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宝安实验学校——聚优质教育资源之力展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2011年深圳市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聚优质教育资源之力展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宝安实验学校
宝安实验学校创办于2005年9月,是宝安区教育局直属的第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现有75个教学班,其中小学部43个班,初中部32个班,学生4176人。教职员工273人。中学高级教师22人,中学一级教师40人,小学高级教师39人;南粤优秀教师2人,深圳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宝安区学科带头人3人,宝安区名班主任2人,宝安区教坛新秀7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学校创办六年多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初步实现了科学规划、科学教育、科学管理的目标。学校以优质资源建设与应用为立足点,服务于教育的深入发展为理念,花心思,费力气,着力建设优质教育资源。
一. 理念为先,找准资源建设的落脚点
我校以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市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办法》以及《宝安区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实施方案》为指导思想,制定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制度和方案,全面提高我校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水平、应用效率和效益,依托我校优质资源辐射周边帮扶改薄。
学校以“创建现代学校,奠基幸福人生”为理念,优化我校教育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软硬件环境,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用制度调动教师运用信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已经建成适合新课改需求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体系,并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让共享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实现网络资源交流共享与教师资培训的优势互补,发挥了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二.
(一)加强建设,打造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制度为依托,建立资源共建共享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有效保证,我校相继建立和完善了《校园信息网络管理条例》《宝安实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上传规范》《宝安区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云服务平台使用规范》《优秀活动视频评选条件》《优质电子白板课件、课例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落实了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人人建设的机制。
我校制定的《宝安实验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制度》,使我校的教育
搭上了时代的快车,素质教育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信息资源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会通过整合优质资源、创新特色资源、建立共享合作体、加大应用力度,使优质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更好地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区教育均衡发展服务。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在每年的“奖教奖学”中都对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贡献突出的教师和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积极推进和鼓励了教师开展共建优质教育资源的长效机制。
(二)科学使用,高效共建共享优质资源
第一. 我校以课堂为主渠道,着力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建设,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我校高度重视课堂质量,坚持每周中学部和小学部各一节的行政听课并制作优质课堂教学视频。坚持每周中学部和小学部各一节的“自学导学、情境教学五步教学模式”研讨课并制作优秀课堂教学视频。我校利用典型优质课堂教学视频,学校自行制作微格评课资源,广泛开展学科优秀课例微格点评活动,全面深入地推进各学科课程改革。
第二. 以宝安区教育信息化综合应用云服务平台(后简称“大平台”)为载体,共建共享国内先进教育资源,发挥辐射帮薄改弱功能。我校依托区大平台,整合教育资源,借助平台优势全方位整合、全领域覆盖、全过程应用,实现资源大共享。借大平台建成水平较高、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群和交流便捷、优质高效、规模庞大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统筹规划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建立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评审、认证和监管制度。开发数量充足、技术先进、门类齐全、灵活实用的教育教学辅助课件、网络课程、模拟仿真系统管理辅助软件等教育教学资源,实现全学科网络资源的全覆盖。
第三. 特色是学校成熟的标志,也是引领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面鲜明的旗帜。我校自行制作开发和引进了适合我校特色教育的教学资源,如:校内资源库,小学生书法课堂网络教学平台,世纪阳光多媒体教学系统,视频服务系统,电子图书馆,思维导图课程,快速阅读课程,快速识字,快速阅读训练软件。我校的小学生书法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和语文课本同步,结合学校中午听名曲练字活动,对学生书法习惯和书写水平有很大帮助。近三年我校在现场书法比赛中获国家级特等奖6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
5、三等奖7个,省级特等奖8个、一等奖10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42个,市区级多
次夺魁。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开展的快速阅读也已经从实验阶段进入全校推广阶段,实验班学生的阅读平均速度从67字/分钟提高到1500字/分钟,现场检测显示阅读理解力也大幅度提高,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第四. 我校利用大平台多种优质资源形式,多层面多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分五个层面开展教师培训: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学科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自学导学、情境教学五步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方法培训。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型培训。多种学习形式并重:大平台远程观摩、论坛经验交流、现代教育技术实训等。
三. 高效使用,分享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成果
建校六年来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借力区大平台我校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高效跨越式发展。借助大平台我校已经建立了我区教师网络研究共同体,为帮扶学校在投入硬件设备的基础上,教师到学我校进行培训交流,名师教学资源共享,开展网上同课异构、视频案例、微格评价、电子备课、网上反思、视频会议、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等方式共研、共建、共享。提高了教师的网络教育素养和技能,使其能够自如地适应大平台使用和教育教学技术的升级转换。
揭东县是宝安区教育系统重点帮扶的对象,我校一直作为重点考察学习的学校,我校毫无保留地与考察团分享优质教育资源、办学经验,并建立良好的互助交流关系。从2009年至今给揭东县分五批共赠送优质教育资源光盘两百余张。
