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理念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大全

时间:2019-05-15 15:30: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新理念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新理念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大全》。

第一篇:用新理念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大全

用新理念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陈晓军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对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美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所以美术教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一、注重作品的文化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它都是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创作出来的。所谓的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美术作品创作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创作构思。因此在美术教学时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技能技巧的欣赏层面,而要把美术作品放到一定的文化情境中,引导学生认识到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我们知道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随处可见。在美术教学时可将教材内容与校内、外的活动相结合,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如:《现代建筑艺术》一课,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走走,结合学校建筑和校园外的建筑,分析、评论校园建筑及周边建筑的特点和布局,感悟建筑之美。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建筑艺术的多样性和美术对社会的独特贡献。而欣赏董希文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则可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艺术特点的同时,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产生的社会意义,通过理解作品的文化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开国大典》这幅优秀作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作品的热爱。

二、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视觉感受、意象感受、审美心理及心境共鸣。即先产生视觉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审美的视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如欣赏中国画时,教师可事先在教室多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画图片,使学生一进教室马上置身其中,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中国的古典音乐来启发联想,并借助古诗词描述出一幅幅清丽、淡雅的中国画,以此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中国古诗词、中国的古典音乐、中国画三者都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所以借助古典音乐、古诗词既可以渲染学习气氛,又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色彩淡雅的艺术特色。

三、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欣赏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学生静止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以《认识图形标志》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图形标志,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图形标志进行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图形,同时让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并可分组讨论、探究图形标志和图形设计的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图形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互动的发展过程,较之以往的单一的接受式欣赏教学,它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他们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更强的感官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为现代教育技术确立的新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

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而是包含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传统的接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能更好地得到诠释。例如《有趣的汉字》一课,利用课件的演示,直观欣赏、了解文字的演变过程,通过大量有突出特征的象形字实例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的主要特征,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领略象形字的妙趣,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的特征,创造出各种具有特色的象形字。所以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当、具有实效性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倡导探究学习方式、完善学生的审美观点

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因此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这种带有“权威性”的评论,常常不能被学生所理解,因为它是以成人的眼光和专业化的要求来看作品,忽视了儿童的年龄特点,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违背了小学美术欣赏课注重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原则。其实,对知识的探究不只是成人的专利,学生一样可以做到。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这样的发言:“我认为……”“这件作品应该……”“我是这样理解的……”,可见对于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及探究欲,所以学生特别乐意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探究。通过探究、讨论,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与同学分享,同时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完善了审美观点。

在具体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序地探究,完善各自的审美观点,我们不妨借鉴美国费德门教授的欣赏程序来展开探究活动。它分为: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四个步骤。如欣赏、评述《民间玩具》一课,展开探究步骤如下:(1)通过观察民间玩具的图片、录像等资料你对哪一种玩具印象最深?民间玩具塑造了什么形象?民间玩具什么地方引起你的关注,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民间玩具?……要求学生用笔记下自己的想法,为下面的探究、讨论做好准备。(2)简述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提出问题,在小组内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长作笔记。(3)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独特见解,并提出本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间玩具认识的完整性。(4)通过师生共同对民间玩具进行欣赏和评价,小组内再次谈谈欣赏后的体会和感觉,把个人的见解和集体的智慧融合起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把握民间玩具传递出的文化信息。

六、指导学生写作小短文、发挥美术欣赏的功能

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都是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一幅作品通常由几个学生从各方面相互补充,就算完成了欣赏教学,也无法做到全班参与。其次,一个学生一般只能谈一点对作品的认识,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所回答的问题大多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所以难免有些肤浅、随意。再者,口头表达使教师无法确切知道全班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认真思考。教师更不知道每个学生对作品是否理解和认识。有鉴于此,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可适当采用写作小短文的形式,以延续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发挥美术欣赏课的功能。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色彩、构图、时代背景、社会意义,作品意境、作家的精神等方面,选取各自最感兴趣、感受最深、能产生丰富联想的若干方面的内容,重点写出自己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的分析,并以此作为欣赏评述的作业上交,教师可把此项作业作为欣赏评述综合评价的依据之一。这一作法可促进每个学生收集更多资料,认真思考,综合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以加强,使美术欣赏教学得以完整。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审美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欣赏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就让我们带着信念去追求,带着希望去寻找,带着爱心去探索,带着自信上路吧。

第二篇:论文《用新理念引导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用新理念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摘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美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陶冶高尚情操,完善人格。”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针对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淡几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注意学生主导作用、学生情感体验、自主欣赏、创造能力、审美观

