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热点问题的师德思考读后感大全

时间:2019-05-15 15:4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热点问题的师德思考读后感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热点问题的师德思考读后感大全》。

第一篇:教育热点问题的师德思考读后感大全

在几天的师德培训中,我自学了《教育热点问题的师德思考》一书。特别受到震撼的是教育部把“保护学生安全”纳入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学习过许多教师楷模,生前普通,死后哀荣。他们的事迹催人泪下,令人感动,但我想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机会轰轰烈烈地做一回英雄,还好端端地活着享受风光;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象“范跑跑”一样只顾自己的生存而枉

顾学生的生命,尽管逃生是一种本能。

绝大多数的老师都很平凡,但我相信他们都是会在困难的时候越发显示出坚强,会毅然与孩子在一起的。就算没有人要求这样做。所谓“时穷节乃现”。到了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有那么多普普通通的民众众志成城,同仇敌忾,不畏牺牲,才有了我们的今天,又有多少名字留垂青史了呢?因为普通,其实是伟大的奠基石。

看韩剧的时候,经常能看到韩国军人敬礼时同时喊“忠诚”,各个官员上任都要举行类似任职仪式的活动,并表明对国家的忠诚。我知道医生就职时要宣希波克拉底誓言,那我们教师在上岗时如果能郑重地举行宣誓,把誓言当作一生为之奋斗的动力和原则,也许更能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但不是说,忠诚和勇敢只是誓言。不是喊喊口号就能真正实践诺言的。真的在灾难面前,也许连抉择和思索的时间也没有,只是一种做人的本能在指引着做正确的事。

我们都不期望用灾难来检验自己的忠诚和勇敢,我们只希望在和平安宁的生活中教书育人。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学工作中默默地耕耘,守护学生,展示另一种体现人生价值的忠诚和勇敢。

有许多教师畏惧当班主任,除了那千头万绪的工作诸如有学生吵嘴了,打架了要处理;班干部要竞选了,不负责的同学与之要谈话了;运动会即将开始,要训练运动员了;家长会上要准备发言材料和学生才艺展示了;教室布置要更新了;要打发给家长的备忘录了;要挑选参加校艺术节的人才了……班主任,忙啊。怎么说也说不完。这些工作只是班主任工作的冰山一角,之外,可能更害怕的是担当那份安全责任吧。

安全向来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班主任身上最沉重的担子。小到有学生流鼻血了,铅笔戳了手指哭了,大到有学生逃课,在校园游荡,或者相互吵架大打出手啦,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每到放学时间,家长还不来接孩子,我就会忐忑不安,直到电话联系家长,确认孩子被接走才安心。比如那一次台风即将来临,学校临时通知要求班主任和生活老师逐个打电话给家长把孩子接回去。这事情刻不容缓,连续两小时,马不停蹄地打电话,解释,把学生送走。唇干舌燥,赔尽笑脸,等所有的学生接走,自己整个人都头晕目眩了。

一天过去了,如果没有安全事故发生,睡觉前感谢学生,一个星期过去了,平平安安,感谢天地,一个学期顺利结束了,我感谢所有的苍生。

今年上半年,全国发生了多起校园安全事件,班主任更是谈“安”色变。手无寸铁的我们担心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学生,如何保护自己。我们加强应急安全演练,我们苦口婆心地对学生宣传自我保护,向家长宣传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每天的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我们每天都做些繁琐细碎的事情,都是不能写进功劳簿的,也不能在总结中汇报交流的。但只要出现一件安全事故,所有的工作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不会有同情,不会有安慰,只有责备,只有批评,只有惩罚。然而,尽管如此,做班主任的依然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工作,我们没有选择。忠诚就在这踏实的工作中沉淀,堆积,凝聚,升华。

班主任事物缠身,思想上的负担更是催人老。铁打的身子也吃不消啊。更何况我们这些为人母亲,平时身上老是腰酸背疼的人。所以,做普通老师还需要一些勇敢:那就是,牺牲自己的健康。有人说健康是“1”,有了“1”,后面的”0”越多越好,没有了“1”,再多的“0”也是无意义。谁不懂这个道理呢?只是交给你的工作就必须完成,而且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我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勇敢在这坚忍的沉默中沉淀,堆积,凝聚,升华。

也许我不够优秀,也许我不够出色,但我绝对尽职尽责。在蓬勃开展的“育人成才先锋”创先争优活动中,我愿做金字塔的塔基,塔尖的风光留给那些优秀的教师楷模吧。守护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是我做教师和班主任的底线。默默的耕耘也是一种忠诚和勇敢,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心来,真诚地对待学生和家长,就算没有亮点,不能成为楷模,我们又何惧哉?因为我们对生命敬畏,所以内心充实而强大。

第二篇:《教育热点问题之师德观察》心得体会

南宁市柳沙学校mdrlcl 《教育热点问题之师德观察》学习体会(范文)

本书分为“构建篇”、“彰显篇”和“警示篇”。

“专题一:教育热点问题的构建”展示当前我国在行业道德(师风)建设方面采取的重要举措及意义。

“专题二:教育热点问题的彰显”展示我国师德建设方面的典型人物的楷模事迹,彰显师德建设的成效。

“专题三:教育热点问题的警示”展示教育系统存在的有损于师德师风的现象,剖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及主观因素,指出它们对师德建设的警示作用。

教育热点问题往往是当下教育领域主要矛盾的显现,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热点问题也往往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

一、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已经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公平。

1、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1)是自然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自然条件迥异,决定了不同地区发展存在“先天性”差异。比如,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气候宜人,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占据先天发展优势;西部地区多为山地丘陵和戈壁沙漠,气候干燥,生态恶化,交通闭塞,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及贸易往来受到限制,经济社会发展不利因素多。

(2)是历史原因。数千年来我国就一直存在发展差距,国家的经济重心处在不断变迁中。中原地区很长时间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代以后特别是北宋以后,经济中心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转移。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70%以上的工业和交通运输设施主要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地带。虽然国家在“一五”计划、“三线”建设时期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入和

