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可以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措施
文
化
教
育
农村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措施
周雪贤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庙桥初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167)
摘要: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也
是学校“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办学理念的体现。了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造成原因;要注意方式,以理服人,引导发展;跟踪观察,防止“旧病复 发”;持之以恒,养成学生良好习惯。
关键词:不良习惯;纠正;原因;方式;跟踪;坚持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学 生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在日常教 学中,尤其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 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尊重学 生的个性发展,但也不能漠视一些学生的不良 行为,任其发展。“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累。”
一个班集体中总会有一些行为习惯不良 的学生,而像我校是农村中学,升学状况很严 峻,这类学生也明显增多。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 的行为规范,去年十月我校组织了各班评选 “十大不良行为习惯学生”,使每位学生都深刻 地反省了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也深刻地审视 了其他同学的不良行为习惯。同时学校和老师 也及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规范了 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也是我校“使每个学生都能 获得成功”办学理念的体现。
通过本次活动,感受颇深,在教育中认真 分析调查了原因,也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
1 了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造成原因 不同的学生其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也是 不同的,在纠正他们这些不良行为前,我们要先 了解这些行为的造成原因。是因为家庭教育中 父母的宠爱或是不正当的教育方法造成的,还 是在校学习期间造成的;是外在因素造成的,还 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是长期以来就有的还是最近才养成的。只有明确这些不良行为的形成原 因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此我们要保持与 家长的联系,家校互通,取长补短”嘛!通过沟 “
通,老师也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在家里的具体表 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家长也能及时了解自己 孩子的不足,明白了如何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 配合学校督促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要注意方式,以理服人,引导发展 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学生的不良行为 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要持有 宽容的态度,不要看见学生一些不规范的行为,就不能容忍,视这些学生为另类人物,动不动就 发脾气,指责他,而应该理性分析。有些学生的 自尊心较强,有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有 些学生的性格比较怪异或孤僻,我们在纠正学 生不良行为习惯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而 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最起码的要能以宽容的 心与学生个别接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心平气和地指出其利弊是非,让学生自己认识错误。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所 以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时,即要尊重学生的人 格,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不给学生留下阴影,又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打 开学生的心扉,打动学生的心,让学生真正接受 我们的建议,改过自新。
最后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其实 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可能只是在学习上或行为习惯等方面差一点而己,而在智力、交际能力、文 体比赛等方面可能远远胜过所谓的优生。作为 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这些闪光点,找准入手 的角度,以便拿到开启他们心灵、矫正他们行为 的金钥匙,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正确对待假丑 恶。不良行为的学生一旦从教师的一个赞许的 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 轻柔的抚摸中意识到被重视、被赏识,便会感到 无限的温暖,如同焦渴的小苗吮吸甘甜的晨露,进而点燃希望之火。
3 跟踪观察,防止“旧病复发” 认识到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在其形成过程 中的反复性、曲折性、长期性。从心理机制上说,习惯是经过长期多次强化和积累而建立起来的 一种动力定型和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系统。有 些学生,尤其对于不良行为习惯顽固的学生来 说,他们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经教育之后可能 暂时改过,但又很容易反复,这就需要教师跟踪 观察,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做到奖惩 分明,可建立监督举报制度,对彻底改过自新的 同学适时给予表扬,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要 有耐心,切忌不可一味地批评指责,应该从心理 上说服他、战胜他,让他明晓是非,真正从内心 有改过的决心和毅力,只要有一点闪光之处就 及时鼓励表扬,也就是说,学生向哪个方向发 展,主要取决于老师的教育导向,所以我们要持 之以恒,跟踪观察使其彻底改正。
4 持之以恒,养成学生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为 此,我和学生们 商量,列出了“学 期坚持”、“每月坚持”、“每周坚 持 ”、“每 日 坚 持”,后又在广泛 征求家长们建议 的基础上,形成 文字推行,效果 不错。比如在“每 周坚持”中,鼓励 做到以下几点:
4.1 人 人 有 岗位,每天负责 好自己的岗位。目的在于培养学 生的责任心、服 务意识及细心品 质等。
4.2 值 日 班
惯。
4.7 每天坚持写几句日记。目的在于学会 反思,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同时培养意志力。
4.8 每天睡觉前对照目标手册自查。目的 在于养成反思习惯。
每一个“坚持”的背后,都隐含着某个教育 目的,没有良好教育目的的“坚持”和没有多少 教育效果的“坚持”,不值得坚持。
教育家斯宾塞指出:正确地进行教育,不 “ 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 任务。”要做到正确有效地教育不良行为的学 生,那是一个更为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因此我们 老师还要进一步研究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方 法,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母婴世界,2007(8).
