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法二第2章总结
补充记录
3、无住所的人员取得不满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征税的规定(1)按日工资和实际天数换算出月工资;(2)按月工资计算全月税款金额;
(3)将全月税款金额按其实际工作天数折算实际工作天数应纳的税款
4、查证征收个体户、个人独资、合伙企业的个人所得税
(1)作为业务招待费和广告宣传费计提的收入基数是纳税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销售退回和折扣、折让的收入额。包括:销售收入,劳务服务收入,营运收入,工程价款结算收入,工业性作业收入以及其他业务收入;其中其他业务收入具体包括:销售材料、废料、废旧物资等收入、技术转让收入(不含特许权使
用费收入)、转让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收入、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入和自产、委托加工产品视同销售收入。
对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纳税人从联营企业分回的税后利润或从股份企业分回的股息等,不作为招待费税前扣除的基数。
5、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1)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可以据实扣除;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不得扣除。
(2)购置的单台价格在5万元以下的测试仪器和试验室装置的购置费,准予扣除;超出部分不得扣除。
(3)费用减除标准:2011年9月1日之前为2000元/月,之后为3500元/月。另外支付给业主的工资不得扣除。(4)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成本+费用+损失+准予扣除的税金)―规定的费用减除标准(5)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一定是按年征收,不足一年,要换算为一年。
6、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1)公式如下: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每个月费用减除标准×实际承包月数-上交的承包费(2)对企事业单位承包、承租经营所得,不足一年的,根据实际月数计算。
7、稿酬所得
(1)同一作品再版所得,视为另一次所得;
(2)同一作品先在报刊连载后出版的,视为两次所得;(3)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的,所有收入合并一次征税;(4)预付、分次支付稿酬,合并一次征税;
(5)同一作品追加稿酬的,应与之前出版的稿酬收入合并一次征税;(6)同一作品同时在几个地方出版、发表的,应分别计算征税。
8、财产租赁所得
(1)个人出租房屋收入:营业税3%减半,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地方教育费附加(2%)、房产税4%、扣除以上税费、800或20%后计算个人所得税10%
(2)允许扣除的成本包括:税费+修缮费(每月800为限)+法定扣除标准(3)法定扣除标准为800或20%
9、财产转让所得(1)有价证券
每次卖出债券应纳税额=(该次卖出该类债券收入-该次卖出债券应承担的成本)×20%(2)个人处置“打包债权”
处置“打包债权”应纳税额=处置收入-处置成本
处置成本=实际支出×当次处置债权帐面价值/“打包”债权帐面价值
10、特殊计税方法(1)建筑安装业
① 实行承包经营的。对经营结果拥有分配权的,对项目所得征税,否则按工资征税; ② 个体户和未领营业执照的施工队按照个体户征税。(2)广告业
① 在广告设计、制作、发布过程中提供名义、形象而取得的所得按劳务报酬纳税; ② 获得的其他劳务所得,分别按照不同性质征税(3)拍卖收入 ① 财产原值的确定:
A 通过拍卖所得的,为实际支付的价款及税费; B 通过祖传收藏的,为收藏过程发生的费用; C 通过赠送取得的,为受赠时发生的相关税费 ② 无法提供合法凭证,不能确定财产原值的 A经认定为海外回流文物的,按收入的2%征收个税; B其他的资产,按收入的3%征收个税
③ 原值凭证内容填写不规范,一份凭证包含多件物品无法单独确认的,不得抵扣 ④ 虽然能够提供原值凭证,但是没有税费凭证的,按照原值上注明的金额据实扣除 ⑤ 个人财产拍卖所得应纳的个税应由拍卖单位负责代扣代缴(4)个人股票期权所得 ① 接受时,不征税;
② 行权时,按照购买价与市价的差额征税,依据“工资薪金”比照年终奖计税: 应纳税所得额=(行权股票的每股市价-取得时的每股施权价)×股票数量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月份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月份数
注:上述月份数超过12个月的,按照12个月计算
③ 行权之前转让的,以股票期权的转让净收入作为“工资薪金”计税; ④ 行权后的股票再转让时获得的收益,作为“财产转让所得”征税,暂免征税; ⑤ 拥有股权参与税后利润分配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依据“股息红利所得”征税(5)股权激励所得
