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理念创造新情境,新方法造就新个性
新理念创造新情境,新方法造就新个性
招贤中心小学郭克风
内容提要:
本文从“鼓励求异思辨,培养探究精神;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合作意识;拓展想象空间,培养发散思维”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如何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关键词:求异交流想象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培养人的创新素质成为当代教育的核心任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我们每一个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鼓励求异思辨,培养探究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独特见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
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果发现教材中有错误的地方,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例如在教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例
1、某小学去年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0%,今年男生增加15%,女生减少20%,问今年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这题,大部分学生都采用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解答方法进行解答,但是有的学生向我提出,可以设具体人数进行解答,我请他说出解题思路,他这样回答:设去年女生100人,男生则为80人,今年男生为:80×(1+15%)=92人;今年女生为:100×(1-20%)=80人,今年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92÷80=115%我及时肯定了这位学生敢于向老师挑战、善于质疑的精神。
2、培养学生探究质疑,激发学生创造欲望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如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提出圆面积一定要用“S=πr2”这个公式来计算吗?我则面带微笑,引导性地问:“那么你说呢?”这个学生回答:“圆剪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直径的一半,因此我认为可用:S=1/4CD或者用1/4πd 2”这位学生的回答无疑是一个创举,我和同学们都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在课堂上学生不断生疑,敢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同,也应该值得我们赞扬,因为这毕竟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因此,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质疑,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二、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合作意识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并做到让学生交流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包括方法方面的交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交流。同时,我们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并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问题。使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源整合,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1、一题多解,交流学习。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发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而集中式思维则具有普遍性、稳定性、持久性的迁移效果,是学生掌握规律性知识的重要思维方式。
例如学习了“工程问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例
2、要加工810个零件,单独做甲要15天完工,乙要10天完工。现由甲乙两人合做,需几天完成任务?
绝大部分学生都采用了以下两种解法:
解法
一、先分别求出甲、乙每天加工的零件数,再求出甲乙合做时每天加工的零件数。根据题意,列式计算为:
810÷(810÷15+810÷10)=6(天)
解法
二、设要加工的零件总数为“1”,则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1/15和1/10,列式计算为:
1÷(1/15+1/10)=6(天)
我问还有其它的解答方法吗?
学生们经过分析思考并讨论,认为根据题意,这批零件甲用15天做完,乙用10天做完,这就是说,乙干1天相当于甲干1.5天。因此甲乙合做1天,相当于甲单独做(1+1.5)天。甲单独做15天完成的工作,由甲乙合做时,只要15÷(1+ 1.5)=6(天)
这样,摆脱题型束缚,使得学生思路广阔,解法灵活简捷,学生的思维优化也会得到充分体现。
2、突破难点,集体合作。
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
如在圆周率之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几个大小圆的直径和周长,然后再分别用周长除以直径,这样就让学生自己发现所有圆周长和直径的比约都是3.1416,这样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在憧憬的气氛里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再如学习圆面积公式时,我组织学生一起思考,一起试着剪拼图形,一起讨论。使学生在想、做、说的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融合,结果学生们拼出了多种图形。这样,不但得出了圆的面积公式,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产生新的、有更丰富内容的思想。
三、拓展想象空间,培养发散思维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
1、再造想象、拓宽思维。
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根据这一特点,我们教师在教学
中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供机会。
例如,在教学了“比的应用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例
3、某校有若干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其中男女生人数的比为7∶5,后来又有4名女生参加,这时候女生占总人数的44%,问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有多少人?
这题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参加数学竞赛的总人数,再进而求出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的人数,但有一位学生却提出可以不求出参加数学竞赛的总人数,而直接求出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我请他说出解题思路。
他这样分析回答:原来参加数学竞赛的人男女生人数的比为7∶5,后来又有4名女生参加,这时候女生人数发生了变化,参加数学竞赛的总人数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未发生变化。原来参加数学竞赛的的男生人数占参加数学竞赛的总人数的比为:7÷(5+7)=7/12 = 14/24 ;在又有22名女生参加了数学竞赛后,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占参加数学竞赛的总人数的:1-44%=56%= 14/25。在多了4名女生参加数学竞赛前后,女生人数和参加数学竞赛的总人数均发生了变化,但男生人数没有发生变化,而参加数学竞赛的总人数却从原来的24份变成了25份,增加了1份,正好是多了4人,因此可得,参加数学竞赛的男生人数为:4×14=56(人)。
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优选,使学生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由此我们教师应该想到,如果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想象,不但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锻炼,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2、遥远想象、变通思维。
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如在教学了“圆柱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
例
4、一个高是10厘米的直圆柱,把它的底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再把圆柱切开拼成和它等底等高的正方体,求正方体与圆柱体表面积相差多少?
