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知行合一

时间:2019-05-15 16:0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知行合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知行合一》。

第一篇: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知行合一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知行合一

富有生命力,有智慧的教育,是每一个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永恒的追求。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法,却有相同的理念,那就是把每一个学生教育成一个适于社会生活,又人尽其才的社会人。语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门学科,它是诸多学科里交叉学科较多,立足最多的学科。它的最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做到“真知善行,知性合一”,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我感受最深的是现在的孩子越来

越不懂得情感,越来越冷漠自私,越来越不好沟通交流。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也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许多学生把写作文当作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不知写什么,不知怎样写,抓起笔来,苦思冥想,迟迟不能下笔,没有办法,只能东拼西凑,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无病呻吟。每每读到这些缺乏真情实感、毫无新意的文字,感到无可奈何。我想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还包括其他一些原因,如学生学业负担重,生活比较单调,亲身经历的事比较少,缺少生活积累;教师要求学生多看作文选而没有多加指导,让学生走进了模式化、人云亦云的圈套;要求学生多写有意义的文章,多唱颂歌、赞歌,少写甚至不写揭露不良社会现象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此外,外来文化和网络的冲击,使学生的语言表达退化和低俗化,无能力写好自己的真情实感。所有这些都直接制约着、阻碍着学生情感的产生、发展和表达,往严重处说,是扼杀和泯灭人的灵性和情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为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

文,师生共同撰写“真情日记”,在师生的真诚交流中寻找写作的最佳办法。

方法是这样的,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人数要按照班级人数的多少来定,学期开学的时候由班长组织分组,要求组长和所有组员一起为自己的这个真情日记本命名,并按照本组的组名设计精美的封面、撰写篇首语,所有这一些准备工作就绪之后,真情日记就正式启动了!各小组组长每天安排一名学生撰写真情日记,然后在第二天早晨交到老师手里,老师根据学生撰写的内容或为学生解释困惑、或为学生出谋划策、或和学生交流体会、或发表老师自己对某人某事的看法

体会„„。老师会在当天下午将日记本发还组长,由组长安排下一个同学接着写日记。

写“真情日记”的时候,学生必须以亲身经历或身边的人和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将亲身经历和身边发生的事情经过梳理行之成文。在日记中学生可以抒写内心的苦恼、可以记叙成功的喜悦、可以发表对班级、对社会、对某人某事的看法、可以给老师提出各种合理的建议、还可以讲述自己和父母、朋友的故事„„老师也会根据学生所写内容的不同和学生在日记中真诚的交流、谈心、为学生排忧解难,并根据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指导学生写作的方法。一些不能在日记中指出的问题,老师会利用休息时间和学生当面交流,这样不仅让学生喜欢上了写作,学会了写真事抒真情,也增进了师生情感。

一,用心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孕育情感。

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作家,但如果学生要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就必须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没有一丝一毫的热爱,那么他又怎么能够发现生活中的那些值得我们去发现的东西呢?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热爱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

学生虽然天天在生活,但其实他们对生活中的事观察的并不细不深——因为他们在经历生活中这些事的时候是无目的的,只是一般的“过客”。所以虽经历了,但并没有深刻的印象。我要想办法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值得我们写作的素材,要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学生懂得了如何从身边的这些小事中悟出一些道理。有的学生说平时每天晚上妈妈都会在自己做作业的时候为自己冲一杯牛奶,这么多年好像都已经很习惯了,觉得这都是妈妈应该做的,从来没有思考过妈妈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也没有想过自己应该为妈妈做点什么,经过老师的点拨才知道这都是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也有学生讲自己的爸爸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会接送他上学放学,他也从来没有想过爸爸这么做是为什么,总觉得这是爸爸应该做的,经过老师的点拨才知道这是爸爸对他无私的付出,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啊;还有学生说,平时总觉得父母一点也不爱自己,好像从来都不关心自己,经过仔细思考才发现其实父母一直在默默的关心着自己;有一个学生说,平时最不喜欢英语老师要他去听写英语单词,好像老师故意和他作对,不点别人偏偏点自己,心里一直都不舒服,现在想想老师是因为他偏科,英语成绩总是上不来,所以专门给他开小灶,„„他们发现了很多自己平时都没有注意的事情,也感受到了平时没有感受到的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的关心和爱护。后来学生的日记再也不愁没有内容可写了,学生学会了从自己的身边发现值得自己写作的素材,学会了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人和事,学会了把简单的微小的事情和生活的哲理联系起来写成一篇好文章。

