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凝心聚力促发展(新)
凝心聚力促发展,群策群力上台阶
----兴化市荻垛中心小学2013-2014学年度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学年,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年度我校成功创建兴化市党建工作示范校、兴化市党建工作示范点、泰州市数字化校园、国家级乡村学校少年宫,荣获第二届“韬奋杯”全国中小学生创意作文大赛优秀组织奖、江苏省第七届中小学师生书法优秀团体奖、先进党支部等荣誉。
一、强化队伍建设,打造和谐、奋进团队,凝聚力量谋求事业发展。
凝心方能凝聚力量,和谐才能促进发展。工作中,要求管理班子时刻谨记曹局长的嘱咐:带头上规矩,带头守纪律,带头肯吃苦,带头肯吃亏。要以身作则、事业为先,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用事业凝聚人心,用真诚赢得信任。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突出干部队伍的示范引领作用。校长室要求主要教学管理干部努力做到“八个一”: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一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作一次教育教学讲座,开一次教学公开课;在校时间,每天参加一次巡课,听一节随堂课,进行一次听课交流,检查一位教师的案头工作。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课堂教学改革的源动力。学校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五个一”: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开一次教学公开课,参加一次教育教学心得交流,编写一份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试卷,1
提一个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
二、营造追求卓越的氛围,搭建名师成长的平台,追求课堂改革的真效益。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为此,我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成长的平台。一是学校评优评先、入党提干坚持向一线优秀教师倾斜;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课改活动;三是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辅导、讲座,努力打造名师队伍。
当下,市教育局正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我校以此为契机,积极谋划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和目标。一是组建了以教学管理人员、市级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二是本年度我校建立起支撑课堂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小组,三个大市级课题成功开题,强化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实效性,为课堂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三是搭建教师学习交流的平台。组织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为教师配备课堂教学理论学习的书籍;邀请市教研室郎宏坤主任、市实验小学吴小健主任等专家到校讲学、上课;先行组织骨干教师到山东杜郎口学校学习观摩;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论坛活动,周雪梅老师获市二等奖。四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与张郭中心校初步定位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活动—参与”。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深入到各级段、各学科引领教师尝试教学模式。五是组织研讨、反思教学模式。六是聘请专家来校评价指导,总结归纳教学模式。在市局领导的关怀下,我校承接了“兴化市义务教育阶段结对帮
扶学校(小学)听课活动”,市局陆仁杰局长一行领导先后两次到我校认真听取我校课改思路,研磨五位小学高年级学段语、数、英的探究课,并作了精心指导。三月十四日,听课活动在我校成功举行,五位老师的研究课很好地诠释了“活动-参与”的课改模式,获得了与会老师的好评。“活动-参与”的课改模式在我校还处在一个尝试阶段,我校及时总结这次高年级段的课堂尝试经验,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广到各年级各学科,适时吸纳更多的教师参与课改。力争做到:吸纳一个,扶持一个,成功一个,推广一个。逐步树立课改信心,强化课改影响,稳步推进。边改革边反思边修正,有序推进,保证实效。在多方的关心和支持下,兴化市“城乡联动·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于4月15日在我校举行,我校的三位老师在这次活动中展示我校课改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活动。七是强势推广教学模式。八是科学建立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建立课堂教学改革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岗位晋升、职称评定相挂钩的考核奖惩制度。
三、以特色创建为契机,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站在门外看荻小,清洁、整齐,师生和谐,是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但从学校文化建设的角度看,校园的书香不够浓郁,精神内涵不够丰富,为此,我校致力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追求,使每一位教师视教育为神圣的事业,激励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崇尚知识、不倦探索的学习态度,身教言传、潜移默化,培养出一代又一代阳光朴实、健康向上、勤勉睿智、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是组建教师读书会。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参加读书活动,开辟场所,提供书籍,定期举行读书沙龙。
二是积极实施“早读工程”。荻垛镇幅员广阔,学生上下学大多乘坐公交,受运力限制,学生到校比较早。为强化学生到校课前时间的管理,学校依托乡村少年宫,每班成立“经典诵读社团”,促进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保障了学生的课余安全。
三是认真组织好星期日社团活动。荻垛中心小学有留守儿童166人,他们每周日下午公交接送到校。为加强学生到校的管理,学校将进一步规范学校乡村少年宫星期日社团的管理,正常书法、诵读、腰鼓、连响、太极等社团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高雅情趣的形成。
行走在教育改革的路上,我们始终持有“在路上”的态度,同时抱定能成功的决心!