我校参与的2010年深圳市中小学优质课例征集及在线展播活动中张琼老师获市级最佳奖。近三年来我校参与的各类教育优质资源获奖情况:国家级一等奖3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1人;省级二等奖1人,市级一等奖4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7人;区级一等奖11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4人,优秀奖4人。在我区2011年优质课例及网络课程建设活动中,我校已完成拍摄制作上传课例五节,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的好成绩。优质信息资源应与课程改革相适应,持续自主开发体现特色,我校近三年制作优质课堂教育视频541个,全区累积点播10350次学校还通过整合优秀的资源,拓展网络资源内容,信息科组自行制作各学科微格评课视频资料56个。我校校内特色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数据容量达2.03TB。协助区教科培、信息部完成市2010年中小学课例在线展播活动初评。
学校自行开发思维导图课程,快速阅读课程,快速识字,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办学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得到了家长的社会的认可。
第二篇:浅论统筹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浅论统筹优质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作为全区教育系统的主管部门,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认为,面对当前教育发展形势,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尽最大努力统筹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全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为了提升普通学校的师资水平,促进校际联合与合作,缩小区域内各小学教育的差距,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鼓楼区教育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了多种措施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努力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优质化,使本区由“教育大区”向“教育强区”迈进。
二、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教育均衡发展之“魂”
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软资源强才能恒强、软资源均衡才是真均衡。为了更好的培养更优秀的教师队伍,整体推进教育均衡化的发展,使每一个学校都能培养出优秀学生,鼓楼区在教师队伍的打造和培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特级教师”请进门
鼓楼区从2004年开始就坚持每学期举办“名师汇聚鼓楼”活动,邀请来自北京、上海、珠海等全国各地的各学科特级教师到鼓楼区给全区教师“传经送宝”。每一次培训活动,台上演绎的是精彩的课堂教学,台下是座无虚席,所有培训的老师们都全神贯注地欣赏着那富有生命力、智慧和激情的教学活动。特级教师们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技巧向教师们展示了教学的境界之美,使教师们充分领略了教学艺术无穷的魅力。
时至今日,“名师汇聚鼓楼”系列活动已进行了六届,分别进行了语文、数学、外语专场,还请了本区的部分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与特级教师们进行同台展示,博采众长,促进了教师们业务的提升。曾经与特级教师同台上课的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琅琊路小学的胡志宏副校长说:“与特级教师同台上课展示,吸收他们的智慧营养,感受他们上课时的人格魅力,受到大家高度关注,既感到荣幸,也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好课非一日之功啊。”
(二)校际来结对
每年家长们都会为了让孩子上名校、名园“挤破头”,为了抑制“择校”风,鼓楼区教育局尽量缩小区域内学校的差距,提高全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让一些教师队伍发展不均衡、需要扶持的普通学校与名校“联姻”。如拉萨路小学与紫竹苑小学、宁工小学、镇江路小学、凤凰街小学,琅琊路小学与北京路小学、工人新村小学,力学小学与清凉山小学等签订合作交流协议书,结成教研友好学校,校际之间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研究到教育科研都实现资源共享。如琅琊路小学与工人新村小学共同进行教科研论文交流,工人新村小学老师到琅琊路小学听名、特、优老师上课,琅琊路小学教师将自己教育学生的事,写成“教育故事”与工人新村小学老师交流。工人新村小学吴葆青校长说:“与名校牵手,共同开展教科研活动、互动走访,给教师的触动很大,使教师看到自己的差距,老师们感受到名校的压力与更重的责任。” 再如清凉山小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与力学小学结成教研友好学校,送教师到力小上课,说课评课,请力小老师来校听课指导,与力小的教师进行研讨,在老师中开展“岗位大练兵”的活动。通过这些普通学校与名校间的交流互动,教师们的教学教研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
(三)成立“名师工作站”
为了更好地发挥各学科名、优、特、教师的引领和带头作用,鼓楼区专门成立了“名师工作站”,开设“名师课堂”“名师讲座”“名师接待日”等,对特级教师、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如何发挥领衔作用,引领更多的教师更好地发展,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形成个人教学风格、特色、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名师从学校所有变为全区共享。同时也要求各校努力形成各门学科各个层次的教师骨干梯队。具体措施如下:
“名师课堂”:每学期开学,区内的名、优、特教师们都会自定课题,列出课表,确定固定的开放日,向全区教师进行展示。
“名师接待日”:设立名师专门的接待日,面向广大教师进行教材分析,交流教学方法,让普通教师和骨干教师能与他们零距离地接触,教师们可将平时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请教特级教师,得到他们手把手的指点。
“组团去送课”:开展名师组团异校送课的活动。名特教师同时走进一所学校,在学校呆一天,上午听三节课,下午对所听的课进行点评,并开设讲座。名师们还调阅学生作业本,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师徒来结对”:2007年10月鼓楼区隆重举行了新一轮“名特教师责任书”签订仪式。21位名特优教师和结对的徒弟签订了《鼓楼区 “名、特教师导师制”责任书》,制定了相互听课、指导的有关细节,以达到共促共进。
(四)菜单式服务
与名校的联手,受到校长及教师的欢迎,他们纷纷要求,扩大这种受益面。鼓楼区又进一步采取了“菜单式服务”,即需要帮扶的学校开出所需支教学科的科目,由教育局将区域内的名、特、优教师进行师资的整合,列出对应的送课的名单,从网上发到学校。列在菜单上的老师的任务,一是要给接受送教的学生上一节课,二是要开设讲座。
如赤壁路小学的语文特级教师储广林送到北京路小学的课是四年级的《说勤奋》,讲座的题目是《有效备课的思考》。本学期点单的学校涉及到14所,学科涵盖语文、数学、外语、音乐、体育、科学、品德与生活八个学科,进入菜单送课的教师有30位,主要是省特级教师、南京市名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等。拉萨路小学的特级教师周婷副校长说:“菜单式服务一方面可以加强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互动、互补,另一方面与不同学校的孩子接触也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宁工小学的牛琳老师说:“名特教师跨校上门送课,他们用我校自己班上的学生上课,亲切、自然、可学,同时也能引起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用积极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五)举办教研员实践周
鼓楼区充分发挥区教研员的作用,举办教研员实践周,要求教研员到一所学校蹲点3~5天;在一周内坚持上实践课3~5节;听课3~5节;参与或设计校本教研活动一次;调阅学生一周的作业,了解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50岁以上的教研员可以不上课,给教师作专题讲座一次,通过教学实践周活动,促进了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的感情交流。教研员感受到一线教师教学的艰辛,同时扎扎实实为教师作示范、引路子,受到老师的热烈欢迎。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各个学科的教研员还积极引领教师研究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如小学10个学科12位教研员,分别组织了41个骨干教师研究班,定时、定点、定人、定专题进行教学研究,紧紧围绕新课程、新理念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细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以及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积极思考并有效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此外,鼓楼区还经常举办专题研讨会,着力对有潜质的教师进行精心的打造,为他们创设发展的平台。
