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房产税实施办法河北省政府2011年10号令
河北省房产税实施办法
(1986年11月1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根据2011年10月2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11〕第10号修订)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房产税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征收。
第三条 凡在征收房产税的地区范围内,已构成固定建筑的房屋,均应由其产权所有人、经营管理人、承典人、代管人或者使用人(以下简称纳税人)缴纳房产税。
第四条 个别纳税人纳税确有困难的,经设区的市、县(市)地方税务机关批准,给予定期减税或者免税。需统一规定减税、免税的,由省财政部门确定。
第五条 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一次减除百分之三十后的余值计算缴纳。房产原值的确定:(1)依据纳税单位固定资产账页记载的金额确定;
(2)未记入固定资产账户,但按有关的财务制度规定,房屋累计造价已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房产,按累计造价确定;(3)无房产原值和财务制度的自有房产,由房产所在地的地方税务机关,参考房产管理部门同一年代兴建的同类房屋的造价核定;(4)购买的房屋,按购进的价格确定。
与房屋不可分割的水、暖气、煤气、电器设备,应计算在房产原值内。
第六条 房产出租的,以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出租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由承租人负责代缴。
第七条 房产税按年征收,每半年缴纳一次。上半年三月份征收,下半年九月份征收。每次征期为一个月。
第八条 房产税由房产所在地的地方税务机关征收。同一纳税人的房产跨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由房产所在地的地方税务机关分别征收。
第九条 纳税人应在房产购入或者建成后30日内,向房产所在地的地方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登记。从购入或者建成的次月起开始纳税。并相应建立房产登记账册,注明房屋座落、用途、构造、间数、面积、房产原值以及建成或者购买日期,以备核查。
第十条 房产税的征收管理,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办理。
第十一条 本实施办法自1986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深圳经济特区房产税实施办法
深圳经济特区房产税实施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结合深圳经济特区(以下简称特区)的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特区内的房产,均按本办法的规定征收房产税。
第三条 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单位缴纳。产权出典的,由承典人缴纳。产权所有人、承典人不在房产所在地的,或者产权未确定及租典纠纷未解决的,由房产代管人或使用人缴纳。
前款列举的产权所有人,经营管理单位、承典人、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统称为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第四条 房产税由房产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
第五条 房产税依照房产原值的百分之七十计算缴纳。
房产原值是指纳税人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在帐簿“固定资产”科目中记载的房屋原价。房产原值不实或没有帐面原值的,由房产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参照同类房产核定。房产出租的,以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以租金收入为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只适用于个人、房管部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含武装警察)、公园、名胜古迹、宗教寺庙和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出租的房产。
第六条 房产税的税率,依照房产原值的百分之七十计算缴纳的,税率为百分之一点二,依照房产租金收入计算缴纳的,税率为百分之十八。(有关个人出租房屋房产税税率自2001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住房租赁市场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0]125号)规定。)
第七条 房产税按年计征,分季缴纳。纳税人应于每季末月(三、六、九、十二月)缴纳房产税。以租金收入计征房产税的,于每月终了后十天内缴纳;一次收取数月租金的,于收取租金当月终了后十天内缴纳所收取租金月份的房产税。
纳税人如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税款确有困难的,应于期限届满前申请延期缴纳,但延展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十天。
第八条 下列房产免纳房产税: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含武装警察)自用的房产;
二、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房产;
三、公园、名胜古迹、宗教寺庙自用的房产;
四、个人自用的房产;
五、经有关部门核定属危房并停止使用的房产。
前款一、二、三、四项规定均不包括生产、营业用的房产。
第九条 纳税单位新建或购置的新建房屋(不包括违章建造的房屋),自建成或购置之月起免纳房产税三年。
除本办法第八条和前款规定者外,纳税人纳税确有特殊困难的,可向税务机关申请,经税务机关批准,给予减税或免税的照顾。
第十条 纳税人必须在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将房产的座落、栋(层、套、间)数、面积、原值、租金收入等情况连同有关证明文件,据实向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登记。
纳税人变更住址、产权转移、新建或购置房屋,房屋添建、改建或改装,免税房产出租或用于生产、营业,变更承租人或租值,以及房产停租的,应于变更、转移、竣工、购进、开业、出租、停租之日起三十天内,向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登记。
第十—条 房产在典卖、转移、分割之前必须清缴所欠房产税税款。如未清缴税款而典卖、转移、分割者,承受人应负责清缴税款。
第十二条 出租房产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使用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房租专用发票收取租金,承租人必须凭房租专用发票付款、记帐,否则,按违反发票管理规定处罚。
第十三条 税务机关有权对纳税人的房产、租金收入和纳税等情况进行检查,纳税人必须据实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不得拒绝或隐瞒。
第十四条 纳税人必须依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逾期不缴的,税务机关除令其限期缴纳外,并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千分之五的滞纳金。(有关滞纳金的征收率自2001年5月1日起执行新《征管法》规定。)
催缴无效的,税务机关可通知其开户银行扣缴。
第十五条 如出租房产的纳税人地址不详、不实,或有其它特殊情况时,税务机关可通知承租人代为缴纳税款。
承租人如不依照规定期限代缴税款,税务机关可按第十四条规定,除追缴税款外,并处以滞纳金,其滞纳金由承租人负担。
第十六条 纳税人违反本实施办法第十条、第十三条规定的,税务机关可酌情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隐匿房产和租金收入不报或申报不实的,税务机关除令其限期申报或重新申报,追缴应纳税款外,可酌情处以应纳税款五倍以下的罚款。(有关罚款的处罚标准自2001年5月1日起定。)
偷税、抗税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纳税人不按规定缴纳房产税,任何人都可以检举揭发。经税务机关查实处理后,按规定给予奖励,并为检举人保密。
第十八条 纳税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问题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按照税务机关的决定缴纳税款、滞纳金、罚款,然后在十天内向税务机关申请复议.税务机关应当在接到申诉之日起三十天内作出答复。申诉人对答复不服的,可以在接到答复之日起三十天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此文第十八条自1993年1月1日执行新《征管法》规起废止。)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深圳市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起执行。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1985]