个人从上市公司取得的股票增值权所得和限制性股票所得,按照“工资薪金”计税。(6)个人转让限售股
个人转让限售股所得,按照“财产转让所得”计税,公式为: 应纳税额=(限售股转让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税费)×20%
注:如果纳税人未能提供完整真实的原值凭证,不能准确计算原值的,一律按照转让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及合理税费(7)单位低价向员工售房
差额部分按照“工资薪金”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比照年终奖计算方法。(8)企业年金
① 个人缴费部分,不得在计算个税时扣除;
② 企业缴费部分,应视为一个月的工资,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计税;企业按照季度、半年或年度缴纳时,均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计算,不扣除任何费用。(9)个人无偿受赠房屋产权
① 以下情形的房屋产权赠与,不征收个税:
A 无偿赠与配偶、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B 无偿赠与承担直接抚养或赡养义务的抚养人或赡养人 C 房屋所有权人死亡,依法继承的继承人
② 若赠与其他人,则按照“其他所得”计征个税。
③ 受赠人转让房屋的,按照转让收入减去捐赠人支付的成本及相关税费之后计征个税。
11、减免税优惠
A 省政府、国务院以上及外国组织颁发的科学、教育、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奖金;
B 福利费、抚恤金、救济金; C 保险赔款
D 军人的转业安置费、复员费
E 外籍个人以非现金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洗衣费; F 外籍个人按合理标准取得的境内、外出差补贴
G 外籍个人取得的探亲费、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等,经审核批准合理的部分 H 个人办理代口代缴税款手续,按规定取得的扣缴手续费
12、申报和缴纳(1)自行申报:
① 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 ② 从两处或两处以上取得工资的; ③ 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
④ 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
(2)代扣代缴范围:除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合伙企业外,其他都是义务人。(3)律师事务所
① 支付给雇员的所得按照“工资薪金”计税;
② 律师当月的分成收入按规定扣除办案支出的费用后,余额与发放的工资合并后按照“工资薪金”计税;
③ 兼职律师取得的工资不再减除法定扣除标准数额,直接确定适用税率,计缴个税。(4)医疗机构
① 个人在医疗机构任职所得按照“工资薪金”计税;
② 医生或其他个人承包后,经营成果归承包人所有的,应按照“个体工商户”计税; ③ 个人或合伙投资开设医院而取得的收入,依据“个体工商户”计税。
13、对一次性补偿、年终奖等收入计税进行总结(1)特定行业——采掘业、远洋运输业、远洋捕捞业
取得全年一次性工资,应平均分摊12个月计算个税后再汇总,公式为: 应纳税额=【(全年工资/12-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2(2)年终奖、年薪制兑现年薪、绩效工资及年终双薪
A 按照不含税全年一次性收入除以12的商数,查找相应适用税率;
B 应纳税额=(全年一次性收入-当月工资与3500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3)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中少支付的部分 同上
(4)一次性经济补偿(超过12年的以12年计算)
A 按照超出2倍年平均工资部分收入除以12的商数,查找相应适用税率;
B 应纳税额=【(收入/工作年限-费用扣除标准)×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工作年限
14、经批准可减征个税的有:(1)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2)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
第二篇:税法总结
税法公式大全
增值税
一、境内
1、税额=销项税-进项税
2、销项税=销售额*率
3、视销征税无销额,(1)当月类平均;(2)最近类货平均,(3)组税价=成本*(1+成利率)
4、征增税及消税:
组税价=成本*(1+成润率)+消税
组税价=成本*(1+成润率)/(1-消率)
4、含税额换
不含税销额=含税销额/1+率(一般)
不含税销额=含税销额/1+征率(小规模)
5、购农销农品,或向小纳人购农品:
准扣的进税=买价*扣率(13%)
6、一般纳人外购货物付的运费
准扣的进税=运费*扣除率
**随运付的装卸、保费不扣
7、小纳人纳额=销项额*征率(6%或4%)
**不扣进额
8、小纳人不含税销额=含额/(1+征率)
9、自来水公司销水(6%)
不含税销额=发票额*(1+征率)
二、进口货
1、组税价=关税完价+关税+消税
2、纳额=组税价*税率
三、出口货物退(免)税
