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汉语文写作兴趣之我见
提高汉语文写作兴趣之我见
“半天憋不出一个字”或千篇一律是“我的老师”“我的妈妈”,里面还充斥着很多大话、空话、套话,这是农牧区学校学生写作文的一个现状。如何提高写作兴趣,我认为应多管齐下:
一、提高写作兴趣,首先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丰富、积累语文知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途径。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一个人受益终生。在课堂教学之外,语文教师要不断激励和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知识的学习方式在有些方面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其大量的学习活动是在课外进行的,要学好语文,仅仅靠课堂中学到的一点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确自己是阅读的主体,是阅读的主人,接着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只有将课内阅读向外阅读延伸,开展广泛的阅读实践,才能真正学会阅读。
在农牧区学校,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受到一定的客观因素的限制,如学校的图书馆要面对一千多个学生,借书效率不会很高,加之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只能定期开放,而且中间的借还麻烦重重,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借阅热情。针对之一矛盾,我是这样做的:
1、有我出面以班级名义向图书馆借书,一次两个班可借160多本;
2、然后由我负责管理这批书,并借给我所带的两个班;
3、我会选择学生爱看的书如:寓言类、童话类、幽默类、励志类等,尽量丰富一点;
4、根据学生的喜好,对所选书目做及时的调整。比如我发现很多学生对生理卫生类书很感兴趣,所以我会再去多
借一些这方面的书;
5、定时借、随时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提高了图书的借阅率;在班里也会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助于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更有助于培养语感、扩大知识面,为写作打基础。
二、多开展与写作有关的活动
1、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从初一开始,我就在班里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所谓“课前一分钟演讲”就是在每节汉语文课正式上课之前,利用至少一分钟的时间,请一位同学站到讲台中央,挺胸抬头,充满自信地用洪亮的声音向全班同学做演讲,演讲的内容可以是听来的一则小故事,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一件小事,甚至可以是一个梦。演讲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脱稿,也可以照着稿子读,也可以做即兴的演讲。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的目的,其一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胆量,增强自信心,其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此活动自开展以来,明显感到学生对写作有了很大兴趣,他们表现出了极强的表达欲。他们的写的演讲稿不在是应付老师的作文了,而是为了展示自己;他们的演讲真实、生动、贴近生活,作为老师更能从中了解每一位学生,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对于学生所产生的困惑也能及时疏导。看到有这样良好的效果,我便在全校推广了起来,还特地组织了一次全校性的“示范活动”,精心设计了开闭幕词,活动举办的很成功,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示范活动结束后,我们把一部分演讲稿整理打印出订成示范册分发给了每一个班,还准备出第二期。现在在校报上投稿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
2、充分发挥汉语文宣传栏的作用,定时定期展出学生的好书法和作文:这中间的作文多来自“一分钟演讲”,内容生动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可读性强。一经展出总是围满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带动了很多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校园里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三、抓造句
1、多布置造句类作业:让学生用词语列解中的词语造句再选一些课文中的词语尤其是成语造句。
2、在批改中要做到认真,所有句中毛病都要帮他改正过
来。
3、及时反馈:批改作业时,造的精彩的句子打上符号并在讲评作业时读出来和全班学生分享;造的不好的,有明显语病的或大家普遍容易出现问题的句子可以单独抄下来,作为例句,和学生一起分析病因,一起改正。
4、一定要要求学生把错误的句子订正过来。这样 坚持做下来,我感到语句明显通顺了,作业明显好改了。
以上这些就是我为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而做的一些探索和尝试,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开创教学工作新局面。
第二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之我见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之我见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然、社会、人自身并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然而初中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最感困难的是作文。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害怕,下笔写文章时咬笔头,老师讲评时他们皱眉头,久而久之对作文望而生畏,失去兴趣和信心。而教育学告诉我们:旺盛的写作热情始终是前进的巨大动力。我也认为:作文教学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也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作文教学只有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才能发挥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用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作为作文教学的内容,把学生引入写作世界中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现以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验,谈谈我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尝试。