南宁市柳沙学校mdrlcl 扶持,但总体不平衡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纵向比较,各个地区都有很大发展;横向比较,地区差距在拉大。

(3)是政策原因。我国发展不平衡的一些问题,也与一定时期内实施的具体政策有关。比如,改革开放后,根据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采取积极促进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率先开放的政策,在投资、财税和金融等方面对东部地区进行倾斜。这些政策给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但客观上也拉大了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差距。

(4)是体制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有体制的因素。比如,计划经济时代不尽合理的价格体制对城乡、区域差距扩大有明显影响,国家为积累工业化所需资金,长期维持了能源原材料产品和农产品的低价格,使中西部和农村发展受到抑制。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观念、资金和管理等的差异,市场竞争会造成不同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从而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也会扩大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主体间的差距。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涉及面广,原因很复杂,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结果。

2、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人们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抓住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近年来,在推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时,党和政府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

南宁市柳沙学校mdrlcl 衡发展。2005年,教育部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均衡发展上来。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均衡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强调各级政府的法定义务。《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和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

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城乡、区域之间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内校际之间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辐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到新水平。

(1)是“提质量”。在人人都有学上之后,人们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主要体现在教育质量上。促进均衡发展要把提升质量作为根本,更加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是“缩差距”。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后,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上升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进均衡发展,就要大力加强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支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对口支援制度,促进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很多地方为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如成都积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广东省开展“千校扶千校”活动,组织发达地区10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对口帮扶欠发达地区薄弱学校,收到良好效果。

南宁市柳沙学校mdrlcl(3)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资源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措施。陕西吴起县投入5亿多元统一全县建校标准,实现了办学条件均等化;安徽铜陵市鼓励教师跨校兼课、兼职,促进了高水平教师资源共享。要从硬件、软件等各方面促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取消设置重点校和重点班,统一学校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标准,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实行区域内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加强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4)是“建机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要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认真总结一些地方探索的学区管理、集团化办学、农村九年一贯制、示范性高中和重点高中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经验,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督导评估,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和激励机制。

还应注意的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义,更不是一个模式办学,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学校的同时,要鼓励优质学校继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3、如何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得起学?

“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切实保障全体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受教育权利的必然要求。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城乡还有一些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这些孩子的上学问题一直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近年来,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补助;在中等职业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保障制度,国家助学金每年资助近1200万人,南宁市柳沙学校mdrlcl 总资助面达在校生的90%,同时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在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每年资助约450万人,总资助面超过2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是国家对困难学生资助强度最大的制度安排,也是困难学生得到实惠最多、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制度安排。要不断完善这一政策体系,把各项资助措施落到实处,确保每一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不能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上不起学。

(1)扩大资助范围。资助范围要在现有基础上,向各个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学校延伸。鼓励各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提供资助;推进把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国家助学体系;逐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在免除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基础上,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这样,就能逐步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资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

(2)提高资助标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目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标准还不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大资助力度,让这些孩子不仅上得起学,而且逐步上得好学。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国家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3)落实资金保障。完善资助体系,资金投入是基础。中央和地方财政要足额安排应当负担的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省级政府要做好统筹协调,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确保应承担的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从其事业收入中提取4%—6%的资金,用于助学。加强对各项资助经费的管理使用、审计监察,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把国家有限的财力用好。

南宁市柳沙学校mdrlcl(4)动员社会力量。长期以来,社会力量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希望工程实施20年来,募集资金超过56亿元,援建希望小学15900多所,资助失学孩子340多万名。要继续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崇文重教、扶危济困的文明风气,完善各项引导激励政策,形成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帮助困难家庭学生的良好氛围。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全国亿万孩子的共同心愿;“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所有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线上,让祖国的花朵共享一片蓝天的目标,必将逐步变为现实。

二、如何减负,让学生更幸福起来

要给学生减负,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学校领导、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家长以及社会等方面的思想观念问题,从而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协调好学生减负问题。当前急需解决下列问题:

1、给教师“加负”。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负”是要求教师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教育方式的改变促使教育质量的提高,形成以“务实、高效、创新”为标志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

2、改变以“分”看人的做法。作为学校领导或上级领导,应该是减负的主要源头,因为领导看人一般都看分数,如看学生的学习成绩、看教师的教学实绩,所以形成“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机制。因此,领导眼睛里千万不要只有分数,除了分数就容不进任何东西,看人也只看其分数,就连教师的教学也不例外,领导注重教师的教学实绩之后,那么教师就加强了这方面的要求了,这本无可厚非,但有些老师通过增加过重课业负担来提高“分数”,达到上级规定的硬性指标,学生的负担就不会减轻,减负还只是空谈。

南宁市柳沙学校mdrlcl

3、教育部门加强出台文件的落实。虽然各地都根据教育部的减负精神相应地出台了一些强制性的减负规定,这些规定、措施的出台从制度层面上给予了一定的保障,但真正落实的情况令人堪忧,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上级领导来检查时,只是看看资料,然后了事,根本不去真正过问落实的情况,那么当这些规定、措施到了下面落实时,大都成了表面文章。所以给学生减负,应加大对文件的落实。在必要时,应制定硬性规定强制执行,确保这些出台减负文件真正落到实处。

4、取得家长的支持。要切实为学生减负,仅靠行政命令,靠学校单方面努力还远远不能达到既定目的,还缺少不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家庭内部也要给孩子一道“减负令”。家长配合得好,减负工作和学校教育就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强化。反之,则很有可能极大削弱甚至抵消家庭中的学校教育内涵。目前,许多家长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他们认为只有学习优秀,成绩突出,考上大学就是好孩子,就算完成了培养任务,就如释重负了。因此,往往会出现白天教师在学校把负担减了下来,实施了素质教育,晚上家长则开小灶,请家教,搞应试强化培训,进行模拟训练,甚至比实施减负之前更是变本加厉。对此,家长们也颇感无奈的说:“白天,学校实施减负,孩子在校里学的东西少了,晚上回家就要补上。自己也不忍心看到孩子们天天学习如此辛苦,但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残酷无情的现实告诉我们不得不对孩子严格要求,增加将来竞争能力的‘砝码’。在挤‘独木桥’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改变之前,确实不敢丝毫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升学看分,求职凭分靠学历,晋级靠分挣文凭,现实就是这样,不容许我们对孩子有一丁点儿的‘仁慈’之心,我们的良苦用心孩子日后会理解的。”看来,这也是课业负担减而不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减负过程中,应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家里,都有一个自