[2]姚蕾.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J].中学教 育,2006(4).
长轮流负责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 想、服务意识、交往能力、管理能力等。
4.3 在家里的每一天必须做家务。目的在 于养成劳动习惯及培养感恩之心。
4.4 每天坚持把掌声或赞美送给取得成绩 或获得进步的同学。目的在于学会赏识他人,开 阔自己的胸怀。
4.5 每天坚持练字五分钟。目的在于提高 写字水平,同时培养意志力。
4.6 每天坚持读一点课外书。目的在于拓 展视野,激活思维,培养读课外书的兴趣和习
- 208-
责任编辑:杨帆
第二篇: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如何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我班有名男孩,非常好动,没有纪律观念,自控能力差,在幼儿园里表现异常兴奋。上课听讲不认真,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小朋友说话,当老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些,很快又故态重演;活动中表现得比较放肆,常常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难以愉快地与他人合作。与家长了解,得知孩子的爸爸妈妈常常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他,孩子一直有爷爷奶奶照顾,在家孩子十分顽皮,爷爷奶奶管不住他。在幼儿园,很少与老师交流,对孩子要求比较放松,如果爷爷实在管不住,便请老师出面帮忙。
针对他的行为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帮他改正:
1、尊重接纳孩子
对待孩子的行为问题家长与教师应采取一种宽容的方式表示接纳,即站在孩子的角度,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以积极的态度来尊重幼儿,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身体接触等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从而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获得自由愉快的情感体验。例如:课堂中认真听讲的他仅有三分钟的热度,其余时间要么离开自己的位子,要么与同伴讲悄悄话,这时我便请他当小班长,帮我看看谁课堂上没有认真听讲或那个同伴又讲悄悄话了。若没有发现同伴有与自己行为相似的,我便表扬他和小朋友;若发现同伴有与自己行为相似的,我便让他去管管同伴然后再说:“如果这会儿你们都认真听讲,就不会被我们的小班长发现了,是吗?”以此来提醒他注意自己的行为。
2、因材施教的方法?
针对不同因素造成的行为问题,通过分析幼儿问题行为的成因,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与策略,如音乐游戏《袋鼠妈妈》,我需要给孩子们讲解示范“妈妈与宝宝”跳的姿势,于是我便请好动的他与我配合,表演给其他孩子看,然后在请他与自己的好朋友根据规则合作表演,接着我在总结提出更高的合作要求,这样一来不仅满足了他自由、好动,也让他感受到老师的重视,从而进步规范自己的行为。
3、家园合作
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有赖于家庭、幼儿园的共同合作教育。有时他在园表现异常兴奋,入厕时总喜欢在最后面与几个同伴玩耍且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若看到你还对你笑咪咪的,让我看到是既生气又好笑,于是我便与他的家人交流、了解他在家是否也有这样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与家长共同出谋划策,统一思想、统一要求,当得知他在家表现不错时,我便在同伴面前适当的表扬他,并对他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时间久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所改进。
4、榜样熏陶法
通过同伴中表现好的典型形象,激励孩子们模仿、学习,如离园前的自由活动,若大部分孩子都情绪高涨、场面混乱时,我便表扬、奖励文静、乖巧的孩子,让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之中孩子就会养成与榜样一致的行为习惯。假如自由、好动的他在某节课中表现的较好,我便及时的给与表扬、奖励,并倡导其他孩子向他学习,进一步规范他的行为。
5、适度惩罚奖励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只是靠表扬和鼓励,有时适当地惩罚也是非常必要的。当他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我通过语言谴责:如果其他的小朋友都和你一样课堂上随便走动,那老师还怎么给小朋友上课?使他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或暂停活动:停止正在进行的内容,我请其他孩子与我共同观看当时他所发生的行为,让他感受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或请同伴对他不良行为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等形式,使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从而明白坏习惯所造成的后果。以此警告其他的孩子不良习惯会让自己受到惩罚,以降低不良行为的发生频率。尽管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但对他以后良好习惯的养成有所帮助,同时也对幼儿行为表现突出时在同伴面前对他进行奖励,从而激励他增强自信心.孩子的毛病不可能一下子改掉,父母也不能操之过急,逐渐地实现改变孩子的行为。例如,孩子经常不写作业,这时如果孩子每天能开始写一点作业,父母就应该感到高兴,而且告诉孩子这就是进步,并给予及时表扬。如果家长要求孩子一下子过高标准,孩子达不到将会失望,孩子情绪也受影响,与其这样双方都垂头丧气,不如肯定孩子每一点细微进步,同时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总之,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方法上要适当:
(1)看是否涉及道德品质,应做到原则问题不放过,生活小节靠自律。
(2)一事一议,不要翻老账。
(3)要有耐心,不可操之过急。
(4)要以理服人,不要以事压人。
(5)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从而使他们重新树立起自信心,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决心。
第三篇:二里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十种表现
二里初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十种表现
一、不认真学习,课堂不好好听讲,课后作业马虎,考试作弊。
