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流基础 课程教学大纲1
—物流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本着“培养理论知识够用、职业技能实用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着“加快和完善我国物流人才的储备和物流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目的,通过学习《物流基础》这门课程,使学生了解物流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点和基本规则,能够应用所学物流及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观点,结合实际需要,分析和解决当前物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为学习其他物流课程打下基础。二|、课程内容、重点、难点和教学环节
(一)物流概述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物流的起源、发展史以及现状和作用
(2)掌握物流、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3)理解物流关键活动之间的关系,物流总成本的核算
2、教学内容
(1)物流的概念和理论观点
(2)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学说(3)物流关键活动和物流总成本的计算
(4)物流的发展史及其影响因素和意义作用
(二)物流系统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物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物流系统的要素和经济效益
(3)掌握物流系统的一般规律和设计步骤
2、教学内容
(1)物流系统的含义和要素、特征(2)物流系统的设计
(三)物流功能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物流的基本功能及其概念
(2)理解并掌握物流各功能合理化的要求和作用
2、教学内容
(1)物流各个基本功能概念介绍
(2)物流各个功能合理化的因素及作用
(四)物流社会化与物流企业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物流社会化的趋势和物流服务的概述(2)理解物流节点的构成和节点
(3)掌握物流网络的构造和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2、教学内容
(1)物流社会化的趋势和形态(2)物流服务的方式
(3)物流网络的构造和节点(4)第三方物流的种类
(五)客户需求与服务管理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客户需求的特性以及需求管理的含义
(2)理解并掌握需求预测和需求管理的方式和考虑因素
2、教学内容
(1)客户需求的特性,需求预测的方式(2)需求管理的因素,需求管理的难点
(六)物流信息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物流信息的组成部分和建立物流信息系统的意义(2)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的主要技术
(3)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层次和物流应用软件的分类
2、教学内容
(1)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和意义
(2)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技术和应用软件
(七)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和采购总成本的含义和重要性(2)理解采购的流程和成本的核算,理解库存及其成本(3)掌握采购和库存的流程和成本预算
2、教学内容
(1)采购管理和库存管理的含义和流程(2)采购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核算
(八)运输与配送管理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运输和配送的含义
(2)理解和掌握运输管理和配送管理的特点、因素
2、教学内容
(1)运输的含义和基本原则(2)配送的分类
(九)仓储与配送中心管理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仓储的角色及功能、配送中心的特征和种类(2)理解仓储的产权决策和设计
(3)掌握仓储的优缺点和配送的基本功能
2、教学内容
(1)配送中心的管理(2)仓储的管理
(十)国际物流
1、教学基本内容
(1)了解国际物流的多种方式
(2)理解和掌握国际物流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内容
(1)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关系(2)国际物流的特点和多方式
(十一)物流组织
1、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供应链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战略联盟和外包
(2)理解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特征、现代物流标准化组织特征
(3)掌握几种典型的物流组织结构、物流质量的关键衡量指标、物流绩效评估的方法
2、教学内容
(1)物流标准化的内容(2)物流绩效评估的方法(3)物流质量管理的特点
四、主要教材及参考书
1、教材
王之泰、沈慧民、王伟:《物流基础》,高等教务出版社,2005年
2、参考书
(1)阎培金、王成:企业物流内控精要,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2)杨长春、杨广君:物流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
(3)詹姆士.R.斯托克,道格拉斯.M.兰伯特,邵晓峰:战略物流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4)王之泰:现代物流学,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年
第二篇:《机械设计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A(1)》课程教学大纲
Foundation of Machine Design A(1)
课程代码:10100231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自、材料加工、模具 开课学期:3 或4 总学时数:48 总学分数:3
编写年月:2004年6月 修订年月:2007年6月 执 笔:甘慧庆、林怡青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机械设计基础A(1)》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机械工程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机械设计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机械部分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
