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省三资企业的发展情况
湖南省三资企业的发展情况
在中国加入WTO后,全面评估湖南三资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对促进对外开放,更好推进我省三资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十分重要。现就我省三资企业发展情况、特点、问题及对策作简要分析。
一、湖南省招商引资的发展情况
1.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门类发展齐全。“九五”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省三资企业发展较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基普资料显示,2001年11月30日,湖南共有三资企业994个,从业人员10.97万人。遍布全省14个市州,跨64个行业,实收资本为172.97亿元,当年完成营业收入194.21亿元。至2004年底,全市利用外来投资总额累计达879.8亿元,年均增幅达到50%以上,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发展最快的。从我省三资企业涉及的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气机械、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房地产业和旅馆业等十个行业中,这十个行业的企业单位数、从业人员数及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三资企业总量的55.1%、55.5%和55.7%。
2、项目质量逐年提升。近年来,我省以香港、日、韩、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为引资重点,注重大项目、大企业的引进。2003年,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到25个,其中HEG玻壳和长潭西线项目的投资额更是高达上亿美元;2004年,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跃升至40个,而每个外资项目的平均投资额达到667万美元,分别是1996年和2000年的4.7倍和3.2倍。通过努力,我省先后吸引84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我省投资或设立办事机构,韩国LG、日本平和堂、美国沃尔玛、瑞典伊莱克斯等在长沙快速发展。同时,我省针对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加大了引资力度,相继吸引深圳国投、浙江兆山集团、上海光明乳业、北京燕京啤酒等25家国内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来此设立投资实体,内资项目的平均规模也逐年提高。
3、引资领域不断拓展。长沙工业招商成效显著,工业引资约占引资总额的1/3。LG集团和HEG玻壳、长丰汽车和北汽福田、旺旺集团和青岛啤酒等引进企业已分别发展成为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商贸流通业是我省开放较晚、发展最快的行业,到目前为止,日本平和堂、德国麦德龙、法国家乐福、美国沃尔玛、泰国易初莲花等7家国际商业巨头先后进驻长沙,国美、苏宁、新一佳、王府井、步步高等全国大型商业企业也纷纷抢滩长沙,不仅带来了新型零售业态,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营销技术和崭新的消费理念,促使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并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城建基础设施招商来势迅猛,通过推进新奥燃气、污水处理特许经营、公交公司产权转让等项目的建设运营,促进了我省公用事业的开放经营,使投资经营主体向多元化发展;通过引进巨资建设集装箱码头、新世纪大道、银杉路等重点工程,引进中信集团、杭州绿城、深圳天健、珠江实业等全国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打造大型成片地产开发项目,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的整体提质。此外,通过引进(深圳)沙河集团和香港乐华集团分别投资17亿元和641万美元开发建设水利工程和农业项目,使我省农业领域对外开放实现了新的突破。
4、落户企业贡献突出。利用外来投资对我省增加建设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增加财税收入、扩大就业等均产生了积极作用。据统计,2002年至2004年,各年度利用外来投资分别相当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3.1%、55.7%和52.0%;引进的资金主要投向工业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外来投资企业每年直接提供约14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外商投资企业三年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0.7亿元,上缴涉外税金45.8亿元。
二、全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相关情况调查,我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外商独资或控股企业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外国投资者对我省的投资越来越多地采用自主性强、灵活性大的独资和控股经营方式。
2、制造业、房地产业仍是外商投资的重点,同时对现代服务业投资开始成为热点,外商投资企业产业结构趋近合理。同时,服务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批发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新登记企业数紧随制造业、房地产业之后。
3、外商投资规模逐步扩大,外商投资企业整体质量有所提高。投资较大幅度的增长主要是因为近两年世界大企业看好湖南,投资湖南,世界500强企业在湖南投资的已有几十家。
4、外商投资主要来源于亚洲,尤其是香港和台湾地区,北美和欧洲的投资也日渐增多,投资来源趋于多源化。截至2006年9月底,港资(1440户)、台资(433户)和美国投资的企业(224户)共计2097户,占到了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74.2%。欧洲、韩国企业也逐渐增加了对湖南的投资。
5、外商投资企业的销售规模扩大,利税大幅度增加。2004年度的内外销总额为549亿元,纳税总额为33.26亿元,税后利润合计43.9亿元。2005年度的内外销总额为653亿元,纳税总额为44.63亿元,税后利润总额为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9%、34.1%、48.1%。
三、存在的问题
1、三资企业总量偏小。截至2001年11月30日,湖南共有三资企业994个,比起相邻省份湖北的1368个和广西的1227个三资企业有着明显的差距,比起江苏每天诞生15家外资企业的发展速度更是望尘莫及。
2、发展不平衡、地区、企业差异明显,三资企业地域分布过于集中。总的来看,近年来我省三资企业发展形势是好的,但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区差异明显。湖南三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省会长沙,其次是湘潭;而自治州占全省的不到1%。二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发展悬殊更大,据统计,规模小的不足10万元,大的已超过15亿元;从营业收入来看,最少的不足10万元,最多的超过28亿元。
3、企业规模仍然偏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缓慢,产业层次较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外商在我省的投资大量增加,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明显增加,但三资工业企业的整体规模和水平仍然以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为主。2001年,全省三资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55%,规模以上企业占45%,大量的中小企业、技术含量低的企业分布在一些传统的劳动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三资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重只有8%,完成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仅占22.3%。这说明我省三资工业企业发展的潜力还很大,企业规模和产业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4.开放型经济规模偏小,利用外资十分有限,外资结构和流向不尽合理。
