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中学为课程改革带来了什么启示

时间:2019-05-15 15:2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所中学为课程改革带来了什么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所中学为课程改革带来了什么启示》。

第一篇:一所中学为课程改革带来了什么启示

一所中学为课程改革带来了什么启示?

杜郎口中学是2006年新课程绕不过去的名词。因为它以其8年的日常教学改革实实在在地对新课程的诸多理念做了现实的回答。这其中,有课程改革行进到今天仍无法解决的难题:以人为本的理念怎么能在五六十人的大班额中落实?个体差异如何兼顾?师资薄弱、信息闭塞的农村学校怎么有能力实施“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杜郎口中学其实只做了3件事:

①把学生真正解放出来,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资源对教学的贡献最大化。

②使教师从传统的资源提供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专业管理者,以统一的管理模式来暂时规避师资水平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

③把人在教育中最重要的需求作为关注的重点,即求知中对解惑的渴望与人对精神愉悦感的渴求(情感、人格等)。

从教育理论的贡献来说,这几点几乎没有任何突破。近一百年来,儿童(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反复受到尊崇。但在中国这样有着几千年“师道尊严”传统的国家,这种尝试远远不够。新课程高扬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旗帜。很多人表示十分赞同。但是,赞同是一回事,做不做是另一回事。“不做”的原因固然有很多,大至教育体制、评价制度,小至个人负担、热情等等。但还是隐藏着一个重要的怀疑:能真正放手相信学生吗?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还能对教育、教学有什么别的贡献?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两者差得远呢!

杜郎口中学最可贵的突破竟是:

大胆地真实地“相信”了一回学生。在中国,没有哪所学校敢将每间教室的讲台搬走,让教师集体转变角色;没有谁敢让每个学生每节课都采用自主、合作(往往包括探究)(即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方式;也没有谁敢让在校的学生都在课堂上“爬黑板”、“闹翻天”。这些具有颠覆意义的场景似乎只能写在教育理论家的著作里,而不是呈现在七八年时间的日常教学中。但是杜郎口中学做了。不仅仅做了,还给出了令人满意的升学率。除了升学率,还“产出”了自信、乐观、开朗这些对农村学生来说难能可贵的品质。这在中国教育界造成的轰动可想而知。

前往参观的人们关心的是具体的教学模式、操作办法,关心这些经验的可移植性。在我看来,这些固然是重要的。可是更值得深思的是:为什么偏偏是杜郎口中学这样的农村学校无意中验证了新课程的某些理念?这样的现实道路为什么没有被其他学校走出来?校长崔其升十分坦率地说: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选择。1997年杜郎口中学的升学率在全县23所初中中已连续l0年排名在后三名,面临撤并。这不仅坚定了崔其升改革的重要原因。

第二篇:改革给素质教育带来了希望

改革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带来了希望

我国的教育事业4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若干重大的难题。

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应试教育模式的消极影响还广泛存在,使教育承担的提高民族素质的任务难以很好完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在东方文化传统较深的国家和地区中它有一定的共同性。要克服它,涉及改变社会上千百年来形成的过时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确不容易。它最初表现在高中阶段为应付大学的考试竞争而带来的只以考试成绩定高低的片面导向与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求的矛盾,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升学考试竞争的消极影响也日益从高中蔓延到了初中、小学甚至幼儿教育领域。这种消极影响不利于民族素质的健康发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忧虑,国家教委也正重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在面向2l世纪的今天,我国教育已有了一个大发展。今后各类教育当然还要根据需要与可能继续有步骤地协调地予以发展,但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在教育质量上有一个大的提高。要考虑到现在培养的学生将生活到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以后,要适应经济建设中两个根本转变所带来的未来两个文明建设的新需要,以迎接国际环境提出的严峻挑战。这里最根本的,就是使基础教育真正从应试教育,即一 切教育活动以在升学考试竞争中取得好成绩为主要目标的那种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即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按照教育规律,以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素质全面地提高为主要目标并不懈地进行革新的教育。真正普遍地实现了这个转变,可以肯定我国教育将会面目一新,那时德、智、体生动活泼地得到全面发展又有各种专长的人才将会大量涌现,前景十分诱人。

