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兴山县妇女手工制品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对兴山县妇女手工制品企业的调查与思考
兴山县妇联
为推动我县妇女手工制品企业迅速发展,着力打造妇女手工制品品牌,活跃我县旅游纪念品市场,更好的服务全县旅游产业发展。县妇联组织专班对全县的妇女手工制品企业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
我县具有悠久的手工制品传统文化。2008年,县妇联围绕县委政府提出“接待百万游客”奋斗目标,充分挖掘我县妇女手工技艺,引领妇女开发具有昭君特色的妇女手工制品投放到我县旅游市场,活跃了我县旅游纪念品市场。为了引导我县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快速发展,县妇联扶持下岗女工创办了昭君手工坊,举办了手工制品展,开展了“十大巧妇”评选表彰活动,研发了具有昭君文化底蕴的手工绣花鞋垫、布鞋等产品,注册了“昭君村绣”商标,印制了精美的产品包装,全县妇女手工制品产业正在迅速发展。经过调查,我县有妇女手工制品民营企业1家——昭君手工坊,该企业在我县城区中心和昭君村风景区开设两个销售门面,有固定员工3人,流动员工300多人,2009年销售收入20万元,全县有主营、兼营妇女手工制品个体工商户15户,这些个体户是我县妇女手工制品企业的后备力量。昭君手工坊的经营范围是开发、制作、销售手工绣品、手工织品、手工工艺品,产品有手工布鞋、绣花鞋垫、手工拖鞋、珠饰包、艾叶药枕、十字绣壁画、十字绣套包等,昭君手工坊的流动员工主要是下岗失业女工、移民失地妇女、照顾子女读书的闲散妇女和有编织爱好的农村妇女,其中30—50岁占90%,昭君手工坊开发的产品主要用于穿戴和装饰,产品中70%的产品由单位购买作为馈赠礼品,30%的产品进入旅游市场作为旅游纪念品销售。两年来,在县妇联的带领下和昭君手工坊的带动下,全县共有2000多名妇女自发参与手工制品制作。
(二)产生效益
1、经济效益。一是增加妇女了收入。昭君手工坊成立以来,全县有300多名妇女参与手工制品的开发和制作,每名妇女每月增加收入200元,全年增加收入2400元,帮助我县妇女增加收入72万元。二是增加了旅游收入。昭君手工坊设计开发的产品投放到旅游市场后,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2009年销售收入达10万多元。
2、社会效益。一是拓宽了妇女就业渠道。昭君手工坊开展妇女手工制品开发、制作、销售等业务,为我县妇女开辟了就业新途径。目前我县有300多名妇女为昭君手工坊的流动员工,有1000多名妇女在昭君手工坊的引导下,自发的从事妇女手工制品的制作。二是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随着我县妇女手工制品龙头企业——昭君手工坊迅速发展,我县一部分妇女不再要把外出打工作为增加家庭收入的唯一选择,而是把做好家庭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参与手工制品开发作为增加家庭收入的最好选择,使我县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迅猛增长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三是有力推动了全县文明创建工作。在昭君手工坊的辐射带动下,我县1000多名妇女参与妇女手工制品的设计、开发,使我县一部分妇女从打牌赌博恶习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妇女的品位,提升了妇女素质,有效的促进了我县全国文明卫生县城的成功创建。
(三)发展优势
1、政策优势。湖北省正在开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我县是“两江一山”黄金走廊,县委政府提出了“接待百万游客”的宏伟目标,确定了“依托大三峡,融入神农架,打造昭君牌,发展特色游”的旅游发展思路,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开展妇女手工制品的开发工作,丰富全县的旅游纪念品市场,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优惠的发展政策。
2、市场优势。针对我县旅游纪念品匮乏现状,围绕游客购买旅游纪念品的强大市场,抓住游客喜欢手工制品心理需求,开展手工制品旅游纪念品开发工作,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3、人员优势。妇女手工制品耗时多,需要大量的技艺工人。我县属于山区,土地资源有限,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加之我县是三峡库区移民县,有大量的移民失地妇女,为开展手工制品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4、品牌优势。我县是王昭君的故里,王昭君从小就有飞针舞线、挑花绣朵的爱好,我县开发手工制品可以传承王昭君刺绣技艺,可以借助王昭君和亲、和平、和谐的美好形象,依靠昭君文化品牌,打造知名的妇女手工制品品牌。
二、存在的问题
(一)带头企业缺乏研发机构。昭君手工坊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要想迅速做大做强,必须要有一批技术含量高、文化底蕴厚的产品占据市场,昭君手工坊仅靠目前的经营模式很难创新发展,建立专业的研发机构,依靠高素质的研发队伍来研发妇女手工制品显得尤为重要。
(二)主打产品缺乏昭君特色。昭君手工坊主要销售收入是和枝江步步升联合开发的养生布鞋,昭君手工坊结合“朝天吼”等旅游景点开发的绣花鞋垫,因美观度不够,价格较高等因素,推广效果不好,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企业营销缺乏有效渠道。昭君手工坊的产品主要是通过旅游市场或作为馈赠礼品两种销售途径进行销售,单
一、有限的销售渠道,严重阻碍了昭君手工坊做大做强。