1.培养学生掌握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掌握机构设计的一般规律,并初步具有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和简单机构设计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了解机械原理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了解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和学习方法,了解机械原理的现状和展望。
本章知识点:机械、机器、机构、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6学时)
了解机构组成要素,熟练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运动确定条件的判定;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类及结构分析。
本章知识点:运动副、运动链、约束、自由度、机构运动简图、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等。
第三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4学时)
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掌握瞬心法对简单机构进行速度分析,了解矢量方程图解法和解析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
本章知识点:相对运动、速度瞬心、三心定理、矢量方程、矢量多边形、数学模型建立等。第四章平面机构的力分析(2学时)
了解运动副中摩擦力的确定及其考虑摩擦时机构的受力分析,了解平面连杆机构力分析特 1 点,本章知识点:摩擦角、摩擦圆、动态静力分析。第五章 机械的效率和自锁(2学时)
了解机械的效率和自锁现象,掌握简单机械装置自锁条件的确定和简单机械系统效率的计算。
本章知识点:效率、自锁。第六章 机械的平衡(2学时)
了解机械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及动平衡原理和方法,了解刚性转子的许用不平衡量和动、静平衡实验方法。
本章知识点:刚性转子、静平衡、动平衡 第七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4学时)
了解等效运动方程的建立方法,了解周期性速度波动及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区别及其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方法。
本章知识点:等效运动方程式及四个等效量、速度波动及调节方法、飞轮简易计算 第八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6学时)
熟悉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方法,掌握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知识,掌握按已知几何条件和运动条件的要求设计平面连杆机构(包括刚体导引、函数综合、急回机构设计)。了解按照预定轨迹求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图表方法,了解连杆机构设计的实验方法。
本章知识点: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曲柄存在条件、急回运动特性、传力性能、死点、运动连续性、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第九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5学时)
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掌握推杆几种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掌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了解从动件运动失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了解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方法。
本章知识点:运动规律、基圆、压力角、效率与自锁、反转法原理、凸轮轮廓的设计。第十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7学时)
了解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其共轭齿廓,理解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深入理解渐开线特性、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等,掌握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加工、根切现象及齿轮变位修正。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特点以及几何尺寸计算,了解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掌握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本章知识点: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特性、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齿轮的啮合传动、渐开线齿廓的加工、根切、变位齿轮。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圆锥齿轮传动等。
第十一章 齿轮系(5学时)
了解齿轮系及其分类的概念,掌握定轴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掌握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掌握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了解轮系的功用。
本章知识点: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传动比计算。第十二章 其它常用机构(2学时)
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等间歇运动机构的工作原理,了解万向联轴节、复式螺旋传动、差动螺旋传动、超越离合器等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
本章知识点: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间歇运动机构。第十四章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2学时)
了解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了解执行构件的运动设计、运动循环图拟定、机构的选型与组合、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拟定及其评价。
本章知识点: 运动循环图、机构的选型,组合方式,机械系统运动方案。(教学内容完)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涉及的内容较多、较广,并且是一门工程实践很强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采用课堂讲授,课后自学,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