第二篇:凝心聚力促发展
凝心聚力促发展拼搏实干谋新篇
——访鄌郚镇党委书记 张义增
记者 吴晓强 通讯员 唐宗武
3月4日下午,记者驱车赶到鄌郚采访,在镇政府驻地东侧马驹岭上,见到了风尘仆仆的党委书记张义增,他正在与企业负责人谈论绿化马驹岭的问题。料峭的春风使人感觉阵阵寒意,但火热的规划场面和爽朗的笑声,使人看到了‚荒山披绿装的盛景‛。全县开展‚责任意识大增强、工作作风大转变、服务效能大提升‛学习教育活动以来,鄌郚镇领导班子带头深入项目施工现场、深入企业一线、深入田间地头,沉下去,深下去,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张义增告诉记者,‚强责任、转作风、提效能,关键要落实到发展上,落实到工作推进上,只有与实际相结合,学习教育活动才能更有生机和活力。‛该镇针对这三大主题教育,逐项细化落实,以实实在在的措施,将学习教育活动分解到部门、分解到村、分解到企业。
积极推进‚四制‛工作管理机制,切实强化责任意识。结合县里责任意识大增强的有关要求,该镇及时推出了‚工作项目化管理机制、工作推进定期调度机制、工作落实专项督查机制、工作考核量化分解机制‛等‚四制‛工作管理机制,将工作分解、推进、落实、考核揉为一体,实行动态管理,强化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心。工作项目化管理方面,对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工作,镇党委安排的造林绿化、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千亩乐器产业 1
园、党建工作等32个重点项目和6项重点任务,全部以文件的形式落实到领导干部身上,并规定了序时进度和形象进度,使人人身上有责任、有担子。工作推进定期调度方面,要求班子成员在每个周一例会上,都要对前一周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并对本周工作的推进措施和要求,以及达到的目标作出明确的安排,以任务的量化、细化,增强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可督导性,杜绝目标不清、责任不明的泛泛安排。管区主任和站办所负责人根据分管领导的安排,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分别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和实施措施,倒排工期,将任务分解到天,落实到个人。因人为原因完不成任务的,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工作落实专项督查方面,由镇纪委牵头,成立了镇督查室,对安排的每项任务,按分解的序时进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专项督查,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并以督查问责、督查提醒、督查约谈等形式,及时对指标和工作下滑的管区及单位进行提醒、问责或诫勉谈话,要求找出原因,落实追赶措施,在面上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局面。考核量化分解方面,制定了2012农村工作考核办法,对今年农村环卫一体化、经济管理、社会稳定等8项重点工作实行千分制考核,明确了扣分项和加分项,对农村全年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了农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办法在一线生成,问题在一线解决。该镇除了领导干部包靠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外,又从机关干部中择优选出了114名人员,分别包靠全镇114个自然村,深入开展百名干部包百村活动,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
理,强化基层组织班子建设,排查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消除安全生产隐患,抓好环卫一体化,帮扶弱势群体,发展农村经济,全力推进包靠村健康和谐发展。在具体包村过程中,要求包村干部做到‚五个四‛的要求,即,做到‚村级会议召开时必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必到、村级重大事项决策时必到、急重任务安排时必到‛的‚四到位‛要求;做到‚五保困难户必访、隔阂上访户必访、‘喜白公事搭棚建房’户必访、老干部老党员户必访‛的‚四必访‛要求;恪守 ‚不准对群众的诉求推诿扯皮、不准干涉村级事务、不准下村吃饭喝酒、不准收受群众礼品‛的‚四不准‛要求。做到‚基本村情必知、主要问题必知、重点工作必知、民情民意必知‛的 ‚四必知‛要求和‚重大活动必报、村班子及班子成员有违纪情况必报、有群体事件苗头必报、有重大安全隐患必报‛的‚四必报‛要求,切实为村庄的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目前,该镇包村干部按照‚五个四‛的要求,严守工作纪律,恪守工作职责,工作在村里,吃在片里,住在镇上,同时协调好本职工作和包村工作,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切实提升服务效能。该镇紧紧围绕县委‚项目落实年‛的要求,对全镇重点项目细化为工业类、民生类、农业类、新农村建设类等8个类别32个项目,每个类别配备一套班子,每个项目配备一名领导,全程服务项目建设。目前,该镇适宜开工建设的项目已全部进入施工阶段,其中,新规划的千亩乐器产业园,已确定好地址,规划设计基本完成,一期工程正在筹备建设之中;镇中心中学、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三个
中心‛建设加速推进,上半年将全部启用;一路一河一苑镇区改造提升工程,已完成规划设计,陆续进入施工阶段;造林绿化工作,重点抓了成片造林,现已落实马驹岭、金山、汶河北岸、冶伦路宽幅林网四大绿化工程,年内完成成片造林3000亩以上;生态文明村建设全面启动,年内建成生态文明村10个以上;招商引资全面展开,已多次赴济南、江苏等地展开专业招商,年内力争引进资金4亿元以上。行之有效的措施,高效专业的服务,拼搏实干的奋斗精神,正在迅速将富强生态幸福的现代化新鄌郚建设推向新的高潮。
第三篇:凝心聚力促发展 再接再厉创一流
凝心聚力促发展 再接再厉创一流
为全面实现常熟农业现代化目标而努力奋斗
——市农委高宝兴主任在农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2月17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13年工作,安排部署2014年工作。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我市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的丰收之年,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40.53亿元,同比增9.51%。一年来,全市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强大动力,紧扣农业现代化发展主题、主线,同心同德,奋发进取,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服务、执法监管、作风效能建设四大举措,通过细化目标、强化责任、狠抓落实、聚力突破,全市2013年农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去年一年,我市农业多项工作创出了全省一流成绩:我市小麦仅用5天时间就收获完成,平均亩产达349.1公斤,收获速度、产量和入库量均创历史新高;水稻通过整体高产创建,实现了结实率和亩穗数双增,亩产达630.9公斤,顺利实现十连增;古里万亩水稻高产增效创建示范片亩产
796.9公斤,列全省第一名;46个、总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可存放近1900台大中型机具的规范化农机场库在全省率先全部建成投用;常熟市农科所粳稻品种创新基地项目成功获得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良种繁育和科技支撑项目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成为苏南地区唯一一个获此项目的县市;全省第一个省级湿地工程实验室落户我市南湖荡湿地;微孔增氧2013年推广987台,累计达2500台,覆盖面积30000亩,助农增收1500万元,新增数和累计数列全省县级市第一。去年3月,李克强总理来到常熟视察,对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委研究室也在全省广泛宣传了现代农业常熟之路。
一、“一中心”的“龙头”地位进一步确立
即以常熟市农科所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服务全市水稻、蔬菜、水产三大主导产业,园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初步建成了标准较高、设施齐全,集科研、科普、培训为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龙头”地位得到确立。
1、大力实施水稻新品种培育工程。2013年,水稻新品种“常优粳6号”通过省级审定,三系不育系“常119A”通过省级鉴定;在水稻育种上承担各级科研项目9项;市农科所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批准参加攻关超级杂交稻1000公斤及“三一”粮食高产工程项目;育成品种