三、学校管理层的“盘活”创新——教育均衡发展之“翼”
校长是一校之“魂”,是学校与教职工生存和发展的希望。校长的根本职责在于创新学校文化,这是时代赋予校长的历史职责,因此校长自身的提高非常重要。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注重提升校长及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管理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采取了学习研讨、交流轮换等措施,来“盘活”学校管理层,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假期学习班
每年暑假,鼓楼区都会举办校长学习班,要求学校中层以上的干部、区教育局的全体工作人员及教研员们都要参加。每一次学习班上,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领导们与时俱进的讲话,专家们生动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讲座,校长们精彩的课堂展示、经验交流,都给参与学习的学校管理干部们以思想的启迪、理论的提升,有效促进了他们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青年校长沙龙
只有充分发挥名校长的传帮带作用,努力创造条件,才能加速校长的培养教育。鼓楼区教育局举办“青年校长沙龙”,组织青年校长们立足学校发展和自身成长的实际,进行交流研讨,并请来专家进行点评,使青年校长成为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思想、有理论的校长。迄今为止,这样的沙龙活动已举办了六届。
鼓楼区教育局还邀请名校长们和经验丰富的老校长们走进学校,看学校的管理,为刚上任的一些年轻的新校长们“指点迷津”,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出谋划策。
(三)校长、教师流动制
为了从干部队伍建设上保证教育均衡发展,鼓楼区教育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相应政策,对各校的校长、教师进行统筹调配,实行定期轮岗和交流制度,鼓励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弱势学校任教或支教、示教、挂职。鼓楼区教育局规定小学负责人每一届任期4年,正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原则上不超过两届,如确因工作需要留任的,经全面考核可继续留任,但最多不超过3届。例如,琅琊路小学分校与力学小学分校的正校长任职已满两届,就分别被调往鼓楼区最南端和最北端的一所小学任校长。将这些名校的校长们调任相对薄弱的学校,带去名校先进的管理模式与先进的理念,有利于缩小学校间的各种差距。这样的举措无论是对促进区域学校的均衡发展还是对校长管理能力的提升都大有益处。
以上举措,极大地整合了区域内的教师资源,激活了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层,对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良好的推动作用。事实证明,让小班化学校与名校齐头并进,将优质学校的优秀教师“粘合”成团,派往需要帮助的学校去扶持支教,打好“共享牌”,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全区性覆盖,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第三篇:整合教育优质资源 构建教育均衡发展
整合教育优质资源 构建教育均衡发展
——更乐镇中心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邯郸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的精神,全面推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邯教基【2011】35号)要求,我镇专门成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领导机构,按照文件要求逐项开展工作,现将有关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更乐镇现有面积57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人,辖22个行政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我县前列。现有中学1所,专任教师5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在校学生586人,在校学生巩固率98%。完全小学8所,专任教师11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在校学生1960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8.2%。
二、作法与经验
几年来,我镇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努力实现镇域内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推进全镇教育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
1、整合教育资源,科学调点布局。
按照镇党委委、镇政府、县教体局调点布局规划的原则,科学制定了本镇教育规划,并稳妥组织实施。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2005年撤除我镇东部山区张家庄片上半区的六所小学,整体并入张家庄小学,让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东石、江新、满市口等八个偏僻的乡村孩子全部进入了中心小学,享受到比以往更充分更优越的教育资源;二是在2006年又将张家庄片下半区的六所小学全部并入江联小学。并在当年实行更乐片对口支教张家庄片制度,先后派出支教教师20余名,其中有五名市级骨干教师,十余名年轻教师,使师资条件较差的张家庄两所学校,和更乐片师资基本持平,两所学校的教学水平很快有了起色;三是在2008年又将张家庄中学成功并入更乐中学,让全镇的小学毕业生都能享受到同等优质的初中教育;四是去年在江联小学新建学生宿舍楼一座,并改建教师宿办楼一座,有力的改善了全体师生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在该校配备了高标准的图书室、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现在,这所学校已成为我镇东部山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并代表我县成功接受省级督导评估验收工作。五是积极争取幼儿园建设资金,投资350万元建设更乐镇又上幼儿园,目前工程进展顺利,预计暑假开学便可投入使用。六是启动了标准化中心小学—更乐小学的筹建工作,并顺利通过县规委会的审批,现已进入土地征迁阶段。
2、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改善山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坚持依法执教,规范学校领导班子民主意识规则,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细则》,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坚持向山区学校、薄弱学校倾斜的原则。几年来,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实施了江联新建学生住宿楼、改建教师宿办楼,新修大型水柜一座、安装暖气等一大批大型工程,使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得到到了明显改善。去年,又将张家庄片的两所学校全部配备了高标准的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目前两校的配备已达一类标准。
3、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师资交流全面落实
中心校积极推行一体化管理,盘活区域内教育资源。对区域内各校人、财、物统一管理,坚持教学计划、教研活动、质量考核、管理制度“四统一”,统筹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尤其在师资配备上,我镇始终坚持全镇一盘棋的思想,合理配置各校的师资水平,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支教优惠方案,目前我镇自愿到东部山区支教已蔚然成风,许多教师纷纷加入到支教的队伍中来。东部山区教师则定期到更乐片的六所学校顶岗学习,实现城乡“双向”交流。2008年8月我镇被邯郸市教育局授予“邯郸市支教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完善了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等制度,尤其是在今年我镇先后组织赵向华、李晓霞等五名优秀教师送课下乡及王玉刚等音乐教师流动教学等活动,切实解决了农村教师数量不足及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