一、创设情境,排除畏难情绪
学生怕写作文,多是因为学生不知“写什么”和“怎么写”。如果教师只是在作文课堂上布置题目,就下命令让学生完成,我想交上来的作文要么是东拼西凑,三言两语;要么是生搬硬套,瞎写写一通;有的文章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这对学生而言写作文是一种痛苦,对老师而言改作文亦然是一种痛苦,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积极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例如在教学《紫藤萝瀑布》后,此文在对景物——紫藤萝的描写上很有特色,细致生动,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文段生辉不少。针对平时学生不善观察,描写干巴的特点,我认为正好模仿此文进行练笔,于是我端来两盆学校老师种植的花草,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远看与近观,整体与局部,枝叶与花朵„„鼓励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口述出来,并且恰当运用修辞手法,小组成员交流所见所感,在学生思维被充分激活的情形下动笔写,便轻松地以较好的质量完成了这次习作。
教师为学生创设欢乐的氛围,学生在这氛围中产生了轻松的心境,排除了消极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的写作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再例如在学完《社戏》一文后,文章流露了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同学们也都刚刚告别童年,也有过缤纷的回忆,如能用手中的笔记下该多好。于是我精心筹备,提前折了四个写有人生寄语的纸船藏于操场,在一上课告知学生这节课的要求,并让学生找到老师所藏纸船,提出还有奖励哦,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飞快地跑到操场,兴致勃勃地找起来了,不一会儿就高兴地到我跟前领奖,我让他们阅读我写的话,让他们更深一步领悟我的用意,接着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摸瞎子,老鹰捉小鸡,丢手绢„„同学们高兴地玩起了这些熟悉的儿时游戏,下课了还意犹未尽。第二节课我让同学们静下来整理思绪,结合自己刚刚经历的和自己的感受,写下自己对童年的追忆,在内心确有其感的情况下,学生们顺利完成了写作任务,且有不少佳作。
二、激发兴趣,培养写作能力
根据各阶段的写作要求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常以“新闻报告”的方式来对他们进行说话训练,利用课前几分钟,让同学们把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鲜事物表达出来。让学生说一段话或讲述一件小事,在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至归纳概括能力等方面,无疑都是一个锻炼、提高的过程。起初,学生羞红着脸小声说或不敢说,教师就带头示范。他们渐渐懂得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而感受到其中的乐趣。后来,他们都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争先恐后地将观察到的有意义的事物表述出来。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还采取了激励手段。我经常对学生说,“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通过这种交流,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自己习作的价值,并从中享受到习作的快乐。这样做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使学生更加“乐于写作”;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健全人格。
俗话说:“毛驴没人骑不行,写文章没人逼不行。”我的“逼”,也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之一。我采用小练笔的方法,坚持随课文内容仿写小作文,每周至少一文,定时交流,选出好的展示在“学习园地”上。还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文学讲座,郊游写作,写日记。正如老舍先生所说:“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文章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如果你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这样通过引导,通过“逼”,更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设身处地,帮助学生解决写作困难
我所任教学校地处山区,学生大多看的少,想的少,我常常对学生讲:尽管大山遮蔽了你的眼睛,但不可让它遮挡了你的心灵。学生也反映写作时缺乏材料,于是我鼓励学生多看书,自己买一些好的杂志推荐给学生看,平时利用上课给学生读一些短小的美文,并作短评,这样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可以利用其中一些素材,使自己的作文增添了亮色。
我还认为教师有时和学生一起写作,对学生影响挺大的,比如写作材料作文,同样一则材料,怎么到老师那儿就能写出别样的效果,耐人寻味,拍案叫好呢?在对比反省与教师的适时点拨中,学生写出的东西越来越好,他也就对写作越来越有信心了。在每年的全校性作文比赛中,我所教班级的总成绩排列均在前茅,一、二等奖占的比例最大。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促进人的发展。作文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作文能力的前提,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可行的教学活动。
第三篇: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之我见
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之我见
修水八小
魏文娟
上作文课时,许多老师都倍感烦恼。因为一提起写作文,大部分学生就眉头紧锁,一筹莫展,不是觉得无话可说,就是觉得无事可记。在他们眼中,作文是一本枯燥乏味的书,永远提不起兴趣。学生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通过实践,以下几种方法使我的作文教学迈上了新台阶。我认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1、利用好课本资源