此题如果按常规思路分析,需要先分别求出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然后再求出表面积相差多少。这样解答必然会使学生陷入繁琐而复杂的计算中,如果打破常规思路的框框,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从圆柱体变为正方体的变化过程和变化结果去仔细对比分析,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我让一个学生用教具演示将“圆柱体切开拼成和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的过程,再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演示进行思考并解答。
这样学生很快就用简捷的方法求出了答案:因为圆柱体变为正方体后,正方体上下两个面正好是原来圆柱体的上下两个底面,正方体的前后两个侧面正好是原来圆柱体的侧面,而正方体左右两个侧面则是原来圆柱体没有的,因此只要求出正方体有左右两个侧面,问题就解决了。因为这个圆柱高为10厘米,把它的底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再把圆柱切开拼成了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正方体,因此可得,这个正方体的六个面均是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从而可求出正方体与圆柱体表面积相差:10×10×2=200(平方厘米)。遥远想象,训练了学生突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具跳跃性。
结论: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并要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性,注意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树立了创造的意识,学生的创造意向才能得以培养,其创造个性才能得以弘扬。
参考文献:《小学心理学》
《小学教育学》
第二篇: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方法创造新业绩
树立新观念掌握新方法创造新业绩
------与金陵小学老师谈自我心理调适
宝鸡文理学院彭志启
人民满意的教师是学生爱戴、家长称赞、同行乐道、领导欣赏的真正的教育工作者。
在《教育规划纲要》第四章义务教育中说:
要“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这是我们小学教育要关注的东西。
一、应树立怎样的小学教育理念
(一)新的时代观念(8化):
经济全球化;
全球市场化;
消费个性化;
竞争无界化;
员工人性化;
组织网络化;
技术和产品生命周期超短化;
政治和社会复杂化。
(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1.人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的目的。
2.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
3.教育在人的交往与活动中展开;人在教育活动中成长和发展。
4.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
(三)牢记教育的价值追求
1.学会生存
2.学会关心
3.学会学习
4.学会合作
5.学会负责
6.学会创新
(四)形成新的教育管理理念
1.校本
2.人本
3.个性
4.开放(分别向紧密层、关联层、家长层、智慧层开放,内部各层间也要相互开
放。)
温家宝总理谈教育理念
第一,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
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我曾经把学、思、知、行这四个字结合起来,提出作为教学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第二,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我们说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要与时俱进,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眼看世界,牢牢把握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深深地懂得中国,结合中国的实际和国情,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第三,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
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第四,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
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前两年我到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他对我说,讲和谐还要讲人的自我和谐,要使人对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适应社会的要求,正确对待金钱名利、正确对待进退、正确对待荣辱,这才能和谐起来。
二、小学教师的心理存在什么问题
(一)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WTO)在《世界卫生组织宣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适应上完全安好的状态。1989年增加了道德健康。其含义包括:
1.良好的生理状态
2.良好的心理状态
3.良好的社会适应
4.良好道德意识与行为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教师角色认同
2.人际关系和睦
3.自我意识良好
4.情绪体验积极
5.适应教育环境
6.具有一定的工作自主性,工作感到乐趣
7.生活态度积极
8.生理特征与心理表现一致
(三)小学教师心理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生理—心理症状
1.抑郁。通常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 ,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 ,对学生漠然等。
2.焦虑。
3.更常见的症状是在抑郁和焦虑之间变动 ,当一种心理状态变得不能忍受时 ,另一种心理状态便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通常伴随着一些身体上的症状 ,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疼等。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他人交流时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 ,没有耐心听取他人的劝告或建议 ,拒绝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问题;
2.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无法用一种理智的、没有伤害性的、对后果负责的方式表达自己或对他人作出反应 ,如冲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出口伤人等;
3.另一类行为则是指向内部的 ,如交往退缩 ,避免与他人接触 ,对家庭事务缺少热情等。
(三)职业行为问题
1.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
2.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
3.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降低;
4.对教学完全失去热情.