点。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感知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达到更强的感官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为现代教育技术确立的新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它带给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而是包含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在内的一场历史性变革。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传统的接受式美术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出来,现代教育技术确实给美术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这种融图像、文字、声音、信息、动画为一体的教学技术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使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能更好地得到诠释。例如《点、线、面》一课,利用课件的演示,直观欣赏、了解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通过大量有突出特征的图画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点、线、面的主要特征,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领略点、线、面的妙趣,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突出的特征,创造出各种具有特色的图画。所以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当、具有实效性地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当然也不能以多媒体为,以教师为主体也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欣赏作品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随着课件的展示,老师从时代背景、画家生平、作品的形式等角度全面分析作品。学生只有听与看的权利,不敢对作品有丝毫微词。新课程教育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美术欣赏课特别需要营造开放型的课堂教学。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因为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思想个性不同,所以每个学生对作品的感悟也是不同的。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

因此,教师要调整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然的课堂教学氛围,绝不能板着面孔把美术欣赏教学变成道德训诫,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艺术熏陶。开始时教师应避免对欣赏作品结论的评价倾向,多提供学生畅所欲言的时间和机会,创设个性化的讨论氛围,着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情感来对待大师的优秀作品,鼓励学生研究

美、探索美。

二、注意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学生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童在欣赏《动植物欣赏》时,他们全被色彩艳丽的植物、动物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的存在,变成了看。这时可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外走走,结合校园外和平常家里的动物,分析、评论动物的特点,感悟动物的美、活泼。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到动物与人和谐相处和美术对社会的独特贡献。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剪纸,结果他们全把剪纸作品当作绘画作品看。这时则可在引导学生欣赏工艺作品艺术特点的同时,通过查找资料让学生了解工艺艺术与绘画的不同,通过理解工艺作品的文化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剪纸作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作品的热爱。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三、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分为四个阶段:视觉感受、意象感受、审美心理及心境共鸣。即先产生视觉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体现的情境和思想感情,从而感受到美,最后产生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那么审美的视象、意象感受的外在因素就是情境,要使学生产生审美感受,使之内化,就应该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如小学低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表现生活周围的美好事物。如《小朋友的画》、《民间美术欣赏》等。其特点是低年级阶段所欣赏的作品富有情趣,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如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树画在半空等等,五花八门,比例不在准确,表现无拘无束。所以教师也要有童心,不应该用我们的思想、观念去改变他们,让他们失去了童真。

中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了解优秀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艺术的情感。如第五册《迷人的动画片》、第六册《生活与艺术》、《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等。其特点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欣赏一些与学生生活接近、学生能理解和接受的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所以教师要多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今优秀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对于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应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比如我们上《绘画作品中风景的静物》这一课时,就完全可以让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些陶罐去欣赏,让他们了解足够的知识后,民族的尊严与自豪感自然就出来了。

高年级欣赏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悠久的艺术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高年级欣赏中国画时,教师可事先在教室多挂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近代、现代的中国画图片,使学生一进教室马上置身其中,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中国的古典音乐来启发联想,并借助古诗词描述出一幅幅清丽、淡雅的中国画,以此内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因为中国古诗词、中国的古典音乐、中国画三者都善于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所以借助古典音乐、古诗词既可以渲染学习气氛,又能帮助学生通过情感联想理解中国画的墨分五色、色彩淡雅的艺术特色。

四、完善学生的审美观点

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是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因此学生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而这种带有“权威性”的评论,常常不能被学生所理解,因为它是以成人的眼光和专业化的要求来看作品,忽视了儿童的年龄特点,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违背了小学美术欣赏课注重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教育原则。其实,对知识的探究不只是成人的专利,学生一样可以做到。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这样的发言:“我认为„„” “我是这样理解的„„”,可见对于教学内容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并且学生具有好奇的天性及探究欲,所以学生特别乐意参与问题的讨论和探究。通过探究、讨论,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受与同学分享,同时也接纳与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完善了审美观点。

在具体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序地探究,完善各自的审美观点,我们不妨借鉴美国费德门教授的欣赏程序来展开探究活动。它分为: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四个步骤。如欣赏、评述《民间玩具》一课,展开探究步骤如下:(1)通过观察民间玩具的图片、录像等资料你对哪一种玩具印象最深?民间玩具塑造了什么形象?民间玩具什么地方引起你的关注,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民间玩具?„„要求学生用笔记下自己的想法,为下面的探究、讨论做好准备。(2)简述各自的观点和看法,提出问题,在小组内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长作笔记。(3)小组长汇报各组的独特见解,并提出本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对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间玩具认识的完整性。(4)通过师生共同对民间玩具进行欣赏和评价,小组内再次谈谈欣赏后的体会和感觉,把个人的见解和集体的智慧融合起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把握民间玩具传递出的文化信息。

