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师资格美术指导美术课如何落实三维目标(5篇)

时间:2019-05-15 16:0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南教师资格美术指导美术课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南教师资格美术指导美术课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第一篇:湖南教师资格美术指导美术课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湖南教师资格美术指导美术课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众所周知,“知识与技能”是三维目标的基础,它体现了科学主义的课程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的核心灵魂,它体现了人本主义的课程观。“过程与方法”作为以上两者的桥梁和纽带,三者构成了一个整体,并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

中公讲师王铁成认为三维目标的实施就应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看似不经意,却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当然这种境界也是所有老师追求的目标,而我希望自己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记得在执教湘美版二年级下册《三个好伙伴》一课时。这一课的知识目标及重点就是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重要作用;操作目标是通过大胆吹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情感目标是感受“团结就是力量”的集体观念。三原色是美术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如果单纯以知识点来传授,学生学习起来一般感觉比较枯燥。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征好奇、好玩,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不易理解,而对直观演示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容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容易接受。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设计以下环节:

首先,激情导课环节中我以小魔术的形式开课,想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吸引过来,以介绍小伙伴的方式让三原色进入学生的视线,凭借小伙伴的可爱形象吸引学生,并利用小伙伴的神秘本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步步深入的让学生自己主动想学,使学习知识本身变得有趣味。为了让他们更直观的知道三间色的由来,带领学生玩牵牵手,交朋友的游戏,现场进行颜色的演变。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色彩的实验。以自然学科的实验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色彩的变化规律,掌握了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并渗透三个小伙伴只有牵手的时候才能发挥它们的本领。引出“团结就是力量”的情感目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了“吹画”这种孩子们觉得很新奇的作业方式,并在这样一个充满乐趣的作业过程中,让学生去观察色彩的变化,使其经过观察自己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加上老师恰当的引导,使本课的重难点能轻松解决。最后大家一起将每个人的作品组合起来完成题为《春天的彩色树林》的大幅画面,再次感悟团结就是力量情感。整个教学过程,我感觉好象没有讲解什么,都是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自然而然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总之,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这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方式方法的一种体现,幽默的语言、民主和谐课堂氛围、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不同角度的思维方式、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探索学习,多角度构建生本、民主的课堂,使得教学活动始终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并且水到渠成的渗透、并完成学生相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和生成的教学目标任务。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才是落实三维目标的最好体现。

第二篇:湖南教师资格美术指导:明清绘画面面观

湖南教师资格美术指导:明清绘画面面观

明代和清代(公元1366—1911年)长达五百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在这个时期,各项艺术文化都上承宋、元,继往开来,不断提高,在绘画领域更是名家辈出,名作迭出。明代,涌现了“浙派”,“吴派”,“华亭派”,“白阳青藤”,“南陈北崔”等这些影响广泛、个性鲜明的流派名家;清代,“四王”“四僧”“扬州八怪”占据画坛主流,引领画风潮流。下面就让中公讲师谢学海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明代——“浙派”,“吴派”,“华亭派”,“白阳青藤”,“南陈北崔”。1.“浙派”

明早期山水代表,师承南宋院体。浙派三大家:戴进,吴伟,蓝瑛。

戴进:浙派开山鼻祖。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以地别命名的绘画流派。擅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宋元,用笔劲挺方硬,水墨淋漓酣畅,发展了马远、夏圭传统;人物画师法唐宋传统,兼长二笔、写意。作品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惠能六代像》等。

吴伟: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早年笔法工细,中年之后变为藏进豪放,泼墨淋漓。《踏雪寻梅图》《长江万里图》《雪景山水图》《灞桥风雪图》等。

蓝瑛:是浙派后期代表画家。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名。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晚年笔力蓊苍劲,气象峻,与文征明、沈周并重。《秋壑霜林图》《溪山曳杖图》。

2.“吴派”

明中期,吴派兴起,始创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另有唐寅、仇英等,又称“吴门四家”。沈周:早期谨细,师法王蒙,后期粗简,师法吴镇。《吴门十二景》《庐山高图》。文徵明:也分粗细风格,以细见长。《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等。

唐寅:字伯虎,题材处理方面更重思想性。《骑驴归思图》《春山伴侣图》《秋风纨扇图》等。

仇英:青绿水墨均有,《桃源仙境图》《停琴听阮图》。3.“华亭派”

明代后期,上海松江一代。代表人物为董其昌,扭转了吴浙两派的颓风。他提倡摹古,师法董源、米芾等。董其昌: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幻的表现力。强调布局中的势,笔墨中的虚实,追求画面的含蓄性。画风有两种格调:一是枯笔水墨,一是没骨或浅绛。《仿米氏水墨山水图》《仿唐代扬升没骨山水图》《秋兴八景图》。

4.“白阳青藤”

