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心小学数学课题方案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实施方案
瓜州县锁阳城学区中心小学
课题名称: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后进生”的话题,是每一所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话题。如果每所学校、每位教师真正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话,如果每所学校有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的话,“后进生”转化工作无疑是必须俯下身子要做好的事情。国内外研究:转化”后进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都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界定、类型、特点、形成的原因,“后进生”“矫治”的理论和对策都有较为详尽的论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加上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动手、动脑的机会,出现了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从而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上课无精打采,厌倦作业,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从我校六年级学生参加毕业考试成绩中看出,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数学素质有所下降。出现了较多的低分,一些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学习数学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需要不断的积累、沉淀。出现低分不是“一日之寒”,是对数学学习逐渐放弃的过程。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原因,在教学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防止和努力控制学困生的产生,有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如在中年级数学学习学困生转化取得突破并得以推广,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科教育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发展意义和历史意义。
“后进生群”形成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1.社会原因: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染上一些不良习气,上网吧等,都对学生的学习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
2.家庭原因:与农村学生的家长素质普遍要比城区的低,教不得法。有的对子女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则粗暴无知,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是,单亲家庭子女日益增多,致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和行为上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3.学校教育原因: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成绩,因此就要对学生成绩进行不断的排序、分类,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以前的农村小学由于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无论是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还是办学意识等方面,与城里的学校相比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农村小学生源的质量要比城里生源的质量差;(有条件的都转到城里的小学)再加上转来一部份在原学校时对其采取的教育措施不当,导致其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
4.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还有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的教导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
欲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将借鉴先进的研究成果,更新教育观念,突破常规的教育教学策略,探索、实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所以,决定从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开展关于“后进生群”生成原因及转化对策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学困,指学习上有障碍,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
数学学习学困生,指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计算较慢正确率低,记忆力较弱,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学困生中较为严重的是连续得低分的学生。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即是在数学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学生,在一定形式的辅导下,学习上有了好的改变。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使教师的教育观、学生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弘扬学生主体性人格力量,激励学生的自主发展潜能的理念得以确立。
2.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为”后进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正确引导“后进生”,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取得“后进生”的配合,融洽了师生关系,带动了学校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3.通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可以使学生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大幅上升,学校社会效应不断提高
4.使学校与教师积累了大量的论文、教学案例、心得体会、反思,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县得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二)研究内容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学困生转化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特别需要老师有信心、恒心和爱心。积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2.因材施教的应用;
为了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考虑到学困生客观上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这里包括从近期学习目标、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入手,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并及时反馈信息,了解他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查清主要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分化。对于学习主动、积极进步的表现应有不失时机的加以鼓励,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困生转化。
3.学习兴趣与自信心的培养的研究;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宝贵的心理因素,在这种情绪下,大脑异常活跃、神经细胞处于兴奋状态,必然会提高学习效率,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加强学法指导。当他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需要老师耐心的心理疏导和方法点拔,“开小灶”进行知识上的查漏补缺;当他在学习上或行为中出现“闪光点”时,哪怕是课堂上专心听讲,我们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可以让他体会到信赖、满意、亲切的情感,从而树立他的学习信心,以满腔热情投身到学习中来,增强向优生转化的勇气。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动手动脑相结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5.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启蒙教育,对学生的前期思想起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气氛和健康的社会文化可以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从小远离不良风气的侵袭。
四、研究对象
以学生数学成绩,确定一至六年级的 “后进生群”为研究对象(由于“后进生群”的动态变化,研究对象也会随之变化)
五、研究方法
