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5 15:0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师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师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第一篇:教师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教师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由于地理学科涉及面广、贴近生活的、可研究、探讨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很大部分集中在地理学科可研究的范畴上,如:环境污染问题、绿化问题、旅游、商业、企业、交通等。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要做大量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翻阅资料、走访问卷等工作,并要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较好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更是显得重要,从某种意

义上说,其作用超过了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

(一)教师的设计者作用

1.设计疑问,激发情趣

由于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是学生自主设计、自行修习、自主探索的,整个学习过程都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如果缺乏对本学科知识的兴趣,是不可能全身心投入,也

不可能知难而进的。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问题,激发情趣。

2.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氛围

由于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怕老师提问,在心里设置了心理防线,在这样的课堂气氛和心理氛围中是无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融洽与学生的关系,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消除学生的心理负担,采用不用举手,不用提名,自

动回答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已的观点。

3.设计探究的情境,模拟研究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的,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创新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知识的方法是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三个目标,而不在于学生真正地发现什么,创造什么。因此教师要设计有利于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充当科学家,去经历科学的发现过程。

(二)教师的组织者作用

1.教师是教学形式的组织者

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在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形式。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亲身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到生活实践中了现问题,调查研究。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根据研究的内容,依照学习者的性别、性格特点,组织好合作

学习、合作研究的形式,注意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2.教师是各类学术活动的组织者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关的方法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知识,教师不一定胜任,必要的时候要邀请、组织专家学者举行学术讲座、专家论坛等活动。组织好学生的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成果评价会、开题、结题报告会等学术活动。

3.教师是活动场所的组织者

研究性学习形式多样,在校内要查阅资料、上网探索、动手实验,在校外,要到工厂、社区、家庭调查,这些活动的场所都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好,防止组织不当,浪费时间,影响效果。

(三)教师的指导者作用

1.指导学生确定适合的研究课题

学生确定什么研究课题是地理研究性学习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课题的可行性又能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应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确定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组织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教师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情感的误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并根据不同学生生活的具体环境和家庭条件以及兴趣要求,确定最佳课题。如在农村生活的同学可拟定有关农业生产、农作物分布结构、山区经济开发等方面的课题;在郊区生活的同学,可以调查郊区的农业区位因素特点,开展河流污染状况的调查、探究,垃圾的处理等课题;城区的同学可以了解工厂、商业、交通的布局情况及区位因素,城市空气和环境的状况以及原因,垃圾分类以及城市水污染的问题等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分类和可行性论证时,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抱着平等的态度参与,即使有个别的课题存在着疑问,在指导中学生仍坚持己见的,教师也不必将自己的想法、意见强加于学生。应该相信,学生在进入研究后期,如果能够发现自己选题存在有问题而进行修改、纠正,或由于选题不当而造成了研究的失败并能从中吸取教训,对所有参与这一过

程的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或许更能贴近研究性学习的初衷。

2.帮助学生选择、制定最佳的研究方式

学生刚从依赖于老师的传统课堂转入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上,常常感觉千头万绪无从入手,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把学生扶上“马”,这种扶持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调动和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创造动力。当课题确定后,教师可以提出几种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根据课题确定最佳研究方案,教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建议和补充。如社会调查类,研究方向是就某一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展开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调查报告。这一类形式是大多数学生容易采纳实践的形式,调查方式可采取实地观察、访谈、调查、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还要提醒学生调查的资料和数据要有代表性,避免以点带面,以及要获取所需资料应该走访的相关机构,野外观察还应注意的问题和必要的准备等等,并指导他们如何去获取这些资料。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引路人,决不能包办代替。教师要做的不是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要帮学生去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师正确引导,适当点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努力探索。实践证明,这样的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调研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更能以研究性学习为手段,让学生学会地理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效果很好。如《南

