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时期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新时期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作者:景 毅
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6期
摘要:新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就是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转化、普及、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规都已出台,这些法律、法规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依据,也是需要自觉规范的行为准则。在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农民都渴望农业机械代替人力劳动,市场上有成百上千种农机产品,到底哪种适用?哪种有保障?这就需要农机推广部门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农业生产、农民的实际需求,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正确引导,按照试验——示范一一面上普及的程序开展技术推广工作。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支持农业发展的益性事业。
关键词:农机化 技术 推广
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就是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转化、普及、运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先进手段和工具,其装备水平是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农机化技术推广是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是联系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农业生产、农民群众三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力军。
一、自觉规范农机化技术推广行为法律
目前,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等法规都已出台,这些法律、法规是我们开展工作的依据,也是需要自觉规范的行为准则。农机化新技术推广要以提高经济需要效益为中心,以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为方向,因地制宜有选择地推广,谨防不顾实际和不讲效益强行让农民采用新技术的做法。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贴近农民搞好推广,做到熟农民、知农情、递农讯、传农经,把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做到农民的心中。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的需求情况摸清,把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准,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推广工作。要通过让农民看的得见,摸得着的试验示范所取得的增产、增收实效,引导农民自觉、自愿的接受和应用新技术,从而达到推广、普及的目的。
二、严格遵守农机化技术推广程序
在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农民都渴望农业机械代替人力劳动,市场上有成百上千种农机产品,到底哪种适用?哪种有保障?这就需要农机推广部门结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农业生产、农民的实际需求,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正确引导,按照试验一一示范一一面上普及的程序开展技术推广工作。通过小面积的多点对比试验,得出第一首数据,熟悉掌握技术的各项性能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指标,积累经验,发现并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等,用于指导后续的示范和面上普及工作。如果试验的结果同可行性论证相左,应及时停止,避免盲目强行推广造成损失,试验取得成功后认为可以大面积推广,则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示范样板区等形式既供农民参观了解,也为面上推广做最后验证。只有这样,才能让购机农民得到投资效益,激发农民的购机、用机热情。
三、总结完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方面
由于农机化技术推广的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小农思想、守旧从众心理比较严重,并且深入传统生产观念束缚,对新事物的认识和接受有一个较长的过程,作为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一方面要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做鲜农民看,引导农民干,使他们认识到使用农业机械的好处,增强他们的农机化意识,转变传统观念和心态,自觉改变生产行为;另一方面要通过开展现场演示会、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广大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认识好人和技术技能,引导他们将农机化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加大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的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农机,支持农机。
四、大力扶持农机大户发展
扶持农机大户是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抓手,农机化技术推广部门要制定帮扶农机大户的措施和目标,每个农机化技术推广干部都要确定联系对象,要与农机大户交朋友,摸清农机大户经营农机的思路,了解农机大户的需求,通过信息传递、技术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措施,把农机大户吸引大我们周围,作为业余的农机推广员和信息员,同时要善于发现、培养在新机具开发应用方面的”能工巧匠”,特别要注意发现他们在农业节本生效方面所进行的发明创造,一旦发现,要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帮助其逐步完善,直到推广应用。
五、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保障机制
第二篇: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总结(推荐)
