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1
一、以问题为出发点。
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虽然这节课是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但是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的深度、挖掘度不同:这一节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话题,进而进行问题设置,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从而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确立问题为新课服务的意识,而且应始终关注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认识,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上课反映上做出相应的变动,而不是演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剧。
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学,只要以新课程为依据,达到新课程规定的整体性理论和目标就可以了。同时指出教师要有独立性,要能根据自己教学实际情况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特别是这一节课的整个教学引入与教材都有明显的差异,这样开放性的处理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必然更好
从教学效果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并以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为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逐渐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了以下的不足:
1、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准,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计划中的小结部分未能体现。
2、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例题和练习。所以感觉部分学生反响不强烈。没有很投入到练习中去。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2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趣味性,让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在让老师的引导,小组交流和讨论中总结归纳减法法则,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言,课堂氛围活跃有序,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地方,对于学生积极的表现老师给与肯定和鼓励,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法则的贵南过程中,学生通过两组式子的计算,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感悟有理数减法法则最终是转化为了加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体会这种思想方法的应用。接着在课堂练习中,通过学生板演,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的过程,熟悉减法的法则,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法则的应用有了很好的掌握,学生在你编我答得活动中的积极性最高,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可以像老师一样,觉得很权威,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的提高促进很大,同时也使一节课的达到了最高潮。最后在学生谈论自己的收获与疑惑中结束本节课,大家积极发言,畅所欲言,觉得课堂意犹未尽!
然而本节课在授课的过程中又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于学生的答案预设不够。开始讨论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比-3℃高多少摄氏度吗?学生说的答案和我的问题不一致,他们直接给出了4-(-3)=4+3=7自己对于这样全班一致的答案,一时之间蒙了不知如何去引导到加法运算上来,还是为题设置不够精细,连续性和铺垫没有做好。
2、学生板演之后学生自评和互评过程用的时间太多,是的整个课堂的节奏忽快忽慢,节奏把握不紧凑。
3、自己对于课堂活动没有做充分准备和考虑,学生本身就好动,自制力不够强,活动安排上没有将学生的问题更加细化,活动的步骤不明确,很多学生开始不知发你怎么办,借着活动开始了自我活动,后来才回归课堂,这一环节又浪费了时间,还使得很多学生没有任何的收获!
最后,希望自己多看看别人的教学视频教学设计,不断的自我提升,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对于课堂以及学生做更加充分的思考,打有把握的仗!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3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这节课,法则的生成很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法则的生成过程,因为也刚刚写了一篇博文就是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对于法则,老师可以直接告诉答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得出法则,对于两种教学方式,我采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体会法则的生成,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我在讲完法则的时候课程已经进行了三十分钟多一点,所以课上例题和练习才用了十分钟,所以又用了习题课上了一节,尽管上的比较慢,但是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千万次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如果直接告诉答案削弱了得出结论的“过程”,失去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的一次机会。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4
课堂上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2、合作探究,发现新知。
3、巩固应用,体验成功。
4、开放训练,拓展思维。
5、小结反思,布置作业。
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导入,创设情境,集中学生思维的兴奋点,激发学习动机。探讨有理数减法法则时,学生经历了利用旧知计算温差,对比观察,发现、总结、验证规律的过程。从而发展学生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有理数减法法则。趣味数学题的设计,培养多向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学生参与设计热情十分高涨,较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利用数学知识又服务于生活。反思小结,浓缩知识要点,达到三维教学目标的融合。
通过本节课,使我深深感悟到实施新课标,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活动来看,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形式看,学生口答,笔答,抢答,板演,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好朋友间探究等形式多种多样,气氛活跃,积极性高。比较充分的体现课堂是学生的学习天地。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5
