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探索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数学学科一直以来,被学生认为是比较无味和高深困难的学科,学起来索然无味,总是无法积极投入课堂学习。所以,老师教起来也比较费力,成绩也不理想。本次活动,其中一个分主题就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上,总结起来,各老师和备课组长,谈了一下几个方法:
一、情景创设,多从生活实际引入,加强学生对生活中数学应用的认识,并且在教学中多联系实际,应用举例等,一起学生的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数学化和生活化结合,不能简单地强调数学化,这样学生乐于接受,能听懂,能学会,自然兴趣就比较大些。
三、注重知识讲解的浅显易懂,知识的连贯性等,这样学生就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新的知识,难度自然低些,这样就容易懂了,就比较有兴趣了。
四、让学生听懂,如果听不懂怎么办?就要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加强辅导,让其跟上课堂学习。教学中,实践这些方法,比如知识的浅显易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接受知识,以及对学习较弱的学生的辅导也一直在做。我以后的学习中要尽量把这些方法用到学习中去,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我个人还认为,数学课堂还应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把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学会新知识,这样也能打消学生发困的情绪,经过实践中适当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习数学,重要的是基础,也就是概念、定义,定理、结论等,所以在上课理解的基础上,让成绩较弱的学生适当地背记部分概念,是很有必要的,有了这些基础,既能使学生课堂能听懂,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各人方法不同,相互借鉴。
第二篇: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威奢乡中心小学语文教研组2012年11月5日
有效的教学行为应该是用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谓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这种有效性的获得,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仅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而且学生的原有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教材的内容与结构方式等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诸多因素中,我们尤其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源泉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的活动本身,在于教学活动的投入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1)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学习的主人。
(2)充分相信学生,全方位放权,让学生明确目标后自己去读书,自己去提出问题,自己去做题,自己总结知识规律等。
(3)丰富教学形式,以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可采用的方式有:
(1)自主式。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辅之以教师精讲导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
(2)讨论式。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学生定向阅读教材,随后分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成就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3)辩论式。教师提前布置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方,学生预习新知,查2-
教效果不好时,他不怀疑学生教不会,而是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所以摸索第二种教学方法,第五种、第十种、第五十种教学方法„,相信总会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这说明批判反思的老师能够从自己过去的经历中学习,他们不再仅仅依赖过去教学中用过的好的方法和活动,他们知道每一次面对新的学生,这些学生就会带来新的挑战。
敢于经常反思过程的教师,正是象临产的母亲经过终身难忘的阵痛后才感受了新生的活力。他们有一种兴奋的感受,认为自己的实践是有目的的。在参与实验过程中,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对待教师的权威,打破了传统的权力机制和师生关系,通过自由民主的教学对话创造了和谐的情感氛围,促进了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反思日记、教学随笔)
我们的教师应该把有效教学当作一种观念,具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意识。通过关注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方法;通过倾听学生的意见或建议,不断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避免重犯类似的教学错误。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的高低应成为判定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最重要的指标。
3.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有效教学的动力保证
教学效能感的概念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的概念。
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是指个人自己对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班杜拉同时指出,一个人可能相信某种行为会导致自己所期望的结果(结果预期),但是他不一定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这一行为(效能预期)。人的行为主要受人的效能预期的控制,个人对某种行为觉察到的效能感不仅影响着个体处理困难时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也影响着他的努力程度和情绪体验。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定。是教师的自我画像,是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的表现,它能极大地影响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他们的教学效果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对自己上的课都没有信心与兴趣,有什么理由让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呢?
