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职业道德》各章重点
(判断、选择)道德的内涵: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4 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选择)道德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调节功能。
(选择)职业道德的特征:稳定性、具体性、适用性(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道德)
(判断)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判断)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映着整个社会教师的利益,它对促进教师完成教书育人工作,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判断)教师的职业道德在教育过程的各种矛盾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影响着教师的劳动态度和工作效果。
(判断)教师职业道德也对学生产生重大的教育作用,并以学生为中介影响全社会。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分析:鲜明的继承性;强烈的责任性;独特的示范性;严格的标准性。(选择)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示范性。
(选择)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蕴含(作用):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
(选择)奴隶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品德;“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主张教师要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肯定师德的榜样作用。墨子,“兼相爱,交相利”要求教师言行一致、“以身戴行”;“有道者劝以教人”视为教师的大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最早把“教”与“育”两字合起来用。
(选择)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应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
1、(判断)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区别于其他类型职业道德的标志;
2、(判断)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明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
3、(判断)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道德的理论和实践的概括总结;
4、(判断)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教师调整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的根本指导原则。
(判、选)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判、选)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基本原则集中表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人民利益、为社会发展的献身精神,是衡量教育工作者个人行为和品质的最高道德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1必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2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选择)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指导作用、统帅作用、裁决作用。
(选择、判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依据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调整教育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标准。它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和具体化。
17.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它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
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1教师要模范的遵守宪法及其他各种法律、法规;2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1.安贫乐教,无私奉献;2.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1公正执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2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3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非正当利益的诱惑。
教师注重礼仪的作用: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3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尊重家长的道德要求:1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2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3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4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要求:1同行相尊,取长补短;2主动交往,相互勉励;3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两项基本内容,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也是评判教师行为价值和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也是教师必须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
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1要深入了解学生;2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3要始终信任学生;4要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5要平等对待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判断、选择)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1教书育人是教师必须坚守的职责;2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3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
教书育人的途径:1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2要有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3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4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门学科教学之中。
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精神的专业知识;2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3要有谦虚谨慎的态度;4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锐意创新是教师严谨治学必备的品质)。
严谨治学的途径:1教师要夯实学科专业知识;2教师要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3教师要掌握教育和心理科学知识。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活动对教师的一种起码要求,是教师做具备的道德品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要求(起码要求):⑴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①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感 ②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 ③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⑵拥有健全的人格;⑶要身体力行
创新是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勇于创新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也是21世纪师德修养中应当涵盖的内容,是教师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实践教育创新的师德规范: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2教师要具备独立获取、处理新信息的能力;3教师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
教师网络道德修养:1教师要正确享用网络的服务功能;2教师要正确的进行网络道德评价;3教师要及时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
(判断)环境道德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
环境道德的内容:1.与自然协调发展;2.合理使用物质资源;3.坚持可持续发展。
(判、选)道德范畴是反映人们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概念,它包括义务、良心、公正和荣誉等。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反映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成为教师内心信念而对教师行为发生影响。
(判断)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须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
(判断)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必须是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现象的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通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2必须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显示教师认识与掌握职业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3必须作为一种信念存在于教师的内心,并能暂时指挥和影响行为。
(选择)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特点:1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2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3体现了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判断、选择)教师职业道德主要范畴:1教师义务;2教师良心;3教师公正;4教师荣誉。