(一)课堂讲授
由于本课程比较抽象,在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展示各种机构模型,结合课件的动画等进行授课,以增加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采用结合实例讲解,或者引入工程实例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应注意重点,由浅入深,着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可采用双语教学,但必须保证教学内容按质按量完成,不降低要求。在采用英文课本的同时可以加设中文参考书,以便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习。
(二)课后自学
为了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选择一部分内容,课上教师只给出自学提纲,不作详细讲解,课后学生自学。
(三)课堂讨论和答疑
课堂讨论的目的是活跃学生思维,解决同学疑难问题,培养学生兴趣。教师应认真组织,安排重点发言,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做好相关的总结工作。
(四)习题课
习题课以典型例题分析为主,并适当安排开阔思路及综合性的练习及讨论。
(五)课外作业
合理布置作业习题,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平时测验
为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教师可适当安排平时的课堂测验,每次测验不超过30分钟。
(七)考试
本课程主要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应涵盖所有自学和讲授内容。试题一般不涉及繁琐的计算,但必须包括知识和原理的运用。试卷若涉及难记难背的公式与数据,应直接给出。
总评成绩:考勤、课外作业、平时测验30%;期末闭卷考试占70%。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毕业设计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叶仲和编,《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2]孙桓,陈作模,葛文杰编,《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3]申永胜主编,《机械原理》多媒体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4]邹慧君编,《机械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第三篇: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信息技术系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美术设计知识和基本的技能;提高美学修养,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2、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美术基础教育。
1、掌握美术基本造型要素的基础知识,并能对一些有绘画摄影作品中的造型要素的作用和价值进行分析,并在以后的电视教材制作中加以运用。
2、掌握美术设计知识,针对教材制作中所涉及的美术设计而学习相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美学修养,使其在以后电视教材的制作中,能够采用恰当的表现形式进行制作。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 造型艺术的要素 第一节 点、线、面
1、点、线、面是各种造型要素的基本要求。学习造型艺术都是由点、线、面开始的。
2、点的性质及一般表现形式。
3、线的性质及一般表现形式。
4、面的性质及一般表现形式。
5、点、线、面的形态关系。教学提示:
1、了解造型艺术基本要素中的点、线、面。
2、掌握点、线、面各自的特点、属性及分类。
3、了解点、线、面的形态关系。第二节 明暗
1、明暗的概念。
2、明暗的造型价值。
3、明暗作为立体感、空间感的表现。
4、明暗与画面的整体性。
5、明暗的象征性。教学提示:
1、了解明暗的概念和象征意义。
2、掌握明暗造型价值表现的三个方面。第三节 质感
1、质感的含义。
2、质感的类型及辨认。
3、质感在绘画和摄影中的表现。
4、视觉肌理的制作方法。教学提示:
1、了解质感的类型及含义。
2、掌握质感在绘画和摄影中的表现方法。
3、学会视觉肌理的制作方法。第四节 空间
1、空间的本质及分类。
2、构成平面空间的各种方法。
3、矛盾空间的构成方法。
4、四维空间的含义。教学提示:
1、了解空间的本质及分类。
2、熟练掌握构成平面空间的各种方法。第二章 色彩 第一节 色彩的形成和属性
1、光、色彩、视觉的关系。
2、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3、色彩的三要素及其关系。
4、色立体的基本结构和作用。教学提示:
1、了解光、色彩、视觉的关系。
2、熟练掌握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的含义。
3、熟练掌握色彩的三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
4、了解色立体的基本结构和作用。第二节 色彩的混合
1、光色的混合和颜料色的混合的联系和区别。
2、色彩的原色、间色、复色、补色。教学提示:
1、掌握加法混合与减法混合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色彩的原色、间色、复色、补色。第三节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1、色彩对比的分类及特点。
2、色彩对比的各种方法。
3、色彩调和的的分类及特点。
4、色彩调和的各种方法。
5、色调的形成和分类。
6、以色彩三要素观念指导色调的构成。教学提示:
1、了解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分类及其特点。
2、掌握色彩对比与调和的各种方法。
3、了解色调的形成和分类。
4、学会用色彩三要素观念进行色调的构成。第四节 色彩的运用
1、色彩心理视觉情感的基本含义及内容。
2、色彩视觉心理的一般表现效果
3、对于基础色相的情感进行分析。教学提示:
1、了解不同色彩作用于人的视觉及心理的感受。
2、能够对艺术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加以合理的分析。
3、在掌握上述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合理的运用色彩。第三章 构图 第一节 构图的概念及法则
1、构图的概念及目的。
2、构图的基本法则及经常出现的三种状况。
3、构图的均衡法则及实现均衡法则的方法。
4、影响视觉均衡的两个基本的因素。
5、构图中的对比法则及各种对比的类型和方法。
6、构图中的节奏法则。
7、构图的一般画法。教学提示:
1、了解构图的概念及目的。构图的基本法则及经常出现的三种状况。
2、熟练掌握构图的均衡、对比、节奏法则,并学会运用。
3、学会构图的一般画法。
第二节 透视在构图中的运用
1、透视的概念。
2、透视的常用术语。
3、透视的分类。
4、各类透视的一般性规律。
5、透视的运用。
6、透视的的画法。教学提示:
1、了解透视的概念、分类及一般性规律。
2、掌握透视的分类及运用方法。
3、学会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画法。第三节 构图的形式
1、黑、白、灰在构图中的布局方法。
2、常见构图形式的分析及运用方法。教学提示:
1、了解黑、白、灰在构图中的布局方法。
