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各章重点

时间:2019-05-13 01:4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学各章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学各章重点》。

第一篇:财政学各章重点

财政学各章重点、财政学各章重点、难点 各章重点

第一章 财政与财政学的对象 重点: 重点:主要是财政的概念问题。这一概念从财政的主体、特点、客体、目的及本质五方面作了表述,这不仅与本章其他内容的学习联系紧密,也是本课程的基本问题。通过与公共财政的异同对比,公共产品的 相关介绍,进一步深入了对国家财政概念的理解。

难点:主要是财政分配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问题。首先应把握财政与其他分配区分的根本标志,其

次要充分理解弄懂其他分配范畴各自的内涵及特点,以此为基础,才能把握好财政分配与价格分配、工资分 配、企业财务分配的联系制约关系及区别之处。对于财政的产生,主要需区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物质条件及形成标志;对于其发展,把握不同社会形 态中财政所呈现的独特内容;关于财政学的建立与发展,掌握其创立、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及突破性进展; 此外,一般性了解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财政的收入和支出

重点:财政收支的规模问题,尤其是财政收入在量上的客观界限。由这一公式涵义推断出其影响因素

及适度财政收入的确定原则、财政支出呈现不断增长的规律及原因。

难点:虚假财政收入问题。明确其产生可能性根源即财政收支的货币化之后,再进一步把握商品货币

价值与实物价值分离运动从而导致部分财政收入虚假的机制、后果及对策。之二,财政支出的多重分类及财 政收入的不同形式。以多角度多层次对财政支出的类别划分对其记忆造成较大难度,应凭借对不同划分依据 的理解掌握各类别及涵义。对于一项具体的财政支出应能判定其在不同角度划分的支出类别下所能纳入的多 重归属。对于财政收入的不同形式,需关注采取不同形式的权力依据的差别及基本含义。关于财政收入的源泉问题,主要理解 c、v、m 相互制约从而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现实中财政收入源于 c、v 的可能性。

第三章

财政的职能和效益 财政的职能和效益

重点: 重点:财政的职能。资源合理配置含义及针对市场失灵财政配置资源的领域;国民收入初次及再分配贯

彻的不同分配原则;稳定经济含义及财政调节作用的体现;监督职能特点。

难点:财政的效益。理解公共选择对财政效益的影响,如免费搭车及财政挤出效应;如何评价财政效

益问题。此外,把握作为分配范畴的财政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其他环节如生产、交换的关系,财政的收支矛盾实 质、表现及解决;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及其主导作用。

第四章 税收概述 重点: 重点:内容较多,如税制基本结构中所含各项要素及其涵义;从不同角度对税收进行的分类;税收的财政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的具体内涵;税收负担的转嫁问题;1994 年中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难点:如在税制基本结构中累进税率的掌握仅靠文字表述的概念是不够的,税负减轻措施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异同区分,涉及运算的加重税负手段税收附加与加成,二者均是加在正税税额基础上的;又如在税收转嫁 原理中,作为转嫁程度约束条件的商品供求弹性的理解及把握,商品供给或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的意义何在 主要针对哪类商品进而又是如何影响税收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摊情况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能超越 被动的记忆,真正牢固地把握这一内容。另外,应掌握税收基本概念及三大特征;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税制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税制沿革的主线。

第五章 我国的主要税种

本章介绍了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行为财产税类的 11 个税种,其中,增值税、关税、企业和个人所得 税、消费税为重点税种,对其特点、作用及税制结构状况应有详细确切的把握。对于其他非重点的税种主 要把握其税制结构所含内容,特别是那些独特的税制要素。同时,多数税种均介绍了相应的税额计算公式,其中尤对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的计税公式要重 点把握。对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的增值税,首先应清楚地理解其设计原理和征管机制,否则难以真正掌握其 理论内容及计算方法。关税进、出口的完税价格分别为到岸价格和离岸价格,在税额计算方法上亦有所差别,仍应以理解助记忆,将二者分辨清楚。在所介绍的税种中,计算公式最多的当属个人所得税,我国采用分类 个人所得税制,区分不同所得给与不同的计税方法,因此记忆起来有一定难度,应多做练习。当然,除此之 外,也不排除对其他税种如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的计税方式的考查。