南宁市柳沙学校mdrlcl 主学习的环境,自我发展的宽松空间。如果家长行动不起来,问题是不能得到根本解决的。

总之,减负不减质,减负不等于不做作业,也不是不考试,它减掉的是频繁的考试和机械、盲目的作业,减负工作的真正目的,是把孩子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孩子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健康地成长,在宽松的,属于自我的支配空间里生活、学习,接受全面的培养和训练,进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把握自我、战胜自我、走向成功。我们真心希望孩子的书包从此不再沉重,孩子的心灵不再沉重,孩子的一切不再沉重。

三、怎样用爱铸师魂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人世间,拥有最多热爱别人孩子机会的职业,就是教师。温家宝总理说:“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老师是蜡烛,在孩子们心里点燃希望,并且照亮他们的一生”。是啊,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为师德之本,无爱则无教育。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真心诚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更要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受到孩子们热爱的合格教师。教师,全部的职业生涯都离不开孩子。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师魂,师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而广泛且没有血缘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最终实现教育的根本功能。

1、用爱心去温暖学生

“如果学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生活这片温暖的阳光里绚丽绽放”。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是普遍而广泛的,不应

南宁市柳沙学校mdrlcl 该以社会原因、家庭背景及平时表现而有所偏爱,应该一视同仁。对于调皮生,我从来就没有放弃他们,任其破罐子破甩,而是给予特别的关爱。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敞开心扉认同你,快乐地融合到集体当中去,充分地扮演主人公的角色,才能创造一个融洽的、温暖的、团结的集体。师爱的细腻和多样,没有哪一种职业可以相比,特别在一个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多样化的师爱,润泽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每到一个班,我都要求学生写日记,日记内容不要求很多,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变化,发现自己,完善自己。从中我得到了许多„„在日记中,学生可以说是无话不谈,同伴关系,与老师的关系,学习及家庭的问题,都是我们的话题,在这同时我也得到的学生的信任,这是很有利的我的教学,而学生那种渴望被老师注意,被老师关心的心情也是我为之惊讶!尽管有的男同学不是经常在我面前表现,但那颗心我是理解的。我的亲近也使那些不爱说话的学生渐渐地来到了我的身边,开始主动讲话了。我相信我也会让我的学生健康的成长的。我认为,学生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教师肯于主动的了解学生的心理,适当的拿出一点时间去接近学生,在师生关系方面,一定会做到事半功倍。当我因有事一天没有给学生上课时,学生在日记中写下了“离开老师的日子„„”。在课下,我也经常和学生们以朋友相称,与他们共站在同一条线上,共同来渡过难关,享受荣誉。倾听学生的心声,让他们感到教师是一个热情和蔼的人,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教师,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爱。面对性格迥异的学生,即使爱如潮水,教师也要化作细雨精心浇灌。

2、用耐心去感化学生

师爱还必须要有耐心,这是由教育的长期性与反复性决定的。学生知识的

南宁市柳沙学校mdrlcl 积累、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反复的训练与实践才能成功。后进生的进步犹如蜗牛行走缓慢之极,往往是今天变好了,明天又差了,反反复复,难以巩固。教师绝不能有“恨铁不成钢”的思想,需要坚持正面教育,用循循善诱的方法,经常性地作耐心细致的思想转换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后进生尤其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赏和承认,当他们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时,会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从而促进自信心的建立。教师要善于使用“放大镜”寻找后进生身上的每一个哪怕是十分微小的闪光点。当他们有了点滴进步,就及时予以肯定表扬,让其产生“成功感”,培养自信心。我班有位叫王恒的学生,身体长得结实,但经常迟到甚至旷课,学习成绩较差,不爱完成作业。对于这样的学生,我给了他特别的关注,用心地寻找和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我发现他关心集体、劳动积极,于是就选他当劳动委员,以作班干部来树立他对自己的信心。他担任劳动委员后劲头可大了,工作认真负责,每天的清洁扫除,都主动留下来管理,并帮助别人打扫。在他的带动下,班上的清洁评分在学校总是位居前列。我常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开小灶,耐心地辅导,鼓励他在学习上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3、用真心去打动学生

由于受传统教育那种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对老师总会或多或少存有畏惧心理,师生之间有着一道无形的鸿沟。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去填平这道沟呢?那就是用滚烫的心温暖学生的心灵,用真心去感动学生,用真诚去填平师生间的鸿沟。真心诚意是打动人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只有真心对待学生,才能引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信任,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敞开心扉,倾诉他们的心里话。老师

南宁市柳沙学校mdrlcl 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有的放矢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健康成长。

4、用垂范去引导学生

“德高为范,博学为师”。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反之“其身虽存则其教已废”。教师必须具备美好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形象做好学生的表率,在潜移默化中用自己的榜样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平时,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本人也应该做到,要充分展现教师在各个方面的素质,用实际行动从情感上取得学生的认可,让学生心服口服。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动,还要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堂实践中去,用教师特有的语言和行动去唤起学生的热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热情。

四、校园安全重于泰山

2009年12月7日 晚,湖南省湘乡市育才中学发生一起严重的学生楼梯踩踏事件,以及多个省市发生的踩踏事件警示我们:安全重于泰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

校园内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也是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是人人都应关注的问题。安全工作应做在事故之前,而不是亡羊补牢。频频发生的踩踏事件,也使得解决校园安全问题迫在眉睫。特别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校区开放程度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亦越来越高,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安全保安工作面临新的课题。一次次的悲剧为我们敲响警钟,保障学校安全,保障孩子生命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那么我们又怎样打造安全的校园呢?