五、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学生静止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强化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只有在课堂上有效发挥师生的互动才能体现美术教学的生命力,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以《折纸作品欣赏》为例,教师课前让学生收集大量的折纸作品,并要求学生对自己收集的折纸作品进行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折纸作品,同时让学生相互提问,相互解答,并可分组讨论、探究折纸作品设计的意图和设计特点,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探究,全面了解折纸作品的艺术特点,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过程是互动的发展过程,较之以往的单一的接受式欣赏教学,它更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通过激发学生的亲身体验,改变他们静止、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六、指导学生写作小短文、发挥美术欣赏的功能

传统的美术欣赏教学都是以口头语言表达为主,一幅作品通常由几个学生从各方面相互补充,就算完成了欣赏教学,也无法做到全班参与。其次,一个学生一般只能谈一点对作品的认识,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所回答的问题大多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所以难免有些肤浅、随意。再者,口头表达使教师无法确切知道全班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否认真思考。教师更不知道每个学生对作品是否理解和认识。有鉴于此,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可适当采用写作小短文的形式,以延续美术欣赏教学的内容,发挥美术欣赏课的功能。对于年级学生可以要求根据自己生活写少一点,写小短文也是对语文作文,语言逻辑的一种锻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色彩、构图、时代背景、社会意义,作品意境、作家的精神等方面,选取各自最感兴趣、感受最深、能产生丰富联想的若干方面的内容,重点写出自己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的分析,并把此作为欣赏评述的作业上交,教师可把此项作业作为欣赏评述综合评价的依据之一。这一作法可促进每个学生收集更多资料,认真思考,综合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以加强,使美术欣赏教学得以完整。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审美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欣赏教学活动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他们学得最好;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就让我们带着信念去追求,带着希望去寻找,带着爱心去探索,带着自信上路吧。

节选《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人教版小学美术书》等

阜南县会龙乡尧上小学

李艳红

第三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纪台镇吴庙小学 主讲人;孙建德 2012年3月9日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教师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1.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2.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

3.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大。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的时间内 持续增长。

4.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些反映 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例如,城市的孩子从小看见的就是整洁、光亮的柏油路,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明亮的大厦高楼,他们就感受不出绘画

作品中农村低矮的房子、稀疏的篱笆、乱的石头和柴堆也是一种美丽。5.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教师生 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音乐伴奏 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我国的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专题欣赏课、随堂欣赏课和现场课三类:

1.专题欣赏课。专题欣赏课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主要形式(我们前面例举的内容都是 专题欣赏内容),它指的是整个课时内组织学生专门对某些作品进行欣赏的课业。进行专题欣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谈话法、讨论法、伴音、放录音、幻灯等手段调节学生的有 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采取分析一幅作品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启发儿童观察分析,鼓励他们踊跃 发言,各抒己见,积极讨论。

2.随堂欣赏课。随堂欣赏课是指在绘画和工艺(包括写生、创作、图案、塑造、手工制作)课业中所穿插 进行的欣赏。这种欣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得很多,比如:每一课都安排了范图及资料,教师指导学生 观看讲解,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又如:为了使低年级学生能在蜡笔的涂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导学生对素描 知识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画,这就是随掌欣赏的教学过程。

3.现场欣赏。现场欣赏是一种在课堂教学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到现场和实地察看所进 行的欣赏教学。

作为条件稍差的农村,有关欣赏课的内容我们结合本地具体情况作有效的灵活调整。

第四篇:美术教学的新理念

美术教学的新理念

【摘 要】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这样就要求美术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传统的只注重教的教师。”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

【关键词】美术课程 课堂活动 美术技能 审美教学

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师,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己近20个年头,这份美好的工作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次次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一回回与学生的心灵碰撞,都让笔者的生命多了一份惊喜,多了一份幸福,多了一份期待。惊喜于学生无穷的创造力,幸福于学生无尽的求知热情,更期待着适合学生的新的教学理念的诞生。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这里,就笔者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新课程标准的几点体会:

一、新课程下,美术教师角色的变化

美术课堂教学中较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及教学的结果,教学方法上重视讲授法、谈话法,师生交流的方式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互动的交流过程。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美术教师不能总关注自己在课堂中的形象,而应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需要和发展,走下讲台,放下架子,努力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这并不是说要打破班级授课制,而是要改变教师在班级中知识传授者的形象,成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信息及时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互动共生的师生关系。特别是美术课,本来就是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完全可以去探索更大的教学空间,寻找到更适合师生共同参与的班级教学形式。

