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都说教师要与学生为友,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但这是建立在学生纪律性高的前提之下。现实教学中往往达不到这种状态,当学生纪律性不高且劝说无效的时候,采取必要的警告、处罚措施显得非常必要。如果老师平时太过亲切和蔼,与学生太过友好,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就很难进行下去,甚至会严重影响到学习成绩。所以就像弹簧的原理,压太近会被排斥,拉得太远又会断掉。适当地和学生保持接触和联系,也适当地和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最好的。
学生当中,肯定有成绩较好的,也有成绩较差的。有纪律好的,也有纪律差的。通常来说,纪律较好的学生成绩较好,纪律较差的学生成绩较差。教师作为有感情的人,很自然地最喜欢纪律好,成绩又好的学生;就算成绩不好,纪律好的学生,教师也会倍感欣慰;但是如果纪律不好的学生,哪怕成绩再好也会不大受喜欢;就不用说纪律差,成绩也差的学生了,就更加不受欢迎。基于这点,教师在处理“好”学生与“差”学生之间的矛盾时,心理会潜意识倾向帮“好”学生;在处理“好”学生犯错误的事情时,会有“他是无意的”的暗示,于是处罚减轻;在处理“差”学生犯错误的事情时,便有“他是故意的”的暗示,于是加重处罚,从而造成了不公平的现象。长期以往,班里的学生肯定心里不服不甘,班级管理就会越来越困难(对“差”学生适当鼓励,可以考虑让他尝试当班干部)。所以说,班级管理一定要赏罚分明!
课后作业一定要按时认真批改,因为从作业里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最近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知道自己上课时有哪个知识点漏讲或者讲得不是很清楚的,这样的话就可以及时纠正学生,避免造成太大影响。还可以抓出抄袭作业的学生,严厉批评和处罚并要求改正,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以人为本”。首先,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好好制定以下教学目标。选择好教学方法。第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从教学活动的开始到教学活动的结束,一定要从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发挥学生们的主体性因素,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第三,老师要正视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并且适当地矫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向着有利于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要懂得倾听。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一个新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难处,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烦恼的事?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对这些问题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学会倾听。这样学生们就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所以,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要懂得欣赏。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要懂得赞美。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对倾听和欣赏的巩固。它和表扬不同。它不是当着学生的面的表扬,而是在学生背后的赞美。他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老师的倾听是不是假的,老师的欣赏是不是做作出来的,只有当学生听别的同学说出来的时候,才会从内心深处认同,才会对老师的教育感激,对老师的教育感恩,才会肯定老师的诚意,才会不自觉地在老师的期望的方向上,迈出步子。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定要知道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在其他学生面前中肯的指出你试图教育的学生的优秀品质,赞美他的行为和思想,叫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注,叫他知道你对他的关怀,是发自内心的对人的尊重。
总之,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做好教师的工作,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关心、关怀的基础上,倾听学生的心声,真诚地欣赏学生的长处,赞美学生的优秀品质,就一定能够很好的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带领学生一起进步。
第二篇:怎样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第一天见到自己的学生,不妨把自己的名
1、第一天见到自己的学生,不妨把自己的名字大方地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大声称呼自己。假如他们直呼你名,你要夸赞他勇气可嘉;假如他略去了你的名字,叫你:“X老师,您好!”你要立刻回应:“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
2、当课堂出现你不喜欢的噪音时,最好的办法不是大声喊“静下来”,而是将你带着威严的目光盯住一个学生,等他安静了,你再盯住下一个学生,不用多久,教室里马上安静下来了。