实现这种转变的好处,在教育界的很多同志中是有共识的。但是不少同志又认为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因此,有一些同志上级文件可以转达,口头上也照样号召,但实际上并不能真正下决心千方百计地去加以实现。

事实是最有说服力的。据笔者所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比较成功的事例是有的。如山东的招远县从1988年开始在全县进行了变升学竞争为办学竞争的改革实验。他们在高中招生中,用办学条件和水平与录取挂钩的办法代替过去简单的只以考分定录取的办法,并逐步建立了一套对乡镇一级教育、学校教育、班级工作和学生个人的四级评估体系。这项改革实验促进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思想的端正,初步使全县的基础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他们的做法曾在全国性会议上通报过。再如,浙江省教委为了探索经济较发达地区教育的合理模式,使培养出来的人的素质能够“适应、服务、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师生中教与学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增强,学生流失现象几乎绝迹;德、体、美、劳各育地位得到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机制,学校、社会、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形成合力;教育质量有了大面积的提高,受到社会和高一级学校普遍的好评。可以说在实验区素质教育已基本形成。还有一例是湖南省汨罗市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在不久的召开的全国政协八 届四次会议上,有好几位全国政协委员在大会书面发言中一致建议学习和推广汨罗经验。汨罗是一个教育先进县,曾在1994年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作过介绍。当时,作为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部分,他们“治理整顿了基础教育”,核心也是抓了教育思想的转变,该县对升学制度也作了类似招远的改革。1996年第2期刊登湖南教育报刊社及《人民教育》编辑部等五位同志对其教育状况的长

篇调查报告。从这份调查报告上看,在汨罗“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方针已在全市439所中小学中全部得到基本落实。

素质教育并取得成功的例子。当然,就单个学校而言,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事例,全国还有很多。为了便于大家了解汨罗全市教育改革的成果,再从上述“调查报告”归纳出下列情况:

(一)德育比较落实了。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保证按国家课程计划开足。

每周一课时时事教育,一课时主题班会,二小时团队活动,雷打不动。全市6000名教师按“有意,有序,有招,有心,有效”十个字原则在各项活动中渗透德育。

目标管理上,在评奖中实行德育一票否决的办法。行为规范教育也做得比较好,甚至做到了全市学校门窗玻璃几年无损坏。作为德育的一个综合成果,12年来学生犯罪率几乎为零。

(二)常常被忽视的“小三门”得到重视。所有学校的音、体、美三课,达到了100%的开课率。校校做到了三课“有教师,有教材,有备课,有场地,有器材”。这些课程也都有严格的考核。

(三)教师的力气花在教学改革上。他们十分重视研究国内外的教学改革经验,一方面有一套教学常规管理,以保证教改的成功做法和优秀教师的经验得到推广;一方面持续不断搞教改实验,既有重点实验,又发动校长教师人人动手,现已蔚然成风,他们把一味加重负担的那种教学方法,称为“蹩脚教育”在教学方针上强调,“学、思、乐”,即“教”是为了适应“学”;“学”与“思”结合,“思”与“疑”开始;学习对学生讲不是强加的,而是有乐趣的。他们严格按教学计划开课,保证课外活动和文体活动,不许额外补课和加班加点,毕业班也不搞“攻击战”。这样在汨罗,加班加点补课的现象已经基本消除。1990年以来,进行了三次教改成果评奖,在全省129个市县中一等奖共设置29个,汨罗一届得一个,共三个。

(四)为了使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他们已全部实现了实验课按省颁标准达标,1985年开始,他们设置了活动课,目前也已在全市普及。

为了引导学生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他们鼓励“个个冒尖”,如音、体、美竞赛中获奖,搞小发明获奖,或写小论文登报等均予以奖励。如都按一定标准计算,10万学生中有2万人左右已成为有邪特长”的学生,汨罗有五个普通高中,其中二中55班是普通校的普通班,全班44个同学中,涌现了32个特长生。他们还在推广心理健康教育。4所小学已全面开展,已有2所取得明显效果。这些经验即可全面推广。