1、“免、抵、退”计算方法(指生产企自营委外贸代出口自产)
(1)纳额=内销销税-(进税-免抵退税不免、抵税)
(2)免抵退税=FOB*外汇RMB牌价*退率-免抵退税抵减额
**FOB:出口货物离岸价。
**免抵退税抵减额=免税购原料价*退税率
免税购原料=国内购免原料+进料加工免税进料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组税价=到岸价+关、消税
(3)应退税和免抵税
A、如期末留抵税≤免抵退税,则
应退税=期末留抵税
免抵税=免抵退税-应退税
B、期末留抵税>免抵退税,则:
应退税=免抵退税
免抵税=0
***期末留抵税额据《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期末留抵税额”定。
(4)免抵退税不得免和抵税
免抵退税不免和抵税=FOB*外汇RMB牌价*(出口征率-出口退率)-免抵退税不免抵税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免和抵扣税抵减额=免税进原料价*(出口征率-出口货物退率)
2、先征后退
(1)外贸及外贸制度工贸企购货出口,出口增税免;出口后按收购成本与退税率算退税还外贸,征、退税差计企业成本
应退税额=外贸购不含增税购进金额*退税率
(2)外贸企购小纳人出货口增税退税规定:
A、从小纳人购并持普通发票准退税的抽纱、工艺品等12类出口货物,销售出口货入免,退还出口货进税
退税=[发票列(含税)销额]/(1+征率)*6%或5%
B、从小纳人购代开的增税发票的出口货:
退税=增税发票金额*6%或5%。
C、外企托生企加工出口货的退税规定:
原辅料退税=国内原辅料增税发票进项*原辅料退税率
消费税
一、境内生产
1、从价定率纳税
应税品的销售额*税率
***销额=价款+外费,承运发票及纳税人转交发票给购货方不计
2、从量定额纳税
应税品的销售量*单位税额
3、混用两法征税
应税销售量*定额率+应税销售额*比例率(适:卷烟、粮食及薯类白酒)
4、卷烟从价定率
某牌格卷烟核定价=该牌格卷烟零售/(1+35%)
5、换生产消费料,入股、抵债应税品
纳税人同类应税品的最高销售格为计税依据计算消费税
6、准扣外购应税品已纳税款
已纳税=准扣外购应税品买价* 适用率
准扣外购应税品买价=期初存买价+购进买价-期末存买价
7、产销达低污小轿越野小客减30%的消税
应征税=法定率计消税*(1-30%)
8、自产用没同类
组税价=(成本+利润)/(1-消率)
应纳税额=组税价*税率
利润=成本*全国平均成本利润率(给)
二、委托加工
1、没同类
组税价=(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率)
应纳税额=组税价*税率
2、应税品由受托方代收代缴,收回连续生产
准扣委加的应税品已纳税=期初存已纳税+收回的委加已纳税-期末存委加已纳税
二、进口
1、从价定率
组税价=(关税完税价+关税)/(1-消率)
应纳税=组税价*消率
2、从量定额
应纳税=应税量*单位额
3、混合应纳税=组税价*消率+应税消量*单位额
***本节税除国务院令不得减免。
四、出口
1、出口免并退
适用:出口经营权外贸购进消品出口,及外贸受他外贸委代出口。受非生产性的商贸代理出口不退(免)。与增一致。
2、免但不退
出口经营权生产自营或委外贸代出口,不办退。免征生产环节消费税。不退指免征的消税消品出口已不含消税,无须退。与增别:消税在生产环征及免,增是道道征。
2、不免不退
3、商贸
4、退税额
(1)从价定率:应退税=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税率
(2)从量定额:应退税=出口数量*单位额
营业税
1、纳人供劳务转无资售不动价低无正由,按下法核营业额:
(1)同类劳务销同类不动平均价;
(2)最近同类劳务或销同类不动平均价定:
组税格=营本或工程本*(1+成润率)/(1-营率)
成润率省自治区辖市府属地税定。
城市维护建设税
1、城建纳税人的纳额三税“税和”定。
纳额=纳人实缴增消营三税和*适用税率
**市区7%;县城镇5%;非:1%。
2、教育费附加
(1)一般
附加=(增消营税)*征率
*率:3%。
(2)卷烟和烟叶生产单位
附加=(增消税)*征率*50%
关税
1、予以补税的减免税货物:
完税价=海关审货原进口价*[1-申补税实用月/(监年限*12)]
2、从价税纳税
关税=进(出)货量*单位完价*率
2、从量税纳额
关税=进(出)口货物数量*单位货物税
3、复合税纳税
关税=进(出)货量*单位货税+进(出)货量*单位完价*率
4、滑准税纳税
关税=进出货量*单位完价*滑准率
5、关税滞纳金=滞关税*滞征率*滞天
资源税
1、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2、代扣代缴应纳税额=收购未税矿产品的数量*适用的单位税额
土地增值税
1、理论式:税额=∑(每级距的土增税*适用税率)
实际,按下法:
(1)增额未超扣额50%,土增税=增额*30%
(2)增额超扣额50%,未超100%,土增税=增额*40%-扣额*5%
(3)增额超扣额100%,未超200%,土增税=增额*50%-扣额*15%
(4)增额超扣额的200%
土增税=增额*60%-扣额*35%
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纳税=占用面(平方)*税额
房产税
1、从价:纳税=房原*(1-扣例)*1.2%
2、从租:纳税=租收*12%。
车船使用税
1、动船货车纳税=净吨位数*单位税额
2、非动船纳税=载重吨位数*单位税额
3、载货车外动和非动车纳税=车辆数*单位税额
4、动挂车纳税=挂车净吨位*(载货汽车净吨位年税*70%)
5、运输的拖拉机税=所挂拖车净吨位*(载货车净吨位年税*50%)
6、客货税额
