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特色校汇报材料
XX小学特色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俗话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以此,我校将德育建设作为特色校项目,具体工作依托节日主题为载体。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蕴涵着大家的情感内涵,但是现在好多中小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了解不多,对于节日,更多的是追求热闹、好吃好玩,而对于节日背后的文化知之甚少。我校自申报“节日主题”为我校特色项目后,进一步加强了对此项工作建设的力度,积极开展了丰富的创建活动,现对我校的情况作如下汇报:
1、成立了“节日主题教育工作”小组,由我校韩校长担任组长,各班班主任负责具体工作。本学期以来我校开展了三八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读书日、劳动节、母亲节、儿童节、端午节等节日主题活动。我校在引导学生过传统节日的同时,各班班主任还自拟主题开展活动,其中有四年级的 “我在成长”,五年级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六年级的“我的幸福家庭”以及全校参与的“512汶川地震三周年活动”等几个新型主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几个班主任来我办公室谈话时说到通过搞这些活动后,学生知识增长了,也懂事了,他们喜悦的表情使我知道,我校的老师们对待这项工作已经从原先的漠不关心开始变得重视,因为他们从这项工作上尝到了甜头。
2、每逢传统节日,学校将工作布置下去后,教师们就会根据主题方案行动,不同的节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清明节与生命教育,母亲节与感恩教育,端午节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具体的传统节日向学生介绍节日的来历、习俗,然后开展活动,活动有制作手抄报、演讲比赛、节日征文、畅谈心得和体会,比如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将有关这个节日的有关知识收集运用在手抄报中,这样不但促进了学生德育发展,更能够促进智育与美育的发展,这些工作已经成为我校节日主题的常规工作,节日过后,学校会安排专人去收集各班活动后的材料,打印装订,教师自拟主题的活动过后,学校要求各班主动将材料送到专人手中进行整理,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我校节日主题特色校工作的发展。
我校的特色工作比起其他兄弟单位来说还只处在发展阶段,而其他单位的工作已经走向成熟,我们今天来是抱着学习态度来的,通过今天的观摩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只要取得了哪怕不太多的进步,我们也是很欣慰的。
特色学校工作汇报材料
XX小学 2011.6
第二篇:小学特色校建设汇报材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每天清晨的早读时间,从我们大南街第一小学的每一间教室里都传出悦耳的诵读声,响彻校园,这已经成为学校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国人永恒的精神财富,更是素质教育的宝贵资源,孔子曾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在儿童时期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校从XX年9月全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确立了“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打造特色争创卓越”的办学理念,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的培养目标。形成了“诵读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办学特色。把诵读和践行作为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从小树立“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的思想,使学校的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就我校的一些粗浅做法向大家做以汇报。
一、诵读经典,开启学生智慧
小学阶段是人记忆力的黄金阶段,此阶段有意识地让孩子多诵读一些经典,然后在以后的成长中慢慢地体悟,会让学生终生受用无穷。为此我们组织学生每天诵读经典,做到晨读和午诵。晨读即每天利用早自习二十分钟在教室里诵读,午诵即每天利用中午集合前的10分钟全校学生在操场上集体诵读,无论是晨诵还是午诵,都能让学生们在课前变得神采奕奕。
每学期学校根据不同的年级安排不同的诵读内容,分别是:《弟子规》、《大学》、《中庸》、《笠翁对韵》、《论语》、《孟子》等经典篇章。诵读中,我们要求学生要有一个恭敬的态度,精神抖擞、吐字清楚、抑扬顿挫,做到头正、身直、足安。小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童心荡漾,如果大量机械地背诵就会产生闻而生厌的抵触情绪,因此我们本着“不责备,多鼓励”的原则,不要求学生花大量时间机械地背诵,会读就行。事实证明,学生每天坚持诵读,长此以往自然而然就能背诵下来。为了调动学生诵读兴趣,老师还设计了多种诵读形式,如:配乐读、拍手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合作读等,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声、形、情、味和神采。学生们还把国学经典诵读融进传统的丢手绢、跳皮筋儿、踢毽子、拍手歌、击鼓传花等十几种课间游戏中,诵读经典由此变得妙趣横生。
每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诵读大赛,比赛既有规定内容,又有自选内容,老师们无论是在诵读的语气、节奏,还是在队形的编排上都下足了功夫,经常出现创新,有的增加了小主持人,有的编排了一些情景剧,还有的让读诵与音乐、舞蹈完美的结合。一次次的比赛,使学生的诵读水平和能力明显提升,如今学生对经典篇章已经有了相当量的积累,每个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点读手册》。诵读经典让整个学校一下子有了活力,真没想到,孩子能记下这么多的经典篇章,更想不到的是,他们背诵的速度竟然这么快。每天的诵读,并没有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学生不断提高的记忆力及大量的积累,却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践行《弟子规》,创新德行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在传承国学经典中,学校将德育工作寓于践行《弟子规》活动中,进而达到创新德育工作的目的。
(一)把《弟子规》作为德育课本,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制定班级践行点,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
我校把《弟子规》作为德育课本,使之成为学生行为检查的标准。师生们经常把弟子规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对照:“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熟背《弟子规》的基础上,每个班形成了自己的践行特色,老师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确立班级《弟子规》的践行点,并写在黑板的右上方,由教师指导学生把每天的践行点当成一项作业来完成,帮助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也会让学生自己对照《弟子规》查找不足,让《弟子规》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课本。
2、开展多种践行活动,促进广大师生践行《弟子规》。
我校一直以来把培养学生的孝心、感恩心和良好的礼仪习惯作为我们德育工作的重点,先后在学生中开展了评选“孝顺的好孩子”、“文明学生”、“践行《弟子规》标兵”“优秀导行员”“文明礼仪示范班”等活动,在教师中开展评选“文明教职工”、“优秀礼仪导行志愿者”、“文明办公室”“师德标兵”等活动。从活动的策划、评选、表彰到总结,学校充分利用广播站、宣传栏等途径进行大力宣传,进而在全校形成践行《弟子规》的氛围,促进广大师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例如评选“孝顺的好孩子”,学校要求学生回家给父母捶背、按摩、洗脚、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每周家长签字证明落实情况并同时要求每位学生提交一份力行心得。让学生通过与父母的沟通,增进对父母的理解,感受家庭的幸福,促进家庭和谐。我们每学期都会评选出百余位孝顺的好孩子。