戴河各景区的调查》中关于时间的选择、参观人数的统计、问卷调查、走访相关部门等;《洋河的污染与治理》的实地观察的内容、记录的要目、对周边社区的走访等都为调查报告最终的成功提供了合理、有效、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是至关重要也是极其必要的。当学生的研究步入正轨,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可转入定期检查、了解进度、解答疑问等辅助作用。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课题研究中,有效资料的收集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的成败,同时这也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直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就地理学科而言,考察、观察、观测是最常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指导中要特别注意强调这一点,使学生能将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效资料的收集上,并在其中教会他们掌握并自觉运用这些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意义,“授人以渔”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

3.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和准确表达思想

论文的成型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总结研究过程的最后阶段。绝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写过论文,思路不明,写出的文章缺乏论文应有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作为指导教师首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它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强调的是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明确了这一点,教师就能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艰巨的结题过程和稚嫩的论文成果。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取舍、分析资料,组织有用的第一手材料。要求学生论文必须根据调查资料提出论点和论据,并要有一定的论证分析,主题要鲜明,论据应有理,资料应客观,并尽可能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表,行文尽可能简明扼要和条理化。同时如何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关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最终以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的形式结题。地理论文的写作应切合地理知识的特点,在学生写作论文之前,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科研研究论文,使学生对科研论文的写作程序有所了解,再联系所学知识和搜集的资料概括论点,整理成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写作角色,做到胸有成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性学习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学生自我探究活动为主线,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宗旨,以培养今天学生能适应明天社会需求为任务,不仅是一场学习方式上的革命,更是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思想实现的关键。它的推行既符合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它突现了创新教育的时代主体,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因此,作为教师有责

任把这项工作做好。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主要途径

(一)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较多的一种形式。具体

选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1.从教材中确定研究课题

教材中的某些基本原理、概念和规律等知识,虽然对人类是已知的,但是这些结论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可以把这类课题设计成让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如学习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内容时,就可把此内容改为“是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选一方,然后通过学生网络查询、查阅书籍、访问、调查等活动来收集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通过双方激烈的辩论,从而得出南北方地区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这种课题选择时必须考虑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主搞研究,而且还要考虑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2.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内容有关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解决身边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实际问题。学生可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同时还可以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懂得还有很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并试图综合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正在研究的课题。学生会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在现实生活中是那样的重要,从而理解到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好地生活。如《洋河的污染与治理》这一课题的解决,常常需要运用其他学科知识,通常需

要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科教学中穿插专题研究单元的这种形式,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由于这种形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只能在教

学中少而精地设计一些研究课题,通常一个学期安排一到两个课题为宜。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

目前,班级授课制依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课堂依然是常规学习的主要空间。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一个现实而又具体的问题。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关键是教师要把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科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而不

是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的探究、发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教具、学生分组学习的材料等。然后向学生说明发现的过程的目的和要求,提出探讨的问题,指出探讨的价值和步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其二,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概括原理、法则,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发现知识的基础,这时教师要巡回视导,积极做好引导工作。其三,学生交流初探所得到的成果或结论,并对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或不甚理解的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并作进一步的探究。其四,在以上几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探索的问题,把初探和交流中获得的知识、结论加以归纳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最后,教师可让学生把探究出的结论等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去,从而进一步验证和巩固所获知识。比如,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多民族的大家庭》一课在讲完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探

究民族分布特点的成因,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班的体育老师是那个民族人吗?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但大多数不太清楚,于是让一位同体育老师一起移民过来的同学介绍他们的民族、原居住地及移民原因(修建桃林口水库)。教师由此引出问题:除了库区移民影响我国民族分布外,大家还能想出其他促使人口迁移,影响民族分布的因素吗?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网络查询,很快找到了很多相关内容,并通过校园网内论坛的的整理出结论。

2.创设多种实践活动,融入一些经验性学习

现行课堂教学知识获得和运用的方式都不直接接触客观实际,只直接接触经过抽象加工整理而成的文字、图形、表格等“书面材料”,缺少直接经验的过程和真正的体验。而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学生在亲自操作中体会到该“如何做”,自己走进实验室核实一下,并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这要比在牛顿的著作中或在一本教科书中搜寻答案更有意义。这种“真正的体验活动”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宗旨。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将得到“如何去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的各项技能和能力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会在其中得到提高。因此,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

