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电学院专业介绍5
光电学院专业介绍
出处:招生办 日期:2012-04-24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培养目标:
从事光电仪器与系统总体技术、光电检测、图像信息处理技术等方向的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与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研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等专业人才。
专业内容:
工程光学、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精密机械、测量与控制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图像信息处理技术、激光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课程:
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光学设计、光学测量、精密机械设计、自控原理基础、光电技术与实验、光电检测技术、光电仪器原理与设计、光纤技术基础、光电成像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显示技术、视频技术。
就业与深造:
适宜于从事大专院校教学和科研岗位、国防和国民¾济建设各工程部门的科研院所、工厂企业、管理机关的光电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应用、科技开发、技术支持、生产和管理岗位工作。本专业设有硕士学科点和博士学科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优秀学生可以竞争本-博连读。40%-60%的毕业生可以继续读研究生和出国留学。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
从事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光电子、激光技术等方向的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应用,电子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研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等专业人才。
专业内容:
光电通信领域需要的光学、光电子学、激光技术、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系统技术、通信原理、网络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应用、应用光学、波动光学、网络技术、光存储技术、数字信号/图像处理、光电技术与实验、激光原理、光纤技术基础、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光电检测技术、光电成像原理。
就业与深造:
适宜于从事大专院校教学和科研岗位、国防和国民¾济建设各部门的科研院所、工厂企业、管理机关的光纤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科技开发、技术支持、生产和管理岗位工作。本专业设有硕士学科点和博士学科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优秀学生可以竞争本-博连读。40%-60%的毕业生可以继续读研究生和出国留学。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从事光电子、光电检测、光电成像、图像信息处理技术等方向的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与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应用、研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等专业人才。
专业内容:
光信息与光电子学、光电子器件、光电检测技术、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显示技术、图像信息工程与图像信息处理技术、激光技术、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系统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主要课程:
电子技术基础、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半导体物理、应用光学、物理光学、光电技术与实验、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成像原理与技术、光电子学基础、光电检测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显示技术、光纤技术基础、视频技术等。
就业与深造:
适宜于从事大专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国防和国民¾济建设各部门的科研院所、工厂企业、管理机关的光电子技术与光电成像技术等的应用、科技开发、技术支持、生产和管理岗位。本专业设有硕士学科
点和博士学科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优秀学生可以竞争本-博连读。40%-60%的毕业生可以继续读研究生和出国留学。
学制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第二篇:光电信息学院
学院简介:
光电信息学院在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和物理学4个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及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光学工程学科设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有4个本科专业涉及5个专业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工程与光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传感网技术。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教授29人,副教授及高工41人。
学院有电子薄膜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构成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平台。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
专业名称: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按大类招生,含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显示与
光电技术、传感网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方向。)
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四年、工学或理学学士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旨在培养具有宽厚基础知识、卓越实践能力、优秀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光电信息技术人才。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要求毕业生掌握新型光电子元器件的原理分析、设计、制造及测试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材料、工艺、电路、器件性能的分析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掌握光通信与集成光学、物理电子技术、光电探测与信息处理、信息显示技术、电光源与照明技术、光伏能技术、传感网技术等领域的材料、工艺、电路、器件与系统的新技术。专业特色:
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实行“大类招生,自选专业,模块教学,分类培养”的模式,即学生进校时不分专业,经过两年半的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学习后,根据志向在光通信与集成光学、物理电子技术、光电探测与信息处理、信息显示技术、电光源与照明技术、光伏能技术、传感网技术7个课程模块中任选一个进入相应专业学习,在四年级上学期,对学生按照三种不同的类型(深造型、创业型和就业型)进行针对性培养,最后一学期重点完成毕业设计。“大类招生,自选专业”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减少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更
符合学生的利益,也为“模块教学、分类培养”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大类招生,自选专业,模块教学,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专业核心模块负责人聘任制,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强调宽厚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设开放式课外综合训练大平台(学院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科技创新基金、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光电设计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机器人大赛、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培养为导向,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光电信息学院在5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不断突破传统领域,优化专业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的,形成了严谨扎实的治学风格和积极进取的求学态度。尤其近几年,学院依托“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显示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与器件”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整合教学科研团队,形成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构建了一流的科研与教学平台,创建了“科研促进教学”的运行机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验项目建设和学生创新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大类招生,自选专业,模块教学,分类培养”的实施和推进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主干课程:
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微积分、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方程与特殊函数、复变函数、大学物理、普通化学、普通生物学、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军事理论等。
学科基础课:电路基础、模拟电路与脉冲电路、高频与射频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逻辑设计及应用、电磁场与波、电子技术实验基础、集成电路应用实验、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物理光学、应用光学、固体与半导体物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等。
专业核心课:①光通信与集成光学模块:通信原理、光纤通信、激光原理与技术、集成光学与器件、光通信技术综合实验等。②物理电子技术模块:真空技术、电
子离子光学、阴极电子学、微波技术、物理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等。③光电探测与信息处理模块:光电图像处理、信息光学、红外与微光技术、光电探测与系统、声光技术、光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等。④信息显示技术模块:光电材料与器件、显示技术基础、液晶显示技术、显示器件驱动技术、薄膜晶体管原理与技术、显示技术综合实验等。⑤电光源与照明技术模块:气体放电型照明光源、半导体照明导论、新型照明光源驱动技术、照明系统设计、照明技术综合实验等。⑥光伏能技术模块:材料分析基础、太阳能电池材料及其技术、光伏系统与设计、建筑太阳能技术、光伏能技术综合实验等。⑦传感网技术模块:传感技术、微传感器、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网技术综合实验等。
毕业走向: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毕业生大部分可继续攻读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也可到到光通信、光电工程、光电子技术与器件、光电测控与传感以及微波技术、信息显示技术等领域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公司,从事产品研究、技术开发、教学、管理等工作,成为本领域或相关领域的高级人才
第三篇:光电信息技术介绍
光电信息技术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等技术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传输、探测以及光电信息的转换、存储、处理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光电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近年来,随着光电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和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因而对光电信息技术 基本知识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光电信息技术以其极快的响应速度、极宽的频宽、极大的信息容量以及极高的信息效率和分辨率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从而使光电信息产业在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在技术发达国家,与光电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从业人员逐年增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
在信息科技领域,电子学在20世纪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其信息属性的局限性,使其无论在速度、容量还是在空间相容性上都受到很大限制。而光是生命的源泉,它为人类提供青山绿水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衣食住行的资源,并使我们目睹五彩缤纷的世界。因此,光(光学)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以光子或光波作为信息载体的光电信息技术则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明显的优越性。如在信息处理速度上,电子器件的响应时间最快也只能达到1011s,而光子器件则可达到1013~1015s,比电子器件快了103~104倍。并且,光子在通常情况下互不干涉,具有并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光计算中可大幅度提高信息的处理速度。此外,在存储能力、传播速度、抗干扰能力等很多方面,光子器件弥补了电子器件的很多不足。尤其光电信息技术在高技术战争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在预警、监视、侦察、观察、瞄准、通信、精确打击、作战效果评估、电子对抗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作战方式、部队编制和后勤供应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光电信息技术不仅全面继承与兼容电子技术,而且具有微电子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与更广阔的应用范围,从而成为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具有巨大冲击力的高新技术。
光电信息技术是由光学、光电子、微电子、微计算机、微材料等科学技术相结合而成的多学科综合的高新技术,涉及光信息的辐射、探测、变换、传输、处理、存储与显示等众多的内容。它以极快的响应速度、极宽的频宽、极大的信息容量、极高的存储密度、极快的处理速度、极高的信息效率和分辨率,以及微型化、集成化等特点,推动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以Tbit/s(1 Tbit/s = 1012 bit/s)为起点呈现超越摩尔定律的爆炸性增长的信息量的要求,从而使光电信息产业在市场的份额逐年增加。在发达国家,与光电信息技术相关产业的产值已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对从业人员和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多,竞争力也越来越强。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掌握光电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也迫切需要普及光电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虽然不少高等学校相继增设了光电信息类专业或院系,但现行出版的光电信息技术或光电技术等教材的信息流程的内容不全、不新,而不能满足目前光电信息方面人才的需求。基于这样的形势,作者为满足新增光电信息类专业的教学需求,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与书籍,并借鉴以前所编教材《光电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电检测技术习题与实验》及《光电信息实用技术》经验的基础上编写了本教材。
以上是我从网上找的,网上没有具体的对这个的介绍,网上都是一本一本的书关于这个技术的,没有内容看不了,有目录必须购买才能看,上面的内容有的是书籍的介绍,我剪下来的,你自己看看吧,我也不知道有用没用。。。
第四篇:电子信息学院学院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学院
College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咨询电话:029-82330178
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及仪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录音艺术七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电工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从1980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1982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本科生2600余人,研究生280余人;教职工86名,其中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2名,副教授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0余人;学院设有24个专业实验室,1个实习实训中心,拥有陕西省电类基础实验示范中心、陕西省纺织印染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学院教学总面积为55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固定资产总值达3000多万元。
学院设有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科学与工程(含5个二级学科)、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信号与信息处理)、1个工程硕士领域(控制工程)。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成绩优秀者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
电子信息学院科研力量雄厚,每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企业横向合作课题100余项,年科研项目经费已超过500万元。完成的科技项目已获国家进步二等奖2项、包括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28项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
自动化专业
自动化专业是陕西省省级特色专业,校级名牌专业。本专业以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为专业支柱。培养从事计算机控制网络、计算机控制系统、生产设备和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测控系统,信息采集、处理、通讯和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面向各行业自动化的宽口径专业,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嵌入式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现场总线及通讯技术、工厂供电,计算机控制系统、检