在培养学生孝心的同时重点结合《弟子规》的内容落实学生的礼仪教育。制定礼仪示范班评选标准,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提倡学生每天见到老师、客人要行90度鞠躬礼,每周评选一次文明礼仪示范班。在学生践行《弟子规》的同时,老师自己先力行,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每天早上都有志愿老师在校门前主动跟入校的学生行鞠躬礼问好,平时学生给老师行鞠躬礼,老师要及时还礼,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根据老师们践行《弟子规》情况,我们每个月都会评选一次文明教师,在当选的文明教师中再评选出标兵,作为全校师生学习的榜样。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另一个重点。我们的老师经常利用国学教育课为孩子们讲德育故事,把诵读经典与感恩教育相结合,每天的午餐前师生都共同念诵《感恩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感谢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农夫的辛勤劳作和所有付出的人,”通过这样反复地提醒、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同时师生共同学唱各种孝亲、感恩歌。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师生轮流上台讲演八德故事,组织学生观看中华德育故事的动画片,开展德育故事演讲比赛。正是一个个感人的德育故事影响了孩子们,让他们的思想得到洗礼,也明白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二)以传统节日教育为依托,传承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节日是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传统节日的传承对于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重大意义。因此,学校在国学经典教育中注重与传统节日的教育相结合,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元素引入校园生活中,使其成为弘扬民族文化的载体,每学期教师要结合具体的传统节日,介绍节日的来历、习俗活动等内容,并布置力行体验的作业。节日过后,再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不同的节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比如,清明节与生命教育,端午节与爱国主义教育、中秋节强化对家国团圆的期盼、利用重阳节开展尊老爱老教育……让每个节日所开展的活动都具有文化的含义。每一个节日都代表着一个文化符号,如果这样的活动年复一年地进行下去,其文化符号与文化记忆将会固化在学生一生的生活行为之中。
三、推进特色办学的基本策略
1、国学经典教育与教师、家长培训相结合。
学生的发展永远离不开老师、家长的培养,如果说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又何谈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教育。为此我校制定了适合教师、家长学习的培训内容,每周三的下午为教师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观看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的光盘,根据讲座的内容组织教师交流学习心得。学校还定期组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聘请省内外的教授、专家、名师为我们的教师、家长做培训,先后聘请省教育厅厅长助理葛洪源博士、沈阳师范大学刘兆伟教授、国学应用讲师郭庆斌等专家、名师做报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向老师及家长推荐了相关书籍,如:《中国家庭教育第一方案》、《国学小常识》、《弟子规细讲》、《幸福人生讲座》等书籍,免费发放了蔡礼旭老师的40集细讲《弟子规》、德育故事等学习光盘。通过学习不但让老师、家长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提升了每位老师、家长的文化底蕴。我校先后被评为省、市优秀家长学校。
2、国学经典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为了保证国学经典教育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我校将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开设国学教育课,组织编写《弟子规》教案,构建国学课的授课模式。通过每周一次的国学课程,使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开设国学课的基础上,学校重视学科渗透,将诵读活动引入课堂,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挖掘教材中涉及到的与经典相关的知识点,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分析经典的内涵,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由于学生平日的积累,在课堂上经常能引用经典篇章中的一些句子来回答问题,由此证明,学生对于所背诵的经典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
3、国学经典教育与学生特长活动相结合我校启动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培训活动,把每周四的最后两节课作为学生的活动时间,根据学生年龄差异、文化差异的特点,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开设了书法、国画、刺绣、结艺、剪纸等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培训活动。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参加活动,我校一千多学生在弘扬传统文化活动中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多次在校内外的各种比赛中获奖。
4、国学经典教育与校园环境建设相结合。
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我们突出一个宗旨:即让校园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文化气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设立不同的文化主题,每层楼的文化主题分别是经典格言、经典人物、经典赏析等内容,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取得的效果
通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国学经典教育力量的巨大和儿童潜能的无穷!也让我们看到了开展国学经典所取得的教育效果。
(一)读千古美文,强文化积淀。
我校三年级以上的孩子已背完《弟子规》、《大学》、《中庸》、《孝经》的全文及《论语》、《笠翁对韵》的部分篇章,识字量大增,且表达能力强,口齿清晰、思维敏捷,记忆力明显增强。孩子阅读经典,不知不觉中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增长了许多自然知识、历史知识、科学知识,接触到了丰富的名人励志的故事,文学素养提高很快,诵读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丰富,很多孩子出口成章,聪明灵性,偶有“四两拨千斤”的智慧闪现。
(二)品文化精髓,树健全人格。
学校自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以来,广大师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学生变得比以前懂事了,对家长更加孝敬了,对老师也更加尊重了。校园里没有了打架、争斗的粗鲁行为,有的只是和谐与默契。校园内干净如新的墙壁,看不到一丝划痕,地面干净透亮,找不到一处脏物。操场内生龙活虎,教学楼内文明温馨,让人感受到了“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的德育效果。
我校的老师与学生一道享受着读经典的快乐与提高,浮燥之气少了许多,务实聪慧愈发彰显,教师的品格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上课时间,教师在走廊不高声说话语,随时给学生以关注,教师之间互相帮助、文明礼让、团结和谐。
通过学习经典,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说:“自从校园里开展了国学经典教育,我发现孩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回家经常给我背诵《弟子规》,开口总是说《弟子规》教同学们怎样做,主动帮我们做家务,整理自己的房间。”从家长的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带给学生的变化。
(三)诵中华经典,品收获喜悦