二、关注学生需求,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以前美术教师总是以成人的要求、专业的标准要求学生,要求学生该怎么画就怎么画,该画什么就画什么,这种循规蹈矩的做法完全由教师规定课业内容形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束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沦为学习的奴隶,使学生不赶轻易出手,加重了学生的自卑感,导致学生对美术望而却步,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三.改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成规,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以至学生失去兴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学生喜欢被表扬,其实从初中生的心理角度来说,运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会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得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搭配的真漂亮!”或伸伸大拇指,“你比教师画得还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往往一句简单的平常的话会给学生很大的鼓励,会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对孩子们的一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教育惯于在哑雀无声,坐得笔直的人群前讲话或传达指示,不允许别人有异意,更别说当堂与你进行辩论了。而在素质教育推行的今天,作为教师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美术教学,为激起学生的兴趣,美术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新的教学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在美术课里,应该允许学生画得不像,鼓励学生有个性的创造作品,不要像其它学科一样有固定的答案。如果你一味地追求作品的“像”,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那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挫伤,而且初中生的自尊心要比小学生要强得多,思维要比小学生开阔些,这样不仅打消了他的兴趣,还打击了他创造的积极性。

五、由传统美术技能教学,倾向美术技能与审美教学的和谐统一

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结合。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注意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传统的美术教育对此重视的还不够。美术课虽非主科,但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良好的行为,对生活的热爱,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甚至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都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

六、专业的教师队伍将是新课程成功的保证

随着社会专业信息的分类,美术也被定格为一门专有学科,而专业的美术教师也逐渐被分流到各类学校取代非专业教学的教师。这无疑是一种社会对各类信息技术的急剧增长的表现,也推进了新课程实施的走向。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面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新课程标准为美术教育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天空,也为我们这些改革前沿的一线教师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机遇与挑战,使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师是专业型的,我们的专业特长将会推进改革,不断完善。我们是新课程的参与者,并非圣人,我们都不能预知成功或失败,但是我们可以提升专业技术,自我增值,做一个中国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在世界闪光、发亮。

新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的需要,是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区别,但新课程改革还是处于生成和打造阶段,推行需要一定的过程,那也是一个从实践到建设的过程,很多问题也不是单靠课程改革自身就能解决的,也有些问题需要我们耐心等到整个社会共同进步到一定的阶段后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夸美纽斯说:“种子先得撒下去,然后才能逐渐成长。”我们就是撒种人,我们会从构思、推行、实验到宣告成功。

第五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东小 李金凤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应当顺应他们爱美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 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一、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黄 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常常等使他们欣慰和喜悦,乐于接受,如果我们把黑白图片和彩色图片同时放在他们的面前,儿童将对彩色图片反映强烈一些。

二、儿童在欣赏过程中,往往注意某个细节的观察而忽视整体或注意整体而忽视其它。例如一年级儿观 看绘画作品《美丽的风筝》时,他们全被风筝上色彩艳丽的花纹吸引住了,以至于忘记了手帕的存在,变成了看花。中、高年级同样有类似的现象,四年级的学生欣赏工艺作品的刺绣,结果他们全把刺绣作画作 品看。

三、儿童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受情绪牵制的随意性他 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未能仔细琢磨,对作品的感受能力难于在较长间内 持续增长。

四、儿童在欣赏过程中,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见闻认识及由画面产生的联想对作品进行评判。对那映 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接受,并常常用来作自己的范本

五、为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视觉记忆常常需要伴之以听觉记忆,尤其是欣赏古今中外名作,没有生 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儿童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也不会很深。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成功的教学课都运用了伴奏 的教学手段,目的就是渲染气氛,强化记忆。

下载用新理念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新理念引领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美术教学论文: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初探

    纵观现行的美术教育,重视了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是否仍旧被淡化忽视而失重,也就是美术欣赏课有没有得不到真正的关注和重视呢?我们先......

    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引导学......

    [小学美术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 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学美术教......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研究》课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

    小学美术欣赏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欣赏,使为学生对外国风景画、静物画产生和发展概况有初步认识。了解印象派及后期的风景画、静物画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通过欣赏和评......

    [小学美术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1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杨述钧 儿童是爱美的,而且对美的事物感受很早,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 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作为小......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

    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有实施美术欣赏教学。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好、欣赏能力,陶冶情操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学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