年推广面积约200万亩以上,预计可以增产稻谷6000万公斤,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约1.6亿元。
2、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了“太湖1号”青虾、沙塘鳢、胭脂鱼、狗鱼等新品种;积极实施省级瓜菜、水稻、水产、农机、畜牧科技入户工程及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全市268名农业科技人员与5076名农业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结对,实现面对面指导服务,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传授给广大科技示范户,从而辐射带动周边农户51800户,新建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示范站15个。
3、大力实施农业人才工程。农业专项技术培训8734人次,职业农民培训570名,创业培训126名,信息技能培训400名;阳光工程农业生产服务与管理人员培训100名,阳光工程农业专项技术培训700名;农业部“特岗计划”试点工作在我市实施。
二、“二园区”内涵进一步提升
2013年,我市加快以董浜镇蔬菜区为核心的江苏省常熟现代农业园区和以沙家浜镇水产区为核心的江苏省常熟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的投入建设力度,内涵进一步提升。
1、科技载体建设有新进展。农业部江苏常熟国家农作物区域试验站项目在市农科所竣工,该项目将立足苏南,服
务江浙沪、面向全国,将成为太湖流域水稻、小麦、油菜、大豆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展示和示范基地,每年将带动至少5万农户运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对加快优质高效品种的筛选审定,促进优质新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升主要农产品品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丰富市民菜篮子,探索新形势下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都有着重要意义。
2、园区建设有新突破。围绕我市“一中心、两园区、多基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我市出台了《常熟市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常熟市现代农业园区申报验收细则》、《关于申报2013年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建设项目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各农业园区的范围和建设重点。此外,2013年我市落实了设施用地政策,组织国土、农办等九部门开展设施农用地会审,全年共收到用地申请110宗,踏田查看54宗,审批通过22宗。
3、硬件建设有新提升。2013年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5个,总投资2613.86万元。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2个,面积1.8万亩,总投资2310万元,财政投资2100万元;产业化财政补助项目1个,总投资147.86万元;产业化财政贴息项目2个,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贴息资金156万元;全市高标准农田比重提高3%,达到68.12%;海南南繁基地完成
竣工验收;沙家浜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完成相关硬件建设,园区主干道已经环通;实施的循环水养殖工程项目有四期4000亩,五期2000亩,支塘镇建成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古里镇建设的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通过省级专家的现场验收,辛庄朱家桥村建成省级现代渔业示范村。三、三大产业实力进一步增强
2013年,加快对水稻、水产、蔬菜三大产业的升级改造,实施品质、品牌、产业化的两品一化战略,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1、发展质量得到提升。建成9个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整体推进水稻高产创建,实现水稻育秧企业化、基地化;董浜镇实现全镇菜田节水灌溉全覆盖,并重点打造了梅李镇新丰合作社和珍北合作社2个蔬菜基地;在碧溪横塘蔬菜基地重点发展钢管大棚设施。全市2013年共发展设施大棚15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77万亩;新增高效渔业面积3000亩,累计达到12.83万亩,占全市水产生产面积16.8万亩的76.4%;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5500亩,设施渔业总面积4.76万亩,比重28.3%;全市共组织抽检农产品1195批次,检测合格率99.7%。
3、农业机械得到保障。全年累计新增各类农机具2000台,其中新增稻麦联合收割机148台,使全市收割机拥有量
达748台,稻麦机收装备自给率分别达到70%和80%,实现了市政府提出的三年发展目标;新增各类设施农机装备1170台;全市农机场库全部建成并投用;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6个,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54个,22家获得了省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认定;实现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85%,秸秆综合利用率99.5%,全市实现“零火点”;国家级“平安农机”示范市创建顺利通过省考评组复评,农机“三率”达到97%;拖拉机、收割机“三率”全省排名分别为第10名、第4名,位列省内第一方阵。
3、产业竞争力得到增强。新增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0家,3家常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晋升成为苏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新认定7家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成为常熟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全市有32家农业龙头企业为做大做强企业规模进行了48项增资扩建和技改,总投资达4.63亿元,新增产能14.58亿元。全市66家农业龙头企业全年销售总额可达到237.2亿元,实现利税13.9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和14.2%,涉及有直接联结关系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3家,比去年底新增5家,新建各类农产品生产种养基地23.5万亩,其中自建基地7.8万亩,农产品收购订单合同基地15.7万亩,企业所需原料自给率达45%。联结带动本地农户13.7万户。四、四个农业重大项目进一步推进
1、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工作。国家级常熟现代农业示范区经我委和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四轮方案修订,在12月初形成了最终规划文本,由常熟市政府于12月15日在北京组织专家对“江苏省常熟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2013-2017)”进行了评审,并顺利通过了部级评审。
2、“菜篮子”工程建设项目。我市2013年完善编制了5个省级菜篮子基地规划(2013-2017),总规划面积50270亩,分别为:海明蔬菜直供基地规划、梅李镇聚沙珍北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梅李镇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规划、碧溪新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规划、董浜镇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其中海明基地、聚沙珍北基地是与苏州市共建基地。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争取省级高效设施农业项目集中投入,我市2013年配套省级项目5个,苏州市项目2个,下达上级资金850万元。