从外资流向的行业来看,主要是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引进的外资(如用于房地产)数量上升幅度比较大,而在进行产业、技术提升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外资流入量相对较小,尤其是传统工业行业,其利用外资的水平长期以来处于徘徊和下降状态。另一些行业,尤其是服务业中的许多领域(如金融保险、电农业服务业、教育、医疗等)利用外资极为有限,目前开发程度仍然不高。
四、对策与建议
在面对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市场竞争日夜加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加快发展和壮大我省三资企业的整体思路应为:以“十六”大精神为动力,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与时倶进,在完善政策、改善环境、优化服务等方面多下功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新格局。力争在“十五”期间实现我省三资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1.解放思想、认清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全省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以“十六”大精神为动力,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进一步形成“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良好氛围,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资本加速向中国转移和外商投资激增、热情高涨的有利发展时机,发挥各地自身优势,积极支持、鼓励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加快利用外资的步伐,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把我省三资企业发展推向新高潮。
2.完善政策,改善环境,招商引资上水平。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涉外经济法规,努力创造一个高水准、符合国际惯例、适应高水平外资进入的、比较完美的投资环境。在投资“软环境”方面,要努力实现从优惠性、支持性政策为主向体制性、功能性政策为主的转变,为外商营造良好的体制和市场环境、良好的配套和服务环境、良好的生态和人居环境。要抓紧进行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选择主题招商,鼓励发展高新技术项目,培育新兴产业,形成产业特色。要继续完善和强化招商引资策略和措施,“商”要靠“招”,“资”要去“引”,在招商引资方向上,注重把主导产业、核心企业引进来,进来一个就会带来一串;在营造投资环境时,不仅服务上要到位,环境上要优美,更重要地是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使我省成为“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快”投资者创业、安居的乐园和天堂。
3、培养人才,提供支撑,加快企业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谁拥有人才,谁就赢得了主动”;“今天,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它的人才、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特别是高级人才的竞争”。同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好坏也取决于它的人才数量多少、质量高低,尤其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经济时代,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人才的取得,一靠培养,二靠引进,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人尽其才,关键是要有好的政策、科学的激励和奖惩机制。我省能否在新一轮竞争和挑战中赢得主动和更好地发展,继续保持目前良好发展态势,缩小与发达省市的差距,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关键。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各类外向型经济发展人才,为三资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撑,以适应和满足三资企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
4、重视问题,认真解决,促进健康发展。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当前我省三资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加强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分工和布局,力争缩
小地区间的差距,形成全省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增强三资企业特别是合资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科技兴企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和后劲,促进我省三资企业持续快速高效健康发展。
总之,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昂扬的斗志,抓住发展的新机遇,扬长避短,我省三资企业就一定能在新世纪取得更大的发展,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省工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2013年河南省许昌市三资企业发展情况
2013年河南省许昌市三资企业发展情况
2013年,许昌市三资企业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应对、克服困难,整体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去年同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和增幅均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2013年全市三资企业营业收入211.1亿元,同比增长22.2%,增幅比去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26.6%,增幅比去年提高了26.5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6.8%,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一、外商投资企业是三资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2013年,在全市三资企业中占54.1%的外商投资企业虽然整体经济效益略逊于港澳台投资企业,但由于大型企业的带动作用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市三资企业的比重均在七成以上。本年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的营业收入为177.5亿元,同比增长16.2%,占全市三资企业的比重为84.1%;实现利润10.1亿元,同比增长15.5%,占全市三资企业的70.5%;销售利润率为5.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1个百分点。
二、美国投资企业的利润指标总量居全市首位
2013年,全市正常生产的三资企业共61家,涉及十七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投资的企业、瑞士投资的企业和香港投资的企业的营业收入及利润总量和占全市三资企业九成以上,而美国投资的企业在全市三资企业中高居榜首。2013年美国投资企业的利润指标虽然出现了小幅的下降,但总量所占比重仍在四成以上,全年营业收入为
139.9亿元,同比增长13.8%,所占比重为66.3%;利润额为5.8亿元,同比下降3.9%,所占比重为40.2%。其次、瑞士投资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指标增速明显快于其他国家投资的企业,均实现了快速增长,利润总量在全市三资企业中所占比重位居第二。全年瑞士投资企业的营业收入为18.1亿元,同比增长37%,所占比重为8.5%;利润额为3.8亿元,同比增长55.4%,所占比重为26.1%。
三、制造行业是三资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有史以来,制造行业的三资企业一直是许昌市三资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占全市的比重均在九成以上。在全市二十余个制造行业的三资企业中食品加工、通用设备制造、发制品、印刷及烟草等行业是三资企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发展速度远远领先于其他行业,其利润指标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的28.8个百分点,是拉动全市三资企业利润指标增长的主要因素。2013年全市制造业的三资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2.8亿元,同比增长22.7%,占全市三资企业的96.1%;利润额为12.8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全市三资企业的89.3%。