第六章 国际税收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首先应把握造成国际避税或重复征税的原因即: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差别及税率(税负)的差别。关于国际避税,把握其含义、基本方法及避税地的利用。关于国际税收协定,重点把握其作用及基本 准则,一般把握其分类及内容概要。

本章难点: 本章难点:主要在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对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一方面以其文字表达的含义去理解,一方面能实际进行运用计算,二者应相辅相成。其中,相对复杂的抵免法,区分为直接抵免法 和间接抵免法,二者适用对象不同,计算思路也不尽相同,但都有抵免限额的设定。此处可联系前一章我国 税种之中的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内容来学习。关于国际税收概念、产生原因、发展线索应有基本把握。

第七章

财政支出及其效果

重点: 重点:关于财政支出的原则。在借鉴西方财政支出原则的发展和现状的情况下,主要关注我国财政

支出的三大原则。搞清在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之间,我国为何选择了前者;优化支出结构原则中包含哪些重 要的需安排的比例关系及如何安排。关于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即效益问题,主要在于公共支出效益的评价方 法,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具体内容。

难点: 难点:公共支出效益评价方法之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在把握其主干步骤的基础上,突破难点

所在,如多层次多类型的成本、效益的含义及具体化,其中对无形成本与效益如何测算;对若干年的成本及 效益为何先须贴现,才能汇总出该建设项目的总成本及效益;机会成本分析的必要性等。关于财政支出的目标,把握各目标地位及主要内涵;对内在于财政支出的公共支出,掌握其基本概念。

第八章 建设性财政支出 重点: 重点:基本建设投资额与拨款额的联系、区别及换算方法。之二:衡量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的宏微观投

标及提高其效果的途径。之三:我国财政流动资金支出供应方式的演变。之四: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发展农业 资金间关系。

难点:基本建设投资额与拨款额之间的换算。在弄懂了二者含义后看其换算公式似乎不难掌握,但若把二

者换算关系置于连续纵跨数年的投资项目中来考查,则容易出错。此外,用于衡量基建投资效果的指标,衡 量流动资金周转的指标都有其计算公式,不排除出计算或其他题型的可能性。关于建设性财政支出的具体内容、固定资产再生产的方式、基建投资分类、加速流动资金周转的途径、农业投资支出的含义、方式及内容应扼要把握。

第九章 消费性财政支出 重点相对而言的难点:社会集团购买力。弄清其含义,并进而弄清社会集团购买力主要指向高档消费

品,直接形成消费需求,成为社会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集团购买力膨胀会推动消费需求膨胀,所购买消 费和价格上涨,消费结构畸形,并引导生产结构也出现畸形发展的态势。应找到其症结所在:集团购买力的 资金来源,并严格控制管理。重点之二是对文教科卫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关于文教科卫支出,了解其概念、性质,同时依据社会公共需要的核心意义,把握政府及社会对该种支 出资金来源的分担情况;关于行政管理支出,把握其概念、内容、性质及管理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关于国防 支出,主要了解其概念及性质。

第十章

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即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二者在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掌握二者各

自具体内容。财政补贴的不同分类及其正负效应既是重点,又可视为本章难点。关于其分类问题,仍应以对划分依据 及被划分类型含义的理解为基础,把握易出客观题的这部分内容。关于财政补贴的正负效应,是对其含义、类别、运用机制的一个深化,不管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都与财政补贴对价格体系的影响、改变密切相关,进而再波及到其他各方面。结合我国改革进程,如何合理控制、有效管理财政补贴 把握转移性支出概念、主要类别,了解西方国家转移支出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把握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 补贴的概念及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第十一章

国家预算

重点: 重点:国家预算的编制;复式预算。预算的编制政策性很强,需符合一些基本原则性要求,进行准备

工作,具体编制由财政部门负责,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审核通过后才算完成。对于复式预算,把握其概念、编制原则、管理以及在我国实行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我国复式预算的两个组成部分:经常性预 算和建设性预算各自的收支内容及要求。此外,应把握:国家预算的基本概念,国家预算区别于国家财政 其他范畴的主要特征,国家预算的双重职能,我国预算体系的设置状况,预算法的三种不同侧重的类型,预 算局部调整的四种情况,我国采用的收付实现制的预算执行截止期等。