二,营造真诚情境,在活动中激发情感。

我们知道中学生天天生活在学校中,生活单调。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活动。没有时间也很少被允许去图书馆、阅览室,更没有时间去听广播,看电视。他们很少去感受自然,去体验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生活中,学生写作材料缺乏是可想而知的。因此作文中他们缺乏对生活的正确认识,缺少应有的真正的生活感受及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情感是教不会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我们去激发培养。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情感,在课堂上,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和捕捉生活与学生情感的触发点,帮助、带动学生走出自我、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心灵沉淀的情感,进入创作的最佳状态。

记得我曾经上过这样一节作文指导课,内容是“我的初中生活”。这本来是语文教材中的一个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两年的初中生活,学生心里应该有很多的话要说,也有很多的事情值得学生去写作,但初中生活值得回忆的事情太多,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来很难的。平时学生写作时是没有素材可写,但这次面临的是值得写的内容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选取最适合自己的素材来写作,所以我决定以我的初中生活为引子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初中生活中最值得回忆,最值得写作的内容。

课堂导入的时候,我翻拍了了一张10多年前我初中毕业时候的照片,给学生讲述了照片中我最尊敬的老师,我最要好的朋友,还有我最不能忘怀的事情。看着这张黑白的照片,听着我的讲述,学生沉淀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然后我把我和学生的照片,一张张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并让照片中的学生讲述当时拍照片时的情景,还有很多学生在旁边补充,一张张生动的照片再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都纷纷回忆着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些有趣的事情。接下来我还设置了说说我们的心里话,我最尊敬的老师,我最要好的朋友,最值得述说的事情„„等环节,在每个环节中学生都表现的非常积极踊跃。这些环节结束之后,我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这次的作文要写什么,准备怎么写。等学生发言结束以后,我告诉学生在上课之前我也写了一篇文章,是有关我的初中生活的,因为我初中毕业10多年了,每次想起那些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心里都感到特别的甜蜜,也不知道我的那些老师们现在在哪里,生活的是否幸福,所以我选择了给老师们写一封信。在这封信里我回忆了我的老师们当年对我的学习和生活关心照顾的点点滴滴,读着读着我的眼泪出来了,学生也都被感动了,当我读完这封给初中老师的信后,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节课后学生写作的以“初中生活”为话题的文章都非常成功,他们不仅选择了自己最值得写的素材,而且大多数的文章都写的有真情实感。

三,创新评语模式,在交流中增进情感。

以往教师在学生作文中的评语大多注重的是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告诉学生开头怎样写,结尾怎样呼应,中间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如何抒情如何议论等等,那样的评语学生很少看,甚至根本不看。既然我承诺和学生一起撰写真情日记,我就应该让自己站在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真诚的和学生交流。有人曾把老师和学生比喻成两个不同战壕里的敌人,但我觉得有必要推翻这个结论,我觉得我和学生之间更应该是同一战壕里的朋友,如果师生之间是敌人,那么是无法交流沟通的,更不可能让学生相信我,信任我,我们的真情日记是写不下去的。学生一开始并不敢在日记里写真话,害怕我会告诉家长,或者会因为他们在日记提到的一下自己做过得不好事情而批评他们,他们更不敢在日记里给我提意见,所以我每次都非常认真,非常真诚地对他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而且从来不会因为学生在日记里提到的问题批评过学生,有什么事情总是能平心静气的和他们交流。学生们真的把我当朋友一样,不仅是女生愿意在日记里和我交流心里话,男孩子有什么问题也会在日记里和我交流,无论是她们的苦恼还是快乐,她们都愿意在日记里和我分享。师生长期坚持一起撰写真情日记,不仅让学生爱写作,愿意写自己的事情,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四,师生共同成长,在写作中升华情感。