四、骨干企业支撑着三资企业的发展
2013年,在全市三资企业中企业利润额达到千万元以上的共有13家,比去年增加了一家。全年实现利润14.3亿元,与全市三资企业利润总额持平,同比增长26.6%。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13年许昌市三资企业的生产经营运行态势良好,整体经济效益水平大幅提升。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
视:
1、三资企业亏损面扩大。2013年许昌市三企业亏损面为31.1%,比去年提高4.9个百分点。
2、传统产业利润降幅较大。2013年在全市三资企业中传统产业经济效益持续下滑,有的行业利润下降近20%,如三资企业中的发制品行业本年利润额为8703万元,下降了16.7%。
第三篇: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推荐)
附件
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支持我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效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预算安排,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担保奖励等方面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突出重点、科学安排、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
第四条
专项资金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股权投资、基金投入、业务补助或奖励、代偿补偿、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鼓励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公共服务机构、担保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基金投入、股权投资方式按相关规定执行。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执行。
第五条
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信委)按照职责分工共同管理。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项目、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项目由省经信委会同省财政厅负责提出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具体组织项目申报、审核、汇总和资金支持计划编制、绩效管理、项目后期管理等工作,建立和完善专项资金项目库和专家评审制度。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担保项目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负责提出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具体组织项目申报、审核、汇总和资金支持计划编制、绩效管理、项目后期管理等工作,建立和完善专项资金项目库和专家评审制度。
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负责资金管理、资金下达、监督检查、组织开展绩效评价等相关工作。
第六条
专项资金实行管理办法、申报流程、评审结果、分配结果、绩效评价全过程公开。
第二章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第七条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园区各类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服务成本、增加服务种类、提供公益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小企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和创业基地仪器设备设施购置和软件开发、购置,提升服务能力。
(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支持配合“135”工程优化园区经营环境,支持园区的信息查询、公共检验检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教育培训、工业物流仓储、市场开拓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其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项目。
第八条
专项资金运用无偿资助、业务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基地和服务机构给予支持。
(一)无偿资助。专项资金对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
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参加国家和省主办的重点展会的展位费给予适当补助。
(二)业务补助。专项资金对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收费与支出等情况符合条件的服务机构给予适当补助,单个机构最高补助不超过200万元。
(三)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按照有关规定,向服务平台或机构购买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服务。
第三章
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第九条
专项资金支持实施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推进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发展。重点支持以下内容:
(一)专业化发展项目。支持中小企业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协作配套,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技术改造项目。
(二)特色化发展项目。支持利用特色资源,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行业或企业特色产品的技改项目。
(三)提升管理水平项目。支持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应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在财务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开拓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项目。
(四)提升创新能力项目。支持中小企业购置研发设备、仪器、软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新产品或提升产品质量的技术改造项目。
(五)其他促进创新创业的小型微型企业项目。第十条
专项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无偿资助等支持方式,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申报企业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支持方式,单户企业支持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
第四章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支持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开展担保和再担保服务,鼓励其扩大业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收费、规范经营行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的下列业务不纳入支持范围:
(一)履约担保、注册担保、诉讼保全担保、工程担保等非融资类担保业务。
(二)对大型企业、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个人购房或购车等消费提供的融资担保业务;对投资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资产公司等机构提供的融资担保业务。