21、145号通知规定同时停止执行。
第三篇:河北省安监局17号令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
信息来源:办公室
浏览次数:16
3上传时间:2010-04-09 15:01
冀安监管一
〔2010〕17号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冶金行业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
各设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有关冶金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深刻汲取武安普阳钢铁公司“1·4”煤气泄漏等重大事故的教训,切实加强对全省冶金行业的安全监管,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制定了《2010年全省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以及《2010年全省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验收标准》,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1.2010年全省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
2.2010年全省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验收标准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二〇一〇年四月一日 附件一:
2010年全省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安全生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明安全生产责任的通知》精神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各项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冶金行业安全监管,规范安全生产行为,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对全省有冶炼能力的冶金企业逐一进行统计、检查,全面掌握冶金企业的基本情况,促使企业以预防气体中毒、窒息和爆炸事故为重点,认真排查安全隐患;进一步壮大技术骨干队伍,提高员工素质,增强遵章守规和隐患自查自治能力;落实安全生产承诺制,完善“三项制度”,改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减少事故总量,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实现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三、工作重点
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设备设施。一是煤气生产、输送、净化、贮存、使用各环节的主要设施设备,如高炉、转炉、焦炉、煤气发生炉、二文三塔、重力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热风炉、风机、煤气柜、工业炉窑等;二是煤气管网及附属设施设备,如阀门、法兰、放散管、放散塔、水封、排水器、仪表等。三是煤气管网在线检测设备,如煤气低压报警与联锁切断装置、氧含量在线检测装置等。四是煤气事故救护设备,如空气呼吸器、充气泵、苏生器、救护车辆等。五是高炉转炉周围相关的设施设备,如高炉渣沟、铁沟,转炉氧枪、烟罩和主控室防喷溅设施等。六是高温液态金属装运设施设备,如吊装设备、吊具,钢水包、铁水包耳轴,钢水包、铁水包砌包、烤包设备,钢水包、铁水包运输车辆等。其他各生产环节也要明确相应的工作重点,同步实施。通过整治确保重点设施设备符合规程、标准要求,处于完好状态。
(二)安全措施。重点部位的安全设施设备应按下列要求增加配置---高炉、转炉、工业炉窑平台必须安装4块以上固定式声光报警仪,分布在作业区四角;高炉、转炉值班室、休息室、风机房、加压机站以及煤气区域内的其他值班室必须安装2块以上固定式报警仪,分设在靠近前后两门旁等部位;人员密集场所的排水器旁必须安装固定式声光报警仪;所有固定式报警仪必须联网、将报警信号和CO浓度数据传输到调度室或监控室;高炉每班作业人员至少50%人员配有便携式报警仪;空气呼吸器每座高炉、转炉平均不少于2台。通过整治确保安全措施齐全、有效。
(三)主要岗位。炼铁工序主要岗位,如烧结机机头岗位、高炉炉前岗位、热风炉岗位、煤气除尘岗位、水工岗位、铁水包及鱼雷罐修砌岗位、喷煤岗位等。炼钢工序主要岗位,如炉前岗位、煤气回收、风机房、汽包、钢包修砌、连铸、精炼等。煤气作业主要岗位,如煤气加压站、煤气柜、煤气防护站、煤气设施设备检修和巡检、炉窑操作等。以上工序的工段长、班组长、站长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具备高中(技校)以上学历;每年岗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熟悉煤气基本常识,掌握煤气事故的应急救援及逃生方法;煤气作业岗位执资格证上岗。企业主要管理岗位---企业经理层,本科以上学历要达到半数以上,其中炼铁、炼钢工程师不少于两人;企业分厂、车间以及公司生产部、技术部、设备部、安全管理部、项目建设部等部门负责人半数以上应具有工程师、建造师资格,其中炼铁和炼钢分厂的厂长和车间主任、公司生产部和技术部负责人必须配备炼铁、炼钢工程师;炼铁、炼钢分厂(车间)的安全科有安全管理资格证书的安全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通过岗位整治确保主要岗位作业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满足岗位工作需要。
(四)安全管理。企业要在工段、班组实行以下制度,强化基础安全管理,夯实安全工作基础---一是班前会制度,利用班前几分钟时间重点布置当班具体的安全措施;二是交接班制度,对上一班次的设备状况、存在隐患情况进行交接;三是安全确认制度,作业前要对人、设备、工具、物料、安全防护装置、监测仪器仪表、作业场所周围环境、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等进行确认;四是挂牌制度,检修时悬挂标识牌,实行操作票、确认票,防止误操作。通过安全管理整治,确保基层生产岗位制度健全,“三违”得到有效控制。
(五)安全教育。各企业要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员工安全素质。培训重点---一是加强高炉、转炉工长的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其处理复杂炉况的分析能力和技术水平,减少违规操作;二是加强煤气生产、输送、净化、贮存、使用设施设备操作人员,煤气管网巡检人员培训,建立涉煤气作业岗位上岗资格证制度,不断提高关键岗位作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安全素质;三是加强煤气区内作业人员、救护人员煤气防护知识、自救互救知识培训,提高其预防煤气中毒、火灾、爆炸事故的能力;四是加强专门培训,对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用新材料、新设备的工艺环节中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五是严格落实以员工“三级培训”为重点的企业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民工、临时工、外包工、派遣工的上岗、转岗安全应知应会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职工安全教育整治,稳步提高员工素质。
(六)档案管理。各企业要规范档案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一是工段班组层面,要保存交接记录、安全会议记录、工作日志、操作票、确认票;二是企业层面,要完整保存设计文件、评价报告、特种设备管理档案、人员培训档案、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设备运转和维修记录、建设施工合同、安全协议、监理报告、竣工验收报告、试运行记录和相关方单位资质等。通过档案整治,促使企业形成规范化的文件、资料、数据档案管理,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各方面工作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实施步骤
(一)整治动员阶段(4月份)
本阶段主要工作:召开动员大会,学习有关政策、规定,制定《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方案》。
企业投资人或企业主要负责人是专项整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主持召开职工专项整治动员大会,传达全省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要抽调专业人员研究制定本企业《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方案》,并逐级签订隐患排查整改责任状,把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每个车间、工段、班组和职工个人。各企业要在4月底前将本企业《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方案》报所在市、县安监部门和工信部门备案。各企业要明确专人负责专项整治情况统计上报工作。