(五)汨罗的素质教育是从扭转复读班开始入手的。当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复读生比例很大。为了追求升学率,留级和差生流失现象也偏多。现在复读生在校内已全部消除,留级率控制在2%以内,流失率在小学已降至0.02%,初中2.5%,职高3%。合格率,小学为98.5%,初中三年直升为89.5%,职高为100%。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之比已为6:4。这些数字指标均高于省平均水平。高考升学率最终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达万人人口中每年16人,在全国县、市一级中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对汨罗等地的具体经验也许会有不同看法,但它们至少证明了:大面积地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虽有难度,但是可能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绝不是不治之症。我们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不少好的经验,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但它们的推广遇到了应试教育这个拦路虎。所以只有实现这个转变,才能大面积提高基础教育。这是一切教育和民族素质提高的基矗汨罗等地的经验证明县、市要实现这种转变,关键在于县市领导有正确坚毅的决心,同时还要有一个得力的教育领导班子。汨

罗在压缩复读班过程中,高考升学率曾一度下降,社会上非难也就增多,几乎到了要罢教委领导的官的地步,但他们坚持下来了。

汨罗等地的成功经验意义十分重大,给我们实现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带来了希望,使人有“柳暗花明”之感。应该进一步考察、总结这类典型,并大力加以推广

第三篇: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

新课程与学校管理

第四小学副校长于秀霞

“学校管理”指的是:“在特定的场合(学校),特定的时间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时间),由特定的管理者(校长、副校长等)组

织和领导特定的管理对象(教师、学生、教学设备等)去有效工作,并最终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学校管理是学校工作中一项非常复杂、非常重要的活动,它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实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

是学校一切工作目标实现的支援者、引导者、推进者,在学校课程改

革中它当仁不让要为之保驾护航。

在我县开展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工作,为我们学校

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参加课程改革试验创造了机会,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此次课程改革是课程价值观、目标、内容、结构、评

价等全方位的改革,学校管理要完成为课程改革保驾护航的重任,就

必须遵守其自身的特性,首先进行改革。以下是我校在课程改革实验

中的管理层面做的一些尝试:

一、制定“一个”突出个性化的实验方案,保障实验的有序进

行。

方案是课程改革试验的实施蓝图,是学校实施有效的课程管理的第一步。课程改革试验涉及的方面极为广泛,既有人员配置,又有

组织,培训、经费、评估等,为使实验有序开展必须科学地制定出一

个突出个性化的试验方案。因此在制定方案时,从指导思想、基本目

标的制定,到组织机构、试验保障的安排,乃至试验内容、实验方法

及措施、试验成果等具体环节,我校都高度重视,对部分学生、家长

代表进行调研,组织全体教师研讨,集思广益,多次修改,使方案的具体化过程成为个性化的过程,因此方案科学、合理、可行。我校制

定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已被教委小教科录用出书,作为延庆县课改经验保存下来,在此就不再赘述。

二、坚持“教研与科研”、“经验与成果”“两个”结合,促使实验科学化。

课题研究具有研究性和教育性双重功能,两者在实践中得到统一,形成一种在教育中实施研究和研究中实施教育的双重构建模式。科研指导教研,教研围绕科研,使教学在研究状态下科学的进行,使老师在课改中成长。

我校组织教师把在课程改革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课题和理论假说的形式加以探索和研究。11月我校组织了课题论证与课改研讨会,这种在科研状态下进行课改的工作思路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的一致认同。

现在,我校实验教师、非实验教师同时进入课改,人人参与课题研究,每周定时间对某一学科教学的相关问题开一次研讨会,并做好纪录,每月一次经验交流解决具体问题。实验教师有自己的研究专题,每学期上一节专题性的展示课,期末上交有价值的论文、案例、教案、各一篇,提一个合理化建议。论文有具体要求,形式要逐步摒弃经验型,向经验的可检测性、可操作性和原则的理性化、检阅化的科研成果型转变。在课程实施阶段我校教师写的个案、论文、教案和对教材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等,有多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2003年3月市基教研中心来我县视导,我校出了五节课,专家们认为我校带有专题性研究的课堂教学可圈、可点、可评、有品位。