(三)其他违反相关规定开展的担保业务。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以会计为计算周期,采取业务补助、资本金投入、代偿补偿等方式对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给予支持。
(一)业务补助。对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企业单户1500万元(含)-500万元、500万元(含)-100万元、100万元及以下,分别按照不超过年日平均担保总额的0.2%、0.5%、1%给予补助。
业务补助向贫困地区适当倾斜。全省分三类地区确定不同补贴系数:一类地区(长株潭及其所辖县市)补贴系数为0.8,二类地区(衡阳、岳阳、常德、益阳、郴州、娄底及其所辖县市)补贴系数为1,三类地区(湘西、张家界、怀化、邵阳、永州及其所辖县市,以及一、二类地区中的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补贴系数为1.2。
对再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业务,一般责任保证业务,按照不超过年日平均再担保总额的0.05%给予补助;企业单户1500万元(含)-500万元和500万元(含)以下的风险比例分担业务,分别按照不超过年日平均再担保总额的0.1%和0.2%给予补助。
单个担保机构当年获得业务补助最多不超过500万元(在各地设立办事处的省级担保公司最多不超过1000万元),单个再担保机构当年获得业务补助最多不超过1000万元。
(二)代偿补偿。专项资金出资设立代偿补偿资金账户。当再担保机构对担保机构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进行代偿分担时,代偿补偿资金账户按代偿额一定的比例给予补偿,该代偿业务的追偿所得按同样的比例缴回代偿补偿资金帐户。代偿补偿资金账户实行专户管理,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三)其他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项目。
第十三条
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可以同时申请以上不限于一项支持方式的资助。
第五章 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担保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开展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三农”贷款担保业务以及相关再担保业务给予奖励,重点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开展的小微企业融资、“三农”贷款担保业务、为贫困地区担保以及低担保收费的融资性担保业务和再担保业务。
第十五条
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是指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的单笔在500万元(含)以下的融资性担保业务;“三农”贷款担保业务是指面向“三农”的贷款担保业务,即为农村、农业、农户提供的贷款担保业务。
第十六条
贫困地区是指国家连片特困地区(37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省扶贫开发重点县(8个)、比照省扶贫开发重点县(3个)。
第十七条
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的奖励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占全部担保业务的比重、为贫困地区小微企业开展的融资性担保业务占全部担保业务的比重、担保放大倍数、低担保收费、担保业务和担保企业户数净增额等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第十八条
对“三农”贷款担保业务的奖励根据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的相关业务规模占全部“三农”贷款担保业务的比例进行测算。用于“三农”贷款担保业务奖励的资金占全部奖励资金的40%。第十九条
对再担保机构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三农”贷款以及再担保业务的奖励不超过再担保机构年日均再担保总额的0.05%。
第六章
申请条件
第二十条
项目单位应当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在湖南省内依法登记注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在中国境内依法登记注册,在湖南投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或提供服务的服务机构;
(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银行信用和纳税信用好;
(三)财务状况好,具备项目投资或提供服务的能力;
(四)近3年来没有因财政、财务、会计或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或者其他监管部门的处理处罚。
第二十一条
申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类项目、小微企业融资及“三农”贷款担保奖励项目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亿元(注册地在县市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取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以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为主营业务,经营1年(含1年)以上。
(二)担保业务、再担保机构业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业务管理规定及产业政策,按规定提足风险准备金,运作规范。
(三)担保业务符合第十一条的规定,年平均担保费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再担保机构当年日平均再担保总额达到平均净资产的5倍以上,年平均再担保费率不超过1%。申请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担保机构当年日平均担保总额达到平均净资产1.8倍以上(三类地区1.5倍),申请小微企业融资及“三农”贷款担保奖励项目的担保机构累计担保总额达到平均净资产1.5倍以上(三类地区1.2倍)。
第二十二条
当年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中央和省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专项资金不再重复支持(服务补贴、改善融资环境、小微企业融资及“三农”贷款担保奖励项目除外)。项目单位不能在同一就同一项目分别申请不同类别的专项资金。
第七章 专项资金的申请及审核拨付
第二十三条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项目、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项目由省经信委会同省财政厅按照本办法的要求,根据全省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明确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每年7月底前发出下一项目申报通知,对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进行部署。申报通知在省经信委、省财政厅门户网站或相关媒体公开。
第二十四条
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 融资担保奖励项目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按照本办法的要求,根据全省中小微等企业发展情况,明确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每年9月底前发出下一项目申报通知,对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进行部署。申报通知在省财政厅、省经信委门户网站或相关媒体公开。
第二十五条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项目、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项目、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担保奖励项目按以下程序组织申报:
(一)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项目、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项目的申报程序:
省属单位项目由省直主管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汇总后,行文报省经信委、省财政厅。
市本级项目由市州经信委会同市州财政局组织申报,市州经信委、财政局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汇总后,联合行文上报省经信委、省财政厅。