乘人=辆数*(乘人车税*50%)
载货=净吨位*税
印花税
税额=赁证计税金额(或应税赁证件数)*率
契税法
税额=依据*税率
企业所得税
1、年税工薪扣标准=年员工平均数*政府定均月税工资*122、招待费扣标=销(营)收净*级扣例+速增数
销收比例速增数
小于1500万5‰0
大于1500万元3‰3万
3、某年可补被并企亏得额=并企某年未补亏前得额*(被并企净资公允价/并后并企业全部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4、纳税=纳得额*税率
5、纳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6、核定所得率,所得税=纳得额*率
纳得额=收入额*应税所得率
或=本费支/(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应税所得率一般题目都会给出。因此,以下这个表估计做综合题时没什么用处。在做选择题时可能会有用处:)
应税所得率表
工交商 7-20%
建、房 10-20%
饮服10-25%
娱10-25%
7、境外税扣限额=境内外所得按税计的纳税*(源于外国得额/境内外得额)
8、境内投所得已纳税扣:
源联营企应纳税=投方分回利润/(1-联营企率)
扣抵免=源联营企纳税得额*联营企率
9、新办劳动就业服企,当年守置城镇待业人员超从业人员总数60%,经主芝税务机关审核,可免征所得税3年
当年置待业人员比例=当年置待人数/(企原从业人数+当年置待人数)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期满,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占原从业人数30%以上,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可减半征所得税2年
当年置待业人员比例=(当年置待人数/企从业人员)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以下是应纳税所得额
1、制造业
纳额=产销润+其他润+(营外入-营外支)
产销润=产销净额-产销本-产销税-(销、管、财费)
产销净额=产销总额-(销退+销折让)
产销本=产品本+初产品存-末产品存
产品本=本期生本+初半品、在品-末半品、在品
本期产本=本期耗直材、工资+制费
2、商业
纳额=销润+其他润+营外收-营外支
销润=销净-销本-销税-(销、管、财费)
销净=销总-(销退+销折让)
销本=初商存+[本进-(进货退+进货折)+进货费]-末商存
***注意制造业和商业的共同的地方
3、服务业
纳额=主业净+营外收-营外支
主业净=业收总-(业税+业支+管、财费)
***以下是税收优惠
4、再投资退税额=再资额/(1-原企率与地率和)*原企率*退率
5、外投者源于外企一年的税后利润一或多次直接再投资,退税的累再投额不超下式:
再投限额=(税后利属年外投企纳得额-该年外投企实纳税)*该年外投者占外企股权比(分配比)
***境外所得已纳税款扣除
6、境外税扣限=境内、外所得税法计纳税*源外国得额/境内外所得总额
7、应纳企税=应纳得额*企率
8、应纳地税=应纳得额*地率
***按年(终了后5个月汇算清缴)计,分季(终后15日)预缴,多退少补。
9、季预缴企税=季纳得额*率=上年纳得额*1/4*率
10、季预缴地税=季纳得额*地率=上年纳得额*1/4*地率
11、年纳企税=年纳额*企率
年汇缴企纳税=年纳税—1-4季预缴企税—减征所得税—外税扣额
12、年纳地税=年纳得额*地率
年汇清缴地税额=年纳地税—1-4季预缴地税—减征地税
13、境外税抵限额=境内、外得按税法计税*源某外国所得/境内、外所得和
汇总计纳所得税=境内、境外所得额*率—境外税抵扣额
14、国内支付单位与外企签借贷技术转让财产租赁合同协议,按规定付的利息、租金、特许权使用费等款项,计入本期国内支付单位的成本、费用,无论是否实际付均认同已付,且按规定代扣代缴外国企业预提所得税。
预提实扣缴税=支付单位付额*预提税率
15、再投退税=[再投额/1-(企率+地率)]*企率*退率
16、所得税汇缴:
年纳税=年纳得额*(企率+地率)
税汇缴补(退)税=年纳税-减免税-政策抵免税-预缴税+境外补税
税法公式大全2
第三篇:税法二试题讲解(模版)
税法二
练习题
【典型例题1】(2010年综合题节选)
某市一家彩电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25%。2009年生产经营业务如下:
(1)全年直接销售彩电取得销售收入8000万元(不含换取原材料的部分),全年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款850万元(已通过主管税务机关认证)。
(2)2月,企业将自产的一批彩电换取A公司原材料,市场价值为200万元,成本为130万元,企业已做销售账务处理,换取的原材料价值200万元,双方均开具了专用发票。
(3)企业接受捐赠原材料一批,价值100万元并取得捐赠方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17万元,该项捐赠收入企业已计入营业外收入核算。
(4)1月1日,企业将闲置的办公室出租给B公司,全年收取租金120万元。
(5)-(6)略
(7)对外转让彩电的先进生产技术所有权,取得收入700万元,相配比的成本、费用为100万元(收入、成本、费用均独立核算)。
(8)6月,企业为了提高产品性能与安全度,从国内购入2台安全生产设备并于当月投入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400万元,进项税68万元,企业采用直线法按5年计提折旧,残值率8%(经税务机构认可),税法规定该设备直线法折旧年限为10年。