难点: 难点:本章大知识点不少,小知识点很多,尤其是第二节,应在把握主线、要点的基础上,看是否有

更多时间精力去扩展。

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债管理

重点:分别与财政分配其他形式、银行信用相比,国家信用所具有的特点;国债的弥补财政赤字等三

大功能,把握各功能内涵及地位;关于加强国债流通的必要性;国外借债规模的制约因素;国债规模、结构 管理所包含的相应内容。难点一是国债负担的转移问题。是否存在代际转移主要取决于国债资金的来源和 使用方向的不同。当然,国债对当代的资源配置及投资、消费会产生相应影响,可能延及后代。难点之二在 于把握国债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单就国债本身来看,不必然导致通胀,但若与一定外部条件结合,国债规模 结构不当,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此外,还应该把握国债概念、产生发展的主线、国债的形式结构及特征如种类、发行方法、偿还方法,及外债在这些方面的特殊之处。

第十三章

预算外资金及其管理

重点: 重点:关于预算外资金的性质、特点、范围及概念;在充分理解把握前述重点的基础上,把握预算外

资金的正、负效应;关于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据对其现状的了解,把握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原则及具体管理 方法。

难点:主要在于预算外资金的运动分析部分。教材中从纵面、横面、综合运动三方面进行了充分阐述,应先把握 3 个基本结论,再注意一些小的知识点,如:预算外支出按其使用项目划分的类别;应得到提高的 三类比例等。另外,简要了解我国预算外资金的产生发展概况。

第十四章 预算管理体制

重点: 重点: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即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间财权财力的划分;之二:我国建立预算管理体

制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三,也是难点所在:关于分税制,把握其在事权、财权划分 及税收返还制度的一般作法,并具体到我国分税制在上述三方面的详细情况,同时,把握我国之所以进行分 税制改革的动因及其重大意义。关于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基本内容应作为基础性内容扼要把握。至于在本章中占了很大篇幅的我国预 算管理体制的沿革,把握主线,即:各阶段分别采用何种管理体制,有何典型特点对于其中“分灶吃饭” 的包干体制应更为留意一些。关于外国预算管理体制的选择介绍,把握其主要结论。

第十五章

国家与企业的财政关系

重点:处理国有企业与国家财政关系的四条基本原则;之二,也是难点:我国现行国有企业利润分

配制度:税利分流。其依据在于:国家以社会管理者与国企产权所有者的双重身份与国企产生联系,所得税 与利润作为性质不同的财政收入形式,恰恰体现了国家对国企的双重职能的行使。并把握税利分流的主要内 容及利弊评价;之三,国有资产需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了解国有企业财务既相对独立于国家财政,又与之联系密切,其表现所在。对我国曾采用过的不同国有 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类型,把握其主要线索。对国企成本管理及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把握其基本结论。扼要 把握国有资产的类别划分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相应情况。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

本章由于相对较多地运用了西方经济学的相关范畴、方法来说明财政政策工具的经济影响,总体而言,理解上难度较大。

重点:财政政策产生作用的机制: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为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财政政策的不同方式:平衡预算、赤字预算、留余预算,在何种情况下采用,又如何采用;我国当前财政政策的主要 目标;关于税收这一政策工具,把握其在调节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如何具体运作; 而支出政策又如何体现高效率和促进经济的增长,对其中涉及到的一些重要范畴如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超 额负担等应有必要的理解把握。其他如目前我国财政重点扶持的产业、赤字及公债的经济影响、税收、支出的乘数效果、处理政府与市场关 系应着重的问题等,把握其基本结论或要点

第二篇:财政学各章题目

第一章名词:

公共物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公共生产特许经营公共定价

简答:1.政府失灵的表现和原因 2.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其矫正方式 3.公共提供和公共生产的区别与联系

4.简述公共选择的机制

论述:财政的三大职能及其实现途径

第二章:公共生产公共定价特许经营

1.简述4种关于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理论。2.论述:财政支出是否在经济上直接获得等价补偿为标准可以分成几类?有什么经济分析意义?3.计算2010年中国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第三章:财政投融资