2、掌握各种常见的构图形式的特点及运用的方法。第四章 简笔画
第一节 简笔画的画法
1、简笔画的概述。
2、简笔画简化的基本方法。
3、简笔画的基本的绘制方法。教学提示:
1、掌握简笔画的简化和基本绘制方法。
2、学会绘制各类简笔画。
第二节 简笔画在制片中的运用
1、分镜头稿本的定义和创作方法。
2、分镜头稿本常用术语解释。
3、分镜头稿本的内容和格式。教学提示:
1、了解分镜头稿本的定义以及各种常见术语。
2、学会绘制分镜头稿本。第五章 图案
第一节 图案的设计
1、图案的含义及分类。
2、图案的构成法则。
3、图案的形成形式。
4、图案的各种表现形式及方法。
5、图案的分类及其各自的特点。教学提示
1、了解图案的含义、分类及形成形式。
2、熟练掌握图案的各种表现形式及表现方法。
3、了解图案的各种分类。
4、学会绘制各种类型的图案。第二节 标志图案的设计
1、标志的概念。
2、标志图案的一般设计要求。
3、标志图案的各种表现形式。教学提示:
1、了解标志图案的概念和一般设计要求。
2、掌握标志图案的各种表现形式。
3、学会设计标志图案。第六章 字幕与图表
1、字幕的分类。
2、各类常见字体的特点及运用。
3、文字的编排。
4、字幕的运动形式。
5、图表的分类及特点。教学提示:
1、了解字幕、图表的分类及字体的特点。
2、熟悉文字的编排和字幕的运动形式。第七章 动画
1、动画的概念。
2、动画的绘制方法。
3、动画中的速度和时间的掌握。
4、动画的表现方法。
5、动画中人物动作的分解。教学提示:
1、了解动画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2、熟悉动画的表现方法。
3、能够对动画中人物的动作进行分解绘制。
第四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
适用专业:2017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升本 函授)2017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 函授)2016级车辆工程(专升本 函授 业余)辅导教材:《机械设计》(第二版),王为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本课程是一门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的技术基础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
1.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等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选用和分析基本结构的能力;
2.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简单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初步具有选用和分析简单机械和传动装置的能力;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相关课程
1、先修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Ⅰ》、《工程训练Ⅰ》、《理论力学Ⅱ》、《材料力学Ⅱ》、《机械原理》
2、后续课程:《CAD/CAM》、《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一)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
了解机构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熟悉构件及其自由度、运动副及其约束以及运动副的分类和代表符号;明确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和计算机构自由度的意义;基本掌握简单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熟练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平面连杆机构
熟悉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和特点,明确曲柄存在的条件,了解机构形式与尺寸之间的关系;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主要演化形式及其特点;掌握用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三)凸轮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掌握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压力角的概念,熟悉作图法设计凸轮机构。
(四)齿轮机构 掌握齿轮机构的特点、类型、齿轮各部分的名称,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及变位齿轮的概念;明确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及其性质、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可分性、重合度;掌握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啮合原理及几何尺寸的计算;了解平行轴斜齿轮机构齿廓曲面的形成、正确啮合条件、当量齿数的概念、螺旋角的选取范围;了解直齿圆锥齿轮机构的传动特点、正确啮合条件。
(五)轮系
明确轮系的分类和应用;掌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六)间歇运动机构
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用途及其运动分析;了解不完全齿轮机构和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的原理和用途。
(七)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了解机械零件应满足的要求,理解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
(八)连接
了解机械零件连接的一般形式和应用;熟悉键连接的用途、平键尺寸的选择及强度校核,螺纹牙型标准、主要几何参数、防松装置;能进行螺栓连接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按国标正确选择螺纹标准。
(九)齿轮传动
了解齿轮传动的常用精度等级,明确轮齿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材料及热处理工艺;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十)蜗杆传动
了解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掌握蜗杆传动主要参数的选用原则、几何尺寸计算和受力分析;明确特性系数的意义、滑动速度对蜗杆传动的影响,失效形式和选材原则。
(十一)带传动和链传动
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V带的型号、规格及失效形式,掌握带的打滑及弹性滑动的概念;明确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及应力状态,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熟悉V带型号的选择原则,V带轮的结构,掌握带传动的设计计算;了解链传动的特点、类型和应用。
(十二)轴
掌握轴的类型及其应用;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并能解决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中轴的设计问题。