现在选编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有的文字优美,可品可赏;有的含义深刻,令人深思;有的情感真挚,打动人心;有的意犹未尽,让人遐想„„像这类文章,我们可采取仿写,如仿照某些精彩片断的描述手法,写自己想写的事物。这样一来,降低了作文难度,学生易于接受。还可采取说写,如画出令你感受最深或最能打动你的段落,说说你的感受及打动你的原因,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限制,不统一,怎么说都可以,只要合理就行。还可采取续写,如《穷人》一课,课文学完后,学生们都被桑娜的勤劳、善良深深打动,此时趁热打铁,为情诱情,让学生给课文续写结尾,结果学生们续写的结尾超出了我的想像,有的喜,有的悲,有的曲折,有的平淡。还可以在课文的空白点处补写,如在教《一件运动衫》时,我选择了文本空白:康威老先生怎么跟小男孩商量换运动衫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兴趣盎然,讨论热烈,写出的作文也精彩纷呈。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课本中文言文、古诗进行改写、编写。只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的课本资源,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2、利用好生活资源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文章写作的源泉。生活与每个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的素材,但在学生眼中,世界常常是大而化之的,他们不会去刻意的留意生活,细致地观察生活,对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让那些催人泪下的、给人启迪的、催人奋进的、令人喜悦的发生在生活中的故事,通过学生的笔跃然纸上,使之成为一段佳话,一个道理,一种品质,一份真情,让学生融进生活,品读生活,感受生活,去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广博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文章写得更充实、更准确、更优美。如一个叫马惠的学生,在写一篇题为《——对我真好》的作文时,通过她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在她想为灾区人民捐款这件事上,写出爸爸和妈妈所持的不同态度。爸爸对自己的孩子一向大方,孩子有要求尽量满足,妈妈则很节俭,自己连一根冰棍都舍不得吃。但在捐款这件事上,孩子认为爸爸会同意,妈妈不同意,谁知,当孩子提出这件事时,同意的却是妈妈,而且妈妈很大方的捐了50元。如果没有这段生活经历,孩子凭空想象,结局恐怕会和事实相差很远,而妈妈这种为他人着想的光辉品质也将不会为孩子所知。
3、利用阅读积累
写作和阅读不可分割。读写结合,从范文中借鉴,从积累中运用,极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些经验之谈,是有道理的。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维,活跃文思。学生在写作时,就会文如泉涌,思维敏捷。其次,阅读还可以吸取和丰富写作材料。广泛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不能亲自去接触、认识的生活知识,从而丰富了自己的写作材料。再次,阅读又是掌握写作顺序,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别人的文章读的多了,耳濡目染,便会学会一些写作技巧。如怎样对细节进行描写,怎样使文路清晰明了,怎样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等。最后,阅读还可以积累语言,丰富我们的词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如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随手摘抄下来,在作文时,把积累的词句运用进去,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还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小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他们大脑中的那些未被人为规则“净化”的稚语往往充满灵性,有的甚至神奇的让人忍俊不禁,这些都是孩子想要表达的。作文的动力实际上就是他们心中旺盛的表达欲望,如果我们用过高过严的、整齐划一的要求设置障碍,就会挫伤他们表达的热情。表达的热情没了,那不爱作文也就不难理解了。
平时我们总爱从我们的视角,用求全责备的眼光去看学生,其实孩子眼里的世界跟我们的不一样。我们要去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悟性,树立主人翁的写作意识,让其大胆抒写生活感受。只有充分展示儿童心态,其习作园地才能开出千姿百态的花朵。只要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愿望,说想说的话,写想写的事,自由表达,无拘无束,就会让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和个体灵性在习作中大放光彩。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习作,我给予了不同的点评,都是以赏识的评语去肯定他们,鼓励他们。学生看后,无论是做人还是做文章,他们的信心都会更足。树立信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要轻易的去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尤其在写作文这个方面,学生的自信心脆弱的不堪一击,当老师的要像园丁呵护幼苗一样去呵护学生的自信心。
三、创新写作观念
《新课标》要求: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鉴于此,教师必须抛弃老一套的作文教学模式。要从内容到形式,从结构到语言,从文体到文法,都不能限制的太死,要给学生自由选择、自主表达的权利,让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高兴怎么写就怎么写,真正写出实景实物,叙述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一首优美的小诗,一篇简短的日记,一段独到的体会,一份真情的流露,都可当作一篇习作,真正把学生从写作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作文形式更是要抛弃统一命题的做法,采用选择式、自主式、情感式、符号式、片断式等多种形式的命题、半命题或让学生自由命题,以此不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开放写作内容,开放写作形式,让学生不再套公式似的瞎编乱造,不再抓壮丁似的东拼西凑,用真情真心真话抒写他们的生活,爱上用我笔诉我心的表达方式。