在党的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强劲支持下,2008年,我农机推广部门紧密结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坚持“化平原、抓特色、调结构、增总量、降能耗、提效益”十八字方针,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不断提高科技水平、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以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
化水平为重点,特别是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为突破口,大力推广果业、茶业、牧草等农机化实用技术,从而实现了我省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省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将2008年农机推广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稳步推进
2008年全省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工作实现了新突破。水稻机插技术推广作为我省重点推广的农机技术,我省精心组织、全面实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2008年水稻全省机插面积达120万余亩,比上年增长85%,超额完成全省水稻机插任务,并初步形成具有江西特色的双季杂交稻水稻育插秧体系。
全省每个县(市、区)均开展了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在机械化重点示范县的带动下,插秧机数量和面积快速增长,今年全省新增插秧机710台,插秧机保有量达2110台。按照农机化司的要求,我省认真组织南昌县、泰和县等7个部级机插示范项目县共建立了52个机插示范点,示范县共投入资金380万元、插秧机282台。示范点均超额完成了机插示范推广面积,合计实现新增水稻机插面积74560亩,超项目计划要求的432%。示范区2008年共举办了插秧机操作机手和育秧技术培训班39期,培训人员3232人次,组织机插、育秧现场会55次,印发宣传资料及技术资料近2万份,各级媒体宣传68次。示范点全省累计举办机插培训班75期,培训技术骨干4500人次,召开示范现场会105场,印发宣传资料3万多份。所做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机插工作快速发展。
(二)油菜、花生等生产机械化新技术得到发展
我省紧紧围绕“兴机富民”工程,坚持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途径,在大力推广水稻育插秧技术基础上,在2008年制定了江西农机主推的十大农机技术,积极推动油菜、花生、茶叶等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技术,全省开展各级别农机新技术推广示范演示会200多次。
一是为促进油菜生产的发展,完善了省级油菜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油菜的免耕开沟直播技术的推广,九江市推广油菜收割机割台、油菜开沟机等油菜生产机具800多台套。油菜免耕直播机械化生产面积已经超过40万亩,新余推广油菜开沟机械化面积预计15万亩,农民接受油菜机械生产技术,使油菜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是全省花生主产县区加大了花生生产机械化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每个主产县至少抓了一个示范点,坚持以点带面,重点抓好花生收获、采摘、脱壳等机械化生产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使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对比机播覆膜、不覆膜与手工播种的花生,亩产分别为685.7斤、623.4斤、472.7斤,使农户进一步看到了机械化生产的优势,提高了他们发展机械化生产的积极性。仅樟树市花生种植面积就达到14万亩,纯收入预计达到1.25亿元。
(三)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成果明显
我省果业在规模、产量、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发展过程中,农机部门实施了“农机上山”果业机械化工程。通过几年来的科学引导,目前,我省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成果明显,在今年秋收冬种全省果业机械演示会上亮点纷呈。
一是中型拖拉机逐步进入果业生产领域,使得果业中耕、开沟施肥、扩穴改土等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的生产环节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目前已形成中拖、手拖、果业耕整机在不同坡地、不同果业面积的大、中、小机械化果园管理的作业格局。
二是节水灌溉越来越
受到农民欢迎。从推广节水微喷开始,到目前滴灌、渗灌、药肥水共施系统等一大批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机具、新设施落户我省果业,在节能环保、节本增效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药肥集成喷施系统。通过二年的实践,大力推广药肥集成喷施系统
。以大功率机泵为功力,取代小动力药泵,通过管路按果树定株实施药肥喷施。解决了打药劳动强度大,农村劳力紧张的矛盾。
四是分级包装设施越来越受欢迎。目前,我省赣南脐橙出口生产基地全部都配上了果品分级清洗设施,销售外省的脐橙全部都通过了分级分类包装销售。电子机械化分选设备取代了传统的滚筒式、模板式分级机械。
(四)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取得新突破
我省建设了一批地方特色如茶叶、马铃薯、榨菜、蜜桔、牧草等生产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浮梁县财政拿出25万元专门用于名优茶加工机械的补贴,补贴率达30%,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五)农机购置补贴成效显著、新机具新技术推广进一步加快
2008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已基本结束,共投入补贴金2.15亿元,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有效的引导农民购买选的农机装备,新农机新技术、高效农机具得到较好的发展,农机装备结构得到调整。全年补贴类机具达5.95万台,其中,半喂入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6800多台,改变了以小型农机具为主的局面。轻型喷灌机具、高效机动喷雾器等一大批新技术新机具通过补贴得到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进一步推广农机新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六)加强农机新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从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全省各农机化技术学校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要求,充分运用师资、设备设施优势,积极开展新农机新技术培训。全省举办农机科技培训班116期,培训农民7625人次,结合科技抗冰救灾,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16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多份。