3.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启发学生思辨的内容

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死背硬记,缺乏深一层次的疑问,如用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众多知识是如何形成的?定律、法则或理论存在的依据和前提是什么?这些知识存在的价值是什么?而人们又是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的?其实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学生并不知道它们,这正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比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中可通阅读《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启发学生思考“大陆漂移假说”是如何产生的?它的价值何在?还有没有其他学说能解释海陆分布的现状?你们是不是能创造一个新的学说来替代它呢?真正的科学态度是批判的态度,夸大科学的权威性是不对的。人们尽可以把科学的历史观为发现新理论,摒弃并不真实的理论并以更好的理论取而代之的历史。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学会这种思维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在浩瀚的知识信息海洋中,学生就会迷失方向,以假当真,是非难辨。适当增加一些科学探索史,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路,寻找问题创新的切入口。

第二篇: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作用的思考

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作用的思考

摘要 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牵涉的范围广,可采用的研究方式多,实践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又是学生能力提高的瓶颈,因此教师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在指导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引发的有关问题作探究思考。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主导作用 中学地理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该课程内容具有广泛性、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探究性等特征,它成为基础教育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体现出指导与自主、基础与研究、分科与综合、理论与实践、校内外、课内外等的有机结合与兼顾。通过研究课题这一载体,引导学生贴近社会,走近科学,参与实践,服务现实,以增强对社会和未来的关爱,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的信息收集、处理、提取能力,强化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养成,充分发掘学生潜能,进而陶冶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也正是一个启动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更是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思想实现的关键过程。

1.问题的提出

地理研究性学习在福州第四中学高一年段开展了一年。由于地理学科涉及面广、可探讨的内容丰富,学生对热点问题表现出来的关注,很大部分集中在地理学科可研究的范畴上,表现在大量的选择环境污染问题、绿化问题、旅游、商业、企业、交通等区位因素等等作为研究课题,因此地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就肩负着重要的指导任务。在摸索前进中,虽然有一些研究是成功的,像《对乌龙江几条支流污染原因的探析》、《对福州市垃圾处理的调查与展望》、《将一个蛋品厂深入做好之我见》等的课题研究,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不仅做了大量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翻阅资料、走访问卷等工作,并把课堂上学到的基本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很好地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所撰写的论文也在福州市教育学院网上发表。但在指导学生的研究课题中碰到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引发出一些思考,归结为:(1)选题不当。有些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时,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光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出的课题远离自己现实生活,超越了学生的观察、研究能力范围,而且可查阅的资料又及其有限,如《外星人的探索》,因此在做这类课题时,教师与学生都感到十分的困难,最后只得翻阅一些书籍草草收场。(2)开展研究活动无从下手或收集的资料不能紧扣课题。当课题确定以后有一些学生往往不知从何入手,不能根据课题的需要来选择确定正确的研究方式,仅靠翻阅资料、上网下载东拼西凑出一份“成果”,其资料不能紧扣课题,没有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写出的文章苍白无力,不仅失去了野

外考察等与社会相接触的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训练,更失去了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应具有的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从而根本上失去了研究性学习的真正意义。(3)研究成果的表述缺乏论文味。不少学生不知道写论文是怎么回事,文中的语句虽然很漂亮,但对论点的论证仅仅是资料的罗列,缺乏必要的分析,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综上所述,并非是指责学生的能力低下,相反,现在的学生大多见多识广、蕴藏着许多潜在的能力,只是难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如果能给他们一片天地,在一定的启发下,明白应该去做些什么的时候,他们不仅能够独立思考,设法完成任务,而且还能够提出一些大胆创新的见解,让你耳目一新;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大部分学生不仅已习惯于传统的普通课堂教学,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性,面对新起步而陌生的学习方式感到无所适从,这也是十分正常的。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更是显得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其作用超过了在传统教学中的作用。研究性学习既然突出了学生的自主研究,主体是学生,那么教师在其中应起到怎样的作用,值得探究。

