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美术新课程改革

时间:2019-05-15 16:1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眼中的美术新课程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眼中的美术新课程改革》。

第一篇:我眼中的美术新课程改革

我眼中的美术新课程改革

当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展开了。如何把握这次美术课程改革的动向,如何把教改中的新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课改将美术和音乐合为一体成为“艺术课”,美术老师在教学中充当了两个角色,也给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如何使美术、音乐二者更加灵活、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上好每节课,也是当前值得关注的问题。

我作为一个既用过老教材又使用新教材的老师,通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所感触和肤浅的看法,接下来我分教师和学生两头来说说教改带来的变化。

学生方面:

一、新教材给予孩子更大的体验空间

在新课程小学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如今的书本内容从学生喜爱的周围生活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每一单元都是一个情境主题,而且同一节课不同的情感体验。如在“玩泥”教学中,创设学生玩泥的机会,体验泥巴的色彩和手感以及其性能;通过观看泥巴和触摸泥巴,丰富了学生对各种泥质的认识;通过动手制作动物、泥人的体验,学生获得了成功的愉悦体验,口语交流的体验。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掌握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二、学生自主学习增强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的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的情操,完美人格。

新教材改变了以往的单纯强调绘画技巧的课程设计,注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述评”,“综合、探索”,让学生自己多方面的学习知识。

三、学习方式的改变

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地学习。如在学习《动物朋友》的时候,我把音乐、舞蹈以及绘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编排、创作。用身体和脑子亲身经历学习,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用心感悟美术的美。

教师方面:

一、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以学习者的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教学相长,把学习的舞台留给学生。

二、活动空间的拓展

课堂组织形式更丰富,我打破了上课在教室的固定模式,领学生到室外上课,如上《老房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家乡的老房子,我带学生走出校门,去写生去观察,这样就给学生创设了较大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激发其兴趣,消除其紧张的心理。

三、给老师给予了更大的空间

课标指出不同地区的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和采纳目标中的建议,还可以自己创造新的教学活动方式,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在教学第十一课《动物朋友》时,我感觉如照书本上直接画,会非常乏味没劲,学生也不会很活跃,全身心地投入进来,发挥想象创作,于是,我想办法放一段当下流行的兔子舞音乐,让学生学我模仿动物的姿态,表现出动物的特征,这样不必讲解,在活动中,让学生很容易就掌握动物特征,然后通过讨论、学生绘画,学生对此兴趣很浓,不仅掌握了知识,还感受到美术课的娱乐性,在玩耍中学到了知识。

四、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标准大大开拓和丰富了教学内容,既有艺术,知识技能,更有艺术制作、表演、批评、欣赏,相辅相成,则要求教学采取体验式、探究、对话、户外活动等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要求教师尽可能尝试网络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例如,在第五册美术《面具》时,我先宣布开一个“化妆舞会”,随着音乐声的响起,多媒体上画面的出现,同学们纷纷戴上老师自制的面具翩翩起舞。有趣、好玩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制作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这时授课,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方连续纹样是小学美术第五册的一节工艺设计课,我按以下步骤设计了三个课件:首先安排了一组拼图游戏,让学生移动各种已有的花头花叶纹样,自己来制作一条美丽的花边。让学生在玩的同时初步了解花边的形成。紧接着,播放一组二方连续纹样的花边,先出示一个基本纹样,再出示一个单位纹样(由几个基本纹样组成),点击鼠标后,基本纹样和单位纹样自动地向左右或上下不断重复、排列,形成一条花边。让学生观察动画制作过程后,总结二方连续的概念,即以一个单独纹样向左右或上下不断重复排列,形成的纹样叫二方连续。

然后出示几种不同骨式的二方连续,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从而了解骨式的概念和各种方式。点击鼠标后,出现几种骨式(运用powerpoint制作的箭头、波浪、折线等骨式),后出示骨式方式,即直立式、波浪式、折线式。后又演示电脑设计方法,只需粘贴、复制功能即可完成,简单快捷,省事省时。