三、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行业组织,完善行业体系。一是成立手工制品协会。县妇联作为妇女手工制品企业的牵头单位,引导我县手工制品行业成立手工制品协会,达到整合行业资源,规范行业管理,激活行业活力,推动我县妇女手工制品产业迅速发展的目的。二是加强协会管理。协会要经常组织会员认真分析我县产业发展现状,及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站在引领全县乃至全国手工制品产业发展的高度,确定我县工作思路、目标及措施,通过打造独具兴山特色和富含昭君文化底蕴的手工制品,增强我县手工制品的市场竞争力,使我县的手工制品走出兴山,走进全国,走向世界,打造我县手工制品知名品牌。
(二)规范开发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一是高规格的设计产品。要成立专门的手工制品研发机构,研发机构要由设计专家、昭君文化专家、市场专家、手工制品专家等人员组成,充分利用研发机构智囊团的作用,确保研发的手工制品既要突出我县手工制品的悠久历史,又要彰显我县的昭君特色和风土人情,还要融入现代的时尚元素,使我县的手工制品集漂亮、美观、实用于一体,确保我县设计的手工制品的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二是高质量的开发制作产品。要招聘一批文化素质高、接受能力强、有创造精神、具有美术功能的妇女,按照设计出来的样品进行开发制作,同时将开发制作的产品迅速投放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三是高标准的生产批量产品。对市场反响好、消费者喜欢的产品技术开展培训推广工作,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理论培训帮助妇女了解产品包括的昭君文化内涵,通过手把手实践培训,帮助妇女掌握制作产品的技术,最后组织技艺达到要求的妇女批量生产产品。
(三)加大扶持力度,发挥带头企业的示范辐射作用。一是从资金上进行扶持。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妇女手工制品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县旅游局要为妇女手工制品带头企业划拨旅游纪念品开发经费,县科技局要把带头企业研发新产品项目纳入科技创新项目,县劳动局要把龙头企业纳入妇女创业小额贷款范围。二是从税收上给予优惠。县工商局、税务局站在培植税源,扶持手工制品企业发展的高度,对从事手工制
品经营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减免税收和管理费优惠政策,扶持她们尽快做大做强。三是优先培训手工制品技艺。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对妇女进行手工制品技艺培训,为手工制品发展储备技术骨干。如县劳动局利用阳光培训等政策,优先免费对妇女进行手工制品技艺培训等。四是开辟绿色销售通道。带头企业要加大产品营销策划的工作力度,多渠道、全方位的宣传、销售产品。如积极与旅游局、朝天吼协调,在景区设置展示、销售窗口,推动手工制品迅速走入旅游销售市场,利用先进的网络优势,建立销售网站,通过网络进行销售等。
(四)加强领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一是成立机构。县委政府成立由分管旅游的县领导任组长,县妇联、县旅游局、县文体局、县劳动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妇女手工制品开发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县妇联,具体负责妇女手工制品开发的协调、指导工作。二是安排产业发展资金。县委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规模的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发展资金,解决在产业发展中的资金困难,同时每年为妇女手工制品开发办公室划拨一定的工作经费,确保全县妇女手工制品开发工作顺利开展。三是适时宣传产业发展状况。大力培植妇女手工制品企业典型,利用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对优秀手工制品、先进的手工制品企业等先进典型进行宣传,依靠典型的带动作用,激励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妇女手工制品自主创业,掀起开发妇女手工制品的热潮,推动我县妇女手工制品产业迅速发展。
第二篇:DIY手工制品调查方案
DIY手工制品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由于当今市场手工制品越来越受欢迎,我组展开了了解市场上DIY手工制品的销售情况的调查,以达到更好的了解市场手工制品的发展情况。
二.调查内容:
1.收集市场DIY手工制品的种类及销售情况。
2.确定小组人员的分工。
3.商量调查表的内容。
4.制定调查表并打印。
5.进行对路人的调查访问。
6.收集调查表并分析结果。
7.得出调查的结果。
三.活动执行时间:
10月23日—11月5日
四.活动范围: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区
五.人员配置:
调查表制作:陈斯允
调查访问:张刘娣,周保延
方案制作:何诗敏
PPT制作和总结:李辉
六.前期准备:
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市场手工制品的种类,也调查人们更多会购买哪一类手工制品。
七.效果评估: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对工制品的看法,以方便卖家更好调整他们的销售方案,提高销售额,扩大市场份额,使手工制品的市场能更好的发展。
第三篇:对妇女权益问题的调查思考
对妇女权益问题的调查思考
对妇女权益问题的调查思考
近年来,**县妇女维权上访案件呈上升趋势,从接访的案件来看,涉及的维权领域越来越宽,由对妇女在家庭问题方面权益的争取,扩展到了对社会问题、社会权益的保护。妇女维权案件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妇联干部的深思。
一、基本情况