2.教师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2.1指导学生确定适合的研究课题

学生确定什么研究课题是地理研究性学习全过程关键的第一步,课题的可行性又能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开展。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研究成果的质量。教师应注意引导并与学生一起参与课题确定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组织参与课题的集体讨论,教师既要坚持学生自主性的原则,又要引导学生走出情感的误区,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并根据不同学生生活的具体环境和家庭条件以及兴趣要求,确定最佳课题。如在农村生活的同学可拟定有关农业生产、农作物分布结构、山区经济开发等方面的课题;在郊区生活的同学,可以调查郊区的农业区位因素特点,开展河流污染状况的调查、探究,垃圾的处理等课题;城区的同学可以了解工厂、商业、交通的布局情况及区位因素,城市空气和环境的状况以及原因,垃圾分类以及城市水污染的问题等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分类和可行性论证时,要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抱着平等的态度参与,即使有个别的课题存在着疑问,在指导中学生仍坚持己见的,教师也不必将自己的想法、意见强加于学生。应该相信,学生在进入研究后期,如果能够发现自己选题存在有问题而进行修改、纠正,或由于选题不当而造成了研究的失败并能从中吸取教训,对所有参与这一过程的学生而言,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或许更能贴近研究性学习的初衷。上述选择《外星人的探索》研究小组就是一例。一学期的“研究”,学生和老师收获的“成果”为第二次选题的成功交了“学费”。

2.2 帮助学生选择、制定最佳的研究方式

学生刚从依赖于老师的传统课堂转入自主的研究性学习上,常常感觉千头万绪无从入手,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把学生扶上“马”,这种扶持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调动和挖掘出他们的学习潜力和学习创造动力。当课题确定后,教师可以提出几种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内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也可以参与学生的讨论;根据课题确定最佳研究方案,教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建议和补充。如社会调查类,研究方向是就某一自然现象或人文现象展开调查,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调查报告。这一类形式是大多数学生容易采纳实践的形式,调查方式可采取实地观察、访谈、调查、问卷调查、资料收集等;还要提醒学生调查的资料和数据要有代表性,避免以点带面,以及要获取所需资料应该走访的相关机构,野外观察还应注意的问题和必要的准备等等,并指导他们如何去获取这些资料。教师在其中的角色是引路人,决不能包办代替。教师要做的不是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而是要帮学生去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教师正确引导,适当点拨,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努力探索。实践证明,这样的指导不仅有助于提高调研效率,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更能以研究性学习为手段,让学生学会地理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效果很好。如《福州市交通状况的调查》中关于布点的选择、车流量测算、问卷调查、走访相关部门等;《对乌龙江几条支流污染原因的探析》的实地观察的内容、记录的要目、对周边社区的走访等都为调查报告最终的成功提供了合理、有效、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教师的指导和点拨是至关重要也是极其必要的。当学生的研究步入正轨,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可转入定期检查、了解进度、解答疑问等辅助作用。特别要强调的是在课题研究中,有效资料的收集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的成败,同时这也是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直接研究取得第一手资料。就地理学科而言,考察、观察、观测是最常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指导中要特别注意强调这一点,使学生能将有限的时间用在有效资料的收集上,并在其中教会他们掌握并自觉运用这些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独立学习能力的提高很有意义,“授人以渔”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之一。

2.3 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和准确表达思想论文的成型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学生总结研究过程的最后阶段。绝大部分学生因为没有写过论文,思路不明,写出的文章缺乏论文应有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作为指导教师首先要明确研究性学习活动更多的是强调过程,而不是结果,它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强调的是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明确了这一点,教师就能以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艰巨的结题过程和稚嫩的论文成果。这个阶段,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取舍、分析资料,组织有用的第一手材料。要求学生论文必须根据调查资料提出论点和论据,并要有一定的论证分析,主题要鲜明,论据应有理,资料应客观,并尽可能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表,行文尽可能简明扼要和条理化。同时如何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分析其因果关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最终以论文、社会调查报告等的形式结题。地理论文的写作应切合地理知识的特点,在学生写作论文之前,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科研研究论文,使学生对科研论文的写作程序有所了解,再联系所学知识和搜集的资料概括论点,整理成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写作角色,做到胸有成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性学习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学生自我探究活动为主线,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特点,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生整体素质提高为宗旨,以培养今天学生能适应明天社会需求为任务,不仅是一场学习方式上的革命,更是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思想实现的关键。它的推行既符合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它突现了创新教育的时代主体,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把这项工作做好。