设区市安监部门和工信部门要派员参加市属以上企业动员大会,县(市、区)安监部门和工信部门要派员参加县(市、区)属以下企业动员大会,督促落实好全省会议精神。省安监局和省工信厅要对企业负责统计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二)隐患排查阶段(5、6月份)
本阶段主要工作:企业排查隐患,安监部门和工信部门组织帮扶。
企业建立健全隐患排查责任制,将任务、责任认真分解,明确完成时限和工作要求,逐级填报《隐患明细表和整改计划任务书》(附后)。对照规程、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排查,将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员素质、设备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隐患逐项摸排清楚,建立台帐和档案。技术力量薄弱、缺乏足够自查能力的企业,要聘请专家或专业技术人员协助搞好自查,确保排查工作扎实、细致,重大安全隐患无遗漏。对能够立即整改的隐患,要立即整改。《隐患明细表和整改计划任务书》要在7月10日前按分级管理原则,报省市、县安监部门和工信部门备案。
设区市、县(市、区)安监部门和工信部门要加强本阶段的调度协调工作,帮助企业协调社会技术力量建立帮扶工作组,协助企业排查隐患。在此期间,省安监局和省工信厅将组织高炉及转炉工长培训、涉煤气岗位工作人员上岗资格培训和煤防站人员的业务培训,着力提高关键岗位作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素质。
(三)隐患整改、检查验收阶段(7-12月份)
本阶段主要工作:企业集中整改,安监部门和工信部门检查验收。
企业建立健全隐患整改责任制,明确整改的具体任务、治理资金数额、分步工作计划、完成时限、负责人、工作要求,逐月填写《隐患整改进度统计表》,于下月10日前将上月整改工作情况上报省市县安监部门和工信部门备案。
7月份以后,设区市、县(市、区)安监部门要经常深入企业开展执法检查工作,督促企业对大多数容易整改的隐患立即整改,对短期难以整改的隐患要制定监控措施、应急措施和科学合理的整改计划,限期完成。对存在重大隐患的生产环节,该停产的要立即责令停产整改,坚决杜绝冒险作业。对长期存在重大隐患,迟迟不予监控、治理的单位和玩忽职守的相关负责人,要予以严厉的经济处罚,并依法追究责任。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不按要求进行整改、抗拒检查执法、非法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或有其他严重违法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黑名单”制度要求,对其违法违规行为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依法暂扣有关证照。10-11月要依据《2010年全省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验收标准》对辖区内冶金企业安全专项整治情况进行逐一检查验收,并将验收结果于12月份报省安监局和省工信厅。
9月份,省安监局和省工信厅将组织一次市际联查。联查中抽查企业数不少于企业总数的20%,并对自查不主动、不认真的企业将直接做出严厉处罚。务求通过此次专项整治,督促企业消除一大批可能导致煤气中毒、火灾、爆炸和高温液态金属喷溅、外溢、遇水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的重大隐患,进一步提高企业防范重特大事故的能力。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设区市、县(市、区)安监部门和工信部门及有关企业要充分认识冶金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加强对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隐患排查整改责任制,把冶金企业安全整治工作做实做细。
(二)落实责任,严格审批。各设区市、县(市、区)安监部门和工信部门要对本辖区内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各阶段转段实行报批管理,转段前,企业首先提出转段申请,提交相关材料。设区市、县(市、区)安监部门和工信部门依据申请审核材料、查验现场、履行转段审批手续。审批过程中,要落实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杜绝失职渎职行为。
(三)加大投入,消除隐患。各有关企业要认真制定《隐患排查整改工作方案》,彻底排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要安排充足资金整改设备缺陷,配齐安全设施设备。要安排足够人力,健全和完善各种工作制度。要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和在岗职工教育培训,使职工素质满足相应岗位工作要求。在安全整治各阶段要切实防止发生各类安全事故,集中精力搞好整治工作。
(四)严明纪律,严厉处罚。各级安监部门和工信部门在检查、执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做到公正廉洁。要求真务实,铁面无私,敢于碰硬,对违法违规行为决不心慈手软。要切实加大执法力度,按上限处罚,使动作迟缓、工作不积极主动以及整治期间发生伤亡事故的冶金企业真正受到教育。
(五)认真总结,不断提高。各设区市、县(市、区)安监部门和工信部门要将落实《2010年全省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分阶段工作情况及时总结,不断总结经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逐步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把专项整治各阶段工作做实做细,务必取得明显成效。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九日
第四篇:河北省政府核准投资项目实施办法冀政(2014)120号
河北省政府核准投资项目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行为,实现便利、高效服务和有效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实行核准制的投资项目范围和项目核准机关的核准权限,由《河北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以下简称《核准目录》)确定。
前款所称项目核准机关,是指《核准目录》中规定具有项目核准权限的行政机关。《核准目录》所称各级人民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是指同级发展改革部门。
项目核准机关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的核准是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行政许可所需经费应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三条 企业投资建设实行核准制的项目,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编制项目申请报告,取得依法应当附具的有关文件后,按照规定报送项目核准机关。
第四条 项目核准机关对企业提交的项目申请报告,应主要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依法进行审查,作出是否予以核准的决定,并加强监督管理。
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等均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项目核准机关不得干预企业的投资自主权。
第五条 项目核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擅自增减核准审查条件,不得超出办理时限。
第六条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项目核准机关要依法将核准过程、核准结果予以公开。
第七条 项目核准机关应当或主动配合当地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项目核准管理在线运行系统,实现核准过程和结果的可查询、可监督。
第八条 外商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办法另行制定,其他各类企业在本省境内投资建设的项目按本办法执行。
第二章 项目申请报告的内容及编制
第九条 项目单位应向项目核准机关报送项目申请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应由项目单位自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工程咨询机构编制,其中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核准的项目,其项目申请报告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甲级工程咨询机构编制。省级核准机关核准的项目申请报告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乙级以上工程咨询机构编制。
