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初中教育办学经验交流材料
县初中教育办学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谋求我县教育发展之路。鄱阳二中是一所集初、高中为一体的完全中学,是上饶市重点中学、省重点建设中学,省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现有教师217人,学生4100人,其中初中部学生2200人,回
顾我校10年的发展历程,初中办学硕果累累:中考录取重点高中人数连续9年居全县第一,今年中考我校又以第一批推荐考试63人,中招统考录取75人,绝对优势名列全县前列。此外,初二素质测评、学科竞赛、文艺表演、演讲、体育竞赛等在全县首居一指,是什么原因让鄱阳二中在短短的几年里实现如此巨大的跨越?我们具体做法是: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我校发展的精髓和核心
我校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宗旨,积极实践人本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开放、创新、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思想;明确了办学目标;力求把二中建设成为“管理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成绩一流”的省重点建设中学,新理念、新观念、新思想、新目标为学校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校初中教育的主攻方向
近年来,特别是我校领导班子组建后,针对我校所处的现状,果断提出“办精办好初中、做大做强高中”的办学思路。因而在初中办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学会做人、自主探究、学会学习、自主实践、学会创新、自主评价、学会完善”,培养了一大批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人才。
我校的自主教育首先体现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上。从2002年开始,由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对各班的团支部书记和校学生会干部均实行竞选制,不再由班主任和校团委直接委任,而是经过自荐报名,竞职演说,现场答辩,民主测评等规范程序产生,大大激励了广大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构建全校文明网络,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校内环境卫生,教室内外保洁,公物维护每天都有学生轮流值日,黑板报、宣传栏每周都有学生负责,这些做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理、自律能力。
再次,在教学方面,我校初中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师不再主宰一切,机械灌输,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法指导,激励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学会自己建构知识建构与能力体系。许多“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自已质疑,又通过相互合作,共同研讨得以解决。
再者,我校还改革对初中学生的评价机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各班利用每周班会,由值周学生干部登台总结本周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激励同学们不断进步,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三)加强德艺双馨的初中精英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强力后劲
多年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教育教学为突破口,在用人机制上,实行讲学历更讲能力,讲教学更讲教法,讲职称更讲成绩,能者上、庸者下,二中没有论资排辈,没有夸夸其谈,“人人讲教学、个个比奉献”是我校初中部教师中的新气象。
学校近几年来,还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开展说课、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课件制作等多种形势的教科研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先进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及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等多种方式来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强,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在初中部表现得更为明显,拥有县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名,在其各自领域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些,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很多教师在论文评选、课件制作、电视录相课等比赛方面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也是我校初中办学业质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分层次办班是学校发展初中的特色之路
当前,不仅高中办学竞争异常激烈,初中也是如此,如何在沦海横流中独树一帜,闯出一片新天地,是我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为此,我们在班级设置和管理上采取了以下几个举措。①突出主体,兼顾全面,分层教学、分层发展,让在校初中学生人人受重视、人人被关爱、人人向往成功,对长期以来成班率太高的痼疾进行“诊疗”,每班人数控制在65人左右,既减轻了科任老师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在社会上展示了二中新形象;②学校本着“赏识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原则,努力为全体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天地和优质的教育服务,通过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次教学等手段,使班级设置和管理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效果。好范文版权所有
