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物流技术基础_刘凯_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现代物流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ogistics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交通运输
学时数:32学分数:2
执笔者:刘凯编写日期:2003.5.20
一、课程教学性质和目的现代物流技术基础授课对象是交通运输专业电子商务等本科生,属这些专业物流工程方向专业特色理论选修课。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把握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现代物流技术总论(2学时)
了解物流发展对物流设施、设备和技术的基本要求。掌握现代物流技术的概念、特征、构成以及在现代物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现代运输设施设备与技术(6学时)
了解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载运工具的特点。重点掌握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相关技术。
第三章 现代仓储设施设备与技术(3学时)
了解仓储输送,分拣设施设备的基本技术特征及其适用条件,掌握自动仓库、货架的主要技术,熟悉库存控制技术与电子订货系统。
第四章现代装卸搬运装备与技术(3学时)
了解现代装卸搬运装备的基本技术特征及其适用条件,掌握设备选取配置的关键性因素。
第五章现代物流配送设施与技术(5学时)
了解物流配送设施设备构成,掌握货物配载及车辆优化调度技术,熟悉现代物流配送作业过程主要技术特征。
第六章流通加工与包装技术(2学时)
了解流通加工技术分类构成以及特征、包装的容器、保护与标准化技术。
第七章 现代物流信息技术(4学时)
了解现代物流信息的构成与分类,熟悉现代物流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关键技术,掌握条码、EDI、Internet、GIS、GPS、GSM、ITS、数据仓库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状况以及主要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
第八章 现代物流预测技术(3学时)
掌握物流市场需求预测分析技术,掌握物流适站量计算及在物流设施系统规划中的应用方法。
第九章 现代物流系统规划(4学时)
学习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选址,规划设计与布局、布置方法,掌握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过程。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性课程,涉及的领域较广,本课程的教学形式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中会应充分应用图片,录像、实物模型、多媒体教学、课堂提问讨论等教具和教学手段,并安排一定量的现场参观实习。
作业:本课程的作业侧重于学生对各种技术设备的了解以及学习各种技术在物流系统的应用。
考核: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比例按3:7加权。
四、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现代物流技术基础》,刘凯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周全申编著,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
[3]《实用物流技术》,秦明森,王方智主编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第二篇:《现代物流基础》教学大纲
《现代物流基础》教学大纲
课时:80课时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主要研究物品在流通领域的动态流转过程,揭示物流各环节的内在联系,以及研究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应用等,是该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有关物流的最基本的内涵,为以后学习本专业相关学科内容及系统学习物流的知识打下一个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组成,初步了解现代物流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体系,使学生正确地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原理和物流系统管理技术,掌握物流作业流程中各环节的基本操作、技能知识,培养学生在物流企业中实际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对进一步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各类知识与技术产生兴趣。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具体掌握运输管理、装卸搬运、现代包装、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管理与作业、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等基本知识。为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2.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并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当前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3.技能目标
要求学生在学过本门课程后,对物流行业和物流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能够识别每个物流环节的工作构成及所需的知识体系,为后续专业课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物流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深刻理解物流的概念及物流概念的演进历史,了解物流的基本理论,掌握物流的功能及各功能在物流过程的合理化要求,掌握各种物流形式的的特点,理解现代物流的特征,了解物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物流概念的演变
本节主要讲授物流概念及其渊源,物流与流通,物流与生产,物流的分类,物流形式、功能,企业物流结构,企业物流合理化的途径。
第二节 物流的价值分析
本节主要讲授人们对物流价值认识的8次发现,以及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来讲物流体现的价值。
第三节 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特征
本节主要讲授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特征及趋势。
(三)重点、难点
重点:概念及物流概念的演进历史,物流的分类,各种物流形式的的特点。难点:物流概念及其渊源,物流与流通