第十条 项目申请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单位情况;
(二)拟建项目情况;
(三)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四)经济和社会影响分析。
第十一条 项目单位要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主要行业的项目申请报告示范文本编制项目申请报告。
项目核准机关应遵循便民、高效原则,制定并公开《服务指南》,列明项目核准的申报材料和所需附件、受理方式、审查条件、办理流程、办理时限等内容,提高工作透明度,为项目单位提供指导和服务。
第十二条 项目单位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时,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附送以下文件:
(一)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选址意见书(仅指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项目);
(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用地预审意见(不涉及新增用地,在已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改扩建的项目,可以不进行用地预审);
(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
(四)节能审查机关出具的节能审查意见;
(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十三条 项目单位要对所有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三章 核准程序
第十四条 本省企业投资建设分别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核准的项目,应由省发展改革部门、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后,分别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权限的项目,省政府规定由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初审的,应由省发展改革部门与其联合报送。国务院有关部门所属单位、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中央管理企业在本省境内投资建设应分别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核准的项目,直接由国务院有关部门、计划单列企业集团、中央管理企业分别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行业管理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并分别附省发展改革部门、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意见。
省有关部门所属单位、省管理企业投资建设应由省发展改革部门或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核准的项目,可直接向省发展改革部门或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并附项目所在地设区市、省直管县(市)、扩权县(市)发展改革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的初审意见;其他企业投资建设应由省发展改革部门或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核准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设区市、省直管县(市)、扩权县(市)发展改革部门或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向省发展改革部门或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
设区市管理企业投资建设应由设区市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可直接向设区市发展改革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并附项目所在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的初审意见;其他企业投资建设应由设区市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由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后,向设区市发展改革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投资建设应由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核准的项目,直接向项目所在地发展改革部门报送项目申请报告。
第十五条 申报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有关要求的,项目核准机关应在收到申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项目单位补正。
项目核准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申报材料,都应出具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并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对于受理的申报材料,书面凭证应注明编号,项目单位可以根据编号在线查询、监督核准过程和结果。
第十六条 项目核准机关在正式受理申报材料后,如有必要,应在4个工作日内按照有关规定委托工程咨询机构进行评估。编制项目申请报告的工程咨询机构不得承担同一项目的评估工作。工程咨询机构与项目单位存在控股、管理关系或者负责人为同一人的,该工程咨询机构不得承担该项目单位的项目评估工作。接受委托的工程咨询机构应在项目核准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评估报告,并对评估结论承担责任。
评估费用由委托评估的项目核准机关承担,评估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收取项目单位的任何费用。
第十七条 对于涉及有关行业管理部门职能的项目,项目核准机关应商请有关行业管理部门在7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审查意见。有关行业管理部门逾期没有反馈书面审查意见的,视为同意。
第十八条 对于可能会对公众利益构成重大影响的项目,项目核准机关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可以实行专家评议制度。
第十九条 项目核准机关应在正式受理申报材料后2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予以核准的决定,或向上级项目核准机关提出审核意见。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项目单位。
项目核准机关需要委托评估和进行专家评议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项目核准机关应将咨询评估和专家评议所需时间书面告知项目单位。
第二十条 对于同意核准的项目,项目核准机关应出具项目核准文件并依法将核准决定向社会公开;对于不同意核准的项目,项目核准机关应出具不予核准决定书,说明不予核准的理由。
项目核准机关出具项目核准文件或者不予核准决定书应抄送或通过在线运行系统等方式告知同级行业管理、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审查等相关部门和下级项目核准、初审机关。
第二十一条 项目核准机关要强化自我约束,制定并严格遵守内部《工作规则》,明确受理申请、要件审查、委托评估、征求行业审查意见、内部会签、限时办结、信息公开等办事规则,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核准工作效率。
第二十二条 项目单位对项目核准机关的核准决定有异议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章 核准内容及效力
第二十三条 项目核准机关主要根据以下条件对项目进行审查:
(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调控政策;
(二)符合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准入标准;
(三)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资源;
(四)不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生态安全;