明代中期大写意花鸟画的两位代表画家徐渭和陈淳,因二者的号分别为青藤与白阳,加之他们同为大写意花鸟画的开创者,所以画史上将二者并称。开创了明清大写意花鸟画的先河。

陈淳:花鸟山水均能,中年以后形成笔墨放纵的个人风格,山水学米、高,能以淋漓的水墨,画出氤氲的云气效果,《竹石菊花图》。徐渭:绘画不拘泥于形似,重在神韵,表现出了艺术家无拘无束的艺术性格,这正是大写意花卉的精髓所在。《墨葡萄图》、《榴石图》等。

5.“南陈北崔”

晚明时代的画家陈洪绶与崔子忠在中国绘画史上并称为“南陈北崔”。两人不仅均以画、尤其是人物画名世,为人、处世、遭际、性情乃至画风也各有相通之处,故画史常将两人相提并论。

陈洪绶:在人物画、版画、书法方面造诣深厚。代表作有《归去来辞图》。

崔子忠:人物画故事布景奇伟,经常以窄长的直幅巧妙安排人物器具,代表作有《云中玉女图》。

清代——“四王”,“四僧”,“扬州八怪”。1.“四王”

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四人。艺术思想上的共同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以山水画为主,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影响了后代三百余年。

王时敏:师法董其昌,“画不在形似,而在笔墨之妙”。早期淡雅温润,工整精细,晚年作品较为粗疏,荒率苍莽之气。《云山图》。

王鉴:运笔出锋,用墨浓润,树木丛郁,后壑深邃,皴法爽朗空灵,匠心渲染,有沉雄古逸之长。间作青绿重色,亦能妍丽融洽。《秋山图轴》。

王翚:对古人技法涉及面最广。作品虽多仿古,却具清丽深秀风致,功力深厚,但有时过于圆熟或刻露。晚年脱落,转有苍茫之致。《西山红树图》。

王原祁:王时敏孙子,自称笔端“金刚杵”。擅长枯笔焦墨,层层皴擦,不厌其烦,韵味厚重,“熟而不甜,生而不涩,淡而厚,实而清”。《山中早春图》。

2.“四僧”

画派成员石涛、朱耷、髡残和弘仁皆为僧侣,故名“四僧”。石涛:轻视泥古不化之风,是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的代表人物,“搜尽奇峰打草稿”。《松鹤图》等。

朱耷:号八大山人,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

髡残字石溪,艺术上与石涛并称二石。善画山水,亦工人物、花卉。

弘仁:擅画山水,初学宋人,晚法萧云从、倪瓒,笔法清刚简逸,意趣高洁俊雅。尤好绘黄山松石。

3.“扬州八怪”

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其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在中国画史上主要是指汪士慎、黄慎、金农、李鳝、郑燮、李方膺、高翔、罗聘。

郑燮:以画竹来表现它的思想情感,提出艺术应心摹手追以气韵为先,代表作有《丛竹图》。

李鳝:用笔奔放自如,在题材、笔墨上,大胆地创新。代表作:《芭蕉睡鹅图》《松石牡丹图》。

金农:构图别有意境,形象古拙,笔墨凝重,风格高古,擅画竹。黄慎:人物为主,山水花鸟为次。

汪士慎:以画梅著名,密蕊繁枝,清淡秀雅。高翔:也以画梅著名,还能山水及肖像。

李方膺:画梅兰竹菊,落笔磊落飞动,晚年专工画梅,以瘦硬见长。罗聘:金农弟子,八怪中唯一能画壁画,见多识广。

第三篇:学习心得 落实三维目标

写一篇学习体会,谈一谈你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 教学情景可以分为几类?怎样的情景引入才是有效的?

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几点做法

物理教学要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知识与技能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初步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会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端正自己的价值观。只有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合理有效的落实,才能真正让学生受益于我们的学科教学。,下面就物理学科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知识和技能目标。只有明确了目标,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的去进行教学设计。比如,在初三的实验复习中,首先我把课本上所有的实验全部列出来,然后把它们进行分类。第一类观察分析型实验,这类实验以演示实验为主,一般都比较简单,对学生提出要求:明确其实验过程,知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并且了解实验所用的方法和结论是如何得出的。第二类测量型实验。学生实验多数是这种类型。测量型实验又分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直接测量型实验的要求:知道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知道如何调零,使用时不要超过它们的量程,有刻度的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间接测量型实验的要求:知道测量原理,知道计算公式,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知道如何用别的器材来替代测量。第三类探究设计型实验。这类实验的要求是:明确实验目的,确定研究方法,确定需要测量或比较的量,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二、重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教师应该一直坚持不懈地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适应物理学科的教学特点,并能够从中探索出学习物理的方法。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追求的是一堂课讲得越细越好,知识面越全越好。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讲过的题目学生就会,没讲过的学生感觉没处下手。“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才能使学生终生受益。现在推行的“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课前让学生针对目标,有的放矢的预习,使学生自己学会一部分,课上教师精讲点拨,只讲学生的困惑所在。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学会了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得以提高。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前打上不同的符号,比如不会的打“?”,不明白的打“△”等,等复习回顾习题时,可以只看带符号的。

三、重视情感价值态度的培养。

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在自己的教学始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融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实现的过程之中。例如在伽利略实验的学习时,我介绍了伽利略实验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们在感叹科学前辈的同时也认识到,如果同学们平时也能勤于思考,敢于实践,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TOP

生物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统一

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实现学生的三维目标呢?

