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元王朝》读后感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叫《大元王朝》的书,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尤其是成吉思汗,他本名叫做铁木真,是一位军事天才,以为父报仇的名号不断的壮大队伍,慢慢的征服了整个蒙古大草原,被推举为大汗,他最伟大的是亲率大军横扫欧亚大陆,威名在欧洲远扬,《大元王朝》读后感。他善于治军,创建和统帅的蒙古军训练有素。战法有许多,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迂回突袭。他曾经六次攻打西夏,他所到之处可谓是战无不胜,敌国军队降的降,败的败、跑的跑。
我要向他学习无论什么时候都做出理想的决定,遇到挫折决不气馁,要勇敢面对,读后感《《大元王朝》读后感》。我要向他一样选择一个理想的目标,好好学习,努力完成这个目标。我要向他对待下属一样对待同学,和同学们好好相处,团结友善。
成吉思汗身上真的有许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第二篇:康熙王朝读后感
《康熙王朝》读后感
文学,总会给人幻想,让人飘忽现实之外;而历史,却会粉碎那些幻想,让人重新落回现实。
《康熙王朝》全书分为夺宫、惊风密雨、玉宇呈祥、乱起萧墙四卷。
第一卷主要写了当时正值清朝初年,百废待兴,顺治皇帝要美人不爱江山,宁愿出家,与青灯常伴左右,将江山交给年仅八岁的爱新觉罗玄烨。而康熙在登基之后,在祖母孝庄皇太后的辅助下,通过制约、均衡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鳌拜和遏必隆,孤立鳌拜势力,聘用良师伍次友,任用魏东亭、索额图、吴六一等贤臣,最终铲除鳌拜,稳定朝纲,巩固皇权。
第二卷讲述的是康熙八年,北有罗刹掠地烧杀,西有葛尔丹擅自称王,南有三藩离心离德,东有台湾骚扰海疆。康熙帝沿用伍次友的治国方略,先收西南,再平西北,任用水师提督施琅,收复宝岛台湾。图海与周培公带领八旗劲旅扫平西北隐患,魏东亭与武丹抓获假的朱三太子杨起隆,挥师西南,三藩势力最终得以解除。
第三卷玉宇呈祥。大清帝国一番血雨腥风之后,终于天下太平,如果说前面讲述的是宫廷争斗、国家大事,那这儿讲的便是民间疾苦。康熙十六年,连年阴雨,黄河决口,百姓苦不堪言。康熙命治河总督靳辅治水,靳辅手下陈潢陈天一乃治水奇才,解决与于成龙一次次的矛盾纠纷,终得解决水患。如周培公一言:不能安民,不可言撤藩;不能聚财,不可言兵事。水患一解,连年丰收,国库充裕,扫平西北葛尔丹乃剑拔弩张。皇上御驾亲征,三平葛尔丹,最终迎来康熙盛世的局面。
第四卷祸起萧墙,主要讲述的是乾坤定,众皇子争夺皇位之事,并且大兴文字狱,伤害了不少仁人志士。
读完这本书,喜欢康熙帝的睿智与胆识,他用人不拘一格,对于姚启圣,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前朝皇帝已经下过圣旨:姚启圣之人,孤傲自诩…….永不录用。然而就是为了这样的一个小老头,康熙悖逆祖宗,烧掉顺治圣旨,启用姚启圣为福建总督。但是如果没有姚启圣,就不会有签海禁界,又怎么会海霹雳施琅这样难求的大将军位大
清王朝效力呢?取天下就是在与用人才,而用人才最重要的又是要去夺得士子之心,这样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来给大清国效力。
康熙帝是一位名垂千古的明君,然而,作为丈夫和父亲,他似乎并没有那么合格,女儿两次摔砸父亲的礼物,我看到了一位父亲那种伤心痛苦却又碍于皇帝尊威无法动容的无奈和悲凉。同是碍于九五至尊的金口玉言,直到容妃死,都没能得到康熙的召回。向自己的妻子认错,这在常人眼中无比正常的事情,在一个帝王身上却难之又难。正如最后老年康熙所说:“她扎得太深了,不想拔出来了。”除了给死后的容妃还原全部的荣耀和加封皇后,这位丈夫再也无法补偿给自己这位贤惠的好妻子任何东西。
当然了,这本书中不仅仅有气度慷慨、敢作敢为、雄才大略的血性男人,也有令我钦佩和感动的女人们:孝庄皇后——一个沉着镇定、明智稳重的女人,霸气中充满着强悍。身为女人,但她心系大清王朝,纵观全局,会驾驭人心,有身藏不露的帝王心术,在大灾难来临时波澜不惊,从而化险为夷。她的一生是令人敬佩的一生,她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大清王朝,献给了自己的皇族,献给了自己的亲人。她为了爱放弃了一个女子的柔软,但是却收获了挚爱的整个世界。
