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第三册实践与综合应用教材分析
鞍山市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教材培训讲稿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大屯中心小学 高萍
大家好!我是大屯中心小学的高萍。很高兴有这样一次机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今天我和各位老师交流的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新课程设置的新领域。正因为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式较少,也就成了课程实施的难点,也因此出现了一些实践上的偏差:由于目标不明确,有的把实践与综合应用课上成了缺乏学科个性的简单游戏活动课、手工劳动课,甚至是说话训练课,有的上成了单元复习课或综合练习课;由于材料缺乏或教材的内容与当地实际不符合,教学出现了很大的随意性。
一、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理解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也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数学自身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二是指打破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沟通和融合,但作为数学学科的一个领域,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综合”都不会放弃也不应放弃“数学味”。“综合实践活动”与作为数学学科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两者在目标指向上都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内容选择上都强调“综合”。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与数学其他课程内容相比,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其特点是:1.现实性。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因此,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从学生生活的现实背景中选取活动素材,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2.问题性。实践与综合应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的内容应以问题情景的方式呈现,实践活动的过程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问题的发现、选择、探究和解决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如探索周长、面积公式、角的大小等过程,都是由核心问题牵引着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3.实践性。数学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体验,在“做”、“调查”、“操作”、“实验”、“游戏”、“探究”、“设计方案”等一系列活动中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去发现和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从实践中获得对数学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他不同于常规的课堂教学,更突出活动性,实践性。它也不局限于课堂上,实际上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内容,很多都要在课前作好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课堂上主要是展示实践结果和讨论交流在实践中涉及到的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开放性。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其目标、内容、形式均具有很大的开放性。第一,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开放。不分课内课外,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不完全按照规定的时间。第二,学习目标的开放,每一次实践活动,学生都有自身的体验和不同的收获,各自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些收获有显性的、有隐性的,有基础的、有发展的、有知识与技能的,还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第三,学习内容的开放,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不完全受数学教材内容的限制,可以跨越学科,涉及多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把学科的知识进行拓展、加
深,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四,活动形式的开放,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如年级活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课堂内活动、课堂外活动;专题活动、游戏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实践操作活动、设计方案活动以及开展数学竞赛等,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践活动内容灵活运用。5.探索性。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应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体验为基础。在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此,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实施,结果呈现都必须靠学生的亲身实践主动的完成,教师只是当好参谋、顾问。
二、目标的制定 《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总体要求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三、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型的特点 实践与综合应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课外活动。两者有相同之处,如都可以延伸到课外,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等,最大的区别在于:数学课外活动的随意性比较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实践与综合运用”有明确的教学要求,虽然可以向课外延伸,但更多的是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要求人人参与,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和发展。
实践与综合应用也不同于复习整理课。虽然两者都有梳理和沟通的功能,但复习整理课只局限于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范围内进行梳理和沟通,往往把查漏补缺、整理知识作为重点,而“实践与综合应用”不仅要梳理某一领域的知识,而且要沟通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甚至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目的是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各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流程分布(略)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的分布,我们不难看出,在第一学段要求以“实践活动”为主题,这一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层次,储备的数学知识还比较零碎和初步,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就强调“实践”,强调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重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所以从内容的选择上更多涉及的是三大领域各自内部的联系;第二学段要求以“综合应用”为主题,考虑到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经验,也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继续强调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增强了“综
合应用”的要求,在内容的安排上,开始涉及领域之间的联系与综合,甚至跨学科之间的沟通与融合。
五、具体分析
我们现在来具体看一下二年级上册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它的编排特点就是通过实践活动,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教材中编排了一些具有现实性的、趣味性的、挑战性的应用问题,除此之外教材中还安排的较大的情境图,通过情境图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我们的教材里安排了三个大的情境图:节日广场、月球旅行、趣味运动会。这个是用情境图的形式让学生提出一些有关的数学问题。
下面我们看第一个情境图节日广场,这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数一数与乘法”、“乘法口诀”与“观察物体”之后进行的,是对前三个单元知识的回顾与综合应用。根据教学进度,教学时间正好是国庆节前后,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创设“庆国庆”的情景,引导学生到节日的广场去走一走,看一看,让学生说说图意,适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再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每提出一个数学问题,都要让学生明确“已知什么”和“求什么”,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再交流、反馈;然后,让学生在教室里寻找、挖掘有关素材,提出乘法问题,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最后,借助烈士纪念碑,让学生想象、体会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进行连线。并及时的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再看第二个情境图月球旅行,这一活动我们主要是借助“月球旅行”这一幻想情境,巩固和综合运用乘法、除法、方向与位置、时间等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可以先设计在实景中辨认方向,先向学生提出:当你第一次来到一个到方,怎么辨别方向呢?这样既复习有关方向与位置的知识,有为这节课留下伏笔。接着以和学生轻松对话的方式谈谈和家人的旅行,以及最想去的地方,接着可以适当的介绍人类在1969年,美国飞行员阿姆斯特朗就乘从阿波罗11号飞船宇宙飞船登上过月球的情形,这样设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另外也可以播放我国的宇航员登月的录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经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相信学生不只是在学数学,做数学,更多的是在体验,实践数学。
趣味运动会
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教材中创设了“趣味运动会”这一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将所有的实践活动都围绕这一情境展开。根据上课时间正处在冬季,为了使本节课的内容更真实,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可以把书上的主题改成了冬季趣味运动会,把比赛中的体育项目也变成了适合在冬季进行的堆雪人、雪地钻圈等体育项目,相应的体育用品、主题图也都更换了。设计“我班召开冬季趣味运动会”这一主题情境,学生对自己身