1.简述几种主要的项目融资方式。2.分析政府财政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财政补贴税式支出

1.试述市场经济条件1.简述预算外资金和非税收入的区别与联系。2.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

3.计算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2.简述税收支出的形式。

第五章

.简述预算外资金和非税收入的区别与联系。2.简述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3.计算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财政支出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第六章1.税负转嫁规律。2.简述马斯顿的经验分析原理并阐述低税率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3.简述最适课税理论的主要贡献。4.论述税收与经济稳定的基本原理。

作图分析题:1.作图分析税收的超额负担。2.作图分析税收对投资的影响。要求:作图;分析影响。

3.作图分析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

第九章

政府预算绩效预算政府采购

预算管理体制

1.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责任及财权划分的理论依据。

2.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责任及财权划分的模式。

3.简述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及近年来完善内容。

第十章

结构性赤字 周期性赤字

1.简述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政府财税调节的三种途径。

第十一章

 简答题:

 1.简述补偿政策和汲水政策的区别。

 2.简述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通过哪些制度发挥作用?

 3.简述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如何调节经济?

 4.简述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 分析题:

 结合我国实际,试分析我国当前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原因所在,应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第三篇:财政学重点

市场与政府

完全竞争市场:有众多的买卖者、资源自由流通、信息完全、产品同质。

市场失灵: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本身并不能够得到有效地发挥,而在另外一些领域

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也无法达到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

置的结果,是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无法克服的缺陷。

市场失灵的表现:

①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并不因此承担相应的成本费用支出或从中分享好处。有正外部效应和负之分

②公共产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利益外溢的准公共产品如

高等教育、中国移动;拥挤性的准公共产品如火车、公交)

③市场垄断④不完全市场⑤不完全信息⑥收入分配不公⑦宏观经济失衡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是指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

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

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民主性与法治性。

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的实现方式:

①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比重,实现资源的总体效率。

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③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

④合理利用财政投资、税收、补贴等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导民间资源的合理配置。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

① 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②加强税收的调节

③ 改进和完善转移性支出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

经济稳定

经济稳定:是指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

多重含义。

实现条件:①总量平衡②结构的协调与高级化问题③环境优化问题

实现方式:

① 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② 根据社会总供求的变化,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的平衡

③ 利用投资、补贴、税收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协调与高级化

④ 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⑤ 加强财政、货币、汇率政策的协调与配合财政支出的分类

一、按支出用途分

二、我按费用类别分: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

意义:国家履行了哪些职能及履行职能的侧重点

三、按经济性质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消耗性支出):政府从个人和企业购买原材料与土地、劳动力、资本的生产性

服务,并由政府直接使用的支出。(特点:双向、等价交换)

转移性支出:政府在公民之间再分配购买力的支出。(特点:单向、无偿)

意义:在财政支出的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越大,政府资源配置的规模就越大,财政

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反之,转….越大,对收入的分配的直接影响

就越大。

财政支出规模衡量指标:绝对量指标(总额,横向比较);相对指标(比例)

第四篇:财政学重点

1、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缺陷。

(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2、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别:

(1)全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高,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程度低,在税率级次和比例相同时,前者的负担重,后者的负担轻;

(2)在所得额级距的临界点处,全额累进税率会出现税额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情况,超额累进税率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3)全额累进税率在计算上简便,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复杂。

3、简述财政领域民主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内容

1.确定国家预算收支规模2.确定公共项目的种类和比例3.立法确定预算收入的筹资方式和

制度4.预算执行监督和决算审核

4、简述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必要性,范围和重点

1. 必要性: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业部门的特殊性3)农业投入的不足4)政府

应提供农业公共产品2.范围和重点:主要投资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

5、简述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1.矫正市场分配的不公2.内在稳定器的作用3.私人保险的局限1)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2)

无法解决个人储蓄不足及“免费搭车”问题3)难以抗御系统风险4)无法进行有目的的收入再分配

6、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

特点:课税普遍;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实行比例税率;计征简便功能:税源充裕,课征方便,并可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

7、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和功能

特点:赋税相对公平;不重复征税;维护国家权益;课税有弹性

功能:筹措资金;公平分配;稳定经济。

8、应纳税的个人所得包括哪些所得

1. 工资薪金所得2。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承包承租经营所得3.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和财产租赁所得4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