二、不注意安全,校内、校外不按有关安全制度要求、交通规则行事,夜间休息不注意关好门窗。
三、不接受教育,学校制度不执行,老师批评教育不接受、不改正,甚
至对抗。
四、不遵守纪律,集会、上操、就寝、课间、教学区吵闹,随意不到校、不请假。进网吧、抽烟、喝酒。
五、不讲公共秩序,上下楼梯、台阶、打水、买饭不自觉排队,不按规
定行走。
六、不讲究卫生,不按要求打扫,乱扔果皮、纸屑,不自觉捡拾垃圾,个人卫生差。
七、不注重仪表,衣着不整洁,穿戴不适,留长发。
八、不文明礼貌,言行不文明,不尊敬师长,同学之间不以礼相待,不
团结友爱,打架、骂人,偷拿别人东西,索要他人钱物,唱不适合歌曲,集会老师讲话不鼓掌示意。
九、不按时作息,迟到、早退,不按时就寝,不按时起床,不按学校铃
声办事。
十、不爱护公物,敲打门窗、玻璃、桌凳,损坏、污染公共设施,攀折
花草树木,不勤俭节约。
以上十种不良表现,每个学生必须时时、处处认真对照检查,改掉不良习惯,各班建立考查教育制度,学校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电教室、工会、团委将经常随时随地监督检查,学校每周汇总通报,每月考核总结,学期结束纳入班级考核和评选各类先进,并与班主任月考评挂钩。
城固县二里初级中学二○一三年九月一日
第四篇: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问卷调查
大丰市创新英达学校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问卷调查
班级姓名得分同学们:
你们好,为了更好的了解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交往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矫正,从而提高我们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进行本项调查活动,如果你认为自己存有哪些不良行为习惯,请在相应的括号内打“√”,希望同学们如实作答,谢谢配合。
是经常是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随意讲话,开小差,做小动作。()()
2、上课不积极发言,不懂不问,作业拖拉。()()
3、不能自觉复习、预习、作业、纠错,而要他人督促。()()
4、考试作弊、不讲诚信()()
5、语言粗俗、满口脏话、不讲文明、举止轻浮。()()
6、直呼老师姓名,给老师、同学起绰号。()()
7、顶撞老师、家长。撒谎、欺骗师长、同学。()()
8、中午和晚上进入公寓楼后又私自下楼打水、打电话、到教室拿东西等。()()
9、不遵守纪律、不按时作息,熄灯后走动、吃东西、讲话。()()
10、做事不认真,没有责任感。困难面前逃避、退缩。()()
11、不爱护公物,在桌面上、椅子上乱刻、乱写、乱画,经常损坏公物。()()
12、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不能与人和睦相处,没有容人之量,经常闹
矛盾,经常与他人发生争执。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不能冷静处理,容易
冲动,遇到事情不能及时找老师解决。()()
13、拿别人东西不还,时有偷窃行为。()()
14、不注重仪表,穿戴不整齐,佩戴首饰。不讲卫生,随地吐痰,随手
扔烤肠棒、废纸、食品包装袋、果皮等杂物,从楼层向下倒水、扔东西。()()
15、课间不安静,大声喧哗,嬉戏追逐。在校园里私自插电器。()()
16、上下楼梯不能轻上慢下靠右行,在楼梯上上冲下冲。()()
17、在楼层上攀阳台、窗台,在宿舍上床走来走去,经常不睡在有栏杆的一端。在浴室内奔、跑、跳,洗澡时不带毛巾,不穿拖鞋。()()
18、将饮料瓶、棍棒、塑料袋、书本、卫生纸等杂物随手扔进
水池和便池。()()
19、经常在走廊、教室、宿舍里横冲直撞,不顾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
20、走路时甚至上下楼梯时经常将双手插在口袋里。()()
21、不节约粮食,吃不完或不对胃口的饭菜就倒掉,浪费粮食。()()
22、月假中不经家长同意,同学间随意串门,进网吧,留宿在外。()()
23、经常写纸条传纸条,男女交往不正常,经常在教学楼东走廊逗留。()()
24、私藏手机、mp3、mp4、不健康书籍、火种、管制性刀具、毒品。()()
25、没有班主任的签条和家长的带领,私自出校门。()()
很少无)())())())())())())())())())())())())())())())())())())())())())())())())()(((((((((((((((((((((((((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
浅谈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
-----新李小学教导主任邱石
农村小学生受其年龄特点、心理素质和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导致是非观念不清、法制观念淡薄,从而养成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何有效矫正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
(一)学习习惯。学生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兴趣不浓,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严,课堂注意力分散,反应不积极,不能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对待作业敷衍了事、急于求成、书写潦草、从不注意作业的规范要求;不懂得知识的共享和合作交流,读死书、羞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抄袭作业“蔚然成风”;没有正确的学习姿势,喜欢趴着或躺着看书;沉迷小说、网络等虚幻世界,厌学情绪严重。
(二)生活习惯。学生不良生活习惯主要表现为:道德观念淡薄,行为举止轻浮,意志脆弱,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性严重,生活秩序混乱没有规律;劳动意识不强,劳动技能差,怕苦怕累,享乐意识逐渐增长;时间观念不强,贪睡、迟到,不注重学习与休息的协调性,睡觉时喜欢高谈阔论,夜不归寝或半夜逃离寝室现象时有发生;安全意识淡薄,没有科学的安全防范意识;饮食习惯差,不注重合理的饮食规律和健康的饮食卫生;经常吃烟、酗酒,身体各项发育指标均不理想;个人形象不佳,前卫的衣服、古怪的帽子、时髦的发型、奇怪的发色、不文雅的口头禅时常出现在校园„„所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 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人际交往习惯。学生不良人际交往习惯主要表现为:同学之间不能正常交往,“哥儿们”义气严重;男、女生之间“亲亲热热”,突破了同学的纯洁友谊界限,早恋现象时有发生;日常交往中,缺乏基本的礼貌,不懂得文明用语;暴力倾向严重,遇到矛盾动辄打架斗殴、欺负弱小;性情孤僻,不喜欢与人沟通,不善于与人交往。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长期不良影响。