20**年,**县妇联接待来信、来访、来电共58例92人次,办结率达98%。整个接访情况,从接访的案例类别看:婚姻家庭权益类29例,占总数的50%。从来访的人员信息类别看:年龄在26-45周岁之间、文化程度在高中、中专以上、身份为农民的来访人员最多。2015年,**县妇联接待来信、来访、来电共68例1**人,其中来信5例、来访57例、来电6例,办结率达98%。整个接访情况,从接访的案例类别看:婚姻家庭权益类48例,占总数的70%;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类10例,占总数的15%;人身权益类4例,占总数的7%;财产权益类3例,占总数5%;其他3例,占总数5%。从来访的人员信息类别看:年龄在26-45周岁之间,身份有工人、农民、个体户,也有机关干部和知识分子。其中,家庭条件不富裕,文化水平较低的上访所占比例较大。与去年相比,接访的案例略有上升。
二、原因分析
1、妇女权益意识的理解。由于数千年的“男尊女卑”、“夫权至上”等观念的影响,侵害或漠视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在我县仍时有发生。由于“男尊女卑”、“夫权思想”还未根除,妇女遭受家庭暴力在一定范围的人群里还有表现。近年来我县妇女维权上访案件的增多,并不能证明在这之前妇女权益受损害现象少于现在,而是大多数妇女采取忍让态度,有的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甚至走上了“以暴制暴”的犯罪道路。随着党和政府对妇女工作的重视、妇女群体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各界对妇女地位的认可,妇女维权意识在渐渐的觉醒。在生活、工作、社会等各方面她们要求完全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而个别家庭和单位部门的人员在思想上仍存在着“男女不平等”的偏见,体现在行动上难免会损害妇女当事人的权益,导致妇女维权上访案件的发生。
2、妇女权益网络的健全。县妇联有专门信访接待,加之每年“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讲活动”的开展更是为妇女维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县妇联按要求安排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员负责接访,并帮助上访人员解决上访涉及的难题,这大大转变了以往部分上访妇女“到妇联上访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只能是快活快活嘴,给自己的遭遇找一个听众”的印象。于是遇到权益受损害现象,很多妇女想到了妇联,健全的妇女维权网络、高素质的接访人员,相关部门联合现场办公,使上访妇女所反应的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坚定了弱势妇女群体向妇联组织上访的信心。
3、权益受损的案件不断增加。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的不断调整,一些妇女权益受损害现象不断浮出水面。土地承包、社会救济、社会优扶等政策的实施,广泛涉及到了妇女群体的切身利益。随着社会福利待遇的不断提高,更多的单位、部门的决策和行为与妇女的权益密切相关。由于很多工作对这些相关单位、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还是一种尝试,加之个别工作人员头脑中存在“男尊女卑”意识,在工作运行中难免会有损害妇女权益的事件发生,导致妇女因权益受损而上访的案件不断增加。
三、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保守。有的妇女对周围一部分勇敢尝试并取得成功的女能人非常羡慕,自己却缩手缩脚,不敢尝试,不从自身素质方面找差距,而是过多地强调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等外在因素的不足。部分妇女没能在经济拉动、能人带动、舆论推动下得到解放。还有一部分妇女思想相对保守,与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格格不入。
2、观念相对落后。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妇女的社会伦理观念出现逐渐退化的趋势。部分妇女个人主义思想较严重,只看到个人利益,不顾全大局;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不利于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些妇女崇尚金钱至上,在处理家庭、邻里关系方面,利重于情,特别是一部分中青年妇女不赡养丧失劳动能力的公婆,严重影响社会风气。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有一定市场,仍然存在女童辍学的现象。
3、文化素质偏低。近几年,随着女性性别社会化程度的加快,妇女逐步成为发展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妇女科技文化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经济形势。但部分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当前产业化经营方式和高科技营销手段的需要,这一点在农村妇女中表现尤为突出。据调查,我县农村妇女的学历低,妇女劳动力中,初中以上学历的仅占61.5%。受文化水平制约,妇女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差,学到1—2门应用技术的妇女,仅限于机械地运用,而不能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归纳。大部分妇女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较差。妇女在家庭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但受文化水平和教育经验的制约,大部分农村母亲空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在开发孩子智力方面显得力不从心。