9、简述现代税收原则

1.公平原则:受益原则;能力原则2.效率原则: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

实化原则

10、简述国家预算的概念,类别及原则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应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

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以预算分享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原则: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性。

11、简述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

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事权和财权划分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预算调节制度5.相对稳定

12、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

1.财政平衡不是绝对的2.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3.局部平衡和全局平衡4.中央预算平衡和地

方预算平衡5.预算赤字,决算赤字和赤字政策

13、财政政策工具

税收;国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

14、国际重复征税减除方法

扣除法;低税法;免税法;抵免法

15、简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特点:不以盈利为目标;可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可投资于具有外溢性的投资项目。范围:主要在基础设施、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产业领域。

16、国债有何政策功能

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1、财政职能

(1)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所以财政的职能就是

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方式:

A、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得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饰的结构效率

C、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际的重点建设

D、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政策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E、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

A、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

B、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 ;

C、加强税收调节 ;

D、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 ;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实现的机制和手段:

(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和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2、试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不同组合的认识。

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是由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

个完整的政策体系。

货币政策,是一国中央银行为了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指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量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措施。它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构成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

(2)两种政策配合的必要性

作用机制不同;作用方向不同;在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3)搭配形式:松财松货,紧财紧货,紧财松货,松财紧货

(4)我国实践与经验: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经验: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转型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对政治形势的准确判断,并及时转换政策目标;在政策操作上,突出主要政策目标,兼顾协同政策目标,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审慎操作;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不是实行减税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恰当配合,是财政政策既实现扩张效应又避免扩张过度的重要条件。

3、什么是“瓦格纳法则”?并试述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分析。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先逐年下降后逐年回升的特征。

原因在于:(1)改革前,对个人—低工资、高就业;对企业—统收统支。财权和事权高度集中,比重高。(2)改革后,对个人—提高收入;对企业—放权让利。国家财政收入逐年下降,支出比重下滑。(3)1996—1997年因改革逐步到位、GDP加快增长而止跌回升,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回升加快。

4、试述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政策取向。

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是财政工作的突出重点。要加大财政支持“三农”力度,并突出在“多予、放活”上做文章。

一是全面取消农业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将全面彻底取消农业税。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三是完善并加强“三补贴”政策。四是积极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五是推进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六是全面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5、试述我国工商税制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方针:根据“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原则分步实施税制改革。内容:

1、增值税改革:转型;扩大征收范围;清理税收优惠。

2、消费税改革:对税目和税率进行有增有减的调整。

3、企业所得税改革:统一税法;调整优惠。

4、个人所得税改革:混合税制;降低税率,减并档次;配套改革。

5、完善其他税种:扩大资源税、印花税征收范围;改革城建税;开征教育税、车辆购置税、燃油税、环保税、社会保险税、物业税等。

6.试述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内容

1.指导思想:1)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2.主要内容:1)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划分2)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3)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

7、试述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措施和基本经验。

主要措施:增发国债;调整支出结构,加大科教兴国和文科卫投入;调整税收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保体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行想农村倾斜政策。

经验:刺激需求和改善供给相结合;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相结合;刺激需求与调整分配政策结合;没有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实行扩张政策必须减税的教条;充分运用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手段;松中有紧 财政政策和紧中有松的货币政策想配合;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适时调整政策。

8、我国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

1.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各级预算主体的支出职责1)政府职能转变2)

明确事权划分3)支出职责细化

2.逐步调整和规范收入划分1)改变收入划分的企业行政隶属关系标准2)个税和企

业税调整3)收入划分随税制调整4)健全地方税种

3.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进一步完善分税制的重点1)归并转移支付形式2)减少税收

返还3)改进和整顿专项拨款

4.推进省区以下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1)事权和财权合理划分2)省管县3)乡

财县管

9、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当前财政政策取向。

必要性: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是清醒的审时度势与科学的经济调控。着眼于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确实起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但是,当经济走出通缩阴影,出现通胀压力时,积极财政政策应当适时转向。另一方面,经济又非全面过热,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前述薄弱环节亟待加强,而且没有强烈信号标明近期会出现高通胀,因此,不宜转为紧缩财政政策。另外,目前国内投资规模仍然较大,社会资金比较充裕;国际经济复苏,将带动我国出口和利用外资增加等。这些都为调整积极财政政策、实行稳健财政政策提供了有力的内外部条件。