(七)借助各种媒体宣传农机技术,促进农机推广工作
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对农机春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大户进行了重点报道,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还组织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对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作业队、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效果进行了调研,摸清情况,了解实情,分析问题,把握趋势。今年在《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机化信息网》《江西农机化信息网》、《江西农业》等各种媒体上发表我省农机推广技术信息200次,撰写调研报告和新技术可推广可行性报告13篇,有力地推进农机推广工作。
(八)部省级农机重大推广项目进展顺利,为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昌县优质水稻区域生产机械化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南昌、新干、高安等三县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在湖口县实施的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项目成效显著;省级农业新技术示范与推广重大项目即《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配套技术示范与推广》、《赣州市果园节水灌溉机械化技术推广》等已完成;《水稻区域生产机械化技术基地建设》已完成有关试验、示范工作,各个项目的研究示范都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省农机化发展的新技术,为今后更好推广农机新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农机与农艺结合,实现水稻机插秧技术的集成与创新
水稻机插秧成败的关键是农民能培育出适合插秧机机插的秧苗,各级农机推广部门紧密与农业技术部门相结合,成立联合攻关小组,对水稻机插育秧、栽插及大田管理等配套农艺技术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深化试验研究,推进了农机农艺技术配套组装集成,实现了水稻的群体质量栽培与机械化高产栽培的有效结合,有力保证水稻机插的快速发展。
(二)坚持行政推动与引导市场相结合,狠抓示范项目落实
各级农机部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是近年来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农机管理部门专门成立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工作领导小组,并且把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列入农机化工作工作主要目标进行考核。全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任务,落实政策,强化措施,推动水稻机插育秧推广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同时,还抓住有利契机,坚持在落实农机购置补贴的政策中,对重点推广的农机技术需要的机具进行倾斜,如利用中央、省、市财政对农民购买插秧机及培训工作实行了稳定的补贴政策,其中手扶式插秧机补贴总比例达到70%以上。通过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加大了农机推广力度。
(三)坚持典型示范与整体推进结合,积极营造农机技术推广良好氛围
在机插秧技术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过程中,我省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在试验示范阶段,重点抓种田大户、农机大户,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了解机插秧技术的优势,同时,通过层层召开育秧现场会、机插现场会、大田管理现场会和机插水稻长势现场会,并借助广播电台、电视、网络、报刊杂志、集市、印发小册子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增强基层广大干群的感性认识和认知度,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并为大范围的区域发展提供成熟的模式、技术和经验。
(四)坚持机具推广与技术服务相结合,健全农机技术推广保障体系
技术能否到位是农机技术推广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抓好插秧机推广的同时,特别是在试验示范初期,以市县水稻生产机械化项目负责人、农机、农艺技术骨干为对象,派员到生产厂家或邀请厂家技术人员来当地开展师资培训,逐渐建立了一支既懂农机又熟悉农艺的技术推广骨干队伍。免费组织举办培训班100多期,培训600余人次;结合送科技下乡活动,免费派送“江西省水稻机械化育秧及大田管理技术模式挂图”等有关水稻机插育秧及高产栽培技术、农机维修使用方面的教材和VCD教学光盘、《水稻机插秧实用技术》等科普教材5000余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机化技术推广资金投入不足,农机新技术推广速度相对较慢
在农机补贴政策的推动下,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农机技术推广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相对于农民日益增长的对新技术需求,农机推广经费相对较少,导致我省农民接受新技术和使用新技术较慢,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还存在农机装备总量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和老化严重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优化调整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要求。
(二)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
我省农机化水平还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对农机科技投入不足,农机新产品短缺,基础设施薄弱;机械插秧等关键环节推广工作尚在起步阶段,思想障碍、资金障碍和技术障碍尚未根本解决。