(五)对公众利益,特别是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第二十四条 项目单位依据项目核准文件,依法办理规划许可、土地使用、资源利用、安全生产等相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 项目核准文件自印发之日起有效期2年。在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的,项目单位应在有效期届满30个工作日之前向原项目核准机关申请延期,原项目核准机关应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期的决定。在有效期内未开工建设也未按照规定向原项目核准机关申请延期的,原项目核准文件自动失效。
第二十六条 取得项目核准文件的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项目单位要及时以书面形式向原项目核准机关提出调整申请。原项目核准机关要根据项目具体情况,出具书面确认意见或者要求其重新办理核准手续。
(一)建设地点发生变更的;
(二)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发生较大变化的;
(三)项目变更可能对经济、社会、环境等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
(四)需要对项目核准文件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调整的其他情形。
按照有关规定,对调整内容需要重新取得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审批、节能审查意见条件之一的项目应当重新办理核准手续。
第五章 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项目核准机关应会同行业管理、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金融监管、安全监管等部门,加强对企业投资项目的稽察和监管。
第二十八条 对于未按规定取得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评审批、节能审查意见的项目,各级项目核准机关不得予以核准。对于未按规定履行核准手续或者未取得项目核准文件的项目,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安全监管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
第二十九条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行业管理、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金融监管、安全监管等部门加快完善信息系统,建立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准入标准、诚信记录等信息的横向互通制度,及时通报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情况,实现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管的信息共享。
第三十条 项目核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超越法定职权予以核准的;
(二)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项目予以核准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的项目不予核准的;
(四)擅自增减核准审查条件的;
(五)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核准决定的;
(六)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一条 项目核准机关工作人员,在项目核准过程中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谋取其他利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工程咨询评估机构及其人员、参与专家评议的专家,在编制项目申请报告、受项目核准机关委托开展评估或参与专家评议过程中,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第三十三条 项目单位以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报材料等不正当手段申请核准的,项目核准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核准;已经取得项目核准文件的,项目核准机关应当依法撤销该项目核准文件,已经开工建设的,依法责令其停止建设。相应的项目核准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将其纳入不良信用记录,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对属于实行核准制的范围但未依法取得项目核准文件而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以及未按照项目核准文件要求进行建设的项目,一经发现,相应的项目核准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将其纳入不良信用记录,依法责令其停止建设或限期整改,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省发展改革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信息管理制度,并对投资项目核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按照投资项目信息管理制度的要求,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应及时准确地向省发展改革部门报送投资项目核准的信息情况;下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及时准确地向上级发展改革部门报送本级及以下投资项目核准的信息情况。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向同级政府统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项目信息,加强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动态监测,做好有关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发布工作,正确引导投资方向,为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第三十六条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投资建设《核准目录》规定实行核准制的项目,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河北省政府文件
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的
实施意见
冀政„2011‟52号2011年4月22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和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渎职侵权、形式主义、奢侈浪费等问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态势,加快构建政府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治本措施,着力解决招投标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加快建设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政府建立、规范管理、公共服务、公平交易”的原则,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整合分散的专业交易平台,建设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推进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场交易,实现“交易场所、网络信息、交易规则、运作程序、评标专家库”五统一。依托建设省行政服务中心,统筹推进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年底前,设区市建成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8月底前制定出台河北省《关于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指导意见》。各设区市要加强对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的统筹指导,依托现有县级行政服务中心平台,建设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于2012年上半年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行。
(二)开展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重点查处公共工程建设、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政府采购等领域招投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问题,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招投标和背后的权钱交易问题,借用