3、学生有进步或者回答很精彩的时候,你要带头鼓掌,掌声要真挚热烈;请学生回答问题或帮你做事时,千万不要用食指戳点,而是要将手掌朝上,轻柔上抬。
4、找“犯了错误”的学生谈话时,要让他坐在你的对面,不要急着开口批评,而是用眼睛盯住他,然后要他自己说哪里错了;找“心理有疙瘩”的学生谈话时,要让他坐在你身边(小于50厘米),先用手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然后才开始疏导。
5、带上一个本子,找个无人的中午去各个班级转转,看看每个班级墙面上班主任贴挂着的东西,记下你觉得有创意的做法,然后想想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哪些值得自己借鉴。
6、开首次家长会之前,先表扬开会没迟到的家长和手机关机的家长:“参加今天的家长会,到的最早的是XXX家长,此外XXX、XXX等家长也很准时,可见这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非常重视;有的家长一见会议开始,马上关闭了手机,这素质真是了不得。我为我们班有这样的家长感到欣慰!”估计立马会有家长悄悄关机,并且以后开会基本上不会有家长迟到了。
7、当你单独和某个学生相处时,要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你很在乎他,他的微小进步让你很开心。
8、批评一个学生之前,先起码找三个优点表扬他。
9、端端正正地在备课本上写好每一个字,哪怕你的字不漂亮。除非你读懂了一份优秀教案的设计意图然后去“照样画葫芦”,否则尽量不搬抄。自己设计朴实可操作的教案更有用。
10、记住,每天课后或睡前反思记录自己当天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比什么都重要。
教师精彩课堂用语50句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说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注意哦。
读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6、读的要求应该分出层次。首先是通读,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读准字音。对于这一点,我们同学的认识是清楚的,态度是重视的,做得很好。
7、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8、默读时,贵在边读边思考。现在我们将默读的思考心得交流一下。
9、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1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请各位再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的意思。
问
1、“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2、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读书时是用心思考的。
3、这里有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看看是否有答案。
4、你们现在真能问,能问在点子上,能抓住要点来提问。
5、我们同学的思想变得很敏锐,这些问题提得很好。
6、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让我试着回答,也不一定准确。
7、今天我们提问已大大地超出了课文的范围,反映了我们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及强烈的求知欲望。
8、有些问题我们可先问自己,自己有能力解决的,就不必向别人提出,让我们试试看,刚才新提出的问题,哪些是自己有答案的?
9、有一个问题,是我要求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10、我从同学们的提问中,看到的是思维的火花,非常烂灿,与其说是我在教你们,不如说是你们在教我,你们的学习能力是在提高。
写
1、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干净,书写也端正。我很高兴,感谢大家。
2、请同学们看(用手扬起一大叠本子)我今天要表扬这么多同学,让我来介绍他们的名字。这些同学的作业字迹端正,行款整齐很少有错别字,文句通顺,进步很大。
3、同学们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我也写了一点,现在我念给大家听,希望大家能喜欢。
4、写文章的目的是与别人交流,将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让别人了解。我们的作文也应该有读者,有读者群。我建议大家互相交流。看完后将自己的体会,用一两句话写下来,目的是互相鼓励。
5、优秀的作文是全班的财富,应该让大家来共享,请大家出出主意,如何使这些财富充分地发挥作用,让每一位同学得益,特别请这些财富的创造者出出主意。
6、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7、“有纳才能吐”,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8、××同学从生活中找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9、刚刚过了××节,同学们一定还有深刻的印象,就“××节”为题,写一遍作文,好吗?
10、文章写完了,自己应该小声读两遍,注意有没有词句的毛病和写错、写漏的字
第三篇: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关系(精选)
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关系
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教学过程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师生关系也不同以往。能否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下面就如何在课堂中对待不好学的学生重建良好的课堂秩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教师批评学生的得力助手