(选择)教师良心的特点:1公正性;2综合性;3稳定性;4内隐性;5广泛性。
(选择)教师良心的作用:1指导作用;2自我监督作用;3评价作用。
(选择)教师公正的内容:1坚持真理;2秉公办事;3奖罚分明。
(选择)教师荣誉的内容:1光荣的角色称号;2无私的职业特性;3崇高的人格形象。
(判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简单说,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选择)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知情意行)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2陶冶教师道德情感;3磨练教师道德意志;4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的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选择)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1影响的深刻性;2空间的广泛性;3时间的持久性。
(判断)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作用):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选择)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善恶标准、具体标准。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法、学生评价法、社会评价法。
第二篇:2012新版教师职业道德(重点)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何为教师职业道德?其特点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特点:
一、意识水平高层性
二、道德境界高尚性
三、道德意识自觉性
四、行为举止示范性
五、道德影响深广性
六、道德内容先进性
2.有人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中国自古就有“尊德贵道”的说法,道德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如果一个人失去了道德,那么,他即使再有学问、有本领,都是无济于事的,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而对于教师而言,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倘若教师的人格品德、学识不高,缺乏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遵循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自觉性,试问:他将如何去履行他的天职,完成他的使命呢?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高于其他行业。
3.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一、长期性和复杂性
二、延续性和艰苦性
三、艺术性和创造性
四、主体性和示范性
五、个体性和群体性
4.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1.两者的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公共道德在教师领域的特殊表现,是社会公共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共道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价值基础和来源。
2.两者的区别:从产生的时间来看,教师职业道德要晚于社会公共道德;就其发展空间而言,它主要是从教师职业领域中形成和发展的;从两者的的适用范围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适用范围没有社会公共道德那样广泛,具有明显的专业适用性。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是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个人、对学生、对学校集体、对社会的作用,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社会的价值。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有:
一、调节作用
(1)通过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2)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3)通过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
(4)通过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二、教育作用
(1)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
(2)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3)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促进作用
(4)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三、导向作用(1)激励作用(2)控制作用(3)调整作用(4)矫正作用
四、促进作用
(1)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2)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3)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一、集体主义原则
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三、教书育人原则
四、乐教勤业原则
五、教育民主原则
六、教育公正原则
七、人格示范原则
八、依法执教原则
2.为什么说教书育人是我国师德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书育人就是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这一行业的本质特征,指出了教师这一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根本所在。同时,教书育人也是教师基本职责的概括,指出了教书育人是为师从教的基本职责和任务,表明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可见,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由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和职责所决定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教师虽为教书之人,但其目的不是教书,而意在培养人才。教书是工作形式,是达到育人的经常化手段。育人是目的,是根本。
2、正确理解育人的含义,树立全面的育人意识
育人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教书所育之人,应是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指只有某一方面素质的人。
3.简述乐教勤业和人格示范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乐教勤业原则基本要求:
1.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来追求 2.勤业精业,勇于探索 人格示范原则基本要求: 1.教育者先受教育
2.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 3.要有良好的仪态
4.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3.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4.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5.坚持教育民主原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
2.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
3.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
6.依法执教的意义何在?
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依法执教不仅具有职业道德意义,同时也是教育得以更好发展的需要。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法制化的时代,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而是教育内部的一个重要的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觉维护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1.什么是教师道德范畴?
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师良心、教师义务、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
2.什么是教师良心?教师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教师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1.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选择起指导作用 2.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过程起监控作用 3.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结果起评价作用
3.什么是教师公正?教师公正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教师公正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 2.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
4.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影响
4.什么是教师义务?教师义务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义务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的总和;
二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中自觉意识到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把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看作是个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和责任。
教师义务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1.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中的“冲突情势”,保证教育劳动顺利进行。
2.履行教师义务,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
3.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在教育劳动中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5.什么是教师荣誉?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正确对待荣誉?