据对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心理的调查表明,高中生学习生物学的三大主要学习动机(考试成功、独立学习、问题解决)中,“问题解决”(如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区分事实、原理和学说,探知未知世界)在促使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各种动力当中,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很好地利用并激发学生的这种求知欲,便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真正的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课堂利用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同时人也是作为一种生物体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利用学生对于已知生活中的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观察认识,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认知冲突,去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能够很好的实现。

1、问题情境创设的现实性

对于高中生来讲,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越来越强,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随之越来越多,这些问题也会在他们的脑海中产生许多的问号?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尽可能的要贴近生活,这样便有利于学生能够自己联系实际,产生疑问,引起认知冲突。然后通过开展自主的学习活动,解决问题,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例如:在讲到第三章《新陈代谢与酶》的时候,酶的特性有三方面: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以及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温度、PH值)。前两个酶的特性课本上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包括演示实验或者分组实验来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对于酶的第三个特性课本上只是通过图表和简单的文字描述,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显得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创设一定的现实情境,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家里做家务使用洗衣粉时,“大家有没有注意过在什么情况下经水泡出来的洗衣粉的泡沫最多呢?”这时由于这样的问题情境与学生联系比较紧密,大多数学生自己也有过这样的亲身体会,所以会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大家便会展开激励的讨论,各抒己见,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学生说是凉水、有的说是温水、有的说是热水这样可以杀死细菌……那么到底哪一种情况是正确的呢?能不能用井水来浸泡衣服呢?这样不是可以节约用水吗?这时学生便会开展自主学习,回归课本去寻找答案。在无形之中,便掌握了酶的第三个特性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即适宜的温度和PH值)。同时,为了更好的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回去进行亲手实践,然后将实践的结果进行反馈,并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在现实生活的体会和实践中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精神。

2、问题情境创设的趣味性

好奇是兴趣的先导。只有好奇心才能点燃兴趣的火种,富有创新精神的人通常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在创设问题情景时,通过有趣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第四章《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用实物教具或者通过多媒体展示(如右图)这样的一盆盆景。让学生思考,“通过哪些手段能够获得这样一盆形态的盆景呢?”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发挥集体的力量。这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每一小组都得出了自己的答案。然后,每一小组派代表发言来阐述本小组的观点。

综合分析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大多数都认为通过压条的方式,可以获得这样一种形态的盆景。只有少数的学生可能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想到利用植物的向光性来进行处理,但是具体的原理和操作方案,由于学生对于新知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准确的表述清楚。不过教师首先应该肯定通过压条的方式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并对提出这种方案的小组和同学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大胆创新。

“那么还能通过哪些手段可以获得如此漂亮的一盆盆景呢?刚才同学们讲到的向光性,它的原理是怎样的?能否达到这样的目的?”正是利用这一点,教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便会随着新课知识的讲授,被逐渐吸引到课堂上来,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新课知识讲授完以后,教师引导学生,重新回到课前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应用本节课所学的新知来解决创设的问题情境,加以巩固提升。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单侧光会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从而导致植物体弯曲生长。这样的话可以利用开口的不透明的纸盒来对材料进行处理,提出自己的具体的操作原理、方法和步骤。“那么这种方法是否可行呢?”教师可以安排组织学生去进行课后实践,或者去进行调查访问,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享受学习新知,应用新知的乐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很好的实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可以把学生引入一种要求参与的渴求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毫无强迫的痕迹,把“要我学” 变成“我要学”,思维也处于最佳状态,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烁,创新成为可能,也变为现实。

在课堂上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他们的创新精神。但是,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由于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差异,往往有的学生能够很容易便掌握与一些基础知识相关的问题情境内容。如果过多的讲解反而会引起这部分学生的厌恶情绪,他们渴望的是更具思考性的问题情境,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具有难度和综合性的问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应包含有全体学生都能够掌握的基础性的问题,也应该有能让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问题。即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具有层次性。

3、问题情境创设的层次性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情境,能够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引上例)在向光性实验制作盆景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同学能够通过新知的讲授想到运用单侧光的原理进行处理,“那能否在不用任何药剂、装置和触及幼苗的情况下,使幼嫩植株长成这样呢?”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会感到十分的新奇,难道不用任何工具还能够制作出如此漂亮的盆景吗?这样就有了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大家都会绞尽脑汁去思考,想各种答案。如果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结果不是很理想,那么这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

师:什么情况能够导致植物体弯曲生长呢?