3.研究性学习中的几点思考

3.1把握好课题的设计是关键

设置的研究课题应是学生熟悉的,并能有意识的与学生学过的地理知识相整合;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和可探索性,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问题要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感,适合不同学生;问题应具有示范性,使学生可以借之举一反三;要着眼于学生自主研究能力水平的提高。当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由于缺乏某些知识或认知策略陷于困境时,教师必须给以启发指导。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的质疑和教师的释疑、点拨,二者环节是紧密结合进行的,特别是对个别学生的解疑,应在辅导学生自学过程中完成的。善于利用各种途径引导学生多方位启发思维,激励学生大胆质疑、讨论,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3.2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目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对学生而言,研究性学习只是全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部分,它并不意味着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应否定记忆、理解等层面的学习方式,甚至也不否定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它与其他学习活动之间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而恰恰应表现为互相渗透和融合。因此在研究性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两者的关系,使学生不断自觉地完善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3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观念传统的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始终在无形中使人们在心理上存在着疑虑:研究性学习对高考有用吗?对学生原来各科的学习会造成冲击吗?这些都是教师、家长、学生必然会面对的疑问。而且社会上似乎潜移默化地形成了一种广泛的价值意识:急功近利!什么东西在短期内可以追逐到,而且对己有益,则不遗余力地去追求,至于长远的利益,人们往往是看不到的(包括学生己),也不愿意为之投入宝贵的时间。因此,教师还要在转变教、学观念上下大的气力,牢固树立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长远意义,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掌握学习的钥匙,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永不落伍;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充分地、合理地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不仅充实、丰富了课余生活,更为研究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3.4 安排最佳组合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研究性学习的水平和能力,一般与学生综合素质成正相关。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积极表达的欲望,主动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分析。很难想象,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或文化课成绩很差,而研究性学习能够取得相当的进展。学业成绩的高低通常是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和能力成正相关关系,这一点对进行学生活动分组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在划分课题小组时,教师要注意将不同学习程度、不同能力(如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同学适当搭配。要注意指导小组长的工作方法,如讨论时,首先让那些学习略差的学生发表看法,然后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补充,避免小组内一人讲别人听的做法,要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问题思考之中。通过思考和发表意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补充,共同完成课题的探究,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研究性学习中得到提高。

3.5 对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作用,而且极大地强化了全体教师本身素质的提高。它首先,促使教师努力提高文化素质,要求教师不仅要融会贯通中学地理教材、地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同时还要加强学习,拓宽知识,充实内容,了解信息,适应时代对地理教师的要求;其次,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教学研究,争取科研立项;另一方面要多形式、多渠道地争取继续教育,提高自己对学生课内外学习的指导能力。

因此,从长远来看,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国民素质尤其是地理科学素质的提高,为经济建设服务;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实现。由于目前研究性学习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新的成功经验和突破性进展还比较少,实际困难也很多。尤其在地理能力培养上,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地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有的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也有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但更多地还是反映出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尤其实际能力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需要做更多的探索与实践。

第三篇:也谈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也谈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张鲸涛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从广大义士上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适用于学习对所有科目的学习,从狭义看,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在教学过程中经问题为载体裁,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知识结构,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至为关键,就笔者的体验和理解,中学物理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该是指导者,学习者、参与者、促进者。