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不好学习的学生出现了与学习相违背的行为时,老师在批评他们之间应意识到自己与学生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而不能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更不能对学生大声叱骂从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当然,也不能由此而对学生放松了要求,成为“心中有书、眼中无人”的教师。俗话说得好“严是爱,松是害”,由此看出,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既是严父又是慈母。当然,对于班内好学的学生,教师很容易做到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而对于一些不好学的学生,似乎难以做到。那怎样才能做到既批评了他们又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呢?如:当学生正在讲小话时,老师让他回答问题,如他回答出来,则表扬请其坐下;如他回答不出来,则明确地告诉他要专心听讲。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不提他们讲小话之事。再如:睡觉的同学,教师可用关心的方式问其是否生病,顺带将其唤醒。对于看课外书的同学,教师千万不能拿过书来一撕了之,可在课堂里评价一下他所看书籍的内容,分析其行为的利弊。虽然这样会占用一部分教学的时间,却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是避免了师生矛盾的正面冲突,顾及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批评了学生;二是体现了教师的职责:即教书又育人。三是对全班同学中有类似情况的作了提醒。这样比起其他同学等待你地谩骂一个同学或摔书、拍桌子,将形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是我们每个老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内在的需要,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反之,如果对于不好学习的学生,他们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教师逼他去学,那师生都会觉得难受。这样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备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学习的课已成为教师首要的任务。对不好学习的学生可采用的方法很多:精心准备的导语,悦耳动听的音乐,独具风格的课件、实物、板书或多媒体等。这些方法如果运用适当,都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自信心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
教育学理论与实际也证实,学习的自信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是能否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中小学课大纲程都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即通过教育要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要有信心,获得知识是人类社会中极为普遍的活动”,经过学习“学生要相信自己有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害怕或厌恶学习”,“有充分的信心有效地使用已具有的技能”。许多研究者在新世纪的教育目标已明确提出?s“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对学生表现出很高的信任是学生树立自信心的基石。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待不好学的学生态度关系到是否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到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该常对学生说:“我相信你”。
四、善于换位思考,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关爱
作为一名教师,要设身出地体察不好学习的学生的思想感情变化,努力克服主观上的武断,培养自己“非中心化”的能力,经常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去思考、去体验。教师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某一言行的看法和态度,以便和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根据学生的心理水平,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这样的话,教师也就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克服消极情绪,发展积极情绪。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碰到一些令人难以忍受的情况时,头脑必须冷静沉着,千万不能发怒,辱骂学生,更不能进行体罚。否则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师生关系更为紧张。这也是衡量教育技巧高低的尺度。
课堂是教学进行的土壤,教师就像阳光和雨露,应怀着一颗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心,改变和更新观念,调和师生课堂的良好关系,重建有效的教学结构。相信有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