另外,电脑的直接参与性,可以使学生把自己的东西充分的表达在画面上,可以在电脑上进行绘画、上色等等,比在画纸上画灵活性高出很多倍,快了很多倍。譬如,在上《色彩的冷暖》一课时,老师可以先设计两个房间(里面有不同的陈设:家具、植物等),再给出很多不同的冷暖色,让学生自己选色然后填入,让大家在涂色游戏中感受色彩的冷暖,然后让学生讨论哪些是暖色,哪些是冷色,在不同的环境下有没有发生什么不同的变化。涂色游戏让学生可直接在电脑上操作、绘制,将电脑多面体的图片、音乐、色彩、交互及直接参与等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受到 了一般课堂所收不到的效果,真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师不仅要“洗脑”还要“充电”,教师要成为多面手,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的问题,不但要有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语文表达能力,音乐乐感及表演才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拥

有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我相信我们教师一定能把课改进行到底,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气氛下学好美术知识,提高自身的审美情操。

第二篇:我眼中的中国民间美术

我眼中的中国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中国美术大地所剩无几的净土,体现着农夫田女,市井细民,凡夫俗子的生活状态,那是他们的艺术。自从第一次看到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我心中便充满了好奇并打算探个究竟。

我以为民间美术是这样一种艺术,对自然的再现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个性色彩,并且是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一种翻译和寄托,具有很强的功利性,世世代代,传承下来,蕴含着中国原本哲学思想的文化现象。不在乎材料,媒介,而在于取生糙的自然在情感与想象的火炉里熔炼一番,再雕琢成为一种超自然的意象世界。

当然,揣摩这些民间美术作品,最终要体现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上,从不同的角度吸取民间美术的营养。就自身来讲,我的体会如下:

a.民间美术作品中的造型趣味,包含着对传统的吸取以及个人的修养,我认为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寻找一个切入点才能更好的建立起和观者的对话,艺术是需要和他人分享的,所以造型语言就更加需要让人接受和喜爱,至少是绝大部分观者。民间美术作品对人物造型的抽象化处理和劳动者的审美趣味能引起我的共鸣,民间美术的质朴率真的淳风之美以及审美品格反映了作品内外的和谐统一,形式的单纯,情感的真诚,具有永久的魅力。但是,把民间美术简单的理解为粗犷的,感性的抒发是不正确的,它有自己深刻的内在涵义和创作观念,只有全面的了解,才能从本质上把握民间美术。我在创作《门边》这张画时,便是受了民间美术造型的影响,b.颜色的运用,色彩作为视觉艺术最直接的语言,其重要性不容置疑,颜色就如同音符,可以编写出无穷的乐章,这也是艺术的迷人之处。民间美术色彩的运用可以说是象征性的,在此基础上加以拓展,企求达到一种内在的和谐,在民间美术创造中,对色彩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依托是时常要遵循的,归根结底,是一种内心需要的色彩,主观对客观认识后的提炼和升华。不为客观所牵制,做到主动处理,找到一个主观和客观之间的契机点,从而达到和谐。

c.空间的处理,没有了焦点透视,平面化的空间安排同样表现出了主体人物,处理的主动并且富有智慧,这种构图的思维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既是传统也是将来创作应汲取的养料。

绘画如同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一样,就像记日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告诉我们做事的方式,一点点积累,酝酿,当想要表现的想法找到了好的方式和技巧便可以呈现出好的作品。

第三篇:我眼中的美术世界

我眼中的美术世界

哲学家斯宾诺莎曾说过:“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没有美术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的乐趣就会失掉一半。”是的,古今中外,美术的气息洋溢于世界历史长河中。即便是今天,我们生活在美术的氛围里,她永恒不变的光芒无不在我们眼中闪耀,她千姿百态的花朵无不在我们心中绽放。

美术,它不但能使人们的紧张生活得到调节,精神感到快慰,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理解人生、陶冶情感、涵养德性,使人们对美好的人和事物自觉地向往、积极地追求,对丑恶的人和社会现象加以鞭挞、抵制和批判。

我天生就酷爱绘画,曾梦想当一名画家。如今,我积极参与各类设计活动,我觉得美术这门学科需要我们去不断学习,开创。

我眼中的美术世界,是博大精深的。

谓之“博大”,是因为其历史悠久,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距今三万到一万多年之间。原始美术作品的内容包括洞穴壁画、岩画、雕塑以及建筑等等。在欧洲,目前已经发现200多个洞穴,主要集中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几乎所有的壁画描绘的都是兽类在奔驰、跳跃或者面对敌人作殊死拼斗。最为著名的是:拉斯科洞窟壁画、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以及拉文特岩画,这些作品都极具生活气息。随着时代迁移,不论是奴隶社会时代的神秘威严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或是封建社会时代的哥特式建筑,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至今的各类著名的美术作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委拉斯贵支的《宫娥》、库尔贝的《奥南的葬礼》、毕加索的作品《拿烟斗的小孩》等,都见证着不同时期的世界各地的社会独特风貌以及人文变化,这些美术作品不单是新世纪的国人学习外国历史的新类教材,更是世界人民永远的珍贵的优秀产物。