省直管县项目由县市经信局会同县市财政局组织申报。县市经信局、财政局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汇总后,联合行文上报省经信委、省财政厅,同时抄送市州经信委、财政局。
省直主管部门、各市州及县市经信、财政部门分别负责对所属申报项目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把关。项目实行网上申报,并同时报送纸质材料。
(二)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 融资担保奖励项目的申报程序:
省级担保公司的项目申报材料分别报省财政厅、省经信委。
市本级项目由市州财政部门会同市州经信部门组织申报,并经初审、汇总后联合行文上报省财政厅、省经信委。
省直管县项目由县市财政部门会同县市经信部门组织申报,并经初审、汇总后联合行文上报省财政厅、省经信委,同时抄送市州财政局、市州经信委。
各市州、县市财政部门会同经信部门负责对所属申报项目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把关。项目单位应提交材料真实性、合法性承诺书。
第二十六条
省经信委会同省财政厅建立专家评审制度,建立健全专家库,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进行项目评审,严格实行专家随机抽取制度和回避制度,强化对专家评审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两家共同制定评审方案并抽取专家。
第二十七条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项目、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项目由省经信委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并由专家小组出具评审意见书。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担保奖励项目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组织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并由专家小组出具评审意见书。第二十八条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项目、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项目由省经信委会同省财政厅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资金预算规模提出拟支持的项目名单和资金安排方案。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担保奖励项目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资金预算规模提出拟支持的项目名单和资金安排方案。拟支持项目通过省财政厅、省经信委门户网站或相关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
第二十九条
在公示结束后,对公示无异议或有异议经核实符合本办法要求的项目,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按照确定的资金安排方案和预算管理相关规定下达专项资金。每年11月底前,根据资金分配方案将资金分配预计数相应下达市县并编入预算。除据实结算等特殊事项外,专项资金在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的60日内正式下达。
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在省经信委、省财政厅门户网站或相关媒体公开。
项目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后,应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处理。奖励资金只能用于对担保公司的业务拓展经费补助、充实担保机构风险资本金等方面,不得用于个人奖励。
第八章 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三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经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项目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和项目申报材料的要求,组织项目实施工作,并遵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对专项资金安排使用、项目实施及效果等进行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专项资金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在省财政厅、省经信委门户网站或相关媒体公开。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骗取、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省财政厅将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处理。对具有上述违法行为的项目申请单位,取消其今后2年申报专项资金的资格。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专项资金设置年限为2016年至2018年,到期自动终止。如需延续,经绩效评估后,按新设专项程序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湖南省财政厅 湖南省经济委员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企〔2008〕45号)和〘湖南省财政厅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金〔2010〕57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6-2018)
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16-201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支持我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效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预算安排,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担保奖励等方面的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突出重点、科学安排、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安全和高效。
第四条 专项资金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股权投资、基金投入、业务补助或奖励、代偿补偿、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鼓励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公共服务机构、担保机构、创业投资机构等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基金投入、股权投资方式按相关规定执行。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执行。
第五条 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信委)按照职责分工共同管理。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项目、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项目由省经信委会同省财政厅负责提出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具体组织项目申报、审核、汇总和资金支持计划编制、绩效管理、项目后期管理等工作,建立和完善专项资金项目库和专家评审制度。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担保项目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负责提出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重点,具体组织项目申报、审核、汇总和资金支持计划编制、绩效管理、项目后期管理等工作,建立和完善专项资金项目库和专家评审制度。
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负责资金管理、资金下达、监督检查、组织开展绩效评价等相关工作。
第六条 专项资金实行管理办法、申报流程、评审结果、分配结果、绩效评价全过程公开。