1、以问题为出发点,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虽然这节课是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但是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回忆的深度、挖掘度不同:这一节课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话题,进而进行问题设置,学生有切身的体验——从而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确立问题为新课服务的意识,而且应始终关注学生对问题的不同认识,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上课反映上做出相应的变动,而不是演事先准备好的教案剧。2、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形式,可以不完全按教材教学,只要以新课程为依据,达到新课程规定的整体性理论和目标就可以了。同时指出教师要有独立性,要能根据自己教学实际情况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特别是这一节课的整个教学引入与教材都有明显的差异,这样开放性的处理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必然更好
从教学效果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并以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为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逐渐形成奠定了基础。
然而也存在了以下的不足:
1、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准,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计划中的小结部分未能体现。
2、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例题和练习。所以感觉部分学生反响不强烈。没有很投入到练习中去。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要求学生在熟练进行整数的加法运算基础上,利用计算温差的情境,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预习过课本的同学,在上课时非常急躁地告诉别人,自己已经学会了,因为减法法则实在太简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实际上,学生参与课堂探索,掌握法则只是一方面,弄明白如何得出的法则才是关键。这会为以后学生解决较复杂的计算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难点:
1、2-3=
2、-2-3=
3、2-(-3)=
4、-2-(-3)=
学生刚升入中学,学习的数扩充到有理数后,出现了负数,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对于符号的处理有些不清,本节课的教学跨度大,相比前面的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更高。
在探究新知部分,学生很容易得出温差是7℃,大部分都是通过数轴数数的方法得出的,也有一部分学生数感较好,尽管如此,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必不可少,这位后面的计算打下了基础。另外有必要复习小学的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为学生利用逆运算提个醒。但是在学生阐述思路过程中,还是很少有学生利用此方法。
所以在引导部分,我采用了小黑板设疑、提问过程。
最关键的部分在于标清减法变加法运算过程中的变化:
∵ 4-(-3)=7 4+3=7
∴ 4-(-3)=4+3=7
总结:两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相反数”,一不变“被减数不变”。
这样,在第一节,学生做减法计算时就很容易了,但是学生还是不能灵活应变。例如:3-2,8-0等小学就会计算的式子,这时有些同学也会将它们这样计算,我并没有强调这些,因为这样做完全可以,这些知识学生会自己发现的。但是例题讲解,一定要详细,因为可以给学生一个很好的书写规范展示。
当然,学生以后还会遇到问题,比如带小括号的减法等,所以关键是以后要讲清楚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和运算顺序。
4个易错点。如:3-8-6-7在进行用运算时需要注意下面4点。
1、运算顺序一般要从左向右进行,把减法变加法。
2、如果要用到运算律,必须先变成加法运算,才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如果看成省略加号的形式,这里的4项中的“-”均认为是“负号”。进行加法交换律时要连同数字前面的符号,不能只交换数字而不带上符号。
4、进行加法结合律时要注意括号的位置应该包括数字前面的符号。如(3-7)-(8-6)是错误的。这里的“-”应该包含在括号内。
在两个括号之间要补上省略的“+”号。如(3-7)+(-8-6),括号里的两项-8-6其实是-8和-6进行加法运算。可以向学生说明,如果理解为减法的话,根据减法法则转化为加法,再省略加号会出现重复的结果。
-8-6=-8+(-6)=-8-6所以对-8-6应该理解为-8和-6进行加法运算。可以认为是省略了“加号”,即两个负数进行加法运算。
通过以上的教学,学生处理符号的能力有所增强,避免了一些错误的出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学效果明显。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反思7
本节课从实际问题(温度差)出发,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由小学学段的“被减数-减数=差”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3)=7(1)4+(+3)=7(2)4-(-3)=4+(+3)
通过对比三个式子使学生思考减法计算,引导学生自己举出几个例子来验证下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计算中发现,总结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本课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存在差异,从学生的练习来看,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但还有些学生在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时,总弄不清该减去哪个数的相反数,有的甚至把被减数也改变符号,特别是减去一个正数时,往往又再加上该正数,如误解——=—+。因此,给学生总结了a-(+b)=a+(-b)指导学生观察式子,发现在有理数减法的计算中,要把减法变成加法,需要改变的符号有两个,首先把减号变成加号(变加法),然后要把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存在问题:
1.讲解稍微有点多,在本节课上,重在学生练习,本节课老师应该要讲的内容尽量缩短,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即可;
2.对于例题的处理方式应改进。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趣味性,让学生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然后在让老师的引导,小组交流和讨论中总结归纳减法法则,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言,课堂氛围活跃有序,这是非常值得高兴的地方,对于学生积极的表现老师给与肯定和鼓励,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法则的贵南过程中,学生通过两组式子的计算,通过观察对比让学生感悟有理数减法法则最终是转化为了加法进行计算的过程,体会这种思想方法的应用。接着在课堂练习中,通过学生板演,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的过程,熟悉减法的法则,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法则的应用有了很好的掌握,学生在你编我答得活动中的积极性最高,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可以像老师一样,觉得很权威,对于学习的积极性的提高促进很大,同时也使一节课的达到了最高潮。最后在学生谈论自己的收获与疑惑中结束本节课,大家积极发言,畅所欲言,觉得课堂意犹未尽!
然而本节课在授课的过程中又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对于学生的答案预设不够。开始讨论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比-3℃高多少摄氏度吗?学生说的答案和我的问题不一致,他们直接给出了4-(-3)=4+3=7.自己对于这样全班一致的答案,一时之间蒙了不知如何去引导到加法运算上来,还是为题设置不够精细,连续性和铺垫没有做好。
2、学生板演之后学生自评和互评过程用的时间太多,是的整个课堂的节奏忽快忽慢,节奏把握不紧凑。
3、自己对于课堂活动没有做充分准备和考虑,学生本身就好动,自制力不够强,活动安排上没有将学生的问题更加细化,活动的步骤不明确,很多学生开始不知发你怎么办,借着活动开始了自我活动,后来才回归课堂,这一环节又浪费了时间,还使得很多学生没有任何的收获!
最后,希望自己多看看别人的教学视频教学设计,不断的自我提升,提高教学研究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对于课堂以及学生做更加充分的思考,打有把握的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