南宁市柳沙学校mdrlcl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校园安全、校园文明的重要性,安全在我身边。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一个浓烈的自我教育氛围,提高安全、文明意识。

第三篇:教育热点问题

教育热点问题

一、校园暴力问题

近日,几起校园欺凌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5月23日夜间,四川宜宾江安县官方通报称,当日18时50分许,宜宾市江安县五矿中学发生一起学生斗殴事件,造成1名学生当场死亡,另有2名学生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还有1名学生受伤。5月25日,北京“光背男殴打少年”的相关博文及视频引发高度关注及广泛转发,刺痛了公众敏感的神经。

校园理应与戾气、暴力和杀戮相隔甚远。然而,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施暴者既有教师,也不乏学生,还有社会闲杂人员,给宁谧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历史数据显示,每一场暴力发生前,都会经历一个从预谋到发起的过程。校园暴力行为通常源于不满情绪的蔓延,然后发展到某种特定恶意,之后便会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为暴力抗击或防卫作规划和准备。有因必有果,校园暴力固然与青少年暴力心理特征以及其所处的特殊成长阶段有关,而家庭教育的失当、学校管理失察和社会环境失守同样难辞其咎。父母的过度溺爱和过于保护造就了孩子任性、骄横等不良心理,而过高的期望值又让孩子背负了太多压力,“爱之深、恨之切”极易催生孩子的心理障碍。而许多学校迫于声誉、升学和政绩的压力,片面强调智育而忽视德育,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加之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网络世界的负面信息、某些媒体的不当宣传,以及学生耳濡目染的社会失范现象,加剧了学生的心理落差,为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至于社会上的无良之辈到校园寻衅滋事,更是让人防不胜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笔者以为,校园暴力事件产生的诱因虽错综复杂,归根结底还在于家长、学校、社会等利益攸关方对学生的关注、关心和保护力度不够。由是观之,规避校园暴力,按照推定过错责任原则,负有教书育人职责的学校和负有监管责任的家长应该担负大部分职责。遗憾的是,囿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学校和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各自的责任,也没有作出必要的担当。换言之,由于没有明确落实到人、具体到事的报告、干预和疏导机制,学校、家长等利益攸关方普遍抱有集体的“责任摊薄”心理,都有责任异化为都没有责任,都不愿主动站出来担当责任。

校园暴力无疑会在青少年中造成一种不良的暗示,破坏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之后,如何“亡羊补牢”,找出问题症结所在,避免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家长和老师无疑应更加注重同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多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商教育、安全教育和人格培养,让其远离暴力。

在西方国家,安全教育已从“预防犯罪”发展到“预防被害”,认为受害人数的下降才是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下最紧迫的问题是,如何加强校园的安保力量,提升校园的安保级别,提高校园安保人员的业务能力,织就校园安全防护网。作为一种问题解决路径,美国校园警察体制、保卫体制和保安体制对我国当下的校园安全形势而言,不无启示和借鉴意义。(作者郭立场,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教师)

二、儿童性侵案

新华网长沙6月1日电(记者袁汝婷谢樱)又是一年儿童节。一则新闻受到关注:湖南湘乡小车小学教师曾某日前被刑拘,因其多次对11岁女学生实施猥亵。事实上,近年来关于儿童性侵案的新闻屡见报端,一再给教育及监管部门敲响警钟。

例如,广东省妇联与省检察院联合调研显示,2008年至2011年6月期间,全省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受理涉及女童性侵害的案件1708件,受侵女童近半14岁以下。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法院受理的案例之外,停留在报案阶段、或没有报案的还有更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曾对全国5800名中小学(微博)生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性侵害案件的隐案率是1:7。换言之,每曝光一起案件,背后还有7起案件不为人知。

教师猥亵、强奸儿童,被称为“师源性侵害”。在对一系列案件的梳理和数据统计中,农村学校、持续作案,这两个关键词浮出水面。

5月29日下午,“女童保护”公益项目发布最新的儿童性侵案件报告。去年5月以来,全国范围内曝光的儿童案件高达192起,平均1.9天曝光一起,频度再次得到刷新。据报告,乡村地区是案件爆发的重灾区,192起案件中,至少有106起发生在乡镇、农村地区。其中,受害者为留守儿童的比例是55.21%。

湖南邵阳一位不愿具名的小学校长告诉记者,在中国一些偏远农村,校园内教职员工本就不多,管理人员更少,而小孩多为留守儿童,缺少倾诉和交流对象。再加上监管机制缺失,极其容易产生监管“盲点”。

在师源性侵案中,加害人多以校长、教师等身份作掩护,以诱骗、胁迫手段作案,以补课、谈话、罚站、改作业、练琴等常见理由为幌子。

受性侵儿童被心理专家形容为“没有嘴巴的孩子”。因为性教育缺失,他们对于自身是否遭受性侵犯常常无法判断。即便有判断,面对加害者的权威、胁迫和恐吓,也不知如何抗拒,更无处申诉。另一方面,在一些欠发达地区,故有的封建观念导致大部分受害者沉默以对,因其顾及孩子的名声,担心未来生活受到影响。少部分寻求司法救助的也经常以“私了”结束,让犯罪分子逍遥法外。

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认为,此类案件频发暴露出中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儿童性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我们很少告诉孩子自己有哪些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这导致许多儿童对于是否受到侵犯没有概念。另一方面,社会普遍的价值观是 乖孩子是好孩子,很少主动告诉孩子,老师如果做出令你不舒服的行为,你可以说不。”

江苏南京市教科所所长刘永和指出,目前中国学校性教育不仅缺少合适的教材,学校也没有专业老师,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但一些地方已经有所尝试。2011年,上海首套中小学性别教育教材《男孩女孩》正式投入使用。近期,由中国百名女记者发起、经过40多次修改的《防性侵教育小学课堂45分钟标准教案》已在贵州、云南、湖北等9个省市试讲。

此外,李斌指出,加强监管是防范犯罪发生的关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严格的教师行业准入制度,尤其要重视开展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对于有问题的教师要及时清退,绝不姑息。