四、鼓励学生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低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五、讲评以激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给学生作文下评语,是每位语文教师份内的事。当学生写完一篇作文,最希望的就是看到老师打的分数和写的评语,那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肯定。曾布置过一篇写人的文章,一位学生写的作文不够通顺,而且错别字也多,人物的特点也没有写出来,几乎属于不合格作文,但这篇作文在外貌描写方面较好,我就抓住这一闪光点,给了这位学生鼓励性的评语。这位学生看了评语之后,很激动,跑来对我说:“老师,从来没有人说我作文写的好,你是第一个。今后,我一定好好写作文,要和邓立婷写的一样好。”听了学生的话,我感触颇深。没成想,一句看似简单的评语,既给予了学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成功体验,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四篇: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高段作文写作的兴趣培养
【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工作中,作文教学是重中之重,如何使学生写好作文就显的非常重要了,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就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兴趣,启发他们发挥想象能力,教师加以鼓励就使的学生对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把学生真正带入一个轻松自由的习作乐园。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兴趣提高写作培养
兴趣,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好奇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当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时,就会产生鼓舞力量,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小学生作文课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作文难”现象,更应从多方面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读、写两方面。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而言,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写作变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难题,学生进入写作阶段后,“写”主要体现在写作文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显的尤为重要了。教学中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写作技能固然重要,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写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久而久之,对作文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如何才能使学生解除这种心理,由“让我写”变为“我要写”呢?我认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才是最关键的。只有学生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在学习生活中主动去探索。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所以教师应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上下功夫,要让学生想写、会写。那么,作文教学中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受、认知、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非常重-1-
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记得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的爱好》一文时,我先介绍了自己的爱好是“喜欢看书”,接着我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小故事:“有一次我一个人在家做饭,把锅放到煤气灶上,打开煤气倒上水,在等水开的时间里,我随手拿起旁边桌子上的一本书,到书房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不知过了多久,一股难闻的气味钻进了书房,我才想起自己在做饭,跑过去一看锅烧了一个大洞,差点着火”。讲完之后,让学生谈谈对老师有了哪些了解,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爱好,让别的同学了解他。用这种谈话的方式,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新鲜感,激发了他们交流的欲望,在写作时有话可写。
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童年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一段人生岁月。儿童作文不是用手写出来的文字,而是用心灵描摹出来的图画。在儿童眼里,世界万物,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切都是亲切迷人的:绿叶肥了,红花瘦了;大树会唱歌,小鸟会说话……。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小学生作文,虽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要完整的刻画每个人物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在活动作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的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大家都知道作家创造美妙的音乐,也是来自生活的源泉。听鸟鸣,想象茂密森林的良辰美景;听水声,想象泉水叮咚的溪流,波光粼粼的湖水,汹涌澎湃的大海;在一次听录音写想象作文的教学课中,我让学生听课前录好的各种声音,然后抓住其中的一两种,展开想象,进行构思、构图。随后让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把自己想到的场景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学生纷纷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读给组内同学听,激起了写作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模仿写作的能力,提高写作欲望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的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