教师荣誉,是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评价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它指人民教师在强烈的道德责任感驱使下,自觉履行教师义务,努力从事教育工作,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后,社会给予的公认与褒奖。另一面是指人民教师出于自己的职业良心,出色地履行了教师义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了人民的赞誉和尊敬,从而感到欣慰、满足、自豪。
正确对待荣誉的要求:
(1)要处理好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关系
个人荣誉并不仅仅是个人奋斗的结果,它包含着集体奋斗的结晶,是集体的荣誉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集体荣誉,是由其中每个个人建立的功绩组成的,甚至是由某些先进分子的个人荣誉所代表的。集体荣誉是个人荣誉的基础和归宿
(2)要处理好自尊和谦逊的关系
教师要有荣誉感和自尊心,注意保持个人的良好声誉,同时,在荣誉面前应当有真诚的谦逊,在社会赞誉面前,看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向他人学习,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争取集体和个人的更大荣誉。
6.教育威信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形成的客观条件:
1.教师在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全民族的道德文化素养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2.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信任、关心和支持 3.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也是影响教育威信的因素
主观条件:即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威信主要受专业素质、人格魅力、评价手段 师生关系四因素的制约
1.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人格魅力包括热情、和蔼、诚实、谦逊、守信、公正人格魅力
3.评价手段包括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时机是否适当、评价的场合是否适宜、评价的强度是否适中、评价的方式是否合适等
4.师生关系良好时,教师所施加的影响即便是错误的,学生也能乐意接受,尽管这种接受常常有盲目性;师生关系恶化时,教师所施加的影响即便是正确的,学生也难以接受,甚至根本不接受,尽管这种不接受带有反抗性。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有哪些?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2.教师在教育职业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一、热爱教育,乐于奉献
二、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三、严谨治学,提高水平
3.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一、热爱学生
二、尊重学生
三、了解学生
四、公正对待学生
五、严格要求学生
六、教学相长
4.教师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一、尊重同事
二、团结协作
三、公平竞争
四、维护集体荣誉
5.教师在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一、依法执教
二、爱岗敬业
三、廉洁从教
四、为人师表
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1.为什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二、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的需要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任务和内容有哪些?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三、磨练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四、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有什么不同?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对教师进行教育,对教师个人来说主要是组织的教育、群众的帮助;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过程。
没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是教师形成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不可能的;没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就不可能将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心信念,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也就不能取得相应效果。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除了教材里介绍的,你还能列举出其他的方法吗?
教材: 致知、内省、慎独、学习、践履
1.确立目标,坚持不懈
2.加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3.加强教师的“义-利辩证统一”观。4.塑成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 5.善于从教育对象中吸取营养和力量 5.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何在?
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教师社会主义师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二、是纠正不良教风、校风的有力手段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6.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有哪些?方法有哪些?
特点:
一、职业针对性
二、自教互教性
三、同时多端性
四、渐进重复性 方法:
一、说理疏导法
二、榜样教育法
三、实践锻炼法
四、对比教育法
五、情感陶冶法
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途径:
1.强化意识,发掘修养动力
2.学习理论,明确修养方向 3.注重实践,提高修养水平
方法:
致知、内省、慎独、学习、践履