全国人大代表、律师秦希燕则认为,还应完善相关法律,对儿童性侵害犯罪加以严惩。

三、谁点燃了民办小学的招生之“火” “幼升小”在即,不少家长却深感焦虑。近日,北京某民办学校小学部“幼升小”敲响开考“大鼓”,3000多个孩子同台竞争280个名额,平均录取率不足10%。消息一经传开,引发关注。

既非公办,又需高学费,缘何家长还要挤破头?竞争激烈,希望渺茫,奈何还要拼一把?再放眼北京,今年1月,东城区新推7所优质中学和普通小学搭配的重组学校;3月,海淀区再推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最近,西城区也以15个街道行政区划为基础,划分出11个学区以实现学区内部教育资源共享。然而诸多促进“就近入学”的举措却难抵家长们对“上个差学校”的担忧。

此番民办小学招考热,可将之归因于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尚不足、校际分布仍不均衡的现实。某种程度上说,家长的“轨迹式焦虑”才是点燃这把“火”的根源所在。“轨迹式焦虑”,即家长中普遍存在的育人逻辑——“上了好小学才能上好中学,上了好中学才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才能有好工作”。多数家长更以此为奋斗目标,倾尽心血并乐此不疲,力争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要以上好学校作为保障。然而好学校就一定意味着好的性格、好的成长、好的未来吗?

仅就“幼升小”而言,各学校之间的差异固然存在,但未必就有那么大。很多情况下是家长的焦虑心理放大了这种差距,同时又强化了孩子间本来就很激烈的竞争,结果又导致孩子的额外负担越来越重,择校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玩于学前,立志于十五,识真才于三十”,中科院院士李邦河如是说。意思是,真正的天才,在学前阶段应学会玩,在好奇中孕育探索精神;在15岁左右立下志向;到30岁离开老师后,会自己提出问题、继续创新。再以华罗庚为例,小时是出了名的“顽皮王”,上完小学没拿到毕业证。初一时数学还补考的华罗庚在初二时方知用功,但一旦立志就势不可当。28岁的时候,他就完成了数学名著《堆垒素数论》。可见,上述家长的“轨迹式焦虑”大可不必,其育人观念也该改改了。

网上曾流传一篇题为《谁需要哈佛》的博文,说的是美国的家长也曾要求孩子非哈佛等名牌大学不上,后来才发现,其实上不上名牌大学对孩子今后的生活是否幸福并没有太大影响,结果在转入一些有特色的大学后,反而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反观我国,在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是否该重新审视以往的、趋同式的孩子未来发展模式呢?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

除了家长重新审视“轨迹式焦虑”外,相关教育部门还要彻转变教育投入观念,力争把每一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都办好,尽快缩小校际间差距,整体提升办学水平,让家长不出远门就能安心上个好学校,彻底解决后顾之忧。

四、幼儿园喂药

继西安曝出幼儿园给幼儿服用“病毒灵”事件后,近日,吉林省吉林市、海南省海口市也先后被曝出存在类似情况。目前,涉事地区正在进行扩大范围的排查,不出意外,又将有一批相同或类似的幼儿园“浮出水面”。那么,其他地方呢?有没有相同或类似的问题?

考查这么多的幼儿园出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无非是一个“利”字在作祟。而办教育如果紧紧围绕“利益”做文章,出问题是难免的。这背后,折射的不仅仅是政府监管的缺失,更折射出政府投入的缺位。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政府投入做后盾,监管举措即使再严格、再完善,也仍难解决最根本的需求难题。不出意外的话,这些涉事的幼儿园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幼儿园自然办不下去了,而家长们担心的是,他们的孩子怎么办?

西安曝出幼儿园给幼儿服用“病毒灵”事件后,有媒体就“你最关心的是什么”采访一幼儿家长,这位家长告诉记者,“在现有的两家幼儿园已经不可能再上的情况下,孩子们今后上学的问题也需要解决”。同样的事件在吉林发生后,虽然吉林市教育部门表示“将对涉事幼儿园的儿童给予分流,保证他们的入园需求”,问题就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需求。

实际上,这些涉事的幼儿园大都是民办幼儿园,在全国整体公办幼儿教育力量严重匮乏的当下,正是他们托起了幼儿教育的大半个江山。当然,也正由于他们的民办教育性质,才使得“逐利”的味道甚浓,甚至不惜以身试法。

公众如果记得,去年4月,河北两家幼儿园围绕生源展开不正当竞争,导致某幼儿园向另一家幼儿园投毒并致死两名孩子后,媒体也曾对相关部门如何审核幼儿园办学资质进行过质疑。

碰巧的是,此次幼儿园曝出强制给幼儿喂食“病毒灵”的事件后,一些教育主管部门也发布了专项普查通知,要求在全省开展为期一周的幼儿园安全卫生工作专项普查,其中一项就是“幼儿园证件是否齐备”。

应该说,“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一些事件频频发生的背后,难免有制度缺失的因素在,那么,针对这些缺失,立时筑起防护的篱笆,使之不再发生,不仅是制度完善的需要,也是取信于民、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需要。

不过,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制度上的完善只能确保形式上的不犯错或少犯错,并不能解决老百姓刚性的需求,也无法改变民办教育的“逐利”性质。而幼儿教育事关教育的根本,其根本解决之道还需纳入公办教育的发展快车,尽早纳入国拨财政的范畴。不然,就很难改变市场供应不足的窘境。常言说得好,“萝卜快了不洗泥”,一个连其供应都难以满足的市场,要确保其竞争井然有序,何其难哉!

而教育自然又有所不同。经济学家茅于轼曾说,教育与其他产业不同,其他产业,基本上是谁投入谁收益,而教育是无论谁投入,最大的受益者是这个社会,反之,受损的也是这个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这杆大旗也理所应当由国家来扛,当然,形式可以多样,但投入却不可缺少。(本社评论员 线教平)小学生毕业赠言“努力为了人民币”是一面镜子

五、学生价值观

“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梦想将来有很多钱。”“过期不候的温柔,我不要。”„„近日,湖北省某小学校长张某翻阅学生毕业留言册后惊出一身冷汗,直言“目瞪口呆”。此番事件一经报道,立刻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毕业赠言本用于表达同窗间临别的祝福与希望,传统赠言多为感恩母校、感念友情等,可眼下这些小学生的毕业赠言如此成人化,过早关注到了金钱、爱情、婚姻等话题,令人担忧。有道是童言无忌,孩子的价值观恰恰是社会环境的一面镜子,暴露了社会教育的浮躁、功利!