用调查、观察、经验总结为研究起点探索“后进生群”的类型及生成原因,“后进生群”类型研究包括:单学科 “后进生群”研究、知识基础差型”后进生研究、“学习习惯差型”后进生研究、“学习能力差型”后进生研究等;“后进生群”成因研究包括:社会原因研究、家庭原因研究、学校教育原因研究、学生自身原因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人员分工及步骤
(一)、实验领导小组成员
1、负责人:杨金武
2、组长:王亮同
3、实验教师:姜艳俞瑞娟聂金玲田文
(二)课题组人员分工:
杨金武:课题总负责;
王亮同:课题论证;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全体成员:制定课题方案;资料搜集整理;阶段总结;最终成果总结。
(三)、具体分以下步骤实施:
实验时间:2012年3月——2013年12月
1、选题申报阶段:2012年3月
申报课题并拟定课题方案争取审核通过;采用多种方式请学校、教研组等提供修整意见,形成较具体、较完善的研究探索方案;收集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资料,开展理论学习,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制定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落实各层面具体工作,对课题组人员实施分层次的培训。
2、开题阶段:2012年4月
细化研究方案,开好开题会。完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及多媒体资源追踪记录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实施过程。
3、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步骤:
2012年5月——2012年7月
(1)开展理论学习,课题资料培训。
(2)制定课外辅导任务。
(3)上课题汇报课。
(4)课题实验小结或撰写经验论文。
2012年8月——2012年12月
(1)上课题汇报课。
(2)制定课外辅导任务。
(3)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理解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所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数学竞赛。
(5)课题实验小结或撰写经验论文。
2013年3月——2013年7月
(1)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上课题汇报课。
(3)数学知识竞赛。
(4)课题实验小结,撰写经验论文。
2013年9月——2013年12月
(1)上课题汇报课。
(2)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数学知识竞赛。
(3)课题实验小结。
(4)撰写经验论文。
(6)总结课题研究的成功经验,查找不足的地方及原因。
4、结题阶段:2013年12月
对结题材料进行充分准备,分类汇编成果。充实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整理分析研究结果,结题论证。进一步总结、提炼、筛选、整理,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并申请鉴定。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实验报告;
2.研究论文。
3.实施教学的典型课例等。
4.总结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锁阳城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二O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第二篇:低段数学教研组课题方案
课堂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提出了一项新的重要能力目标“学会倾听”。那么什么是“倾听能力”呢?所谓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就是说在听的过程中,倾听者必须要做到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倾听习惯养成之后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更能博采众长,弥补学习者个体考虑问题的不足,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做人的开始。倾听习惯的养成要从一年级的孩子抓起。
长久以来,学生一入学就被灌输要上课认真听老师的话,听课认真的孩子是老师心中的乖学生,更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我们教师也更多是关心学生认真听,听了多少内容的问题,然而很少去关注孩子们听了别人的发言之后产生的一些不同的想法与启示。尤其是在新课程中,合作讨论式的课堂,作为老师更难驾驭,比如在上计算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一节课上下来之后很多孩子还是不停地在运用自己之前所用的计算方法,即使这种方法并不十分简便,可是在他的头脑中始终认为是最好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通过一些实际调查发现,问题还是出在孩子们在“听”或“说”的过程中很少去作一些对比。没有听准,就很难听得懂,没有听懂就更难记清,没有记清就更不用说会用了。
课堂教学的进行需要学生学会倾听,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课堂是大家的,每一位同学都有平等的机会,如果它只是小数人的舞台,他们在课堂上是主角,占领着自由表达的绝对优势,而剥夺大多数同学自由表达的机会,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重要的。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指出:“倾听的能力包括理解教师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两部分。”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还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听力和理解是它的基本要素。应首先把这种基本要素作为强调和培养的目标。为
此我们提出《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倾听能力》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目前,对于提高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研究,国内外的学者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完全不会观察,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来看,耳朵不用来听。”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是现在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本课题提出的小学生“有效倾听”的研究,是以小学生的个性特征与认知特点为基础,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小学素质教育的体系。良好的倾听习惯,既是生活交际的需要,又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条件之一,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听课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它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主动性,使全体学生更加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因此从主观愿望上,我们都期待开展这一课题研究。
2、倾听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达到充分的沟通。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这样的信念: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心理需要。对学生予以信赖,使其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的教育才能如春风化雨一般为学生所接受。因此从转变教师观念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这一方面来讲,这个课题也具有可行性。
3、我校领导重视教学科研,教改以来我校已有多个课题研究成果获得省、市奖励。同时本,我校狠抓科研课题研究,要培养了一支年轻、专业素质强、肯钻敢拼的教师队伍,为本课题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力量。
4、以往的教学对学生倾听能力的评价几乎是空白,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并对学生倾听能力作出相应的评价。
二、研究目标 :
1、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进而逐步提高倾听能力。
2、寻求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方法和规律,形成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研究内容 :
1、调查并进行学生的倾听能力分析。
(1)净化环境,营造静心倾听的外部环境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2、进行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研究
(1)培养认真倾听的心态
(2)示范鼓励,树立倾听的榜样
(3)多途径训练,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进行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研究
四、关键的界定。
1、内涵界定
本研究课题拟深入思考和分析学生课堂倾听习惯的成因及相关要素,寻求培养或改善学生倾听习惯的具体策略。教师合理有效的指导,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潜能,使学生爱听、乐听、会听、善听,提高倾听能力。
2、概念界定
学生倾听能力:在本课题中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听取他人言语的主体状态,包括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两个方面。其中倾听习惯指要求学生在倾听时能集中注意力,听清楚、听完整。这是一种礼貌,也是表示对说话者的人格尊重;倾听能力主要指学生能边听边思边提炼,通过倾听能赏识别人发言和见解,并给予恰当的补充、纠正、帮助,吸纳别人的见解,完善自己。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二)、大体思路:
1、创设情境,优化指导,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1)了解倾听的重要性。
学会倾听、学会表达是学生良好习惯的一个方面,而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顺利地从幼儿园跨入小学校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应成为课堂不可缺少的追求!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
(2)专心、耐心、虚心、用心听取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发展孩子倾听能力的前提和基本条件。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孩子的表达能力增强了许多,可是有些习惯却不好,如大人说话时常插嘴,不能认真仔细地听等等。要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必须使孩子良好的倾听礼貌和习惯,这是提高孩子听懂语言的重要保证。应让孩子懂得在听故事、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可以自然地坐着或站着,眼睛看着说话的人,并且不随便插嘴,安静地听他人把话说完。这是一种倾听礼貌。
2、创设情境,优化指导,学习倾听方法,逐步提高倾听能力
边听边想,记住别人说话的要点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体现出一个人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做到多思、多讲、多说。
复述别人的错误,进行边听边分析。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他们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同伴回答中富有疑义和争论的问题,善于在听课过程中与老师进行交流、提出疑义,成了提高学生质疑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同时也能切实推动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学习评价,在倾听别人发言的基础上进行加工。
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专心且耐心,静静地听,听完后能复述别人所说的内容,加以自己的想法,复述出来。
六、研究对象:
2016级和2017级、2018级全体学生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预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0月
(1)设计问卷,观察学生倾听行为
(2)收集个案,初步分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3)初步筛选课题组成员
2、准备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
(1)成立课题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制定研究方案
(2)开展前期调查,制定研究计划,修改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3、实施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5月
(1)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2)定期开展课题研讨,及时调整研究计划、方案
(3)收集有关行动小方案、学生调查问卷及其他资料
(4)小结,规划下阶段研究要点
4、测评与总结阶段:2013年6月—2013年7月
(1)进行成果全面检测,整理课题研究资料,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预审
(2)总结数据分析处理结果,进行反思,撰写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5、推广、深化研究阶段:
(1)完成结题申请、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课题成果鉴定
(2)后续研究设想
拟把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作推广性和发展性研究,并以此来促进我校课题研究的全面开展,推动我校教科研工作水平的提高。
八、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案例等。
九、研究组成员的组成:
姓名
程莹职称职务分工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教师制定课题方案收集案例 赵廷红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教师收集有关行动小方案 肖丁
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教师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王玉芝小学数学二级教师教师总结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童压玲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教师设计问卷观察学生倾听行为 邓昌林小学数学高级教师教师收集案例
余文容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教师收集有关行动小方案
倪梅小学数学一级教师教师设计问卷观察学生倾听行为
第三篇:数学课题
数学课题
学期即将过去,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总体看,全体数学教师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我们怎样教数学,《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我们每位数学教师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开学初组织攻关教师和教研组长参加处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学习,并参加处研究性学习培训。在各年级组织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全体数学教师集中由黄丽娜陈艳红两位教师二次分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各年级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本学期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第六届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我校“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搞,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研讨 反思 将公开课上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 李巧莲老师以《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获市教学能手;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五环节的考评主要形式有以下四个: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3、校查——A随机查:管理人员进课堂(通知听课、推门听课、跟踪听课),听课、看教案、查作业、查学生学习习惯、态度、效果等一条龙式的检查。B集中查:每月对不同年级、不同常规项目集中抽查。
第四篇:数学课题
《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乐于发现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统计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已引起普遍重视,社会作用也越来越大,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教材中的地位突显,在教学中的研究更加深入。但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在统计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一些事例并非学生熟悉,不符合生活情理的或者完全人为编造的,这样,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还有的教学前的准备工作不充分,缺乏课前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活动,对统计教学的认识不足,对统计教学的有效研究不够深入。可见,对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立项课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它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对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认识,有助于统计方面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课题概念说明
1、“统计概念”是指数学课程中对数据统计的过程或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它也是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科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统计教学从内容上分统计表、统计图等。