第六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1.为什么要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师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的形成起到保障、维护作用 第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使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
第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教师个体思想、行为的道德价值起评判作用 第四,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调节教育人际关系的杠杆
第五,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改善教师职业道德氛围的有力武器
2.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有哪些?
一、善恶标准
二、职责标准
三、素质标准
3.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形式有哪些?
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外在形式 1.学生评价 2.他人评价 3.社会评价 4.传统习俗
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在形式
自我评价
指教师依据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通过内心信念来对自己行为的善恶进行鉴别、评判的方式。
内心信念在教师道德评价中,主要是作为教育良心来发挥作用的。
第三篇:财政学各章重点
财政学各章重点、财政学各章重点、难点 各章重点
第一章 财政与财政学的对象 重点: 重点:主要是财政的概念问题。这一概念从财政的主体、特点、客体、目的及本质五方面作了表述,这不仅与本章其他内容的学习联系紧密,也是本课程的基本问题。通过与公共财政的异同对比,公共产品的 相关介绍,进一步深入了对国家财政概念的理解。
难点:主要是财政分配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问题。首先应把握财政与其他分配区分的根本标志,其
次要充分理解弄懂其他分配范畴各自的内涵及特点,以此为基础,才能把握好财政分配与价格分配、工资分 配、企业财务分配的联系制约关系及区别之处。对于财政的产生,主要需区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物质条件及形成标志;对于其发展,把握不同社会形 态中财政所呈现的独特内容;关于财政学的建立与发展,掌握其创立、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及突破性进展; 此外,一般性了解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
财政的收入和支出
重点:财政收支的规模问题,尤其是财政收入在量上的客观界限。由这一公式涵义推断出其影响因素
及适度财政收入的确定原则、财政支出呈现不断增长的规律及原因。
难点:虚假财政收入问题。明确其产生可能性根源即财政收支的货币化之后,再进一步把握商品货币
价值与实物价值分离运动从而导致部分财政收入虚假的机制、后果及对策。之二,财政支出的多重分类及财 政收入的不同形式。以多角度多层次对财政支出的类别划分对其记忆造成较大难度,应凭借对不同划分依据 的理解掌握各类别及涵义。对于一项具体的财政支出应能判定其在不同角度划分的支出类别下所能纳入的多 重归属。对于财政收入的不同形式,需关注采取不同形式的权力依据的差别及基本含义。关于财政收入的源泉问题,主要理解 c、v、m 相互制约从而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及现实中财政收入源于 c、v 的可能性。
第三章
财政的职能和效益 财政的职能和效益
重点: 重点:财政的职能。资源合理配置含义及针对市场失灵财政配置资源的领域;国民收入初次及再分配贯
彻的不同分配原则;稳定经济含义及财政调节作用的体现;监督职能特点。
难点:财政的效益。理解公共选择对财政效益的影响,如免费搭车及财政挤出效应;如何评价财政效
益问题。此外,把握作为分配范畴的财政与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其他环节如生产、交换的关系,财政的收支矛盾实 质、表现及解决;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及其主导作用。
第四章 税收概述 重点: 重点:内容较多,如税制基本结构中所含各项要素及其涵义;从不同角度对税收进行的分类;税收的财政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的具体内涵;税收负担的转嫁问题;1994 年中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难点:如在税制基本结构中累进税率的掌握仅靠文字表述的概念是不够的,税负减轻措施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异同区分,涉及运算的加重税负手段税收附加与加成,二者均是加在正税税额基础上的;又如在税收转嫁 原理中,作为转嫁程度约束条件的商品供求弹性的理解及把握,商品供给或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的意义何在 主要针对哪类商品进而又是如何影响税收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摊情况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能超越 被动的记忆,真正牢固地把握这一内容。另外,应掌握税收基本概念及三大特征;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税制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税制沿革的主线。
第五章 我国的主要税种
本章介绍了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行为财产税类的 11 个税种,其中,增值税、关税、企业和个人所得 税、消费税为重点税种,对其特点、作用及税制结构状况应有详细确切的把握。对于其他非重点的税种主 要把握其税制结构所含内容,特别是那些独特的税制要素。同时,多数税种均介绍了相应的税额计算公式,其中尤对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关税的计税公式要重 点把握。对于作为我国第一大税的增值税,首先应清楚地理解其设计原理和征管机制,否则难以真正掌握其 理论内容及计算方法。关税进、出口的完税价格分别为到岸价格和离岸价格,在税额计算方法上亦有所差别,仍应以理解助记忆,将二者分辨清楚。在所介绍的税种中,计算公式最多的当属个人所得税,我国采用分类 个人所得税制,区分不同所得给与不同的计税方法,因此记忆起来有一定难度,应多做练习。当然,除此之 外,也不排除对其他税种如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的计税方式的考查。
第六章 国际税收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首先应把握造成国际避税或重复征税的原因即: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差别及税率(税负)的差别。关于国际避税,把握其含义、基本方法及避税地的利用。关于国际税收协定,重点把握其作用及基本 准则,一般把握其分类及内容概要。