第二章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第七条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园区各类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服务机构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服务成本、增加服务种类、提供公益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中小企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支持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和创业基地仪器设备设施购置和软件开发、购置,提升服务能力。
(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支持配合“135”工程优化园区经营环境,支持园区的信息查询、公共检验检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教育培训、工业物流仓储、市场开拓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其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项目。
第八条 专项资金运用无偿资助、业务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创业基地和服务机构给予支持。
(一)无偿资助。专项资金对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按照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
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参加国家和省主办的重点展会的展位费给予适当补助。
(二)业务补助。专项资金对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服务收费与支出等情况符合条件的服务机构给予适当补助,单个机构最高补助不超过200万元。
(三)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按照有关规定,向服务平台或机构购买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服务。
第三章 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第九条 专项资金支持实施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推进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发展。重点支持以下内容:
(一)专业化发展项目。支持中小企业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协作配套,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技术改造项目。
(二)特色化发展项目。支持利用特色资源,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行业或企业特色产品的技改项目。
(三)提升管理水平项目。支持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应用现代管理技术手段在财务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开拓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项目。
(四)提升创新能力项目。支持中小企业购置研发设备、仪器、软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新产品或提升产品质量的技术改造项目。
(五)其他促进创新创业的小型微型企业项目。
第十条 专项资金综合运用贷款贴息、无偿资助等支持方式,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申报企业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支持方式,单户企业支持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0万元。
第四章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支持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开展担保和再担保服务,鼓励其扩大业务规模、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收费、规范经营行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的下列业务不纳入支持范围:
(一)履约担保、注册担保、诉讼保全担保、工程担保等非融资类担保业务。
(二)对大型企业、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个人购房或购车等消费提供的融资担保业务;对投资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信托公司、资产公司等机构提供的融资担保业务。
(三)其他违反相关规定开展的担保业务。
第十二条 专项资金以会计为计算周期,采取业务补助、资本金投入、代偿补偿等方式对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给予支持。
(一)业务补助。对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企业单户1500万元(含)-500万元、500万元(含)-100万元、100万元及以下,分别按照不超过年日平均担保总额的0.2%、0.5%、1%给予补助。
业务补助向贫困地区适当倾斜。全省分三类地区确定不同补贴系数:一类地区(长株潭及其所辖县市)补贴系数为0.8,二类地区(衡阳、岳阳、常德、益阳、郴州、娄底及其所辖县市)补贴系数为1,三类地区(湘西、张家界、怀化、邵阳、永州及其所辖县市,以及一、二类地区中的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补贴系数为1.2。
对再担保机构开展的中小企业融资再担保业务,一般责任保证业务,按照不超过年日平均再担保总额的0.05%给予补助;企业单户1500万元(含)-500万元和500万元(含)以下的风险比例分担业务,分别按照不超过年日平均再担保总额的0.1%和0.2%给予补助。
单个担保机构当年获得业务补助最多不超过500万元(在各地设立办事处的省级担保公司最多不超过1000万元),单个再担保机构当年获得业务补助最多不超过1000万元。
(二)代偿补偿。专项资金出资设立代偿补偿资金账户。当再担保机构对担保机构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进行代偿分担时,代偿补偿资金账户按代偿额一定的比例给予补偿,该代偿业务的追偿所得按同样的比例缴回代偿补偿资金账户。代偿补偿资金账户实行专户管理,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三)其他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项目。
第十三条 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可以同时申请以上不限于一项支持方式的资助。
第五章 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担保
第十四条 专项资金对融资性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开展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三农”贷款担保业务以及相关再担保业务给予奖励,重点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开展的小微企业融资、“三农”贷款担保业务、为贫困地区担保以及低担保收费的融资性担保业务和再担保业务。
第十五条 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是指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的单笔在500万元(含)以下的融资性担保业务;“三农”贷款担保业务是指面向“三农”的贷款担保业务,即为农村、农业、农户提供的贷款担保业务。
第十六条 贫困地区是指国家连片特困地区(37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省扶贫开发重点县(8个)、比照省扶贫开发重点县(3个)。
第十七条 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的奖励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开展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占全部担保业务的比重、为贫困地区小微企业开展的融资性担保业务占全部担保业务的比重、担保放大倍数、低担保收费、担保业务和担保企业户数净增额等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第十八条 对“三农”贷款担保业务的奖励根据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的相关业务规模占全部“三农”贷款担保业务的比例进行测算。用于“三农”贷款担保业务奖励的资金占全部奖励资金的40%。
第十九条 对再担保机构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三农”贷款以及再担保业务的奖励不超过再担保机构年日均再担保总额的0.05%。
第六章 申请条件