4、坚持德能并举,加快培养高素质教师、校长队伍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深入开展“三师”活动,加大师德考核权重,实行一票否决。每年对教师进行一次专业素质综合测试,以考促学。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强化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作用,积极鼓励教师学历进修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设“学习型学校”、培养研究型教师。大力实施开放办学,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走出去,更新理念,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提升教师的岗位学历和教书育人、教研教改的能力。充分发挥绩效工资杠杆作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绩效工资考核细则》,坚持向山区教师倾斜、向班主任倾斜,实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充分调动教师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校长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群众认可、实绩突出的选人用人标准,不拘一格大胆选用人才,使人尽其才,树立“有为有位”的用人导向,让教师感到有奔头,有劲头。健全建强各学校领导班子,深入开展校长“每天五个
一、每周五个二”活动。举办听课心得经验交流会,加大督导考核力度,实现校长听评课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实行校长星级评价管理制度,每两年评定一次,量化考核,并与工资挂钩。实行竞争上岗制,拿出一定数量的领导岗位,竞争上岗,动态管理。并实行定期轮岗制,异地交流,全面激发队伍活力。
5、深化“校本革命”,加快推进学校内涵发展
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为目标,大胆创新,深入开展课业革命、评价革命和校长革命等“校本革命”行动,加快学校的内涵发展步伐,增强教育核心竞争力。
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课堂为阵地,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深入实施校本革命。一是全面落实三级课程管理,结合本土实际和特色传统优势,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全课程,开足课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创新精神和能力。二是深入开展课堂教学革命。坚持以学定教,本着让学生学得会、学得好原则,加强教法、学法和教材的研究,推行“常规+过程+细节”管理方式,切实解决好“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的问题,实施有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作业量,减少考试次数,增强作业的针对性、层次性和科学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三是加强体育艺术教育,强化特色学校建设。积极开展“双爱好”活动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每天保证学生活动一小时,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1—2门传统体育艺术项目,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发展“规范+特色”的学校。
大力实施特色学校发展战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积极创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大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举办全镇中小学经典诵读比赛,并作为特色活动,长期不懈抓下去,在读书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奋发进取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学校的精、气、神。坚持“特色兴校、特色强校”,以先进的理念做引领,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为核心,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动学校特色创建活动,促进教育均衡。
6、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机会均衡
由于张家庄小学和江联小学地处偏远山区,经济落后,区域内外出打工人员较多,造成两校的留守儿童也相对较多,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由中心校校长任组长,各学校负责人任副组长,政教主任、班主任为成员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确保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为了使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得到均衡教育,不留盲点,我们发动每一位女教职工,结对帮扶一个或多个留守儿童,担任“爱心妈妈”,使留守儿童不缺失母爱。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给外出务工的父母写信,和父母进行情感沟通,几年来寄出留守儿童“家书”500余封。开展心理咨询,举办留守儿童专题讲座12次。
更乐片由于紧邻天铁集团,经济发达,外来经商务工人员较多,其子女也纷纷要求在本地就读,为此中心校多次召开会议,下发通知,要求各学校不得任何理由拒绝外来人员子女就读,全部就近入学,享受和本地学生同等的教育权利。目前外来人员的子女已全部在我镇各学校就读,保证了此类弱势群体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对于因家庭贫困不能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我们则充分利用“两免一补”政策,对贫困住校生进行生活补助,确保每一名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三、现状与差距
虽然我们为镇域内教育均衡做了大量工作,效果令人振奋,但对照上级要求,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等四个方面。
1、教育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一是教育手段陈旧,机制不新,效果不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重视学生分数,忽视成人成才教育和学生心理品质教育。学生在校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打折扣,特别在初中,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极少,学生多在教室上课写作业,音乐、美术由于教师多半是兼职,只是一般性上课,平时体、音、美活动几乎开展的很少,在学生中不普及,逢重大节日的文艺汇演,也只是少数人参与,另一方面,质量评价手段单一,一般来讲,评价的指标一是中考和小六会考,二是非毕业年级的学科成绩,脑子里全面的质量观,行动上无全面质量观的检测与评价,对家长、学生形成质量观的误导。
2、一部分学校硬件条件基础薄弱。
除去年更乐中学、又上学校、张家庄学校、江联小学新配备各室外,其他学校的各室由于年代久远,能用于教学寥寥无几,多数电脑老化,设备陈旧,现有的设施不能有效用于教学。
3、师资力量老化现象严重
近十年来由于未分配新师范毕业生,十多年来,我镇初中、小学先后有二十多名骨干教师呗调到县城的初中和高中,在加上老教师的逐年退休,师资力量未能及时补充,且教师常年超负荷工作,身体透支严重,一旦生病住院,学校没有教师及时接任,只能从社会上招代课教师,造成教学质量低下。
四、今后努力方向
1、按方案稳妥推进规划布点工作。加大中心小学的筹建力度,积极争跑相关项目和资金,力争在2013年开工建设,使更乐片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区域内的每一名学生都得到优质高效的均衡教育。
2、完成好薄弱学校建设。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完善更乐对口支教张家庄的制度,加大优惠政策,促使更多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并利用有限资金,完成对各室的高标准配备。
3、切实实施校本培训工程,提高师资水平。
每年按教师工资总额的5%经费切块用于教师培训,各校制定计划,分步实施,逐步培养校内、镇内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4、切实抓好德育工作和双爱好工作
深入推进德育“三五”工作体制,切实贯彻并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双爱好活动的各项工作。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进一步引领广大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认真落实县教体局的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调动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抢抓发展机遇,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不断提高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致力“实施一流的管理、培养一流的学生、实现一流的业绩、打造一流的名校”,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落实人本理念,弘扬先进教育文化,打造优美教育环境,为把我镇各校建设成为高质量有特色的名校而不懈努力!