本章难点: 本章难点:主要在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对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一方面以其文字表达的含义去理解,一方面能实际进行运用计算,二者应相辅相成。其中,相对复杂的抵免法,区分为直接抵免法 和间接抵免法,二者适用对象不同,计算思路也不尽相同,但都有抵免限额的设定。此处可联系前一章我国 税种之中的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内容来学习。关于国际税收概念、产生原因、发展线索应有基本把握。
第七章
财政支出及其效果
重点: 重点:关于财政支出的原则。在借鉴西方财政支出原则的发展和现状的情况下,主要关注我国财政
支出的三大原则。搞清在量入为出和量出为入之间,我国为何选择了前者;优化支出结构原则中包含哪些重 要的需安排的比例关系及如何安排。关于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即效益问题,主要在于公共支出效益的评价方 法,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具体内容。
难点: 难点:公共支出效益评价方法之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法,在把握其主干步骤的基础上,突破难点
所在,如多层次多类型的成本、效益的含义及具体化,其中对无形成本与效益如何测算;对若干年的成本及 效益为何先须贴现,才能汇总出该建设项目的总成本及效益;机会成本分析的必要性等。关于财政支出的目标,把握各目标地位及主要内涵;对内在于财政支出的公共支出,掌握其基本概念。
第八章 建设性财政支出 重点: 重点:基本建设投资额与拨款额的联系、区别及换算方法。之二:衡量基本建设投资效果的宏微观投
标及提高其效果的途径。之三:我国财政流动资金支出供应方式的演变。之四: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发展农业 资金间关系。
难点:基本建设投资额与拨款额之间的换算。在弄懂了二者含义后看其换算公式似乎不难掌握,但若把二
者换算关系置于连续纵跨数年的投资项目中来考查,则容易出错。此外,用于衡量基建投资效果的指标,衡 量流动资金周转的指标都有其计算公式,不排除出计算或其他题型的可能性。关于建设性财政支出的具体内容、固定资产再生产的方式、基建投资分类、加速流动资金周转的途径、农业投资支出的含义、方式及内容应扼要把握。
第九章 消费性财政支出 重点相对而言的难点:社会集团购买力。弄清其含义,并进而弄清社会集团购买力主要指向高档消费
品,直接形成消费需求,成为社会总需求的一个组成部分,集团购买力膨胀会推动消费需求膨胀,所购买消 费和价格上涨,消费结构畸形,并引导生产结构也出现畸形发展的态势。应找到其症结所在:集团购买力的 资金来源,并严格控制管理。重点之二是对文教科卫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关于文教科卫支出,了解其概念、性质,同时依据社会公共需要的核心意义,把握政府及社会对该种支 出资金来源的分担情况;关于行政管理支出,把握其概念、内容、性质及管理控制的原则和方法;关于国防 支出,主要了解其概念及性质。
第十章
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即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二者在资金来源等方面存在差异,掌握二者各
自具体内容。财政补贴的不同分类及其正负效应既是重点,又可视为本章难点。关于其分类问题,仍应以对划分依据 及被划分类型含义的理解为基础,把握易出客观题的这部分内容。关于财政补贴的正负效应,是对其含义、类别、运用机制的一个深化,不管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都与财政补贴对价格体系的影响、改变密切相关,进而再波及到其他各方面。结合我国改革进程,如何合理控制、有效管理财政补贴 把握转移性支出概念、主要类别,了解西方国家转移支出的自动稳定器作用。把握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 补贴的概念及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第十一章
国家预算
重点: 重点:国家预算的编制;复式预算。预算的编制政策性很强,需符合一些基本原则性要求,进行准备
工作,具体编制由财政部门负责,经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相结合,审核通过后才算完成。对于复式预算,把握其概念、编制原则、管理以及在我国实行的意义和作用,掌握我国复式预算的两个组成部分:经常性预 算和建设性预算各自的收支内容及要求。此外,应把握:国家预算的基本概念,国家预算区别于国家财政 其他范畴的主要特征,国家预算的双重职能,我国预算体系的设置状况,预算法的三种不同侧重的类型,预 算局部调整的四种情况,我国采用的收付实现制的预算执行截止期等。
难点: 难点:本章大知识点不少,小知识点很多,尤其是第二节,应在把握主线、要点的基础上,看是否有
更多时间精力去扩展。
第十二章 国债和国债管理
重点:分别与财政分配其他形式、银行信用相比,国家信用所具有的特点;国债的弥补财政赤字等三
大功能,把握各功能内涵及地位;关于加强国债流通的必要性;国外借债规模的制约因素;国债规模、结构 管理所包含的相应内容。难点一是国债负担的转移问题。是否存在代际转移主要取决于国债资金的来源和 使用方向的不同。当然,国债对当代的资源配置及投资、消费会产生相应影响,可能延及后代。难点之二在 于把握国债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单就国债本身来看,不必然导致通胀,但若与一定外部条件结合,国债规模 结构不当,可能引发通货膨胀。此外,还应该把握国债概念、产生发展的主线、国债的形式结构及特征如种类、发行方法、偿还方法,及外债在这些方面的特殊之处。
第十三章
预算外资金及其管理
重点: 重点:关于预算外资金的性质、特点、范围及概念;在充分理解把握前述重点的基础上,把握预算外
资金的正、负效应;关于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据对其现状的了解,把握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原则及具体管理 方法。
难点:主要在于预算外资金的运动分析部分。教材中从纵面、横面、综合运动三方面进行了充分阐述,应先把握 3 个基本结论,再注意一些小的知识点,如:预算外支出按其使用项目划分的类别;应得到提高的 三类比例等。另外,简要了解我国预算外资金的产生发展概况。
第十四章 预算管理体制
重点: 重点: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即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间财权财力的划分;之二:我国建立预算管理体
制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三,也是难点所在:关于分税制,把握其在事权、财权划分 及税收返还制度的一般作法,并具体到我国分税制在上述三方面的详细情况,同时,把握我国之所以进行分 税制改革的动因及其重大意义。关于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及基本内容应作为基础性内容扼要把握。至于在本章中占了很大篇幅的我国预 算管理体制的沿革,把握主线,即:各阶段分别采用何种管理体制,有何典型特点对于其中“分灶吃饭” 的包干体制应更为留意一些。关于外国预算管理体制的选择介绍,把握其主要结论。