资质投标和出借资质收取费用以及违法违规转包、分包等突出问题。年底前省、市向社会公布一批典型案件的查处情况。
(三)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信用信息公开制度。省、市、县于7月底前编制完成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和信用信息目录。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网站设立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省直部门7月底前完成,设区市、县(市、区)政府8月底前完成。9月底前实现全省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8月底前省出台《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和《工程建设领域信用信息采集、公开、共享管理办法》,省直有关部门制定本行业工程建设不良行为认定标准、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和信用评价办法,建立企业信誉评价制度。9月底前各级政府及部门做到项目信息全部公开。
(四)推行“十公开”制度。在全省各级政府投资和使用国有资金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中,全面推行省交通运输厅高速公路建设“十公开”制度,做到立项审批、土地征用、工程设计、招标投标、施工过程等重要环节的全过程公开。
二、认真执行《条例》,依法治理征地拆迁中侵害群众权益的问题
(一)着力解决暴力征收、强制征收等问题。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加强对房屋征收人员管理,规范征收行为。严格按照“决策民主、程序得当、结果公开”的原则,完善征收程序,建立工作机制,保证房屋征收依法合规。上半年各级开展自查自纠;下半年集中开展检查。重点查处采取暴力、威胁手段或者中断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和道路交通等非法方式迫使被拆迁人搬迁的“突击”、“株连”式违法违规征地拆迁行为,严肃查处《条例》颁布后建设单
位参与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和政府强制征地拆迁行为。加大对农村土地征用、流转的监管力度,纠正“未批先征、边批边征、以租代征”行为。对工作不力、有禁不止、失职渎职引发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二)做好房屋征收评估补偿工作。依法进行评估,确保补偿标准科学合理、补偿资金足额到位。上半年省出台房屋征收评估办法。加大对房地产评估机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估价行为。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解决房屋征收与补偿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及时化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创新管理方式,探索源头治腐长效机制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与国务院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工作,确定取消的坚决取消,下放的做好接收工作。对保留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明确审批权限,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6月和12月组织集中检查活动,加强对国务院、省政府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和省下放特定区域实施的行政审批权限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落实省政府《关于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的指导意见》(冀政„2010‟152号),5月底前各级行政部门全部建立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制度,报同级政府法制部门备案。积极探索推进建立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确认、行政裁决、行政检查、行政给付裁量权基准制度。12月底前召开调度会,进行总结推广,并组织开展检查。
(三)推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上半年各级政府及部门建立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评估制度和听证公示制度,推行领导班子以会议
形式集体讨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主要领导末位表态发言的作法。抓好“会审会”、“旁听制”、“处(科)务会议纪要”、“乡镇议事会”等四项制度落实,下半年组织专项检查。年底前制定出台《河北省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责任追究办法》,对各项决策制度、权力运行公开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进行问责。全面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年底前基本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牵头负责、人大和政府法制部门配合协作,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参与的制度廉洁性评估长效机制。加大网上公开力度,除涉密事项外,政府及部门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均要通过门户网站“公开栏”向社会公开。
(四)加快全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抓紧筹划省行政服务中心,争取尽快投入运行。年底前各设区市、县(市、区)全部建成行政服务中心,乡(镇、办事处)、村(街道)建成便民服务中心(站、室)。上半年,在部分市、县开展编制进驻项目目录试点工作。制定全省统一的行政服务中心信息网络平台技术标准,推进网上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下半年,调研起草《河北省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法》,明确“中心”的管理体制、职能定位、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充分发挥廉洁、高效、便民作用。
(五)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上半年修订完善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和省政府部门领导班子廉政风险等级目录,制定并推行廉政风险谈话、报告和督办制度。抓好住房公积金、社保基金、新农合资金、政府采购、政府投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监控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国有企业、高等学校、公共企事业单位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推广“制度+科技”经验,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注重整合网络资源,提高监控科技含量。
(六)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压缩专项转移支付比重。按照因素法,科学安排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提高专项资金分配
政策、分配办法、分配结果的公开透明度。
四、落实《廉政准则》,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一)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做好对省管干部、处级干部2010集中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督促指导和监督检查工作。对无正当理由不按时报告、不如实报告、隐瞒不报、不按党组织答复意见办理的,依纪严肃处理。注重结果运用,把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作为考察、考核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整治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问题。全面落实《廉政准则》,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岗位和人员的监管,加强对节日期间、婚丧喜庆等重点时段的检查,严肃查处领导干部以各种名义收受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的行为和借机敛财等问题,对典型案件公开处理。探索制定从源头上有效遏制收送礼金问题的相关制度。