写文章的目的是表情达意,通过文章给人以启迪、以教育,所谓文为情而发,以情动人。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写生活,把生活真实化为作文真实。其实作文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真实,有时有的学生写的也是生活中发生的事,但他写出的东西也会给人以陌生感。这主要是因为他写的事没有生活代表性,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作文源于生活,但又不与生活相等,如果照原样记录生活,那么记录的结果就是“流水帐”。师生共同撰写真情日记的目的绝不仅仅为了每天记流水账,或者在日记里扯是非,也不仅仅为了给学生做一些思想工作,我们的目的是在提高学生情感指数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把生活真实转化为作文真实首先要做一个真诚的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应是作者真情的自然流露,不掩饰自己、不娇饰自己,展示在读者面前的应是一个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自我。俗话说文如其人,真诚的人是值得信赖的,真诚的文是读者乐意用心去读的。要想写出有真情的文,必先做有真情实感的人。其实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但为什么好多人写出的文章让人读了会感到空、虚、假,似在雾里呢?其根本原因是在文中他没有把真实的自我或自我的思想展示出来,而是给自己的文章蒙上了一层面纱——自己感到高尚的、老师提倡的、书本上倡导的、别人认为美好的东西,把真实的自我遮得严严实实,这样的文章自然没有真情可言。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文中有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我和学生一起撰写真情日记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写生活中的事情,但又不能完全照搬生活。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心去感受生活,挖掘生活的意义,在不断的写作和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事,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都变得更加亲密。

为了让学生学会写作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为了让学生懂得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如何做人„„本人做了很多的努力,因为一个好的老师要做的不仅仅是交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果能够把教书育人这两样伟大的工作同时完成,作为一名老师我感到很欣慰。也许仅仅靠和学生一起写真情日记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效果显著,但只要有一点点效果我的工作就没有白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一如既往的做我认为应该做的事情,也希望志同道合的同仁们能和我一起努力,寻求一种既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又能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好办法。

第二篇:农村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农村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养

在农村学校,特别是偏僻的地方,家庭教育几乎为零,留守儿童较多,因而他们的养成教育难以搞好使得学校很多工作难以开展。他们的文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健康习惯、卫生习惯等状况是不太令人满意的。有的出口骂人,语言很不文明;有的见到师长,不理不睬,缺乏应有的礼貌,这些事虽小,但长期下去,对学校的教育,特别是养成教育的培养起阻碍作用。

一、不良行为习惯存在的原因

1、农村家庭成员文化素养偏低,家长的不良一言一行,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巨大。现在的农村家长,大多只有小学或初中的文化水平,他们对现在的知识缺乏认识,由于工作和劳动的关系,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受新时代的知识信息,去观察指导自己孩子的道德行为表现、学习态度方法等,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对子女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出现了真空地带,无疑加重了学校教育的责任,也降低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2、农村留守儿童的激增,子女无人教管。父母把自己的子女留给在家的老人或亲戚朋友照看,而自己常年在外,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老人和亲戚朋友更不可能管的了,这就导致了学生们不良的行为习惯、言行举止,已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

3、受社会不良现象和学生的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可塑性很强,而且这个成长的时段有些因素还会影响到他们的人生。社会上小年轻人较多,而这些年轻人五毒俱全,极差的行为习惯和生活行为无不时刻的影响这些孩子。老师一个月、一年的辛苦教育培养就被他们一时、几天就吞噬。所有的辛苦都付之一旦,全功尽弃,开学了又要从新的开始。

4、现代教育中的孩子缺少榜样。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早些时候的孩子学习的榜样很多,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雷锋等众多榜样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而现在农村的孩子都是丢大的、外面跑大的,周围没有可以学习和校方的好榜样。

二、如何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1、组织学习、讨论提高认识。组织教师学习,提高教师对抓好养成教育的认识,要求全体教职工做出样子,为人师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是给学生讲清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是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前提。讲清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习惯具有方向性,有好习惯和坏习惯两个方