边发生的事情兴趣更浓,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购买体育用品、报名编组、体操表演等实践活动中应用统计、乘法、除法等有关知识,综合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所有练习都是开放性练习,没有统一的答案,意在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学中设计了“你打算买哪些体育用品?”“给你40元买三种体育用品,你会怎样买?”“老师已经买好了体育用品,共花了72元,猜猜老师可能都买了些什么?”“有24名同学参加钻圈活动,编成几组?”“我们班36名同学参加体操表演,请你来排队形。”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下,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考虑每个问题可能存在的多种结果,判断结果的合理性,找出最科学的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
实践与综合应用在我们整个课程标准里面是列为一个单独的领域,而且和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是并列在一块的一个领域,他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内容,知识点,他更多的是一种融那三个领域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且还有一个跨学科的意思,所以它在第一学段叫实践活动,第二学段叫综合运用。把他并列为四大学习领域之一,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变化,它更多的是一种课程形态的变化,一种课程观的变化。作为老师呢,也要在这样的活动内容当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开发一些这样的活动素材。使孩子的实践活动的能力的培养综合运用,比如说乘法的知识、除法的知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就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一些活动主题,让学生去做一做,表达表达,交流交流。其实在我们的教材的编排上,编者也有意识的这样去做了。在教材的各个章节里面,找找生活里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与同伴们说一说,让学生关心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观察夜晚的星空,你能找到北斗星吗?还有在学习时间的时候,1分大约能跑多少米?这都是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我们在第一阶段主要的就是要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以上是我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在在本学段的的浅显的分析,谢谢大家!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分析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分析
一、年级基本情况:
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培养学生对生活、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具备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要让他们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研究探索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新生活的小主人。
二、活动目标
通过调查讨论,开展主题活动,理解学习行为的含义,了解良好的学习行为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的重要性,从而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实践操作,了解饮食与健康的重要性。在活动中,让学生更多的发展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身边的残疾人,让我们用真挚的爱为他们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尊重他们,关爱他们。
通过调查、采访,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人们与电脑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增强学生合理使用电脑的意识。
通过对、街道等社区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适应社区的生活能力,争做社会主义下的新公民。
三、活动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要反映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方面的个性表现。不但要关心学生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更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关心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提高,关心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情感反应、参与程度、合作程度等。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评价”,充分挖掘和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关注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和个性化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对整个活动操作做到心中有数。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2012年2月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目标和特征而编制的一本学习材料,或者说是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在内容编排体例上,以学生与自我、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的内在逻辑联系为线索,在以国家与安全、人口与民族、法制与社会、信息与资讯、经济与生活、环保与资源、学校与家庭、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发展、社会参与、劳动技术等为主题系列的课题的带领下,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
一、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点
1、我们要在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发展儿童的观察力,使学生学会进行有目的、系统的观察,全面的观察。要求学生会看、会听、会嗅、会尝和会触摸,并且会把眼耳鼻舌身的感觉,综合起来进行思考。
2、在三年级深入的观察活动中,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比较),要求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在深入地观察以后,要他们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无疑对他们素质的提高十分有利。
三、教学方式及具体实施
1、课程的实施方式
(1)组织形式(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班级活动),体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2)活动地点(班内、校内、家里、社区)
(3)活动时间(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
2、课程的具体实施
(1)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多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在独立观察和思考中培养自我分析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4)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要从启发兴趣、激发操作的欲望入手,使学生产生想要亲手实践的欲望,知道怎么去动手操作。
第四篇: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
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课程研究
本文对21名教师进行了访谈,他们对与初中数学“实践和综合应用”相关的课程进行了研究,只有2名教师表示没有必要开设“实践和综合应用”领域,主要原因是教师的课程没有得到很好的认可,学生的水平有限。其他19位教师认为,“实践和综合应用”相关的课程对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让学生欣赏数学的价值非常必要,许多教师都提到引入“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的角度来看,教学实践确实可以证明“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具有上述方面的應用效果。
一、课程在“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重要意义
(一)对“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的理解
中国新课程改革后的标准明确指出,“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内容对深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几何能力、代数能力和统计能力具有积极意义。该领域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后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运用实践平台的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逐步认识到“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在学生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二)实施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是初中数学课堂的一个新的教学环节,也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该领域的课程也将成为数学教学的新类型。“实践与综合应用”与学生的课堂活动、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课程强调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都应围绕学生发展。在此基础上,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思路,逐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水平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将数学转化为生活中常用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和课后提高数学水平。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各种问题,通过自身和团队的力量,学生逐步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快速提高整体素质。此外,教师在采用该课程时应准确把握教学模式实施的本质和特点,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标准,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教学发展相结合,协同进步。
二、初中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的研究
