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理解与处理学生

时间:2019-05-15 15:2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如何理解与处理学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如何理解与处理学生》。

第一篇:浅谈如何理解与处理学生

浅谈如何理解与处理学生“错解”现象

摘 要:学生对数学问题的错误理解与解答即错解经常出现在课堂教学中。这些错解蕴涵着学生的丰富经验和体会,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错解形成的病因。面对学生的错解现象,常采用这样三种课堂教学策略:提取错解中的合理成分;让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反思错解。从根本上讲,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错解”教学观。

关键词:错解 错解价值 错解病因 课堂教学策略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错解,即对数学问题的错误理解与解答。对此,教师会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通常的做法是,事先预见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在教学开展过程中,不提问很可能出错的同学或绕过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当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接着提问其他同学,直至得到教师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为止。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主观上认为正确答案是唯一的,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就够了;二是课上有限的教学时间也不容许对更多的错解做出解释,能少则少。事实上,这种看似合理的教学行为仍然滞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层面上,侧重呈现正确的数学知识,忽略了对学生错解现象的深入分析。错解的教育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1]但是,我们如何才能够探明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呢?事实上,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所给出的各种错解中,就蕴涵着学生丰富的数学经验和体会以及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的大量机会和可能。换言之,学生的错解是一笔重要的教学资源。

首先,学生参与了数学教学活动。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他们充分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回应。当然,这种回应有时是错误的解答,与标准答案有差距;有时也可能是被动的,被教师点名回答。但是,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学生行为上配合了教学,与教师进行了互动。现代数学教学关注到过程的价值,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和感受。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获得也是一项教学目标,一定程度上,这比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要。学生做出错解,从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角度说,他失败了。但是,他也是成功的,取得了进步,因为他参与了数学活动,获得了亲身体验,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其次,提供了有效教育教学的契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错解的出现是个机会,学生之间借此可以产生更多的互动和交流。纠正别人错误的同时,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也在接受洗礼,已有的数学认识获得完善。而对提出错解的学生来说,经过深刻地讨论辩驳,产生错解的根源被彻底清点,自主地形成了正确的解答。有效地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对“错解”之所以“错”有了清醒认识,对“正解”之所以“正”的体会也就更深刻。最后,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念。当学生的错解被其他同学和教师所谅解时,学生体会到:数学是拟经验的、易谬的;学习数学实质是在做数学、玩数学;面对数学问题,个人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解答,应该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展开自由而民主地交流。因而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愿意亲近数

学,了解数学,交流对数学的认识,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数学教学的价值就在这里。错解形成的病因分析

2.1 客观因素

“数学本身也是主体建构的产物,它应该是活的、动态的、开放的、表现多纬度的、并非绝对正确的数学活动的结果。”[2]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越来越富有人性化、个性化,他们可以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表达手段,对于数学问题,他们可以有错误的理解与解答,并可以被其他人尤其是教师所理解,因为那是他们数学世界形成的必然过程,他们都还是缺乏经验的问题解决者。在遇到一个新问题时,他们常常拾取一个解决方案,看是否有效。尝试中给出错解,这显然不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但这却是学生面对不熟悉的数学问题时常常最先尝试的策略。

2.2 主观因素

2.2.1 教师的原因

在学生数学学习成败归因问题上,“教师更倾向于认为„教师‟这一因素是造成学生数学成功的重要的因素;而在造成学生失败的因素中,教师对„教师‟这一因素并未引起强烈的注意。”[3]教师应该对教学中的数学题目负责,在呈现或布置给学生之前,有必要分析这些题目是否超出《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做这些题目时可能遇到的困难甚至挫折。对错解的出现,教师应该有所准备。学生做数学题目的过程,实质是他们在整合自己的数学世界,把新接触的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到自己已有的数学系统中。有时,学生解题失败直接源于试题本身已超出学生的数学能力,超出教学要求,令学生“高不可攀”。

2.2.2 学生的原因

“在一般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常常把尽快找出答案作为唯一目标,因而在解题过程中忽略了对解题过程的监控,以及最终的答案是否有意义,是否合乎逻辑。”[4]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每个水壶可以装2/3 瓶的柠檬汁,要倒满6 个水壶,需要多少瓶柠檬汁?学生略微一想,答案脱口而出,“我知道了,需要18 瓶柠檬汁。”显然,这位同学性情急躁,没有搞清数量间的关系,有了点想法就急着说出来,而对结果的合理性却并不在意。