青少年往往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面对新奇事物会不自觉地去模仿和实验,而孩子们之所以会大胆地成人化地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电视、电影、网络等传播媒介有着密切联系。在家里和父母长辈同看一台电视,纷繁复杂的成人世界的信息让孩子们尽收眼底。以屏幕上扑面而来的大量情感故事、征婚节目为例,耳濡目染下,年幼的孩子也对爱情、婚姻现象耳熟能详,懵懵懂懂中开始模仿。社会上的拜金现象更是随处可见,连孩子们钟爱的许多动画片、漫画书都浸染着“发财梦”,这样孩子难免直奔“发财”主题,如果家长没有适时加以管制和引导,孩子们就会慢慢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出现与该年龄段不相符的言行举止。

据日本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日本小学男生最希望成为体育选手,女生最喜欢成为蛋糕店的店员。日本小学生的理想一定会让很多中国家长“大跌眼镜”——这么没“出息”?与此相反,“成就财富”、“赢得爱情”这些价值观却成为当前中国很接地气儿的“成功学”典范。以现实的家庭教育为例,不少家长手中都握着一把“杀手锏”——惯用外在的物质刺激去奖励孩子。“这次你要考100分,就送你Ipad。” “两首诗都背下来,就给你买大玩具。” “将来找个挣大钱的好工作。”等等,诸如此类。久而久之,孩子们会自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获得奖励、赢得金钱,倘若这些原本寄生在成人社会的“成功法则”在家庭教育中长驱直入,那么,孩子们在毕业赠言中口吐狂言就不足为奇了。卢梭在《爱弥儿》中曾说:“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及至后来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我们最需要弄清楚的是,孩子过早世俗化是不是有害?家长要不要加以引导?如果是,恐怕就要回归到教育的真正内涵上了,“立人、启智、助长、培优”,而从正确的价值观上“立人”是教育中最根本也是最宝贵的。

因此,面对小学生的“另类赠言”,默不作声或者一笑而过都是不可取的,甚至一味忧虑、感叹也是无济于事,根本之道还是每个成年人都自觉担负教育者的责任,自觉地用一言一行去创造安静健康的育人环境,呵护孩子们心灵的净土,让美丽的毕业赠言成为他们童年的最美回忆。

六、高考生夺刀救人

江西宜春“夺刀少年”的见义勇为行为,引来各方点赞。目前教育部表示,待柳艳兵和另一位受伤考生易政勇康复后将为其组织单独考试,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已有清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南昌大学等多所高校向两位少年伸出橄榄枝。

从目前消息看,只有清华大学对“单独考试分数达一本即可自主招生录取”这一“传闻”进行了否认,称从未给出“达到一本录取分数线”的门槛,也并非媒体报道的“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形式进行录取。这也给“传闻”留下想象空间,是不是门槛比一本录取分数线还要低?

在笔者看来,清华大学其实不必含糊其词,而应明确告诉社会本校自主招生考查学生的指标、每个指标的权重,把如何招收“夺刀少年”的理由说得清清楚楚。那么,这无疑是增加招生透明度,完善自主招生,提升自主招生公信力的契机。

对于怎样为“夺刀少年”圆梦,网友的意见并不一致,有赞成直接免试破格录取;也有担心破坏招生公平,甚至引来负面效应,比如可能鼓励一些未成年学生不顾危险去见义勇为。在免试破格录取和组织单独考试这两种补救方式上,笔者更赞成后一种方式。高校录取,毕竟还要依照教育标准和学术标准,同时,也要尊重这两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参加单独组织的考试,再以这一成绩作为接下来录取的依据,是一个既能弘扬正气,同时也保障高校招生公平的做法。

这一做法的正面价值是,教育部门为两名学生单独组织一次考试,体现对见义勇为的高度关注;考生参加单独考试,而不是直接免试录取,消除免试录取可能带来的“负面激励”——高校的录取,是有基本的教育门槛和学术门槛的。对两名同学来说,如果参加单独考试,以不错的考试成绩,再获得适当优惠录取的情况进入大学,也能获得更多尊重和理解,避免一些可能的冷嘲热讽。

也有一些网友,认为就是单独考试达到一本线被清华自主招生,也是不公平的,这就涉及公平观念了。目前高考录取实行分数公平,但这是极为脆弱的公平。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多元的,分数只是学校评价学生的一方面指标,在美国名校录取学生中,统一测试成绩只占到25%左右的权重,各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学生的情况,有不同的个性化评价。像“夺刀少年”,高校提出基本的分数要求,除此再考查他中学学业表现和见义勇为的英雄行动,完全可以自主录取。

当然,对我国高校自主招生一直存在质疑,主要是因招生标准不清晰且不公开所致。高校有必要借这次招收“夺刀少年”完善自主招生标准,并向社会公开,解决的不仅是这一起见义勇为带来的高考录取问题,而是一种制度性建设。

第四篇: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十大教育热点问题

一、希望小学成垃圾站,撤点并校是教育现状

二、未成年人犯罪,当代社会家人溺爱成问题

三、校园踩踏时间,学校是否应该负全责

四、集中式学习雷锋是否仍有意义

五、中小学减负是否只是一纸空文

六、传统游戏在孩子的世界里消失,网络游戏风靡中小校园

七、中国动画如今能否承担起教育重责

八、取消英语课是否能够拯救汉语

九、家教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是否必要

十、“鼠标少年”退学 教育尊严何在、十大小学特级教师

数学

吴正宪 女,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多年来,吴正宪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取得显著效果。她曾在我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观摩教学课,得到专家和教师的好评。她还作为原国家教委首批推荐的优秀教师为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节目摄制教学录像片,通过卫星向亚太地区播放。《小学数学教师》编辑部等单位为她联合举办过教学艺术研讨会。她发表教学论文三十余篇,专著有《吴正宪数学教例与教法》等。