四、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原因,妇联组织应该本着让妇女儿童“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的原则,注重源头维权、社会化维权和实事化维权。积极反映妇女儿童的利益诉求,进一步做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基础性工作,为妇女儿童提供更加便捷的维权服务。
1、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维权网路。妇女维权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仅靠妇联干部这个单一群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从过去的工作实践中看,妇女权益的维护必须要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变“单打”为“群殴”,不断壮大维权队伍,把妇女维权工作触角直接延伸到政府各职能部门,增强各部门领导的维权意识,密切部门之间的联系,共同研究解决妇女权益中的重大问题,积极促进维权手段法制化。
2、夯实基层基础,提高队伍素质素质。要吸纳优秀的法律专业毕业生进入妇联维权干部队伍,要继续推荐具有较高政治素质,有一定理论水平和法律专业知识、长期从事妇女工作、热心为妇女服务的同志担任人民陪审员,利用她们的合法身份,在参与庭审中引导当事人合理举证,为当事人代言,有效维护妇女群众的合法权益。成立由公、检、法、司以及群众团体等组成的维权联席会,共同为弱势妇女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既降低维权成本,又提高维权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完善社区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将妇女维权工作纳入法制建设轨道。
3、加强宣传力度,增强学法守法意识。妇联组织应联合司法部门在各方面、各层次加强普法宣传教育,重点宣传《婚姻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积极开展家庭学法竞赛、家庭助廉、“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活动,增强居民知法、守法观念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内容,丰富宣传手段,推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重妇女、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4、加强培训力度,增强科学技术本领。妇联组织要配合就业中心等相关部门,制定妇女教育培训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各类文化科技培训,利用人口学校、妇女之家等阵地,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巾帼建功”等竞赛活动,培养一批科技带头人,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并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活动不断深化。鼓励妇女学文化、学科技、为有条件的妇女提供职业培训的机会。
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文化建设,切实把妇女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对象,帮助她们掌握理论,认清形势,自觉维护稳定大局,支持改革与发展。鼓励妇女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参与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继续深入开展各类精神文明评先创优活动,大力宣传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强化社会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第四篇:对发展妇女手工编织业的调研思考
**县为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人口 20多万,女性占近一半,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农村男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逐年增多,这些妇女有的因为文化、技术的限制,有的因为家庭有孩子老人需要照顾,不能外出或者进厂做工,形成了一批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剩余和闲置,妇女手工编织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产生的。
一、**县手工编织业发展的基本
状况
我县目前妇女手工编织人员较多,基本上每村都有,主要有十字锈、剪纸、毛线钩织、婴儿猫眼鞋缝制、服装加工等,除原村土布形成规模、呈现效益外,95%的妇女受市场销路、家务与孩子牵制等多方面原因影响,识手工编织为业余爱好,并未进行商业流通;另有少部分中老年妇女(50—65岁)发挥自身优势,靠制作猫眼鞋在集市销售补贴家用。