苏麻拉姑——她是爱康熙的,但却多了几分思考,她明白后宫生活的险恶,也惧怕康熙有一天会丢弃这份爱,于是她明智的选择在受伤之前全身而退她对感情的认识早已超脱世外,成为至高无上的信仰。她的不与世争,她的一心一意,还有她拿得起放得下的爱无一不令我感叹,在世俗面前、在爱情面前,她是伟大的。
皇后赫舍里,一位高高在上母仪天下的皇后,她的寂寞又有谁知?她有着精致的容颜,性格随和,通情达理,可皇帝的爱偏偏是不属于她的。她的一生,如昙花一现,短暂,却华美、传奇。
还有好多令人感动的女人,如容妃,她理解皇帝,深爱皇帝,却最终在刷马桶的悲惨中惨淡离世;蓝齐儿葛尔丹死后,蓝齐儿留在了准格尔。有一次她回京探望父母,见到容妃已经成了女奴后与康熙决裂,伤心离去,永远留在了草原……
历史从来不会因为那一个个灿烂或悲痛留下他匆匆前行的步伐,正如唐太宗李世民所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看历史,我们或
许会感叹,或许会无奈,或许会为某一个人的命运而悲叹,但是历史就是历史,它不会为任何人做任何改变。斗转星移,弹指一挥间,这些都已成为过眼烟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有这些功过是非自有它当时的历史背景因素,也自有后人来评价。天下一统乃一人之天下,生死荣辱只是一句话而已,乾纲独断。即使有“大清律”,那里边的绝大部分也是那一个人认定的,也是因为那一个人在特定时候而可以临时改变的。我们今天的社会是法制社会,不可能某一人说了算,我们学习康熙,就是吸收他利于我们发展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求在我们工作中得以应用,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更辉煌的业绩!
2011级市场营销一班
郑可婷
第三篇:康熙王朝读后感
《康熙王朝》读后感 康熙帝简介:康熙,全名“爱新觉罗·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顺治皇帝的第三子,清兵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王朝》是二月河老师的作品,后来被翻拍成电视连续剧,电视剧曾陆陆续续看过一些,不过看的不系统。大二时候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不过总感觉没有书上写的精彩,于是就去图书馆借了全套阅览。
看完之后对康熙的为人不是很欣赏,尤其是与汉武帝刘彻相比成长环境同是别人执掌大权。康熙为人阴险,城府极深:即使是光着屁股一块长大的魏东亭也心存怀疑;还有文武双全忠心耿耿的周培公因为是汉臣最终安排在关外,一个汉臣最终客死他乡。
不过康熙帝御人之术的确十分高明:一代怪才姚启圣,由最初的桀骜不驯到后来忠心不二的“平台”大臣;敌军将领施琅硬是被拉到自己的队伍里。
说道康熙权力生涯的开始,不得不提母仪天下的孝庄太后。孝庄太后一生辅佐两位皇帝----顺治和康熙。顺治即位时候辅政大臣多尔衮权倾朝野,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下嫁多尔衮的孝庄着实让人十分钦佩;在顺治皇帝荒废朝政的情况下又辅佐小皇帝玄烨,此时的清王朝党羽之争已经十分严峻,动荡不安的情况下孝庄为小皇帝亲征一步步打基础。
康熙帝朝政治理的井井有条,党羽之争权势的稳稳当当,然而康熙的家庭生活尤其是储君王位争夺的十分血腥,康熙对此自始至终也没理出个头绪。
康熙的一生可以用孟子的话来总结非常恰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岁登基,登基之时鳌拜专权,一步步隐忍积累实力,最终一举铲除鳌拜;铲除鳌拜之后不经喘息,前朝残党**,削藩王,灭吴三桂;灭藩之后,铲除郑氏余后收复台湾;统一台湾之后御驾亲征剿灭葛尔丹。此时的大清王朝已是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一系列的坎坷政治生涯磨练了康熙坚韧隐忍的性格,同时也体现出康熙是一个天生的政治家军事家。
第四篇:《戴维斯王朝》读后感
《戴维斯王朝》读后感
这本书讲述的是戴维斯家族三代投资人在华尔街的投资故事,从历史的角度展示了这个家族王朝的成功投资理念,其中至关重要的几点,在这里记录下来时时提醒自己不走弯路。