三、唱好通识、校本、即时培训的“三部曲”,使教师紧跟课改先进步调。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没有他们对新课程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新课程的适时推广工作就难以顺利、健康的进行。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能否从根本上改变,通过师资

培训来切实转变教师观念是新课程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其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然而师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周密设计。我校采取的是集中式的通时培训、有计划的校本培训、经常性的即时培训有机结合的培训方法,我们认为这种综合性的培训方法不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识培训规模大,有培训对象全员性,培训内容系统性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培训能够打造共同的教育新理念,它一般是由上级统一安排。

校本培训有其针对性、主体性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培训能够使教师在生动具体的课程改革实践中,通过不断反思,逐渐把新思想、新观念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最终转化为全新的教学操作。它一般是由学校课题组在学期初依据教师们教学的实际需要制定,配合学校教研活动进行。执行中可做适当调整。形式以研讨形式为主,可配以交流、讲座、课堂实践等形式进行。可在本校完成,也可和其他兄弟学校联合共同完成。校本培训是学校对教师的主要培训形式。

即时培训既是具体教学操作的内化,更是为了促进教师实现新课程理念的内化,它能随时随地地同学科、跨学科进行。是教师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种自觉行为。

四、考核在“四项内容”方面上做文章,从教师到学生过程、结果共重。

㈠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否基于合作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实践的学习,基于探究的学习,基于个性的学习,基于对话的学习,基于网络的学习等等。

㈡要考查学生的个人“成长袋”,它如实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里边的内容包括本人的评价手册,各科最好的作业,自己得意的小制作,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测试成绩等等,学生认为有必要往里

放的都可以放。只要由学生自我管理,教师协助(以激励成功为目标)。它能够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学生学业成绩的最好鉴定。㈢查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五大转变。(五大转变内容下面将介绍)

㈣查教师课程改革的“积累袋”,看看它给后面的课程改革留下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考查重定性考查,重过程考查。

五、教师课堂教学努力完成“五大转变”,以此追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发展、终生可持续发展。

这五大转变是:在课程意识上,从强调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识转变为强调教科书、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与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在知识能力上,从强调传授知识转变为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上。在思维能力上,从强调给学生问题、给思路、给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实践能力上,从强调学生在教室里听课、作业、考试的教学模式转变为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自然,引导学生自我投入、自我选择投入活动的教学模式。在师生互动上,从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意义的交往的教学转变为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学校管理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以上是我校配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在教学管理上做的一些有效的尝试,当然,还很不完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管理也随之在变,课程改革是发展的,管理也是发展的。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更多的管理人才去发掘它,实施它。

参考文献:《教学与管理》作者:程实薛和平所著:在实施新课程中实现五大转变注:此文获北京市(2002—2003)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监控与评价工作优秀论文一等奖

第四篇:中学课程改革先进事迹

市XX县实验中学坐落在古城XX县城中心,西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岳飞庙毗邻,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这里始建为文庙,又称儒学;明成化五年(1469年)扩建,清顺治九年(1652年)重建;作为国立学校,这里已有900余年的的文化积淀。学校现有教学班XX个,在校学生XXX余人,在编教职工XXX人。近年来,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推广工作的意见》,我校在市、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学校实际,大胆创新,勇于改革,积极探索,层层推进,使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现将我校的做法、思考等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精心筹划,周密安排,做好准备工作。

1、健全机构,制定方案 为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我们成立了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负责课改实验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协调、推进和检查。校长亲自主抓,教导主任、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本校的实验工作,完成实验工作的各项任务。组织机构健全以后,我们从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到实验范围、规模和步骤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详细的安排,制定了《XX县实验中学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改革培训方案》等。