手工编织业为农村妇女提供了一个弹性就业的机会,虽然工资不高,有的工种也要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且比较辛苦,但好处是适合各种年龄的妇女参与,还可以全家人一齐动手,使她们能不出家们就找到一份挣钱补贴家用的工作。如口头、赵家庄等村,自从崔雪琴创办了原村土布合作社,不少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也帮助儿媳女儿一起从事加工。几年前,口头等村闲散的农村妇女因赌博引起的邻里、家庭纠纷不在少数,自从有了原村土布加工制作,这些妇女就一心一意从事土布制作,也不去传闲话、打麻将赌博了,家里也有收入了,有时全家老小一起配合工作,家庭关系也变得和睦了。
原村土布合作社的创建为我县发展妇女手工编织业树立了很好的标杆。崔雪琴在创业过程中受到了省市妇联的许多帮助,县妇联也曾多次协调有关部门为她的发展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并推荐她参加农校大专学习班,通过培训提高她的个人素质与管理能力。如今,原村土布合作社已发展成为**省的知名名牌与朝阳产业,成为我省妇女手工编织业的先进典范。
二、**县妇联为发展妇女手工编织所做的努力
近年来,我县妇联在发展手工编织加工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一是街道妇联在社区里组织了手工编织的技术比武。通过竞技展览等形式,宣传优秀作品、发现技术人才,大力推动手工编织的发展;西阳泽村妇代会主动外出寻找手工编织活,把村里的妇女们组织起来,在村委会的空房里进行编织加工,妇代会主任义务担任了发货、验收、工钱结算等工作,并把这些工作作为开展妇女工作的一种方式。二是县妇联也很重视妇女手工编织业的发展。先后开展了几次对全县手工编织等加工业务的调查走访,基本摸清全县手工编织点和经纪人的情况,多次为寻找手工编织业务的妇女提供信息,牵线搭桥,08年在县文化中心与宣传部共同举办了“民间文化艺术品展览”,将上百件优秀手工编织作品向全县人民展出,并在“三八”妇女节大力表彰服装来料加工带头人岳绪平等优秀妇女手工编织经济人,有效地推动了手工编织在我县的流传与推广。
三、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妇女手工编织业为闲散贫困妇女增收致富提供了一个门路,但我县的手工编织业发展较慢,主要停留在个人业余爱好的层面上,尚未形成市场规模。综合分析原因有三:
一是缺乏女经济带头人。在整个手工编织加工的环节中,可以说经纪人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哪个地区手工编织业发展得好,那里就一定有一个或者一批能干的经纪人。通过近段时间的调查走访,我们认为,发现和培养女经纪带头人,并加以扶持,是我们当下应该解决的重要难题。许多农村妇女对当下的单纯相夫教子,炕头地头并不满足,她们希望能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付出,收到一定的经济效益,来赢得家庭社会的尊重,实现自身的价值,她们希望有人带头来做。
制作一张十字锈抱枕,从采购原料、到编织以及期间不断的换彩线与编织方式,一个不精通的人需要半月时间才能完成一件作品,而且质量不一定能保证。如果有经纪人将这一批妇女组织起来,提供原料或半成品,采用流水作业,固定编织分工,增强熟练度,效果一定会不同,时间质量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所以,我们认为,工作形势固然都能想到,但培养和发现一批女经纪人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只有配备了责任心强、心灵手巧、有一定经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社会公信度较好的带头人,妇女分散编织业才能组织与发动起来,然后打开市场与销路,从而刺激这个鲜活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为全县妇女拓宽就业门路。
二是缺乏市场销路。在调查和走访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声音是“销路难”。我县张楞乡的一位杜大姐在去上海探亲过程中,喜爱上了插花艺术,回来前从当地进了一批货,回来后,组织本村两个姐妹开始加工花卉,平时拿到集市上去买,虽然喜欢的很多,但是因为价格相对较高,真正购买的人却很少。几个回合下来,杜大姐她们就灰心了,再加上,家务事又很多,最后,忍痛低价处理掉了所有的插花。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农村妇女眼界窄,市场信息闭塞,我们妇联一方面要广泛宣传,创品牌工程,吸引外来经销商;另外要千方百计为妇女储存市场
信息,为她们的销售打开市场。
三是缺乏产品定位。手工活做起来特别费时、费力,比如,做一副十字绣鞋垫在去除做日常家务的时间,一般要10天时间才能完工,如果一副鞋垫卖到20元,一个月才能收入60元;再比如做一双猫眼鞋需要两天时间,一双猫眼鞋才能卖到10元钱,一个月最多收入才有150元,价格上不去,人们就没有了积极性,也只能当业
余爱好,这是我县手工编织业发展不起来的又一重要因素。像十字绣鞋垫、编织椅垫可称得上是民间艺术,并且有着耐磨抗汗美观等市场其它产品不能取代的优势,但懂得欣赏的人与买得起的人毕竟少数,只有在少数的人群里才能找到市场,堪称一种奢侈品。
所以,妇联应通过多种渠道为妇女手工编织产品广泛造势、多做宣传,从更大范围内提高人们认识,提高手工编织产品的知名度,为手工品量身定做规范可行的价格,最终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推动此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四、对成立市妇女手工编织业协会的建议和对策
当我们广泛调研、多方走访,发现了诸多问题正在寻求此行业的发展与出路时,市妇联提出成立妇女手工编织业协会,这正与我们的思路不谋而合。这对于广大农村妇女与下岗失业妇女等闲散妇女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在此,我们中肯的提出几点建议,这也是广大有从事手工编织意向的妇女的心声:
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发现并大力宣传表彰手工编织业先进典型,鼓励更多的妇女能人从事加工业、成为优秀的手工编织经纪人,带动当地手工编织业的发展壮大。