(三)农机推广工作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随着农村惠农政策力度加大,资金逐年增多,由于我省地区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适合山区的机具的种类少,山区农民购买能力低,并且山区丘陵没有机耕道等因素,造成地区之间农机化发展速度不一致、不平衡,特别是推广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宣传、推广、培训、演示工作难以开展,区域之间发展更为不平衡。
总之,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对于提高农机的科技合量,增强农业的竞争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过去,经过不懈的努力,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吸取经验,使我省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推广之我见
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推广之我见
农机化推广是有计划地把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通过运用农业机械这个载体进行大范围、大面积地应用,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促进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现就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做如下探讨。
一、全市农业种植基本情况。目前,枣庄市常用耕地面积280万亩左右,农作物播种面积620万亩,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20%左右。全市小麦常年播种面积210—24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50—180万亩,水稻5万亩,大豆15万亩,小豆、绿豆、谷子、高粱等3万亩左右,花生40万亩左右,地瓜15万亩,马铃薯70—80万亩,棉花4余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0余万亩,其中蔬菜大棚面积5万亩左右。
二、全市农机化技术推广现状。通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全市小麦生产已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小麦种植的精播、深耕、机收等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96%以上,免耕播种得到初步应有;全市玉米生产机械化已取得新的进展。到目前,全市玉米机械播种已基本实现,标准化直播率已达到80%;玉米收获机械性能已经成熟,去年全市玉米机收率已达30%,今年秋可达42%,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深入实施,预计今后3-5年的时间可全部实现机械化。
目前,全市的粮食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正逐步向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方向延伸。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推广工作已初见成效,马铃薯播种、收获机械化新技术和田园机、卷帘机等设施农业机械已得到初步推广应用;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运输基本实现机械化。
据统计,目前全市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应用能力每年累计可达到400万亩(次),年实现农机化节本增效4亿余元,社会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近几年,我市的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虽然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但仍存在着各种困难和问题:
一是农村各业机械化发展不平衡。从种植业来讲,全市的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而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在粮食生产机械化上,小麦、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而大豆、水稻、地瓜等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在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上,马铃薯、花生收获、设施农业机械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整体水平较低,蔬菜种植等机械化基本是空白;农副产品加工、农业运输等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林业、畜牧、渔业等生产机械化发展缓慢。
二是农机化技术推广储备不足。农机化技术推广要着眼于农村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需求,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既要兼顾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还要兼顾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农民生活等各方面、各个环节的需求,既要考虑到当前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需求,也要考虑到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需要。而当前的农机化推广工作,大多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为目的,而对小粮食和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生产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化重视不够,尚没有建立推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的运行机制,缺乏推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的技术储备。