(一)家庭的影响。当前,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由于受自身素质及观念的影响,在对待子女教育的问题上认识有偏差,管理方式方法欠妥,与孩子缺少情感沟通。同时,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部分学生家长忙于农活或长期外出务工,对子女的教育无暇顾及、疏于监督,导致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影响差,为孩子树起了坏榜样;二是教育方法不当,简单粗暴、缺乏耐心、引导不够,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造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三是家庭结构缺损,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得不到家长的细心调教和关怀,造成孩子心灵的严重创伤;四是居住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五是家庭经济富裕,对子女过分溺爱、娇生惯养,把子女当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六是家庭成员经常闹矛盾,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不和谐的环境。正是这些不当的教育方式和不利的家庭环境,导致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促成了学生行为的怠慢、攻击、欺骗、逆反及破坏心理,养成了早恋、酗酒、吸烟、吸毒等不良行为习惯。(二)学校的影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依然有急功近利的做法,过分强调学生智育发展,忽视学生良好品行的培养,直接造成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学校不良因素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学校教育评价机制的缺陷,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评价还局限于学生智育考核,忽视了德育的培养;二是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言谈举止极不文明,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三是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教学方法陈旧,不关心、尊重学生,甚至体罚或“鞭策”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四是个别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的影响。俗话说:十人教学好不如一人教学坏。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惠农政策的落实,校园周边一些不法经营应运而生。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自律观念不强,经受不住诱惑,常常沉迷于网络游戏,抽烟喝酒、聚众赌博、滋生是非,严重影响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影响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社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经济对中、小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影响,诱发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致使大部分学生缺乏理想,不思进取奉献;二是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当代小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容易造成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四是色情、盗窃、抢劫、凶杀、恐怖的录像、书刊时有出现,网吧、舞厅、游戏厅秩序混乱,违法经营,严重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
三、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对策
当前,农村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已严重阻碍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必须有机结合、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学生的道德认识、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方面出发,逐步培养其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重新塑造和培养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一)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品德培养的错误做法,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放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首位。进一步健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评机制,不单纯以教学业绩的好坏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成绩,要鼓励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路品行。完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变过去的“分数制”为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评”机制,适当增加学生德育量化得分在学业成绩中所占的比重,教育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做事,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新型人才。(二)强化前途理想教育,培养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理想是前进的灯塔,是前进道路上的动力源泉。学校应定期开展以理想抱负和责任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充分开展家长的亲子教育,让家长以良好的道德品行、高尚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学校应积极主动协调街道社区和其它单位的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科技周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锻炼其强健的体魄,陶冶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减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机会。