实验过程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些效能感高的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等方面表现得更为出色。她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注意对全班学生的指导,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指导学生时,这些教师往往表现得比较民主,能够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失败时,这些效能感高的教师表现得很有耐心,他们会通过重复问题,给予提示等方法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教学是一门行为艺术,每节课都是一次表演。因此,从教师教学的动力角度考虑,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关键因素,它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影响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发挥。
总之,优秀教师对教学质量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成功的教学是一个不断试验的过程,是终生的学习过程。怎样实现有效教学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需要我们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倾听学生的心声,提高教学效能感能力,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完成有效教学的心理能力。
第三篇:浅谈提高初一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和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七年级学生数学能力
龙新中学 杨保荣
七年级是初中的基础,七年级数学的教学效果的优差是关系到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我今年刚好教初一数学,结合自己的一点体会,谈谈提高七年级学生数学能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教学中常常遇见一些学生上课听讲认真,学习刻苦努力,但一遇到问题,就无所适从,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使学生掌握、并具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和发展学习数学能力,是很重要的一项教学要求。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所有理科的基础学科,它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不少学生在小学数学成绩突出,但是到了中学成绩却不令人满意,有的甚至常常因为数学成绩跟不上而产生厌学、逃学现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是数学老师必须研究的课题。因此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知识的完整性、讲授的逻辑性、语言的准确性,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的转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中,是教与学的矛盾双方,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应首先认真了解七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呢?
一、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做好小学到初中的平缓过渡。
七年级新生刚刚告别小学的学习模式,开始从依赖家长和老师的
被动从属地位向主动地位转化。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握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小学生记忆的特点是以机械记忆为主。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继续发展他们的机械记忆能力,另一方面着重发展中学生的意义识记能力,指导学生对记忆方法的选择。
(二)注重以旧引新,合理引导。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在讲授某些新课的时候,适当挑选一些新颖有趣、富于挑战的问题作为引子。如在进行有理数减法的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计算5-3=,8-3=,70-30= ;其次出示0-8=,5-6=,30-90= 等。故意设置悬念让学生思考,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趁势引入本节课课题。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初一的数学难度加大、习题多,许多学生不能马上适应。因此,要想尽快使学生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必须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听、看、想、说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会听课。老师在授课时要教学生“听”的技巧:在关键处或不熟悉处要全神贯注。例如,在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节时,让学生关键听解题的指导思想、解题方法等。这两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如果学生在这两处集中注意力,授课效果将十分显著。
(二)会阅读。一般学生对看数学课本不感兴趣,急于求成,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易忽视概念的条件、范围及定理的推导过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教师要采用先讲后看、边讲边看、先练习后对照或先看后议等不同方法,去指导学生耐心看书。
(三)会思考。就是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由于数学逻辑性很强,所以要教会学生比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成习惯。只有熟练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一辈子受用不尽。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应当是多层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的习惯。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听讲的效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2)认真听“讲”的习惯。这里的听“讲”,应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要仔细看教师的操作演示、手势,全神贯注地听老师的提问、点拨、归纳,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二是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3)认真审题习惯。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不但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保障,而且能使学生养成细心、踏实的品性。
(4)检验改错的习惯。学习中有错误是难免的,因此,检验改错的习惯正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学习习惯。教学中应把检查和验算当作不可缺少的的步骤,对一些判断、选择、改错等类型题进行训练,3
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错误,要及时给予纠正,使学生逐步养成检验的
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创造性思维、开发智力的催化剂,而中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动性、好奇性强,往往坐不住,因此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兴趣盎然动态、开放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主动地学习是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1)以比赛诱发学习兴趣。(2)用游戏激发学习的兴趣。(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的兴趣。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容易,能更主动、更有自信、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参与学习活动会更积极,所以在教学中,借助学生身边的事物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自信和数学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使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4)运用数学培养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有用的才是最有趣的”,因此,“用”数学也很重要。例如,方案设计、探索规律。
