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妇女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林)

时间:2019-05-14 23:5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老年妇女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老年妇女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林)》。

第一篇:农村老年妇女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林)

农村老年妇女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

根据有关部门资料显示,2003年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为12.93万人,其中农村老年妇女有

5.56万,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54.3%,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中,农村女性老人几乎占三分之二(64%)。因此,农村老年人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农村老年妇女问题。过去,农村老年妇女人数少,因为文化、社会地位、法律知识、自身素质等原因,农村老年妇女是一个沉默的弱势群体,几乎成为一个被遗忘的角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日益发展的农村老年妇女群体没有理由被忽略,应当成为老年人口中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领域。

近日,株州市妇联组织调查组,在一周的时间内,深入到攸县、茶陵等县乡村,采用走访相关涉老部门、问卷调查、召开村妇代会主任座谈会、到农民家中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农村老年妇女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

一、家庭养老是我市农村老年妇女养老的主要方式

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我市农村老年妇女养老的特点:

一是与子女相互依存,发挥“余热”。在几乎所有的地方,女性的寿命要长于男性。农村老年妇女相对农村老年男性来说,在发挥“余热”方面工作量更大,时间更长。一方面,她们退居生产二线后,更多地承担了照顾孙辈、料理家务的责任。调查中有60%的农村老年妇女,在农忙时节需要充当“后勤部长”,负责一家人洗衣、做饭、喂养牲畜等工作,十分辛苦。即使到了高龄,也有不少农村老年妇女向子女继续提供帮助,调查中几乎有一半70岁以上的女性老人还在帮助子女看家。另一方面,97.6%的农村老年妇女靠家庭赡养,依靠老伴的退休金生活,集体供养及入住敬老院养老的老人仅占2.34%。这除了表明居家养老的巨大优势,人到老年,恋家、爱家,更乐意在家庭养老外,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

二是基本生活有保障,对现状满意程度高。由于生活水准提高,在我市农村,一般来说,老年人的生活温饱不成问题。调查中,80%的农村老年妇女对现状表示满意。她们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对三年困难时期记忆犹新,只要儿女对自己不打不骂,满足她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她们就对现在有饭吃有衣穿的日子感到满足。近年来,有些地方采取了行政或法律手段巩固和强化家庭养老,制定了家庭养老公约。公约中一般规定了有赡养义务的人对年老体弱的父母,每年供应基本口粮、食油、藕煤、每月零用钱的数额。在目前家庭供养老人出现困难,而社会化养老制度又未形成的情况下,以社会舆论的力量强化养老尊老的习俗,这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攸县大同桥镇丁家垅村依靠群众的力量建起了养老院,办起了休闲山庄,以山庄收入弥补养老院开支的不足,对乡村集体养老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三是“分而不离”是农村老年妇女养老的主要方式。采访中,75%的农村老年妇女与成年子女分户居住,除非有重疾,一般情况下她们生活自理。有两种供养方式:一类是老人有劳动能力,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养活自己,子女助耕助产;另一类是老人把责任田交给子女耕种,子女给老人提供口粮和生活零用钱。其中很多家庭采取“分而不离”的方式,即老年父母家庭与成年子女家庭,同住一个地区,相距较近,在生活和感情上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老人独自生活,一般是老俩口都健在,一旦丧偶或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生活不能自理时,就会和子女合居一起,复归家庭供养组合方式。

四是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正在逐步弱化。农村家庭规模的逐步小型化使农村家庭养老的作用越来越小。在日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对传统家庭和伦理道德的冲击日益强烈,人们对小家庭的偏好和对大家庭的淡漠成了普遍现象,依赖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来维持农村家庭养老的可能性受到冲击。再次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地区转移成为趋势。在调查中,有80%的家庭有子女在外务工。我们所到之处,接触到的基

本上就是老弱妇孺,少有青壮年劳动力,显得十分萧条。青壮年劳动力 “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长年在外务工经商,与“留守父母”的联系日益松散。尤其是近年,随着对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弟就学等政策的松动,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带着老婆孩子同往,将年老体弱的父母留在农村。这种情况势必影响对老人的供养。在调查中有4位老人儿女长年在外务工,只是逢年过节寄点钱物,几年不曾回家探亲。这些“空巢老人”与“五保户”相比,养老问题更容易被忽视,她们不但日常生活照料、物质供应受影响,连精神慰藉也没有了,养老水平大打折扣。

二、农村老年妇女仍是一个脆弱群体

农村老年妇女与城市老年妇女的重大差异是她们无工薪,没有退休年龄的规定,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不能享受退休金待遇,生活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除了与其他妇女一样容易受到性别歧视之外,她们还会受到年龄歧视,成为双重歧视的受害者。农村女性老人一般比农村男性老人更贫穷,更容易患慢性病,也更容易受到歧视和忽略。

经济生活低保障、低水准。农村老年妇女在教育和就业上的劣势使得妇女们很难获得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岗位。调查中,有15%的农村老年妇女其配偶有一定的固定收入,或为退休教师、工人、乡村干部,靠配偶的退休收入养老;15%的农村老年妇女依靠自己多年的积蓄、现在的劳动收入养老,70%的则是靠子女提供养老费用。在调查中,有35%以上的农村老年妇女月收入不超过50元。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的变迁削弱了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近几年,家庭养老不能落实现象主要发生在农村老年妇女身上。经济上缺乏保障,不仅直接导致老年妇女的生活水准低于其他家庭成员,而且她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都难以解决。在农村,厚养小薄养老的现象还存在。许多老年人被游离在他们子女的家庭之外。在我市农村,很普遍的现象就是与儿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儿女住着簇新的楼房,父母居住在闲置下来的旧屋,儿女看着彩电,用着现代化的家用设施设备,老人能有台黑白电视机就很不错了,生活水准与儿女相比相差比较悬殊。