第二章 物流系统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物流系统及其构成,深入理解现代物流系统化运作思想在物流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物流系统各环节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要点。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物流系统概述
本节主要讲授物流系统概念,物流系统的作用,物流系统构成,物流系统环节要素及存在的制约关系,物流系统模式,物流系统化的目标,物流系统分析的作用与特点。
第二节 物流系统的目标
本节主要讲授在不同物流系统的层次之下,物流系统的各项目标 第三节 物流系统要素
本节主要讲授物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冲突、协调和物流系统的合理化以及合理化的作用、目的、模式。
(三)重点、难点
重点:物流系统及其构成,现代物流系统化运作思想,物流系统各环节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要点,物流管理的概念、目标,代物流管理的特征。
难点:现代物流系统化运作思想,物流系统各环节要素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要点。
第三章 物流流程管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物流流程的概念、目标、设计以及执行;重点掌握物流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相关策略等,了解流程的定义以及流程管理的发展史。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流程管理概述
本节主要讲授流程以及流程管理的定义和流程管理的发展史,并从不同的观点阐述了流程管理的内涵,第二节 物流流程管理
本节主要讲授物流流程管理的概念以及物流流程管理的目标。第三节 物流流程管理实务
本节主要讲授流程管理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以及物流流程的设计、执行、评估、和改进。
第四节 物流业务流程重组
本节主要讲述物流流程重组的定义以及策略。
(三)重点、难点
重点:物流流程管理的设计、执行阶段,物流流程重组的策略。难点:需要重组的物流企业的选择 第四章 物流的职能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物流职能基本内容以及物流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重点掌握物流基本职能的各项内容、特点、功能等,了解各项物流职能的属性、。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物流职能概述
本节主要讲授物流职能的各项内容以及特点、功能等。第二节 物流职能管理的基本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物流战略管理、质量管理、组织管理的各项内容和特点以及现代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
(三)重点、难点
重点:物流职能的基本内容以及物流的各项职能管理的内容。难点:物流组织管理的各种组织形式。第五章 物流服务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物流服务的概念、物流服务的一般内容、物流标准化的概念和作用以及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特点;重点掌握物流企业的概念及存在条件、方式,熟悉物流服务质量指标、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确定物流服务水准的步骤、物流标准的种类,包装标准的内容等,了解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实现现代企业物流质量管理的途径。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物流服务概述
本节主要讲授物流企业的概念及存在条件、方式,物流服务的概念及一般内容,物流服务对工商企业的意义及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特征,物流服务质量指标,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确定物流服务水准的步骤。
第二节 物流服务内容
本节主要讲授物流服务包括基本服务、增值服务以及附加物流服务的掌握其特征、内容和功能。
第三节 物流服务方式的选择
本节主要讲授现代企业物流如何确定合适的物流服务水平来选择正确的物流服务方式。
第四节 第四方物流服务
本节主要讲述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内容、功能、主要阶段、利益表现以及运作模式。
(三)重点、难点
重点:物流服务的概念及内容,物流服务与成本的关系、物流增值服务的内容和特征。
难点:物流服务与成本呈现效益背反关系。第六章 物流技术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了解现代物流技术的基本内容体系,理解物流技术在物流系统中的作用。重点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及当前在物流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几种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掌握各种物流技术装备的作用、类型和应用特点,了解相关装备的基本技术要求及使用特点。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物流技术概述
本节主要讲授物流技术的概念和分类,物流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物流软技术的重点内容,物流硬技术的构成。
第二节 物流基础设施
本节主要讲授物流设施的类型,物流基础设施的基本功能 第三节 物流设备
本节主要讲授物流设备的使用以及日常的管理、维护、修理。第四节 物流信息技术
本节主要讲授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当前在物流领域中广泛应用的几种物流信息技术介绍:条形码(Bar Code)、射频技术(Radio Frequency,RF)、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ge,EDI)、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三)重点、难点
重点:物流技术的概念和分类,物流信息技术的概念,常用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物流技术装备的作用、类型和应用特点。
难点:物流信息技术基本原理,物流技术装备的技术要求及使用特点。第七章 物流管理创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深刻理解物流管理创新的涵义,建立供应链管理理念,拓宽思路,深入学习共同化物流、全球化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绿色物流、逆向物流以及冷链物流的内容。
(二)讲授内容
第一节 物流管理创新概述
本节主要讲授物流管理创新的概念、特性以及策略。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
本节主要讲授供应链的概念、结构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含义、特征以及流程与管理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 共同化物流