此外,家庭、学校、社会三者要密切配合,根据学生爱好、特长和潜能,引导其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并指导、帮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克服重重困难,用辛勤的劳动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注重行为常规训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因此养成好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良好的行为。小学生在学校生活的时间相对家庭较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重点在学校,学校可通过周会、班会、文娱体育活动、社会调查、小发明创造等活动的开展,在群体性活动中培养其与他人合作共事、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可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的方式,邀请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或学生自我体验,进一步强化训练、反复强调,逐步提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学校、社会每位成员,都有教育学生的责任,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他们身上存在的细小问题或毛病要坚决指出,并要求其尽快改正,不能置之不理,任其发展,真正杜绝不良行为习惯的滋生和蔓延。
(四)严格规章制度约束,强化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严格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发展,使其在规定的范围内按照正确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目前,青少年自觉性不强,说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需要必要的纪律约束予以“惩戒”,要大力提倡积极的行为,抑制不良的行为。克服不良行为习惯不仅需要内部的意志力,也需要外部的强制力,要鼓励学生向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向努力,并提醒学生不要做违规违纪的事情。学校要根据具体实际制定学校德育工作纲要、学生一日常规、学生文明标准等规章制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逗硬执行,强化监督检查,真正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在制度约束方面,要加强执行文化建设,经常检查,及时公布情况,奖优罚劣,形成风气。
(五)做好榜样示范引导,矫正学生不良言行实践。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榜样是无声的力量,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楷模,因此,作为教师、家长,要求学生、子女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教师要大力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在思想上明白自己行为的榜样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教师在学问上要明白、要通达,善于给学生讲明养成各种良好习惯的道理。作为教师,有义务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不断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表彰,要多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不良习惯一一列出,要求学生用好习惯取代自己的每一项“恶习”。同时,学校、家庭、社会成员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仪容、饮食、卫生、社交、活动等,在文明行为习惯上给学生以榜样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自觉地向其学习。
(六)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因材施教搞好特殊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应高度注重“潜质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其自身特长,对其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做好特殊教育,帮助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鼓励,从而引导其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地行为习惯。针对特殊群体,学校可组建专门的“行为规范强化班”,对部分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强制教育,组织他们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组织学生观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影片、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等,逐步规范学生的品行。家庭应加强对“潜质生”这类特殊个体的关心、关爱,用自身良好的形象和规范的言行来熏陶、影响孩子,教化孩子,以达到“近朱者赤”的目的。社会大家庭要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尽力优化社会环境,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总之,农村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要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在工作中细调查、多研究、勤处理、讲方法,以自身良好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用爱心感化学生、用真情带动学生,逐步培养农村中、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走入社会、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