教有特点、学有特长、校有特色,是我校一直追求的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优良的教师队伍、现
第二篇:*县初中教育办学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与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谋求我县教育发展之路。鄱阳二中是一所集初、高中为一体的完全中学,是上饶市重点中学、省重点建设中学,省现代技术教育示范学校,现有教师217人,学生4100人,其中初中部学生2200人,回顾我校10年的发展历程,初中办学硕果累累:中考录取重点高
中人数连续9年居全县第一,今年中考我校又以第一批推荐考试63人,中招统考录取75人,绝对优势名列全县前列。此外,初二素质测评、学科竞赛、文艺表演、演讲、体育竞赛等在全县首居一指,是什么原因让鄱阳二中在短短的几年里实现如此巨大的跨越?我们具体做法是:
(一)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我校发展的精髓和核心我校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宗旨,积极实践人本思想,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开放、创新、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了“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思想;明确了办学目标;力求把二中建设成为“管理一流、环境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成绩一流”的省重点建设中学,新理念、新观念、新思想、新目标为学校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校初中教育的主攻方向近年来,特别是我校领导班子组建后,针对我校所处的现状,果断提出“办精办好初中、做大做强高中”的办学思路。因而在初中办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学会做人、自主探究、学会学习、自主实践、学会创新、自主评价、学会完善”,培养了一大批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人才。我校的自主教育首先体现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上。从2002年开始,由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对各班的团支部书记和校学生会干部均实行竞选制,不再由班主任和校团委直接委任,而是经过自荐报名,竞职演说,现场答辩,民主测评等规范程序产生,大大激励了广大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构建全校文明网络,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校内环境卫生,教室内外保洁,公物维护每天都有学生轮流值日,黑板报、宣传栏每周都有学生负责,这些做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也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理、自律能力。再次,在教学方面,我校初中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堂教师不再主宰一切,机械灌输,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法指导,激励学生带着“问题”探究知识形成的规律,让学生学会自己建构知识建构与能力体系。许多“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自已质疑,又通过相互合作,共同研讨得以解决。再者,我校还改革对初中学生的评价机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各班利用每周班会,由值周学生干部登台总结本周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激励同学们不断进步,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
(三)加强德艺双馨的初中精英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强力后劲多年来我校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教育教学为突破口,在用人机制上,实行讲学历更讲能力,讲教学更讲教法,讲职称更讲成绩,能者上、庸者下,二中没有论资排辈,没有夸夸其谈,“人人讲教学、个个比奉献”是我校初中部教师中的新气象。学校近几年来,还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开展说课、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课件制作等多种形势的教科研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先进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及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等多种方式来不断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强,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团结向上的教师队伍,在初中部表现得更为明显,拥有县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名,在其各自领域都有较高的知名度,这些,为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很多教师在论文评选、课件制作、电视录相课等比赛方面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也是我校初中办学业质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分层次办班是学校发展初中的特色之路当前,不仅高中办学竞争异常激烈,初中也是如此,如何在沦海横流中独树一帜,闯出一片新天地,是我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为此,我们在班级设置和管理上采取了以下几个举措。