向,如,“人走熄灯”、“不随地吐痰”、“早锻炼”、“不乱扔垃圾”、等都是习惯。作为教育者的任务就在于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纠正坏习惯。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不能把养成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简单化。

3、是运用强化手段。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因此,必须经过反复训练、示范、矫正才能得以巩固,这种行为训练或者行为矫正实际上是学生思想认识的一种内化和强化的过程。因此,必须运用强化手段,加强检查、督促、评比、竞

赛等。好的表扬、奖励,差的批评、惩罚,不断加以强化。此外,还要注意发动

学生自我管理,自己教育自己,使养成教育不断深入。

4、着重强调好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这几个“学会”就是养成教育的几个重要方面。

5、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意识,这是学生养成教育得以持之以恒的保证。定期召开好家长会,提高家长的意识,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6、呼吁全社会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俗话说“孤掌难鸣”,单独学校,要把学生的养成教育搞好是很难的,只有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才能把这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做好、做牢、做实。

总之,“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重视道德践行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使学生走出品德误区的一条可行路径,对优化公民素质,提高德育功效具有重要作用。

第三篇: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谈起自己的经历,总是无一例外地会提到一点:自己比同龄人多读了几本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总量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且新教材还增编了与之相配套的课外《读本》。由此可见,新课标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是前所未,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相当的比重,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由于家庭、学校等诸多的因素,他们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这就要靠老师的培养、指导。如何来培养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一、开放课堂,培养兴趣,转变观念。

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在学生心理上引起重视,再采取一些措施,如开放课堂的办法,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当学生兴趣很浓时,观念就会自然而然地转变过来的。

所谓开放课堂,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课本知识时,做到知识的迁移,把课外的知识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多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也可以把教师上的每一节课,作为自由时间向学生开放,教师在上面讲课本知识,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会或没有意义的内容可以不听,在下面自己阅读课外书籍,这样,促进学生对了解课外知识的渴望。开放课堂还可以在学生阅读过一些书籍、文章之后,把几分钟或十几分钟、甚至一堂课时间交给学生,请他们向别的同学讲授自己最喜爱、理解最深的文章或其他知识。这对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课外阅读兴趣、转变观念是有很大作用的。

当然,开放课堂也不是无限制的,而是要把握好尺度、分寸,要有正确的指点、引导方法,才不会出现不良影响。

二、营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由此可见,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阅读氛围,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营造良好的班级书香氛围。

为了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由于我校是农村中学,学生家庭经济都不是很宽裕,班上学生的藏书量极为有限,因此我发动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一个班级几十名同学,可能有的同学有这样的课外书,那个同学又有别的课外书,如果放在家里,自己永远也只能读那一本书。而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的书放在教室,设立一个图书角,同学们互相交换阅读,那样课外书的数量就会增加很多。学生也能读到许多别的课外书,也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外书的来源问题。为了确保读书能有序、有效的开展,即要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书又不让图书丢失,我首先指导学生们给图书编号,然后民主选举出几位责任心强的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由他们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另一部分是带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的。

另外巧妙地运用教室的墙壁、黑板来发布信息,引导学生阅读:如在墙壁上贴一些名人名言的条幅、学生字画和一些激励学生读书的图片等;在黑板一角开辟出“每日格言”一栏,每日一句,由学生轮流抄写。学生经常处在这样充满书香的环境中,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再者就是勤工俭学,订阅报纸、杂志。课外书本里有些知识可能有许多都是旧的,不够新颖,而报纸、杂志里面的知识、信息则大多是新颖的,学生应该多接触一些新知识、新信息。而报纸、杂志的来源又是一个问题,当然可以通过其他办法进行解决。如不行,也可带领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积累一定资金,为学生订阅一定数量的报纸、杂志。我就让学生捡拾饮料瓶,一学期竟能筹集150多元资金,够订两、三种杂志的。学生也很乐意做。

2、通过名人或榜样激发阅读的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毛泽东、高尔基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并在平时教学中,留心观察班中喜爱读书的同学,及时进行表扬,请他们谈谈课外阅读的收获,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所以老师本人就是很好的榜样,一有空我就呆在教室里看书,当看到老师经常地阅读,学生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逐渐地走上阅读之旅。