同时我们又能从美术中更多的了解中国。原始古代,中国就有岩画和彩陶画,而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棗帛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精深”,我想更多地用它来形容中国的美术。毕竟中国五千年悠久文明史所形成的丰厚文化底蕴,已经成就了中国美术艺术形式的多样发展。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绵长,其涵盖的理念内涵与形式技法等特质可谓博大精深,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到绘画,不求肖似,形成了中国美术高度的意向性、装饰性,表现为飘逸、雄浑、古朴、稚拙等风格。中国美术重视随类赋彩、色彩相和。无论是国画、年画、陶瓷绘画、皮影、玩具等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强调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另外,中国绘画艺术强调主观的意会,要求笔墨相合,情景相融,气韵生动,有无限丰富的想象,有诗一般的韵味。就如泼墨的山水作画,豪放壮丽,柔和的笔调充满诗意,体现了中国画中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境界。中国绘画在整体效果上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就是“空白”。形状各异的空白形成一种节奏变化,给欣赏者无限的想象空间。高日甫在《论画歌》中说:“即其笔墨未到处,亦有灵气空中行。”据此,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美术的精深所在,不但在于创作艺术的各类精湛技巧,而且在于创作人所赋予每一份作品的深层涵义。

然而,凡事皆有两面性,中国美术发展仍存在不少传统上的问题。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一体化”这个词早已不知不觉的覆盖了我们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如今的美术世界里“中国的”与“西方的”之间的争论与碰撞、互动与融合的声音早已不显得陌生。在这种好似要“世界大同”的语境中,出现了各种的争论:如“世界美术一体化”,“西方中心论”,和“保护传统,排斥外来”等。我们不能忽视“西方的”和“外来的”美术形式与美术思想对我们的同化与影响,我们不可能像以往一样“锁在国内单元文化格局里‘我画故我在’的偏安自赏。”更不可能盲目的排斥、诋毁外来美术文化存在于世界的价值。因此,中国传统美术与传统特色,与现今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稀有动物一样,需要我们中国人乃至全人类加以珍惜和保护。

我眼中的美术世界,是博大精深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外美术历史的同时,我们有义务把中国的美术世界妆扮得更加多姿多彩。

第四篇:如何切实推进美术新课程改革

近年以来,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新课改的浪潮滚滚而来,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事业迎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相对于原有课程而言,新课程体系不仅从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有重大改革,教学理念更是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对于广大美术教师来说,要直面挑战、把握机遇,努力“蜕变”并实现新的跨越。那么,如何切实推进美术新课程改革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浅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以与大家探讨。

一、切实把握、落实美术新课标教学理念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新课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索、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那么,如何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呢?

1.各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旧思想观念,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认识到美术课作为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国家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意义。以往各级学校因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升学率”,只注重语、数、外等统考科目,音、体、美、计等非考试科目或被压缩课时,或干脆被取消,成了可有可无的“边缘化”科目,这种做法完全背离了现代教育的初衷。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就提出了“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的教育方针,1999年国家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素质教育”新理念。遗憾的是,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始终成为学校教学的主轴,“素质教育”成了空洞的口号,显然其对国家长远的人才发展战略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这种旧理念培养的“知识型人才”注定是先天不足、缺乏创造力、有能力缺失的。

2.对广大一线美术教师而言,真正开始“由幕后走向前台”,新形势下更应把握机遇,努力推行美术新课改。当然,除了满腔热情外,也要领会新课标精神,更新旧观念。和其他学科一样,以往美术教学也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的美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换句话说,把美术课上成了简单的绘画课、技能课,教师关注的是少部分美术爱好者或特长生。美术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教学中要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创新教法学法