2、做好广泛宣传,明确课改意义 课程改革实验,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广,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因此,做好宣传工作十分重要。于是,我们通过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教务工作会、教研组会等,大力宣传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营造浓郁的舆论氛围,通过广泛的学习和宣传,为课改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3、转变教育观念,加大培训力度。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我们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先于一切,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工作来抓,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先后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文件精选》《课改学习提要》《课改纲要解读》等学习资料,并对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广大教师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二)、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扎实做好实验实施工作

1、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学校规定教研组每周必须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有关课改教研活动,分管副校长负责指导检查。实行教研组长信息、资料收集,整理负责制、交流制度,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要求教师写课后记、个案。建立每学期课改优质课评比,课件评比制度。学校建立检查评估制度,把课改实验作为教研组和课题组学期考核的重要指标,规定学期、学年都要上交工作经验、成果和下阶段工作重点;建立各项激励制度,对于在课改实验中取得突出成绩和教研组学校按相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并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和升级评优活动中优先考虑。学校充分利用学校网页及论坛进行教师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加快课改信息的传递。

2、挖掘资源,开发课程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是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校成立了课程资源开发领导小组,由校长主抓,挖掘资源,确立本校的课程,制定出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案,授课计划,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充分挖掘了本校的课程资源,编写出较适用的教材。目前我们已全面开发了《清风拂校园》、《儒学》、《圣言圣迹》、《荡水新韵》等十余种校本教材。出版了教师读书随笔《雨林书香》等校级刊物。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强化课堂教学,加强指导,做好教学优化工作 先进的教育理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来体现,再好的教学改革设想也要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和完善。因此,我们立足课堂,加强指导,整体优化教学过程。

1、广泛调研,跟踪指导 课程改革的落脚点就是课堂教学,为了使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校教研人员不辞辛苦,深入课堂进行专题调研,检查新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落实情况,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方面的具体做法与措施、师生对新教材实施的反映、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以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体办法等问题进行全面的调研。共听课240多节,召开多层面的座谈会10多次,查阅教学设计240多份。对课改中出现的好典型、好做法收集积累,广泛交流,大力推广;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五篇:中学课程改革经验总结

白马中学课改经验总结

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确立现代课程观念、切实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课堂综合化水平;更新课堂内容、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资源,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评价制度体系,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要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和素质”为指导思想,坚持“发展素质、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立足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积极稳妥、扎实推进了课改实验工作,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较以前更为浓厚了,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迅猛提升。总之,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为了使今后的课改之路走得更好,特对前期的课改工作总结如下。

一、取得以下成绩:

1.以体现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精神和主动精神,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等主体品质,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都得到均衡发展。

2.以体现素质教育的“改革创新”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学校提出“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调控。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健全人格。

3.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深入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构建多渠道、多途径的育人环境,开展了“学习兴趣小组”、“校综合实践活动”等等,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平台,挖掘学生的潜能,彰显学生的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喜悦。

4.以体现素质教育的“多元特色”形式,积极开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扩大了师生视野,激活了师生课堂交流,提升了教师和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有力促进了新课程的实施。

二、突出重点,聚焦课堂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是

课改中重中之重的工作,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成为我们全校工作的重点、焦点。

1、加强课堂教学研究

针对课改要求与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我们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研究,组织集体备课、研讨课活动,议课时要改革以前人人叫好、无所收获的场面,要人人发言,谈收获,谈感想,谈不足,要抓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研究重点,反思课堂教学中是否做好了四个方面的转变。同时加强对听评课制度,每位教师每期互听互评不少于12节。

2、注重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的课到底怎么教、怎么学?我们以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为起点,以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实践活动为策略,借助于“经历、体验、探究、感悟”等这些重要的行为动词来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使得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习得的过程,让学生从自己的探索中、体验中、收获中学会认识并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搭建好学生思维的脚手架。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力求将每个知识点的展开都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源于实际问题,重在自行探究,止于问题的解决和拓展。我们在全校开展常态课教学大比武,倡导教师精心创设鲜活多样的教学情景,积极将课改理念运用到教学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积极思考。当然,我们坚决摒弃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课堂上随意、散漫、肤浅、热闹的形而上学的教学混为一谈。在进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同时,继承传统教学中的精华,狠抓知识点的落实和强化,处理好新课程的课堂与教学质量提高之间的关系,达成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多元评价,以激励促发展