三、加强指导,保持阅读兴趣。

有些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消遣,还有些是为了猎奇,“猎奇心理”在中学生当中更为突出,一部分学生总是“唯奇是取”余者不顾。比如读长篇小说,一些学生一般只追求离奇的情节;读报纸杂志,总是对林林总总的奇谈怪论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加强指导,提高课外阅读质量,使他们转向为求知、思考、剖析、欣赏、运用、创新而进行课外阅读。

1、多阅读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文学大师们留给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作品思想深刻,文字严谨,有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阅读文学名著不仅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提高一个人的品位和素质。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对话。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学生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

2、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泛读比较“粗”,只是对一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故事梗概、基本情节、人物关系有个粗略的了解。精读则比较“细”,需要对作品进行仔细、反复阅读,对作品的写作特点、人物塑造深入研究。要钻进去、勤于思考,对文章开头、结尾等都要问个为什么,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3、积累与运用相结合。积累是运用的前提,运用是积累的升华。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也就是要我们努力积累知识,认真研究事理以发展自己的才能。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任何资料只要积累十年,就可以成为学者。

因此,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注意积累,不积累则等于白读,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当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厚积薄发,在作文中就可以得到运用,这样,也能促进学生的积累。

四、开展活动,巩固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中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学生获得并巩固阅读的兴趣。

1、开展竞赛活动。

(1)故事会:学生事先准备自己所看书籍中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介绍给班上学生,可以一人讲,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讲。

(2)美文诵读:课外读物中有大量的优美文章,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逐步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3)话剧表演:学生从课外读物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篇章几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

(4)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时,在班上举行了“走进三国”知识抢答赛,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5)其它读书成果展:如手抄报展示、读书卡展示、报刊剪辑展示、书签制作展示等等。

由于竞赛活动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去多读书。而学生通过读书获得了胜利,也就巩固了阅读的兴趣。

2、开展评选活动。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教师每学期还要对学生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评比方法。如可以评比学生的读书心得、优美句子摘录等,设立成果奖;也可要根据学生的阅读量,评出“超

级阅读王”;还可综合学生各方面的阅读情况,每月评选出十名“读书之星”,将这十位“读书之星”的照片张贴在班刊上,并在照片下面附上他们各自的读书感言„„这样既表彰了先进,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因此,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第四篇:浅谈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中学生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但农村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尚不容乐观。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认识阅读的意义,加强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真正认识阅读、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有效阅读。

一、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语文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性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直接的传播和简单的模仿来获得的,而是在长年累月的语文实践中慢慢地领悟、一点点地积累而习得的。而大量的有效的阅读正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基本条件。

1.有利于拓宽视野,增加知识积累。农村学生因为交通闭塞、信息不灵通,见识少,视野一般都很狭窄,如果仅仅阅读几本教科书,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而中外优秀作品往往蕴蓄着极其丰富的世间万象、人情事理、思想精神,学生通过阅读,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明道知理,获得知识。据专家研究测定,一个人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只有20%的知识是靠亲身实践得来的。我国有不少先贤勤奋读书,成了博学之士,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如孔子、孟子、司马迁等。可见,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2.阅读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鉴赏能力。阅读影响的是一个人素质中最基本、最核心的东西——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他可以使一个人行为得体,谈吐文雅。同时阅读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3.提高说与写的能力。阅读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与说、写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写是读的升华,并又反过来影响读。好多学生说的、写的干巴巴,毫无文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阅读量太小,肚子里没货。要想作文写得好,脑中就必须储存足够数量的词汇和范文。做到厚积才能得心应手地薄发。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课外,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扩大学生阅读面,积累学生语言,为写作打好基础。

4.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形成运用

语文的自学能力,但是学什么,怎么学往往是老师预设好的,答案总以教参为准,学生往往由老师牵着鼻子走,一般很少有真正的独立和自由。这就像游泳教练光讲游泳理论和只做游泳示范一样,不能代替运动员训练。课外阅读就不同,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精神。读什么,怎样读,接受哪一种观点,学生均可自主的选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一种独立、自学能力,正像人们早晨起来刷牙洗脸一样,成为一种自然。而这一点,正是语文教学所期盼的。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在农村,要开展课外阅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课外阅读,顾名思义为“课外”,它没个准数,很随意、无序。正因为如此,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认真指导。