一路走来,大南一校不断地成长、进步,我校的这项工作得到了省、市、区各位领导的关注,给以了充分的肯定。2011年6月我校参加了沈河区组织的经典诵读比赛,获得了一等奖;2011年12月,我校参加了沈河区教育系统《盛世长歌》迎新年红诗歌会,由四十多名学生吟诵的《弟子规》在“千古绝唱”这一板块演出;2011年3月我校三百人的诵读参加了《红诗辽宁》红诗经验现场会,同时我校作为现场会的分会场迎来了省市区各位领导、嘉宾参观指导;2011年6月“中国诗人采风团”莅临我校参观国学诵读;2011年9月,学生诵读的《新三字经》在辽宁大剧院参加辽宁省“红诗唱响辽宁”的文艺汇演。学生活泼、明快的诵读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2011年11月诗词之乡的各位领导莅临我校参观指导。
我校已被辽宁省确立为传统文化教育的试点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基地,沈阳市中小学经典阅读基地,沈河区红诗咏诵基地,2011年被评为辽宁省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8月,在辽宁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做经验交流,2011年11月,我们的经验在沈阳市特色学校交流会上交流,我们的工作也受到了新闻媒体的的关注,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多家媒体对我校开展的国学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报道。
可以说,经典诵读的最大收获,对于个人来说,是奠定了做一个有用之人的基础;对家庭来说,是培养了一个让人放心的孩子;对社会来说,是成就了一个栋梁之才。读经典不能只凭一时兴趣,不是追潮流、赶时尚,不是做给谁看的,而是做给我们自己。因为读经典久之,人的气质就会提升,一个孩子从入学到毕业坚持下来,那么到中学后,他的品德、人文素养、学业成绩,一定会出类拔萃。
我校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国学经典教育工作,进一步形成鲜明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办学特色,努力探索、不断创新,争取使每一位孩子在千古美文的熏陶下,切实丰富人文素养,为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基。
第三篇:科技特色校汇报材料
科普先进校经验交流汇报材料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改革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创一流,把科普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发展的基点,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成果显著,社会反应良好,目前已成为天山区乃至全市知名度较高的、家长、社会认可的学校之一。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级英语实验学校”、“区级精神文明单位”、“区德育示范校”、“全国少年军警示范校”、首批“区少年军警校示范校”、“自区青年文明号”、“口腔健康小学”、“市级科技特色学校”、“市级交通安全文明示范校”、“市级教科研先进集体”、“市级红十字会示范学校”、“示范小学”、“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以提高师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造就21世纪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不断加强科技教育的实施与管理,大力实施“科教工程”。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统一规划,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做到常规教学与活动载体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环境熏陶相结合,实现科技教育 内容系列化,管理规范化,方法多样化,活动主题化。逐步走出一条切合学校实际、富有特色、实效性强的科技兴教的新路子。现将基本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方向
科技是兴国之源,教育是立国之本。科教兴国是使我国永远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战略决策。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如果不能夯实基础教育,如果不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去总揽全局,部署工作,让科技活动全方位地渗透、辐射、影响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就会影响科技人才的培养,影响四化伟业的实现。我们今天面临着二十一世纪教育整体改革的实践中,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也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我学校被命名为市级科技特色学校,学校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为出发点,始终坚持科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并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优势,用科技带动教育,组织各种科普教育活动,放飞学生的创新思维,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调动了全校师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使我校科普活动蓬勃开展。开展科普教育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开拓了学生科技知识领域而且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科技教育活动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领导重视,强化管理
学校对科技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视,在强化了管理方面,我们努力做到:
一抓机构建立。学校建立了由校长为组长,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教导处、德育办、各年级组负责人、科技辅导员为成员的科技活动领导小组,形成齐抓共管的管理网络,这为开展科技活动在组织上给予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抓制度建立。为了规范科技活动的管理,我们把科技活动纳入学校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了必要的管理制度。一是坚持周周召开行政会的制度,开学第一周,行政会就要专题研究科技活动的开展;二是坚持了教师业务学习制度,开学第一周的业务学习就要向教师宣讲全校开展科技活动的要求及活动安排;为使开展科技活动有章可循,我们建立了各类人员职责和制度,如分管领导职责、德育主任、教务主任职责、辅导员职责等。这些制度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领导及教师参与科技活动的自主意识和群众意识。教师认识的提高,增强了开展科技活动的责任感、紧迫感。
三抓计划安排。计划是实施的起始环节,是确定学校科技发展目标和方略的过程。为了制定计划,我们注意了三点:第一坚持召开三个会,即召开各部门负责人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会、征求大家对开展科技活动的建设;召开行政会审议并修改活动计划;召开全校教师会,由校长宣讲科技活动计划;第二,坚持由校长亲自审定科技活动计划,并将计划目标要求分解到各个年级,各学科教学领域之中。这样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所制定的计划,教师易于接受,实施时配合默契。
四抓科技课教学: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注重提高科技教育教学的质量。让全体教师认准课堂这一主渠道,利用课堂教学有机渗透科技教育。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管是什么课,教师们都注意学生创造力的激发与保护,让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去说,大胆去做。因为教师们知道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就是科技意识的萌动、创造能力的萌动。一堂堂新颖、活泼、生动的科技教育渗透课,使科技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于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科技意识与实践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课堂教学总要求积极渗进:加强教学直观性、增强教学趣味性、提高知识准确性、指导书法规范性、手脑并用实践性、各项训练渐进性、每堂要有创造性,面向全体普及性。