第四篇:公安机关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处理
公安机关与媒体之间的关系处理
陕西省人民警察培训学校李祖华
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要认真研究新闻传播的现状和趋势,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加强舆情分析,主动设置议题,善于因势利导”。公安机关必须充分认识到舆论引导的重要性,要适应形势的发展,不断强化舆论引导意识,增强舆论引导和控制能力,为公安工作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支持和智力保障,保证各项公安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更新公安舆论宣传工作理念
观念陈旧是当前影响和制约公安舆论宣传工作快发展、大发展的主要症结。公安舆论宣传工作要以新形势下公安舆论宣传工作的规律特点为导向,大力推进公安舆论宣传工作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的“四个转变”。
一是在理念上,要跳出固有模式,在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原则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媒体、公众和社会的需求,更加符合信息传播和沟通大众的要求,更加追求舆论宣传工作的实际效果,实现“以我为主”的浅层次宣传向“以媒体、公众和社会需求为主”的深层次宣传转变。
二是在内容上,要放眼整个公安工作,在不违背保密规定的情况下,以“谋求理解和支持、争取信任与合作、服务发展和稳定”为目的,最大限度地披露、释放公安资源,实现“以好人好事”的单一宣传向“公安工作”的全方位宣传转变。
三是在方式上,要坚持与时俱进,既要继续重视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也要接纳、熟悉、用好新兴媒体,包括互联网、手机短信、网上视频、博客、微薄、播客、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实现由单纯依赖传统媒体向调动所有传播媒体为我所用的转变,扩大公安信息对各种人群的覆盖面。
四是在方法上,要坚持灵活多样,注意抓选题、抓策划、抓载体,提升宣传的影响力;新闻舆论宣传要在“高、新、深、活”上下功夫的指示,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充分运用新闻发布手段和互联网平台,主动引导舆论,强化互动交流,实现公安舆论宣传工作由灌输向互动、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二、做好经常性的舆论引导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公安机关需借助媒体宣传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增进社会公众的理解,主动接受监督;媒体需公安机关提供有报道价值的新闻信息,扩大自身影响,争取读者市场。公安机关和媒体处于相互依赖的关系,和则互惠双赢,不和则两败俱伤。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略占主动。公安机关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主动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一是善待、尊重媒体。媒体是党的“喉舌”,是公安机关与公众之间最重要的沟通媒介,是传达和发布公安机关声音的最有效的平台。为此,公安机关必须要善待媒体,尊重记者。尊重记者的报道权就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尊重记者,要真诚相待,不能“人走茶凉”。我们和媒体的关系是合作,而不是单纯的利用,不能“现用现交”。要善于和媒体长期相处,牢记“记者不是敌人,不要和记者作战;记者也不是你的上级或下级,而应把记者当成工作伙伴”的原则,一视同仁,不要“厚此薄彼”。每个记者都代表着一个媒体,他们在社会身份上是平等的,我们不要人为地制造出高低贵贱的差距出来。要尊重记者劳动,不要“强人所难”。我们不能要求记者和媒体违背新闻传播规律来为我们服务。
二是加强与媒体的感情沟通。要主动采取走访、座谈、联谊等方式,加强与媒体领导、记者、编辑的沟通,向媒体宣传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维护公安机关形象的重要意义,扩大双方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和政治民主建设方面的共识,共谋加大公安工作正面宣传力度的大计。平时有足够的感情投入,到关键时刻才能进行有效沟通,完成舆论引导的重任。要主动加强与媒体的多层次、多角度沟通,最大程度和范围地争取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加强与媒体的工作交流。要采取发布会、通气会、策划会、发通稿、特邀采访等方式,充分向媒体提供新闻信息。公安机关可在不违反保密法规、不影响社会稳定、不侵犯个人隐私原则下,主动向媒体提供关于社会治安、治安灾害事故、公安队伍建设、公安法规、警情预报等方面的丰富信息,以收到公开警务和占领舆论阵地的两重目的。
三、要善于用好媒体
在信息传播以秒计的当今社会,如何面对媒体,引导舆论,已成为考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极为重要的现实课题。而我们公安机关作为与公众接触较多的政府部门,更应当学会与媒体打交道,学会利用媒体改善警民关系,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公安工作,树立良好形象。
一要运用媒体广泛宣传公安中心工作、推动公安业务工作。运用媒体广泛宣传人民警察忠诚履行职责,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违法犯罪,塑造人民警察良好职业形象。要重视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利用媒体资源的宣传优势,刊发公安工作主旋律、反映公安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各界良好反应的各类稿件,让公安机关形象不断提升;执法环境不断优化;先进典型层出不穷,实现公安宣传目标。