(十三)滑动轴承
了解摩擦状态、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和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了解轴瓦和轴承衬材料和轴承的计算。
(十四)滚动轴承
熟悉轴承的类型及用途,掌握滚动轴承的基本构造、性能、代号及类型选用原则;了解滚动轴承的当量负荷的计算、寿命计算及尺寸选择方法,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四、习题数量及要求
以教材课后思考题为主,针对课程内容适时进行讨论。
五、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面授辅导、平时作业、小论文写作 考核方式:考勤、作业和开卷考试
六、建议参考书
[1]吴昌林.机械设计(第三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蒲良贵.机械设计(第八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张霄鹏.机械设计同步辅导及习题全解[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4]王为.机械设计(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机械设计基础》复习重点
(一)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和自由度
构件及其自由度、运动副及其约束以及运动副的分类和代表符号;简单机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平面连杆机构
铰链四杆机构的三种基本形式和特点,曲柄存在的条件,机构形式与尺寸之间的关系;
(三)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类型,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压力角的概念,作图设计凸轮机构。
(四)齿轮机构
齿轮机构的特点、类型、齿轮各部分的名称,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及其性质、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啮合原理及几何尺寸的计算。
(五)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机械零件应满足的要求,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和设计准则。
(六)连接
机械零件连接的一般形式和应用;螺栓连接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
(七)齿轮传动
了解齿轮传动的常用精度等级,明确轮齿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齿轮材料及热处理工艺;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
(八)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
(九)带传动和链传动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失效形式;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及应力状态,带传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十)轴
轴的类型及应用;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十一)滑动轴承
摩擦状态、滑动轴承的结构型式和动压润滑的基本原理,轴瓦和轴承衬材料和轴承的计算。
(十二)滚动轴承
轴承的类型及用途;滚动轴承的当量负荷的计算、寿命计算及尺寸选择方法。
第五篇: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审定稿
《园林设计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作为园林专业成人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和短期培训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园林设计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由美术基础、园林制图和设计基础三部分组成。园林美术部分主要介绍美术作品鉴赏、素描、色彩,考虑到本层次学生美术基础的状况和后续专业课的需要,本部分从美术作品鉴赏入手,循序渐进地介绍素描、色彩,使学生对园林美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园林美术的表现技法得到基本的训练。园林制图部分是从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讲起,分别介绍造园要素的表现手法、园林设计图和计算机辅助园林制图,使学生了解了园林制图的相关知识,掌握园林制图基本技能。设计基础这一部分主要讲述设计的理论和构成相关知识,为学生从基础课过渡到专业课做铺垫。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学习《园林设计基础》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审美意识和造型能力、制图和识图能力,还为学习者以后进一步学习《园林设计》、《绿地规划》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习者重点掌握园林美术、制图和设计基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体要求是:重点掌握素描、色彩的表现方法、园林设计图的制图方法和平面、立体、空间的构成方法;一般掌握造园要素的表现手法和设计的理论基础。对美术作品鉴赏和计算机辅助园林制图也应了解。
具体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基本了解,重点掌握内容是各章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内容,一般掌握内容在此基础上扩大一些。了解的内容是为了扩大学员的知识面而设置。
第二部分 多媒体教材总体设计初步方案
一、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课内学时90,学分5。文字教材30万字。电视学时为14学时。学时分配见下表:
章
内容
课内学时
各章字数(万)
第一部分园林美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 绘画艺术 第二章 素描 第三章 色彩
第四章 水彩画效果图及其相关表现方法 11 11 11 2.3 2.0 1.5
第二部分园林制图
第一章 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 第二章 造园要素的表现手法 第三章 园林设计图
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园林制图 11 12 3
6.5 5.7 2.5 1. 2
第三部分设计基础
第一章 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平面构成 第三章 立体构成 第四章 空间构成 合计
二、教材
1.文字教材
主教材《园林设计基础》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2.音像教材