疾病与贫困的困扰。妇女的寿命超过男性,高龄化程度较男性高,相应地发病率也高。农村老年妇女大都缺乏充分的医疗保障,普遍存在看病就医难问题。我们调查的农村老年妇女中,只有15%的人生了大病去医院就医;80%的人生病了不去医院,只是在家吃点药;有5%的人连药也吃不起,只能听之任之,苦度光阴。生病后37%的人医药费全部由自己承担;32%的人全部由儿女分担;与儿女共同分担的有26%;4%的人医药费由其他途径获得。有5%的农村老年妇女有儿女在外工作,比较富有,对未来的生活没有很大的担忧,而其他95%的老年农村妇女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对怕生重病无钱医治的忧虑。“养儿防老”、“多子多福”在农村不仅仅是一种观念,而且也是农村实际情况的一种反应。调查中,有57%的老人有两个以上儿女,赡养人多,相对来说每位儿女应分摊的赡养费用就少,儿子多的老人,一般来说,日子基本上过得去。而独子户或纯女户相对来说生活水平比子女多的老人低些,她们更难抵御各种风险,禁不起任何重大疾病或自然灾害的打击。有一位80岁的丧偶老人在独子患病去世后,媳妇即回娘家,留下一个两岁的孙女,自己身体又不好,家中一贫如洗,景况令人心酸。

单调的文化生活。旧社会重男轻女的传统剥夺了老年妇女受教育的权利,虽然她们中有不少人在解放后上过夜校、扫盲班,但由于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不曾巩固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复又返盲。我们所调查的农村老年妇女中78%为文盲、半文盲。而过重的家务劳动又占去了她们的闲暇活动时间。由于文化活动时间少、生活圈子小,她们的生活内容单调、贫乏,她们的主要消遣方式为白天几个老年人凑一起聊聊天、偶尔打打麻将、“跑夫子”(一种纸牌),晚上有电视的家庭看看电视,没电视的天黑就熄灯睡觉,许多人感到空虚、孤独和寂寞。如今,空巢家庭增多、代际分离趋势发展,老年妇女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依附性强,与家庭经济支配无缘。“衣食足而知礼节”。老年农村妇女依赖儿女养老,她们的生活状况与儿女的生活状况有着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儿女收入高老人就跟着享福,儿女自顾不暇,老人跟着受苦。只有极少数的儿女只顾自己,对老人不管不顾,而这样的子女在农村社会舆论中普遍受到谴责。过去妇女生儿育女为家庭的人口再产生作出贡献,但是她们的劳动得不到社会甚至家庭的承认,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比男性老人低。在年轻的时候,有60%的农村妇女掌握家庭经济大权。随着年龄的增大,几乎全部从“一把手”的位置上退下来,靠儿女给点零花钱、油盐钱度日,再也无权插手家中的重大事项安排。一些身体尚健的农村老年妇女从事一系列生产辅助性活动,如庭院经济活动、手工生产、家庭副业等,以此获得一定的收入可以自由支配。

人格与尊严受到挑战。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本保障。农村老年妇女由于在经济上依赖儿女,习惯于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少为自己权利和尊严进行抗争的行动。而且,知识结构、收入、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农村老年妇女与年轻的儿女们相处起来难免会有一些摩擦,导致婆媳关系经常紧张,这成为长期困扰许多农村老年妇女家庭中的一大难题。近几年,老年人权益受侵犯的事件各地均有所闻。在受虐待、遭打骂、被遗弃,甚至被迫自杀的老年人中,多数是无配偶、身体差、无文化的农村老年妇女。在调查中,我们亦得知有些媳妇在给婆婆钱粮时冷言冷语,甚至恶语相向。在我们调查时,因为往往是同时对几个老年妇女进行调查,这些老年人顾及自己与儿女的“面子”,强作欢颜,说儿女不错、孝敬。在问及每年给钱粮的具体数额时有些人则说不出个所以然,支支唔唔,有两个人最后甚至以泪洗面。

总之,老年妇女的生产和工作能力因生理上的衰老而下降,经济和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立,成为社会的弱者。农村老年妇女承担了更多的照料家人的任务,而她们对家庭、社区和经济所作的贡献往往被忽略了。毫无疑问,提高农村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自身的地位,已经成为摆在社会面前刻不容缓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几点思考:

中国广大农村生产力仍然较低,经济还比较落后,农村与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相差悬殊,医疗卫生水平低、养老保险制度弱。农村老年妇女过去为社会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因此,她们有权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不应当成为贫困者。《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指出:“发展的目标是在全体居民充分参与发展并公平分配所得利益的基础上,改善全体居民的生活。发展过程必须提高人的尊严,使不同年龄组的人平等分享社会资源、权利并且平等分担责任。每个人,不论年龄长幼、性别或信仰,都应各尽所能,各得所需。”。提高农村老年妇女地位、开发潜能的关键在于社会大环境的改善,主要包括:

一、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村老年妇女问题不仅是一个人道主义问题,而且也涉及到男女平等、社会发展、以及计划生育国策更好实施的问题。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领导应加强对农村老年妇女工作的认识,将做好农村老年妇女工作摆上工作日程。在制定政策和发展战略时应当考虑到妇女的年龄差异,特别注意改善经常处于极为不利地位的老年妇女的处境,满足她们的特殊需要。应以乡镇、村为单位,根据老年人的爱好、兴趣的需要,建立老年文化、体育、教育、娱乐活动场所,使老年妇女老有所乐。

二、各部门应加强合作,保障农村老年妇女权益。民政、计生、卫生、保险等部门应加强合作,保障农村老年妇女权益。有关政策应向农村老年妇女中的特殊群体(如单身、无子女、寡妇、纯女户)倾斜,避免她们相对贫困甚至绝对贫困,努力维护老年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老年妇女的婚姻自由。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老人,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最低生活补助,并对贫困老人减免相应费税,提供医疗方面的优惠和照顾。继续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供养,确保其生活水平不低