新课标全新的教学理念与课程改革,决定了我们必须摒弃旧有教学模式,创新教法和学法。

1.教学方法。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少年儿童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学方法要由原有的灌输式转向情感体验性教学法,同时大量运用快乐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激励教学法等新教法,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向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等体验性学习方式。此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师以学习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其中,把思维的空间让给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当然,由于旧体制的弊端,美术课长期被忽视,加上美术教育资源分配不足,学生的被动应付,致使不少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一直较低。但美术课有其独特的趣味性、可操作性,只要广大美术教师付出努力,并创新教法学法,一定能迅速提高新形势下的美术教育教学水平。

三、加强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的整合和应用,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以其高效率、大容量、良好的视听效果、快捷开放的信息资源和互动的教学功能等特点,为培养探究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环境。在现有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相关美术知识和理论,其内容浩如烟海,时空跨越古今中外,因而在教学中需要链接的信息量很大,只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整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近年来,笔者尽量把现代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还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自己制作了不少校本教材和教学课件,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生反响强烈。

四、因地制宜,利用乡土资源优势

受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的区域差异巨大。经济发达地区教育经费充足,具有先天的教育资源优势;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而言,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要正视区位差异,因地制宜地利用乡土资源。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乡土资源,如: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抚州、赣州等地的傩面雕刻艺术;井冈山的竹雕艺术;瑞昌的民间剪纸艺术等。可充分利用地方乡土教材,并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民俗传统,吸收本地区优秀的美术文物资源及自然环境资源编写校本教材。以笔者所在县市——永新县为例:这里地处井冈山山麓,是红色革命老区、“三湾改编”的故乡。我县自然资源稀少,经济较落后,教学条件薄弱,特别是相关美术教学设施匮乏,但却有着独特而宝贵的“苏区美术资源”:红军时期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在这里;有毛泽东、任弼时等革命先烈工作、战斗过的旧址;是“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等重大革命事件的发源地。笔者经常组织学生到“三湾”“龙源口”等革命景点实地考察和写生;同时,我县自古文风鼎盛,民间学书之风盛行,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书法艺术得到普及,民间书法遍地开花,1996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书法之乡”。笔者充分结合本地这种特有的“人文资源”编写相应校本教材并开展书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确立新型评价考核机制

教学评价包括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改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推动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和保证。树立学习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而教师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如何结合各校实际建立完善的相应评价和考核机制呢?

对学生的评价而言,笔者认为应该包括两方面:管理层面和学习层面。首先从学校管理层面讲,要摒弃旧有评价观念,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综合去看待学生。在应试教育主导一切的旧观念中,“升学压倒一切”“成绩代表一切”,于是就有了“优生”“差生(后进生)”之分。理所当然的,艺术特长生因成绩较差也被归为所谓“差生(后进生)”之列。各校对待“差生(后进生)”的做法是:其被分在末档班,享受不到最好的教学资源,甚至被严重歧视。例如,至今有不少学校艺术类学生考上二本甚至重点大学却不计入升学指标。学生只存在个体差异(即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能力各不相同),并不存在优劣之分,这是基本的教育常识。这种简单的将考试成绩等同于能力水平或只重文化水平歧视能力特长的做法完全背离新时期的教育精神,是值得深刻反思的!其次,任课美术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时,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教师要多运用积极的评价策略去激励学生,切忌简单地用“不行”“不好”“难看”等评价语言,同时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学习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努力提高美术素养。

对教师的评价考核,我认为也应明确分为两方面:考核和评价。1.考核方面,要制定新的考核机制。新机制首先要充分肯定美术教师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并给予同等学科待遇,其次是确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以往的考核机制并未充分尊重美术教师的学科地位和教学劳动,除了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公,更有职称评聘等不公待遇。只有真正做到学科无大小、待遇无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美术教师教学、教研积极性,进行卓有成效的创造性教学活动。2.教学评价方面,教师应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并及时记录教学成果及心得体会。评价的方式,要在功能上淡化评比与选拔,以教师自评为主,采取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和领导评价及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使教师从不同渠道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适应美术新课标要求。

第五篇: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摘 要:美术是九年义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不是要培养出伟大的画家,而是要通过美术教学,在初级阶段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并用这种独特的审美情感去审视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美的存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的时代里,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使美术教学成为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潜在指导意义的课程。面对现今学生比较发散、活跃的思维现状,美术教师应该多角度审视学生的美术作品,更关注学生心灵的变化和成长,使美术教育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补充。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美术教学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教育中对美术教育的偏见以及美术教育中的弊端,要将美术教育的重点进行调整,重塑美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美术教育的重点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而是更具普遍性、广泛性、开放性的惠及全体初中生的课程。学生在美术教育中应该获得更多思考、想象的机会,并用语言、文字之外的绘画形式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情感、感悟,达到锻炼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教学目的。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商和审美能力,特别是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建立审美情感