要求:计算2009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可直接扣除的税费是()万元。
A.43.10
B.49.10 C.66.10
D.94.10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应纳增值税=(8000+200)×17%-850-34(换购材料)-17(受赠材料)-68(安全设备)=425(万元)
房屋租赁营业税=120×5%=6(万元)
税前扣除的税费合计=6+(425+6)×(7%+3%)=49.10(万元)。
【典型例题2】(2010年综合题节选)已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全年实发工资总额为400万元(属于合理限度的范围),实际发生的职工工会经费6万元、职工福利费6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5万元。计算企业“三项经费”的纳税调整金额。
『正确答案』允许扣除的工会经费限额=400×2%=8(万元),实际发生6万元,因此按发生额扣除,不需要调整;允许扣除的职工福利费限额=400×14%=56(万元),实际发生额60万元,超标,调增4万元;允许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限额=400×2.5%=10(万元),实际发生额15万元,超标,调增5万元。【典型例题3】(教材例题 例1—3)某工业企业为居民企业,假定2011年发生经营业务如下:全年取得产品销售收人5 600万元,发生产品销售成本4 000万元;其他业务收人800万元,其他业务成本660万元;取得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40万元;缴纳非增值税销售税金及附加300万元;发生的管理费用760万元,其中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60万元、业务招待费用70万元;发生财务费用200万元;取得直接投资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收益30万元(已在投资方所在地按1 5%的税率缴纳了所得税);取得营业外收入l00万元,发生营业外支出250万元(其中含公益捐赠38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2011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答案解析』
(1)利润总额=5 600+800+40+30+100-4 000-660-300—760—200—250=400(万元)
(2)国债利息收人免征企业所得税,应调减所得额40万元。
(3)技术开发费调减所得额=60×50%=30(万元)
(4)按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的60%计算=70×60%=42(万元)
按销售(营业)收入的5‰计算=(5 600+800)×5‰=32(万元)
按照规定税前扣除限额应为32万元,实际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0-32=38(万元)
(5)取得直接投资其他居民企业的权益性收益属于免税收入,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
(6)捐赠扣除标准=400×12%=48(万元)
实际捐赠额是38万元,小于限额,不需要纳税调整。
(7)应纳税所得额=400-40-30+38-30=338(万元)
(8)应缴纳企业所得税=338×25%=84.5(万元)
【典型例题4】(教材例题)某企业2010境内应纳税所得额为200万元,适用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另外,该企业分别在A、B两国设有分支机构(我国与A、B两国已经缔结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在A国分支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万元,A国税率为20%;在B国的分支机构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0万元,B国税率为30%。假设该企业在A、B两国所得按我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和按A、B两国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一致,两个分支机构在A、B两国分别缴纳了10万元和9万元的企业所得税。
要求:计算该企业汇总时在我国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
方法一:上述方法的使用,国内外分算,(加法,关键词:多不退少要补)
1.A国扣除限额=50×25%=12.5(万元)
B国扣除限额=30×25%=7.5(万元)
2.A国实缴税额=10(万元)
B国实缴税额=9(万元)
3.A国补交:2.5万元,B国本期不纳税。
该企业所得税税额=200×25%+2.5=52.5(万元)方法二:教材方法,(减法,关键词:孰低的原则)。
该方法的特点是国内外综合计算后扣除我国税法允许的境外所得抵免额。抵免额按抵免限额和境外实际缴纳税额二者孰低的原则确定。
(1)该企业按我国税法计算的境内、境外所得的应纳税额=(200+50+30)×25%=70(万元)