2、有效性统计概念教学中应突出有效性的研究,呈现出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呈现出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能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掌握交流方法,能较科学的对社会现象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统计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它不仅能使学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把审美情趣、思想方法加以挖掘和提升。使学生情感谢、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能在不同的学段课堂教学中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最佳策略和方法,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围绕这一目标,拟展开下列研究:
1、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主要研究统计概念教学的设计、教学方式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2、小学数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运用策略研究。
主要研究学生在统计概念学习中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应用效果等情况。
3、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评价策略研究。
主要研究统计概念有效性教学能否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是否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兴趣;问题解决方式是否具有科学性、多样性。
四、课题研究理论基础
1、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好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明确,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策略与方法能体现出学生主动的学习。
2、建构主义的课程观也强调用情节真实又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在重新建构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它主张用产生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由此支撑并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拓展性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并以此方式参与课程的设计与编制。
3、《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知识出发,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五、实施概念教学的原则
(一)以生为本原则
(二)把握整体原则
(三)课堂实践原则
六、课题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从本课题研究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断、某一学段内容或者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行为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边总结。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探索出小学统计概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
3、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关注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将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4、信息采集法。对统计教学设计、课题分析,案例研究可采取信息调查,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七、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组建数学课题教研人员。
2、完成课题选题任务。
3、完成课题论证工作。
4、拟定课题申请书
5、完成课题计划书。
6、完善课题科研管理体制,为课题工作进入程序化,制度化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7月
1、组织课题教师人员培训学习,递交课题实验建议书。
2、组织课题科研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研讨课堂教学中的课题问题,撰写课题相关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经验总结等工作。
3、完成前期课题工作的小结及档案管理。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7月-2014年10月检测研究成效,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在观察、调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论证,完成个案分析、材料整理,并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教科研论文,编辑科研成果,完善档案资料,并注意推广研究成果,接受市教科研领导的结题验收。
八、课题研究保障。
1、组建课题研究的队伍。
为了使课题研究顺利运行,成立课题组,并建立完善的课题管理和组织制度。
2、建立课题组理论学习和专题研讨制度。
课题组成员定期集中学习,利用网络随时进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
(1)课题组成员定期上专题研究课,并及时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以及学生作品上传到课题研究博客。
(2)撰写相关的论文、教学设计
第五篇:初中数学校本研修课题方案
三堤口中学数学校本研修计划
根据我校的发展规划和办学特色,依托本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进行符合我校的数学教学研究,特制订2014学校本研修计划。“集体备课”是大家共同关注并不断探讨而又褒贬不一的形式之一。“集体备课”的优点是: 同伴互助,发挥教师的群体优势,集集体之智慧,提高教师钻研、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不足之处是: 数学“集体备课”在部分学校名存实虚,教师为了 “省事”,往往是你按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我,我按有关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你。如果真是这样,那将是数学教育教学中的一大悲哀:部分教师可能对别人所给的教案不甚理解甚至连看都未看就走进教室,这对学生将是何等的不负责任,数学“集体备课”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发挥它的优势,我校在这一校本教研形式上将作深入的探讨。
一、开展以校为本的专题研究
我们的数学校本研修力争真正做到,以解决我校数学为薄弱学科为主要出发点,我们数学组通过分析我校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定课题,在研修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再用研修成果来指导教学实践,使数学教学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目前我校数学组教师少,而我校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够理想,学习方法普遍落后等问题,我们组决定开展有较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数学校本研修专题。数学“集体备课”内容的选定要克服随意性,增强目的性。在学期初,就要确定好“集体备课”的内容,不宜过多。在确定哪些为“集体备课”的内容前,所有教师要把整册教材内容进行学习疏通,了解各个知识领域在本册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乃至与其他年级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
二、备课组研修计划 1.初一年级
同课异构
(一)备课组教师提前设计好同课题教案。每周选好某一课题,备课组教师提前设计好课题。
(二)备课组成员共同讨论该课题每一份教案,提出修改意见,形成基本共识。
(三)由组内一位教师先开课,再采用全体教研组教师听课,评课,集体进行反思探讨,总结经验,修改教案后再由该备课组另一教师同课题开课;再反思探讨,总结经验,重新修改教案后再次开课
(四)全组教师评课交流,探讨比较所形成的最优教学组合
2.初二年级
由于班上人数较多,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因此初二年级研修专题为:如何有效防止两极分化现象,提高合格率。尝试案例分析,自主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组内教员集体分析该案例,拟可行性建议并进行教学效果比较
三 教研组研修形式
1. 教研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反思,使教研组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从而推动三堤口中学的数学校本研修,形成三堤口中学特色
2. 备课组每周活动,探讨研究各教研存在的实际问题 3. 教研组隔周活动,汇报共同研究
4. 每位中青年教师开一堂数学研究课,带教学中的问题参加教研组的活动。
四、保障措施:
1、只有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教师间的相互研讨才能有保障,否则必将流于形式。这里所说的“时间”,是指要在教师的 8 小时工作时间内,切不可占用教师的休息时间。所有数学教师在下午第二至第三节课这一段时间内将集中进行教学研讨活动,每逢双周三下午为集体备课时间。
2、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
3、建立激励机制。结合内部管理考核方案,将教师的业务培训与岗位聘任、学期考核挂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努力打造一支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三堤口中学数学教研组
201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