李 烈 女,蜚声国内的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在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是第七、八、九、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兼任教育部“全国教育干部培训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她也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北京教育学院的兼职教授和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她还获得过全国和北京市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专家、北京市首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首都楷模、香港柏宁顿孺子牛金球奖之杰出奖等荣誉。

华应龙 男,1966年6月出生,江苏南通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导主任,2001年参加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995年,获江苏省中青年小学数学教师优秀课评选一等奖。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获得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奖;2000年,获《北京教育》“素质教育征文”一等奖;2002年,获北京市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评审论文一等奖。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秀中师毕业生,江苏省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近年来,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上观摩课、做讲座,中国教育电视台曾播放我的教学录像。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了300多篇文章,主编、参编了20多本教学用书。先参加了“苏教版”、“北师大版”的编写和实验指导工作。

钱守望 男,1967年4月出生,河北唐山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先后荣获市、省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1993年代表河北省参加在江西南昌举办的“首届全国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观摩课交流会”荣获二等奖,2000年在全国小学数学说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02国家级研究课题《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策略研究》荣获全国一等奖。近年来,应邀赴全国各地做课百余节,作报告60多场,特约为河北省电教馆、全国义务教材研讨会、人民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录制了多节示范课。在全国多家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五十多篇,所写论文多次获各级论文评比一等奖。在全国多家小学生课外读物上发表辅导性文章近200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各种教学辅导用书二十几本。

语文

王兰 女 1925年出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小学教育界卓有影响的语文教育专家、中学高级教师。她早在1951年就投身教育事业,迈出的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坚实。她不断学习、无私奉献、成就卓著,就像她的名字“兰幽香风远”那样。曾当选为民进中央委员、南京市第八、九、十届人大常委,1978年荣获江苏省首批的“特级教师”称号,1981年获江苏省劳动模范称号,1978、1983年两度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教学艺术高超,为国内外专家所公认,《新华日报》曾以“艺术的享受”为题进行了报道。她教学卓著,1959年全市统考,她任教班级成绩居全市第一。担任“五四学制”试验中,成果斐然,在省、市报纸上都作了详细的报道推广。王兰老师虚心学习,大胆改革,为语文教学探索新路,总结出发挥汉语拼音作用,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新经验,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质量。她先后去全国15个省、市讲学授课,为推动语文教学改革起了深远的影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撰写了近百篇专著、论文及授课案例,1964年《人民教育》刊登了她“汉语拼音教学”经验,1998年《江苏教育》又以“汉语拼音新探”为题进行了系列报道。1994年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出版了《特级教师教拼音》的录像带向全国推广。王老师的电化教学经验、论文在全国电化教育工作会议上介绍、发表,其教学示范课、录像课在教育专题节目上多次向全国播放。她把一生的精力与智慧奉献给可爱的孩子,奉献给教育事业,并以此为乐。近十几年来,她大力培养教学新秀,全力进行传、帮、带,使他们一个个成为教学拔尖人才,有的已经评为特级教师。她是当之无愧的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面旗帜。

袁浩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校长,全国科研型校长,多年来致力于小学语文教学,现代学校管理的研究与实验,曾任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兼任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中青少年写作协会副理事长,国审本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主审,江苏省教育评估院院务委员,江苏省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江苏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扬子晚报》作文周刊顾问,《小学语文研究》(月刊)主编,江苏省出版总社报刊中心《课外语文报》主编,南京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等30多个职务,多集作文教学录象被国家卫星播放,多次获全国论文、专著一等奖,《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被列为“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公开出版发行。

于永正 男1941年生于山东莱阳,中共党员。1962年从徐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现任鼓楼区教研室主任。1995年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1999年出版《教海漫记》;2002年12月出版《于永正文集》,在全国、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拍了三集报道于永正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改实验的电视片,并向全国播出;1991年初《人民教育》发表了报告文学《徐州有个于永正》;全国小语会会刊《小学语文教学》和《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等刊物先后报道了于永正的教改事迹。1992年12月14日-16日,国家教育部在南京专门召开了“于永正语文教学研讨会”,推广于老师的“五重”教学法。这是建国以来教育部为个人召开的第一个教学研讨会;1995年8月,于老师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教育模范;

窦桂梅女,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从教于清华附小教师,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大、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现任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课题承担者及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在课程建设与实践开发中,所提出并倡导的小学语文主题课程理论与实践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先后到过许多省市作经验介绍及观摩教学;出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做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窦桂梅的阅读课堂》《优秀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跟窦桂梅学朗读》《玫瑰与教育》《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回到教育原点》等多部个人专著。作为教育部更新观念报告团成员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专题报告。在团队建设与管理引领中,用思想学术引领学校,努力带领教师办一所令人难忘的、温暖的、卓越的学校。不仅引领清华附小教师成长,还引领区、市,及其他省市语文骨干教师提升专业修养和教学技能。为了学校的发展,加大“人才引进”、“科研课题”、“研修项目”、“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投入与培训,丰富了学校办学资源、开阔了教师视野,提升了教师精神品质,带出了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英语

鲍当洪男,著名特级教师,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特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拱北小学校长 全国首届小学英语优质课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广东省人大代表,从教25年,创造出“严、实、活、乐”的教学模式,多次为国内外的教育同行上示范课,曾到香港、澳门、上海、重庆江苏,安徽,济南等省外地区上示范课。

沈峰,女,北京东路小学教师沈峰自1985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一直在小学中高年级担任英语教学工作。20年的英语教学经历,不仅成就了她精湛的教学技艺,也让她成了学生眼里的大朋友和青年教师的好导师。

第五篇:《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读后感

树立廉洁从业意识练好“反腐败”的“内功”---读《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有感

反腐败工作关系着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抓实。胡锦涛书记在今年建党90周年“七一”讲话中说到:“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滋生腐败的严重性和危险性,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认识是清醒的。”这不啻于向腐败分子宣战的檄文。