本节主要讲授共同化物流的基本模式以及物流企业应如何建立共同化物流体系。
第四节 全球化物流
本节主要讲授全球化物流的概念、特征、发展背景、基本构成、发展策略等内容。
第五节 电子商务物流
本节主要讲述电子商务物流的管理模式以及实施策略。第六节 绿色物流
本节主要讲述绿色物流管理的发展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多元因素。第七节 逆向物流
本节主要讲述逆向物流的定义以及其服务运作模式。第八节 冷链物流
本节主要讲述冷链物流运作模式以及发展冷链物流服务的措施。
(三)重点、难点
重点: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供应链的类型、作用、模式以及各项创新物流的内容。
难点: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原理。
四、实践教学 实训是一种体验式的互动学习让学生理解理论以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针对现代物流课程,我们设置了畅通物流管理系统实训、物流配送中心规划等实训的内容,从而深刻理解物流管理思想,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提升物流管理能力。
(一)畅通物流管理系统实训
(二)物流配送中心规划
五、教学建议
1、教学过程中,结合视频让学生更深入了解物流信息技术,并能参与实训操作。
2、注意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可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习报告、考试等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三篇:《现代物流概论》教学大纲
《现代物流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
“现代物流概论”是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应当树立现代物流基本认识与管理。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物流管理方面的方式方法,掌握常见的物流管理的六大功能,为今后从事物流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概念;
2、熟悉各物流服务所涉及的功能业务活动;
3、结合实际案例掌握一定的物流管理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大纲
第一章 物流概述
(一)课程内容 1.物流与物流管理 2.现代物流分类 3.现代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物流、现代物流、物流管理的概念;现代物流分类 2.了解:现代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章
物流运输
(一)课程内容
1、物流运输的概念、作用与分类
2、公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二)教学要求
1、掌握: 物流运输的定义、各物流运输的特点
2、了解: 各物流运输的比较
第三章 物流采购与仓储管理
(一)课程内容
1、物流采购
2、仓储管理
3、仓库作业管理
4、库存管理常用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 物流采购、仓库管理、ABC法
2、了解:采购流程、仓储作业
3、应用: 运用ABC法对库存的管理
第四章 物流装卸与搬运
(一)课程内容
1、装卸搬运概述
2、托盘、叉车、集装箱
(二)教学要求
1、掌握: 托盘、叉车、集装箱的不同类型
2、了解: 装卸搬运作业
3、应用:能根据装卸搬运作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托盘、叉车和集装箱
第五章 物流包装与流通加工
(一)课程内容
1、物流包装的作用与分类、包装容器与保护技术、包装标志
2、流通加工
(二)教学要求
1、掌握: 物流包装容器、包装技术、包装标志
2、应用: 能在物流服务里识别物流包装,从中获得相关的有效信息
第六章 物流配送
(一)课程内容
1、配送概述
2.配送中心、配送中心运作组织
(二)教学要求
1、掌握: 配送的概念、配送中心的运作组织
2、应用: 结合所学的知识认识配送作业、配送中心的运作
第七章 物流信息
(一)课程内容
1、物流信息管理概述
2、物流信息的技术应用、ERP
(二)教学要求
1、了解: 物流信息管理技术的应用、初步了解ERP
第八章 现代物流介绍
(一)课程内容
1、企业物流管理
2、供应链管理
3、应急物流
(二)教学要求
1、了解: 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应急物流
第四篇:《现代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范文
《现代传感器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现代传感器技术是构成现代信息技术系统的三大主要内容之一,传感器在信息的获取和传输中起着关键作用,对于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用传感器的主要种类和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特性和测量方法;能够正确合理的选用传感器和设计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分析和处理测试结果的初步能力;了解半导体传感器技术的新进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引言(2学时)
教学要求:掌握传感器的概念、分类、用途、基本结构;了解传感器的历史、发展趋势;掌握传感器静态特性、动态特性的概念及表示方法;理解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重点:传感器静态特性、动态特性
难点:动态特性及其性能指标
第二章应变式传感器(4学时)
掌握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特性,测量电路的设计及计算,温度误差与补偿;理解应变片的主要特性、应用,了解应变片类型,粘贴工艺;了解压阻式传感器原理。重点:直流电桥的计算
难点:温度误差的补偿方法
第三章光电式传感器(4学时)
掌握光电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和结构类型,光电式传感器的特点、应用;了解光电耦合器件、光导摄像管、CCD图像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重点:光电效益、光传感器的特性
难点:光电传感器的物理效应
第四章光纤传感器(4学时)
掌握光纤的基本原理、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了解光纤机械量传感器、光纤热传感器、光纤电磁量传感器、医用光纤传感器、监测大气污染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重点:光纤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难点:光调制技术
第五章变磁阻式传感器(3学时)
掌握电感式传感器工作原理、设计原则,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工作原理,电动式传感器工作原理;了解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转换电路。
重点: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难点:螺管形差动变压器基本原理
第六章压电传感器(2学时)
掌握压电效应及其物理解释,压电元件常用结构形式,测量电路;了解压电材料及主要