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的文风。
四、让学生互批互改,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是教师独自面对一大叠作文本逐字逐句批改,耗时费力又不能及时反馈,有许多不利因素。为此我增加了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这一程序。我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循序渐进,先简后难。开始只要求改错别字,进而修改病句,画出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最后要求学生之间写出鼓励性的评语,如:“你写的真好”,“你比我写的好”,“相信你自己写的是最好的”,“下次你会写的更好”等。这样的批改方式,既能为学生创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机会,又能杜绝自己作文中出现与别人类似的毛病,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水平。通过这样长时间的练习,我所教的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从中我也明白了,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把学生放飞到写作的天地里,让学生主动拿起手中的笔,才能描绘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五、对学生的习作多鼓励、多表扬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学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把学生写的优秀作文进行表扬,也是激发学生创作的又一好方法。每次作文,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较好的作文,在班级里进行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改变了以往不会写作文的处境,真正把学生带进了一个轻松、自由的习作乐园。
六、教师课堂示范作文
课堂作文示范,不仅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给教师自己树立威信。如我在要求学生写《假如我会克隆》这篇作文时,我帮学生分析了“克隆”的意思,会克隆后做什么等,边讲边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惊喜交集,紧接着就兴致勃勃地写起来。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教师却不重视这份工作,作文教学几乎是纸上谈兵,从不在课堂上给学生示范作文。这种做法我认为是不妥的。
七、教师巧引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写真实的生活。
作文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写和学生实际操作的双边活动。有人说:学生的作文好,不是改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此话虽然不无偏颇,却也是不无道理。习作的主动者首先必须是学生,但教师的引导也尤为重要。许多教育家都总结出了一条条经验:“把金钥匙给学生!”“给他一袋干粮,不如给他一支猎枪。”“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际上与其教给学生方法和技能,还不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总结出经验方法,使其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当引路人,引领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写达到如沐春风的和谐境地。那么教师如何“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呢?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学生作文难的又一大原因。经验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的第一“引”就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生活中不是只有学习一件事,那样的生活太单调乏味,学生自然也不觉得会有什么好话题值得写。语文教师要抛弃那些组织学生搞活动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影响考试成绩的片面认识。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你成天在课堂上讲怎样写作文,学生还是无事可写;要写也是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感。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积极主动地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思想政治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还要舍得花一些语文课的教学时间精心组织一些与写作文紧密联系的活动,坚持在活动中学习作文。生活丰富多彩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也就不会一拿起笔就感到无处下手了。在教学中我就曾经采取过这样的方法,在每节语文课前抽几分钟开展课前讲话活动,按顺序,每人一次,无一例外。先由教师命题,然后变为自己命题,谈谈自己的心思和苦恼。让他们畅所欲言,无所不谈,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自己参与了活动,还有机会听到同学之间的各种小故事,日积月累的就积累了不少材料在脑海中,以后写作文时就只要从大脑的材料库中提取出来就行了。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学生写作文,就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按理说,学生每天的生活都很丰富,可为什么一到写作文就会急得抓耳挠腮找不到内容可写,或三言两语就交代完了呢?也有老师曾提出疑问:我花了大量时间组织活动,他们玩起来似乎很尽兴,可写作文时还是觉得没东西可写,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他们大多不曾用心去感受,没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好习惯。为了帮助学生变成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师自己就应该成为一个触觉敏锐的有心人,能够捕捉到学生生活中的亮点,有
目的地指导他们观察,有意识地帮助他们积累作文素材。这便是我要说的第二“引”: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当一个有心人!