①突出主体,兼顾全面,分层教学、分层发展,让在校初中学生人人受重视、人人被关爱、人人向往成功,对长期以来成班率太高的痼疾进行“诊疗”,每班人数控制在65人左右,既减轻了科任老师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在社会上展示了二中新形象;②学校本着“赏识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原则,努力为全体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天地和优质的教育服务,通过关注个体差异,分层次教学等手段,使班级设置和管理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整体提高的效果。教有特点、学有特长、校有特色,是我校一直追求的目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以优良的教师队伍、现代化的设施、高效益的管理,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合理发展,可以这样说:多年来,我校输送出去的初中毕业生大都是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全面、特长显著的学生。在最近闭幕的全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乒
乓球比赛中,我校代表队战果辉煌,一举拿下本次比赛初中女子团体冠军,包揽了女子组前三名,这不仅在我校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全县也是独一无二的。总之,尽管我校在初中办学方面有一定经验和作法,但在发展过程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难题,但随着我校被列为全县四所优质高中,在二次创业当中,都将迎刃而解。以初中扬名、凭高中壮大,乘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东风,二中实现“四个一流”的目标将为期不远!以上只是我校的一些做法,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谢谢大家!二00五年八月二日
第三篇:办学经验交流材料
重视规范管理
实现全面提升
新安集一中
张道华
恰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我担任新集一中校长已近十个年头了。在这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我们新集一中在县教育局的直接领导和悉心关怀下, 沐浴上级领导的关怀与厚爱,承蒙全体教职员工的支持和理解,大家和衷共济,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认真开展校本研修,强化校务公开和民主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总结近年来的工作经验,现将近年来在校园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一些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加强师德建设,形成可靠抓手。
师是国之宝,德是师之魂。要想有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首先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因此,我校根据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安排,结合学校实际,制订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宣传好、开展好、落实好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学、查、促等活动,一个“铸师魂、树师德、修师身”的氛围逐步形成。过去,学校里有一种不良的舆论氛围与思想动态,有些老师因为工作出色得到领导的表扬,其他部分老师要讥讽或者挖苦他,被表扬的老师对我直言“以后不要在大会上表扬我”,似乎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趋势。我看到这个症结,马上敏感的意识到这是最不利于老师成长的环境,有些老师不思进取,他还不愿意别人进取,甚至是别有用心,我就从引导正确的舆论氛围入手,批评这种错误倾向,煞住这种不正之风。与一些老师交流谈心,反复做他们的思想工作,渐渐地,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重新在老师队伍中树立起来。几个过去思想落后的老师通过学习,如今一改过去那种散漫作风,工作认真扎实;中青年教师更是一头扑在教学上,勤勉务实。学校多次开展师德师风活动,如演讲、出墙报、写论文等。
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为先导,形成一个靠得住的抓手,学校的一切工作就有了一个最好的着力点。师德提高了,师风改进了,我接下来就扎扎实实推进学生德育。我们的德育从来就不是空洞的说教,我们有时请进法制副校长来校作专题讲座,有时请社会上的人现身说法,有时是实地参观感受……前不久我们学校团支部组织团员到镇敬老院做社区服务,让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孤寡老人生活的艰难和不易,以激发学生们的爱心。
二、规范制度建设,提高办学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管理首先是教育思想的管理。”好的教育思想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规范、约束。因此,我和校委会一班人不断完善和制定学校管理制度。人不管人,制度管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近年来,我们完善了过去的相关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又制订了新的管理制度。诸如《教师考勤制度》、《班主任管理细则》、《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财务管理制度》等。就说班主任考勤管理,过去学校第一节课、晚自习几乎不见班主任的面,整个学校给人一种“散”的感觉,从去年起,要求班主任必须统一一天四签到,让班主任们知道在学校里坐,是在“坐”质量,是在“坐”安全,是在“坐”学生的心,不是在办公室里“死”坐,班主任们可以在办公室里相互切磋提高,可以和任课教师随时交流班级的情况,可以找学生随时交流,随时拉近感情,随时在一起……几个月下来,每个班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班主任们的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认为,制度化建设还要与人性化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有人可能认为制度化与人性化是相互矛盾的,但我觉得二者是并行不悖的。我校在管理上始终做到用真情、讲实学、凭实据、有真才,从而大张旗鼓的弘扬正气,树立正气,传承正气。工作必须体现出:干与不干