三是基层农机推广机制不健全。目前,市、区(市)具有较为健全的农机推广机构,而乡镇农机推广机制不健全、技术力量较薄弱。由于受机构改革的影响,大多数乡镇只设有农业办公室,设有1-2名农机专职人员,有的虽然设有农机站,但人员较少,大多为差额或自收自支人员,且大多数时间从事当地党政安排的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一些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影响了农机化节本增效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四是推广基础设施缺乏、手段较为落后。目前,全市各级用于推广工作的经费依然较少,区(市)、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缺少必要的推广设施、试验设备、宣传工具、试验示范基地和培训场所,不少仍停止在一张嘴、两条腿的水平上,基础设施缺乏、推广手段落后,制约了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农机化技术推广面临的新机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收入逐年提升,农机化技术推广面临的新机遇。
一是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近年来,中央、省、市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已连续6年出台了一系列直接、果断、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发展粮食生产,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随着这些政策和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农业和农村经济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快速发展,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收入逐年增长,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局面,已在全社会开始形成了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的良好氛围。农业生产良好发展态势、农民现金收入的逐年增加,农民群众机械化种粮积极性高涨,农机化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是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力度逐年加大。从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资金逐年增加,已有原来的几亿元,到今年的130亿元;补贴区域也有原来的主要粮食生产县,扩大到所有的农业县,补贴机械的种类也逐年增加,涉及到农业的方方面面,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农机化的热情,不少地方出现了群众争相报名的火爆场面,这为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是具有较为健全的法律保障。为加快农机化发展步伐,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我省也出台了《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明确了农机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确立了农机化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强化了国家对农机化发展的保障措施,立足让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成果,不断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这为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
五、农机化技术推广意见及建议。为加快农机化推广步伐,促进全市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并针对现存的各种问题,特提以下建议: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就是通过开展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活动,将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
机具普及应用到农林牧渔业生产和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过程。因此,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要进一步加强区(市)、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建设,充实和稳定农机技术推广人员,提升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保障农机推广职能的正常发挥。也可根据各自推广工作实际,改革现有乡镇农机推广管理模式,创建跨乡镇农机推广服务机制,承担跨乡镇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农机维修、农机作业的组织协调和作业质量监督等公益性职能工作。同时,可从人口多、土地面积大、机械量大的村,聘请一名年轻、有学历、头脑活、有威信的农机大户做为农机推广员,从而在全市建立一个市、区(市)、乡镇、村四位一体的农机推广体系。
二是要加强农机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需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开展田间试验示范、速据检测、现场演示、技术培训等,每个工作环节都需要试验设备和仪器,否则,各项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就很难开展。因此,各级要紧紧抓住当前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投入力度、农民群众发展农机热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各级党政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健全农机推广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一批先进、适用的具有良好推广前程的试验示范机具和监测设备,并要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巩固农机推广基础地位。
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制定农机化技术中长期推广规划。各级要按照遵循农业生产发展规律、科技发展规律、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原则,并针对全市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玉米生产即将实现机械化的实际,积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深入到乡村庭院、田间地头,通过走访、座谈,了解农村,吃透农情,分析农业发展趋势,把握时代推广脉搏,组建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库,可分别把地瓜、花生、马铃薯、生姜生产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大豆、绿豆、谷子、高粱等小粮食生产机械化,棉花生产机械化,蔬菜种植(含设施农业)机械化,农副产品深加工机械化,林牧渔生产机械化,等等,全部纳入推广项目库,并分别研究制定出每项推广计划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趋势,把项目库的各个推广