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保险部门应开发相应的险种,帮助农村老年妇女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使她们无后顾之忧。

三、各级妇联组织应对农村老年妇女更加关注。各级妇联组织要大力宣传,营造关心农村老年妇女的良好舆论氛围,努力提高她们的整体素质,包括身体和文化素质,树立老龄意识,实现农村妇女的健康老龄化。积极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帮助她们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她们的所思所想所虑积极呼吁,及尽所能地帮助她们解决各种困难。要继续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根据农村的特点,开展评比“好婆婆、好媳妇”等单项活动。

四、大力倡导敬老尊老风尚,落实和巩固家庭养老。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急速发展,老年人口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口日益增多、社会养老还不完全普遍的情况下,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要教育家庭成员为农村老年妇女提供足够的经济、日常生活、精神方面的支持,尊重并减轻她们的家务劳动,使她们继续享有尊严、地位和安全。要充分发挥农村现有的各种民间老年协会组织的作用,利用中秋、重阳、春节等亲人团聚的节假日,在乡镇、村的人口集中处出“家有老人”的红黄榜,表彰好的典型,批评不敬老不养老的人或事,利用舆论的力量,倡导敬老尊老风尚。

老年作为生命历程中的一环,是妇女在各个生命阶段地位和状况的积淀和反映。农村老年妇女群体福利和地位的提高和改善,最终取决于整个妇女群体福利地位的提高和改善。

第二篇:农村老年妇女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淮阴区委、区政府的关系和支持下,我区的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许多农村人进城务工,人们对孝文化的意识的淡薄等各种原因,农村孤寡老人大多数收入微薄,精神上缺少依靠,加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和男女性别预期寿命的差别,农村老年妇女在老年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大,其生存状况引发关注。我们对淮阴区农村老年妇女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从经济上来看,农村老年妇女的收入90%是靠土地,其中少部分家庭能得到子女救济,有工资的人数很少。从健康上看,受经济的影响,过半数的老年人不愿意去医院体检。从养老与家庭的关系上来看,日常生活中老年人都是自己照顾自己,子女很少有陪在身边的。从文化生活方面来看,大部分老年女性在空闲时只能串门聊天,还有一些老年女性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打发空闲时间,多数的老年女性希望村里多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1、经济状况不容乐观

子女外出务工的确带来了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但是单靠外出打工子女给父母的支持还不能给予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撑。有些子女外出务工将小孩留在家中由老人照顾,这也增加了老人们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2、医疗保健状况不容乐观

大多数老年女性体弱多病,普遍患有各种慢性病。绝大多数老人出于习惯或现实经济状况考虑没有做过全方位健康体检。农村老年妇女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加上医疗水平有限,往往在突发疾病时得不到及时抢救,生命时常受到威胁。

3、缺乏精神慰藉

孤单寂寞是农村老年妇女面对的最大精神问题,随着老年女性年龄逐渐增大,对子女的情感依赖也不断增强,心头难免会涌起孤单、自怜等消极情绪。

4、娱乐活动过于单调

老人们一般除了看电视、聊天以外,没有什么其他的消遣方式了。同时由于经济原因,村上并没有完善的健身设施,也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室,无法进行日常的健身活动。

三、原因分析

(一)农村老年妇女自养能力不强

农村老年妇女年轻时为教育子女、支持儿女成家立业倾其所有,基本上没有积蓄,有的甚至为此举债。土地收入是她们生活的主要来源。随着年龄增大,劳动能力降低,由土地而获得的收入逐年减少。有一些能够在自留地出产一些蔬菜,或者小型养殖一些家畜,基本上能够维持生活。但是一般70岁以上的老人无法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需要儿女的照顾。

(二)农村养老体系尚需完善

当前农村老年人养老主要是子女赡养和老年人自养,社会支持较弱。尽管已经实施了农村养老保险。但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些过低,如果农村老年妇女只有这部分养老金,没有其他方面的帮扶,她们的生存都很困难。

(三)子女养老意识不强

随着家庭人口的逐渐小型化,使得子女的平均养老负担有所加重,独生子女要承担着双方老人和孩子的抚养,很多儿女觉得养老有压力。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生活距离远,压力大,导致传统的养老观念和意识在年青一代身上逐步淡化。对父母的尊重和关心不足。

(四)老年妇女精神生活单一

农村老年妇文化水平低,生活圈子小,致使她们生活内容枯燥乏味,她们的主要娱乐式是白天串门,晚上看电视。条件好的村,建立了文化活动广场和图书室,老年人可以在里面多接触外界。与此同时农村老年人大多愿意跳健身舞,但在农村缺少专门的场地,或者有的地方场地是室外的,受天气影响很大。老年人都希望儿女能经常回家看望或打电话,但儿女由于生活压力在外奔波劳碌很难给予充分的精神安慰。

(五)保健意识和医疗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现在都实行了新农村合作医疗,但大多农村老年妇女只停留在有病看病阶段,缺乏自我保健意识,不会合理饮食,很多小病都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小部分老人有病能拖就拖,实在拖不过去再就医,往往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另外乡村医疗条件还有待加强,大量的多发病、常见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大大降低了老人的健康水平。

四、改善农村老年妇女生活状况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逐步建立多方面共同结合的养老模式

一是政府要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障机制,要逐步提高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的最低保障标准。对于贫困家庭的老年妇女给予及时的生活救助。二是各村要建立养老保障制度,条件好的村可由村里出钱,给村里的老年人增加生活补助额度,纳入村民约当中,坚持执行。村村建立农村养老院,并逐步改善养老院条件。采取政府、社会、个人相结合的方式,使无人照顾的老人有所依靠。三要积极倡导家庭养老,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经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提升农村家庭整体生活水平,增强家庭养老实力。四要倡导自我养老意识,现在生活条件好,一些老年人还能够从事简单的生产,可帮助她们选择一些成本小、风险小的项目,帮助她们发展经济,鼓励她们自我养老。

