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游记类阅读指导

时间:2019-05-13 01:4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文言文游记类阅读指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文言文游记类阅读指导》。

第一篇:高考文言文游记类阅读指导

高考文言文游记类阅读指导

一.游记的分类:记事描景《登泰山记》

抒情类《小石潭记》

言志类《醉翁亭记》

说理类《石钟山记》

二.景物描写:

1、角度:(1)形状、声音、色彩

(2)远近、俯仰(高低)、内外

(3)动静、虚实

(4)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2、作用:(1)交代游览的背景(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

(2)介绍游览的进程

(3)渲染气氛

(4)突出人物思想

(5)衬托人物心情。

三.游记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基础);议论、抒情(升华)

四、阅读方法:筛选——概括——比较——揣摩

首先,清楚文段所叙述的事情:何人游何景点,标明游踪

其次,找到文段所描写的景物 :看景物的特点、景物的变化

再次,注意文段所表现的人物 :性格、思想、行为、态度、品德、命运、影响

最后,领悟文段所蕴含的情感:对人、事、景的态度、感情;作者的人生态度、生活情趣。

五.文段形式的评价:包括评价手法和语言两个方面。

手法:

1、结构层次、文章(文段)的思路、线索、顺序,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正面、侧面描写)、抒情(直接、间接抒情)、议论、说明

3、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象征、反衬、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以动写静、虚实相生、详写略写等

语言:

1、遣词造句:词语句子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 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的表达效果等

2、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对偶、反复等

3、语言风格:准确、简洁、周密、平实、清晰、生动、流畅;清淡朴素、绮丽华美,直白率真、含蓄蕴藉,沉郁苍凉、豪迈刚劲等

第二篇:高考专题——文言文阅读指导(一)

文言文阅读要点提示

学习古代文化,以为今日之借鉴。

丰富历史知识,了解中国社会。

陶冶情操,学习做人,高尚自身。

欣赏文学美,培养高品位审美能力,摆脱庸俗。掌握古代文字、文法知识,提高阅读古代典籍的能力,古为今用。

二、文言文阅读的地位

在语文学习的 知识、阅读、写作 三大部分中,文言文阅读横跨知识与阅读两大部分,又对写作有重要影响。在高考中,古诗文阅读、鉴赏、翻译、断句、默写的赋分约占整个试卷的五分之一,与现代文(科学文、散文)阅读等值。

三、什么是浅易文言文

文言文 有 豪华版,如 《逍遥游》《文心雕龙》;有艰深版,如《进学解》《聊斋自志》。高考不考。高考文言文的难度相当于《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促织》等的难度,多为四、六考六不考