第十五章
国家与企业的财政关系
重点:处理国有企业与国家财政关系的四条基本原则;之二,也是难点:我国现行国有企业利润分
配制度:税利分流。其依据在于:国家以社会管理者与国企产权所有者的双重身份与国企产生联系,所得税 与利润作为性质不同的财政收入形式,恰恰体现了国家对国企的双重职能的行使。并把握税利分流的主要内 容及利弊评价;之三,国有资产需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了解国有企业财务既相对独立于国家财政,又与之联系密切,其表现所在。对我国曾采用过的不同国有 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类型,把握其主要线索。对国企成本管理及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把握其基本结论。扼要 把握国有资产的类别划分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相应情况。
第十六章 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
本章由于相对较多地运用了西方经济学的相关范畴、方法来说明财政政策工具的经济影响,总体而言,理解上难度较大。
重点:财政政策产生作用的机制: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为平衡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财政政策的不同方式:平衡预算、赤字预算、留余预算,在何种情况下采用,又如何采用;我国当前财政政策的主要 目标;关于税收这一政策工具,把握其在调节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如何具体运作; 而支出政策又如何体现高效率和促进经济的增长,对其中涉及到的一些重要范畴如收入效应、替代效应、超 额负担等应有必要的理解把握。其他如目前我国财政重点扶持的产业、赤字及公债的经济影响、税收、支出的乘数效果、处理政府与市场关 系应着重的问题等,把握其基本结论或要点
第四篇:教师职业道德复习重点
道德行为:广义上是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由行为主体自觉选择而发生的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的行为;狭义上为专指善的行为,也就是符合伦理要求,遵守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
道:一是实存意义上的道;二是规律意义上的道,即万事万物所固有的因果性和规律性;是生活上所依循的道。
德:是将外在的规则和要求转化为内在的信念,并表现出符合“德”的行动,成为个人的德行。
道德修养:指人们为了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的过程和所花费的功夫。
方法:切(发现和认可自己)磋(更新自己)琢(塑造自己)磨(完善自己)教师劳动的特点:①对象具有特殊性;②主体和工具的同一性;③方式兼具个别性与合作性;④成效具有广延性
职业道德的含义:是职业的道德要求和规范,它是与人们的职业生活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作用:①内容上,要求高;②表现形式上,具体、灵活、多样;③从调节的范围来看,职业道德主要在从事人员活动时发挥作用;④从生产效果来看,职业道德是维护职业信念和尊严的基础。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以及在这些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范畴:广义上是指反映和概括教师职业道德现象的特征、方面和关系的本质的基本概念;狭义上是指那些反映教师个人与社会、教师个人与他人之间最本质、最主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概念。
教师义务:①遵纪守法;②完成工作任务;③对学生进行思想与知识教育;④关心、爱护、尊重学生;⑤保护学生合法权益;⑥提高思想业务水平。
教师良心: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基于此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和调控的心理机制。
作用:①指导作用;②监督作用;③评价作用
公正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的伦理原则。特性:①对等性;②可互换性;③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
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活动中对待不同利益观所需要的公平和正义。教师荣誉:是社会组织和成员对教师旅行教学义务的肯定和褒奖,教师因意识到这种积极评价而产生道德体验,进而获得教师的荣誉感。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①要“把人(学生)当人(未成年人)看”;②要“使人(学生)成为人(对社会无害的,有贡献的人)”;③要实现教育者自身的“成人(身体、心理健全发展的人)”
教书育人原则:①按规矩育人;②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要自觉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普遍规律的反映,是教师在劳动中调整同他人、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关系的总和。
《规范》的基本原则:①坚持以人为本;②继承与创新相结合;③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④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⑤他律于自律相结合
素质教育三要义: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教师劳动的意义:个人意义:教师工作对学生成长的意义;自我意义
社会意义:①教育承载着家庭的梦想和社会和谐的希望;②教育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与文明;③教育为强国之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学(间接知识和他人经验)、思、行;
“行”要身体力行,通道的规范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行动。①克己:一是要克制自己的不合理欲望,二是要克制冲动,三是在教育实践中对自己的偏好要有所克制;②忠恕:要求根据自己的内心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情绪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③慎独:是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意识,情绪进行管理和自律的一种方式。④中庸:本质是适度与和谐;⑤进取与创造。
教师的类型:①生存性;②享受型;③发展性(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的生涯的推动力;是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活动)
理想教育是什么样的?
