飞速发展环境下父母对子女娇生惯养相结合的产物。这也是在新的环境,新的理念下,对班主任及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班主任的个人素质,教育艺术及工作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对学生的教育质量,也将影响着一批批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教育前行的道路上,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任重道远。班主任必须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学习,认真践行。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必须明确管理就是一种服务。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管”为刚性的制度,班主任的严格要求,强调“刚”强调“严”强调“硬”;“理”为柔性的措施,班主任的思想疏导耐心教育,注重注重“柔”注重“爱”强调“软”。班主任应以“管”来约束人、规范人、教育人,以“理”来说服人、感动人、引导人。严格管理是集体乃至个体健康、良好发展的保证。好的班主任不仅给学生鲜花,还有花下的刺。班主任要搞好班级管理,既要与学生保持亲密关系,同时又要与学生维持一定的距离,正如鲜花需要阳光也需要风雨,学生需要赏识教育,也需要挫折教育。
有人认为班主任管理学生手段越刚越好,“打是亲,骂是爱”。也有人认为,班主任对学生越柔就越利于发挥“师爱”的作用,越能感化学生。这两者我认为都是错误的。前者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与班主任对着干。后者使班主任缺少威信。
班级管理,“柔”和“刚”都必不可少,该“刚”则“刚”,因为我们必须维护校纪班规的尊严;该“柔”则“柔”,因为教育需要我们去感化心灵,触动灵魂,以境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然而,“刚”不是冷面铁心,而是坚持规章制度,恰如其分,有理有节有度,绝不能超越纪律、道德、法律的范围;“柔”并不是迁就纵容,而是理解、宽容、尊重,绵里藏针。只有刚柔并济,“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才能达到班级管理的最佳效果。
班级管理中该“刚”“硬”必须刚硬,具体我想从如下几方面说明。
一、“刚”必须有依据,钢的准绳就是班规
开学初,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召开班会,讨论争创文明班级计划,制定班级文明公约、班级公约等,并组织民主竞选,产生新一届班委,健全班级组织机构。这样,让学生自主要求,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主管理,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和班风。用制度管理人,比人管人少了一些随意性,也给学生多一些预警意识、法治意识,多一点自觉、自理、自律。但“法”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全体班级成员充分的民主协商的基础之上。总之,“法治优于人治,民主优于专制”。
二、其次,就是“执法必严”,要做到“有法必依”
这里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加强班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班主任的检查督促力度。我们必须重视班干部的建设、培训与评价。班主任做到“权利下放,责任到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可以实行“班级日制”,值周班长必须将每天情况向全班公布,以表格形式上交班主任,这样学生违纪现象就能及时的暴露。班委和班主任能按照班规及时批评教育违纪学生。班主任及时处理违纪现象。
最后,要做到“违法必究”
班主任在平日可通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个人周记,个别谈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提前、反复”教育是必要。如规章制度的教育,提前、反复劝诫或警告其不要触犯规章制度,否则会受到惩处。但惩处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能从内心认识到自己错了,因此在惩处之前应该给学生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自我反省的机会,使其心甘情愿接受班规的惩
处,真正意识到“这是我的责任,我应该承担”。视情节轻重,处理办法自己选择班长谈话、纪检小组通报公示、打扫卫生、班会检讨、班主任谈话、告知家长等。
现在有《教师十条诫令》《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利剑高悬在我们的头顶。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也要纳入法制化轨道。2009年发生在益民学校的老师殴打学生事件和山东潍坊临朐县一初一学生因老师喝酒忘了,学生罚站致 14岁男生冻死宿舍外下水道等恶性事件时时给我们警醒,我们教育学生不能再像以前的方法,也不能像我们羡慕的日韩影片中教师动辄随便打骂学生现象了。如果我们对学生教育不当造成伤害事故的,学校和老师都要负法律责任。过刚过硬过于冲动不善于保护自己也许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的刚硬不是目的,是手段,但刚要有度,如果滥用“刚硬”中教育法规所不允许的手段教育学生不但达不到教育目的反而招致学生和家长强烈反抗这是得不偿失的。如何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感化学生,我想更加高超的教育是恰到好处的“软”“柔”。
一、依据时代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看教育学生要“软”要“柔”
首先时代已经走进21世纪,自由民主的欧风美雨已经随着五四运动到来在中国传播了百余年,现在我国法制建设日趋完毕,国家正在提倡构建法治社会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学生要符合时代要求也要与时俱进。体罚变相体罚甚至强制殴打的教育方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其次从学生心理生理的特点来看,当前学生正处于心理 “断乳期”,表现为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突出,渴望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幼稚的特点:偏激、易冲动、好冒险,如果再加上“升学”的高压,会使其偏激与“升学”的恐慌相结合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在学生偏激、暴躁时如果班主任工作方法不当,产生火上浇油的后果造成师生发生冲突,此时不但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是事情恶化。此时班主任要以柔克刚首先冷却学生情绪,再设法从学生的心理弱点攻破其心理防线达到教育目的。