项目,逐步实施,使得全市种植业和农村其它各业机械化逐个突破、逐步提高、全面推进,早日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第四篇:浅谈如何抓好江淮丘陵地区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如何抓好江淮丘陵地区的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
作者:孟丽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2期
摘 要:安徽省定远县地处江淮丘陵地区。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必须坚持立足县情,扬长避短,确立发展前景广阔的农机技术体系;必须坚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推广农机技术的重要意义。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加强宣传造势,强化演示效果;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示范推动,加速农机实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必须坚持完善网络,强化服务,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农机保障。要强化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农机技术培训,强化农机具售后服务。
近几年来,安徽省定远县农机推广站坚持以服务农民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大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致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截止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26.8万千瓦,比上年增加3.8万千瓦,各类拖拉机12.92万台,比上年增加808台,联合收割机5112台,比上年增长650台,水稻插秧机401台,比上年增加210台,新增秸秆还田机15台,新增施肥播种机8台,玉米收获机26台,配套农机具25.66万台套,农机配套比达1:1.3,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6%。推广机耕面积达到155万亩,机收面积达到162万亩,机条播面积达到66万亩,深耕、旋耕、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机械抛秧等新技术有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县情,适应生产,方便农民的、具有江淮丘陵特色的农机技术推广的新路。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立足县情,扬长避短,确立发展前景广阔的农机技术体系
定远县是典型的江淮丘陵地区,地形复杂,87%的面积为高岗丘陵地形,圩区、平原面积很少,给农机技术的推广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加之农村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每户只有10~20亩田,而且田块小,零星分散,也不利于农机技术的推广。在新的形势面前,局领导班子和推广站班子认真吃透县情、农情,分析了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充分认识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深刻含义,一致认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机械化,农村生产力的提高,离不开机械化,农民是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更离不开机械化,随着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一部分农民必将从事农业转向二三产业,转向城镇北和城市化,农机推广工作关键是要立足县情,选准路子,扬长避短,确立适合一家一户、经济实用、便于操作、效果显著的农机新技术。于是我们组织了以县技术推广站为主各部门配合的农机推广调查组,深入农机开展调查研究,征求基层的意见,征求农民的意见,从我县的实际出发,进一步理清了农机推广的思路,确立了“以小型为主,兼顾大中型,加速进入千家万户;以耕、播、收技术推广为重点,兼顾高、精、新技术推广,加速提高劳动生产力;以服务为保障,兼采取行政推动,加速提高农民的农机技术水平”的指导思想。思路定出路,由于我们确立了一个符合县情、符合农情的发展思路,农机技术的推广从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推广农机技术的重要意义
在推广农机技术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推广农机技术不仅是农机部门的事情,也是党委政府的事情,更是农民本身的事情,没有党委、政府的支持,没有广大农民认识的提高,农机技术的推广难以取得很好成效。为此,我们把宣传造势工作作为推广农机技术的开路先锋。
1.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
把我们的想法和思路主动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陈述利弊得失,表明态度决心,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由于我们的分析透彻,思路明确,措施有力,得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县委、县政府领导多次在会上要求各地做好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并专门发文,使我们的部门行为变成党委、政府的行为,加大了推广的力度。
2.加强宣传声势
我们每年在春播、夏收、秋种季节都在县城和乡镇悬挂过街宣传横幅,组织宣传车进行流动宣传,设立咨询台进行咨询。仅今年,我们共悬挂横幅50多条;流动宣传1千多公里、30多个乡镇;发放咨询材料30000多份,咨询人数近万人,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引导作用。
3.强化演示效能
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也是农机技术推广的主体,不使他们亲眼所见,切身感受到使用农机具的好处,就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每年都在栽种季节组织新机具、新技术到各乡镇进行现场演示,几年来组织76场次的演示会,演示了小型联合收割机、行走式喷灌机、深松机、条播机、插秧机、抛秧机、化肥深施器等20多种农机实用新技术,有2万多基层干群现场观看了演示,使广大农民切实感到了农机技术的好处,进一步引发农民技术推广的良好氛围,为农机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典型引路,示范推动,加速农机实用技术的大面积推广