①以立德树人为目的;②为学生幸福生活奠基为内容;③以合理有效为手段;④师生快乐幸福为过程。
理想教师的形象?
①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②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③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④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⑤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⑦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⑧是一个坚韧、刚强、不想挫折弯腰的教师。
怎样做好岗位工作?
①对学生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②以研究方式对待;③提供专业服务。
教育法律的要素:主体:指教育法律的关系的参加者或当事人,是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自然人、法人、国家);客体:又称权利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义务与权利所指向的对象;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依法成立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违法:是违反现行的法律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包括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或者没
有做法律要求做的事。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享有的有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是国家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可以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①教育教学权;②科学研究权;③管理学生权;④获取报酬待遇权;⑤民主管理权;⑥进修培训权
教师语言:要求:规范、文明、纯洁(低);准确性、激励性、启发性(高)如何与人事和谐相处?
①控制心魔,避免妒忌;②以“下跳棋”的方式而不是以“下象棋”的方式竞争;③主动投桃,及时报李;④在协作中优先考虑对方利益。
性道德:是指人类调整性行为的社会规范总称,也指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社会生
活的正常进行,约束人们性行为的道德规范。
内容:①自愿无伤;②合法合俗;③尊重相爱;④负责担当
《儿童权利公约》:①儿童最佳权利原则;②尊重儿童尊严原则;③尊重儿童的观点和意见原则;④无歧视原则
关爱学生:①教育爱是一种接纳和宽容;②是对学生满含信任和鼓励的期望;③是一种理性、平衡的爱。
换位思考:有利于站在学生角度施教;有利于营造和谐共进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教师的生活。学生权利:①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③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④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的职业责任:措施:①加强教育场所、教育设备、学生生活设施和食物安全检查,避免学生在不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避免学生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教育设施和生活设施,防止不健康、不安全的食物对学生的伤害,不组织学生参加风险程度高的实践活动;②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给学生求生自救自护的本领;③在灾难和危险面前待学生脱离危险处境,保护学生不受伤害;④在学生人身和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教师要及时出面制止;教师要引导他们通过合法途径主张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⑤在伤害事故发生以后,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救护受到伤害的学生,力争把伤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怎样和学生一起成长?