更乐镇中心校
2013年4月8日
整合教育优质资源 构建教育均衡发展
——更乐镇中心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
更乐镇中心校
2013年4月8日
第四篇:小学均衡优质教育资源汇报
扬起教育均衡风帆,驶向理想教育彼岸
——泗阳县新袁镇小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汇报材料
近年来,新袁小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政府和县教育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紧跟潮流,优化育人新环境;注重实效,强化德育新举措;更新观念,探索管理新格局;以人为本,形成群体新风采;瞄准未来,构建课改新机制;资源整合,办好寄宿制学校等等,教育质量和学校声誉不断提高,现对我校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作简单汇报:
一、规范设施建设,优化办学条件。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是前提。近年来,新袁小学大力优化办学条件,于2010年9月新建了“小书虫”乐园,编印校本教材《新袁战歌选》,营造校园书香氛围,被确立为县级书香校园特色学校;2010年5月,为教师购买笔记本电脑50台,提高了办公效率;增设了名贵花草名片,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购进体育器材、实验器材、多媒体投影设备、图书等总价值190万元(目前已基本达到省Ⅱ类指标);学校现有2个音乐室、1个舞蹈室、1个仪器室、2个实验室、1个体育室、5个网络教室、2个美术室、2个专用多媒体教室,以及3个图书阅览室,总计19个功能室。教学楼、宿舍楼、食堂、餐厅已竣工,学校的办学条件已基本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此外,由于学校东大门紧邻众裴路,师生的安全出行存在着极大隐患,经校长会研究后,我校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支持,于2011年7月
新建了南大门,校门外铺设了12米宽的水泥路道,较好地缓解了上放学时的交通压力。
如今,步入新小校园,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楼群排列有序、绿地花丛相间、人文景点错落有致„„一个“绿化、美化、亮化、净化”的公园化校园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融为一体,让人顿生心旷神怡之感,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二、加强培训,促进师资队伍优质均衡。
1.抓学习,转观念,立师德。师德建设是学校工作的永恒主题。是社会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内容。平时,我校能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提高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学期,我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扎实开展了“十万人评师德”活动和禁止有偿家教承诺书签订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以及师德建设有关法规等,通过自评、互评、学生评、家长评和领导点评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服务育人意识,增强教师的集体观念、团结意识。
2.抓教研,提素质,强师能。首先是立足于校本培训,分年龄层次、分能力水平状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培训,如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课件制作、教学理念、普通话等;其次是定期派出有潜力的教师外出取经,汲取他人之长,分学科、按专业引导老师参加学习,学校提供学习经费保障。本学期,我校积极创造机会安排中青年教师到南京市、淮安市和本市各县区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三是扎实开展教学大练兵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实况观摩、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
展示课、新教师汇报课等形式,锤炼课堂教学,提高教书育人本领。
三、狠抓特色创建,健全各项制度,保障教育质量优质均衡,推动管理水平优质均衡。
1.学校以“书香校园”特色创建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充分利用地方人文历史资源,将德育活动与读写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道德文化素养在阅读中提高,在活动中升华,在习作中体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挖掘地方英雄人物,成功编撰校本教材《新袁战歌选》,今年11月份,我校再次组织师生走进乡村、融入社区,调查了解村名、景点由来,以便于编撰校本教材第二辑。我校的书香校园特色创建,将学生的读思与行动相结合,达到了“读书立德”的效果。一些班级还创造性地开展走近名家活动,如打造“李白班”“鲁迅班”等,此举既提高了教育质量,又促进了学校管理。
2.强力推进教育集团的良性运作。作为泗阳实小教育集团的成员学校,我们在集团内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使用相同的备课方式,9月至11月,从实小交流到我校的张莹、谭娟、吴一坤等教师分别开设了展示课和讲座。
3.编练快乐成长球操,扎实开展体艺“2+1”活动,保障学生在校活动时间,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教育教学评价。
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如部分班级因教师队伍年龄老化而未能实现40人以内的小班化教学,少数教师普通话水平还有待提高等,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推进泗阳县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注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注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平区前瞻思考,超前规划,努力构建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结构完整的现代化教育格局。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面实施学区化办学。在全市率先实施干部教师交流制度,使优质资源得到有效辐射。积极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重视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常抓不懈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注重教师培养,成功举办六届教育对外交流研讨活动。初步构建“和平区教育优秀人才塔式结构”。师资建设成绩斐然,在全市双优课评比中,连续十年独占鳌头。在历届青年校长和教师学术论坛中,获一等奖人数在全市遥遥领先。
多措并举推动教育公平。和平区把“让每个孩子得到平等的入学机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与普惠性。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享受同城待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
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奠基未来”区域教育文化体系理念,为培育未来人才勾画了蓝图。与中国教科院签约,成为天津市首个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编制了义务教育学校服务标准,成为全市首个教育领域公共服务标准,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强化教育科研、改革教学模式,落实减负增效。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万全小学班级博客,被树为全国典型。
和平教育先后获得“全国教育先进区”、“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区”、“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先进区”、“全国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实验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回顾过去,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成就使和平教育这张名片熠熠生辉。展望未来,时代的重任与人民的嘱托激励和平教育更加奋力前行。我们相信,和平教育必将掀开跨越发展的豪迈篇章,和平区教育事业必将伴随天津的飞速发展而绽放异彩。
几年来,滨海新区教育体育委员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新区开发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提升群众身体健康素质作为体育的根本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全民健身运动。深化教育体育综合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现代化设施建设,吸引国内外优质教育机构和市内名校落户新区办学,积极承办全国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和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比赛,全面提高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实施“三名”建设工程和体育重点品牌项目建设布局,着力提高教育体育工作水平,不断促进教育公平正义,促进体育健康普及,努力创造教育教学新成果和体育大赛新成绩,为加快新区改革开放,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坚持传承创新,多举措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搭建小学教育发展联合学区、中学一对一互助、集团化办学发展平台,深化校长教师轮岗交流与培养、学片教研、信息化助推、特色学校创建带动和教育督导评估等促进机制,促进每一所学校内涵提升,努力体现教育公平普惠。坚持多育并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突出尚德育人、实践育人,河西学子节、阳光体育展示、艺术教育博览节、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志愿服务等教育活动成效突出,形成区域教育特色。
坚持人才强教,大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现岗教职工6314名,其中专任教师4880名。实施教师队伍提升五大行动,我区有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4人、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入选学员33人、天津市特级教师35人,各级学科带头人1107人,河西区特级教师28人,成立9个名师工作室,涌现出袁滨渤、徐英杰、李藐、周瑞等一大批全国劳动模范、育人楷模和模范教师。
河西区被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区、特教工作先进区、幼教工作先进区、社区教育示范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区、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区、和谐德育先进实验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教育部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区等,并作为天津市教育工作先进区代表推荐为全国教育工作先进宝坻区教育局是负责全区教育事业的区政府工作部门,主管宝坻区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工作。机关内设办公室、人事科、德育科、教育科等20个办事机构。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54所,其中幼儿园103所(公办幼儿园102所,民办幼儿园1所),小学80所,初中3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10所,职成教育中心、教师进修学校、综合示范基地各1所,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4所。全区在校学生84118人(含在园幼儿10568人),教职工8681人。
宝坻区教育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安全稳定为底线,以政策激励、制度约束、督查落实为驱动,坚持问题导向,狠抓依法治教,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是坚持把安全稳定作为抓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加强安全教育,开展交通、消防、防溺水、防毒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严格落实责任制,强化校园安全责任制,从教育局、学校到每一名教职工,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安全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机制,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各项专项检查、督查工作,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加大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力度,严格把住校舍、食品卫生、交通、治安等重要安全关口,关注细节,做到隐患排查全覆盖。坚持把行风建设作为维护教育局面稳定的关键环节,努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二是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高标准完成,学前教育提升计划稳步实施,总投资近1.5亿元。新建、扩建40所学校,加固9所,功能提升61所,重新恢复14所义务教育学校,两轮天津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全面完成,总投资近8亿元。新建博爱学校教学楼,对原有校舍、操场等进行功能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高水平达标,投资800万元。实施天津市普通高中现代化建设,新建宝坻九中,投资2.3亿元,功能提升宝坻四中、林亭口高中等9所高中,总投资近2.5亿元,宝坻一中等5所通过天津市高中现代化达标验收。加强宝坻中专后示范校建设,对宝坻中专实施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投资1960万元。实施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投资4000万元。做好“三通两平台”硬件基础设施和基础教育数据中心建设,投资9800万元。