3、沿锡太公路高效水产示范带建设。锡太路沿线是我市重点打造的高效水产养殖带,2013年以来,沿线各镇结合高效渔业建设,推进“四个一批”创建工作进展有序,以新品种试验和水产医院为目标,全力打造公共服务综合平台,达到两个全覆盖:新品试验全覆盖和水产医院全覆盖。以江苏省常熟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核心,向古里镇、支塘镇、辛庄镇辐射。重点打造了沙家浜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支塘、古里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辛庄荷花荡省级高效渔业示范基地。
4、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建设项目。按照“一中心、两园区、多基地”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市级财政每年支持不少于3200万元用于支持全市农业园区发展,2013年共投建项目12个,涉及全市10个镇(区),全年共落实12个园区内重点建设项目,建设总投入达1.8亿元,包括水稻、蔬菜、水产、花卉等产业,主要建设内容为道路、农桥、渠道、鱼池开挖等基础设施,大棚、温室、喷滴灌、防虫网等高效设施,以及加工配送中心、育苗中心、园区服务平台等配套设施。
五、“五张名片”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通过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全市打响了五张农业名片,包括农科所科研创新基地建设、董浜高效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沙家浜现代渔业产业基地建设、古里现代水稻稻作产业基地建设和蒋巷绿色生态有机循环基地建设,丰富了现代农业发展内涵。此外沙家浜国家级湿地公园6月份通过省级考核,9月份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目前,全市已建沙家浜、尚湖、南湖荡、长江自然保护小区等8处湿地,湿地受保护面积达到43%,全省处于领先地位。六、六项监管进一步加强
一是强化投入品监管。积极开展农资打假护农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021人次,检查生产经营企业175家(次),立案5件,涉及假兽药产品1个,劣质兽药产品5个。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全面提高了乡镇、蔬菜规模种植基地的快速检测能力,全市的10个涉农乡镇以及3家规模种植蔬菜基地全面使用已建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全年快速检测样品2.7万份,确保了进入市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强化安全监管。开展涉氨农业企业安全生产大排查;组织渔业安全生产大排查,成立“常熟市渔业船舶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制订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年检渔船289艘;年检农田大中型拖拉机945台,确保夏收夏种期间农机事故“零报告”。四是强化畜牧业监管。指导各镇开展疫情防控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研究制定《2014年-2016年常熟市畜禽养殖规划与治理实施方案》,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完成全市畜牧业产业规划与治理。五是强化生态监管。创建了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建设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是有害生物监管。虞山松材线虫防控取得明显成效,疫木数量较往年有明显下降,松树成片病死现象不再发生。连续三年病死树数量控制在万分之
三以内,达到基本拔除虞山疫点的标准。
同志们,一年来艰辛奋斗取得的成绩固然可喜,但对照市委、市政府明确的更高发展目标和工作要求,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工作中确实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希望在座各位在2014新的一年里肩负责任、勇挑重担,并以此为动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今年十大重点工作是:
1、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体运作。完成园区机构、人员、办公场所落实,并实质性运作;完成系统资产整合和园区公司注册并启动运转。
2、中国蔬菜产业大会。认真做好2014中国蔬菜产业大会各项工作,确保大会成功举办。
3、畜禽养殖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完成全市畜禽养殖综合整治总任务的30%;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夏季大消毒工作;做好奶牛“两病”监测;开展产地检疫、屠宰检疫、“瘦肉精”检测等;做好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工作;加强动物无害化处理。
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程。建设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确保农产品部、省、苏州、常熟四级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5、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引进5家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联结;建立水产、蔬菜研究中心;推进粮油高产创建工作,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1500亩,加强“常优”系列水稻新品种推广;针对主导产业建立智慧农业示范点,启动农业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
6、农机装备发展工程。常规农机升级换代500台(套),示范推广设施农业装备500台(套);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稻麦秸秆还田率达85%以上,综合利用率达98%以上;深化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建设,确保5个镇、20个合作社达标;组织农机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全年无重大农机安全事故发生;启动1—2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点)建设。
7、高效设施农业提升工程。继续推进5个省级“菜篮子”工程基地建设;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3000亩,设施渔业累计完成面积5万亩以上,新增连片池塘循环水养殖面积500亩;推进沿苏虞张优质水稻示范带高标准农田建设。
8、专项争创工作。争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省级现代渔业示范村1个;完成南湖荡省级湿地公园、辛庄荷花荡苏州市级湿地公园的申报工作;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设施农业为重点,加强对上争取力度,项目资金超过上年,并确保安全规范使用。
9、农业从业人员培训工程。围绕农业相关法律法规、现代农业管理、农业“三新”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与流通等重点内容,依托大专院校、党校等办学单位,分期分批开展委系统农业从业人员集中培训,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10、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工程。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抓好中央、省、市各项规定的贯彻落实,修订、完善、健全相关制度,加强作风效能建设、廉政建设、法治建设,全面提升机关服务“三农”水平。
为顺利实现《2014十大重点工作》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全市农林系统的广大干部群众必须统一思想、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精心组织和实施好以下三项工程和五项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三项工程