(三)加强国有企业负责人廉洁自律。上半年制定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管理办法,明确各类职务消费具体项目、人员范围和费用标准。落实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预算和执行情况备案制度。9月底前,各国有企业要将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预算执行情况,按照管理权限向省、市国资委或其出资单位备案。10月底前,省、市政府国资委及其他国有企业管理部门要对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情况进行检查。健全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确定机制,年底前完成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和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的修改完善工作,使薪酬标准的确定更加科学、合理、规范。严肃查处国有企业负责人通过同业经营或关联交易为本人、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并将其列为监事会办事处对监管企业监督检查的重点。
五、严格控制经费,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
(一)严格各项支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和压缩公务接待经费、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等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和人数,切实防止公款出国(境)旅游反弹,确保2011年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和人数零增长。加强对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继续实行经费先行审批制度,确保2011年出国经费总量零增长。
(二)继续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严格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建设标准。严禁以“学院”等名义兴办培训机构、建设楼堂馆所,严肃查处各种违规建设行为。
(三)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的管理规定,各地区各部门不得擅自扩大公务接待范围,不得将非公务活动纳入公务接待范围。各级抓紧完善公务接待经费管理办法,严格控制接待经费开支标准,严禁以会议和培训名义列支公务接待费用。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定点接待制度,按标准实行工作餐,不得提高接待标准。严肃查处公款大吃大喝和请客送礼行为。
(四)进一步控制差旅、会议、文件等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差旅、会议、培训的数量和规模。认真执行会议计划管理和报批制度,严格控制以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数量、规格和规模,尽可能利用现代通信和技术手段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避免层层开会,政府领导一般不参加部门召开的会议。认真落实会议和出差定点管理的要求,继续推行和完善定点管理制度,努力节约经费支出。大力减少发文数量,凡是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一律不再发文,已全文公开播发的不再印发文件,除涉密文件外,对政府及部门下发的文件实行网上传输,最大限度减少纸质文件。
(五)控制体育赛事和体育场馆建设。4至6月份组织开展对全省体育场馆现状调研。对承办第十四届省运会的城市提出体育场馆选址、建设规模等具体要求。严格执行竞赛计划,计划外赛事一律不予审批。简化开闭幕式规格和规模,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和学校场馆、健身广场等举办赛事。
(六)严格控制国际会议、论坛、庆典、节会等活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举办国际会议、论坛等活动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抓紧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国际会议和论坛,除有特殊需要外,暂停举办新的综合性涉外论坛,效果不明显的涉外论坛一律不再举办,没有必要机制化的坚决不搞机制化。严格控制各种庆典、节会等活动,凡举办全省性的庆典活动须经省委、省政府审批,举办地方性的庆典活动须经设区市党委、政府审批,必要的报省委、省政府审批。进一步加强对行业性和专业性展览、研讨会的规范管理,严格控制数量和规模。各级各部门要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工作,凡不符合规定的应坚决予以撤销,对继续违规举办和存在违规出席、向企业和个人摊派费用等行为的,严肃查处并予以曝光。
(七)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公务用车编制管理,重新核定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编制,制定执法执勤用车编制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更新公务用车。建立健全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制定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定额标准,加大对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重点整治党政机关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以及违规换车、借车、摊派款项购车、豪华装饰、公车私用等问题,年底前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
(八)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重点治理以假发票套取资金、虚
列会议费和培训费套取资金设立“小金库”,以资产出租和处置收入、地方财政补助收入、虚列成本费用转出资金设立“小金库”和使用“小金库”款项购买消费卡等问题。对2010年自查自纠“零申报”、重点检查“零问题”的地方和部门,组织开展复查。对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治理,加强督促检查,搞好整改落实。对国有金融企业“小金库”治理,进行全面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九)深化行政经费管理改革。深化财政资金支付管理,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省级完善异地预算单位财政支付业务支持平台系统,将学校、医院和异地预算单位全部纳入规范化改革范围。整体推进市、县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将处在转轨阶段的所有县(市、区)全部实行规范化改革。年底前,实现省、市、县三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覆盖。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年底前实现省级和设区市“公务卡”改革预算单位全覆盖,积极向具备条件的县(市、区)推行。加强部门银行账户管理,建立全省各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信息化管理平台,把各级财政资金专户、预算部门及所属单位的银行账户全部纳入同一网络平台,实现对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等情况的全面实时监控。
(十)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建立健全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部门预算和决算,以及政府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形成覆盖政府所有收支的预算体系。细化公开内容,预算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决算逐步细化到“款”级科目。重点公开各级政府“三公”支出的预算和决算,以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财政预算和专项资金。主动向社会公开各类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报告,接受群众监督。
六、加大办案力度,充分发挥惩治震慑作用