一、指导者。研究性学习是一门既无教学大钢,又无课本的开放性课程。学生的学习行为已远远超出了课本,不是以前的那种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作文章的形式,而是通过不断地提问题,并通过实践不断地解决问题来实现学习目的,这就决定了教师及教学行为都要有根本的转变,此时的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参谋”、“教练”、“陪伴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如何指导学生呢?首先,应重视把握好指导的“度”,因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如果指导“过度”,势必会偏离目的。如在学习“生活用电”这章内容时,分析家庭电路中电流会造成过大的原因,就要客观地、正确地、辨证地指导学生分的为什么会造成电流过大,造成电流过大的能是哪几种?应切实指导学生把握好这个“度”,其次,教师应加强他们的学习方法指导和研究方法的指导,进行宏观调控,可以集体指导,如组织学生在实验室的同样的电源电压下,一组学生安装负载过大的电路与另一组学生安装正常电路,比较电路中电流表的指示情况,也可根据每个学生个体出现的问题(如出现短路现象会怎样?)进行个别指导,指导学生分析如果造成电流过大会有哪些危害?如何吸取这些经验教训?通过对这些课题的探究,学生们研究性学习能力会得提高,对掌握所学知识也会大有裨益。

二、学习者。时代在进步,教师的指导艺术,课堂语言,研究性学习中的直观性等都会在不断地创新中变化无穷。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教师仅仅满足于原有的学科专业知识,已完全不能胜任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内容,要适应要胜任,就必须向书本学,向学生学、向同行学、向社会学。如在物理研究性学习中,知识点不仅仅局限于物理这门课程,它涉及语文、数学、生物、化学、地理等各门学科,因此,物理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善于积累,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物理专业知识,而且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科学知识底蕴。

三、参与者。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有了兴趣,喜欢钻研,这的确很好,但只有强烈的兴趣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毕竟对课题的学习目标和过程的认识是有限的,他们还不能从系统的角度去考虑和组织学习的全过程及具体的环节,因此,教师的适当参与也是不可缺少的,如何参与呢?要把握参与的时机,当学生无法选择一个合适的课题时,或在学生偏离这一课题时;或在学生以应付的心态来面对这一课题时,教师就应参与其中,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既不可提前参与左右学生的思想,也不可末尾参与学生产生不良情绪,例如,学生们对《电炉丝断了重新接起来为什么功率更大?》这一课题很有兴趣,我让他们首先从电阻丝长度的改变,电阻值的改变,接入电炉的电压是否改变电流的改变 电功率的改变这些因素进行分析,然而当他们彻底明白了其中道理的时候,有的学生设计出了多用调控电炉,在探究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有的善于语言表达,有的善于组织管理,这对培养学生独特的才能和志趣,塑造学生的个性重要意义。

四、促进者。为了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还必须是一个促进者,因为研究性学习和一般性的科学研究有着本质的不同科学研究的目标是:在充分了解别人做过的工作和得到的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别人还没有涉及的未知领域的规律,而研究性学习是为了强化学生不断学习的愿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设计和发现问题,获取信息;如何教会学生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同时,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搭配课题小组成员,根据学生小组的能力确定适合于他们的课题,要分析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的难题等等。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惟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也才能中学物理教育不断适应新世纪潮流与人才竞争的需要。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详细阐述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作用

周口二中 刘 宁

“研究性学习”,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新词,我通过我了解,认知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思考、研究主动获取知识,并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技术能力的过程。因此,在英语课堂中应如何运用研究性学习呢?我认为如下:

第一,我们英语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认识到教师的工作不再是包办代替,而是给学生指出学习的方向,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要明白学生学好英语的标准不再是做题、读单词,而是在应该使用英语的情况下,能够把英语当作一种工具轻松地使用。其次,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认识到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不再占主导地位,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垄断者、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建议者、资源开发者和指导者。学生也不再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去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事实和理论,而是学习的主导者。

第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

任何一个人如果总是被要求“做什么,怎么做”,而自己一点自主权力都没有,一切照章办事,那么做起来就没有积极性、创造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是如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讲授扮演了课堂的主角,占去绝大多数时间。这样长时间下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得不到很好的培养,有悖于当今外语教学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原则。在研究性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师生互动,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只有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才能启发诱导他们,给他们搭建“发现”的平台,学生才可能产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主张“给学生留有余地”,创设发现的机会,这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成就策略。在可能的情况下,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在外界强迫下被动地学习,而是以教师的合作者身份进行的自主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主动性。