(四)教师的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西方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研究中较为流行的一个概念。
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它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 ,这种知觉受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职业倦怠常发生于从事教育行业和服务行业(尤其是要求与需要帮助的服务对象面对面接触的职业)的个体身上。
三、优化心理,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一)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9月1日颁发了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
(二)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
1.教师的管理任务
2.教师的育人任务
3.高效的教学任务
4.教育教学研究任务
5.全面执行导师制任务
6.终身学习任务
(三)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1.社会体制层面
2.社区层面
3.学校内部层面
(四)不断优化完善自我1.回答3个问题
(1)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2)自己喜欢不喜欢自己?
(3)自己能否控制自己,朝着理想的方向前进?
2.坚持健全自我意识的4个标准:
(1)应该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既知道自己的优势,也知道自己的劣势,能正确评价自我和自我发展。
(2)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相协调一致的人。
(3)应该是积极自我肯定的、独立的并与外界保持一致的人。
(4)应该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的人,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积极进取、永无止境。
(五)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1.坚持人际关系的原则
(1)交互原则
(2)功利原则
(3)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情境控制原则
2.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增进个人魅力
(1)仪表形象
(2)学识谈吐
(3)人格力量
3.善用交际技巧
(1)换位思考
(2)学会赞美
(3)主动交往
(4)共情共鸣
(5)帮助别人
(6)相互理解
(7)礼尚往来
(8)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
4.坚持三种沟通的原则
(1)与学生沟通的原则
(2)与家长沟通的原则
(3)与同事沟通的原则
(六)加强自我情绪管理
1.渲泄
2.增加愉悦的生活体验
3.心理暗示
4.音乐调节
5.情绪升华
6.转移注意
7.幽默
(七)塑造三种良好形象
1.智者的形象
2.强者的形象
3.健康者的形象
(八)努力实现三种境界
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第一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的是“立志”。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说的是“追求”。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说的是“收获”。
2011年3月22日
第三篇:培育新理念 树立新形象 创造新业绩
培育新理念 树立新形象 创造新业绩
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局紧紧围绕“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突出“整顿纪律、统一认识、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这一重点,紧密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着重在培育发展新理念、树立机关新形象、创造工作新业绩方面下功夫,精心组织,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立足解放思想,增强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自觉性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是发展的灵魂。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我局把正确理解宏观调控和科学发展的辩证关系作为思想解放的重点,认真分析形势,深入学习政策法规,着力培养创新思维,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统一对宏观调控与科学发展关系的认识,增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自觉性。近年来,国家将土地作为经济宏观调控的两大闸门之一,出台了一系列土地管理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果对这些精神吃得不透,把握不准,运用不当,就很难把国土资源工作做好,甚至影响XX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教育活动中,我们编印了《土地宏观调控有关政策及解读》,作为教育活动的补充学习材料。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为干部职工作了土地宏观调控政策辅导。组织政治理论集中学习,系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省九次、市四次、市六次党代会和李建国书记在黄河三角洲规划和开发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宏观调控是手段,科学发展是目的。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是国土部门的职责,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是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以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为载体,改变干部职工思维模式,增强干部职工系统思考意识。我们将教育活动与全局正在开展的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干部职工系统思考问题,自觉地将国土资源工作置于XX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来做系统思考,跳出国土看国土,站在全局干国土。引导干部职工实现了从严格执行政策到活学活用政策,再到积极争取上级政策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们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没有就业务抓业务,而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将油田工矿用地份额在我市扣减,增加建设占用未利用地规模的建议,引起了部、省领导的高度重视,最近,国土资源部领导将来我市调研,如果这一建议被采纳,将有效缓解我市建设用地不足压力,为XX经济建设赢得发展空间。三是提升思想境界与工作标准。