第二十条 项目单位应当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在湖南省内依法登记注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在中国境内依法登记注册,在湖南投资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或提供服务的服务机构;
(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银行信用和纳税信用好;
(三)财务状况好,具备项目投资或提供服务的能力;
(四)近3年来没有因财政、财务、会计或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或者其他监管部门的处理处罚。
第二十一条 申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类项目、小微企业融资及“三农”贷款担保奖励项目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亿元(注册地在县市的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取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以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为主营业务,经营1年(含1年)以上。
(二)担保业务、再担保机构业务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业务管理规定及产业政策,按规定提足风险准备金,运作规范。
(三)担保业务符合第十一条的规定,年平均担保费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再担保机构当年日平均再担保总额达到平均净资产的5倍以上,年平均再担保费率不超过1%。申请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担保机构当年日平均担保总额达到平均净资产1.8倍以上(三类地区1.5倍),申请小微企业融资及“三农”贷款担保奖励项目的担保机构累计担保总额达到平均净资产1.5倍以上(三类地区1.2倍)。
第二十二条 当年已通过其他渠道获得中央和省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专项资金不再重复支持(服务补贴、改善融资环境、小微企业融资及“三农”贷款担保奖励项目除外)。项目单位不能在同一就同一项目分别申请不同类别的专项资金。
第七章 专项资金的申请及审核拨付
第二十三条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项目、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项目由省经信委会同省财政厅按照本办法的要求,根据全省中小微企业发展情况,明确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每年7月底前发出下一项目申报通知,对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进行部署。申报通知在省经信委、省财政厅门户网站或相关媒体公开。
第二十四条 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 融资担保奖励项目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按照本办法的要求,根据全省中小微等企业发展情况,明确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和支持重点,每年9月底前发出下一项目申报通知,对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进行部署。申报通知在省财政厅、省经信委门户网站或相关媒体公开。
第二十五条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项目、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项目、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担保奖励项目按以下程序组织申报:
(一)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项目、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项目的申报程序:
省属单位项目由省直主管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汇总后,行文报省经信委、省财政厅。
市本级项目由市州经信委会同市州财政局组织申报,市州经信委、财政局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汇总后,联合行文上报省经信委、省财政厅。
省直管县项目由县市经信局会同县市财政局组织申报。县市经信局、财政局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汇总后,联合行文上报省经信委、省财政厅,同时抄送市州经信委、财政局。
省直主管部门、各市州及县市经信、财政部门分别负责对所属申报项目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把关。
项目实行网上申报,并同时报送纸质材料。
(二)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 融资担保奖励项目的申报程序:
省级担保公司的项目申报材料分别报省财政厅、省经信委。
市本级项目由市州财政部门会同市州经信部门组织申报,并经初审、汇总后联合行文上报省财政厅、省经信委。省直管县项目由县市财政部门会同县市经信部门组织申报,并经初审、汇总后联合行文上报省财政厅、省经信委,同时抄送市州财政局、市州经信委。
各市州、县市财政部门会同经信部门负责对所属申报项目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把关。项目单位应提交材料真实性、合法性承诺书。
第二十六条 省经信委会同省财政厅建立专家评审制度,建立健全专家库,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进行项目评审,严格实行专家随机抽取制度和回避制度,强化对专家评审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两家共同制定评审方案并抽取专家。
第二十七条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项目、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项目由省经信委会同省财政厅组织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并由专家小组出具评审意见书。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担保奖励项目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组织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并由专家小组出具评审意见书。
第二十八条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项目、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项目、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项目由省经信委会同省财政厅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资金预算规模提出拟支持的项目名单和资金安排方案。支持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担保奖励项目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和资金预算规模提出拟支持的项目名单和资金安排方案。拟支持项目通过省财政厅、省经信委门户网站或相关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第二十九条 在公示结束后,对公示无异议或有异议经核实符合本办法要求的项目,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按照确定的资金安排方案和预算管理相关规定下达专项资金。每年11月底前,根据资金分配方案将资金分配预计数相应下达市县并编入预算。除据实结算等特殊事项外,专项资金在省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后的60日内正式下达。
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在省经信委、省财政厅门户网站或相关媒体公开。
项目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后,应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处理。奖励资金只能用于对担保公司的业务拓展经费补助、充实担保机构风险资本金等方面,不得用于个人奖励。