1、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按照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思路,以“两园区”建设为重点,以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为载体,加快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体系,以点带面加快发展。全市重点创建2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4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镇、5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村,1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50个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30个,基地面积5万亩
左右。建设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完成南湖荡省级湿地公园、辛庄荷花荡苏州市级湿地公园的申报工作。
2、农业面源常态治理工程。根据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目标,发挥全市25个耕地质量系统监测点作用,形成完善的监测体系,提高保水保肥、土壤供肥、肥料利用能力。保护好30万亩水稻,化肥农药进一步减量使用,“三品”面积占比全覆盖。以省有机肥补贴项目为抓手,全年完成新型肥料,包括稻麦缓释肥、增效肥和高效叶面肥13000吨的推广目标。对880个水稻种植大户、25个果蔬生产基地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达到100%,化学农药使用量控制在50%以内。全市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稻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在98%以上、蔬菜达到85%以上。进一步提高以机械化还田为重点的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在蔬果种植中推广节水灌溉和肥水一体化应用技术,建设生态沟渠5万平方米。
3、畜禽三年整治行动工程。完成全市畜禽养殖综合整治总任务的30%。开展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夏季大消毒工作,做好奶牛“两病”监测,开展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瘦肉精”检测,做好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工作。以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等为重点,推进农业废弃物处理设
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各镇已经确定禁养区范围、限养区范围和适养区范围,关停一批不合理的养殖点,提高畜禽养殖的规模化比例,创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生猪常年存栏量控制在23-25万头,年出栏25-30万头。大中型生猪规模化养殖比例达到59%,择机建设畜禽粪便收集处理区,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7%。在碧溪、梅李、董浜的蔬菜种植区,鼓励发展养羊产业,消化和利用蔬菜秸秆,发展1个规模在1000头以上的养羊场,争取3年内全市羊存栏达到2万头。奶牛养殖点和养殖规模只减不增。二、五项工作
1、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内涵。全面启动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质性运行,科学设置组织架构,落实机构、人员、办公场所,完成系统资产整合和园区公司注册。做“精”三大产业特色,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发挥园区产研、推广、示范功能,引进5家科研院所,组织项目不少于10个; 建设1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争取有3只以上水稻新品种同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加快常熟自主育成水稻品种商业化育种进程;完成10000亩高标准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实现水稻育秧企业化、基地化;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17万亩,总产量稳定在3.75万吨,总产值24亿元。新增名优水产苗种繁育基地2个。农业龙头企业完成投资扩建技
改5亿元,总资产达到82亿元。
2、培育农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家庭农场发展与村级合作农场发展齐头并进,坚持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专业化、社会化和规模化。发展集体农场,鼓励水稻连片种植,除碧溪、沙家浜以外,全市8个乡镇都要规划建设好1-2个3000亩以上的连片水稻区。通过3年努力,使沟、渠、路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基本要求,最终建成一批高标准良田。依托南京农业大学等农业高等院校,对基层年轻农技推广人员和职业农民进行中长期、纯专业的学历提升和继续教育。与本市专科学校对接,对毕业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进行职业农民培训,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鼓励和培养青年一代从事现代农业。
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化步伐。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3000亩,累计完成面积5万亩,新增连片池塘循环水养殖面积500亩,养殖总面积超过1500亩;创建省级现代渔业示范村1个;抓好粮、油的高产创建工作,水稻单产达630公斤、面积稳定在32万亩,小麦单产达355公斤、面积稳定在28万亩,油菜单产180公斤、面积稳定在4万亩,水稻商品化集中育秧1500亩;抓好5个“菜篮子”蔬菜基地建设,新增设施大棚、防虫网室4000亩,新增喷灌滴灌面积6000亩,引进开发智能操控设施,增加工厂化育苗温室及相关配套设备比例;逐步建立智慧农业示范点,集成开发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做好古里、海虞两个万亩水稻示范方基础设施建设,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4、提升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以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为重点,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装备建设,着力改善生产条件。实施稻麦生产老旧农机装备的升级换代,加快高效水产、蔬菜园艺、畜禽养殖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发展各类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建设1个省级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董浜核心区)和多个市级农机化示范基地。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规范农机专业合作社管理。
5、积极打造农业干部坚强团队。创新制度推进农业干部队伍效能建设,农委党委将开展“心系三农 情暖民心”服务品牌活动,落实服务保障,强化服务承诺,真诚沟通农户,倾听百姓心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改进作风、依法办事、服务质量、政务公开、清正廉洁等五个方面查找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廉洁从政改进作风。树立自觉学习意识,培养勤俭节约意识,强化主动作为意识。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廉政准则》
等廉洁自律各项制度规定,全体人员恪守廉洁规定,不以权谋私、不徇私舞弊和推诿敷衍,做到令行禁止,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建设一支清正廉洁、作风正派、脚踏实地坚强的农业干部团队。
同志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今年全市农业工作的蓝图已经设计好,做好今年的农业工作,关系到“十二五”圆满成功的大局,关系到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基层的落实,关系到市委十二届十次会议提出的“全力推动常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希望大家能够紧抓重点、攻坚克难、打造亮点;希望大家坚持创新、坚持活力、坚持作风、坚持形象、坚持学习;希望大家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努力在推进常熟农业现代化建设中争创更好的工作成绩!