(2)A、B两国的扣除限额
A国扣除限额=70×[50÷(200+50+30)]=12.5(万元)
B国扣除限额=70×[30÷(200+50+30)]=7.5(万元)
在A国缴纳的所得税为10万元,低于扣除限额12.5万元,可全额扣除。
在B国缴纳的所得税为9万元,高于扣除限额7.5万元,其超过扣除限额的部分1.5万元当年不能扣除。
(3)汇总时在我国应缴纳的所得税=70-10-7.5=52.5(万元)
【典型例题5】王某为一外商投资企业雇佣的中方人员,假定2011年5月,该外商投资企业支付给王某的薪金为7 200元,同月,王某还收到其所在的派遣单位发给的工资1 900元。请问:该外商投资企业、派遣单位应如何扣缴个人所得税?王某实际应缴的个人所得税为多少?
『正确答案』
(1)外商投资企业应为王某扣缴的个人所得税为:
扣缴税额=(每月收入额-35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7 200-3 500)×10%-105=265(元)
(2)派遣单位应为王某扣缴的个人所得税为:
扣缴税额=每月收入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1 900×10%-105=85(元)
(3)王某实际应缴的个人所得税为:
应纳税额=(每月收入额-3500)×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7 200+1 900-3500)×10%-105=455 因此,在王某到某税务机关申报时,还应补缴个税为105元(455-265-85)。【典型例题6】陈先生与合伙人在A市共同兴办了一家合伙企业甲,出资比例为5:5。2011年年初,陈先生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了2010的所得税申报表和会计决算报表以及预缴个人所得税纳税凭证。该合伙企业会计报表反映:合伙企业2010的主营业务收入7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1万元,营业成本23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4万元,销售费用25.5万元,管理费用8.5万元,营业外支出5万元,利润总额14万元。经税务部门审核,发现如下问题:
(1)合伙企业在2010给每位合伙人支付工资25000元。
(2)合伙企业年末向合伙人预付股利5000元,计入了管理费用中。
(3)销售费用账户列支广告费12.5万元和业务宣传费10.5万元。
(4)其他业务收入是合伙企业甲从被投资企业分回的红利。
(5)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包括合伙企业被工商管理部门处以的罚款2万元。
陈先生在B市另有乙合伙企业,分得2010利润6万元,经税务审核无调整项目。陈先生所在省允许扣除投资者的费用,陈先生选择从甲企业中扣除费用。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合伙企业允许税前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2)陈先生在甲合伙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3)陈先生来源于合伙企业甲和乙的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4)陈先生共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正确答案』
(1)合伙企业允许税前扣除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的扣除限额70×15%=10.5(万元)
实际发生的费用=12.5+10.5=23万,高于限额,可扣除的数额为10.5万元。
(2)①投资者工资不得扣除,可扣除生计费,需要调增加应纳税所得额:=25000×2-2×2000×12=0.2(万元)
②预付股利不得扣除,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0.5(万元)
③其他业务收入是合伙企业甲从被投资企业分回的红利,属于“利息、股息、红所得”,应调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1万
④工商管理部门处以的罚款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2万元。
陈先生在甲合伙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14+23-10.5+0.2+0.5-1+2]÷2=14.1(万元)
(3)甲、乙合伙企业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14.18+6)×35%-0.675=6.39(万元)
(4)陈先生共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6.39 +1÷2×20%=6.49(万元)【2011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如下】
前8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前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8/1后4个月应纳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税法修改后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4/12