《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立足反腐倡廉工作实际,联系当前形势任务发展,分十个专题,从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金融业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发挥互联网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等十个不同视角和领域阐述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以鲜活的事例,权威的数字,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和说服力的回答,是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了解反腐倡廉理论的重要辅助材料。

作为银行从业人员,从《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中,我更清醒地认识到加强个人廉洁从业意识,加强金融业反腐倡廉建设,不仅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促进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更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作为银行业的工作人员,通过《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的学习,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练好“反腐败”的“内功”:

一是从思想上树立廉洁意识,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首先我们要端正思想,加强对反腐倡廉认识和学习,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惕能力。同时,应该意识到,金融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金融工作者不能利用职务之便收取客户的贿赂,违反职业道德,以权谋私。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刘少奇同志要求我们的党员对自己的行为经常“放电影”。领导干部经常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不保持头脑清醒,不把持自己,就会为物欲所惑,为名利所困,走上以权谋私的邪路,最终误党、伤国、损民、害己。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给养”,在经济发展中占有异常重要的位置,加强金融业反腐倡廉,加强树立银行从业人员的廉洁意识,维护好“现代经济的核心”,不仅是要保持金融业的繁荣稳定,更重要是为了维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好局面。

二是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落实制度执行力度

2010年,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该准则的颁布实施,是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举措和又一重要成果。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保障,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我行在反腐倡廉工作中也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如《XXXX党风廉洁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XXXX防范金融风险领导责任的若干规定》、《XXXX案件防范工作长效机制》、《XXXX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为我行员工的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执行依据,也为我行提高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提供了执行准则。但是,我们应该同时看到,“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因此,重视制定反腐倡廉制度,更要在狠抓制度落实上下功夫。作为银行从业人员,我们一方面要熟读总分行的规章制度,了解制度的内容和精髓,同时要切实加强执行的组织领导,要把制度执行的任务逐项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单位、每个岗位,明确执行时限、要求和责任,另外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各项反腐倡廉制度。同时,切实加强制度宣传教育,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加强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才能为制度的有效落实提供保证。

三、加强廉政建设,还需深入开展商业治贿专项治理

商业贿赂阻碍了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造成国家税收大量流

失,集体财产被侵吞,成为滋生腐败行为和经济犯罪的温床,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损害国内投资环境。另外,其成因复杂,涉及很多深层次问题。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逐步铲除商业贿赂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因此,我们要对商业贿赂保持“零容忍”。

作为银行业在深入开展商业治贿专项治理中,一是要深化廉洁自律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二是要建立健全防范体系,从源头上防范商业贿赂案件风险隐患,三是强化责任追究,促进合规经营。同时,我们要把商业治贿专项治理深化到在日常的纪律教育活动月中,通过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反腐倡廉教育的文件资料和专题教育片,组织员工进行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从业意识的交流与讨论,达到深化治理的目的。另一方面,联系工作实际,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廉洁自律意识,防止不廉洁行为发生。犯错很容易从麻痹中产生,我们在思想上要有所清醒认识,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在日常工作中要防范风险,按法纪的有关规定、银行的规程来工作,形成按规矩办事、按流程办事的风气。

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

文化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能深入到人心的角角落落,浸润每个人的灵魂。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并被人们广泛接受后,就会像一只“无形之手”,发挥出强大的力量,把人们的行为拉入符合廉洁价值观的轨道。古语说得好,“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都告诉我们,制度让想犯错的人犯不了错,文化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因此,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强化监督机制的同时,应大力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让“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同时发力,刚柔并济,构筑“自律”与“他律”的“双保险”。

作为银行机构,要加大廉政文化精品的创作和传播,鼓励大家创作出更多体现廉政理念和廉洁精神的优秀文化作品。如我行举办的“合规建设回头看”以及“一人一句“合规口号征集活动,广泛地调动了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吸引他们投入到廉政文化建设当中来,让广大干部群众在积极参与中感受廉政的价值和文化的力量,促进以廉为荣,以贪为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

五、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发挥互联网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互联网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再加上互联网所具有的空间巨大、自由度高、隐蔽性好、传播广泛、互动性强、成本低廉等众多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在网上反映问题、表达利益诉求、发表意见建议。党的十七届四种全会提出,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实践证明,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仅依靠纪检监察机关还不够,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而互联网就是让大家参与到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平台。作为银行从业人员,我们要合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通过互联网接触各方面的资

讯和信息,及时了解新时期反腐倡廉的内容和方向,要注重对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研判,加强证明引导,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手段开展反腐倡廉宣传的新途径,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同时,谨防那些打着“网络监督”旗号的不良现象。更好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下载教育热点问题的师德思考读后感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热点问题的师德思考读后感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 读后感

    加强学习,坚定信念,保持廉洁自律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通过党委组织学习《反腐倡廉10个热点......

    《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读后感3

    《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读后感《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这本书立足反腐倡廉工作实际,联系当前形势任务发展,分十个专题,包括如何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 我的教育思考读后感1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在知青农场填报的志愿虽然全是”师范学院中文系“,但我看重的并非”师范“而是”中文“。刚刚读到总序中的文......

    《反腐倡廉十个热点问题》读后感(合集5篇)

    《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读后感近期,我支部认真阅读了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编写的《反腐倡廉10个热点问题》这本书,对如何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如何......

    师德读后感

    师德读后感 看了这三篇文章,让我想起了从小就我们就读着这样的句子长大的,老师这个词,是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除了父母,整个孩童时期,我们都是和许许多多的老师一起渡过的。有......

    师德读后感★

    师德师风读后感 所谓师德就是指每位普通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当然也包括自身的内在修养。不管是教育谁,都应该以人为本,树立自身形象。毕竟教师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在孩子心......

    两会关注哪些教育热点问题(五篇)

    两会关注哪些教育热点问题 发布日期:2014-3-14来源:中国教育报点击:17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我国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李克强总理在政......

    师德教育

    师德教育讲座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很荣幸能和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研究教师的师德是件有意义的事,有人说“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灿烂的事业”。“教师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