二、“软”“柔”是教育学生的迂回战术,是教育中的“爱学生”
鲁迅所说 “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不为池塘,教育不为教育。班主任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达到“招招都是情”,“情到深处即无招”这就是最高的教育技巧了。在爱的感化下与包围中,教育的功效也许会倍增。教育学生时的“软”“柔”体现在对学生的正确疏导,正如大禹治水一样,对当前学生的教育也是宜疏不宜堵的,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设身处地理解学生,才能打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才能打开心扉与你交流,此时你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学生心服口服,此时再硬的的处罚措施学生也会欣然接受。所以“软”和“柔” 是教育学生的迂回战术,是教育的高超艺术,是爱学生的表现。
三、适当的“软”和“柔”是提高教学成绩的需要更是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的需要非常严格的班主任所带的班级,往往学生情绪压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敢参与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有问题也不敢主动提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去动口说、动脑想、参与做,这也是新的课堂教学的模式的需要。学生参与课堂意义就在于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入手,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激发学习的成就感。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主动发言,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善于倾听学生的班主任才不会压抑学生,学生才敢于表达,学生才能主动参与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成绩也会不断提高。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是如何运用“软”“柔”的1.耐心的教育疏导,而不是罚压。在教育疏导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⑴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不能以“法官”自居,动辄训人。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⑵要以诚恳和蔼的态度,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在学生发表意见的基础上,班主任再帮助学生分析哪些地方是对的,哪些地方是错的,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问题,寻求答案。
⑶说服教育和疏导工作要有针对性,要做到“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打开学生的心结,只有这样进行说服教育,疏导工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利用“期望效应”激发学生的潜能。
班主任真诚的期待与期望会对学生产生巨大教育影响,能给学生的成长指出正确的方向,具有教育感化作用。以激励的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内化为自己的兴趣和自觉行动,这样便会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获得生动、活泼、长足的发展。一个实验也曾证明,对学生的良好的期望,学生更能体会老师的关爱,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更好,学生发展就越快。
3.利用“空白效应”使学生对错误进行自我反省。
在批评方面留白,批评之后,留有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责备的时间。我处理学生往往设置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再犯同样的错误,则会按与学生约定好的处理方法执行。在这期间学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如果学生又一次违反了相同的纪律,依据约定对学生进行处罚学生也会欣然接受。这样学生就不会有一种被“穷追不舍”之感,反抗心理就会锐减。给学生留一片自由的天地,留一次自我教育的机会。
4.利用“糊涂效应”对待学生错误。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学生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犯错误后能自己知道或经过观察发现学生不再犯相同得错误班主任就不要揪住不放。这样的“糊涂”是一种宽容、理解和尊重,是一种更理智和更深沉的爱。因为这样的爱的同时还保护了学生敏感的自尊。当他们犯了错误时,他们的自尊心非常敏感、脆弱,就像“荷叶上的露珠”,特别是很多女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言行稍有不慎,就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如果教师此时再给予不当的批评训斥,那就只能使学生受伤的心灵“雪上加霜”。也许“糊涂”一点,宽容一点,更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在班级管理中只有刚柔相济,处理班级事务才能有礼有节。每位班主任可以研究自己的性格,分析自己的性格偏重于刚还是偏重于柔。如果太过刚强处理事情可以多考虑“软柔”的方法,如果太过“软柔”则要使自己刚强一些,刚柔二中互为补充,不可或缺。如果只是单纯的以其中一种方式来处理问题也许会暂时的取得效果,但二者结合效果会成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