(一)“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重视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将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增添越来越多的标准,明确规定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团结互助,协作意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讨论和互动,并亲自实践和应用,通过自己对数学课程的理解,他们可以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掌握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并独立解决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将该领域的课程应用于实践。除了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思考的学习能力。
(二)该领域的课程应侧重于积极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
新时期的教学过程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基于素质教育的数学教学应体现学生知识结构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发展和扩展,还要引导学生积累和总结自己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全面的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乐趣。例如,当教师谈到“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时,在过去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将首先向学生讲授数学公式的推理和应用,然后问学生根据公式的内容区域解决数学问题,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有新的标准和规定,根据“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内容,教师应为学生做更多的指导工作。首先,在联系这个问题之前,教师应该向学生询问与该主题相关的问题,以便学生能够利用现有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并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算法或公式,该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三)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产生积极影响
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素质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于课堂学习中,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思想和教学语言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采用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新教育改革的一大特色。因此,在新教育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教育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该领域的课程着重于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热情和乐趣,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课堂的各种教学活动和实践,才能不断发现各种数学问题,逐步发展自己的思维逻辑,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经历过新课程改革“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生在数学理解、归纳、类比、推理等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对该领域课程的研究是为了提高数学水平。此外,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基本一致,从课程设置、实施和成果的角度来看,这是必要的。
第五篇: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设计
对于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深化知识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非常重要,这将会很好地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小学数学课程中学到的很多内容都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几乎所有的教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加以应用与实践。这使得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也给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检验平台。教师要深化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
展开知识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可以有很多切入点,首先,教师要引导大家多在日常生活中对学过的内容展开实践,也可以以生活中一些好的实例来辅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这些都是很适合小学数学课堂展开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本中涉及的内容都并不复杂,大部分内容都是对学生生活中碰到的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的解答。这不仅使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也使教师可以灵活地应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教师要多展开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这种方法不仅易于被学生理解与接受,也能够更好地凸显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应用。
“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始,想要让学生对数字的运算及各种相应的规律有很好的掌握,首先要让学生对数有良好的认识。生活中与数相关的例子很多,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与数字有关的典型范例,让学生对数有更好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课下数数楼梯台阶的数量或观察校园内教学楼的层数,这样可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尝试统计全班同学的人数,然后再来数一数班上男生与女生各有多少。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字展开基本认知,透过这些生活化的教学案例不仅能够迅速拉近学生和课本知识的距离,也能够帮助大家对理论知识形成更好的理解与认知。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教学效率。
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随着学生接触的知识不断增多,大家掌握的一些学习方法与学习技能也不断丰富,这个时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本知识中的一些关联,并且要合理地利用这些联系进行知识的综合教学。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也是帮助大家将学到的内容融会贯通的一种教学模式。只有深化学生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才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让大家在碰到一些复杂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将其解答。例如,在“近似数”的学习中,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这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所以很多学生在对数字进行判断时未必能弄清“四舍五入”的原理,做对题目也只是凑巧而已。对此,我让学生自己寻找数字四舍五入的判定方法,有的学生经过仔细的思考后发现了数轴,如果将数字放到数轴上再来进行辨识,这样就变得非常直观。找到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后,之后的四舍五入的判定就变得十分简单了。这便是一个非常好的知识综合应用的案例。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有效地借助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也是对过往内容的一种巩固与深化。只有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才会得到显著提升,大家对课堂教学的知识点也会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
三、知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结合
当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进一步深化,大家积累的知识不断增多后,教师应当进一步展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教师可以将知识实践与综合应用结合起来,透过一些具体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这对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将会是很好的推动。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对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也可以透过一些开放化的研讨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训练形式,不仅能够给学生的知识应用提供良好的空间,也能够鼓励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来思考问题。这才是数学课堂中应当有的收获,只有将知识实践与综合应用进行结合后,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才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与提升。
例如,在讲解判断题“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一定是个长方形”时,我设计了讨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且为自己的结论寻找足够的证据。学生就这个问题纷纷展开了研习探讨,在一阵翻阅书籍、低声讨论后,形成了对立的两组,一组学生认为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书本上就有这种说法,另一组学生却不同意,他们认为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也可能是一个正方形。两个小组间激烈地辩论起来,并且大家都在为自己的观点搜寻答案。这才是高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有的模式,透过这种开放化的问题的思考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展开知识实践与综合应用,并且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深化学生的知识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的提升将会很有帮助。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展开知识的应用实践,也可以鼓励大家借助自己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可以透过一些具体的问题来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训练形式,对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提升将会是很好的推动。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神州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