农机技术能不能大面积推广,关键看推广的力度,推广的力度又看农民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看我们能不能树立出有说服力、有效益的典型来。因此,我们一直把树立典型作为推广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始终抓住不放。几年来,在各种新技术的推广上树立出几个典型,通过典型引路,推动农机技术的迅速推广。针对定远县地形高低不平、田块小而分散的特点,在收的技术上,重点推广联合收获技术,不仅收得快,还可以帮助无机户收割,有利可图,农民非常易于接受。从1996年开始我们大面积推广,利用“三夏”、“三秋”等农业生产关键季节,在全县各乡镇分别召开收割现场会,引起了农民的极大关注,深受农民的欢迎。从2000年以来平均每年以2000台的速度递增,机收率由1996年的34%猛增到目前的99%,大大加快了收割进度,减轻了劳动强度。在栽的技术上,重点推广小型插秧机,特别是97年重点推广了机械软盘抛秧机。我县常年栽水稻100多万亩,栽插任务较重,为此,我们不惜投入,购买了抛秧机
和步式插秧机,适时到乡镇开展示范活动,深受农民的欢迎。在节水技术上,针对定远县缺水干
旱的县情,引进行走式多功能喷灌机,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多次召开节水灌溉现场会。显著的节水性能,赢得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纷纷询问喷灌机的产地,价格和功能,表示要购买应用。县委、县政府对这项技术也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是解决干旱地区农业生产抽水的重要途径,是发展节水灌溉的有效路子,要尽快大范围推广。在合理密植上,针对我县小麦播种过密的习惯,我们又大力推广小麦播技术,实行精量播种,科学播种。从1996年以来,召开了在不同类型的五行、七行、旱地、稻板田机条播等现场会,使此项增产增效的新技术被广大干部群众认识。近几年来,由于我们推广了一系列经济实用、价格适中的农机技术,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30%以上,农业生产效益提高10%以上,农民增收因素中农机贡献率达到30%左右,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四、完善网络,强化服务,为农业增产增收提供农机保障
在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以服务农业、服务农民为宗旨,既注重经济效益,更注重社会效益,做好有偿服务,优质服务中加速发展,在发展中完善服务,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1.强化服务网络建设
按照“完善县级,提高乡级,发展村级”的原则,县农机推广站的建设,做到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为了提高县站农机人员的素质,去年,选派农机人员到大专院校学习农机新技术,增强农机技术推广的能力,使县站成为全县农机技术推广的龙头中心。强化乡镇农机推广站建设。近几年来,不断地充实调整乡镇农机站人员,落实了编制,充实了人员,使全县所有乡镇农机站有编制、有站房、有人员、有阵地,成为农机技术推广的骨干队伍。逐步建立村级农机技术人员队伍,为了使农机技术的迅速大面积推广,把农机技术的触角深到村级,正在着手为每个村培养一名农机技术人员,使农机培训、推广、维修尽量不出村,方便农民,方便生产。通过几年来的建设和发展,现在,已建立起一支人数较多、素质较高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初步形成了以县站为中心,以乡镇站为骨干,以村农机员为网点的三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2.强化农机技术培训
每年春节过后,我们都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县培训到乡镇,乡镇培训到户,96年以来共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40多场次,直接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同时发放了18万本农机技术资料。
3.强化农机具售后服务
农民最怕的是农机具坏了无法修,针对农民维修的实际困难,我们不仅要求乡镇农机站要设立维修部,帮助农民维修服务队深入农村,及时帮助农民修理农机具,保证农民生产的需要,96年以为,共组织了18支维修队免费为农民修理农机具4.5万台(套),为农民节约了40多万元维修费,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第五篇:农机局关于春耕生产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农机局关于春耕生产农机化技术推
广工作总结
春耕时节是农机作业的重要时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组织召开了农机化工作会议,突出对春耕生产抓早抓实,充分发挥农机的职能作用,局党组、行政根据市农机化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农机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到农机户家中落实春耕生产工作。
一是对各种技术推广抓好点、带好头,召开现场演示和示范,向广大农民和农机手传
授农机技术,结合实际发放先进农机技术宣传资料,积极参加科技“三下乡”活动,宣传农机法律、法规、政策和
农机新技术推广,使广大农民认识农机、了解农机、购买农机、推广应用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通过宣传发动、单凭购机补贴来看,今年全市新购买机具150台套,享受购机补贴资金26万元。
二是农机技术人员责任到头、分片包干、进村入户,帮助农机手,克服困难,抢抓农时,全力推进春耕生产,积极配合农机手提前维修,检修农业机械,使农机作业机械减少带病运行,提高农机作业效果和作业水平、保证作业质量和数量,达到节本增效,不误农时季节的目的。
三是积极规划落实推广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做好技术资料的编印、发放,对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全过程环环到位,重点抓营养土配制,采取双膜和轻盘育秧,整拌秧田,精量、苗期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关键技术,农机技术人员不但会农业机械技术,还要学会机械化育秧技术局党组行政要求农机技术人员要一专多能,我局在春耕生产中还组
织农机技术人员和机关工作人进行农机技能大比拼,对操作、维修、理论大竞赛,使农机工作在全市的春耕生产中有声有色,在春耕生产中扮演了重点的角色。
四是积极开展农机帮扶活动,在春耕生产期间,白沙镇、曾家乡、大沙乡等乡镇,组织农机作业队,为困难户提供优先、优质、免费的服务,避免了因特殊困难,造成土地撂荒现象,农机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谐,解决了务工农民两头跑的困难,农机的健康发展,即为老百姓的生产节本增效,又为农机手增了收,解决就近务工赚钱,还能照顾老百姓的问题。我们相信农机事业将在各级党政的重视下,在农机人的努力,在老百姓的认可下,农机事业将会逐步走向辉煌。发展壮大成重点的支柱产业。
存在的问题,我市属于山区,作业面不够集中,田型地型不够规划,机耕道建设特别滞后,严重影响工作效果。
机械质量个别品牌,质量不高、维修量大,更是影响作业实效。
建议上级应给予农田作业用油的补贴,有利于降低作业成本,促进农机化的推广普及力度,较好的发展农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