内容: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第五篇:财政学重点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财政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

1、含义: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

(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

(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

(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

(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收入分配职能

1、含义:收入分配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国民收入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

2、收入分配的目标:社会公平、经济公平

3、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实现公平分配

4、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

(2)规范工资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

(4)通过转移性支出

5、用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来显示公平分配的程度(基尼系数小于1,系数越小越平均稳定与发展职能

1、含义: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2、内容:做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3、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

(3)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速发展的最优结合。

(4)财政应切实保证前面提到的那些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支出分类

1、按财政功能分类:(1)经济建设费(2)社会文教费(3)国防费(4)行政管理费5其他

2、按支出用途分类:

支出用途:按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来归类: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

按动态的再生产的角度来进行归类: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

3、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1)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或进行国家活动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2)转移性支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

1、财政收入/GDP2、财政支出/GDP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

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

●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投资性支出都属于购买性支出

●教育支出

总量分析:教育投入总量大幅度上升,形成了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投入教育投资格局; 教育投入水平的地区差别也在扩大。

●结构分析

1、经费来源结构

2、三级教育支出结构

3、日常性教育经费支出结构

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

●财政(政府)投资的特点:

1.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他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即追求微观上的盈利性;由于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2.企业或个人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社会筹资来为投资提供资金,一般难以承担规模宏大的建设项目,一般主要从事周转快、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政府财力雄厚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企业投资不可能顾及非经济的社会效益;而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的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的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而且应该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

●财政投资的范围: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基本建设支出)和非生产性投资

●财政投资的标准: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2.资本-劳动比率最大化3.就业创造标准

●BOT投资方式(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政府将一些拟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收归政府。

●财政投融资: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又叫“政策性金融”。●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1、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2、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3、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4、财政投融资的管理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

5、财政投融资的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

第六章 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我国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1、养老保险

2、失业保险

3、医疗保险

●税收支出的形式:1.税收豁免 2.纳税扣除3.税收抵免 4.优惠税率5.延期纳税

6.盈亏相抵7.加速折旧 8.退税

●税收支出的概念:是指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税收支出具体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作用——最综合性、基础性 的因素,反映了经济对财政的决定作用。

2、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的制约作用——关键的因素。

3、价格的制约作用。

(4、政府职能范围的制约作用——直接因素。)

●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未纳入国家预算的,由地方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一种财政性资金

●预算外资金的正负效应分析

积极作用:

1、有利于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增收节支的 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2、有利于保证专项事业的发展。

3、把一些零星分散的收支放在预算外处理,不仅有利于这些事业的完成,而且也有利于减轻国家预算安排的困难,减轻国家预算负担。

4、预算外存在,可以说是对集中的计划体制的修补,它可调动地方、部门和企业组织预外收入的积极性,从而为地方、部门和企业提供预外项目的财力。

消极影响:

1、预算外管理制度不健全,财经纪律松驰,使用不尽合理,资金的使用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把预算外过多用于基本建 设,造成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3、有些部门和单位自行扩大预算外范围,使“三乱”现象屡禁不止。使预外变成单位的“小金库”。

4、地方把预算外视为地方的既得利益,这是形成地方保护主义的经济根源。这不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税收是政府强制地、无偿地取得收入的一种方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税收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税收的三个特征--“三性”,是统一的整体,是各种社会制度下税收的共性。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特征才是税收,否则就不是税收。)

●税收要素:1.纳税人2.征税对象3.税率

●比例税率:不分课税对象数额大小只规定一个固定比例的税率。(主要有:无差别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产品、行业、地区差别,幅度比例税率)

累进税率是将课税对象按照数额大小从小到大分为若干等级,每一级分别设置一个比上一级次更高的比例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适用的比例税率越高。

主要有:⑴全额累进税率(当课税对象数额增加时,税率逐步提高,计算应纳税额时,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最高一级的税率计算,即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只适用于最高一级的税率。)