二要借助媒体传播公共安全信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公众的知情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人们对社会治安和公安机关执法活动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治安、户政、交通、消防和出入境管理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管理法规和办事程序等方面,群众需要了解的情况更多。公安机关有责任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要运用各种传播和沟通手段经常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安全知识、预防和打击犯罪的信息告知社会、告知群众,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使警力和民力凝聚到维护社会稳定这一根本目的上来,为公安机关各项执法活动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要善于运用媒体的力量,积极开展科学、依法、建设性的舆论监督,更好地发挥其针砭时,弘扬正气、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化解矛盾的作用。
四、要掌握应对媒体的常用方法
第一,用感情联络媒体。与媒体沟通合作,最有效的方法是感情联系。一方面,由宣传部门负责定期与各媒体记者进行沟通,通过提供重大警事新闻素材让其出色完成工作任务产生工作成就感,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解决媒体记者在当地工作生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确保发生危机事件时,能留个情面。同时,不定期召开新闻媒体负责人和记者参加的座谈会,了解媒体的观点和看法,在积极的互动交流中,将公安公关的意志与观点潜移默化地影响媒体报道的论调;另一方面,主动走访新闻单位,与新闻单位负责人和记者交朋友,结友谊,以建立长期、稳定、深入的联系,确保关键时刻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对媒体舆论传播有决定影响的关键人,以控制住媒体对负面报道的传播速度与范围。
第二,在资源上控制媒体。在一个媒体为王的时代,没有警方的正面新闻,就可能出现警察的负面新闻。警方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利用好警队这个新闻富矿的资源优势,将媒体的报道焦点引向正面信息,将良性信息不断发送出去。如果个别媒体不肯合作,要根据情况有理有节,做到“软硬”兼施,必要时延迟提供或不提供稿件和素材,让其明白公安机关的意见。当然这要把握一个“度”,要避免媒体产生敌对心理,走极端路线,造成负面报道多发甚至失控的局面。治安问题每每在社会面上发生,不是靠警方一己之力能够解决的。尽管媒体有时出现对警方失实报道及舆论引导偏差,但如果受委屈的公安机关愤怒地与其针锋相对,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媒体话语权紧握在手,在目前特殊的人文环境下,媒体的公信力使民众更多倾向于相信媒体的一面之词判断。
第三,在机制上调节媒体。警方的声音与媒体的声音之间的落差,就是各种传闻、谣言、猜测以及妄加评论滋生和舆论导向失衡的土壤。首先,“喂饱记者”十分重要。警方要通过不定期的新闻发布会、治安通报会、案件通报会、专项整治行动邀请媒体随警采访等机制来满足媒体的传播需求和传播关注点,记者就无暇跑腿负面线索。其次,新闻发布前移十分必要。以往片面强调侦查与保密的需要,“不破不发”的规定及新闻发布“报喜不报忧”的胜利者姿态,使警方在媒体“有奖报料”的机制下吃过亏。新闻发言人不应只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更应该前移到现场,尤其是突发事件发生时新闻发言人或现场最高指挥官在媒体新闻截稿前公布事件的原由与警方的行动。这种方便媒体麻烦自己的做法得到的回报,就是警方的声音得以进入媒体,抢占舆论的先机,避免媒体主观臆造而混淆性质,减少谣言传播的空间,减轻警方办案压力,使更多的群众知情防范而避免受害。
第四,依靠宣传部门调控媒体。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公安机关就公安报道纪律均有相关的明确规定。个别媒体过分追求“独家新闻”,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缺乏对警方的必要理解、应有尊重,导致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公安机关宣传部门尤其基层的通讯员像以往使用宣传体制中管制手段,要求媒体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的“蜜月时代”已经过去。督促新闻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公安宣传新闻纪律、追究失实报道应负有责任的记者、编辑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并就事件作出澄清事实的报道等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党政宣传部门和上级公安机关宣传部门。第五,态度上尊重影响媒体。这是面对媒体的首要问题。现在,对媒体的态度有三种不正常的现象:“怕”:尤其是有了问题,更是心虚。没有问题,也是“惹不起、躲得起”,尽量远离媒体。“嫌”:嫌弃、厌恶、看不来。特别是对一些地方性媒体,认为没有用,奈我不何。“防”:防火、防盗、防记者。
尊重媒体,这是由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人民政府,执政为民,只有和媒体建立一种和谐互动的良性关系,通过媒体多说、早说、主动说,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人民警察,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舆论监督是群众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不能,愿意不愿意接受舆论监督,不是工作方法问题,而是本质问题。