三是教育教学成绩持续提升。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6%。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估检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和初中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达到100%和99.5%,宝坻区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区(县)国家级检查验收。进一步完善小学、初中划片招生政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率达100%。重视特殊教育,落实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活动,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6%。高水平高质量办好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普及率达到95%,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比例为40%。加速发展职成教育,宝坻中专被正式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宝坻分校被评为国家开放大学“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工作先进单位。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在校生行为规范遵守率、良好行为养成率达96%以上。扎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艺术2+1项目”,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率、学生参与率达到100%,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5%。建立高效教学的管理体系,抓实备、教、批、辅、考整个过程。中高考屡创佳绩。2011年以来,有7818名同学被重点大学录取,二本12241人,其中72名同学考取了北大、清华、港大等知名院校。
四是队伍素质显著提高。队伍政治、业务素质全面提高,专任教师继续教育和在岗班主任培训覆盖率达到100%。近五年,全区共培养天津市未来教育家10名,市级骨干教师24名,区级骨干教师56名,校级骨干教师1786名,区级学科带头人286名,每一所学校校级以上骨干教师队伍比例均超过32%,区级学科带头人超2名。到2015年,幼儿园、小学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分别达到85%和92%,初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高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达到40%。
五是教育的普惠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招生工作,坚定不移地执行个学段划片招生政策,妥善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外省市随迁子女上学问题。实行宝坻一中部分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开展特困学生救助活动,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对高中学段低保家庭子女及虽未享受低保但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全部免除或减免部分学杂费。2011年以来,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3000多万元,免费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2880多万元教科书,补助贫困生生活费1450多万元,为中职学生发放助学金165万元。仅桑梓助学基金会就资助贫困大学生859名,发放助学资金950余万元。
(注:该信息统计截至2015年12月)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新要求,依据《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背景
(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时期,我市教育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内涵质量不断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区域教育能力保持全国前列。
基础教育优质协调发展。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基本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加固工程,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学前教育纳入全市民心工程,着力建设了一批公办幼儿园。发挥优质高中的引领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
职业教育凸显特色优势。全面完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任务,高水平举办三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启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天津模式特色更加突出。完成海河教育园区一期工程建设,职业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7所高职院校入选国家级示范校和骨干校。51个实训基地得到中央财政支持。
高等教育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国家重点学科增加到88个。新增2个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全市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49个。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中14所普通高校被评为优秀,8项成果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所高校更名为大学,新增3所高职学院和2所独立学院,师范大学、理工大学、工业大学、职业大学等新校区和软件学院投入使用。高校技术开发和转让6100多项,技术交易额45亿元。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达到4500人,五年累计毕业普通本专科生和研究生分别达到48.3万和5.2万人,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15年。
终身教育取得新的进展。终身学习制度进一步健全,继续教育机制更加灵活。农村成人教育三级办学和市区社区教育网络日益完备。有8个区县入选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和学习资源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成人本专科五年累计毕业生超过14.1万人,电大开放教育毕业生7.3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超过6万人,参加非学历教育和培训的人员年均超过百万人次。老年人大学教育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职业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全面推开,高等学校质量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健全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行中考体育考试制度改革,完善中高考改革方案。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
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师德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高层次创新人才工程成效显著,新增两院院士5名、长江学者40名、科技创新团队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6个、天津特聘教授74名。实施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和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一批名师名校长和农村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强化职业院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到50%。教师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
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实施滨海双百科技特派员计划。建立滨海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六大产学研战略联盟、七个科技创新服务团队和八个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建设百个品牌特色专业。由高校牵头和参与的全市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高校科研经费年均增长18%,专利授权量年增长25%,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及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占全市的比例,分别为50%、83%和31%。
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外国留学生超过1.5万人,保持全国第三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发展到62个。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14所、孔子课堂16个。积极参与千人计划的实施,引进一批高层次海归人才。3所高校成为教育部教育援外项目单位。多次举办高层次国际教育论坛。各类骨干教师国外培训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教育更加公平普惠。率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和免费提供教科书政策,对重度残疾学龄儿童实行送教上门服务。完成改制学校规范整顿工作。先后落实中职和普通高中相关学生资助政策,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新机制下累计发放高校助学贷款7亿元,政府奖助学金超过10.7亿元。采取与市民同等的政策,有序解决了17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和义务教育问题。
和谐校园建设全面推进。建立和谐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了校园安全稳定责任制。推行校方责任险和学生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教育风险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实施校园环境提升工程,全面提高净化美化绿化水平。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高校债务化解工作实现重大突破,为高校全力以赴抓质量创造了条件。
联合学区工作是推进我县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2015年教育工作会议上局长的讲话稿中针对“联合学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义务教育学校要发挥联合学区的载体作用,把开展“送课下乡”活动作为今年学区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尤其是加大向薄弱学校倾斜力度。要增强学区活动的计划性、针对性,确保学区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3月25日,教育科依据局工作重点,召开了义务教育学校联合学区工作座谈会。12所学区牵头校分别就本学区的具体做法和效果做了充分的交流。各学区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联合学区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和经验。探索出了许多成效显著的途径和办法,如:专题会议、开放教改大课堂、学区内教师流动、说教材活动、专题培训、建立学习资源库、送课下乡、同课异构、校长论坛、骨干教师引领、树镇乡典型、赛事活动、说课活动、毕业班交流等,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但是,制约联合学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也凸显了出来,一是各牵头校开展的很不平衡。工作力度、干劲有了一定的差距。有的牵头校以牵头为己任,以满腔的热情满足学区兄弟校的各项需求,毫不保留的传授经验做法,得到了兄弟校的好评。像蓟县四中初中校、蓟县第一小学、蓟县第六小学的联合学区工作开展的扎扎实实,有声有色,有效的实现了区域内教育教学的资源的共享,为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有的牵头校不敢放开手脚,没有发挥牵头校“老大哥”的作用,牵头效果不明显。二是各镇乡需求不强烈,工作不积极。联合学区工作是双向交流与互动的工作,一方不积极不主动就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同时会打击牵头校的热情和工作的主动性。联合学区“双赢”的根本意义则实现困难,违背了联合学区的宗旨。像尤古庄镇、孙各庄乡、东二营镇、出头岭镇、侯家营镇等中心校积极主动与牵头校联系,有效组织本镇干部教师学习交流,与牵头校携起手来为干部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干部教师得到了专业化提升。