⑵超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划分成若干等级,对每个等级部分按相应的税率分别计算税额,然后相加即为应纳税额。)

⑶全率累进税率⑷超率累进税率

定额税率,也称固定税额。是用单位固定金额来表示的税率形式。如“每吨××元”、“每辆××元”、“每平方米××元”等,是税率的特殊形式。

●起征点:是指计税依据达到一定规模开始征税的界限(计算)

●免征额:是指全部应税金额中可以免税的金额,仅就超过免征额的部分计税

●税收的分类

1.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对流转额的课税,对所得额的课税,对财产、资源、行为的课税

2.按照税收收入归属和征管管辖权限的不同: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3.按计税依据分:从价税,从量税

4.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分:价内税,价外税

5.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直接税,间接税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简答)

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

●税收的收入效应:税收会使纳税人的个人收入减少,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纳税人的税后福利水平,这就是税收的收入效应。

税收的替代效应:在个人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税收影响相对价格,使人们选择某种产品来替代另一种产品时产生对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就产生了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的经济影响(分析)

(一)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1、税收对劳动供给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分析

2、我国的实际情况

(二)税收对居民储蓄的影响

1、税收对居民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我国的实际情况

(三)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1、税收影响投资的原理

2、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3、税收对吸引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四)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影响

1、个人所得税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

2、税收支出也是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

3、社会保险税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良好手段

4、所得税指数化是减轻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扭曲效应的一种方法

●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会解释)

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不一定需要实行高税率

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高低两种不同的税率

3、税率、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应实现最优结合第十章 税收制度

●商品(流转)税:是指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在国际上统称为商品和劳务税。税种主要包括消费税、销售税、增值税和关税。我国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

1.增值税

增值税的类型:(1)生产型增值税(2)收入型增值税(3)消费型增值税

现行增值税制的主要内容:纳税人、范围、税率、计税方法

2.消费税3.营业税 4.关税

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

●国债的含义: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我国国债发行的三个阶段:1.新中国刚建成1950年,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2.1954-1958 分五次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3.1979年以后,积极完善国债制度,科学确定国债规模,不断强化国债作用。

●国债的政策功能:(简答)(1)弥补财政赤字(2)筹集建设资金(3)调节经济 ●直接隐性债务:社会保障资金缺口所形成的债务。

或有负债:由某一或有事项引发的债务,是否会成为现实,要看或有事项是否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债务是否最终要由政府来承担。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原则:公开性、可靠性、完整性、统一性、性

●政府采购制度: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预算资金分配、资金使用、银行清算及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供应者账户的全过程集中进行全面的监控制度。

●分级分税要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互独立,自求平衡

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

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4.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

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地调整。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为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政策主体: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财政政策主体只能是各级政府,主要是中央政府)●财政政策目标:经济的适度增长,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提供更多的就业和再就业机会,收入的合理分配,社会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

●财政政策的工具:税收,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国债

●财政政策的类型:

1.根据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2.根据调节国民经济总量的不同: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货币政策: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调整货币供应的基本方针及其相应的措施

●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货币

下载财政学各章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学各章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学重点

    瓦格法则可以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这个结论是建立在经验分析基本之上的,他认为,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导......

    财政学 复习重点

    1. 财政的含义:财政是一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这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因而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从经济学的意义来解释,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

    财政学重点 2

    财政:财政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价格分配:是由于价值规律作用,从而引起价格背离价值的一种分配。财政收入:指国家为满足实......

    2014财政学考试重点(模版)

    公共商品:用于满足公共需求的物品私人商品:用于满足私人需求的物品购买性支出:政府按照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地、无偿地支付给其他经济主体......

    财政学复习重点大全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 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

    传感器各章教案重点

    2.数字模拟地线 3.信号源地线 传感器可看作是测量装置的信号源,多数情况下信号较为微弱,通常传感器安装 在生产设备现场,而测量装置设在离现场一定距离的控制室内,从测量装置的......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各章重点

    第一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 1.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党章与宪法的关系 当代中国政治的制度规范是由宪法和党章共同决定的,它们规定了中国政治的基本性质与制......

    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述 1、因特网的组成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 (1)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2)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