二是举全市之力,疏通各种渠道,向全国广揽信息、广纳贤才,搭建行业交流平台,将此协会做强做大,创出品牌,推动手工业向市场化、规模化迈进。
三是扎扎实实帮助各地手工编织业者,通过举办各类展销会、拍摄专题片、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手工编织产品的知名度,增强社会对产品价值的认同感,从而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增强从事手工编织业人员的信心,推动产业的发展。
希望**市妇女手工编织协会在各级妇联的大力宣传倡导扶持下,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能创出特色,创出品牌,为当前金融危机造成的妇女就业难找到破解的出口,从而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关于我市妇女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市妇女组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崔玲玲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根据安排,我深入县(市、区),进村入企,走访女企业家、妇女干部、各民主党派妇女代表、巾帼创业典型,认真听取妇女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全市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进行了针对性思考。
一、基本情况
1、县级妇联干部基本情况。全市六县(市、区),已全部配齐妇联主席。县级妇联干部共36人,平均年龄41岁,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18人、大专10人、高中(中专)7人,中共党员33人,从事妇女工作10年以上的24人。
2、乡镇妇联干部基本情况。全市现有84个乡镇,已全部配齐妇联主席。妇联主席平均年龄37岁,其中本科27人、大专39人、高中(中专)17人,中共党员74人,专职75人,兼职9人,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的有3人,占乡镇妇联主席总数的3.5%,在兼职乡镇妇联干部中,妇联主席未兼任其它职务的有11人,其他分别由党委委员、副乡长、人大副主任等同志兼任。从事妇女工作10年以下的50人,10-15年的18人,20年以上的1人,25年以上的7人。
3、村社区妇女组织情况。全市有行政村2221个,建立妇代会组织2124个,占到96.5%。2008年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后,女性进村支委的村数是271个,占全市行政村支部数的12.2%,女支委数394,其中,书记32人,副书记23人,妇代会主任进支委村数223个,占全市行政村支部数的10.1%;女性进村委的村数是314个,占全市应换届行政村村委数的的14.2%,女村委数320,其中,主任17人,副主任22人,妇代会主任进村委村数239个,占全市应换届行政村村委数的10.8%;同时担任支书、主任的女性人数有13人。
4、基层妇女干部待遇情况。村妇代会主任的收入情况不平衡,因与计生专干两位一体,报酬享受村主干待遇。年工资最高的是5000元,最低的是1200元,条件差的村妇代会主任干了30年甚至是40年,却无任何报酬。县、乡镇妇联干部工资有保障,100%的人员是财政全额拨款。
二、主要做法
晋城市妇联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妇联的正确领导下,组织带领全市广大妇女,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加大抓好组织、队伍、阵地三项建设,使妇女工作在不断呈现新气象、创造新业绩的同时,也为实现我市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1、组织建设。第一,全市市、县、乡、村四级妇联干部,进一步强化坚持”党建带妇建“的意识,更加主动争取本地本部门党政支持,把妇联建设纳入党建总体规划中,在实现党对妇联工作有效领导的同时,切实加强妇联自身的组织建设。“十五”期间,市政府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作为政府管理
妇女儿童事务的常设机构。政府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同步规划,协调发展,妇女儿童发展“十五”规划中46项可量化指标,终期评估达标率达到89%以上。2007年6月,市政府第20次常务会研究通过了《晋城市妇女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晋城市儿童发展“十一五”规划》,向市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下发了目标责任分解书,同时,李章宏副市长代表市政府和各县(市、区)与各成员单位分别签订了实施两个规划的目标责任书,确定了2010年终期目标,明确了责任,为妇女儿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目前,市妇联、市政府妇儿工委、市妇儿活动中心机构健全,编职到位,妇联团队精神不断凝聚,工作手臂不断延伸,社会各界对妇儿工作的关注度与参与率不断提高,妇女儿童事业不断发展,已形成了全社会尊重、保护妇儿和关心、支持妇儿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第二,健全妇联组织体系。市、县两级妇联组织,以扩大妇联组织对妇女群众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为着眼点,采取多种形式,激活基层妇联组织的活力和创造力,使社会触角不断延伸,组织体系更加完善。据统计,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妇代会组建率达98%,市直机关妇委会组建率达97%,新经济组织中妇女组织不断发展,组织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妇女工作空前活跃。