不一样,成绩面前都平等。用责任去制约领导和教师的思想,用规章和制度去引领领导和教师的意识,用真情和爱心感染领导和教师的行为。但人性化不是“和稀泥”,在问题面前敢于出重拳,不讲面子,不留私情,不走过场,大刀阔斧的抓好学校管理。真正做到:触动翘首观望,等待不动的;打击不好好干,专挑毛病的;清除无事生非、调皮捣蛋的;鼓励务实敬业,尽职尽责的……这样坚持下来,学校的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教师要教人,学生要学习,形成教与学的关系,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狠抓教学常规。
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学校成立了常规管理考核领导小组,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每月一考核,把考核成绩系统化与晋级评优相挂钩,对教学常规工作出色的教师给予表彰,不到位的给予经济上的惩罚。除了定期进行检查之外,加大随机抽查备课及作业批改情况的力度。从去年起,在全校推行月考制度,每月一考试,考后质量分析找问题,查原因,及时查漏补缺。月考制度实行后,教师们振作起来了,学生们紧张起来了。
学校要发展,质量是关键,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很重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重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教师的个人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前年秋,学校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全校老师进行“赛课”,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一轮赛课下来,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有的老师是穿新鞋走老路,有的老师把课上成了“三不像”。于是我们及时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洋思”、“杜郎口”先进的教学理念,观看洋思课堂实录,“走出去,请进来”。这样一来,老师们反响非常强烈,大家觉得课改势在必行,我决定乘时应势,在全校举行第二轮“赛课”。不同的是,这次主要在中青年老师中推行,争取以点带面,逐步达到共同提高,第二轮赛课后,有几位青年老师脱颖而出。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是正确的,老师们的教改热情空前高涨,老师们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我们组织老师们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如周会、教研讨论、听课汇报、制作课件比赛等方式,使教师逐步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质量作了保证。
学校形成了“校长、年级组长、教研组长”三级责任人主抓,“教导处、年级组、学科组”三级科研阵地的管理体系,使科研活动与学校教学计划同步实施。围绕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依托教科研,学校形成了人人搞研究,组组有项目,科科有课题,级级有特色,班班出成果,学生得实惠的良好局面。
四、落实安全责任,提高安全意识
学校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制定《新集一中安全工作制度》和《学生用餐卫生安全制度》等多项安全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每月一次定期对学校校舍、设备、通道、师生用餐进行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学校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学生家长层层签订安全保证书,学校统一制定安全公约,制定安全防范措施,安全工作列入值勤领导、值日教师的重要工作来抓,做到天天讲安全、人人讲安全,安全工作天天检查。
因为学校周边环境复杂,街道治安状况不好,学生受社会不良影响较大,我们加强对校园周边的整治力度。今年学校聘请了新集派出所韩宝峰所长、新集司法所王新中所长为我校的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学生上“法律进校园”的法制知识讲座,用浅显的案例,深刻地教育师生。在校内,把安全的职责意识分解落实到各班主任和任科教师的工作中,让每一位老师树立安全的责任意识。学校定期出墙报、班级黑板报加大宣传力度。对交通、游泳、食品卫生、用电、防火等教育指导,教育学生进行自救、自护的基本常识。组织学生收看专题教育片和签名活动,开展遇到安全突发事件的紧急疏散的演练等。平时我们还利用校会、周会、国旗
下的讲话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五、狠抓养成教育,加强学生管理。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我们坚定的相信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潜能,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不求人人成才,只求个个成功。
学校形成了立体式学生管理模式:班级----年级----教导处,学生会----团队----政教处。采取双向管理方式,立足课堂德育渗透,拓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张扬学生个性,让墙壁说话,环境育人。我们学校的走廊上悬挂了“名言”,这些名言有的就出自各班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之口。让学生们意识到榜样就在身边,名言被采纳的同学也有一种“受赏识”的成功滋味。学校的花坛里,一句句唯美的警句让学生的品味也会得到提升。整个校园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让学生时时受熏陶、受鼓励,天天长见识有进步。