特性、应用举例;了解声表面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了解超声波传感器、探伤仪,无损检测等原理。
重点:压电效应、测量电路
难点:压电效应的物理解释、电荷放大器与电压放大器的对比
第七章半导体传感器(5学时)
掌握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原理和测量电路;了解半导体湿度、气体传感器的原理及主要特性、应用举例。
重点: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原理、传感器特性、测量电路
难点: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第八章传感器电路(2学时)
掌握传感器电路的匹配、放大、信号处理、信号传输电路以及抗干扰的一般性设计;应用举例。
重点:传感器电路的匹配、信号处理方法
难点: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三、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学生学完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普通物理学等课程后可以学习本课程。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内容上应尽量联系实际,在讲解上着重物理概念的阐述,讲清结构、原理、特性,在应用方面介绍相关典型物理量测量的例子,使学生对传感器有一个实用的概念。对于更前沿、深入的问题,学生可参阅相关参考资料。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安排6个学时实验时间,以增强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加深对传感器原理和特性的理解,要求学生体会各种传感器的特点,借助各种参考书,扩大知识面,加深理解,了解半导体传感器技术的新进展。
五、课程考核要求及方式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成绩包括课外作业和实验成绩等,占40%;期终成绩为闭卷考试成绩,占60%。
六、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安排6个学时实验,通过实验系统动手实现。
1. 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2学时)
内容:熟悉传感器实验系统,应变片的布置与粘贴,设计金属箔式应变片检测电路实验,并对半桥、全桥测量电路的性能比较。
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传感器实验系统,进一步掌握各种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过程及基本结构,学会位移、压力信号的检测方法和常用仪表,了解位移、压力测量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掌握一定的调节技能。
要求:加深对电阻式传感器原理的理解,熟悉传感器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性能参数和选用原则,学会应变测量的方法。
方式:在实验系统上实验
2. 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的应用(2学时)
内容:设计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并进行测量。
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结构原理,掌握这种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要求:掌握这种传感器基本性能的标定方法。
3. 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应用(2学时)
内容:设计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并进行测量。
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构原理,掌握这种传感器的常用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要求:设计出测量电路并进行测量。
方式:在实验系统上实验
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栾桂冬等编著:《传感器及其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参考书:
1.刘迎春等编著:《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版。
2.徐科军等编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
3.郁有文等编著:《传感器原理及工程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
4.宋文绪等编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第五篇:现代物流基础判断题
判断题
1.供应链包括的范围比物流小。
2.供应链就是价值链。
3.供应链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4.供应链管理最主要的两个研究领域及成果是:供应商选择和供应商评价。
5.供应链是一个循环过程。
6.物流(Logistics)一词产生于日本,指的是“物的流动”。
7.物流的各个运动环节是相互独立的过程,所以物流活动应当追求局部效益的最大化。
8.生产系统中不存在物流活动。
9.企业物流是在企业范围内所进行的相关物流活动的总称,所以企业物流不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生产环节。
10.在物流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子系统的相关活动处于同一个系统中,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关系,而不存在互相至于的情况。
11.物流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被称为一个系统。都可以被看作是物流系统的子系统
12.拉引式控制原理的代表方法是JIT准时制生产
13.物流服务的增加与服务的增长成正比。
14.物流费用由于统计时的口径不一样,往往缺乏可比性。
15.计量工作室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16.物流服务的核心是运输服务。
17.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600mm×400mm。
18.IC卡与ATM卡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两者分别通过磁条和嵌入式储存信息。
19.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的任何一笔交易,都是由四种基本的“流”,即信息流、商物流、资金流、物流所组成。
20.霍尔三维结构是系统工程的的方法论。
21.物流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是整体优化的思想。
22.物流系统评价因素成本、收益和利润容易量化。
23.系统仿真是一种通过实验来求解问题的技术。
24.预测过程中对预测成败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建立预测模型。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