市妇联以新社会组织为突破口,把新领域妇女组织建设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格局,延伸妇女工作触角,推进妇女组织向社区发展。我市整合利用社区资源,将居委会妇代会改建为社区妇联,目前全市、县社区妇联应组建119个,实组建88个,组建率达73.9%,并推荐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女性担任社区领导干部。社区妇联充分利用联系面广的特点,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定期组织妇女进行妇科普查,与社区综治办联合建立妇女维权调解咨询中心,贴近基层服务妇女。第三,建立妇女组织网络。市妇联进一步密切联系团体会员和妇女代表大会代表,扩大了与各类妇女组织间的联谊。2007年组织妇女代表团赴海外学习考察,开阔眼界,与中原13地市妇联组织联合组建“中原经济区妇联主席联席会”,举办晋豫两省四级妇联巅峰论坛暨文化系列活动,成立女企业家联谊会,扩大了妇联的外围组织建设。
2、队伍建设。第一,各级妇联组织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履行职能,使妇女队伍不断壮大。市妇联建立了女干部人才信息库,储备各类优秀女性人才的信息资料,包括市直机关副处级女干部、女企业家、优秀女教师等以及县(市、区)、乡镇党政班子女干部的分布情况。人才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和更新,定期向组织人事部门汇报女性人才变动情况,通报各单位女领导干部配备比例,促使有关单位按规定配备女干部。目前,全市党政女领导干部人数不断增加,女干部总数23163人,占全市干部总数的30.93%。全市市级女领导3人,县处级女干部122名,其中正处级女领导干部26名;六县(市、区)四大班子中,有女领导干部19名;86%的乡镇党政班子配备了女干部,2221个行政村中进入支村“两委”的女性占到32.1%。女大学生村官957名,占到大学生村官总数的56%。女党员1.5万余人,发展比例由过去的8.9%提高到25.18%,占全市党员总数的12.4%;女党代表、女人大代表和女政协委员分别占到总数的19.3%、25.6%和19.7%。以陵川县为例,自2006年起,共提拔使用女干部25人,占同期提拔干部总数的19.8%;在支村两委换届中,全县有80名女村委委员,6名女支书,7名女村委主任当选;女性县人大代表占到代表总数的22%,女性县政协委员占到委员总数的27%。目前,全县女性从业人员已占到从业人员总数的40%,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占到总数的35%。第二,市妇联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加大培训力度,使全市广大妇女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结合党政机关作风建设,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强化女干部的职业道德和“四自”精神教育,有效地推动女干部岗位建功、岗位成才,使大批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得到提拔使用。坚持不懈地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大力推进妇联干部的“双五能力”建设。每年采取自办或与党校联办,到沿海发达城市办班等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多次组织市、县、乡专兼职妇女干部到外地参加各类培训班学习,全市妇联干部培训教育覆盖率达到100%,大专以上文化的占83%,35岁以下的占39.3%,164名妇联干部得到交流和提拔,一支知识化、年轻化、高素质的妇女干部队伍正在成长壮大,妇联组织已成为女干部成长锻炼的摇篮。《晋城市妇女发展“十五”规划》终期监测评估结果显示:妇女梯次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建立,城乡女性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达到了30万人次。妇女人才队伍结构趋向合理,全市各级各类女专业
技术人员1.24万人,占到了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3.99%。妇女受教育水平和整体素质显著提高。第三,以活动为抓手,积极引导广大妇女积极投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使妇女的自身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在农村,以“巾帼科技致富工程”为重点,以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以“十万农家女,百项新技术”、“送科技进村入户”活动为抓手,依托“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妇女培训基地”,广泛开展新科技培训,80%的农村妇女接受了1-2门农科新技术,6000余名妇女获得了绿色证书或农民技术员职称。全市涌现出10万名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2000个巾帼科技示范基地,20多个“妇”字号龙头企业,107个市级以上“巾帼示范村”。苏红萍、郭秀英、刘五女、乔香平、崔书兰等一批民营女企业家自创家业,从弱到强,承担起了促进妇女发展的领军责任。