一些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不能做到合情推理,仅凭主观臆想,运用“想当然”的思维方式,解题步骤缺乏严密性。具体地说,解题过程中出现“危机”或“失败”,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5]:由于概念性错误导致解题“偏差”;由于习惯性“经验”导致解题“危机”;由于过程性“跳跃”导致解题“疑问”;由于遗漏性“失误”导致解题过程发生“缺失”;由于“歪打正着”造成解题失败;由于人为增加条件或使用没有证明的结果而造成“潜在假设”。

另外,语言理解能力欠佳的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也容易做出错误解答。问题背景越复杂,这些学生越难理清思路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模型。课堂教学策略

3.1 提取错解中的合理成分

数学的教与学应该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基础上。数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及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学生数学世界正是在不断克服错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一个错误的出现必然是推进学生已有数学思想方法的重新整合,拓展学生自己的数学世界。例如[6],一位教师有意挑选了A同学一个蕴含图象法思想,但却是错误的解答抄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讨论。因为每个学生都熟悉这个题目,所以,经

过较短的讨论和补充,学生们就能发现并指出这一解法的妙处与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意见的技能和能力。然后这位老师仍然不直接讲授,而采取师生对话的教学形式,请A同学回答同学们对其解法产生的疑问,迅速地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本堂课的难点上。看到同学们集体陷入了困境,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富有启发性的图,化解难点,促使学生独立探究获得成功,同时也让学生对图象法留下了深刻的视觉印象。当A同学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改进解法,终于独立探究成功,获取更好的新解法时,教师及时组织学生第二次讨论,让学生们通过比较,认识图象法的优越性,突出图象法在解题方法中的地位。这位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能根据各项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几种具有相应功能的教学基本形式,然后自然地组合串联起来,使课堂教学避免了单调,显得层次分明,任务明确。

教师应该辨证地看待学生错误的解法,挖掘其中合理成份。不但予以肯定,给学生以鼓励,更要引导学生展开思路,发展解法中成熟的部分,形成更完善更科学的认识。不但扬长避短,而且也改变了原先的解法。许多时候,教师新课教学的引入就是采取这种赏识教学法。通过这种赏识教学,学生意识到了不足,激发起改进解法的积极性,不知不觉中完成了新课内容的学习。

3.2 问题留给学生讨论解决

错解的发生是一个机会,一个体现学生主动性并发挥潜能的机会。此时,有效的教学方式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纠正错误解答的过程,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和加工者,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反思能力。教师应该抓住错解出现的时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7]:铺路搭桥,使学生能够参与;调动情感,使学生乐于参与;大胆放手,使学生积极参与。

例如[8],在吴正宪老师的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件事,同学们在一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对吗?”面对部分学生的错误回答,吴老师并没有立即给予否定,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各推荐两名代表与同学商量后再发表意见。经过一场舌枪唇剑的辩论,持错误观点的正方被说服了。

吴老师紧紧握着反方同学的手,“祝贺你们,是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吴老师并没有忘记身边的正方同学,仍然深情地握了他们的手,“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问题的出现,才给咱们全班带来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老师彬彬有礼地向他们深深鞠了一躬,说声“谢谢”。孩子们笑了。别小看了这一次握手,一声感谢,它使成功者体会到快乐,使暂时失败者找回了面子,这无不表现着吴老师对孩子们的热爱与尊重,体现着吴老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在这个案例中,当学生出现不同意见时,教师没有急于点拨或代替学生包办,而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辩论比赛。在互相争辩中,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以积极而主动地应对的理念和策略,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一种可开发的重要的课程资源,并通过适时且巧妙的诱导,促进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数学课堂充满了问题,学生们也会给出不同的解答。这反映了他们对外部数学世界的真实认识。这种认识可能对,也可能错,但最后的裁决应该掌握在学生的手中,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学世界。学生之间的问题讨论是改正错误解答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并把这一权利赋予给学生,相信学生具有运用好这种权利的能力。学生讨论问题,不仅仅是在建构各自的数学世界,更是在学会与人交流沟通,与人合作,体验他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学会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学会数学地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世界。

3.3 引导学生反思错解

学生对概念或性质的理解通常经历一个从朦胧(也许包含一些错误的理解)到明晰,直到灵活应用的过程,而这一过程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交流和反思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可以挖掘各种机会和可能,引导学生对错解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检验结论推理过程的逻辑性和科学性,从而获得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例如[9],在一节课中,一开始,A同学提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都可以用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中”,而且在教师的追问下,她一再坚持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考虑学生的说法内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仅靠学生当时的知识基础难以解释,老师说“这个问题留着,新课上完后我们再来讨论”。这样很自然地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反思的问题。等到介绍完了三个判定定理,再把学生引回到讨论是否“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都可以用在相似三角行的判定中”这个问题上。