我们还注重对学生的品行与习惯的养成教育,首先从学校卫生工作抓起,以开展文明班级、卫生清洁标兵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把学校塑造成一个教书育人的好场所,探知求学的芳草地;接着扎实地推动师生各方面规范化的养成,一方面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法纪教育,心理健全教育,另一方面,有指导性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合作精神教育,规则教育,挫折教育,磨难教育,旨在通过我们的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的方面没有一个直观的比较,我就从学生整队站队、做操、寝室叠被子这样的小事着眼,狠抓养成,现在随时走进学生的寝室,被子折叠的如同豆腐块,方方正正,毛巾晾成一条线,整个寝室井井有条。
古语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要学生做到不随地扔纸,见了纸屑马上捡起,那么我们老师必须先做到,假如地上有一张废纸,我们从来不说某某同学把地上的纸捡起来,而是自己弯下腰去捡,教师这么一个举动远远超过你口头上去说一百遍,学生看到你在做,他会跟着你去做,而且他会把一点点小的纸屑也能捡起来。
另外,我们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思广益民主治校,凡学校重大事情,均要通过教代会审议后由校长执行,确保了校长决策的准确性。领导成员分级管理,接受监督和考评,直言不讳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政务财务两公开,成立民主理财小组,接受监督完善机制,齐抓共管创造和谐工作环境。
虽然新集一中的总体工作在过去的几年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好评。但同时,我们也确实存在这样那样有待改善和提高的地方,比如在学校建设、校园建设以及现代化教学等方面;在进一步规范管理、完善制度、依法治校和提高管理效益方面;在创特色、创名校、出名师和培养尖子生、特长生等方面;在教研教改成果以及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行为现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办法方面,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离我们的办学目标还有一定距离,有待进一步努力和继续探索。
我们相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有越来越重视教育的社会大环境,有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办学效益也将有更大的提高,我校上等级、上水平的目标也必定能早日实现。
第四篇:教育集团化办学先进经验交流材料
风正扬帆正适时
——修武县王屯教育集团发展纪实
修武王屯教育集团2014年9月筹备成立,一年多来,着力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群众满意度和美誉度,改变王屯教育的落后现状,通过健全组织、形成机制、强化措施,取得了人民群众满意、上级领导认可的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挑战与机遇——王屯教育集团顺势而生。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任何一个新事物诞生的动力首先来自于内部思变的强烈需求。王屯教育集团的诞生也是从内向外开始的,这要从王屯乡小学教育的原来的状况说起。
现状一:王屯乡共有6所小学,在校学生1125人,教职工119人。六所小学发展严重不均衡,周流小学、付屯小学、黄村小学从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到教学效果发展比较先进,而其余三所小学相对就要薄弱得多。习村小学紧邻修武县城,尽管教学质量很好,但对于不明就里的老百姓来说,县城学校的诱惑远远大于身边的村小,学生流失严重,每到招生时节和开学初,挂在校长和老师们脸上的都是苦笑。延陵小学距武陟县城不足十里,留守儿童的增多,私立学校的冲击,加上占学校教师比例很重的具有时代色彩的老民师,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家长舍近求远,让自家孩子外出求学,在攀比心理作用下,更多的孩子涌向了武陟各私立学校。董村小学因为种种历史原因和村中不和谐,造成教师思想情绪消极抵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王屯乡整体教育状况不容乐观,令人堪忧。
现状二:教师队伍整体薄弱。一是教师老龄化严重,超过50岁仍然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有30多人,其中多数是转正的老民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比较低。二是教师流动性大,近几年,新分教师包括特岗教师补充的倒是不少,随着三两年稚嫩的适应期结束,还没为学校做多大贡献,就开始调离了。更为可惜的是从教多年的中青年教师,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成长为骨干教师后,不少人都选择调进县城,王屯乡成了“飞鸽牌”教师的中转“加油站”;三是教师专业成长意识弱,专业成长路径窄。受大环境影响,教师普遍不愿意主动学习,自我成长的意识不强,啃老本的比比皆是;单轨制小学,教师没有同科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多数靠自己摸索,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制约着教师的专业成长,导致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缓慢,进而影响到我乡教师整体素质。
现状三:学生流失严重。因为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教师队伍薄弱,追求高质量教育的家长都选择宁愿放弃家门口的学校,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孩子送到修武、武陟等县城学校上学,特别是延陵小学、习村小学,全校学生由原来的二、三百人锐减到不足百人。