扎实开展了“找差距、争一流”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较高的思想境界和确定高标准的奋斗目标,组织有关人员赴国内先进单位进行深入考察学习。提出了“单项工作争第一,整体工作上水平”的要求,制定了实现各项工作市内第一,省内一流,力争进入全国先进行列的奋斗目标,各股室和每一名干部职工都重新确定了各自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在全局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先创优、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着眼改进作风,提高服务XX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作风建设关系到机关的形象,更直接影响着为民服务的质量。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努力把全局干部职工思想统一到改进作风、为民服务、干事创业上来。一是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在推行机关5S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双基四化”建设。“双基”,即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基础业务工作,“四化”,即实现管理制度化、工作规范化、办公信息化和服务优质化。深入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的基层国土资源所(窗口单位)”活动,全面实施一次性告知制、首问负责制、“AB角”服务制等规章制度。实行政务公开,设立群众评议箱,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推行阳光政务,有效地提高了服务质量。二是在完善职能上下功夫,着力提高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我们把争取工作职能和明确职责分工作为提高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来抓。经积极争取,在下放土地初审、实行市市联审的基础上,市局将地租征收、储备土地管护、土地审批、土地登记发证等部分职能下发到我市。特别是土地登记发证职能下放后,我局土地登记窗口成为与市行政审批大厅土地登记窗口平行的办文发证窗口,辖市内大部分土地证将由我局直接办理。同时,我局将宗地地籍调查、地租征收、储备土地管护等职能下放给各所,充分发挥基层所的作用。职能的争取和调整,有效地减少了行政审批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办事群众。三是在抓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形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根据局领导班子分工和干部职工岗位职责,将市、市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量化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分别制定了各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干部职工的全员、全岗位量化目标综合考核办法,加强工作考核,狠抓工作落实,在全局形成了要么不干,干就干好的良好作风。
三、突出服务大局,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积极研究政策,抢抓机遇,强化措施,努力推进XX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是把握利用好国家政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十一五”规划,国家每年拿出近1000亿元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并提出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要从零散向集中,规模从小到大,由数量到质量,从单一到综合,从粗放到科学的总体要求,我们根据这一政策变化,迅速研究应对措施,积极做好争取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二是靠上工作,积极为XX经济发展提供用地服务。全面完善了新市、工业园和大学科技园的用地手续。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实际,提前研究政策,扎实做好工作,有力地推动了XX工程的顺利进展。落实了XXX等重点项目的用地规划,为重点项目用地做好了前期工作。三是抢抓机遇,超前谋划,为XX经济建设拓展空间。我正处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期,需要国土资源的强力支撑。当前,我们正面临全国进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大机遇,我们超前谋划,为XX发展拓展了空间。我们充分利用规划修编期间可以局部调整土地利用规划的政策,对工业园等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不符合规划的1716亩用地进行局部调整,确保了重点项目落地。通过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规划修编,将耕地保有量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降下来,将建设用地基数增上去,对我市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将这一精神贯彻到省政府部署的土地更新调查工作中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半年,我市土地更新调查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抓住国家进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的机遇,我们积极争取国家挂钩试点项目一个,已报国土资源部审批。同时,积极推进土地置换,摸清了废弃工矿用地和空心村家底,编制了土地复垦方案,这将有效置换更多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我们虽然就“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做了一些工作,但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深化巩固教育活动成果,立足创新,严格管理,奋力开拓,不断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为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新理念、新目标、新跨越
新理念、新目标、新跨越
又是一年的5月,5月的阿勒泰大地绿意盎然、万物竞发。阿勒泰大地上一片大开发、大建设的繁荣景象。4年前的5月17-19日,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全面战略部署,为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新疆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这4年来,阿勒泰这片边疆热土也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民生建设成效显著、对口援疆扎实推进、党建各族不断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地委、行署不断凝聚全地区各族的智慧和力量,为建设美丽和谐幸福的阿勒泰不懈努力。
这4年是不平凡的4年。回首过去4年,我们感叹变化;展望阿勒泰的明天,我们意气风发!