师:我们再回到A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都可以用在相似三角行的判定中”。刚才,A同学还是认为她的观点是对的。你再说说吧。A同学:我现在认为,比如,全等中的S.S.S(边边边)只要它的(对应)“相等”改为(对应)“成比例”,就可以用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中了。

师:对,这样就对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反思,尤其是对自己原先错解进行反思,把原始的直觉观点升华为科学的论断。这种过程的呈现不仅对这位学生是一个主动学习与内化的过程,也促进了师生之间进行有效地对话交流。4 树立正确的“错解”教学观

“数学的普通教育的教学文化,代表的是数学教学的开放观点,它要求数学教学从狭义的数学观点中解放出来,并有意识的允许学习者与教学者有更多的主观性,允许他们对数学有各种个性化的理解,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建构性的处理问题,更专心地参与到他人的思考讨论中,更多感受个性化的思维活动与感受活动。”[10]学生的数学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会不断数学化体系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生自主而积极地重新建构已有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已有的原始的认识升华为符合逻辑要求的科学论断。错解不是作为失误的指标,而是作为每个学习过程所伴随的现象。如果教师对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就能更好的理解学生头脑中的想法。对学生而言,如果他能在教师和同学的支持下,按照自己的想法解释自己的错误,而不是别人直接给他一个“正确答案”,他就能更加有效的整理自己的观点,检查自己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同时也使其他同学和教师更加清晰地理解他的真实想法,弄清病因。在处理学生的错误时还需另一种学习过程的看法,即数学是每个人自己必须重新建构的东西,不是从外部灌输进去的客观知识的完整架构。教师的任务不是仅仅传播科学的数学知识和展示正确的思想认识,更重要的是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促进学生对已有的个性化理解进行重新建构、对“错解”给以重新的认识、在完善错解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学生有其发展的需要,需要教师的尊重和关爱,敏锐地感受着教师言行的点点滴滴。学生也在有意识地完善自己,无论是在人格上还是在学业上,他们都会有自己追求的目标。面对自己的错误解答,他们也会羞涩,心理上也有压力。作

为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有必要教会学生积极地面对这样的挫折,主动地克服错误,快乐地获得新知并发展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本身就不可能完美。诸如“错解的时常出现”这种不完美,往往会给课堂本身增添许多耐人寻味的成分,使之变得更美丽,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奥苏伯尔[美],佘星南等译.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扉页.[2] 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4,44.[3] 王淑勤.数学学习成败归因的统计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5(2),66-67.[4][10] 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34,210.[5] 黄加卫.数学解题正确结论下的“迷雾”[J].数学教学,2005(2),31-33.[6] 李士琦,李俊.数学教育个案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6-59.[7] 黄锦丰.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J].基础教育参考,2005(2),54-55.[8] 刘然.唤醒教育的诗情--追踪吴正宪的课堂[J].人民教育,2004(17),24-29.[9] 李贞.“相似形”的教学策略[J].人民教育,2003(13,14),18-23.

第二篇:理解学生以人为本

理解学生以人为本

教师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业,她神圣、伟大、高尚,世界一切赞美的词语都可以用在她身上。我特别认真的学习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有了一些体会。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学生,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学生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

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却肩负着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于是在学习之余,仅靠着自己从教以来点点滴滴找出了工作中的不足和以往教学中留下的遗憾,终于明确:身为教师必须要做到全身心去爱自己的学生。因为当你走进学校大门时,你的一切就已经不属于你自己了,而是属于孩子们。喜欢学生、爱护学生,应当是教师的天职,正所谓:师爱即师魂。可是在实际中真正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做到喜欢每一个孩子,却是非常不易的。教师不应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人情的亲疏、智力水平的高低等因素而对学生另眼相看,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公正合理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第三篇:给学生足够的尊重与理解

给学生足够的尊重与理解

盛 茜

进入高三以来,班级里整体学习氛围较高二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晚自习后段时间似乎是一个管理盲点,不少学生在家校本上向我反映有人走动,有人窃窃私语,窸窸窣窣,但碍于面子没有指名道姓,因此本人决定揪出“害群之马”,杀一儆百,于是某天晚自习我悄悄站站后门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到了离下课结束20分钟时,果然有人开始“行动”了,定睛一看,原来是小w,说起小w,学习习惯差,不守纪律,没有上进心,典型的问题学生,今天被我逮个正着,非要好好治治他,这小子先倒了杯水,晃到座位上,拿起一份事先借来的作业,光明正大的抄了起来。我不动声色走到他边上,揪了他耳朵,让他拿着作业出来,小w顿时涨红了脸,低头默默的跟我出了教室,我说:“你和给你抄作业的同学以后就别来上学了。谁给你抄的作业啊?”小w弱弱的回答:“张某某”。这一回答,我吃了一惊,小张是我们班长,平时工作能力强,学习优秀,我倒不想惩罚他,于是形式化的把小张叫过来,说了几句,就让他进教室了,而对于小w 我要求他把检讨书写好再进班,第二天小w认认真真的交了检讨书,态度很诚恳,的确是基础差题不会做,又怕老师批评。但是最后小w 很诚恳的说了他的心理话,希望老师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他这样的“差生”,自己并没有想做“差生”,希望老师多多帮助他。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学习生活中,学生的情