第八章 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三十条 各级财政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级经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项目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本办法规定和项目申报材料的要求,组织项目实施工作,并遵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省财政厅会同省经信委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对专项资金安排使用、项目实施及效果等进行评价,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专项资金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在省财政厅、省经信委门户网站或相关媒体公开。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骗取、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行为,省财政厅将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有关规定处理。对具有上述违法行为的项目申请单位,取消其今后2年申报专项资金的资格。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专项资金设置年限为2016年至2018年,到期自动终止。如需延续,经绩效评估后,按新设专项程序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湖南省财政厅 湖南省经济委员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企〔2008〕45号)和《湖南省财政厅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湘财金〔2010〕57号)同时废止。
省财政厅 省经信委 2015年10月24日
第五篇:三资汇报
何桥乡推进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
及落实“三个三”监督情况汇报
按照县纪委安排部署,何桥乡按照扎实、稳妥、规范、有效的原则,稳步推进了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工作,同时围绕农村“三权”,进一步健全了监控机制,对“三个重点人”进行了强化教育。从整体情况来看,运转良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村“三资”代理情况
我们把“三资”代理工作作为规范两委班子运行、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载体,从一开始就予以了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采取了有效措施。
一是抓领导,成立组织。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的乡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何桥乡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负责三资”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工作指导。在硬件建设上,安排了专门办公室,购置了必备的档案柜、微机及其它办公设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并上墙进行了张贴,基本做到了有组织领导、有人员监管、有场地办公、有制度约束。
二是抓培训,提高认识。我们给乡、村主要负责人每人印发一套《何桥乡“三资”委托代理制实施办法》、《委托代理合同书》、《“三资”摸底调查表》等学习资料,组织召开了农村“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培训大会,分乡机关干部、村干部两个层次开展“三资”委托代理业务培训。三是抓基础,摸清底数。做好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摸底登记是基础。因此,在摸底登记工作中,我们逐村建立了农村“三资”台帐,分别设立了村集体资金专户、建立了资产台账、设置了资源登记簿,由包村干部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对各村现有资金、资产、资源使用情况进行登记,严格核实盘亏、盘盈、报废资产,据实反映资产的实有价值,形成各村“三资”管理台帐。每册台帐一式两份,一份由村本级保管,另一份交由乡“三资”服务中心保管,并输入微机,定期进行增减更新,在“三资”运作中实行动态管理。
四是抓管理,规范运行。严格落实“三帐三制一程序”(即村集体资金专户、资产台帐、资源登记簿;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村集体资产、资源公开竞价和招投标制度,村集体资产定期清查制度;村集体资金支出审批程序)要求,按照简便、实用、有效的原则,逐步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监管工作流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所有集体“三资”处置、发包和出售都要严格依法依章依程序办理,实现“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和监督的全程化,促使“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落到实处。
五是抓公开,阳光操作。进一步落实村务公开制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按月公开,集体重大事项随时公开,同时,充分发挥村民主理财小组和纪检小组监督作用,定期对农村集体财务和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虽然我乡“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各村情况不一,个别村存在两委班子不团结、两张皮现象,造成整体工作进展不全面、不彻底。截止目前,我乡18个村已有16个村完成“三资”委托代理工作,没有完成的村是耿桥和李庄。原因如下:耿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不团结,“对三资”委托代理工作始终不能形成统一意见,经包片领导及包村干部多次解释做工作,目前主要两委干部基本同意开展,但仍进展缓慢;李庄村两委班子在“三资”调查摸底过程中,对村内一些资产资源存有不同意见,许多地方需要核实,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及两委班子本着稳定、稳妥、真实的原则,正在积极进行核实,距开户仍需一段时间。
二、“三权”监控情况
一是健全机制,强化日常管理,成立综合监督小组。在乡党委、纪委领导下,我们整合了各个村级监督组织,运用公开推选的办法成立了综合监督小组,并设小组长1人,成员2—4人。综合监督小组除了对党务、村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还特别明确了对党员发展、财务收支、土地发包、粮食补贴、农村低保户确定等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重点监督,并且监督小组还具有列席两委会议、对村两委工作提出质询、向乡镇党委、纪委反映问题等权利。
二是做到了“三个杜绝”,落实了“三个规范”,强化人事权监督。党员的发展杜绝“一个人说了算”,严格按照《党章》及党内有关程序发展党员;村民代表、党小组长的产生杜绝村“两委”指定,严格按照村民会议直接推选和党员大会选举程序产生;村级报账员杜绝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担任,严格按照村两委提名,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的程序产生。
三是规范“三会一流程两公开”,强.化了事务权、财务权的监控。对于村内重要事项和涉及村民群益的重要问题,必须由村党支部书记召集并主持,由党支部、村委会全体成员进行研究决定;对于凡是需由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决策的事项,必须先经过党员议事会讨论;在村民会议不便召开或者不能召开的情况下,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
三、“三个重点人”教育管理情况
为了“三个重点人”更好的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们坚持做到了“六要六严禁”。一是要尊重民意、秉公用权,要严禁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二是要发扬民主、集体决策,严禁独断专行搞“一言堂”。三是要用科学管理、民主理财,严禁假公济私、化公为私。四是要清正廉洁、奉公守法,严禁损公肥私、收敛钱财。五要艰苦奋斗、严厉节约,严禁盲目攀比、奢侈浪费。六要遵纪首发、倡导文明新风,严禁违法乱纪、扰乱社会秩序。
坚持用“双考双控”加强对“三个重点人”的监督。充分完善“一定三有三挂钩”任期目标管理机制,实行“勤廉双述双评”考核机制,激发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坚持对“三个重点人”的教育。一是利用远程电教进行教育培训,特别是加强党纪知识及涉农法律法规培训,不短提高农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二是在开展典型示范教育,“一点带面”的方式进行示范教育。三是不断的依托警示教育基地进行警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