尊重媒体,也是最大限度扩张我们整体战斗力的需要。媒体所具有的号召力、影响力、公信力、说服力和整合力,是我们警察在现代信息社会不可或缺的依赖力量,特别是在今天,由于种种原因,群众宁愿信媒体而不太相信我们,我们需要群众知道的,希望群众理解的,通过媒体传播,就能更大限度的发挥出作用。
五、正确面对负面报道
近年来,媒体对警察的负面报道呈上升趋势。负面报道,无论真假,处理不好,都可能严重损害警察形象,引起社会公愤。正确面对负面报道要做到八个字,三步走。
八个字反应敏捷、应对沉着。
◆反应敏捷,不能麻木不仁,不把媒体当回事。也不能惊慌失措,乱了方寸。
◆应对沉着。错了就要勇于认错,越快越主动,越诚恳越主动。对的一定要敢于站出来维权,哪怕打一场官司,也要维护自己的形象。同时,也要见好就收,不要抓住媒体不放,结怨记仇。除了别有用心的外,新闻媒体,和我们警察队伍的基本利益是一致的,也是党领导的,或者说是党组织的一部分,我们是股肱,他们是喉舌嘛。
三步走:
◆第一步客观评价,切忌冲动。面对负面报道,当事人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忌乱说乱动,否则,错上加错,被人抓住新的把柄,造成更大的被动。客观评价,就是实事求是地分析与我们有关的负面报道,到底是事实,还是歪曲;到底部分属实,还是根本子虚乌有;是记者不了解情况,还是故意歪曲,甚至蓄意报复。但是,由于负面报道涉及我们,我们很难做出客观的评价,一定要冷静,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如果我们确是错了,就要勇敢的、迅速的承认错误,做出恰当的反应,该道歉的道歉,该追究责任的先期追究责任,尽快、尽量变被动为主动,千万不能以新的错误掩盖旧的错误,错上加错错更错。
◆第二步与媒体交涉。如果报道确实有失公正,我们也要采取正确的办法解决,那就是依法、依规、据理、据实和媒体交涉。如果事情不太严重,可以事先跟当事记者联系,采取口头道歉、另写正面报道等办法补救,记者容易接受,我们也交了朋友。如果错误过于严重,你希望媒体公开发表更正声明,你就得拿出有说服力的事实,也要冷静地提出来,就事论事,不要牵涉其他的问题,以免节外生枝。
◆第三步向相关部门申诉。如果媒体错误严重,又拒不承认或者更正,也不能吃哑巴亏,更不能忍气吞声,而要向相关的主管部门申诉。如果对新闻媒体的主管部门的反馈、处理不满意,可以向双方的领导机构,党委、政府汇报,力求通过组织解决问题。最后,还可以通过司法程序,到人民法院起诉。不要得理不饶人。无论发生了什么严重的负面报道,只要还有挽救余地,只要新闻媒体愿意补救,就尽量避免恶化和媒体的关系。因为,我们的队伍太大,出问题的概率很高,如果跟媒体弄僵了,在这件事上我们占了上风,他只要抓住我们不放,总有一天会得手。
六、正确面对媒体采访
接受采访,是我们应对媒体的主要方式。要敢于面对记者,坦然接受采访。接受采访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说,是记者和受访者之间争夺舆论控制权。有些话,你不敢说,那就只好任他怎么说了;你说不好,被他牵着鼻子走,也可能落入他的圈套。
第一,有预约的精心准备,没有预约的要区别对待。对预约,能接受的接受,说不清道不明的,暂时回避或者要他找说得清的人;最重要的事,搞清楚他们的立场和用意。
对突然面临的采访。一要尽量搞清对方的用意。应当说,记者采访,是为了写稿子,出新闻。但是,也有的记者居心不良,想法设法套我们的话,甚至设圈套,我们一定不能上当,有的记者虽然是真正写新闻的,但为了自己的稿子的看点,不惜挖空心思猎奇,钻内幕新闻,独家新闻。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二要实事求是。不要说谎,暂时不清楚的,也要实事求是的承认;三要随机应变。我们看报看电视,凡是跟自己有关的,都会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现象,新闻里的东西,好像是我们说的,却又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没有说的,又好像变成了我们说的。其实,这就是记者的编辑技巧,他们往往会提一些尖锐的问题,或者是一些让人反感甚至难堪的问题,而在以新闻的面目出现时,他们的提问却被剪掉了,一些他们的猜想,他们需要告诉受众的话却被夸大或者作了手脚。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冷静,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要把住底线。
第二,以礼相待,但不随意附和。尊重他的职业,理解他的要求,尽量详尽的提供他所需要的消息。不随意拒绝,不粗暴拒绝。但是,要注意保持分寸,对他们不合常规的要求,要礼貌而又坚决的拒绝。
第三,放松心情,但不放松警惕。记者的嘴巴比我们会说,也许是你的熟人、朋友,但是,他的目的就是从我们这里了解他需要的信息,我们相信他的职业道德,但千万不能放松警觉,在一片和气中,防止被误导;碰到不熟悉的、甚至尖锐的问题,或者对方有意刁难,一定要冷静,可以顾左右而言他,可以开个玩笑缓冲,也可以借口打电话等等,反正千万不能紧张,不能乱了方寸,更不能动怒,尽快的争取话语主动权和控制权。
注意自己的脸部表情和说话的口气。永远显得自信、诚实。不要左顾右盼,不要结巴、吞吞吐吐或者“这个这个”的带话把。
第四,不要随便对事件发表倾向性过于明显的评论,但要表明立场。因为过于明显的倾向性评价,会让人觉得你们有诚意,主观,甚至在说假话。一定要用事实说话。你的看法,透过事实表现,最多用暗示。但是,对那些别有用心的暗示或者故意歪曲的事实,要旗帜鲜明地表明我们的正当立场。
第五篇:该怎样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该怎样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摘要:处理人际关系是一个难题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A:我是个非常内向的人,从高中是就总是和同学关系不好,到了大学我跟宿舍的好几个人都不说话,我非常想改变这种状态,我高中是因此影响了高考,现在一想到人际关系我就害怕,很紧张,尤其是想到以后工作了会不会还是这样,我现在真的很害怕,很苦恼.遇到问题我又总是逃避,现在都从宿舍搬出来了,我该怎么办?