五抓过程检查。多年来,我校开展了以争创科技校造为主线的科技活动,要求各班做到“六个一”即红领巾广播站每次播诵一条科技要闻,学生每周讲一个科学故事,每月读一本科学家的书,搞一项小制作,各班每学期组织学生看一次科技电影或电视,出一期科技活动小专刊。为了检查这些活动是否落实,我们组织行政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班级进检查,检查后,行政人员及时进行综合评议,并及时与年级组、与教师交换意见。通过检查,使科技活动的开展趋于经常化、正规化。
六抓激励表彰。为了调动教师开展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学校采取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全方位、多途径地促进科技活动的开展。一是把科技活动的开展纳入了评选先进班,先进教研组的重要内容,对评出的优秀者,学校给予了表彰和奖励;二是在每年教学工作考评中将科技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综合评定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以此作为评选先进、晋级、评职的重要依据。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
为保证科技活动的顺利进行,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对科普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进行科普教育提供先进的物质条件,学校加快科技活动室、科学仪器室、实验室、计算机室、图书室、多功能电教室等功能室的建设,建设了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室、宽带校园网等使科技教育的手段实现现代化。并购买了大量航天航模、船模、车模器材、机器人套件、数码相机、刻录机、采集卡、摄影摄像器材等科普教育所需器材。此外,学校也重视科普教育软环境建设,开辟科普知识宣传橱窗,科普文化展示走廊、班级文化,“幸福娃娃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站等宣传阵地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普教育校园环境。同时,学校注意科普教育向社会延伸,挖掘、利用推广科学技术教育社会潜在资源。确立为科普教育基地,为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近科学开创一个广阔的天地。为科技教育活动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使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四、加强培训,健全队伍
科技活动的开展,不仅要有一批热爱科技活动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必须拥有一批素质高、热爱科学的辅导员队伍,它是开展好科技活动的前提保证。因此,我们在抓队伍建设上,首先健全了三个辅导员队伍:即校外辅导员队伍;少先队辅导员和各科任教师组成的辅导员队伍;以专业教师为主的辅导员队伍。
1、加快转岗培训工作,配足配齐科学课程专职教师。多年来,学校积极选派教师参加科学课程教师、科技辅导员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进修、培训。为鼓励转岗教师能安心开展科学技术教育工作,我们不仅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时间计算为教师工作量,还把科技教育业绩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先评优的参考条件之一。这一切为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学校按要求配足科学课程专职教师,还邀请了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李亿祖、郭来清老师等社会热心人士担任学校的校外科技辅导员,加强学校科普教育力量。从而,确保学校能严格按照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开齐上足科学课程、活动类课程。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综合实践课程,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由朱向东老师任组长。落实社会实践总课时,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在科技辅导员的带领下,赴硫磺沟、柴窝堡湖水源地、西山、三屯碑水库水源地、乌拉泊水源地、米东区的东道海子水源地等地进行考察活动,在街道和社区为社会为群众宣传地震、环保各类科普知识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2、创新校本教研机制,重视课题研究,加强教师专业引领。学校确定以校本教研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导向,加强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学校在总结继承原有校本教研宝贵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积极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开设个人教育博客等进行自学、教学反思、交流研讨,逐步建立起校内校本教研网络平台;确立《乌鲁木齐周边水源地调查》校级科学课程课题研究,并在第24届自治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科技实践活动优秀项目二等奖。
3、发挥骨干教师引领带动作用。培训一批,影响一批,带动一批。学校要求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学习结束回校后利用每周教师学科业务学习进行二次培训,让全体教师共享培训成果;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要上一节示范课或讲座。贺莉莉老师执教一堂题为《岩石》的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等等都取得很好的反响。
五、活动扎实,特色鲜明。
1、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形成办学特色。结合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气象日等纪念日,学校每年均组织开展相应普及宣传活动,努力做到科普教育“七结合”:(1)科技与专家指导相结合。学校每学期都邀请科技活动专家来校进行指导和策划科技活动和科普知识讲座。如:先后邀请了乌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李亿祖老师来校进行“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我国淡水资源概括”、“我国湿地概括”等科普知识讲座;乌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郭来清老师进行“探讨岩石的奥秘”科普知识讲座和“探讨化石的奥秘” 等科普知识讲座,在两位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我校科普教育活动取得了很高的飞跃。
(2)科技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科技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培育办学品牌。学校将科技教育列为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一~六年级开展了科学知识知多少、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小发明等科技校本教学。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因地制宜开展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计划、定指导教师,确保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落到实处;科技教育成效显著,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科技创新大赛、电脑作品设计制作、学科知识等竞赛,近几年学生有百人多人次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优异的成绩。