复利的威力
爱因斯坦说过复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戴维斯家族用长达半个世纪的成功投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美的复利奇迹。
家族的第一代老戴维斯的投资生涯从1947年开始,时年38岁的老戴维斯辞去州政府公职,拿着从妻子那里借来的5万美元,到1994年离世留下了9亿美元的信托基金,年化复利回报高达23%。家族的第二代谢尔比掌管的基金20年年化复利回报20%,超越同期标普4.7%。家族第三代克里斯掌管的基金18年年化复利回报12%,超过同期标普4.3%。
对比A股众多股民动辄年内翻倍的收益率,世界顶尖大师的收益水平就显得很平庸了。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有多少人在牛市中迅速翻了几倍的浮盈在熊市中连带本金一起赔掉,长期来看短短一两年的高收益没有任何意义。
更多的时候慢就是快,拿沪深300举例,这个指数覆盖了沪深两市资产质量最好、规模最大、盈利水平最高的300家公司。GDP是由国内所有企业创造的财富,其中上市公司相对一般企业创造财富的速度要更快,沪深300是全体上市公司中的佼佼者,速度要再快一些。综合来看对财富增速做一个排名,沪深300>全体上市公司>实际GDP>名义GDP。最保守的情况下,期望沪深300指数以等于GDP的增速增长是合理的。未来5-10年,名义GDP大概率是每年5%-6%的增幅,CPI增速2%-3%(大概率可能更高),最终的收益率保守估计在7%-9%之间。依此计算只要在市盈率11倍到14倍之间买入,就可以安稳的获得至少7%的年化收益率,万幸的是300指数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区间内波动,即使忽略估值用定投的方式瞎买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根据72法则,用72除以收益率就是资产翻倍的时间,投资沪深300如果平均年化7%,10年资产就可以翻倍;如果是稍有经验的投资者能做到15%,5年就可以翻倍;如果按大师级的水准年化20%来算3.6年可以翻倍。这样看以20%这种众多股民不屑一顾的增长率其实一点也不慢。
实现投资盈利其实并不困难,每一次选择公司时都与沪深300比一比,如果仔细研究后对这家公司盈利增速高于沪深300有十足信心,就可以大胆买入。如果连跑赢指数的信心都没有,这样的公司不值得拥有。真正难的是怎么长期保持高于市场平均回报率的盈利,23%的回报率戴维斯保持了47年巴菲特保持了将近60年。
戴维斯双击
著名的“戴维斯双击”来源于股票价格的计算公式 P = EPS * P/E,即股价等于每股收益乘以市盈率。根据这个公式,选择一只有潜力在未来实现盈利大幅度增长且市盈率估值水平较低的企业,当企业的释放利润时投资人将获得的超越企业利润增长的超额收益。
假设一家企业如今的盈利水平是1,P/E = 15。3年后盈利水平翻倍达到2,市场看到了企业的增长潜力给出25倍P/E,作为投资人将获得3.3倍的收益。当然,在企业基本面恶化的时候市场争相抛售,股价呈倍数下跌被称为“戴维斯双杀”。
选择低估值成长型企业或者逆境反转型企业,追逐戴维斯双击固然是一个好策略,关键在于是否能判断企业成长的确定性以及避免低估值陷阱。评价企业的成长性要结合行业的前景,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优势变化的趋势等等综合判断,对投资者能力要求是相当的高。需要对企业做深入的研究才能确定,没有经过深度思考的再好的企业也拿不住,一个大跌可能就抛了,根本等不到双击时刻。廉价的股票也许就值这个钱,在不了解公司基本面的情况下仅凭低估值买入往往难以逃脱被收割的命运,时间只会是伟大公司的朋友,垃圾公司的敌人。
关于择时
股市盈利看似很容易,只要以高于成本价的价格卖出股票就可以。躁动的市场衍生出最常见的行为就是追涨杀跌和无止尽的抄底。预测股价的短期走势,即使赌对了也没有任何意义。
因为投资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事,以赔光本金早早出局放弃未来四、五十年复利增长为赌注的短期盈亏是不值得追求的,长期来看正确和错误的比例永远是1:1,除了上帝不可能每次都对。抄底则更不可取,感觉低估了的价格可以更低,即使越跌越买又有多少本金能够消耗呢?