①建立师生平等的对话交流关系;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表现和表达;
③用心倾听,重视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表现
教师心理健康标准:①智力水平正常;②自我意识正确;③人际关系和谐;④生活平衡积极;⑤社会适应良好;⑥情绪乐观向上;⑦人格完整统一
职业倦怠表现:①情感衰竭,没有活力;②去人性化;③对教育工作产生无力感或低个人成就感,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
怎样克服:①建立理性的自我认知;②及时觉知职业倦怠的产生;③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善于与人沟通和交往;④学会心理减压;⑤及时诊断亚心理健康状态,做出针对性调整;⑥用科学、人道的态度对待学生问题。
教师终身学习的意义:①教师需要终身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②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
教师发展阶段:非关注——虚拟关注——生存关注——任务关注——自我更新关注
教师专业化:含义: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要求,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和管理制度;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专业知识:①小学生发展知识;②学科知识;③教育教学知识;④通识性知识
专业能力:①教育教学设计能力;②组织与实施能力;③激励与评价能力;④沟通与合作能力;⑤反思与发展能力
第五篇:教师职业道德重点总结
职业道德
一、名解:
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为规范和
必备的品德的总和。它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及教师与其他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2、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地
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
3、爱岗敬业:其内涵的基本要求是人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具有敬重的情
感,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就教育领域而言就是教师对待本职工作的基本品质,是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神圣使命,从而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且愿意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作出贡献。
4、教书育人:指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心素质,把他们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才。
5、廉洁从教:指教师在整个从教生涯中都要坚持行廉操法的原则,不贪及学
生及家长的钱物,不贪占公共和他人的钱物,不染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贪、贿、欲等恶习,始终以清廉纯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和世人作出表率。
6、终身学习:它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包括一切学习类别、学习形式、学习方式
和学习内容的旨在不断发展个人潜能以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过程。终身学习具有全面性和连续性、统一性和开放性、自主性和灵活性、目标性和需求性等特点。
7、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求知、传授知识以及做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
慎、严格细致。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有两个内容:一是刻苦学习、求知,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二是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这是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思想和品德。
8、教师道德修养:主要是指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
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形成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
二、填空: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
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2、教师职业道德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教育功能、规范约束功能、价值导向功能。
3、教师职业良心的表现形式: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
教。
4、现代教师敬业精神应体现在以下方面:敬业乐业精神 勤学进取精神 开拓
创新精神 无私奉献精神。
5、径。
6、教师职业道德范畴(P24)共2页2012-6-22
正、教师荣誉可以出成填空)
三、简答:
1、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要做到:第一、了解基本国情,人清历史责任;第二、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第三、立足本职工作,实现报国之志,要把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信念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
2、敬业精神表现在:敬业乐业精神、勤学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热爱学生。
3、爱岗敬业的道德境界:厌教属于最低层次;第二个层次是功利性;第三个
层次是热爱;第四个层次是乐教。以上四种境界,第一种是应当唾弃和否定的,第二种是在承认其合理性的同时应当自觉超越的,第三种是应当大力肯定和倡扬的,第四种是应当向往和追求的。
4、爱岗敬业的表现:
(一)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为人民服务在教师职业规
范中的具体化;
(二)崇高的职业理想信念是师德修养最根本的内在动力;
(三)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是教师敬业的具体表现。
5、爱岗敬业策略:
(一)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强烈的责任感;
(二)理解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三)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处理好教师的“责”“权”“利”之间的关系;
(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根本要求;
(五)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促进教师在体验中的成长。
6、教师关爱学生的内容:教师要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教师要关
心学生、了解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师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7、教师关爱学生的方法:爱而不溺,严而有格;尊重信任,循循善诱;公平
公正,一视同仁。
8、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二者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渗透的。教书是育
人的条件、途径和手段,只有把书教好,才能有可能育好人;育人是教书的最终目的,教好书总是为着育好人。教师只有既教书又育人,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实现教书的目的,完成教书的任务,这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由之路,是教师职能的具体体现。
9、教书育人的特点:教育对象的主动性;教书育人的长期性;教书育人的连
续性;教书育人的示范性。
10、教师为人师表的形式:用崇高的人格来净化学生心灵;用充满爱心的言行
来激励学生上进;用严格要求自己来让学生信服;用丰富的学识和优秀的教法来吸引学生。(内涵见P161)
11、严谨治学的内容(P205)
1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实质(P253)、方法(P267)
13、新课改对师德建设的新要求(P271)
四、论述:
1、简述教书育人的三大误区,由此得出教书与育人间的关系是什么?
一“分家论”,即把教书与育人截然分开、对立起来;二“自发论”,即把教书与育人混为一谈,混淆了教书与育人各自确定的内涵,用教书代替育人;三“代替论”,即用育人代替教书。
二者之间的关系(P135)
2、师德教育与师范生的专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并联系实际谈论分析。(P19)共2页201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