这4年是阿勒泰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大发展的4年,这4年是各族人民群众生活改善得实惠的4年。
过去的4年间,阿勒泰推动转型发展、科学跨越,综合放大生态、地缘、资源、人文“四大优势”,着力构建生态、进出口加工和矿产资源深加工“三大产业体系”,着力建设公路、铁路、航空、口岸、电网、油气管道“六大通道”,加速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基础设施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一批清洁能源、铸造等大项目落地,阿勒泰地区围绕打造新疆“两个可持续”示范区、建设代表新疆的重要“会客厅”的使命,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放在各项工作之首,梳理5大类103个生态项目,落实草原生态将补政策,推动万亩生态林建设,制订了《阿勒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并大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作为农牧业大区阿勒泰,一个个“富民兴牧”水利工程开工建设、一片片“定居兴牧”点建成、一栋栋“安居富民”楼拔地而起、一批批农牧民搬进新居,如今的农牧民在现代农牧业的支持下在富裕文明的现代大道上不断前行。4年来,戈宝麻、旺源驼奶、康元生物等农业龙头企业异军突起、建成的规模养殖小区牲畜满圈,截至2013年底全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8211元。
民生连着民心,阿勒泰地区启动实施25大类100多项民生项目,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各族群众创造良好宜居的生活环境;定居、安居工程竣工、定居兴牧骨干配套工程陆续完成,让牧民安心定居;城乡低保、新型农牧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实现扩面提标;各县(市)一所所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这4年是干部精神面貌大改观的4年,这4年是援疆兄弟省市与阿勒泰各族群众心连心的4年。
这4年间,“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和“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等观念已经渗透到广大党员干部工作中,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倡行开展“做小事、暖民心”行动,把服务关心群众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今年又启动了为期三年规模空前的机关干部下基层“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群众更近了。
这4年取得的一切,都与援疆兄弟省份无私帮助和广大援疆干部倾情奉献分不开。定居、安居和保障性住房工程让一户户群众有了更温馨的家,与黑、吉两省企业、科研院所签订多个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实施的培训项目,让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有了大的提升;一批批援疆干部舍小家为大家,将阿勒泰视为第二故乡,圆满的完成了使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65万阿勒泰各族儿女必将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在建设美丽和谐幸福的阿勒泰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第五篇:课程、新理念、新课堂
课程、新理念、新课堂
——简介学校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的情况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意见》,一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行,今后几年,将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此次课改,是建国以来改革力度最大的一次。2001年9月,全国有38个国家级实验区率先进行新课程的实验。到2003年9月,我省有50个实验区,全面启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新教材。根据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的统一步骤,我县从今年秋季开始,也将在小学、初中起始年级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使用新课程。老师们,新一轮课程改革将直接关系到能否赋予基础教育乃至中国教育的应有的活力和持续发展的后劲。所以新课程的实施,将赋予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学校更多更高的权力和责任,这就意味着新课程的实施将为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具有雄厚的师资水平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更是保障一所学校生存与持续发展的内动力所在。于是,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成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每一所学校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要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站稳脚跟,加强师资培训可以说成了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能严格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密切联系学校的实际,紧紧围绕“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的培训思路,扎扎实实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并将培训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过程。现摄取几个主要方面跟大家作一交流与探讨。
一、解读新课改,走近新课程
从2001年9月起,全国已有38个国家级实验区率先进入了新课程实验,报刊、杂志等媒体纷纷报道新课改的情况。我们的老师虽然有所获悉,但并没感到太多的压力与紧迫,因为毕竟离我们的教育还有一段距离。惟独这一次,得知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也将进入新课程实验,许多教师特别是我们的中老年教师一下子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常听他们叹息:新课程、新理念,我们都教了几十年了,早已成定势,还能新到哪里去,还是早退休算了。这是事实。这一切,学校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几经研究,确定了培训的首要任务是:指导教师解读新课改,让新课程走进每位教师的心里,以解除老师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提高认识,谋求共同发展之路。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有人说:一个校长,一所学校。我说:一个班子,也是一所学校。所以,我们认为师资培训能否取得显著成效,首先是学校班子成员能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此,早在上学期,我们班子成员就新课改培训问题多次展开讨论,并分析了学校师资状况,最后一致认为:关于师资培训,我们要早作准备,找准切入点。于是,在上学期,我们就利用各种集会向教师宣传新课改,奏响了师资培训工作的序曲。本学期,在开学第一天的教师大会上,我们的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就在气氛热烈的新课程实验教师动员大会上拉开了帷幕。在会上,校长、教导主任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通过动员会,使老师们对新课程实验满怀热情,充满信心。这可以从以后的培训中参训率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认真做笔记,积极讨论交流等方面得以证明。