现状四:社会、家长满意度低。一是不同村的群众之间要相互比较,哪个村的学校建得好,哪个村的学校破烂,一比较就会生出一些不平之气;二是学校之间的不均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和人才流失,引起大量优秀生源的流失,导致全乡教育教学成绩一直徘徊在低谷,造成王屯乡教育在百姓心目中核心竞争力的丢失,并逐渐产生恶性循环的怪圈。能不能找到一种出路,改变王屯乡小学教育的现状,这是一个挑战,成了王屯教育人夙夜难寐的困扰。带着寻求解决困扰的强烈愿望,王屯教育人在苦苦地思索着,追寻着。2013年冬天,赵有才校长随同焦作市教科所组织的集团化办学考察团到杭州拱宸桥小学参观考察,对当地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做法和效果感受很深,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动。2014年春天,赵校长又带领本乡三位教育骨干随团到温州建设路小学、翔宇中学参观考察,对集团办学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更坚定的想法。他们坚定地认为,将六所小学捆绑在一起,组建一个教育集团,实现管理集中、资源共享、教研协作、模式同步的集团化运作,是解决王屯乡小学教育现状的有效途径。
有内部的动因,还要有外部适宜的环境,而就在此时,王屯教育人的机遇来了。2014年4月,市教育局出台《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意见》,修武县教育局也随后制订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教育集团的成立提供了指导性意见。2014年8月,修武县教育局下发《关于印发实施集团化办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成立了八个教育联盟。这种自上而下积极推行集团化办学的大背景,为王屯教育集团的成立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和政策支持。于是,乘着市、县两级开展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东风,王屯乡中心校决定将全乡六所小学组建成王屯教育集团。
2015年3月,经过精心准备和组织安排,我们在付屯中心小学召开各校校长、教导主任、学科组长和教师代表参加的集团成立大会,安排部署集团工作,王屯教育集团正式成立。
二、摸索与创新——王屯教育集团风生水起。
教育集团怎样运作,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这都需要最初的顶层设计。为了使教育集团开展的所有活动都能接地气,确保从校长到中层,再到一线教师都能主动积极地参与,中心校多次召开小学校长、教导主任会议,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并组织人员深入各校,与广大教师进行座谈,为教育集团开展活动寻找群众基础。在充分听取意见、认真论证的基础上,王屯教育集团确定了明确目标、健全组织、形成机制、强化措施的工作思路,并在集团办学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和创新。
(一)明确目标。
王屯教育集团的目标是实现集团内部学校之间、教师之间的融合发展、协作发展和互促发展,真正实现王屯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让师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根本上扭转社会家长对王屯教育的偏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王屯教育集团制定了《王屯教育集团工作方案》、《王屯教育集团教育质量提升方案》,下发给各校,作为集团运作的指导性文件,为各校参与集团活动提供指导。
(二)健全组织。
为方便教育集团业务开展,王屯教育集团建立了行政组织领导和大学科组两条线并重的组织体系。即由中心校校长为组长,中心校教研员为副组长,各校校长、教导主任为成员,组成王屯乡教育集团组织机构,实现从宏观协调到实施操作的组织领导。同时,打破学校界限,组织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教研组,全乡中青年教师按照所教学科分属于不同学科教研组,以学科教研组长为龙头,牵头组织学科组内活动。集团内部的教育教学业务,比如观课议课、观摩研讨、教育科研、德育活动等,由学科组组长直接安排布置,各组成员直接对组长负责,上交各类材料,参与各类活动。大学科教研组为参与教师搭建了专业成长的平台。
(三)形成机制。
王屯教育集团建立了“一抓一推一奖”的业务开展工作机制。1.一抓,即一个抓手,王屯教育集团以“一点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走“经验+反思”的专业成长道路,引导教师做研究型、反思型的优秀教师。教师着眼于教育教学中“最困惑疑虑的一点”、“最成功满意的一点”、“最让自己感动的一点”、“印象最深的一点”,以教育叙事为主要方式,点滴记录成长的每一步,积少成多、集腋成裘,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一点研究,面不大,题很小,非常符合农村教师理论水平低、教学实践丰富的特点,也非常易于教师操作。
2.一推,即一个推手,王屯教育集团将德育工作“八个一”实施细则作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力推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七分做人,三分做事。”思想品德教育是学生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王屯教育集团在各小学推行德育工作“八个一”,即每天开一次德育晨会,每周看一部励志电影,每周开一次主题班会,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间周一次学生活动,每月一次法制教育讲座,每学期一次主题活动,每年一次专家报告会。德育工作“八个一”的施行,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加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精神基础。
3、一奖,即完善相关奖励机制。为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集团活动,变被动学习成长为主动汲取发展,集团出台了若干奖励政策。一是设立单项奖励,在集团内评选“优秀教师”、“最具成长力教师”、“最爱阅读教师”、“科研型教师”等。二是对评选的各类优秀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的机会作为福利。三是凡在集团活动中能够脱颖而出,业务出色的教师在各项评优评先晋升职称方面优先推荐。完善评价机制为集团活动取得良好效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强化措施。