(3)科技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学校积极为学生成长开辟广阔空间,开设了车模、航模、船模、小制作、小发明、科学幻想画、科技实践、养殖、摄影、机器人等兴趣活动小组。每周四下午活动,辅导老师有课时计划、课时备课,期末有兴趣活动小组汇报及总结。教师在授课中注意学生主动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防震减灾》、《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科普知识讲座及图片展, 同时科学教师坚持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动手动脑的科技制作与训练等,促进了学生从身边的科学出发,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从而去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感。同时。学校通过开展不同的科技活动,把学生引进科技活动的大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科技意识,普及科技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科技与各级青少年科普竞赛活动相结合。几年来,我校紧密配合自治区科协、市科协、天山区科协开展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并同步开展学校科技活动,如少先大队组织学生参加“六个一”活动(读一本科技书,看一部科普电影,写一篇科普小论文,出一期科技小报,做一件科技小制作,召开一次科普主题班会活动);请专家和校外科技辅导员来校面对面和学生交流共话科学,达到进行科普传播活动的目的;参加自治区、市级、区级的各级科技竞赛活动;提高学生进行科学创新的欲望。2008年10月,在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第十届“飞向北京”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比赛及第八届“我爱祖国海疆”全国青少年航海模型比赛新疆总决赛中,共有十名学生获奖;学校获综合团体二等奖。2008年11月,在天山区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作品及车模航模船模比赛中,学校获团体第五名,共有25 名学生获奖。2009年5月30日,我校学生参加尚德电力杯第三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新疆赛区选拔赛我校获团体三等奖。2010年11月,参加了天山区第二十五届青少年科技作品及车模航模船模比赛,共有105名学生参加了这次比赛,学校获团体一等奖。2010年12月,参加了第十五届“驾驶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新疆赛区的比赛,学校获团体一等奖。
(5)科技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每学期各中队都会召开一次以科普知识为主题的班队会,班主任及小干部们精心准备,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出一期以科普知识为主题科技板报,向学生宣传科普知识。
(6)科普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学生利用废料易拉罐、雪碧瓶、橡皮泥、绒线编结、布艺粘贴、剪纸绘画等制作作品,充分显示了学生聪明智慧,丰富的想象及动手制作的能力。(7)科技与街道办事处科普工作相结合。我校每年和幸福路街道办事处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普基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幻画的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车模航模比赛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2008年5月联合举办首届幸福路地区青少年航空模型和车辆模型比赛,我校共有40名学生获奖。2010年5月,与幸福路街道办事处组织学生参加参观了新疆科技馆。2010年6月,与幸福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第二届幸福路地区青少年动漫画比赛,有1000名参加,共有100名学生获奖。2010年10月,与幸福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了幸福地区青少年科学幻想画比赛。2010年10月,与幸福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了幸福地区青少年“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科普知识竞赛活动。2010年12月,与幸福路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了青少年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沙盘模型比赛。
(8)科技与“手拉手”活动相结合。学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普知识传播活动,通过专家校外科技辅导员的大手拉小学生的小手,使学生的科普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同时,学校坚持举办每年一度的科技周,开展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小制作作品展,举行学生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科幻画、手抄报比赛和展览。使科学技术教育活动在我校如火如荼开展,形成我校办学特色。科技教育逐渐成为我校办学一个亮点、一张品牌。
六、培养特长,成效显著
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各种能力的同时,教师充分保护学生的兴趣和热情,科技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中还能创设出课堂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氛围,学生能够表现出激情,实现自我;学生还会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尝试全身心地投入,甚至为了解决问题改变学习的态度;学生也会在科技活动中悟出科学态度看问题的好处,而引起自身理念上的更新。科技活动还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在开展各种科技活动中的过程中,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富有个性的学生。
我们在各类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上,还积极地培养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参加中、省、市、县举办的各类竞赛活动。通过参与,集中反映了我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是高的。如我校四(1)的马鸣霄制作的《电子钟》、六(4)班的黄婉蓉发明的《自动喂鸟器》、六(1)班的苏勋泽发明的《简易画线嚣》、六(1)班的黄若薇发明的《自动升降窗帘盒》、五(1)班的樊培尧发明的《电光笔》、三(2)班的李昕睿制作的“简易凉衣架”、四(5)班薛涵钰制作的沙盘模型等同学在天山区、乌市科协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小发明、小创作的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既拓宽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有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使得学生喜爱,家长支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
总之,相信我校的科技教育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指导和帮助下,在全体科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将逐步走上教学、教研、研究性学习与科普活动相结合的办学之路,推动学校科技教育活动的全面、有序、健康地开展。同时在今后的科普教育活动中,我们将更进一步加强管理,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软、硬件建设,真正为学生创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开发智力的氛围和场所,为争创一流“科技教育示范学校”而努力。
第四篇:特色校创建汇报材料
创建特色学校简介
鲍店镇第一寄宿制小学
我校创建特色学校。充分利用学校每一块场地,调动每一位学生,以“全员参与,形成技能,快乐成长”为思路,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让校园充满智慧与生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现将特色校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活动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二节课后。
二、兴趣小组活动内容与目标
内容共分四大类12个小项:
1、“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艺术类,要求做到有内容、有方法、有目标、有效果。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提高其艺术素质。