测技术、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智能化仪器仪表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机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自动化技术领域,计算机及控制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开发、设计、教学等工作。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校级特色专业。本专业以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为主干学科,培养研究工业过程自动化及测控技术的能力,能从事控制计算机网络生产设备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智能化测控系统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一个面向各个行业的检测与控制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检测与控制系统专业知识,接受检测与控制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虚拟仪器分析与设计、现场总线技术、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测控电路、测控系统原理与设计、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业、机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从事检测与自动化控制领域,计算机及控制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科研、开发、设计以及教学等工作。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以过程装备及其过程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设备与机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控制与管理,以过程装备设计为主体,过程工艺与控制技术应用为两翼的学科交叉型专业。其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纺织工程、管理工程、计算机及信息工程知识,具有创新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在工业装备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先进制造业的软硬件开发及应用、企事业管理等领域从事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习内容横跨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过程控制、过程工艺等学科,主要学习物理、数学、力学、过程工程、机械设计、计算机技术、过程装备及机械、控制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工程设计、测控技术和工程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对过程单元设备及成套装备的优化设计、创新改造、技术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能够在机械、能源、生物、动力、冶金、炼油、化工、石油、轻工、医药、食品、环保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过程装备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也可在工业生产中从事过程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陕西省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的特点是电气与电子并重,电力电子与信息处理相融,软件与硬件兼备,装置与系统结合。学生主要学习电力系统、智能电网、高低压电器设备、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电气工程导论、自动控制理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电网传感器与仪表、电磁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微机保护、发电厂电气部分、高压电器、高电压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智能电网信息与网络、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概论、智能电网技术等。
本专业中包含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2个专业方向。学生具有本专业领域内一个专业方向的基本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综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职业目标是电气工程师。
就业去向:电网公司、电力设计研究院、电力科研开发部门、电力建设部门、发电厂以及与电力生产密切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电力电子类高新技术企业等,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技术、城市供用电技术、继电保护与自动远动技术等方面的工程规划、设计、生产、运行、控制、试验、科研、开发应用技术与管理工作。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本科四年,毕业后授工学学士学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工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有: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电路、计算机系列软硬件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信息理论基础、EDA技术及VHDL语言、电子测量与仪表、数字图像处理、现代DSP技术、数据通信及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现代通信技术、自动控制、物联网技术等。
通过本专业学习,毕业生可获得以下知识和能力: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相关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能适应电子与信息行业对人才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具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及扎实的数理及外语基础;掌握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有分析、设计、集成、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及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前沿理论,具备新技术应用及研发的能力;了解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本科四年,毕业后授工学学士学位。学院设有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成绩优秀者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
通信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将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在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有:电路理论与应用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处理系列课程、通信理论及技术系列课程、高频原理及电路系列课程、电子系统设计系列课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上机训练、电子工艺实习、电路综合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主要专业实验:通信原理实验、高频实验室、微波实验室、程控实验室、EDA实验室、电子电路实验、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实验、通信综合实验室等。
本专业按理工类招生,本科四年,毕业后授工学学士学位。学院设有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点,学生毕业后可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成绩优秀者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
第五篇: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信息学院介绍
光电信息学院介绍
一.学院简介
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简称光电信息学院)2012年6月由原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光电学院)和原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系)合并成立。先后为国家培养了1.5万名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11年,光电信息学院被确定为国家试点学院(全国17所,华中地区仅此1所),与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一起承担起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改革攻坚任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特区”之一,光电信息国家试点学院借鉴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经验,全力推行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正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优秀教师选聘办法,坚持以高水平师资为支撑,着力推进国际化、探究式、小班化教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电子和微电子领域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现有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光学工程”和二级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一级学科“光学工程”在2012年的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87 人,教授38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62人,依托光学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师资,其中院士(兼)3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6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湖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湖北省楚天学者8人。学院在校学生4336人,其中本科生2806人,硕士生1015人,博士生515人