生:生长素分布不均。

师:那么哪些因素会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呢?

生:单侧光

这时大多数学生会认为只有单侧光,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绪论中讲到的植物根的向地性,由此可见重力还能够引起植物的弯曲生长。

师:那么重力能否起到这样的作用呢?又是怎么样来引起植株弯曲生长的呢?

学生通过回顾旧知(绪论提到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茎具有背地性),联系新知,“在什么情况下重力会引起生长素在植株的茎和根的部位分布不均?从而引起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呢?”通过讨论,学生得出“可以将植株水平放置”。这样学生便提出了解决方案:首先将花盆横放在地面,待其弯向上方生长后,再调整花盆,朝向另一侧横放,待其向上生长后,再朝向另一侧,这样不断的调整,直到符合要求为止。这一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对于第一节的内容进行了整个的回顾包括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用特点具有两重性以及根、芽、茎对于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这几个方面。这样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有了提升,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层次性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很好的实现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三维目标。

第四篇:如何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如何落实课堂教学三维目标

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主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来实现课程目标,我经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只有对新课标认真研读和贯彻,才能落实好三维目标。下面我浅谈一下自己的具体实施办法:

首先教师应切实确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养教育先进理念,在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既要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又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训练,不能顾此失彼。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要对各方面教学目标进行整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在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内容问题化。新课标提出以科学探究为化学课程改革的主题,积极倡导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并在课程内容目标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仅新教材中安排探究活动就有30几个,足以体现探究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这样的设计,使新概念的教学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培养了探究意识、实验验证意识,更重要的的是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增强了自信心,高效课堂才能成为现实,才能更好地落实三位目标。

改变评价方式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多维性决定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和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的涵养。这样的评价体系是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的,有助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

总之,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认真研读贯彻《化学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自觉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以及化学课程的施教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反思,才能使 “三维”教学目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实。

第五篇:美术课程的三维目标

我认为美术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只有正确理解美术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才能效地去实施完整的美术目标,使我们的美术教学不断的进步与创新。

总目标的三个维度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三个目标在实际课堂中如果很好的把握和体现,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是学生乐此不疲的课堂。

知识与技能目标。它包括美术定义、美术语言、美术素养等内容。要求学生能了解某些艺术语言,所需要的材料、需要用何种方法。在这一目标中我们必须要找准艺术语言和特点也就是所谓的教学重点,以及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有意义、有趣、可行的目标,同时尽可能改变材料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主去创造。如在讲《精彩的戏曲》时,可以让学生先搜集资料,上网查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自然而然的明了了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产生了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也就是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过程与结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过程创造了作品,美术作品反过来又证明了学生的学习过程,美术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发展了实践能力,不仅创造了一个与自己相适应的美术作品,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他所创造的作品相适应的新的自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要求学生能体验某种艺术活动的乐趣;体会表现对象之美;表达对表现对象的爱和情;态度是要让学生能形成一些学习、工作或生活等态度;价值观要让学生能了解艺术的实用价值或社会价值,及其所体现的某种深层的人文价值观念。这一目标也关系着整个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更要正确的理解和设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对学生情感的倾注。如在上人美版《中国龙》这一课时要及时的对高年级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只有这样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才更好的形成。

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统一,只有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我们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时刻打造全新的美术课堂。

下载湖南教师资格美术指导美术课如何落实三维目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南教师资格美术指导美术课如何落实三维目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一、什么是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与学,都是通过知识与能力来体现的。知识与能力是传统教学合理的内核......

    如何落实生物教学三维目标

    如何落实生物教学三维目标 一、围绕三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课堂不是简单的摆事实讲道理,而要把学生作为长久性发展目标来培养。......

    落实体育课中的三维目标

    落实体育教学中的三维教学目标 ——以《小学前滚翻教学》为例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教学行动指南。三维教学目标的概念是在新课改的课程标准中被提到的。所谓三维教学目标,就......

    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邓小平同志说:“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能力素质的高低,事关教育教学的成败。初中历史课程改革也十分重视课程......

    循循善诱、寓教于乐中落实三维目标[5篇]

    循循善诱、寓教于乐中落实三维目标 北社中学 曹云生从教学目标设定和落实的角度看,美国课程《灰姑娘的故事》的教学可称得上是一堂好课。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

    落实三维目标,开展有效教学论文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制定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不仅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培养目标的补充和......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摘要: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结果的一种......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摘要:三维教学目标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教学提出的要求,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最终期望的结果,有效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