2、“羽毛球、乒乓球、跳皮、跳绳、踢毽球、呼啦圈、炫舞球、丢沙包、投物入篮”等体育活动类要求做到活泼、丰富、有序、有趣。掌握简单的体育技能,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
3、健美操的开展,要求做到活、齐、神、美。放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能更有激情地投入到学生之中。
4、“棋类”项目要求做到“懂” —“通”—“能”。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动手的能力。
我们的宗旨是“多”而不滥、“动”而不乱、“发”而不限、“续”而不断。“多”而不滥:“多”,就是力求活动内容丰富,但是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做到不模仿、不照搬、不作秀、不图红火。
“动”而不乱:每项活动都要让学生动起来,但要做到有组织、有制度、有指导、有交流、有评价。
“发”而不限:“发”就是尽情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做到不禁锢、不限制、让学生们敢于冒尖、敢于创新。
“续”而不断:“续”就是连续、就是坚持、不或冷或热,不断断续,因为“特色”必须以坚持不懈为保证。
我们就是要从了解学生特长着眼,从培养特长入手,以主动发展为要,走特色办学之路。
追求教育的本真,着眼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我们一寄人追求的目标。
三、激励机制
1、辅导教师要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根据活动特点,可以以不同的形式进行考察)
2、每项活动都要有以比赛的形式开展,都要有学生的精典作品,学校领导每天对老师们的活动情况进行检查。
3、学期末,学校将组织评委对各辅导老师开展的活动情况进行考核,通过开展兴趣运动会及艺术大赛的形式来激励学生。
2011年12月12日
第五篇:大明小学德育特色校汇报修改稿
实施主体性德育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大明小学德育特色校建设汇报材料
大明小学成立于2010年3月。学校占地面积48435平方米、建筑面积8458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平方米,生活用房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在校学生820人,其中住宿生623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4人,其中市级德育先进个人3人,县级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 15人。
建校三年来,大明小学秉承“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科研兴校、特色誉校”的办学理念,发扬“崇德、尚真、乐道、载秀”的精神,坚持把“我是主人”的校训贯穿到学校的各个领域,并将构建并实施主体性德育作为德育特色进行创建。
一、梳理思路,形成主体性德育新理念
我们在认真反思学校德育工作中忽视学生主体性表现的基础上,明确了主体性德育的内涵及其基本理念。我们认为:所谓主体性德育就是教师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提供一系列真实而深刻的生活情景和平台,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让学生在自觉、自主的活动中体验、感悟,在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中建构自身德性和主体人格,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觉醒与主体发展过程的德育。落 1
实这一理念,需要我们教师遵循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原则,采取体验、沟通、建构、唤醒的方法,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二、建设队伍,保证主体性德育的实施
1、开展读书活动。多读书、读好书,走近经典、走进名著,与名人巨匠对话,让书香浸润心灵,丰盈思想,培育精神,促进成长。活动的开展做到“计划、交流和读书体会”三落实,开展读书“三个一”活动,即“每周写一篇读书随笔”,“每月写一篇教育叙事”,“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三年来,我校教师共读书目十几种,个性化阅读平均每人20本左右,写读书笔记十万字左右,举行读书论坛或交流会10余次。在阅读中中领略了孔子、苏霍姆林斯基、魏书生等大家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广大教师的心灵一次次得到洗礼,爱心与责任不断增强。走出了像刘合、林京梅、张英杰、曹振宇等一大批优秀班主任。特别是刘合老师,先后三次为全镇教师做了《一线班主任学会在自我成长中与学生沟通》、《快乐行走》、《读书铸就教育梦》专场读书讲座,成为教师读书的领跑者,被大家一致誉为:大明教育的土专家。
2、开展《走近名师》系列活动。学校每年都要派优秀教师参加全国班主任高层论坛,并把优秀班主任和教育专家的讲座录制成光盘进行有组织的观看。让老师直接领略专家风采,倾听高端声音。我校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组织了《走近名师》班主任专题论坛,特别是2013年张英杰老师介绍的王家文老师的素材型班会《来一斤母爱》,对大家
启发很大,震动很大,衍生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话题班会和情境班会,在解决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问题方面极富实效。
3、建设教师交流平台。2012年为了突出网上研修的快捷、便利和高效,大明小学创建了班主任研修QQ群。全体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加入了班主任专修QQ群,学校安排专人进行班级管理的话题发布,大家进行话题讨论,针对问题上传文件或视频供大家共享,管理员对话题讨论及上传材料进行整理,学校对参与情况进行统计和考核纳入班主任考核。通过优秀管理员、优秀Q群成员评选,促进了Q群建设,加速了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于福艳、张彩霞等年轻教师迅速成为班级管理骨干,于海东、范玉锐、刘合等被评为优秀管理员,成为班级管理的草根专家。
三、重建制度,保障主体性德育的开展
《集体备课制度》、《大明小学班级管理细则》、《大明小学文明班级细则》、《家长学校考勤制度》、《社会实践要求》、《养成教育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用制度引领和规范师生主体性德育行为,构建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校内外、课内外有机结合的主体德育格局。
三、选点突破,践行主体性德育
主体性德育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如何将理论层面的思考化为切实可行的操作,我们选取课堂教学、班集体建设和社会实践三个点进行突破。
(一)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
人。
我们认为,课堂作为德育的主阵地,除了明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时突显学科德育外,大量的德育因素是在教学组织和活动过程中生成的。基于这一认识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我们以改革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达成育人之目标。
1、学习借鉴,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使“三三五”式主体德育课堂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学校制订了《“三三五”式主体德育课堂改革实施方案》、《“三三五”式主体德育课堂教学流程》、《“三三五”式课堂教学评价细则》、《“三三五”式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策略》、2、细节深研,实施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专业,如何将构建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日臻完善,我们在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几个关键点上深研细究。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问题生成单、课末检测单”两张单子突出“我是主人地位”。课前用“问题生成单”引导预习,有助于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学习成为自觉,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了加强此项工作,我们出台了《预习习惯指导》指导学生首先学会自读文本,初知文本内容,写出自己的体会,提出疑难问题。学生的预习由开始的老师引导到现在的自觉预习,自主预习的习惯、主动完成作业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基本成为我校学生的一 4