第四篇:创先争优抓党建 凝心聚力促发展
创先争优抓党建 凝心聚力促发展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公司第x次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在企业新的 “五年”发展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回顾2006年以来的工作与经验,科学分析公司面临的形势,明确今后几年的目标任务,确立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选举产生新一届公司党委和纪委班子,动员和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奋发进取,为实现夹江水工新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现在,我代表上届党委向大会报告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过去的五年是公司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和艰巨繁重的生产经营任务,我们在省国资委党委、股份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公司党委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坚持经营龙头地位不动摇。以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为途径,以增强企业竞争力为重点,以提高员工收入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深化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团结带领广大共产党员和全体职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顽强拼搏,深化企业改革,推进管理创新,紧密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保障作用,企业的综合实力、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一)围绕中心积极开展工作,公司发展取得新成果 一是经济实力逐年增强,有效地提升了公司市场竞争力。五年来,公司党委、公司紧紧围绕股份公司“立足水国内、优先发展国际”的经营战略,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励精图治,奋力拼搏,抓住机遇,抢占市场2006年以来,公司坚持优先发展国际市场,中标丹麦、苏丹、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缅甸、柬埔寨、加拿大、智利等国际项目,共计50亿余元,占公司新增合同的25%,今年要履约的国外合同项目占到了33%,特别是南非和刚果金项目的中标,为打开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以来, 公司大力开发房地产市场,开放小区5个。2006年以来,各项经济指标的攀升,给公司经营带来了质的飞跃。公司营业收入由2006年的2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50 亿元 增长了六倍。利润总额由2006年1.25亿元,增长到12亿元。公司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是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坚持“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理念,深化管理创新、创效能力,坚持严格管理、强化执行力,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不断创新,两级班子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经营管理手段独具特色。
三是企业改革取得突破。在集团公司、集团公司党委的正确决策与领导下,顺利进行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为目标的公司制改革。屡清和解决了多径实体的遗留问题,实行和推进了两级领导干部经营业绩考核办法,根据企业不同时期发展的需要,推行偏平化管理,适时调整组织机构和工挂分配方案。实现了稳定、积极、向上、和谐的工作局面。
四是积极实施人才战略,职工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五年来,公司坚持“人才强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等理念,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引进人才的政策和措施。自2006年以来,共引进大中专毕业生2170人,社会招聘技能人才440人,人力资源结构得到优化。坚持“师带徒”等人才培养制度,出台了指导老师津贴制度,缩短了大中专毕业生的成长周期。公司现有高级职称人员327名,中级职称人员690名,初级职称人员1153名,并建立了以213名高级技师、712名技师以及大批高、中级工构成的技工队伍。这些人才的引进和使用,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健康发展增加了活力和后劲。五年来,公司依靠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投资28亿元,用于新品开发和技术攻关,共完成科研课题180余项,其中完成省技术创新和重大技术装备项目132项.五是职工收入稳步增长,职工队伍和谐稳定。五年来,公司党委和公司班子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完善分配体制,使公司员工收入稳步增长。2006年职工人均收入为32217
元/人,2010年为4517元/人。职工收入的逐年增加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增强了企业凝聚力。
(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五年来,公司党委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各项任务的实施,在公司两级领导班子中开展了创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领导班子活动,着力提高两级领导班子和每名领导干部的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制定了创建“四好班子”活动方案,明确了检查、考核评比细则标准。坚持年中和年末两次的检查考核,把创建“四好班子”和文明单位考核、经营业绩考核、部门考核、安全考核、巩固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强化经营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互相融合。
一是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大力推进领导人员素质建设。采取领导班子集中学习、两级中心组学习、集中培训学习、自学和送出培训“五位一体”的干部理论学习体制和培训模式,保证了每月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的中心组学习制度。在学习中十分注重三个结合: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当前的中心工作、结合职工关心的热点和突出问题,学习与讨论为决策做到了思想上、政策上的准备。
二是公司两级领导班子成员严格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股份公司廉洁从业各项规定。公司领导班子通过每周一次总经理办公会以及不定期召开党政
联席会等,通报各自分管工作情况,并研究讨论涉及企业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运作等事项,没有发生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较好的执行了“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五年来,涉及“三重一大”的事项共50项,均由相关部门按决策程序填写决策情况表上报到监察部备案。各二级单位也依据公司要求和本单位内部规定,凡属“三重一大”事项均做到了集体决策。
三是公司两级领导班子严格执行述廉议廉制度。每年公司领导都在工作会上作个人述职述廉报告,并接受与会职工代表的民主测评。各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也按照述职述廉的要求,在本单位进行了述职述廉,并通过了职工民主测评、公司领导考核、中层领导交叉考核。其考核的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五年中,民主测评优秀的中层干部有129余人次。公司两级领导坚持执行个人收入申报、重大事项报告、礼金、礼品上交登记等规章制度。
四是坚持一年一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
(二)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五年来,公司党委始终坚持融入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全过程中体现优势、发挥作用。领导班子和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基层党支部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
一是规范管理制度。五年来,公司党委以制度化管理为
重点,不断规范党组织管理工作。建立了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会议制度、党员管理和监督制度、激励制度、党支部书记例会制度和党支部工作月报表制度等,同时建立了四好领导班子考核办法和创建文明单位考核细则,使基层党总支、党支部建设基本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
二是狠抓组织建设。公司党委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展示了党组织的作为。按照“三同时”原则及时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五年来,各党总支、党支部都能及时按照党委的统一部署进行了换届,并适时根据机构和人员的变化进行了支部成员的调整和补充。三是坚持“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在党组织发展方面形成了每年有发展、每年有重点培养、每年有新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的梯级发展工作机制。坚持每年开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坚持团内推优、坚持双向培养的工作方法。
(三)以落实责任为核心,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方面,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四)以主题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和工作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是不是能融入到中心工作中去,是否能抓住中心工作的重点和难
点开展工作。公司党委十分重视搭建载体,紧紧围绕公司的稳定改革发展开展主题活动。五年来,在坚持党内开展“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工程”、“党员先锋岗”、“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上,公司党委先后组织开展了 “开展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争创四强四优”主题实践活动等。特别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公司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读书学习、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征求职工群众意见建议,紧扣企业全面建设实际,认真查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认真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形成了领导班子分析报告。