如做完早操,建议学生观察天空的颜色或云朵的形状;体育课后请学生描述自己又热又渴的感受……教师还可以常带领学生玩耍:灿烂的阳光下领着学生在操场上吹肥皂泡泡;下雪了带着学生堆雪人、打雪仗。一边玩一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想法、心情、体验,让他们在娱乐当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与学生们谈天说地。这样既沟通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又能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许多信息。
作文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作文教学改革任重道远,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写作,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师报》2007年第33期。
2、《小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年第12期。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五篇:提高语文阅读兴趣
总结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大语文教育观看来,语文教育是由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和感悟三个方面构成的。
少年时期不仅是人的身体发育期,也是人的心灵发育期。这一时期读书对于少年心灵的成长十分重要。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如一株刚破土的幼苗,渴望吮吸知识的甘露,以使自己茁壮成长,而这甘露的获得,除了依靠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传授外,更多的要依靠学生课外阅读去采集。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全过程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趋力,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提。一旦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就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此时,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其综合素质,使其终身受益。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要多指导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标极力提倡学生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让学生有—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我们教师要像牧羊人一样,把他们带到最肥沃草地上让他们尽情地享受。
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一种休闲活动,才可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各种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
养。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诵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人有学步时,读有起步时。适时施教,在学生开读的最佳时段,教师帮助其树立起阅读的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这是语文教育走向成功的机遇。在个人朗读过程中,老师要多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集体朗读时,要求学生做到协调统一,才能产生和谐的美感;分角色表演读,让同学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
二、给学生读书的自由,让学生与书交朋友,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一、“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第二、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太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
第三、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也知道多读课外书好,可是功课那么多,作业要完成,那有时间看书?其实只要你渴望读书,愿意与忆交朋友,肯挤时间来读书,就不愁没有时间。就像大文学家鲁迅先生说的: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谈天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最终鲁迅写出了许多好文章,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像挤时间跟好朋友玩一样,我们可以用午休、放学做完功课以后、节假日等点滴时间来读书。每天一小时,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第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
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部动力
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像去读。经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样就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
四、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可帮助学生尽快驶上读书的快车道。一是创设读书的大环境:首先,在校园中拉起竖幅: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在橱窗中出“新书推荐”板报。其次,布置漂亮的新书展览于图书室,并组织学生前去参观,学生被那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所深深吸引。另外,在教室中,设立图书角,挂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书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二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适当的时候,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光读书等。三开展有关活动,如举办书籍交流会,让学生拿出自己心爱的书籍,推荐给对方,同时也从对方的书中找到自己喜爱阅读的书籍,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五、展示读书成果,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为促进、激励学生课外阅读,可以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如读书笔记交流、手抄报展示、演讲会、故事会、辩论会、佳作推介会、读书卡片欣赏会、读书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将自己在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充
分表达出来,在对话中交流,在交流中辩论。
六、推荐优秀读物给学生阅读,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愿望。
以读物的内容吸引学生读书。“学习的最好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的这句话启发我们必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我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读物。我们平时在推荐读物时,要有针对性地推荐。只有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他们才能深入地理解读物的内容,受到读物的感染。、1、有益于身心发展的读物。
所谓有益于身心发展,主要是指有益于培养健康和有益于智力开发、有益于语言发展等。符合这些教育要求的读物,首先在内容上是歌颂人类勤劳、善良、坚强、进取、崇高等人格精神的读物。在这个前提下,一般宜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读物,向中年级学生可推荐战斗故事、科幻作品类读物,向高年级学生推荐伟人的故事、中外名著、地理历史类读物。这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均能读到最适合自身需要同时又最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课外读物。
2、有益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
当今学生面对的课外阅读背景是广阔的,内容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中自由驰骋的同时,我们还有必要去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
(1)读课文中的人物故事。小学课文中写了众多的人物,其中有许多名人,如学到《田忌赛马》,可指导学生阅读孙膑的故事;学到《詹天佑》,推荐学生读《伟大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少年时代的詹天佑》、《留学国外时的詹天佑》、《京张铁路通车以后》等有关詹天佑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名人的故事,不但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
(2)读与课文知识有联系的课外书。如学习了《太阳》,让学生阅读《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学习了《海底世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海洋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的科普文章。又如教学《赤壁之战》,学生对这个以少胜多的战例津津乐道,意犹未尽。我就不失时机地引导:像这样精彩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比比皆是,要求学生课外尝试阅读《三国演义》,每人准备—个三国故事,在活动课上交流,一时间班上掀起了一股“三国热”。
(3)读同一作者的其它著作。如学了《猫》、《养花》等课文,就向学生推荐老舍的其他作品;教古诗时,就介绍其作者的其他作品,让学生诵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有这样一句名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大。”可见,阅读对于人的影响、对人心灵的塑造是如此的深刻。它能有效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性情,形成综合的语文能力。
总之,教师要多引导学生的阅读内容,鼓励学生阅读好的书籍、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并给学生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读书氛围,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宽松、自主、愉悦的大阅读环境中,有目的地学习、汲取,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提高整体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