种基本素养。“问题生成单”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从中获得学会学习、终生学习的德育力量。从操作层面上解决了以往学生被动预习,学习缺乏自主的问题。课末利用“检测单”分层次设计,检测目标达成度,学生对所学内容自我检测,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在自我评价过程中体验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快乐。“两单”成为大明主体德育课堂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自我评价习惯凸显学生主人地位的重要措施。
(2)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以往的课堂,我们所看到的师生交流方式仍然是一对一的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更多的人成为旁观者和听众。如今,我们主体德育课堂上看到的是四人一组的学习团队,听到的是“我们的问题是〃〃〃〃〃〃我们的方法是〃〃〃〃〃〃我们的结论是〃〃〃〃〃〃”这样以小组为单位的汇报,这种融集体教育于课堂教学凸显团队精神的课堂得益于小组建设。在小组建设过程中,根据“组际同质、组内异质原则”,每四人一组,形成一对一帮扶小对子,一号帮四号,二号帮三号,为了加强小组建设,大明小学制订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小组学习制度》、《学习小组奖励制度》,以此加强小组建设,通过小组学习使课堂教学出现个人独学、同伴对学、组内合作学、组际互学、班级群学的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活动,自主、合作、展示、分享尽在其中。合作学习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再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而是落地有声实实在在的德育体验,每一个学生都是参与的主体,既有独立思考,又有细密 5
分工,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小组荣誉的贡献者,学生的自主精神、合作意识、互助品格、团队精神和自信力不断加强。
(3)培养学生成果展示与交流能力。传统课堂,仅靠老师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方讲台就足以让老师一人包揽整个课堂,把德育演绎成凭空说教或“警察式”的“管、灌、罚”。新的主体德育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变革老师一人唱的“独角戏”,用哪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育学生的主体精神,如何给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用哪种形式展示更具操作性、实效性?问题活生生的摆在面前,在此攸关时刻,大明小学再次邂逅了MS—EEPO创始人孟兆斌的有效教育理论,他在有效教育课堂活动中运用小卡和展板进行展示,给彷徨中的大小人以新的启示。用白板作为展示的平台,让每组学生把自己解决的问题、策略、结论写在小白板上,然后再进行组际间展示、交流、汇报。在展示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在白板上进行工整书写,展示汇报要求声音洪亮,提倡礼貌用语,如“我们的汇报完毕,哪组有不同意见请提出,有不懂问题请提问”、“谢谢您的提问或解答”等,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注重书写规范,表达完美,交往文明、做事专注等优秀品格得到进一步培养,实现了德育主体地位的真正回归。指导中心赵春林主任说:“在展示过程中我们看到孩子们的眼睛亮了,思维活了,兴趣高了,效果好了,自信力强了。学生在合作、探究、展示、分享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 6
种技术,汲取的是幸福人生的力量。”
3、专家引领,提升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
实践过程中,指导中心王秀文、李树明和陈凤雨几位专家先后四次到学校进行指导,大明小学主体德育课堂教学改革显现出明显的成效。从课前预习到问题梳理,从合作学习到精彩展示以及课末检测,学生的预习习惯、质疑习惯、阅读习惯、书写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培养无处不在,学生在课堂上显示的更加阳光自信,更加具有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宁城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袁钜瑞校长听张英杰、齐红丽等老师课时看到学生的表现激动的说:“大明小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令人耳目一新,课堂上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主人,把德育目标、养成教育有机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切实突出了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在学生习惯培养、主体精神培育以及落实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上迈出了坚实步伐。”教育局督导室王凤鸣主任视察工作时对大明小学“三三五”主体德育课堂也给予高度评价:大明小学的主体德育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正确,模式可行,操作科学,成效显著。
(二)建设优良的班集体,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 在构建德育新体系的过程中,我校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我校依托班主任专业化课题,在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建设班级上进行研究与实践。为充分发挥班集体建设过程中的育人功能,采取“四还”策略,让学生在亲历亲 7
为的班集体建设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做班级的小主人。
1、还学生管理权——班级管理清单化。为了全面落实魏书生民主教育思想,构建班本德育,“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大明小学对班级管理实施了清单管理,在“清单管理”创始人刘和老师的带领下,全校18个班级,小到关灯关窗,让学生自选岗位、自领任务、自定制度、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在实践和体验过程中,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被充分尊重和信任,责任心明显增强,学生的专长得到发展,弱项得到锻炼。使他们的劳动和活动得到认同,光荣感和归属感得到培育。真正使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成为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主人。为了进一步加强此项工作,我们还开展了“星级评价”,对学生的班级岗位履职情况和习惯养成情况进行星级评价,整个评价分为四个层次: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学校总评。“学生自评”一日一次,每日自省吾身,重在自觉和唤醒主体意识;“同学互评”加强自律,民主监督,重在修正和赏识;“老师点评”重在引导和点播;“学校总评”一周一评价,一月一汇总,一学期仪表奖,重在激励和构建。对在班级“清单管理”、习惯养成星级评价中评为优秀的班级,学校在每周升旗时被确定为升旗班级,星级学生在国旗下讲话,以此激励优秀班级和优秀学生。每学期还对总分前三名的班级、班主任以及“十星少年”进行奖励,通过发喜报、奖状、登学校名人榜等形式进行鼓励。
3、还学生组织权——班会活动主题化。主题班会是主体德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主题班会来澄清是非、提 8
高认识、开展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树立人生观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必修课。大明小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开展话题式主题班会、情景式主题班会,让学生自主策划与实施,充分发动学生,使学生成为班会的主人,让学生面对问题、面对情境树立德育目标意识;通过讨论、争辩培养是非观念;凭借模拟角色、感同身受增加情感体验;激励主动参与,内化服务意识,提升精神境界。如钱亚丽老师六年级《向目标进发》主题班会,让学生自行设计,自主选材,自主策划,自主实施。整个活动完全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进行,学生通过观看雏鹰与蜗牛攀上金字塔的过程引发人生或学习应有目标;通过扮演“换羽成蝶”故事等感受奋斗的艰辛;通过签名、宣誓活动激发进取精神;通过“我的星愿”设计未来十年目标,让孩子在实践中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并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整个活动以引导提精神,以体验促内化,以践行促养成,以参与促自我完善。