感得到了尊重,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差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爱,每个人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促差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案例中,我就疏忽大意没有做到尊重小w同学的一片苦心,及时给以表扬;让其他学生误认为“差生无论做什么有益于集体的事,都是不会得到老师的赞赏的。”从而更自步自弃了,这是我需要补救的工作。

平等对待优生和差生。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平时的态度和评价也是较为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看不上认为他们根本不是念书的材料,将来也不会有大出息,因此对他们的评价也是消极的。这是认识上的偏见。当前,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差生,似乎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差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差生,就不愿接受。对于我自己在这件事中,也因带了有色眼镜对待优生和差生,才导致引起学生的私语的;也影响了自己的教师形象。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如果经常深入班级,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班主任要努力寻找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案例中的差生小w,他的闪光点很明显:热爱老

师,关心集体,爱护同学,有责任感。如果今后我能充分利用他的闪光点,给以重任,深信小w同学定能发挥所长,为班集体作出贡献,也定能转差为优的;也达到了我们要红花盛开,也要绿叶郁葱的教育效果。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首先就要学会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学生看成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有时免不了在盛怒或暴躁之下讽刺和羞辱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是必须坚决克服的。因为只有尊重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学生的尊重。凡今天的老师也许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学生确实是愿意学习的,也愿意学好的,可就是不去自学的做到。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时还要作恰如其分的批评。这样我们在学生犯了错误,对他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更不能用挖苦、讽刺伤学生的心。这就是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好心办坏事”现象的原因。批评学生要慎用批评用语,要讲究语言艺术,要处处顾及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你作心灵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切实有效地发挥批评的作用。

理解学生要做到较全面了解.了解他们的学业情况.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了解他们对教师的要求,对学校的期望等.不能忽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我们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的同时,又要承认学生

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要全面发展但不是平均发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逐步被打破的今天,特别是在现今社会,随着科学的巨大进步,知识的迅速增长,新学科、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更为明显。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信任感,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按照学生个人意志自由选择学习,促使人性的自我完善,对学生尊重,理解和宽容,是教师和学生融洽关系的基本条件,也是体现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2013.2.5

第四篇:如何处理与技校学生关系

如何处理与技校学生关系

十几年的学生生涯加上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有体会,一个人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而教师的人际交往,则有50%以上是与学生的交往。技校师生间的关系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学生都愿意与老师接近,都愿意与老师交谈,尤其是他认为重大的事情一定愿意告诉老师,他们愿意和老师交朋友,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几乎每个学生都希望得老师的重视。与学生具有“向师性”一样,老师也具有“向生性”。所有的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身边能获得知识,健康成长。可以说,每个老师的心底都是爱学生的,技校老师应把学生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的来交往,给学生是有足够的尊重的;第二,师生关系是一种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师生交往不同于社会上一般的人际交往,它是教师按预定方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影响的一种教育过程。在教师对学生发生影响时,学生也必然会反过来影响教师,师生交往就是在这样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实现的。技校教师除扮演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外,还扮演着家长代理人、纪律执行者、模范公民、心理卫生专家、学生的知心朋友、团体的领导者和“替罪羊”等社会角色。由于这些角色问本身存在着矛盾,使师生问的交往变得复杂。教师若想胜任这种角色,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所以说,做个好技校教师是一门艺术。当前技校的师生关系中存在疏远与冷漠这一不良倾向,主要是师生之间实际交往时间很少,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渠道不畅,缺乏相互了解,彼此漠不关心。师生交往仅仅只有在课堂上教与学的过程中,除此就没有更多的接触。正是由于缺乏必要的交往,师生间的关系才愈来愈疏远与冷漠,导致目前师生交往与关系的如此难堪局面。年轻一代不再像过去那样完全依靠教师而获得知识,技校生对教师的依赖关系逐渐下降,教师在学生心理上的吸引力减弱。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与学生交往中,教师在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不愿主动接近学生,不能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这样也影响了师生关系。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提前,独立性不断增强,自主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因此学生与教师之间学习以外的联系自然减少。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首先,以爱为本,多一点尊重和信任。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技校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教师对学生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可以说,尊重是爱的别名。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的活动空间。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乐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当然,技校教师的爱决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一味迁就,而是爱中有严,严而有度。严父型也好,慈母型也好,良师也好,益友也好,都必须以爱为前提。教师的爱是一种责任,因为爱,才会有师生情感的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