毕腊英、张小香、段香平、殷坤苗、孔晚英等一大批新型女农民把握市场机遇,实现增收致富,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近年来,市妇联加大改革发展步伐,大力实施“巾帼创业行动”,不断拓展“巾帼建功”活动创建领域,全市450个市级以上“巾帼文明示范岗”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带动了7万余名妇女岗位奉献、岗位建功;统筹城乡妇女发展,积极开展“岗村牵手”行动,通过“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送健康”活动,全市各类牵手结对子达到5000余对,进村入户近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协助政府开展“阳光工程”就业创业帮扶行动,帮助2万多名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多种形式的就业转移,有力地推进了城乡妇女资源、信息、工作的有效对接;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做好“家”大文章,深入开展“美德进万家”、“特色之家”、“和谐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廉政文化进家庭”等主题创建活动鲜明生动,全市涌现出各类文明家庭50万户,文明和谐标兵户12万户,参与率达到85%以上,中华传统美德得到了进一步倡扬;大力选树先进妇女典型,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广泛深入,“十大女杰评选、十行百佳大表彰、三八红旗手争创、评议身边好人”,价值导向鲜明有力;“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成效显著,数千支巾帼健身队、女子威风锣鼓队、秧歌队、军乐队、巾帼书画展、歌舞晚会,以及数百支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了各行各业共创文明、共享和谐家园的良好氛围。
3、阵地建设。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就重视妇联工作,把妇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阵地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使妇联的阵地建设有了长足发展。市妇儿中心大楼从集资、筹建起就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在政策、资金、服务各方面得到大力支持,使我市妇女儿童阵地建设在全省名列前茅。市妇联组织始终按照代表和维护全市广大妇女儿童的利益和要求,以作为求地位,用行动确立了一种务实、自强、勤俭、奉献的妇联精神。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市妇女儿童文化中心坚持以服务妇女儿童为宗旨,汇集资源,联手互动,以社会化、市场化、项目化的手段谋划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经营特色,彰显出蓬勃活力,成为广大妇女儿童增强素质、重塑自我的摇篮和阵地,成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形象与窗口。2004年被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领导组命名为“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在全省唯此一家。
三、主要问题
1、妇女干部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妇联工作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要求的协调能力也很强。妇女的思想解放程度与妇女工作科学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2、县、乡两级妇女干部流动缓慢。
3、村妇代会主任年龄老化、文化偏低。如:陵川县12个乡镇中,45岁以上的7人,占59%;有的已从事妇女工作25年以上,由于年龄偏大,从事妇女工作时间长,直接影响到妇联各项工作的开展。
4、村妇女主任待遇偏低,责任意识淡薄。因村妇代会主任与计生专干两位一体,工资来源渠道主要是
靠兼任计生专干解决,妇代会主任一职无工资,所以,造成做计生专干有工资,做妇代会主任是额外劳动无报酬的现实,致使大部分妇代会主任对妇联工作的意识淡薄。
5、妇女活动经费没有保障。乡镇妇联办公经费不足,条件差的农村妇委会根本没有培训经费和活动经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和活动的开展。
四、几点建议
1、要在提高妇女综合素质上下功夫。一是积极为农村妇女创业就业搭建平台。妇联组织在妇女创业就业方面要积极引导,拓宽创业、再就业渠道,寻找创业、再就业途径,帮助下岗职工实现创业和再就业。二是大力发展女性创业基地,为妇女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信息和服务。特别是在贷款、实用技术培训上给予帮助。三是抓好基层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四是组织妇女代表、妇女干部外出进行参观学习。五是争取每年举办一期乡镇、村两级妇女干部培训班。重点突出妇女工作业务、妇联岗位责任意识以及法律法规、电脑操作、农村实用技术等技能教育和培训。
2、要切实加强党对妇联工作的领导。妇联组织要积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争取组织部门的关心支持,力争把妇女组织建设工作摆上当前各级党委工作的重要日程,以“党建”带“妇建”,把乡村妇女工作列入党建目标考核。
3、切实解决乡镇妇联主席的来源问题。一方面解决年龄老化带来的提拨、转岗问题;另一方面为适应信息化、年轻化要求,为妇联工作增强活力,建议把女村官配备到各乡镇妇联工作岗位上,以激发妇联工作的积极性。
4、优化基层妇女组织工作环境。一是提高乡、村妇女干部的政治地位,乡镇妇联主席进乡镇党政班子,村妇代会主任进村”两委”,切实做好妇女干部队伍的配备和使用,建议对从事妇女工作15年以上的乡妇联主席适用股级干部达到15年可享受副科级待遇的政策;二是提高村级(社区)妇女干部经济待遇,尽量拉近村与村的待遇上的差距。三是切实解决妇女组织活动经费,市妇联要加强对乡村级妇女工作的指导和关心,使她们更好地履行职能,发挥作用。
(作者系市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