(五)发挥党政工团组织作用,促进了企业稳定和谐发展
狠抓工团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打开了群众工作的新局面。坚持“党建带工建、带团建”,构建大政工格局,工团组织紧密围绕企业经营生产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服务、维护、促进、推动作用,密切联系员工群众,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2006年以来,公司从经营体制到产业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整体经济实力得到增强,产业结构得到调整,职工收入逐年增加,职工队伍保持稳定。但是,在总结公司取得成绩的同时,客观地分析目前面临的形势,对确定公司今后一个时期党委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职工队伍的稳定工作仍然是我们今后的一项重要工作。稳定的职工队伍是公司健康发展的保证,这是公司几年来健康持续发展的宝贵经验。但是,我们要客观的看待这一问题,随着公司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稳定的因素也会随之增加,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会不断出现。因此,做好职工队伍稳定工作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任务,要高度重视,针对具体问题,与时俱进,有效地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队伍的整体稳定。
我们在分析公司今后几年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各种有利条件。经过54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公司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的调整,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新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建立,为公司建立新的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奠定了基础,使公司发展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经过多年的磨练,我们拥有了一支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干工作的职工队伍,这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财富。
针对挑战和机遇,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党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建立和深化“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把握方向参与大事;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建立制度、形成体系;保证监督、促进发展”党建工作新体制为主题,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总抓手,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和创建文明单位为载体,大力推进领导班子建
设、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以及工青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推进公司五年发展规划的实现和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强大的思想和组织保障。
三、今后工作打算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企业实施新的五年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股份公司党委全面实施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起步之年,为做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的作用,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公司党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今后几年我们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为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是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根本保证,也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
2、坚持科学发展,为公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实现公司“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增加企业收入,富裕员工群众,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团结带领全体员工按照既定方针,经过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结合公司主业优势、市场行情与产品特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经营方针,主动运作项目,从源头提升项目的含金量。要努力提升经营能力,客观分析效益增长点和潜亏控制点,超前掌控产品的成本亏损临界点,从中标后的设
计优化提前介入、合同执行前策划、过程实施与控制、收尾量化考核、完工审计直至外部审计的风险规避,科学评估合同的收益与风险,在过程中扩大经济效益的增值空间。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大“管理创效”活动的宣传力度,以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加强各单位生产设施、生产工艺的改进,加强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修订完善。进一步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结合企业实际,推行标准化操作,修订完善作业指导书
公司今后几年制定的方针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员工的整体素质。要建立公司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机制。
3、认真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为公司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领导班子是完成公司各项任务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因此,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作为各级党组织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爱护领导干部,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干部队伍的健康成长。
公司党委和各基层党组织要站在公司长远发展的高度,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统一思想,团结一心,维护公司整体利益和职工队伍的稳定,为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进一步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建设,重点要放在提高两级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上,从发展方向的能力、战略思维能力、激发员工自主创新的能力、组织和沟通协调能力、整
合资源、建立统一战线的能力和化解风险、应对危机的能力。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公司凝聚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一部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科学发展机制建立、创建学习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积极培育具有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先进企业文化。
一是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营造员工学习氛围。二是弘扬企业精神,树立公司新形象。三是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勇挑生产经营重担。
第五篇:党群共建一体化 凝心聚力促发展
党群共建一体化 凝心聚力促发展
针对“两新”组织快速发展、党群工作在此领域相对滞后、党在“两新”组织中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亟待加强的现实情况,2005年,我们把实施“两新”组织“党群共建一体化工程”作为重点创新课题之一,实行党群共建、四位一体,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初步探索了一条在“两新”组织中加强党组织、工会组织、妇女组织和团组织建设的新路,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基本动因
之所以实施“党群共建一体化工程”,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1、县域“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形势倒逼党群组织必须要有所作为。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沭阳全县上下围绕打造一定区域经济强县目标,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全面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全县“两新”组织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到2004年底,全县“两新”组织已经达到1.8万余家(含个体工商户1.6万户),总就业人数达到8.1万人。其中,新建民办教育机构326个,固定资产投入1.4亿元,教职工4871人,在校生数8万多人;私立民营医院已经发展到50多家,从业医护人员1554人;2004年,全县民营企业入库税收已达全县财政收入的65.6%,占全县工商税收的89.4%,“两新”组织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力量。“两新”组织不仅是县域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增长点,是县域劳动力就业的主要空间,而且是维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载体。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讲,培育好、服务好、发展好“两新”组织,是全县上下包括党群组织极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拥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活力优势的党群部门,必须在促进“两新”组织发展进程中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2、“两新”组织中党群组织建设薄弱的实际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在全县“两新”组织快速发展的同时,“两新”组织中的党群组织建设却相当滞后。一方面,党群组织组建率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虽然到2004年底,全县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基本上都建立了党群组织,但是,与全县“两新”组织的总量比起来,建立党群组织的只占8.7%,90%以上的“两新”组织尚未建立党群组织。目前,全县“两新”组织共有党员4217人,只占职工总数的5.2%。另外,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参加妇女组织的女职工、参加青年组织的年轻职工占应参加相应组织的比例都不超过5%,而且有组织无活动的情况更是相当突出。从年初的抽样调查看,已经建立党群组织的“两新”组织,正常开展活动的只有一半左右,而且活动的效果还有折扣。因此,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和群建工作显得极为迫切。