1.指导书籍的选择。阅读存在一个“最大效能”问题,就阅读内容而言,我们应该依据《语文课程标准》,首先,选择教育性、知识性强的读物。(1)选择古今中外的名著名作。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古典名著;《雷雨》、《茶馆》等戏剧;鲁迅、郁达夫等现代作家的优秀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悲惨世界》外国名著等。古今中外的优秀书籍,它们具有塑造人品的巨大力量,具有很好的德育功能。阅读这些课外读物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教育,从而陶冶情操。(2)优秀的古典文化读物。如《唐宋诗词》、《唐诗三百首》、《古诗文诵读》等。优秀古典文化读物,为学生提供一份经典文化大餐,让他们从中汲取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从而得到提高阅读水平和接受思想教育的双份收获。其次,选择文质兼美的美文、针对性强的书籍,做到课内外结合,以一带十,相互促进。再次,还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看的优秀报刊。如《读者》、《青年博览》、《报刊文摘》等,让他们多读时文,紧跟时代,关注社会民生,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激发阅读兴趣。

2.指导阅读方法。曾国藩曾说过:“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所以要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目的和个人习惯等选取恰当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长篇小说宜用跳读法、提纲挈领法;阅读短篇小说宜用精读法、圈点批注法;阅读美文、诗歌宜用有声朗读法;阅读知识性强的文章宜用摘录法;阅读报刊宜用速读法、略读法等。

3.指导做读书笔记。读书过程不动笔的“懒读”是造成阅读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

笔头。”阅读时,对书中重要的、精辟的、关键性的地方做上记号,或是在书的空白处写上批注。经过这样加工的书,便于重读,便于提用信息,或一个未见过的字、词、成语,一个精彩的句子,一段优美典雅的话,一个典型的事例,读后感想,鉴赏评价,都可以记在读书笔记上。记读书笔记贵在持之以恒。切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耐心指导,定期抽查。对读书笔记记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鼓励,读书笔记要查阅,要展览,激励学生阅读,使读书活动成为一种自觉活动。

第五篇:浅谈农村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浅谈农村中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宜阳县韩城镇第二初级中学 宁国伟 电话:*** 农村学生接触面不广,感知能力不深,写出的文章质量不高。如写感恩话题的文章,大都是父母雨中送伞,雪中送自己看病等题材。但农村学生的作文文风质朴率真,就是作文基本功底欠缺,害怕写作文。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作文难,作文难,想起作文心就烦”。这种现象将直接影响着语文学科成绩的提高,影响着学生的升学就业。在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怎么能让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喜爱比责任感是更好的老师”。喜爱对于学生作文来说尤为重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爱而神往之。”喜爱是作文的原动力,是先决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一切都将落空。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爱好?如何引导并发展学生作文的积极情感呢?我认为应从学生的思想和实践生活中,认真读书中得以体现。

1.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一旦真正理解了写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能出现“求知欲”,形成主观努力,那么写作的厌恶心理、惰性心理、应付心理自然就不存在了。

我的主要做法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让学生理解写作能力是进一步学习、深造和未来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请学习好的学生谈“写作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其它学科的发展”的心得体会,请已考上重点高中和考上大学的学生和我所教的学生进行“作文与中招”、“作文与学业”的经验交流。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思想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结合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感物才能动情,我们教作文,尽可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去反映自己的生活。作文之前,我抽出一定的时间领学生到学校附近走走,引导他们观察,这并不是想到生活中去猎奇,而是要看那些人们熟视无睹的东西,留神各种事情,寻找作文的源头。

阳春三月,走向田间,油菜花盛开,金黄一片。怎样描写油菜花景色呢?我先教给学生方法:

1、要仔细观察,把握好景物的特征。每一处景物都有其与众不同的姿态、色彩,只有掌握了这些特征,笔下的景物才有可能显出特色,才可能逼真。

2、要绘声绘色,展示具体景物。任何景物都是有形的,都是由一定的色彩和形状构成的,写景时要把这些内容描摹出来,才能给人以具体生动的感觉。

3、要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同一景物由于观察和写作时的心情及情绪不同,表现在笔下的景色也会迥然相异。

4、表达要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要富有表现力,让人身临其境。然后带学生去具体观察,形成作文。有一个学生写了这样一段:油菜花四片花瓣,整齐地围绕着花蕊,个性朴实。花瓣十分精致,有细细的纹路,那是技艺多么高超的雕刻家也无法雕琢出来的。中间的花蕊弯曲着凑在一块,仿佛在说着悄悄话。它有粗壮的根茎,茂密的叶,有着像栽种它们的农民们一样的淳朴与粗犷。油菜花的外貌极是平凡。它们虽然平凡,但它们拥有自己的精彩。它们这样努力开放,为的就是结出黝黑的菜籽,让农民们的腰包鼓起来。想到这,我对油菜花们的敬意又多了一分,喜爱又多了一分。家乡的油菜花啊,你们尽情地开吧,让所有人看见你们平凡生命中不一样的精彩!

走在大路上,见一青年赶着一辆满载田粪的牛车上坡,跟在车后的一位老农大声喊“:稍歇一下,上坡吆喝着点,车到半坡可停不得。”我向学生讲,你们看,这牛车上坡的事中就包含着一条哲理,那老农的话,很值得深思,车上坡时要一鼓作气,不可在半坡停顿。我们的工作、学习何尝不是这样呢?生活中处处有作文素材。《车到半坡停不得》,一个多有意思的题目呀!

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就家乡四时景色而言,大自然及时装点江山。比如春暖花

开,黄土坡上的星星小花,点缀着古韩大地的厚重;夏日炎炎,“柳树园”杨柳依依,坚定地守卫着身边的“运粮河”;秋色浓翠,柿子树上的盏盏红灯,牵引着人们的梦想;冬寒雪飘,大地银装素裹,这里面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激发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去年冬天下了场少见的大雪,我先领学生去欣赏雪景,继而向学生介绍前人诗文中有关雪景的描述,并引导学生不应只着眼于它的景色,应当想到它对生活的意义,学生兴致很高,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写雪景,大部分同学都能写得生动具体。有一学生写出了这样的片段:彤云密布了天空,树梢一动不动,寒气不像以前那样彻骨,冥冥中有几丝暖气上升。不一会,洁白的雪花从天而降了。它似仙女,步履轻盈,姿态舒展,带点神秘,带点欢悦,慢悠悠的飞下来。不知何时起了风,越来越大。雪花失去原本优雅的美姿,随风狂舞起来,像条条挥动的鞭梢,甩在脸上,有点疼。雪花们忽东忽西、忽上忽下、没头没脑地回旋翻飞,搅得天地白茫茫一片。原本错落有致的柳枝,全歪斜着身姿,幻影般隐隐现现,发出“呜呜”的尖啸;远处绵延的山峰,仿佛被夸娥子突然背走,踪迹全无。这情势,让我想起了“眩昏柳眼、勒定梅腮”,想起了“雪拥蓝关马不前”,想起了“飞雪落满梁王苑”„„读此文段,使人有身处其境的感受。

同时我还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让学生亲身感受、指导他们写作,像参观完韩城西关清真寺后,有个同学就对寺院环境作了这样的描写:走进寺院,一股洁净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方方正正的一个小院子,收拾得井然有序,干净利落。正是阳春三月,院中的花草树木绽放吐蕊,生机盎然。尤其是院子里正中的那株紫瑾花,更是开得如火如荼,奇丽无比,浓艳的花朵密密匝匝挤满了枝头,细巧的花瓣紧紧地抱成一团,连成一串。淡淡的花香引来了小蜜蜂不停地飞舞、赞叹。花枝顶端刚刚萌出的三两片嫩叶,在春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了胭脂般的色泽。读着这样的文字,让人身临其境,神清气爽。正是这样让学生写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参加社会实践中的所见所闻,使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了材料,对生活的观察也深了。