(二)通过宣传教育改变农村老年妇女的养老观念

要引导农村妇女树立新的养老观点,倡导自我供养的新理念,通过增加储蓄、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等途径,增加养老费用的来源,降低对子女养老的依赖性,提倡老有所用,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增加劳动收入自我养老。

(三)营造敬老爱老的社会环境

一是宣传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各级妇联可以以各类节日为契机,组织巾帼志愿者认真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活动,相关部门对违反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行为应当依法惩处,广泛开展个案宣传,推动全社会增强保障老个人权益的意识。二是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各级妇联组织继续丰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内涵,开展以“孝”为荣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广大妇女在孝敬父母和公婆中发挥主导作用,宣传树立敬老爱老典型,倡导文明、和谐的家风。三是加强对未成年人“孝”文化教育。与教育部门联合,把敬老爱老作为德育教育的必修内容,使未成年人树立“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的观念,形成尊老爱幼和谐共鸣的社会氛围。四是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农村老年妇女的精神生活。在各个妇女儿童之家开展活动,创造条件,丰富妇女的精神生活。

(四)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健康医疗水平

开展老年人自我保健宣传,增强农村老年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对农村妇女的健康教育,提高她们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农村老年妇女身心健康。继续完善与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扩大老年人合作医疗药品范围,提高高龄老年人医疗费的报销比例或按年龄段发放一定数量的医疗补贴,帮助农村老年人抵御个人、家庭难以承担的风险,对贫困老年人实行医疗救助。

(五)各级妇联组织要关心老年妇女的生活

关注农村老年妇女的生活,建立区、乡(镇)、村三级网络,各级的妇联干部要发挥自身作用,在农村老年妇女遇到困难时帮助她们争取党和政府的关怀。同时巾帼志愿者要以巾帼志愿服务月、重阳节、中秋节、敬老节、春节等为契机,以妇女儿童之家为依托,组织巾帼志愿者结对式、项目化、常态化开展各类关爱活动,真正将关爱农村老年妇女活动落到实处。为农村老年妇女提供家政服务,清洁室内卫生等;为部分生活困难的农村老年妇女捐送粮、油等生活必需品;走进农村老年妇女家中,陪同老人聊天;为农村老年妇女进行健康保健知识讲座,上门送医送药;深入村里,开展文艺演出、娱乐健身、拍摄生活照等多形式活动,丰富农村老年妇女日常生活。

第三篇:关于农村老年妇女生存

关于农村老年妇女生存、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张伟

摘要:

近年来据统计,我国老龄化的年龄结构越来越严重,但是面对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社会体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一些偏僻的农村,老年人的生存、发展状况成了严重的问题。以我的家乡,宁夏省固原市苏堡乡立眉村为例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目前农村老年妇女面临着经济上、精神上、以及身体上的一系列问题。尤其地方干旱少雨,粮食收成不好,所以绝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有的是丈夫出去,有的是夫妻两都外出,所以这样一来家里的老年妇女就属于留守人员,和孙子孙女在一起。社会参与度极低,又因为年老体弱没法劳动,所以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所以经济条件很贫乏,大多人年轻时正值解放和大跃进时期,所以没受过什么教育,是文盲,所以文化生活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关键词:

西部农村、老年农村妇女、生存状况、贫困、国家保障政策 1张伟,女,1991年生,宁夏省固原市,华东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10级1班,电话:***邮件:929562117@qq.com。

一、调查研究背景

随着我过老龄化年龄结构的越发严重,老年人生活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现就西部农村老年妇女的生存、发展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目的地是:宁夏省固原市苏堡乡。

据2010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得知,全区女性人口3072538,占48.76%其中在年龄构成上0-14岁的占21.48%,15-64岁的占72.11%,65岁以上的有403917,占6.41%。农村人口 占52.10%。其中苏堡乡人口有22039人。15-64岁女 5910人,65岁及以上女 501 人。

其中,除了暑假粮食成熟时节和春节前后,很少在村子里看到年轻力壮的男子,几乎都是一些老弱妇幼。村子里除了老年人就是一些正在上学的小孩子。

二、老年妇女生存状况及其造成原因

(一)生存状况:

调查中,99%的农村老年妇女靠家庭赡养或老伴的退休金或自己劳动获得,集体供养及入住敬老院养老的老人仅占1%。这除了表明居家养老的巨大优势外,人到了老年后,恋家、爱家,更乐意在家庭养老,这也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有一部分年龄较大的,劳动能力薄弱的女性由子女提供口粮和经济补助,完全没有保障。大部分靠子女养老,由子女、直系亲戚对老年人给予经济上的供给,并予以生活上的照顾与精神上的慰藉;有的给人打工、种菜、当保姆、捡破烂或做杂工获取少量报酬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她们往往节衣缩食,把开支压到最底线,很少购买食品和添置衣物;少部分老年女性依靠退休金、低保金、以前的积蓄、配偶的退休金等生活。

而现在随着国家政策的改革,农村老人也可以享受到养老金这一项。其中,养老金是从60岁开始发放,60-70是每月50元,70岁以上是每月70元,不过在2012年以后又会 上升养老金的金额。所以除了子女的赡养或者以前的积蓄,养老金是她们唯一的经济来源。

(二)贫困造成原因:

1、年纪大,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劳动收入,紧靠着子女的赡养或者养老金生活。

过去妇女生儿育女为家庭的人口再产生作出贡献,但是她们的劳动得不到社会甚至家庭的承认,传统的认识造成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比男性老人低。在年轻的时候,有60%的农村妇女掌握家庭经济大权。随着年龄的增大,几乎全部从“一把手”的位置上退下来,靠儿女给点零花钱、油盐钱度日,再也无权插手家中的重大事项安排。一些身体尚健的农村老年妇女从事一系列生产辅助性活动,比如承担了照顾孙辈、料理家务的责任,多在家里为子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调查中有95%的农村老年妇女,负责洗衣、做饭、喂养牲畜等工作,十分辛苦。即使到了高龄,也有不少农村老年妇女向子女继续提供帮助,调查中几乎有一半70岁以上的女性老人还在帮助子女看家。

2、老年妇女大都因为年轻时体力劳动过度而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常年的体弱多病,本来很艰苦的生活再加上看病这一项的开支更加的艰难。

调查中发现,由于年轻时的贫困生活使“勤俭节约”的意识深入了骨髓里,所以大多数人都是能省则省。即使生病了,农村妇女中只有少部分人生病会去医院就医,这很小一部分是靠退休金或配偶退休金生活的人,经济来源较稳定,子女有固定工作可以提供经济支持,或者是在经济上可以支持子女的人才能享有的,绝大部分人吃不起药,看不起病,如果生病了只能用身体硬扛,自己买点药吃,能拖则拖,所以往往延误病情,一些发展缓慢的恶性疾病发现时已到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机会。近年来国家实行的医保政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宁夏省本来就属于半干旱区,再加上近年来气候不断恶化,粮食收成锐减,所以本来靠天吃饭的农民一下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饭碗。所以生活拮据。

4、社会风气的变化和独生子女的增多也是造成她们生活艰难的一个原因。

由于社会的影响,他们大多缺少责任感和唯我独尊的意识很强烈。子女对老人的赡养义务互相推诿或者即使承担了赡养的义务,也是态度差,动辄打骂(少数人),造成了她们的生活越发艰难,处境更加凄凉。

在受虐待、遭打骂、被遗弃,甚至被迫自杀的老年人中,多数是无配偶、身体差、无文化的农村老年妇女。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媳妇在给婆婆钱粮时冷言冷语,甚至恶语相向。在我们调查时,因为往往是同时对几个老年妇女进行调查,这些老年人顾及自己与儿女的“面子”,强作欢颜,说儿女不错、孝敬。在问及每年给钱粮的具体数额时有些人则说不出个所以然,支支唔唔,有好多人最后甚至以泪洗面。

5、农村老年妇女中,单调的文化生活使她们原本就贫瘠的生活更加的艰辛。

旧社会重男轻女的传统剥夺了老年妇女受教育的权利,虽然她们中有不少人在解放后上过夜校、扫盲班,但由于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不曾巩固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复又返盲。在所有调查的对象中发现几乎80%以上都是文盲和半文盲,过重的田间劳动和家务劳动又占去了她们的闲暇活动时间。由于文化活动时间少、生活圈子小,她们的生活内容单调、贫乏,主要消遣方式只有看电视、打牌、与人闲聊、照顾孙辈,那些家庭经济较困难者还要为生存打拼,忙于生活中的琐碎事情,根本无暇顾及文化生活,最多是劳累了一天回家看看电视,可是很多人只是听着声音看看彩色画面而已,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有些节目甚至看不懂。更有甚者连看电视的精力也没有了,往往是一天忙碌下来之后倒头就睡。因生活的困苦、身体上疾病的折磨,她们的交际范围少的可怜。

总之,老年妇女的生产和工作能力因生理上的衰老而下降,经济和生活上不能完全自立,成为社会的弱者。农村老年妇女一旦长大或者嫁人,就承担了照料家人的任务,而她们对家庭、社区和经济所作的贡献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往往被以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被忽略了。毫无疑问,提高农村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自身的地位,已经成为摆在社会面前刻不容缓急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老年发展状况

中国广大农村生产力仍然较低,经济还比较落后,农村与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相差悬殊,医疗卫生水平低、养老保险制度弱。农村老年妇女过去为社会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因此,她们有权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而不应当成为贫困者。每个人都有变老的时候,不能看着老年人晚景凄凉的状况而不管,所以如何解决好老年妇女的生存发展状况是一个重大问题。

(一)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农村的稳定问题至关重要。农村老年妇女问题不仅是一个人道主义问题,而且也涉及到男女平等、社会发展、以及计划生育国策更好实施的问题。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领导应加强对农村老年妇女工作的认识,将做好农村老年妇女工作摆上工作日程。在制定政策和发展战略时应当考虑到妇女的年龄差异,特别注意改善经常处于极为不利地位的老年妇女的处境,满足她们的特殊需要。应以乡镇、村为单位,根据老年人的爱好、兴趣的需要,建立老年文化、体育、教育、娱乐活动场所,使老年妇女老有所乐。

(二)各部门应加强合作,保障农村老年妇女权益。

民政、计生、卫生、保险等部门应加强合作,保障农村老年妇女权益。有关政策应向农村老年妇女中的特殊群体(如单身、无子女、寡妇、纯女户)倾斜,避免她们相对贫困甚至绝对贫困,努力维护老年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老年妇女的婚姻自由。对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老人,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供最低生活补助,并对贫困老人减免相应费税,提供医疗方面的优惠和照顾。继续对孤寡老人实行“五保”供养,确保其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保险部门应开发相应的险种,帮助农村老年妇女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使她们无后顾之忧。

(三)大力倡导敬老尊老风尚,落实和巩固家庭养老。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急速发展,老年人口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口日益增多、社会养老还不完全普遍的情况下,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中起着主导作用。我们要教育家庭成员为农村老年妇女提供足够的经济、日常生活、精神方面的支持,尊重并减轻她们的家务劳动,使她们继续享有尊严、地位和安全。要充分发挥农村现有的各种民间老年协会组织的作用,利用中秋、重阳、春节等亲人团聚的节假日,在乡镇、村的人口集中处出“家有老人”的红黄榜,表彰好的典型,批评不敬老不养老的人或事,利用舆论的力量,倡导敬老尊老风尚。