全年应纳税额=前8个月应纳税额+后4个月应纳税额
纳税人应在终了后的3个月内,按照上述方法计算2011应纳税额,进行汇算清缴。
【典型例题7】
陈某2009年1月1日与地处某县城的国有饭店签订承包合同,承包该国有饭店经营期限3年(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承包费30万元(每年10万元)。合同规定,承包期内不得更改名称,仍以国有饭店的名义对外从事经营业务,有关国有饭店应缴纳的相关税、费在承包期内由陈某负责,上缴的承包费在每年的经营成果中支付。2009年陈某的经营情况如下:
1.取得餐饮收入280万元;
2.取得歌厅娱乐收入120万元;
3.应扣除的经营成本(不含工资和其他相关费用)210万元;
4.年均雇用职工30人,支付年工资总额21.6万元;陈某每月领取工资0.4万元;
5.其他与经营相关的费用30万元(含印花税)。
要求计算:1.2009年该国有饭店应缴纳的与经营相关的各种税款。
2.陈某2009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正确答案』
1.国有饭店应缴纳的各种税款:
(1)陈某对外从事经营,所取得的餐饮收入和歌厅的收入应按规定缴纳营业税。
应纳营业税=280×5%+120×20%=38(万元)
(2)国有饭店地处县城,应缴纳5%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38×5%=1.9(万元)
(3)应缴纳教育费附加=38×3%=1.14(万元)
(4)陈某承包期内国有饭店的名义对外经营,未更改名称,按规定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5)工资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可按实际数扣除,扣除数21.6+0.4×12=26.4(万元)。
(6)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280+120-210-26.4-30-38-1.9-1.14=92.56(万元)
(7)应缴纳企业所得税=92.56×25%=23.14(万元)2.陈某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1)承包经营成果=92.56-23.14=69.42(万元)【注意】:在存在税会差异时,需要计算会计利润后扣除企业所得税作为承包经营的成果。
(2)应纳税所得额=69.42-10(承包费)+0.4×12(陈某工资)-0.2×12(生计费)=61.82(万元)
(3)应缴纳个人所得税=61.82×35%-0.675=20.962(万元)
注:2011年承包、承租经营的过渡性计算方法比照个体工商户
【典型例题8】(2011年单选题)2010年中国公民刘某出版长篇小说,2月份收到预付稿酬10000元,4月份小说正式出版收到稿酬20000元;10月份将小说手稿在某国公开拍卖,拍卖收入折合人民币90000元,并己按该国税法规定缴纳了个人所得税折合人民币l0000元。刘某以上收入在中国境内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元。
A.4480 B.4560 C.6080 D.7760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稿酬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10000+20000)×(1-20%)×20%×(1-30%)=3360(元)
特许权使用费在我国应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90000×(1-20%)×20%-10000=4400(元)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合计=3360+4400=7760(元)
第四篇:税法二学习精髓
税法二学习精髓:把“细抠”精神坚持到底 作者:不详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
146更新时间:2009-2-1 10:43:00《税法二》包含了10个税种,税法规定繁多,涉税事项复杂,很多有关税法的细小规定也进行了介绍。需要考生认真学习,全面而准确地掌握知识点,遇到案例不紧张,能清楚回忆相关的法律规定,正确解题;不要模拟两可,无法快速而准确地得出答案。
要想顺利通过考试,应该做到至少看书学习三遍:
首先,认真通读教材,对全书体系有大概的了解,知道本书都涉及那些税种,基本的计税原理是什么。这一遍看书只求知其然,有个大概的印象就行了。如果没有时间,不用做习题。
其次,精读每一章节。要有“细抠”的精神,对税法规定的细微处也要认真思考,力求知其所以然。并配合看书,适量做一些与每章节配套的习题,力求做到不仅看懂了书,还能正确应用,准确解题。
最后,通读全书,查漏补遗,做一些跨章节的习题,立求把知识点前后串联起来,融会贯通。这时往往临近考试,如果还有知识点实在没有复习掌握,那么不管时间多么紧张,也要进行最后的通读,快速地把全书翻一遍,在脑子当中回忆所有已经学过的、掌握的知
识,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最重要的章节进行重点复习。建议大家可以把本书的目录打开,对着章节的名称回忆相关的内容。
第五篇:2018注会《税法》预习考点(二)
2018注会《税法》预习考点(二)【知识点】税法基本原则