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重大典型案件,查办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违纪违法案件。建立查处重大复杂渎职侵权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制度,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案件协查、共同预防和监督配合等工作机制。完善监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参加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危害国土资源案件和重大工程建设中发生案件的调查机制。重点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失职渎职等违法犯罪案件,滥用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案件,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侵权违法犯罪案件,危害科学发展和政府投资安全、严重不负责任盲目决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渎职犯罪案件。继续查办商业贿赂案件,严厉打击受贿行贿等违法行为。集中力量查办大案要案。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实现惩治的法纪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七、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本地区本部门反腐倡廉建设进行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职责范围内的反腐倡廉工作负总责,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分管领导要切实抓好分管领域的廉政建设,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抓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合力。
(二)狠抓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在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对《实施意见》确定的重点任务,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
任领导、责任处室和责任人,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落到实处。
(三)自觉接受监督。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直接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自觉改进工作,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四)强化督导检查。省政府办公厅、省监察厅要对重点任务建立台账,加强工作调度和督促检查。省直牵头和配合单位要半年报送一次情况,年底报送工作总结,切实做到各项工作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验收。
`附:2011年全省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解表
2011年全省政府系统反腐倡廉建设重点任务责任分解表 序号重点任务牵头单位配合单位
1加快建设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省监察厅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国资委、省编委办 2开展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省监察厅
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国资委、省财政厅 3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信用信息公开制度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政府办公厅、省监察厅、省工商局、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省委宣传部、省法制办、省商务厅
4推行“十公开”制度省监察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国资委
5着力解决暴力征收、强制征收等问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监察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法制办、省信访局
6做好房屋征收评估补偿工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物价局、省法制办、省信访局
7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省监察厅省法制办、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编委办
8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省法制办省监察厅、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税局、省质监局、省环境保护厅、省财政厅、省工商局、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省水利厅、省农业厅
9推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省监察厅省法制办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发展改革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
10加快全省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省监察厅
省发展改革委省法制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编委办
11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省预防腐败局省政府各部门 12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省财政厅省直各单位
13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省委统战部、省监察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工商局、省公安厅、省外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金融办、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河北银监局、河北证监局14整治领导干部违规收受礼金问题省纪委
省监察厅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 15加强国有企业负责人廉洁自律省国资委 省监察厅 16严格各项支出预算管理省财政厅省直各单位
17继续严格控制楼堂馆所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审计厅 18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工作省纪委
省监察厅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接待办、省财政厅
19进一步控制差旅、会议、文件等一般性支出省政府办公厅 省财政厅省直各单位
20控制体育赛事和体育场馆建设省体育局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
21严格控制国际会议、论坛、庆典、节会等活动省纪委
省政府纠风办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财政厅、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审计厅 22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省纪委
省监察厅 省财政厅 省直机关事务管理局 省直各单位 23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省纪委
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省国资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民政厅、省公安厅、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省国税局、省地税局、河北银监局
24深化行政经费管理改革省财政厅省监察厅、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中国银联河北分公司
25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省财政厅省直各单位
26加大办案力度省纪委 省监察厅 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省公安厅、省审计厅、省法制办、省司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