老年作为生命历程中的一环,是妇女在各个生命阶段地位和状况的积淀和反映。农村老年妇女群体福利和地位的提高和改善,最终取决于整个妇女群体福利地位的提高和改善。

四、实践心得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农村妇女承担着生育,生产和家庭管理的角色,而男人只是承担了生产和家庭劳动的角色。由于她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和自身身体条件的原因,是她们只能依附于丈夫或者子女。在调查中发现很多的老年妇女一辈子都没有外出或者去过大城市,文化程度低不仅加固了她们相夫教子,逆来顺受,以丈夫为天的思想,还让她们丧失了外出的智力资本和当今社会生存的常识,这就造成了他们获得帮助和支持的渠道更加狭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国家刻不容缓的任务。

在调查的时候,更多的是对她们未来生活的担心。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厚养小薄养老的现象越来越严重。60岁之前她们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田间的劳作或者别人的接济。而且随着现在教育的弊端出现,很多的子女结婚后都不愿意赡养老人,不愿意收留这个负担,所以她们在精神上受到的打击可见一斑。即使是有养老金,可是那根本不足以生活。所以近年来老年人因为生存等被迫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

每个人都会老去,所以善待老人吧。国家在教育上也要下功夫,不要只重视成绩而忽略了尊老爱幼,孝敬老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传承。另外,对老年人的政策不能只是在养老金和医疗保障上,还要更彻底的解决。

第四篇: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情况调查

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状况调查报告

——以河南省泌阳县某村为例

摘要:农村老年妇女大多身处年龄、性别、身份(农民)的三重弱势地位,她们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健康状况差、家庭和社会地位低,是老年人中最脆弱的群体。针对目前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泌阳县xx村老年妇女的贫困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该村老年妇女的贫困主要表现为:农村老年妇女大多属于留守老人,子女外出打工,和孙子孙女生活在一起;社会参与度较低、支持资源少;物质、精神生活贫乏,部分老年妇女开始通过宗教信仰来寻求精神寄托。鉴于此,笔者提出从政府、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反贫困对策,希望可以建立基本的老年物质生活保障,同时希望能够帮助农村老年妇女树立积极、健康的老龄观,增强她们的自养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改善她们的生活状况。

关键词:农村老年妇女 贫困反贫困对策

一、引言

(一)调查问题的提出

21世纪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日益显现,所以关于老年方面的问题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提前老龄化的,所以如何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

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中,受男女两性预期寿命的差异以及传统男大女小婚姻模式的影响,老年妇女人口要远多于老年男性人口。“目前,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已接近60%,其中,农村老年妇女占农村老年人口的55%(根据1990年10月第四次人口普查1%抽样资料计算)。”①同时,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原因,农村老年妇女大多身处年龄、性别、身份(农民)的三重弱势地位,她们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健康状况差、家庭和社会地位低,是老年人中最脆弱的群体。

(二)调查目的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的调查,能够对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并希望通过对该群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评估,能够提出一些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案和一些社① 蒋美华,段新燕.农村老年妇女问题及其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与运用[ 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2)

会政策方面的建议。通过社会工作介入方案的提出,发现、整合、利用老年妇女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缓解老年妇女贫困问题,构建起支持系统。帮助她们走出困境,并且幸福的安度晚年。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把农村老年妇女界定为: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户籍和本人常年生活所在地均为农村的老年妇女。本文认为所谓农村老年妇女贫困,狭义上是指老年人经济上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生活样态。广义上不仅指经济上的不满足,也指缺乏能力、缺乏社会保护、权力被剥夺和被排斥的边缘化的生活状况。

(二)调查方法

笔者的调查采用定量调查与质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之所以选择定量调查的方法是因为:(1)定量调查需要较大的样本做调查对象,这样可以搜集到更多的资料,且更为客观。(2)通过定量调查可以将需要收集的资料细化成为各项指标或变量,在实际操作方面更容易。(3)定量调查的结果比较具有概括性、更精确。

本文采取定量调查的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100为农村老年妇女。在调查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笔者考虑到农村的老年妇女,她们的文化程度一般较低,不一定能够自己填写问卷,因此笔者在对被访者发放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时,由访问员直接向她们询问,再由访问员据实填写,以便获得标准化的调查数据)。对调查结果运用SPSS17.0的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本调查的调查问卷初步预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本人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关于农村老年妇女目前的生活状况。第三部分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调查农村老年妇女群体对改善当前生活状况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农村老年妇女贫困的情况,能够对该村老年妇女的生活需求做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评估,笔者还辅以个案访谈法来获取资料。具体来说,个案访谈法主要运用于对X村老年妇女的入户访问调查,笔者走访了两个农村老年妇女。访谈大纲以问卷调查的部分内容为依据进行访谈,主要是对问卷的一个补充。

(三)调查结果分析 1.X村的基本状况

河南省泌阳县高邑乡地处平原,共有11个行政村,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而本次调查所选择的X行政村在整个乡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属于中等,文化娱乐设施相对落后。该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共计431户,1643人,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301人,男性老年人有187人,女性老年人有114人。村里单位:X村党支部、X村广播站、X村卫生院。我调查所在的X村由于近年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现在村里几乎都看不到年轻力壮的年轻男子,都是一些老弱妇孺,村里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选择X村为调查对象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是因为解放以来,村民居住稳定,以户迁徙的情况很少见,根据了解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出嫁后一直居于X村,传统性别意识比较强烈;另一方面,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X村村民外出务工的人数上升快,这一情况对村中老人特别是老人妇女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60岁的农村老年妇女。如表1所示:本次调查样本为100人,其中 60~69岁占27%,70~74的占了24%,75岁以上的占了33%,80岁以上的占了16%。其中农村老年妇女的受教育状况为:文盲为68%,上过小学的占24%,初中及以上的是8%。该村老年妇女的婚姻状况大致如下:有配偶的占83%,无配偶的为13%。在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下,农村老年人的婚姻相对年轻群体而言具有显著的稳定性。