音像教材14学时,为重点讲授型,配合主教材,主要讲授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演示、动画等。
三、教学环节 1.电视课
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2.面授、自学和考试 3 3 3 90
1.8 1.5 1.0 1.0 30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认真领会教学要求,完成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部分园林美术基础知识 绪论
第一章 绘画艺术 教学内容:
一、国画
二、油画
三、版画 教学要求:
1. 开阔眼界,扩大美术知识领域 2. 陶冶情操,提高精神境界 3. 提高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 素描 教学内容:
第一节素描的基础知识
一、素描的工具、材料
二、构图常识
三、绘画透视知识 第二节 素描写生
一、构图和取景
二、观察与理解
三、表现与刻画
四、画面处理常出现的问题 第三节 速写
一、人物速写
二、景物速写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静物素描和风景素描写生的方法步骤 2.掌握速写的表现方法并培养画速写的习惯 3.掌握素描、速写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 色彩 教学内容:
第一节色彩的基础知识
一、色彩的形成
二、色彩的生理学知识
三、色彩的情感
四、色彩的象征
五、写生色彩知识 第二节 色彩写生
一、画前准备
二、静物写生方法步骤
三、风景写生的方法步骤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静物水粉画写生的方法 2.重点掌握风景写生的方法 3.掌握水粉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4.了解色彩的形成、色彩的生理学知识、情感、象征、写生知识。第四章 水彩画效果图及其相关表现方法
第一节 水彩画的特点
一、水彩画的工具材料
二、水彩画的基本技法
三、水彩画的作画步骤
四、水彩画常见的问题及克服的方法
第二节 铅笔淡彩、钢笔淡彩画法和水彩画效果图
一、铅笔淡彩、钢笔淡彩
二、水彩画效果图
教学要求:
1. 重点掌握铅笔、钢笔淡彩的表现方法 2. 掌握水彩画的画法 3.了解水彩画的形式特点 第二部分园林制图 第一章园林制图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一、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
二、绘图铅笔
三、针管笔
四、绘图仪器
五、曲线板
六、比例尺
七、其他用具 第二节制图基本标准
一、图纸幅面
二、标题栏与会签栏
三、线条的类型和交接
四、文字、数字和字母
五、比例
六、尺寸标注
七、常用符号 第三节工具作图
一、基本的作图方法
二、制图的一般方法步骤 第四节投影原理及其应用
一、投影的基本知识
二、平面、立面、剖面、透视和轴侧
三、点、线、面的标高投影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工具线条图的画法。
2、重点掌握平面、立面、剖面图的形成原理及画法。
3、掌握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4、了解园林制图基本标准。第二章造园要素表现手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植物的表现手法
一、园林植物绘图的基本画法
二、乔木的画法
三、灌木的画法
四、攀援植物的画法
五、花卉的画法
六、草坪基地被植物
七、竹子的画法
八、棕搁科植物的画法 第二节水体的表示方法
一、静水的画法
二、流水的画法
三、落水的画法
四、喷泉的画法 第三节山石的表示方法
一、置石的画法
二、山石小品的画法
三、假山的画法 第四节地形的表示方法
一、地形的平面表示
二、地形的竖向表示 第五节道路的表示方法
一、园路路面的画法
二、园路路面的装饰画法
三、园路路面的结构画法
四、步石(汀步)的画法 第六节建筑的表现手法
一、亭的画法
二、廊的画法
三、花架的画法
四、园门的画法
五、园墙的画法
六、园林小品的画法 教学要求:
1. 重点掌握植物图例表示方法;
2. 掌握水体、山石、地形、道路的平、立面表示方法; 3.了解建筑的平、立面图表示方法。第三章园林设计图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园林设计平面图
一、园林总平面图的内容和作用
二、总平面图的识图原则
三、总平面图的制图 第二节竖向设计图
一、竖向设计图的内容及其作用
二、竖向设计图的识图原则
三、竖向设计图的制图 第三节种植设计图
一、种植设计图的作用及其内容
二、种植设计图的识图原则
三、种植设计图的制图 教学要求:
1.重点掌握园林设计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的制图。2.了解园林设计总平面图、竖向设计图、种植设计图的识图。第四章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园林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计算机在园林设计上的应用概述 第二节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的特点 第三节园林常用制图软件简介
一、AutoCAD
二、3D Studio Max
三、Photoshop 第四节计算机制图实例 教学要求: 了解本章内容 第三部分设计基础
第一章 设计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历史变迁 第二节审美的基本法则
一、对称
二、等级
三、基准
四、韵律
五、均衡
六、比例
七、对比
八、多样统一
第三节设计的表现形式
一、线条图
二、水墨渲染图
三、水彩渲染图
四、钢笔徒手画 教学要求:
1、了解设计的基本法则和规律,熟悉设计的几种表现形式。
2、掌握线条图和水彩渲染图的表现手法。第二章平面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原理及其基本要素
一、平面构成的原理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
一、重复构成
二、渐变构成
三、发射构成
四、近似构成
五、对比构成
六、特异构成
七、密集构成 教学要求:
1、了解平面构成的原理,熟悉点、线、面等平面构成要素的性质及其在构成中的作用。
2、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第三章立体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立体构成基本概念 第二节立体构成的分类
一、静态平衡式
二、动态运动式
三、集聚式
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原理与技法
一、线的立体构成
二、面的立体构成
三、块的立体构成
四、综合材质立体构成 教学要求:
1、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立体构成类型。
2、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第四章空间构成 教学内容:
第一节空间构成的基本概念
一、空间形态
二、空间形态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空间形态的形成方法
一、垂直方向的限定
二、水平方向的限定 第三节空间形态的组织
一、并列空间
二、序列空间
三、主从空间 教学要求:
1、了解空间构成的概念,包括空间形态和空间的基本特征。
2、掌握空间形态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