其次,发扬民主,讲求一点“参与效应”。教育家罗杰斯认为,教师的态度可以决定教学的成败。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如果适时让学生们体会“我长大了”的成人感,重视并满足他们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的作用。可见,教学的民主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

再一个就是注重个性,多一点欣赏眼光。一名成功的技校教师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和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教学活动。教师真诚的期待不仅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所以,适度的表扬和鼓励,能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被欣赏的愉悦体验中奋发、崛起。不容怀疑,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东西可以挖掘,关键是怎样挖掘,何时挖掘。对学生而言,被人欣赏特别是被老师欣赏无疑是一种幸福,是一种被点燃的信任。而教师欣赏学生也是一种境界和美德,是一种沙里淘金、发现绿洲的快乐。新型的技校师生关系首先就建立在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意向,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在教育内容与方法上,教师要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网络和信息时代中,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信息源地位,控制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现在,教育教学实际上已经有了若干个中心。因此,教师应该调整好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变传统型的“师道尊严”为现代型的“良师益友”。从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考察,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第五篇:沟通与理解

转载:

沟通与理解

孩子们的个性和特点千差万别,所以适用于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应该有所差异。但是有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是必须做到的。那就是:沟通、理解和引导。

家长必须能及时和孩子沟通。尤其是对待大些的孩子,不要总是说教,告诉孩子应该这样那样,而是应该多听孩子述说,这样才能随时了解孩子的思想状态和内心的一些想法。

有些孩子可能不愿意和家长说心理话,这时家长就需要放下家长的架子,看看孩子们喜欢的书、喜爱的动画片、知道崇拜的偶像是谁,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来打破僵局。通过了解他们喜爱的人物和事物,以及孩子对他身边发生事情的看法和观点来了解自己的孩子看重什么,心里想什么。

理解是在沟通的基础上做到的。能和孩子说上话,有了足够的沟通,我想我们就能理解孩子们一些[平时看着不顺眼的言语或行为了。那些言语和行为也许就是当前的时尚,也许是他的某个偶像的习惯。

通过沟通,我们不仅可以理解孩子现在孩子的喜爱和追求,也可以了解孩子面临的问题和困惑,了解孩子的内心的学习压力和孩子对自己的期望。

引导绝对不是教导和简单地告诉,而是在充分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根据孩子喜好和想法,和孩子一起分析那些事物中哪些是上进的,哪些是消极的;知道了孩子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我们可以

坐下来和孩子一起讨论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怎样做才合适。理解了孩子的个性需要,家长能够根据孩子优势和弱点,和孩子一起商量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

当然所有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家长和孩子坦诚相待、彼此信任的基础上的,如果离了这个基础,这一切就没有意义了。

下载浅谈如何理解与处理学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如何理解与处理学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理解与尊重

    理解与尊重 A: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理解与尊重,平时我们总是把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放在嘴边,如果真的能时时刻刻做到也挺难的,通过这次的班会课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理解与尊......

    理解与运用

    刘仁增: 福建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福建省优秀骨干教师,福州市特色教师,县首届优秀骨干教师。在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教学、识字教......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

    报告 校领导: 原高三、一班王博雅,在二00三年三月十二日上体育课时受伤,经了解调查与上课教师及学校无事故责任(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释义第十二条中第五项)。但该生家庭生......

    学生处理决定

    金平XXX中学就违纪学生处理决定为了维护我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秩序,维护我校的校规校纪、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约束学生不良行为,营造安全......

    怎样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怎样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体系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对班集体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班主任与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对班集体的影......

    未成年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4年春季学期 网络教育《专题讲座》 ------学习报告所选专题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主要应采取哪些措施学生姓名 _刘念 专业教育管理 年级1209......

    如何处理代课老师与学生的矛盾

    如何处理代课老师与学生的矛盾如果我班上学生与代课老师发生矛盾冲突,我的处理方法如下:1.首先先代替那个学生给代课老师道个歉,毕竟学生应尊重老师。然后先询问代课老师矛盾发......

    怎样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第一天见到自己的学生,不妨把自己的名 1、第一天见到自己的学生,不妨把自己的名字大方地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大声称呼自己。假如他们直呼你名,你要夸赞他勇气可嘉;假如他略去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