戴维斯家族对于择时的观点可以简单总结为“等待合理价格的出现”。首先要承认的是我们没有能力预测市场先生的出价,这并不丢人,因为世界顶级的投资大师也没有这个能力。纵观戴维斯家族半个世纪的投资历程,其中经历了2次漫长的牛市、25次调整、2次严酷的熊市、1次大崩盘、7次温和的熊市、9次衰退、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如此多黑天鹅事件哪能一一预测。买入、被套、腰斩、套牢也是大师们上演的常规戏码。
A股更是以牛短熊长著称,去赌股票能大涨是绝对的小概率事件,付出很大精力也不见得有效果。正确的做法就应该做好企业研究,做好估值,等待合理价格出现后买入。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涨,所以买入后最好的策略不是涨点就卖落袋为安而是是时刻留在市场里,等待企业成长推高股价甚至迎接戴维斯双击,直到价格出现明显高估或是企业基本面出现变坏趋势后卖出。
第五篇:《大明王朝》读后感
对一个理科生来说,我的历史知识是零散、不完整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喜欢阅读历史类书籍,特别是明朝那些事儿。
大明1566是个不平凡的年头,严党和清流派的矛盾冲突接二连三,朝野内外暗流汹涌,波谲云诡,虽然最终以严嵩被贬抄家、严世蕃论罪杀头而告终,但是,大明公司的腐败已经深入骨髓,倒闭之势难以扭转。看似是权倾朝野的严嵩祸乱朝纲,其实腐败的根源仍在公司董事长朱厚熜身上。
二十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是个不好伺候的主子。极敏锐!极多疑!极猜忌!厉行一君独治,置内阁视同仆人,设百官视同仇寇,说打就打,要杀便杀。外用严党,内用宦奴,二十余年不上朝,名为玄修,暗操独治,最擅长的是让百官猜字谜,政不由他出,都交给下面的人去猜、去争。在这样的主子手底下,作为首辅的严阁老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啊。
严嵩任内阁首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明君在位,悍臣满朝,严阁老之难又有谁晓?说到底,他也就是善揣圣意,充当了嘉靖的一杆枪。严嵩倒了,继任者徐阶又干得有多出色呢?这样的朝廷也难有真正的'贤臣,贤与不贤有时候也由不得他们。
但是,大明朝野依然有一股浩然正气在,文官士人中自有清流,名臣辈出,海瑞便是其中代表。“公夙有澄清天下之志,拯救万民之心。”,海瑞那“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的凛然陈词振聋发聩,无党无私,一身正气令人热血沸腾,这样的“直人”连嘉靖也难奈他何,虽然烦他,但是作为一国之君仍把他当做一把利剑留给了储君。
历史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其人其事曾经存在过,并且还将或者正在发生,读后或拍手称快,或扼腕叹息,总之有趣的很。
【《大明王朝》精选读后感】相关文章:
1.《大明王朝纪事》读后感作文
2.信任读后感精选
3.科学读后感精选
4.精选《飘》读后感
5.精选憩园读后感
6.读后感好句精选
7.《家》读后感精选
8.飘读后感精选
9.《红岩》读后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