3、党群组织各自为战的现状呼唤一体化共建的新格局。面对“两新”组织中党群组织薄弱的问题,党群部门都作出了相应的努力。但是,各自为战的工作局面带来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单兵作战没有形成合力。这样做不仅有违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党建带团建的精神,而且群团部门势单力薄,工作效果也不理想。有些“两新”组织在接待组织部门和接待群团部门时的态度是大不一样的,建立党组织与建立群团组织的积极性也不一样。二是多头并进制约经济发展。比如,单就组织建立来说,党、工、妇、团等组织分别到“两新”谈组织建立问题,话要说四次,会要开四遍,事要做四次。如果再加上各种活动,你搞一套,我搞一套,虽然都是应该的,但是会影响企业正常工作,其效果甚至是适得其反。三是投入分散影响投入效率。长期以来,党组织和工会、妇女、共青团等组织各自为战,自成体系,各建各的阵地、各搞各的设施,造成了资源浪费,甚至相互挤压,制约了党群工作的正常开展。通过党群共建,在保持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各自特色优势的基础上,整合资源,优势互补。
二、主要做法
1、深化认识,强化领导。具体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县委带头多次举行专题学习会和会办会,学习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和群建工作的新精神和新要求,研究全县“两新”组织党建和群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作出了关于在全县“两新”组织中实施党群一体化共建工程的决定。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县委专门成立了党群共建一体化工程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亲自任组长;在“两新”组织相对集中的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了开发区党工委,统筹领导开发区内的党建和群建工作;各基层党委也同步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从而形成了健全完善的党建、群建工作网络。三是工作机制到位。我们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县委党群一体化共建领导小组例会制度、领导小组成员联系点制度、县委领导联系示范点制度、每月一次的党建和群建联席会议制度等,从而为全县党群共建工作提供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使党建带群建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2、理顺关系,健全组织。县委规定,全县“两新”组织采取属地管理与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办法,民营企业等新经济组织以属地管理为主;民营医院、民营学校和中介机构等新社会组织主要以部门管理为主。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加大建立健全党群组织的力度。按照“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职工群众,哪里就有群团组织”的要求和“先搭台、后充实、再完善,逐步规范”的步骤,在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两新”组织中全部建立党组织,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实行属地管理,属地党委向“两新”组织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在建立健全党组织的同时,同步建立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并实行一人多职,交叉兼职,工会主席一般由党组织的书记或副书记兼任;妇女组织一般与工会女职工会员会合署,其负责人由工会委员兼任;团组织负责人一般由党、工、妇负责人兼任。到目前为止,全县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已经建立党组织271家,其中,单独建立党组织的224家,建立联合党组织的47家,建立工会组织309家(其中,联合工会43家),建立妇女组织28家,建立共青团组织35家,选派党群共建工作指导员378名,应建已建率达到100%。
3、统筹共建,夯实阵地。按照硬件设施资源共享和党建、群建优势互补的原则,我们对党建、群建的活动阵地实行四位一体、一室多用、共同建设、共同使用,挂“党群之家”的牌子。在阵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三个统一”:即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对活动阵地提出统一要求,对制度版面进行统一制作,引入形象导入系统,对活动标志进行统一设计,做到标识化、连琐化、标准化、规范化。目前,全县“两新”组织的党建、群建活动阵地建设基本到位,初步达到了“活动场所标准化、制度建设系统化、台帐资料规范化、电教设备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经初步考核,全县各乡镇都建成了1-2个示范点,城区第一、二批确定的17个示范点,都建立起了功能较为齐全的“党群之家”。
4、找准抓手,开展活动。有活动有才活力。在健全组织、夯实阵地的基础上,我们努力找准新经济社会组织生产经营与党建、工建、妇建、团建工作的结合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内容上,坚持围绕新经济社会组织发展的需要,做到“实际、实用、实效”相结合,不搞形式主义。在活动方式上,坚持党群互动,统一安排,同时按照小型、多样、分散、业余的要求开展活动,以方便职工群众参加,赢得业主的理解和支持。在活动载体的设计上,既体现党、工、妇、团的不同特点,各有各的主打项目,又做到精简、集中。党组织主要开展了“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活动,强化党员职工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和职业技能培训,充分调动党员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工会组织主要开展了劳动技能培训和岗位建功劳动竞赛活动,争创“创新示范岗”,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素质和工作效能;妇女组织主要帮助妇女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并通过开展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等活动,激励妇女职工为新经济社会组织多作贡献。共青团组织主要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激发了青年职工集体和个人争先创优的进取精神,较好地促进了新经济社会组织的发展。在活动的组织上,一般由党、工、妇、团组织共同牵头,党群组织之间统筹配合,相互补台,相互支援。
5、典型引路,全面推进。在工作中,我们首先选择了12个条件比较成熟的单位进行试点,试点过程中,党群一体化共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组织四次现场会办,召开五次联席会议。试点成功后,先组织全县基层党群组织业务负责人观摩学习,再组织“两新”组织业主观摩学习,让试点成功后尝到甜头的业主现身说法,从而,打消业主的顾虑,赢得业主的支持。与此同时,我们总结试点经验,编印了图文并茂的《沭阳县“两新”组织党群一体化共建简明手册》,制作了业务辅导光盘,下发给全县所有“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用以指导其活动的开展。
三、初步成效
通过不懈地努力,党群一体化共建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初步实现了业主支持、职工欢迎、党委满意的目标。具体表现在:
——夯实了党在“两新”组织中的工作基础。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建立健全,不仅让4217多名“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有“家”可归,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而且让8万余名职工有了自己的组织,有了学习、交流、维权的地方。更为重要的是,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的建立,为党在全县“两新”组织开展工作、发挥影响、赢得群众构建了坚实的组织网络,从而扩大了党的工作领域,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
——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卓有成效地开展各种活动,不仅提高了员工的技能和素质,维护了职工的权益,而且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帮助企业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效能。比如,盈天纺织有限公司,原来不太好管理的200多人的大车间,通过设置党员示范岗和技术标兵岗,原来乱糟糟的车间一下子变得井然有序,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经营效益节节攀升;原来每到春节、五一和国庆放长假之后,公司熟练工就会大量流失,给企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通过加强企业的党建和群建之后,业主发现,工资没有增加,但长假之后熟练工流失量大大减少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了。党群共建一体化工程的实施,使党建、群建和精神文明、企业文化建设等工作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格局。县委高度重视,不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领导和督办“两新”组织的党群一体化共建工作,而且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县委将党建、群建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并规定,凡是“两新”组织党建、群建工作不到位的,年终取消基层党委所有项目的评优资格,从而倒逼基层党委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要我抓”为“我要抓”,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和群团部门负责总体设计和部署督查,基层党委和群团组织负责具体实施的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