我们尝试改革了以往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

改进教学实践为原则,进行了教师、学生评价的探索。以加德纳的多 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尝试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坚持多把尺子衡量学 生,号召教师从各方面创造条件,让不同层次、能力的学生体验到成 功的喜悦。总之,多样化的评选标准和奖励政策,使同学们产生了成 就感,增强了上进心。

四、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新课改实验,促使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有所转变,但不少理念还只是停留于概念,还不能够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因此,先进理念对教育教学效益的产出率、转化率都还不高。

2、大班教学,对开展小组活动,小组讨论带来一定的困难。再者,活动中也是少部分人参加,往往由小组中的两三个人组织,提出意见,后进学生参与比较少,课堂技能训练又淡化,这部分学生一堂课下来有什么收获?所谓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感觉是让好学生发展得更好了,差的同学活动、技能没有得到提高。

3、由于新课标要求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一步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因为各校在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上有所不同,有可能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4、由于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存在差异,课堂上的讨论式教学难以做到随心所欲。有时一节课45分钟讲不完,有的一节课根本不要45分钟,有部分教材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新教材好多内容要从活动中获得体会,获取知识,但活动的开展后,技能训练就没有时间了,因此,感受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做起作业来却无从下手。

5、新课程标准下的新评价体系没有出台,一线老师对将来的升学考试如何考心中无底,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难免会“穿新鞋走老路”。备课时不知问题问到什么深度才算到位,出章节测试卷时不知哪方面的知识要多点,哪一块占得少一点,心中感到没数,书上的题目,题型又太少。想想新课程尚在实验阶段,我们全体老师都是实验老师,记录好实验中的得与失,为下一阶段的实验留下一些经验,得——发扬,失——改进,再试验。

6、整个社会对学校的评价观念没有变,家长需要的还是学生好的考试成绩,如果不改变整个社会对教育评价的观念,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将难以得到保证。

无论怎么说,课程改革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尤其是作为基层教师──课改的具体承担者,任何逃避和畏惧都是不负责任的。我们一定会积极、稳妥、富有创造性地推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白马中学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高举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怀揣一颗“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信念,去开拓“那人却在灯火瓓珊处”的意境,不断追求课程改革的新高度。

白马中学

下载一所中学为课程改革带来了什么启示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所中学为课程改革带来了什么启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学课程改革先进事迹

    市XX县实验中学坐落在古城XX县城中心,西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岳飞庙毗邻,是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这里始建为文庙,又称儒学;明成化五年(1469年)扩建,清顺治......

    中学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一、实验背景 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当今基础教育的课程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创新精神的倡导、实践......

    中学课程改革工作计划

    北兴中学2006—2007学年度 课 程 改 革 工 作 计 划 为了继续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课程改革工作会议的部署,进一步深化我......

    大学生士兵为部队带来了什么

    大学生士兵为部队带来了什么近年来,部队的大学生士兵逐年增多,为我军建设增添了勃勃生机。这得益于军委总部的正确决策,得益于全民国防观念的普遍增强。作为一名在读的军校学......

    同桌100学习网带来了教学的改革

    同桌100学习网带来了教学的改革今年暑期学校开了一次会,公布了一项重要决定,派包括我在内的4位年轻老师去西部支教。我盼了那么久,终于,终于等到了,我想我正年轻,去落后偏僻的地方......

    怎样推进中学课程改革

    怎样推进中学课程改革? 课改以来,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在发生变化,教育教学评价在发生变化,老师教的行为在变化,学生学的方式也在变化„„ 在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界,人人都在研究新课改......

    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 xx市xx中学位于xx市xx路xx号,高新区(新市区)区政府(数码港)对面。学校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爱国卫生红旗单位、......

    冷水中学课程改革总结

    加强领导发挥优势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冷水中学教改教研工作总结 从2012年9月制定《冷水中学教研工作三年规划》以来,我校课改工作已经走过了整整三年。三年来,在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