为确保集团真正能办出实效,着力解决教师专业成长的突出问题,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提振民众信心,王屯教育集团采取了一系列的强化措施。
1、学科组观课议课。学科组按照“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题、定形式、定人员”的活动原则,每周不间断地开展教研活动。学年初,集团制定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安排表,严格按照教研计划开展教研活动。2014-2015学年,围绕既定主题,每周三下午,语、数、英三科学科组间周在六所小学巡回开展观课、议课、研讨活动,通过观课学习课堂艺术,通过议课交流体会反思,通过研讨碰撞思想火花。新学年,集团在征求基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加大教研活动频度,放大教研活动效应,每周二、三分别举行数学、语文教研活动,每月在周小举行一次英语教研活动,实现教研活动的常态化。集团要求各学校的其他事物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种常态化的教研活动,学校其他事物绕道走,确保活动按时顺利进行,学科组教研贯穿学校整体工作。
2、走出去聆听窗外的声音。集团大力支持教师走出去,参观、听课、学习。在集团成立大会上,集团赵校长曾对老师们说,“只要你们有外出学习的想法,我都支持。”仅上一个学期,集团共派出20多批次的教师到市实小、县二实小听课学习,帮助教师成长提高。下一步,集团将组织更多批次的教师到省、内外名校观摩学习,开阔教师事业,将培训提高的“福利”送给更多教师。
3、引进来助力集团协同发展。集团获悉市实小有帮扶农村薄弱学校的意向后,积极主动联系,促成了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在对市实小进行充分考察后,集团决定重点引进市实小的“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和“六步作文教学法”,邀请市实小的郭玉珍副校长现场传道,并与集团青年教师同课异构、研讨交流,指导教师实际运用。新学年,集团又延请市实小两位名师,每周来为集团青年教师传道,使集团青年教师借鉴名师课堂更好、更快地成长。
三、成效与困惑——王屯教育集团方兴未艾。
集团成立以来,借助于完善的组织体系、常态化工作机制和强有力的措施,王屯乡的教育在悄悄发生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校管理更轻松。
王屯教育集团采用组织领导和业务领导并行的双线运行体系,将学校的大部分教育教学业务下放到学科教研组,学科教研组负责本组计划的制定、活动的组织和任务的落实,各组成员直接对组长负责,小组内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上交教研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校长的劳动强度,学校管理变得更加轻松,校长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谋划学校全局。
(二)教师成长更显效。
1.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集团开展的各项活动之所以能激发参与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是因为有用,积极参加,比如集团引进市实小的“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和“六步作文教学法”,对指导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改善农村作文教学现状很有帮助,老师们都乐于学习、消化、吸收并加以运用。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尊,努力进步。每次教研活动都组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研讨就需要教师发言,教师一次两次不发言,三次四次他自己就觉得脸上有点挂不住了,所以就促使教师做底下功夫,多去钻研教学业务。
2.参与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集团成立以来,通过聆听专家教学、参与研讨交流、研读课程标准、撰写反思体会,参与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们已经结集印刷了六本教学随笔集,下发给学科组教师供学习交流。
3.参与教师的授课技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参与教师能主动学习六步作文教学法和学导和谐教学模式,并自觉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他们欣喜地发现教学效果就是不一般。在6月10日举行的集团教师汇报课活动中,年轻的薛未花和刘亚辉老师运用六步作文教学法开展教学,获得了县教育局刘瑞清副局长、李玲科长和市实小王思明校长、郭玉珍副校长的高度评价。
(三)学生成长更具内涵。
教师理论水平的提升、授课技能的增强,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六步作文教学法,让农村教师能扎扎实实开展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学导和谐的教学模式,凸显教师学生双主体,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德育工作“八个一”的施行,紧紧地守住了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帮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各种文体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学校生活,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锻炼了胆量,提升了素质,培养了能力,丰盈了精神世界。老师们惊喜地发现,课堂上学生由不发言变得喜欢主动回答问题,甚至向老师和同学提问题,整个人变得自信、乐观、积极。
(四)家长满意度提高。
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变化,老百姓给出了积极的评价。不少教师家属、学生家长惊叹:“农村学校弄成现在这个样子,真不赖!“8月份一年级招生时,一个家长对集团内的一个校长说,“乔校长,你真牛!我去县城一实小都能说进学生,咱学校硬是说不进去。”家长的满意,带来了学生的回流,集团内的延陵小学,现在已经突破140人,习村小学也接近百人,其他学校的新生人数也比往年有较明显的增长。家长说,“村里的学校办好了,我们何必费气送孩子外出上学呢?”