总之,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知识,并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第四篇:浅谈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浅谈提高解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R3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472-01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它是医学课程基础中的基础,与医学各基础学科、临床学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人体解剖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一名解剖学教师,面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医学的日新月异,如何适应现实需要,提高教学效果,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为此,本人就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谈几点看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教育观认为:学生应该听从教师,教师应该管住学生,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显然这种课堂氛围无形中压抑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只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人际关系,才能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学生的思维才能敏捷,他们才能去探索,去创造真知灼见,创新火花才会迸发。教师要注意搭建好学生参与的舞台,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对一些较为浅易的教学内容,要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解疑加以掌握,对教材中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要多采用师生讨论的办法加以解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化难而易。我在本门课的教学中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浅出地把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用已讲授过的知识去分析、去判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注意以主带次,讲章节要领,宏观功能状态,辩证求实应用,做到具有趣味性。既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展示科学的认识过程
作为解剖学这门形态学科,要保证教学质量,除了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艺术、教学方法和手段等因素外,关键是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实验教学条件,为学生创造一个适用于本学科特点的学习环境,这是由形态学教学的直观性所决定的。“形态”顾名思义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在学习中要做到让学生真正观其“形”,识其“态”,只有通过实验教学的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现从理性到感性,再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上的飞跃。所以说,解剖学的实验教学才真正是学生学习最有效和最丰富的场所,同时,也是训练他们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唯一场所。培养学生对实践能力的兴趣
现代教学思维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认识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教师的职责在于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调动学生手、眼、耳、脑并用。既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又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更好地发挥教与学的主观能动性。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把知识传授和智能培养完美地统一起来,更好地将解剖学知识应用于医疗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潜力
在进行理论课教学中,应打破以往老师讲得多、学生主动思维少;学生看得多、动手机会少;老师付出得多、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得少的模式,要普遍实行减少讲授时数,精选教学内容。课堂讲授要求:一是突出重点,讲清某些基本理论、概念或规律,为学生自学打下基础;二是使学生领悟到某个理论、概念或规律的形成过程和实验依据,借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医疗事业的发展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随着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在教学方式上的深入探索,解剖学教学的前景会更加广阔。
第五篇:提高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提高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1)狠抓英语基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首先,纠正学生的语音。在学生大一刚人校上听力课之初,老师就应该纠正学生的发音,让学生对于基本的语音听力技能包括:语音,语调,重音,语速等有基本的认识,而这些技能的提高主要通过多读,所以学生必须大声的朗读书本及可带材料上的句子、单词,在课堂上跟读纯正的英语发音,纠正自己所带来的地方音的英语,在跟读过程中,注意英语中特殊的发音现象如:弱读,连读,爆破,重音,同化等,培养语感,熟悉英语的发音规律,同时体会不同的语调及节奏对于表达语义的不同作用。一旦掌握了朗读时英文的语调变化规律,对于材料的听力理解也就大大提高了。其次,要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促进语法知识的掌握,对于听力材料中所遇到的生词,教师应该在听之前给学生做以引导及解释,并且注意常见词汇在日常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慢慢地积累每节课所学到的生单词及典型的句子,增强学生的词汇量,使其在听力课堂上能够有信心,有耐心的去听,去理解,给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轻松的课堂气氛。
(2)严抓课堂三环节,提高课堂效率。英语的听力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机械的操作过程,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想办法有效的去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学生能自觉的,充分的融入到课堂中来
听力课堂中可采用的几种合作学习方式。
① Retelling。复述所听的内容是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的组的成员会听到不同的听力材料(这个可以根据学生基本功的情况分组),选出一个组长,由组长监督组员的复述情况并做以记录,教师最后根据各组复述中的差异再做分析比较和讲解,在做复述练习时,教师应该注意听力材料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时间,地点,任务及事件清晰的内容,以便学生有信心去听,复述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到难的过程,不可盲目拔苗助长。
② Group-discussion。可以把班级上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性别比例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分别给不同的组一些和课本上的资料有关的话题让学生们去讨论,每个组员自由发表意见,最后选出一个代表来发言,其余小组成员可以补充提问。这样就使得课堂教学不会很单一,枯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同时也可以照顾到基础不好的学生去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不拘泥于课本,这样便会很好的把听力和口语相结合,达到
③ Role play。在听力课堂上,除过使用单一的材料去听之外,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对一些日常中出现的场景进行模拟,比如在机场,餐厅,书店,购物商场等进行编写材料来做角色扮演,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模拟优秀电影中的一些场景或自编自导一些话剧,分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兴趣.有助于听高听力效果。
3结论
总而言之,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以往单一,陈旧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应该更多的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进来,提高学生听力技能的训练,教师可根据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不同因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教学实际情况做出安排,在听力课堂教学过程中找出设适合自己所带学生的教学方法,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整个听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更新内容,改进方法,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并且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听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其听力理解水平,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听力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