税法基本原则是统领所有税收规范的根本准则,为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司法在内的一切税收活动所必须遵守。
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
1.税收法定原则
也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1)税收要件法定主义——立法角度
①国家对其开征的任何税种都必须由法律对其进行专门确定才能实施;
②国家对任何税种征税要素的变动都应当按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
③征税的各个要素不仅应当由法律作出专门的规定,这种规定还应当尽量明确。
(2)税务合法性原则——执法角度
①要求立法者在立法的过程中要对各个税种征收的法定程序加以明确规定,既可以使纳税得以程序化,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社会成本,又尊重并保护了税收债务人的程序性权利,促使其提高纳税的意识;
②要求征税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征税过程中,必须按照税收程序法和税收实体法律的规定来行使自己的职权,履行自己的职责,充分尊重纳税人的各项权利。
2.税收公平原则
一般认为税收公平原则包括税收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即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
税收公平原则源于法律上的平等原则。强调“禁止不平等对待”的法理。
【举例】《个人所得税法》中对劳务报酬所得畸高的,实行加征的规定,对所得高的提高税负,量能课征,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税收公平原则。
3.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经济效率,二是指行政效率。前者要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后者要求提高税收行政效率。
4.实质课税原则
是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
【举例】如果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或其他方法减少计税依据,税务机关有权重新核定计税依据,以防止纳税人避税与逃税,这样处理体现了税法基本原则中的实质课税原则。
【知识点】税法适用原则
1.法律优位原则
其基本含义为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还可进一步推论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优于税收行政规章效力;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时,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新法实施后,之前人们的行为不适用新法,而只沿用旧法。
【举例】某纳税人2016年5月之前是营业税纳税人,全面“营改增”之后为增值税纳税人,企业自查发现2016年3月有一笔收入需补税,按税法规定应向主管税务机关补缴营业税。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也称后法优于先法原则,即新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本原则打破了税法效力等级的限制,居于特别法地位级别比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比较高的税法。
【举例】企业所得税公益性捐赠的限额。
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即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而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溯及力。
【实体法从旧举例】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新法只从新规定开始的时段实施,不溯及以往,以往还按照旧的规定执行。
【程序法从新举例】2001年5月起实施的税收征管法规定,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全部账户账号都要向税务机关报告。按照程序法从新原则,不论是2001年5月以后设立的新企业还是以前设立的老企业继续经营的,不论是企业2001年5月以后开设的银行账号还是以前开设沿用下来的银行账号,现存的经营用的银行账号都要向税务机关报告。这体现了税法适用原则中的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即在税收争讼发生时,程序法优于实体法,以保证国家课税权的实现。
【举例】纳税人必须在缴纳有争议的税款后,税务行政复议机关才能受理纳税人的复议申请,这体现了税法适用原则中的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本文来自东奥会计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