集团化办学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产生了一些困惑:
1.农村教师工作负担重、主动发展意识不强影响他们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2.在语数英三科教研组活动的基础上,如何在品德、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开展活动,实现教育集团的全面发展。
3.如何更彻底地消除教师的校际痕迹,彻底打破校际界限,增加教师在集团内部的流动性,实现教师在学科、年龄、性别等方面更均衡、合理的分配,为集团优质高效发展提供人才基础。
针对困难困惑,一方面我们会在总结反思提高的基础上,提炼出好的经验做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发扬下去。另一方面围绕困难困惑创新工作思路。要加大表彰力度,市县荣誉上向集团活动中表现积极的教师倾斜,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科组基础上,尝试学科牵头学校制度,各基层学校组织好本学科的集团活动。进一步统一各校校长思想意识,实现全乡范围内教师的合理有序流动,达到教师配置的最优化。同时,还要放大市实小的优质效应,推动全乡教育优质发展。
王屯教育集团成立以来,坚持不玩形式、不摆花架、不走过场,扎扎实实开展活动,做了一些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教师进步,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工作,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今后,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优质高效的教育集团化发展道路,办人民满意教育,造福一方百姓。
第五篇:老年大学办学经验交流材料
坚持规范化管理
不断提高老年大学办学水平
老年大学始建于1989年6月,现有教学班15个,学员517人,教师32人。多年来,我们坚持“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规范管理、完善服务,不断促使老年大学健康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办学之路。
一、完善领导机构,改善办学条
件。办学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老年大学领导机构,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切实落实“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一是成立老年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了由区委副书记任校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常务副校长,组织部分管部长、老干部局、区委党校、人事局、财政局、教体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校务委员会,负责指导全区老年教育工作。积极适应工作需要,不断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去年选派了两名工作负责、成绩突出的同志担任副校长,负责日常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二是设立老年大学教务处。由老干部局分管副局长任教务处主任,安排两名在职同志担任教务处副主任,并配备了5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教务处定期向校务委员会汇报工作情况,确保了老年大学工作有序开展。三是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去年,共投资540余万元对原来的区老年大学进行了重建,新建的老年大学建筑面积达2600平方米,能一次容纳600人同时上课,1000余人同时参加室内外活动。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投资150余万元对各教室、活动室的教学及服务设施进行了充实完善,进行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为老同志的学习和活动提供了一个舒心、惬意的秀美家园。
二、完善教育机制,强化管理服务。办学管理过程中,我们坚持人性化管理和服务,将爱心和热情放在首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注重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努力打造了管理规范的老干部之家。一是完善教育机制。结合老年大学实际,先后建立完善了一整套适合老年教育特点的学员守则、考勤、考评、卫生、安全等规章制度,实行制度上墙,规范化管理。坚持每周一为集中学习时间,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征求老年学员对教学和日常服务工作意见,及时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二是配强服务人员。注重配备合格服务人员,先后挑选5名热爱老年教育事业、热心为老同志服务的专(兼)职人员做老年大学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服务人员实行定岗定责,持证上岗,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岗位培训,严格考评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切实提高了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三是强化学校管理。每年年初及时制定招生简章,包括学科设置、教学内容、课程表,使广大学员早知道、早选择,保证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从招生报名到入学,做到每一个学员一卡(报名卡),一号(学号),一证(学员证),并编入主修班管理。在教学管理上逐步实行有教材(或讲义)、有考核、有学制、有验收学科,学员学完一门专业发结业证书,学完规定的综合科目发毕业证书。坚持每学期举行开学式、闭校式,及时地向全体师生通报情况,从而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办学水平。多年来,我们本着“灵活”、“实用”的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安排上的灵活性,教学效果上的实用性和课外活动对办学的补充性,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是因需设置课程。课程设置上,我们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在原来书法、国画、戏曲、太极拳等传统课程基础上,今年新开设了电脑、电子琴、英语等新课程,使课程总数达到15门,保证了不同层次的老年学员有较大余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学习内容。二是健全教师队伍。坚持“一个原则,三个条件”选聘教师。“一个原则”是重德才,以老干部学员在思想感情上易于沟通的中老年教师为主体的原则;“三个条件”是热爱老年教育事业;有真才实学,精通所教学科,造诣较深;有一定教学经验,治学有方。多年来,先后聘用各类专业兼职教师32人,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三是创新教学方式。根据老干部学员理解力强、记忆力弱,普遍存在“速成”、“实用”的心理特点,积极创新学习方式。教学内容上实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做到了理论讲解与实例讲解相结合;教学方法上采用电化教学,倡导提问式教学与主题班会式教学,做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教学形式上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组织老年学员参观蒲松龄故居、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做到了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学计划制定上坚持年初召开学员代表和任课教师座谈会,共同研讨设计各科教学计划,形成了学校、教师、学员相结合的教研制度。
四、实现学为结合,扩大社会影响力。在全面搞好老年大学日常教学的同时,注重老年学员作用的发挥,不断扩大社会的影响力。多年来,我们与区老年书画协会、老年体育协会、老年戏曲音乐协会等老年协会组织联合,积极组建了乒乓球俱乐部、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