传统的美术教育一般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的一种特长,为想从事美术专业的学生提供一种基础教育,而普通的学生一般忽略美术学习,更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以应对升学考试。另外,教师也不重视对普通非艺术学生的美术教育,这使初中的美术教育几乎形同虚设。但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下,面向全体初中学生的美术教育才是符合时代历史潮流和现实教学需要的。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高等专业人才,而是引导学生建立一种审美情感,生出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例如,在美术教学中,学生会欣赏一些世界名画,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可谓是永恒的经典。学生不是要临摹画作,而是心怀敬畏,以一种审美视角来体味画作本身的美,以及画作背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对时代变革的一种态度。画作的色调,明暗过渡自然和谐,体现出画家精湛的绘画技巧,特别是对画家内心世界的剖析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欣赏美、创造美,更能获得许多心灵、情感的交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健康的发展。美术教学是引导学生建立审美情感的尚佳途径。

二、创新教学模式

现代的初中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育不应该再是传统的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但是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发现问题的主体,还应该是创造问题的主体。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依据初中学生的这种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以促进学生身心更健康的发展和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推进。例如,在欣赏画作《静物》时,霍达按照科学而精确的结构与透视规律,借助细腻丰富的色调转换,塑造出质感强烈、若可触摸的、逼真的静物形象。在欣赏画作时,学生看到的还是平面的图画,教师可以对应画作找到相似的静物,按照画作呈现出的角度和光线将静物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可以进行对比观察,更直观、更具触动性地领略画家独到的画功。美术不仅是理论和创作,更重要的是观察,通过观察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缜密,使学生能够将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地思考问题,感知生活。创新教学模式是对学生和美术教育事业都有积极意义的教学实践

活动。

成长于新时代的初中学生,其接受更多元、更开放、更新鲜的元素。在初中生的思想中,有许多具有先见性、创新性的元素需要表达和表现。但是一些长期工作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美术教师还依然秉持着传统观念,依据传统的理论来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

每个学生都有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思想情感的权利,所以教师应该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和兴趣进行教育教学。绘画技巧的熟练程度是评价学生作品优劣的标准之一,但是作品中表达出的情绪、情感是否充分、明确,也应该成为评价画作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多角度分析、审视学生的美术作品变得更重要、更必要,学生的艺术能力应该得到更多富于感性的肯定。

新课程改革下,学校和教师都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完善教育体制,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的更多、更高的要求。初中美术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导,使学生更全面、健康地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建立坚实的基础和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杨清.刍议当前初中美术教学工作中的困境及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2011(06).[2]冯雯婧.新课改下教学评价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用探析[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1(08).[3]杨永强.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美术的创新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6).(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第六中学校)

编辑 郭晓云

下载我眼中的美术新课程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眼中的美术新课程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魅力

    小学美术新课程改革的魅力 新课程改革贯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现象学大师埃德蒙德·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自然科学被遗忘了的意义的基础”。生活世界是通过直观可以感知的,可......

    新课程改革

    教师之路,从山香起步!2012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预测题(新课改)一、填空题1.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主义课程以美国的_______为代表。3.根据课程管理......

    新课程改革

    我县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实验中学课改是教育本质的一次变革,实施新课程是一种必然。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以来提出的新时期课堂教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是针对课堂教学的......

    我读美术新课程标准

    我读美术新课程标准 美术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

    美术教案-:《我眼中的昆虫》

    美术教案-:《我眼中的昆虫》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回忆对称形状,色彩绚丽的昆虫,并能把自己认识的最美丽的昆虫凭记忆画出来。 2、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观察......

    我眼中的美术教师(范文)

    我眼中的美术教师 自从生命呱呱落地,到我们第一次握笔作画,生活总是这样从一无所有开始。我们与古今中外的大师一样,均要站在同一起点上,经历着同样漫长的学习、积累的过程,因之......

    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都显得与众学科截然不同,而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的教学反思

    我与新课程------美术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美术的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很特殊的教学领域,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评价都显得与众学科截然不同,而新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