联合学区工作是一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捆绑式工程,需要各学区牵头校和兄弟校的共同努力,各牵头校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针对不足,发挥优势,同时,也可以向学区内优秀的镇乡中心校、中学、小学学校学习,树立学区内镇乡典型,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教育科)
2015年县教育局工作部署中,明确提出: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向管理要质量必须抓住管理中的关键点。
开学伊始截止到现在,各镇乡中心校、直属小学纷纷召开了教学专题会议。树正气、明任务、定重点、鼓干劲,大力营造向管理要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氛围。别山镇中心校、下窝头镇中心校、下仓镇中心校、杨津庄镇中心校纷纷召开中心校成员、基层校校长、教学主任、教师代表参加的教学工作会议。各镇总校长根据局工作重点,镇内实际进行总结部署,优秀校长介绍经验、教师代表发言,大会目标明确,重点工作突出,大力提倡表扬,极具激励性、目标性、竞争性,很好地营造了镇域内教学赶超氛围。官庄镇中心校、马伸桥镇中心校、孙各庄中心校、礼明庄镇中心校、上仓镇中心校、东赵镇中心校、东施古镇中心校、许家台镇中心校、尤古庄镇中心校、西龙镇中心校纷纷召开了基层校校长、教学主任参加的教学专题会议,通教学计划,分析影响教学的成因,提出管理的对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桑梓镇中心校短短时间内先后召开了全镇教学中层以上干部培训会议,九年级毕业班会议,高度关注了基层校教学质量问题。白涧镇中心校创新常规管理思路,紧紧抓住各基层校教学主任,给任务、压担子,在引领个人专业素质提升中,给予帮助与指导,让各校教学主任各显神通带领本校教学质量迈向新的台阶。
城内八所直属小学把年初大会发展成了常规态势,纷纷召开了全校性教育教学工作大会。有的学校年级组会紧跟推进;有的学校大组教研形式深入研究;有的学校利用本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教师资源对本校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有的学校在短时期内召开专题教学会议两次;有的学校抓住教学质量分析会,有效研究推进教学改革;有的学校领导干部已经进入课堂开始行动起来。
各校对教学工作引起了高度重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大好形势。教学管理在开学初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教育科)
2015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调整教育结构、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前进,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奋斗。
一、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党的建设
1.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把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切实领会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讲话精神作为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教学计划。分专题、分领域举办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组织高校开展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专题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2.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高校党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推动落实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落实中办印发的《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切实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抓好院(系)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研究制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加强民办学校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完善党建工作考评办法。严格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切实提高党内生活质量。
3.做好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健全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课堂教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网络管理办法,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扎实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开展教材使用情况专项督查。研究制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计划》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制订实施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修订高校思政课建设标准,启动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进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试点,实施高校思政课择优项目。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提升计划”。实施“易班”推广行动计划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引领工程,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和内容建设。组织高校辅导员骨干示范培训。研制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办法。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
4.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巩固和拓展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落实密切联系群众等作风建设制度,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问题。认真贯彻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文件精神和制度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抓紧推动“两方案一计划”落实。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持续深入抓好整改落实。
5.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部机关、直属高校、直属单位、驻外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力度,突出正确用人导向,继续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干部交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配合研究制订高等学校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严肃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培训质量。研究制订直属高校、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6.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廉政纪律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出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开展“两个责任”执行情况检查。加强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加大巡视工作力度,紧紧围绕“四个着力”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进一步推进直属机关和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案件查处及问题线索审查处置力度,加强招生、基建、干部任用、校办企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
7.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减少会议、文件,提高工作质量。完善督查制度,强化重点工作过程监控,认真开展机关作风评议工作。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群众来信来访接待受理工作机制。落实窗口服务单位首问负责制。制订《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推进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综合治理,发布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推动厉行节约、节能环保工作,形成节约型校园建设新常态。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8.科学编制教育“十三五”规划。按照编制工作方案,研究起草教育“十三五”规划文本。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前瞻性、操作性,提升通过规划对教育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推进的能力。加强对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指导和监测,组织第三方机构研制教育现代化监测报告。
9.推动各省(区、市)和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组织开展《教育规划纲要》中期总结评估。继续跟踪指导上海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综合改革取得实质进展。指导各省(区、市)和高校制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并做好报备工作。加强综合改革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研究制订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
10.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导督促各省(区、市)和有关高校研究制订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指导上海、浙江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探索制订职业院校学生进入高层次学校学习的办法。研究出台《关于深化高中阶段学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和督促各地大幅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完善自主招生,做好全国统一高考后开展自主招生的组织工作。继续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11.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发布《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入落实《教育部职能转变方案》。实行清单管理,依法明确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进教育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所有高校完成章程制定工作,实现一校一章程。推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章程建设。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章程建设试点。加强学校章程执行情况的督促检查。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高等学校理事会规程(试行)》《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深入落实《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制度,深化招生、财务、干部任用等信息公开,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推进高等学校质量报告发布制度建设。启动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开展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评估。扩大社会参与教育评价的领域,委托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价。
12.推动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优化东中西部高等学校布局。继续做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和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印发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改革试点,有序引导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推动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制订高校分类体系和设置标准,加快建立高等教育分类设置、评价、指导制度,促进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推动各地优化城市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