2、学习到位,层层落实。
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是师资培训的主要形式。虽说学习很枯燥,但我们能坚持“学习到位,层层落实”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到目前为止,我们学校已构建了多层次的学习网络,就培训层次来讲有校长参加的国家级学习培训、校长和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参加的省级培训、中层领导和学科教师参加的县级培训、有全体教师参加的镇级培训、学科组成员参加的组内学习、各室成员参加的室内培训,还有教师的个体学习;就学习组织形式来讲有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就培训专题来讲,有课题研究、班队工作、学科教学等。在培训工作中如何来体现学习到位,层层落实呢?那就是坚持几个制度:考勤制、主讲制、汇报制、互动制、检查制。例:校长前不久参加了由局组织的义务考察活动,回来后他就整理了考察笔记,撰写了考察体会,并利用教师大会向全镇教师进行汇报,还要求老师们谈体会。(举例略)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学习活动,现在说起新课程,从领导到教师,从年轻教师到年老教师,已达成了共识:国家实施基础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新课程的实施。
二、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
如果说通过学习培训是帮助教师从理性的角度了解了新课程,那么转变旧观念树立新理念则是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帮助教师感受新课程,从而有意识地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为此,我们在培训工作中着重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活动。
1、加强调研,剖析现状。
要让教师将学到的新课程理论化为教师的教育新理念,还需有一个内化的心理过程。如何来促进教师的内化过程,我们认为:当教师意识到现有的教育观念将阻碍自身的发展必须由新观念替代旧观念时,是实现内化的好时机。所以,我们就从教学调研开始,帮助教师剖析各种教学现象,对照新课程理念,激发其转变旧观念树立新观念的迫切感。当然,这中间,我们也能依据不同对象,做到区别对待。在调研中,对于新教师、年轻教师,我们就要求其找一找自身的哪些教学行为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按照新课程的理念该怎样改进;对于老教师,我们则首先肯定其优点,然后对照新理念提出探讨的地方。调研的形式有:随堂听课、检查备课笔记、参加各级教研活动、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总之作为领导能加强调研意识,深入到教师、学生中间。通过调研,我们掌握了反映教学现状有关资料,提出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并把各种调研信息作为培训的案例拿出来让大家讨论,使教师们进一步认清形势,感到旧观念非改不可,否则就要落伍。
2、以点带面,营造氛围。
树立新理念也需要一定的氛围。所以,我们也注重营造氛围,我们采取的策略是让一部分教师先行。这部分教师包括教研组长、课题组长、学科教学骨干、新教师、教导处成员等。充分发挥这些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上课、说课、评课、做讲座、写论文、做课题等形式来带领其他教师一起参与新课程的学习与研究。
3、展开竞赛,促使转变。
激烈的竞争更能激发人的进取心。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35周岁青年教师的新课标学习竞赛活动、全镇教师的学习新课程心得体会交流评比、镇教坛新秀的评比等活动。通过竞赛,使大家进一步转变了旧观念,树立了新理念。
三、实践新课标,体验新课堂
学习新课程、树立新观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而教育行为的转变需在不断的实践与改进中得以实现。所以,让教师实践新课标,体验新课堂是我们培训的最终目的。
1、欣赏优秀课例,感受新课堂。新课堂究竟是什么样的?这是老师们谈论的热点话题。于是,我们就千方百计寻找资源,努力为教师提供新课堂的优秀案例,让老师们能真切感受新课堂的新氛围、新理念。例本学期,我们在四年级段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老师们感到很为难,于是教导处就组织教师观看了优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实录,并展开讨论,通过观看讨论,使教师初步感受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堂操作过程,同时我们又鼓励教师从模仿开始大胆实践。又如县、市组织的听课活动,尽管学校的教育经费紧张,但我们总尽量派教师积极参与,并要求每次外出听课的教师回来后需向教导处提供听课资料,汇报听课的新感受,以便教导处把有关新课堂的信息及时向广大教师传达,与大家交流。另外,教导处还发动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各种优秀课例,放在校园网上,供教师学习讨论。
2、实践体验,探索新课堂。
有了感受还不行,还得让每位教师勇于实践体验,积极参与新课堂的探索,这样才能让教师在探索中求得驾驭新课堂的能力,这是关键。因此,本学期我们紧紧围绕“实践体验,探索新课堂”的主旋律开展教研、科研活动。让老师们树立老教材新理念的课堂教学观,这样为下半年新课程的实施奠定良好的课堂基础。开展的活动主要有:(1)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讨周活动。(2)新理念下的队课展示周活动。(3)新理念下的优秀课例设计评比活动。希望能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交流活动,让大家都来参与新课堂的实践,共同体验新课堂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并能从中得到启发,从而牢固树立新课程实验的信心。
3、加强反思,创造新课堂。
大量的事实告诉我们,反思是取得进步的动力,是创造成功的关键。因此,创造新课堂同样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为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为了教师能在反思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新课堂,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反思活动。写反思型的教案、教后感、学习心得体会,上反思型的课,开展反思型的教研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反思能力,同时也涌现出一定的优秀课。
老师们,新一轮课程改革将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必将会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我们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就让我们从抓好师资培训工作开始,引领我们的教师以积极的姿态、全面的素质勇敢地投身于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