3.引导学生从书中获取作文养分,读写结合,模仿起步,循序渐进。文以情生,情因物感,感物之情,既直接来自生活,也间接来自书本。学生求知欲强,精力充沛,对优秀文章有一中渴望,教师要理解他们的“渴”,千方百计给他们“解渴”。竭力推荐,指导学生阅读。优秀文章的作者撰写文章时,总是先明确写作意图,然后根据写作意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最合适的表达方法,把文章主旨准确、鲜明、生动地加以表现,做到情文并茂,以收到深深打动读者心灵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后,自然就会模仿其笔法进行作文。《孔乙己》中有两段描写孔乙己外貌的文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清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读了这两段文字,向学生讲明: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特征。人物的外貌特征又可分为:生理特征,境遇造成的特征,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的特征。后两点是主要的。写人物外貌的目的是反映其内心。根据这个意思拟出题目,做外貌描写练习,一个住校生生在《父爱无言》中写了这样一个片段:

那天非常冷,阴冷的风在低吼。我坐在公共汽车上准备下车后独自回家。可是,当公共汽车缓缓驶向村边路口时,我看见了一个人,凛冽的风中,那人紧裹着大衣,双手抱在胸前,不住地颤抖,可狂风还是掀翻了他的衣角。啊,是父亲!透过车窗,我清楚地看见了父亲的白发,是一片片刺眼的白发,被风吹得乱七八糟,好像一堆干枯的杂草。

车停在了路口,我快步走下来,显然,父亲看见了我,他不在用手使劲紧裹大衣,而是快步向我跑来。他的旧大衣彻底被风俘虏了,像一件大斗篷,他丝毫没有在意,只是微笑着向我奔来。

本片段通过外貌和细节描写,刻化了一位朴实的父亲,细腻的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爱。又如学过《核舟记》,可写《我的布娃娃》、《我的工艺品》,讲过《中国石拱桥》,命题《家乡的桥》,学习按顺序记事状物的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模仿可以说是学生作文的第一步,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当然模仿不是目的,要不断引导学生从模仿中跳出来,把学到的东西化为自己的,在作文中去灵活运用。

4.教师以自身的感召力影响学生,以良好的师生情感沟通温暖学生,提高学生写作爱好。

首先,语文教师必须是写作的爱好者,因为有写作实践的老师,容易体会到学生写作的甘苦,容易认识到学生写作的症结所在。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才能在指定过程中靠船下篙,贴近务实。另外,语文教师自己写,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容易给学生自信心,如果能发表几篇作品其影响力更佳。因为中学生普遍有一个心理,他们都崇拜发表过作品的人。如果学生崇拜自己的语文老师,他们的写作热情会空前高涨。其次,教师指导或讲评作文,要力求语言生动,具有启发性,富有浓厚的感情,能引起学生相应的情绪反应。指导要有的放矢,培养学生的作文思维和再现能力。

素质教育下,学生对语文的喜爱,要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完成,作文教学在这方面所负的任务是很大的。如果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喜爱,我们的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有了爱好,就有了原动力,就会越学越活,越写越爱写。

2012、5

下载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知行合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知行合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农村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阅读虽说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却可以改变我们的性格;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却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它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提高我们对......

    浅谈农村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浅谈农村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农村中学的学生家务活多,阅读量少,父母在外打工多,对孩子管的少,加之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偏僻,经济相对比较落后,乡镇集市几乎没有什么书店报刊亭,大......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数学兴趣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的数学兴趣 我竖起大拇指:“非常好!”并带头鼓掌,教室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待教室恢复平静后,我风趣地说:“解这道题丁同学一共‘滚’了几次‘沙球’?”学生齐......

    知行合一让传统文化在中学生中发扬光大

    知行合一让传统文化在中学生中发扬光大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裨益。中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

    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浅谈农村中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农村体育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状及培养思考

    农村中学生的语文素养现状及培养思考 【摘要】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何谓“语文......

    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农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现阶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农村学生到......

    农村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农村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十堰丹江口市均县镇中学 明瑞涛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