13.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出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政策文件,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订民办学校分类管理配套政策。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发展。
14.继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示范区建设。推进高级别人文交流框架内的教育合作。贯彻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管理规定》。启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快外语非通用语种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监管。稳步推进境外办学。加大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探索完善外籍教师服务和管理机制。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强示范孔子学院和网络孔子学院建设。拓展与联合国教科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
15.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力争基本实现学校互联网全覆盖。加快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教育决策服务系统建设和教育统计基础数据库建设。完善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继续加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探索在线开放课程应用带动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推动高校仪器设备和优质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系统建设。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深化教学应用。提高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水平。推动实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继续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召开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举办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和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
16.不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水平。督促各地落实法定增长,推动各地建立各级教育生均拨款制度,依法保障财政教育投入。规范学校收费调整,完善非义务教育阶段成本分担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统计工作。健全监管体系,加强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强化内部审计。加强教育财务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总会计师委派工作,完善总会计师管理制度,开展全员培训。推进教育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学校实行“阳光财务”。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引领、保障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17.加强教育法治建设。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制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文件,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化进程。推动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加快《职业教育法》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和《校园安全条例》《国家教育考试条例》立法进程,积极推动《学前教育法》起草和《学位条例》修订。制(修)订发布《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规定》《高等学校国际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教师申诉办法》等规章。设立依法治教示范区。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关于加强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的意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全面开展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培训。
18.加强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制订法治教育大纲,统筹大中小学法治教育。组织编写宪法教育读本。建设国家青少年法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推进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建设。开展青少年法律知识大赛、高校法治文化节等活动。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专任教师能力提高工程。
19.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方式。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法学教育和研究阵地,研究制订《高等法学教育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教学指导》。召开全国高等法学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高等法学教育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加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大法学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力度。继续推进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双千计划”。积极推进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司法考试制度的有机衔接。
20.依法健全教育督导体系。深入实施《教育督导条例》,加快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开展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认定。制订《督学管理办法》。健全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开展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创新县(市、区)工作。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试点。做好专项督导。
21.推进国家教育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发布国家教育标准体系框架,制订教育标准制定审核办法,探索建立国家教育标准核准委员会。组织编制中小学学校建设标准。印发《义务教育学校安全规范》。制定关于规范中小学校服工作的意见,研制《中小学校服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加快基础教育装备标准化建设。启动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发布部分职业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标准。公布92个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探索建立有关专业认证标准。
22.依法保障校园和谐稳定。创新校园安全管理,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积极培育平安校园建设优秀成果,运用法治方式研究解决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问题。加强学生安全法治教育,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学校安全形势分析研判,建立完善教育舆情处置和通报工作制度。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教育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内涵发展
23.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续推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和“圆梦蒲公英”农村学生看县城活动。继续做好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写、修订、审查工作。贯彻实施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发布《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建设。制订《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继续支持校外教育,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鼓励学校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指导家庭教育。
24.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印发《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探索推进体育考核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和学生健康水平。推进落实高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报告制度。研究制订学校体育风险管理办法。研究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及与社会场地、设施的共享机制和新型安全保险制度。推进国防教育。研究制订深化学生军事训练改革意见,修订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
25.改进美育教学。印发《关于全面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意见》,召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开齐开足艺术课,多渠道解决艺术师资短缺问题。建立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推进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试验县工作。开展好全国大中小学生艺术展演、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等活动。
2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各地落实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深化教师培养培训改革。制订进一步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体系,统筹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计划。推进高素质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完善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27.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推动各地实施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好国家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学前教育薄弱环节。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学前教育动态监管。推动各地建立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做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建设。办好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28.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绘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进展态势图,定期通报各地均衡发展情况。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因地制宜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村小学和教学点。进一步健全机制,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和帮扶工作。指导各地科学规划学校建设,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推动落实城镇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政策,缓解城市大班额问题。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取得新进展。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校品质。研制《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基础教育装备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的意见》。研制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