第三、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和发展团体协作能力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合作融洽、相互尊重信任、团结协作、共同参与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在学生的认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在做一些讨论性、总结性的题型(阅读理解、完形填空、选择填空)时,我常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每个小组指定一名组长,在讨论问题时,大家集思广益,小组成员互相合作,有争议时各抒己见,最后达成共识,将小组结果作为集体智慧的结晶向全班同学展示。练习时特别注意个别同学缺乏群体意识与交往技能,只关注自己发言的机会,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见解,学习好的同学充当指挥者的角色,将小组内妨碍获胜的同学排斥在外,比赛之后互相埋怨等情况。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互相帮助,形成团结协作精神。

第四、建立形成性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以学生英语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英语好坏的体系,只能使老师培养出许多“哑巴英语”的学生,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在形成性评价中,教师不再是考官,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发展,与学生共同讨论和改进学习方法。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自己的教学成果。教师不仅要看其教学是否突出重、难点,看其所教的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点,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了活动,还要看其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的评价应注重“做了没有”,而不应该注重“做得如何”,这也正是研究性学习中所谓的“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原则。

实践证明,形成性评价不但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为学生继续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本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多尝试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的思维,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多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合作、探究、体验中锻炼思维,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从而为成为21世纪的主人奠定基础。

第五篇:地理研究性学习

地理研究性学习:绿色食品

一、绿色食品的含义与特征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由于与

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是绿色食品的特征。

二、我国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品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从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上看,目前我国绿色食品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其次为所占比例相对较小的畜加工产品及饮料类产

品(主要指茶叶及酒类产品)。市场需求较大的畜禽肉类产品、水海产品所占比例极小;

(二)绿色食品的技术支撑体系仍未完整建立起来。绿色食品产品加工与保鲜方面的新技术

也未能有全面突破,技术储备少。

(三)绿色食品质量保证体系仍不健全。我国绿色食品的质量保证体系仍不健全,产品质

量良莠不齐。二是我国在绿色食品认证后对企业生产过程的全程检查监督和对产品质量的长

期检查监督方面力度不够。

三、我国绿色食品发展的对策

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和社会从温饱型进入小

康型的新趋势。发展绿色食品是冲破技术壁垒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我国发展绿色食品不

仅必要而且紧迫,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政府重视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前提。我国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要充分利用政策、金融

等手段,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改造或开发具有资源优势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加大市场需求较

大绿色食品开发力度。同时,加大绿色食品发展过程中依程序依法办事的力度,保障绿色

食品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绿色食品的技术支撑体系是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础,应该充分发挥人才和学科的优势,增加技术储备,为绿色食品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是绿色食品发展的推动力。食品安全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受

到广泛重视,绿色食品存在巨大的国内外市场潜力。概括来讲,就是使绿色食品在提高人民

生活饮食水平的同时,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载教师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师在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性学习【地理】

    地理研究性学习—龙舟文化 美丽的顺德区有多个镇组成,像我们常听到的大良镇,家具之都乐从镇等,都是工业较发达的城市。而我们的家乡是顺德区的工业卫星镇之——杏坛镇。南宋时......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5篇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理论基础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而课程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上海中小学二期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整个中小学阶段开......

    论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最终版]

    论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 [摘 要]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都是普通高中新增的必修课,网络应用是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五个方面的作用,即网络......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研课题小结

    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教研课题小结 课题: 《地理教学联系社会实际、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研究》 本组成员:曾少斌 甄鹏涛 王希琳 2007年9月份是本学期的开局之月,也是本课题的规......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初探2

    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初探 1、在地理教学中适时穿插专题研究单元。 在不破坏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与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有关的专题研究活动,是......

    地理研究性学习总结

    地理研究性学习总结 本次地理研究性学习是关于中国美食的课题,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此次研究活动中,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我们......

    对地理研究性学习

    对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性”的认识与实践姓名沈官长单位三台县鲁班镇初中邮编621114联系电话0816-5180104新世纪需求新型的人才,新型的人才要靠新型的教育培养。新型教育的起......

    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地理研究性学习课题 (1)新闻联播与“地理”(2)山谷风的形成 (3)(某地)公交线路现状与规划设计(4)“三圈环流模型”制作 (5)地球温室效应会不会导致海平面的持续上升 (6)(某地)旅游景点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