二.专业介绍
学院拥有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3个本科专业,其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多年来被相关大学评价机构评为A++专业,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是国家特设专业。学院拥有8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以及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已形成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21世纪最大的产业,光电子和微电子信息领域蕴藏着巨大的技术需求和旺盛的人才需求,学生就业的行业背景广阔。
本科专业具体介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英语应用能力强,系统掌握光电子学、光信息学,以及电子学与通信、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以材料为基础,以电子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为核心,以系统应用为方向。培养在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存贮以及显示等领域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有特色,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以半导体器件为基础,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及半导体工艺开发为核心,以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集成及应用为方向,能在集成电路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的高级人才。
另外光电信息学院下设属于启明学院的王大珩创新实验班和光电卓越工程师班,具体情况可参考启明学院介绍
三.教学科研
学院拥有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2003年,成为教育部和科技部两部委联合授予的第一批9个“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2007年获批教育部“面向群体创新人才互动式培养实验区”,2011年学院获批国家试点学院。试点学院建立以来,努力贯彻和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系列化核心课程建设为核心,以自主学习为导向,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标志,通过人才培养体制的改革创新,切实保障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21世纪信息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学院在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理工结合,强调宽口径培养,始终坚持将本科教学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教学和科研的互动。一批教学教改成果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湖北省教学成果奖。
学院举办的“王大珩”光电实验班、光电信息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开展了个性化培养改革。实验班面向全校本科生选拔基础好、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优秀人才,设计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个性化培养。
为提高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2012年,先后获批建立了3个国家级和1个省部级本科生工程实践基地。
强有力的科研基础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了支撑。学院承担了一大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防重大科研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部委下达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以及与企业界、大学、研究院所之间的合作项目。一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等。
学院教授、副教授面向本科生授课,高年级本科生进入研究所、实验室参加各种实际项目的研究工作,已成为学院的传统并形成规范化的制度。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的研究,接触到当前的科技前沿,在研究活动中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院将自身强大的科研平台优势逐渐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使本硕博人才培养有了人才、技术、经费、项目依托。学院依托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推进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学院还积极发挥电子信息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光子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敏感陶瓷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光电测试服务中心、武汉市集成电路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科研平台的育人作用。
四.国际合作办学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中法国际教育合作已开办10年。学院与法国巴黎南大学、巴黎六大和斯特拉斯堡大学联合开办“光电信息工程”(中法班),采取3+3培养模式,直接选拔优秀本科生赴法留学,攻读硕士学位和工程师学位(Engineer Diploma)。
与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开办中英班,交流模式为“3+1”(即在我院读3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1年)、“2+2”(即在我院读2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2年),中英双方均互认学分,成绩合格者获两校毕业文凭。
五.科技创新
学院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其中CCMS、ICBASE两个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已经成为本科生创新教育的成功试验田。学院成立了面向本科生的科技创新基金,实施本科生创新训练项目,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师资指导、实验平台和经费支持。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大赛,举办“本科生学术论坛”、“航空飞豹杯电子智能大赛”、“INTERSIL杯传感器设计大赛”等品牌学术科技活动,在全院营造了良好的学术和创新氛围。
近三年来,本科生自主创新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荣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微软创新杯”、“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一系列大赛中,先后荣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10多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3项。彭浩等同学获得2009年微软“创新杯”嵌入式开发项目全球亚军,张岱萌获2011年湖北省大学生科技成果奖全省唯一特等奖。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累计达到50多篇,本科生群体科技创新活动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
六.发展前景
学院毕业生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和后劲足而著称,学院已成为新生报考首选热门院系之一。考研、保研、直攻博、“申请考核”读博、出国留学等拓宽了学生成长渠道。
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学院一次性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2012年,学院共有本科毕业生586人,保送和考取研究生27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47%,一部分优秀的学生保送或考取北大、清华、复旦、浙大;出国留学学生131人,大都进入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马里兰大学等世界一流名校,占毕业生总数的2
2.4%。
毕业生就业形势乐观,前景广阔,就业单位主要是研究所、政府机关、国有重点单位、三资企业等。如中航、中电集团下属研究院(所)、Intel、GE、TI、朗讯、威盛、腾讯、华为、中兴、长飞光纤、武汉邮科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