BHL:由于适应导致的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对新生来说更为普遍,特别是寝室人际关系。由于彼此之间的生活习惯的不同和相互误解,致使生活在这一团体中同学感觉特别别扭。有的同学被室友孤立感到很苦恼:“也不知怎的,可能是我不大注意自己说话方式。我感到大家开始用讽刺的口吻跟我说话;我若无意说了哪位同学,大家就一起帮她。我感到很苦闷,觉得回宿舍也没有什么意思,怕说错话引起更大的麻烦。所以每天很早起床,背着书包到教室看书,晚上很晚才回宿舍,有时即使看不进去,也不愿回宿舍,就顺着操场逛,一圈又一圈,估计快要熄灯了才回宿舍。”而那些生活在对立面的同学也难过:“我们宿舍的一位同学很过分,不过她现在已经被孤立了,但我现在也感到很压抑,因为宿舍气氛不好,形成对立局面。其实,我觉得那位同学也不是一无是处,也很想和她说话,但大家都不理睬她,我若主动与她好,势必也造成也那样的结果,不被大家所理睬。”还有一部分同学,即使没有这种情况,也觉得在宿舍不是很开心:“我们宿舍关系还可以,没有争吵,但大家都很客气,没有什么话好说,觉得挺闷的。”这可能是新生都可能遇到的问题。怎样处理好这类问题,理顺同宿舍同学间的关系呢?
首先,要正视这一问题,多找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及对宿舍人际关系造成的影响。“远亲不如近邻。”但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近邻”往往不一定能“先得和睦”,反而因为交往的频繁,同学个性和阅历的差异,造成各种摩擦和冲突。学生对于寝室矛盾的反映意见,突出地表现在各种各样的零碎小事中:乱扔垃圾、制造噪音、计较小钱、随便吸烟、作息紊乱、言论霸权和亲密过分等等。若自己有不妥的地方,可以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性;改变自己的说话方式,以他人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进行。
其次,争取多沟通多交流。不要因为大家有些误解而避免交流和沟,而应主动与大家沟通,参与大家的讨论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其三,心胸宽广,对别人多加理解和包容。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应海纳百川,多吸收别人的优点;对他人的缺点,应多加理解和包容。平时对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鸡毛蒜皮的纠纷,不要太耿耿于怀,该忘的忘,该原谅的原谅,该和解的和解,不要太放在心上。所谓“大事聪明,小事糊涂”,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做主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搞好自己的学习。
再次,真诚地对待他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播种真诚,展现真实的自我,才会收获别人的真诚。因为人们无意识中在遵守“人际关系互惠”原则,你袒露真诚的程度,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有的人害怕自己的缺点被别人看到会影响自己在别人心上中的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并不喜欢一个各方面都十分完美的人,而恰恰是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而又有一些小小缺点的人最受欢迎。所以你不用太在意自己的缺点,对这点要有足够的信心。
最后,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人。学会欣赏、赞美他人,每天至少说一句让人感觉舒服的话,比如:“你太棒了!“你这个发型很好看!”这种赞美的话语会给被赞杨者带来快乐,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情绪具有传染性,即也会传染给周围的人给周围所有人带来快乐。“快乐”,则会消融人际关系的僵局,使寝室关系变得融洽。
把握人际距离 按理说应该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处,人际关系也越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亲密的人际关系经常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初次交往容易。为什么?
很简单,就是人们忽略了一个 “度”的问题。对人际距离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论多么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应彼此保留一块心理空间。人们总以为亲密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似乎不应当有什么隐私可言。其实越是亲密的人际关系越是要尊重隐私。这种尊重表现为不随便打听、追问他人的内心秘密,也不随便向别人吐露自己的隐私。过度的自我暴露虽不存在打听别人隐私的问题,却存在向对方靠得太近的问题,容易失去应有的人际距离。
其次要有容纳意识。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尊重差异,容纳个性,容纳对方的缺点,谅解对方的一般过错。“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清澈见底的水里面不会有鱼,过分挑剔的人也不会有朋友没有容纳意识,迟早会将人际关系推向崩溃的边缘。
最后要懂得运用距离效应。距离效应是指由于时间的阻隔,彼此间有了距离;一旦把距离缩短,重新相聚,双方的感情得到最充分的宣泄。所谓“小别胜新婚”也是这个原理。
距离有时是情感的添加剂。可见,有时距离的存在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应当培养自己拉开一定距离看他人的习惯,同时也不要时时刻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设置为百分之百。内心没有隐秘足显自己的坦荡,但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人际距离,无形中为以后的人际矛盾种下祸根,这就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