表1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统计

60-69岁 70-74岁 75-79岁 80岁及以上

次数24 33 16 100 68 24 8 100 65 18 17 100

百分比24 33 16 100 68 24 8 100 65 18 17 100

年龄 总和 文盲 小学 初中及以上

文化程度 婚姻状况

总和

有配偶并一起住 有配偶分开住 没有配偶 总和

2.农村老年妇女的生活现状分析

(1)X村老年妇女的居住情况

通过表2可以看出,有配偶共同居住的占到了65%,离婚和丧偶的老年农村妇女共有16人,他

们的居住方式中有12人选择与子女一起居住。

表2婚姻状况与居住状况

仅与老伴

婚姻状况

有偶同住 有配偶分居 离婚 丧偶

总和3 1 20

0 0 0 37

0 0 0 286 6 159 7 100

独居0

一起住

0 37

与老伴、子女一起住

0 28

仅与子女一起居住

0 0

合计65

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老年人尤其是失去另一半之后,对子女更加的依赖,但调查发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收入低、工作不稳定或者多孩的,往往把孩子留在家中由年迈的父母照顾,结果老人不仅得不到子女的照顾,反而要日益操劳,留守老人看护留守儿童,这成为农村许多老年妇女陷入相对贫困和精神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贫困人口的亲戚和家庭往往也不富裕,而且由于亲戚的关系是靠“ 来往”维持的。当贫困老年妇女的生存成为问题的时候,往往没有社会交往的能力,因此当有困难时靠亲戚帮助是靠不上的,而因赡养问题而出现的悲剧在农村时常出现。

(2)农村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老年妇女参与社会活动少,无力获得充足的社会支持。老年妇女大多没上过学,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同学、同事;她们的社会活动局限在家庭和社区里,生命危急中可以求助的人际支持主要是邻里乡亲和子女亲人。如果遇上了家庭隐私或者难言之隐,她们只能闷在心里,无处求救,社区中虽有妇联主任或者村干部,但她们碍于熟人面子,有时也不好直接求救。这样一来,邻里、亲戚帮助、家庭支持、民间组织帮助等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功能的缺失,更加剧了生活上的贫困。

(3)农村老年妇女生理、心理状况

100位老年农村妇女中有76位希望能够多锻炼身体来减少疾病,节省开支。正如访谈中个案2所说的:“儿子有时给钱,有时不给。我现在最担心生病,一生病,身体会变差,还得花很多的钱。

我希望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多锻炼,多运动。自己少生点病。”有个好的身体,通过一些锻炼身

体的方法,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是大部分老人的心愿。

在做问卷的过程中不少老年妇女反映,老年妇女生活中的困难无力解决,加上精神上也无所寄托,于是求神拜佛,信仰宗教或从事封建迷信活动,借此寻找慰藉。

正如访谈中刘奶奶所说“我年纪大了,病痛也多,我和老伴都是农民,儿子又困难。信信佛又

不花多少钱。我就在家摆了个观音,祈求平安。那个观音可是我花了20元从庙里请回来的。不敢让儿子看见,他不让我信这个的,说尽是假的。不过我相信,我觉得肯定是我这几年的虔诚,菩萨才保佑我们全家顺顺利利的。”

王奶奶也提到说“我们村之前的一个姐妹,她是信基督的,她经常来我们家,跟我聊天。她告

诉我只有相信主,才能得救。主会照看我们的,你只要信,身体就会慢慢健康起来的。后来我就跟她一起信了,我们和邻村的一些姐妹一起,在一起互相讨论,互相做见证。她们很真诚会为我的病向主祷告。虽然我的病没有变好,但我相信这只是主对我的一种考验。”

三、反农村老年妇女贫困的对策思考

农村老年妇女物质、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由于她们精力、经济条件和活动范围的局限,绝大多数老年妇女没有条件去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活动。而且她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不高,精神需求更没有得到满足。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反农村老年妇女贫困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构建多层次的农村贫困老年妇女社会保障体系

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领导和村委会人员应提高认识,合理分配资源。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人道主义问题,而且也涉及到男女平等、社会发展以及计划生育国策更好实施的问题。加在制定政策和发展战略时应当考虑到妇女的年龄差异,特别注意改善经常处于极为不利地位的老年妇女的处境,满足她们的特殊需要。应以乡镇、村为单位,根据老年妇女的身体状况和不同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贫困老年妇女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各级妇联组织应对农村老年妇女更加关注。各级妇联组织要大力宣传,营造关心农村老年妇女的良好舆论氛围,努力提高她们的整体素质,包括身体和文化素质,树立老龄意识,实现农村妇女的健康老龄化。积极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帮助她们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她们的所思所想所虑积极呼吁,及尽所能地帮助她们解决各种困难。第三、积极引导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健身活动。在保障她们基本的物质生活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广大农村老人的文化需求,比如加强对河南豫剧的创作与排演等,积极创办新的老年节目。

(二)家庭层面:加强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与意识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家庭在养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老年福利模式还没有完全从剩余型转向制度型之前,家庭养老对于贫困老人来说仍是主要的方式,即便由国家提供生活来源,居家养老方式仍是主要养老方式。子女应承担起养老的责任与义务,发扬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家庭美德。我们应该积极呼吁外出务工的子女,平时多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和孩子,最起码保证她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