4、还学生建设权——班级文化生活化。“环境影响人,环境教育人”,过去传统的文化建设总是把一些离孩子较远的“假、大、空”的成人化东西强加给孩子,忽视了“孩子渴望成功、渴望成为主人、渴望成为展示的主角”的心理诉求,所以,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突出“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身边人影响身边人”的文化理念,让学生集体设计班级名片、共同确定班训、自行设计主题板报,班级名人名言全是把本班的美德少年、三好学生、星级少年等人的生活照、个人信条等制成喷绘,使学生感到“榜样并不遥远,榜 9
样就在身边”,充分体现出我是班级的主人,我是文化建设的主人,我的地盘我做主,学生的荣誉感、成就感明显加强。学生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被认可并获得归属感。
4、还学生阅读权——阅读图书活动化。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读书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几年来,我们扎扎实实开展读书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措施有四:一是保障时间,每周至少开设一节学生阅读课,用好早读、午读和晚读“三读”时间,实施礼拜天读书工程,并开展好寒暑假的读书活动。二是保障读本。建好图书角,每位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五本书带到班级,贴上标签及漂流读交流卡。在班级之间开展“好书换换看”活动,实现好书共享。充分利用总校新购臵的3000多册图书开展“漂流读”活动。三是保障管理。晨诵午读由学生自主管理,做到“一日一积累,一周一反馈”,每周学生读书后学生都制作一个阅读积累卡,展示在班级文化园地上,班级围绕阅读积累卡,开展共享读书成果评比活动。四是提供展示的平台。学校把每年四月定为“读书节”,开展经典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会,好书推荐,评选出“读书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有力的推动了读书工程的实施。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做生活的主人 实践是外在规范转化为学生内在品质的桥梁,为了让学生进行实践,我们开展了家庭和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和体悟的平台。
一是家校联手开展共育活动。在学校每学期开学都开展“养成教育强化月”,把守则规范、文明礼仪、卫生安全、学习习惯等养成教育内容分配到四个周,进行校内强化训练,结合习惯养成还开展了“好学生好孩子”家庭主题实践活动,使养成教育延伸到家庭、社会,让家长、社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让教师通过联系卡及时知道学生在家的表现,让家长通过进校园、进课堂随时看到孩子的进步与不足,家校共育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习惯养成。
二是广泛开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体验性德育。例如加强城西劳动时间基地建设,让学生从小学会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尊重父母劳动,感恩父母。与城西关工委张玉壶主任竭诚合作,使张玉壶主任的“爱心书屋”成为学生假期读书的重要场所,并且张主任每年都要用自己的钱对热爱读书和家庭表现好的孩子进行表奖。利用城东烈士墓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清明节”都要开展英烈祭扫活动,缅怀先烈,感恩前人。激发爱国热情,激励学生把对前人的缅怀转化为感恩行动。三是不断拓展研究性学习领域,让研究性学习成为主体德育实践的重要方面。结合学校主体德育教育,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程特有的开放性、实践性、系统性的学科特点,开展了《走进辽中京》、《环保小调查》、《身边的浪费》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体验和实践过程中养成热爱祖国、爱护环境、厉行节约、诚实守信等美德。这种体验性、实践性德育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说教式德育背景下学生“听而不 11
信,言而不行”的局面。
三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学习着、领会着、落实着、体验着、完善着主体性德育,教师理念新了,方法变了,学生活跃起来了,德育实效性不断增强,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成效显著,具体表现在:
1、构建并实施了“三三五”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能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各种习惯在课堂上得到培养,主体精神得到培育。2013年5月市教研中心吴东晓主任观摩课堂教学后,盛赞大明小学“三三五”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务本求实“眼里有人”的教育,是对传统德育的挑战与颠覆,是通往学生自我觉醒、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阳关大道,是学生培养习惯、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做人,学会成长不断自我完善的幸福之路。县指导中心教研部赵春林主任在几次课堂观摩后也评价说:“大明小学的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更浓厚,各种养成教育与学科教学结合的更加紧密了,学生变得更加自信了,这才是真正的“人”的教育,才是对孩子未来幸福负责的教育。”由于课改成效显著,宁城县教育局、指导中心先后两次在大明小学召开现场会,赤峰教育报以《小荷才露尖尖角》对大明小学主体德育课改模式构建进行了专题报道。正是这种主体德育课堂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校被评为“市级小作家杯”培训基地,近100名学生获得少儿书信大赛一、二、三等奖。汪洋、尹婷、黄文硕等17名学生被评为市、县级三好学生、美德少年。
2、主体性德育的实施促进了大明小学师生良好精神风貌的形成,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全体学生文明守纪,自主自信。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模式已然形成,正如学生家长所言“走进大明小学,老师是全体学生的老师,学生是全体老师的学生,无论孩子出现在哪一个角落,都有老师的关注和照料,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我们很放心。”、“孩子在家里更加体贴父母,在社会上更加懂事。”
3、主体德育构建了一种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家庭、社会的德育实践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体验,促进了知行的统一,同时也是对课堂主体性德育和班级主体性德育的深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班级的主人、社会的主人。
4、学校影响力不断提升。2011年被评为“小作家杯培训”基地,2012年大明小学“城后西基地”被评为市级优秀实践基地,最让人欣慰的是以大明小学为主体的大明镇总校在2011年全县六年级质量检测中,获得全县第三,乡镇排名第一的好成绩。2012年又获得全县第二的好成绩。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深得广大家长一致好评,周围乡镇学生纷纷慕名到我校就读,近两年到我校就读的学生就多达200多人,学校发展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尽管我们不断在用心、用我们的睿智创造性地追寻新时期德育的金钥匙,但是,实践中迸发出太多的新问题考验着我们的耐心与智慧:“三三五”主体性课堂模式操作中的细 13
节还需要我们探索,社团活动尚处在起步阶段,社会实践基地还比较单一,基地设施还比较落后,学生自主性评价体系还没形成等。为了让我们的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活动使道德所具有的生命意义在现世生活中得以真实、生动的体现,我们还将求索前行,为把大明小学建设成为宁城乃至赤峰地区的品牌学校而努力。
2013
大明小学 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