(三)个人层面:期待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性别观念的影响下,农村妇女承担着生育、生产和社区管理的角色,而男人责成承担着生产和社区政治活动的角色。农村妇女所承担的这三种角色限制了她们的活动和发展空间。同时农村老年妇女的文化水平较低,也使得她们一生都不得不依附于土地和丈夫,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几乎一生都没有迈出过自己生活的村落,文化程度不高不仅加固了她们相夫教子的传统思想,也使她们失去了外出的智力资本,这样使得她们获得社会支持的渠道也相应狭窄很多。

从个人层面来看,目前在农村要加强个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放弃“ 多子多福”的观念,在年轻的时候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这样可以因孩子少而抚养的负担轻,从而在年轻时就可以为自己的老年着想,增强现时和未来农村老年妇女的自我养老准备或储备的能力。同时,老年妇女的自我保障意识要提高,要敢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被子女赡养和从政府获得帮助的权利。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崔学华.农村老年妇女精神贫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河南省岗村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2(6).[3]罗遐.于立繁.我国农村老年贫困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1).[4]蒋美华.段新燕.农村老年妇女问题及其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与运用[ 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2).[5]王瑞珍.农村老年妇女的生存现状和社会支持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x村为个案[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社会学类).2009.4.[6]张雨明.中国女性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和需求研究—与日本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5.

第五篇:农村环境污染状况调查与思考

农村环境污染状况调查与思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程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优良的环境,创建国家级生态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就没有根本保证。近年来,×××在大力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着力提高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离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离生态环保城市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些死角。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本人根据平时调查的情况,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思考。

一、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原因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推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快速增加,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主要表现在:

(一)生活垃圾日益严重。

一是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禽畜乱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而且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二是农村垃圾成分和数量日益膨胀。塑料和电子产

品等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三是农村成为城镇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镇转移生活、建筑、工业垃圾的选择地,这些垃圾均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农村生活区、生产区、渠道、河流产生严重污染。

(二)水环境质量日趋下降。

目前,我市农村水环境安全也存在隐患,森林资源破坏严重,水源涵养林地越来越少,很多的良田现在由于缺水而改为旱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各乡村没有污水处理设施,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水环境质量受到严重污染;沿河、水库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水质不断下降,有的村庄出现生活用水供应不足或断档现象,大量的手压井遇到干旱年份便无水可取,饮用水源保证率不够。

(三)工业企业“三废”排放日趋增多。

近年来,各乡镇尤其是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引进了一些污染企业,一些企业偷排污或超标排放废水、废气、废渣,再加上引进的企业不断增多,工业生产“三废”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

(四)农业面源污染日趋严重。

一是畜禽粪便污染。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对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二是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大量地甚至不科学地施用农药、化肥,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三是农作物桔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每年一到

收后种前,为了抢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桔秆的方法,一火点燃,烟雾弥漫,漫天遍野,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而且污染了农村空气环境。

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对策??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是要抓好农村的“七改三普及”。即改水、改厕、改房、改路、改灶、改栏,普及电视、电话、网络。尤其是要抓好“七改”,通过改水、改路、改厕、改栏等措施,使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二是要抓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农村生活垃圾,实行袋装、专人清运、集中堆放、科学处理。要建好垃圾转运站,村组两级出资聘请专人负责清运,彻底解决垃圾乱倒乱放的问题,减少生活垃圾污染。三是有条件的乡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填埋场。可以采取建设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分类处置等方式对农村生活污水、垃圾进行集中处置,确保处理到位。

(二)全面启动生态创建工作。

一是大力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要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和桔秆综合利用,加大农作物桔秆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桔秆粉碎还田、桔秆气化综合利用、桔秆青贮氨化示范区,减少化肥的使用。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大力扶持生产并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化肥。推广养殖业污染集中处理模式,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二是大力开展生态农村建设。围绕建设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目标,深入开

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力度,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加强森林植被保护,强化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美化农村环境。三是加强水资源保护。完善排水治污相关设施建设,建好并完善乡镇污水处理工程,加强污水排放管理,建立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对饮用水源的保护,加强保护区内污染源的清理,改善水质。

(三)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一是环保部门通过实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现乡镇工业污染总量控制,帮助工业企业治理“三废”,确保“三废”达标排放。二是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准入制度。对污染环境的项目,不管效益多大、不管选址在多偏僻的地方,都不允许落户。三是加强环境日常监察和监测。县区环境监察大队要加大对乡镇工业企业的日常监察力度,一旦发现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惩。环境监测部门要加强对企业排污的监测,发现超标排污即要予以警示。

(四)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

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生态环境警示教育系列活动,利用举办展览,发放环保宣传资料。组织文娱演出等形式,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促进农民更新观念,不断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的环境。

下载农村老年妇女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老年妇女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

    青浦农村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青浦团区委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青少年在社会大潮的冲击下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农村青少年的......

    农村留守妇女生存情况调研思考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的一系列问题。最近,区妇联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对我区留守妇女的生存状......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调研和思考(5篇范例)

    关于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发展状况调研和思考 临淮镇妇联 高奎花近年来,经济在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差别也在逐渐缩小。中央三令五申加快建设社......

    关于老年女性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老年女性生存状况调查报告(管理学院A09行政1班付高翔090901101) 【内容摘要】 我国现将60岁以上的人定为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和男女性别预期寿命的差别,老年妇......

    报告对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对农村“空巢老人”生存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正成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特殊群体,为了了解这一特殊......

    某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调研报告

    xx区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调研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农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的一系列问题。最近,区妇联成立了专题......

    关于农村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

    城河村失地农民生存状况调查与思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 农村的土地被征用,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多数农民也从中得到了实......

    谷城县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与思考

    谷城县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与思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谷城县劳务经济蓬勃发展,为谷城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给城乡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劳务经济在为地方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