文言文学习范围有12个方面,高考只考6个方面,不考另6个方面。

六不考是——

1、时代背景。

2、作者简介。

3、文学文化常识。

4、句式。

5、写作技巧或表现手法。

6、读后感(联想体会)。

这些虽说不单设题考查,但文中常要涉及,因此不能不认真对待。还有,考题出“改换主语”,实际就是考句式。

史传文字,写人记事,故事性强,是为浅易。

六考是——

1、实词。如:策、狱、县、负、屦、蠲……

2、虚词。主要掌握:之、其、者、所、为、以、焉、而、于、夫、然、盖、诸、是、则、因。

3、词语。如:“左右以国忠反对”,“反”,是“造反了” 的意思,“对”是“回答” 的意思,不与白话文“反对”意等同。

4、专项信息辩析。如:下列句子全部为直接表现某人清廉刚直的一组是()。

5、整体文意把握。常用选择题考查,通常是三正一误,正确项可以帮助理解原文,错误项也不是完全不对。

6、标点翻译。前人对文言翻译的要求是:信(准确)达(明白)雅(有文采)。具体点儿说有六个字:从、直、增、减、释、变。

五、答题步骤要领

(1)三步阅读法

粗读原文,粗读考题,明其大概。

精读原文,精读考题,理解分析。

对照原文,回答问题,力求无误。

(2)心理调节

一遍没懂很正常

二遍多疑不要慌

三遍果断答得棒

(3)察疑解疑

可用铅笔辅助,凸显难点重点。

重视文言实词,旁及词义文常。

联系上下文意,实现各个突破。

(4)调动记忆

(5)统观全局

观全文整体,根据前后文判断。如“中外”,指的是皇宫内外。

观全题整体,可利用选项来判断。如“左藏”,指的是国家财务库房;“播越”,指的是逃亡。

文言文阅读例析

晋楚郑鄢陵之战《左传》

(上)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晋楚郑鄢陵之战(上)

《左传》

(1)五月,晋师济(渡)河。闻楚师将至,范文子欲返,曰:“我伪逃楚,可以纾忧(缓和局势)。夫合诸侯(与诸侯交战),非吾所能也,以遗能者。我若群臣辑睦(和好)以事君,多矣。”武子(栾书)曰:“不可。”

译文:(1)鲁成公十六年五月,晋国军队渡过黄河,听说楚国军队将要来到,晋中军副将范文子就想退兵了。他说:“我们算是对楚国表示退让,局势就可以缓和下来。我们没有力量与诸侯交战,还是留给有能力的人去干吧。我只希望与大家齐心为国,那就很不错了。”晋中军主将栾书反对退兵。

(2)六月,晋、楚遇于鄢陵。范文子不欲战。郤(音细)至曰:“韩之战,惠公不振旅;箕之役,先轸不返命;邲(音碧。在今郑州东。)之师,荀伯不复从(没能从原路退兵):皆晋之耻也。子亦见先君之事矣。今我避楚,又益耻也。”文子曰:“吾先君之亟(音气。多次。)战也,有故。秦狄齐楚皆强,不尽力,子孙将弱。今三强服矣;敌,楚而已。唯圣人能内外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盍释楚以为外惧乎?”

译文:六月,晋、楚两国军队在鄢陵地区相遇。范文子主张避免冲突。晋军副将郤至说:“以前在韩的战役中,惠公溃不成军;在箕的战役中,先轸不能生还祖国;在邲的战役中,荀林父败得落荒而逃。这些都是晋国的奇耻大辱。您是知道这些历史的。现在我们如再回避楚国,真是耻上加耻了!”范文子解释道:“我们前代国君的接连作战,是有缘故的。当时秦、狄、齐、楚等国都强大,要是我们不努力,子孙就站不起来。现在三国已经屈服,我们的对手只有楚国罢了。只有圣人,才能使内部外部都没有忧虑;我们不是圣人,外面太平无事,内部就会麻痹骄傲而闹出乱子来。为什么不让楚国留在一边,使我们经常保持警惕呢?”

(3)甲午,晦(月末),楚晨压晋军而陈(阵)。军吏患之,范匄(音盖)趋进,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晋、楚唯天所授,何患焉!”文子执戈逐之,曰:“国之存

亡,天也。童子何知焉!”栾书曰:“楚师轻佻,固垒而待之,三日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郤至曰:“楚有六间(有六个方面的缺陷),不可失也。其二卿(子重和子反)相恶(音误);王卒以旧;郑陈而不整;蛮军而不陈;陈不违晦;在陈而嚣,合而加嚣,各顾其后,莫有斗心。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

文:五月底这一天,楚军一早晨就逼近晋军,摆开阵势。晋军的军官们看见敌人占了有利形势,担心自己的队伍拉不开。文子的儿子范匄走上前说:“我们可以把营地上的水井填塞,把灶头铲平,就在自己的营盘中列成阵势,阵前留下宽敞的出路,这就行了。晋、楚两国的胜败,只看天意怎样,哪里用得着瞎担心呢!”文子听了大发脾气,拿起戈来赶他出去,骂道:“国家的存亡是靠老天爷,小孩子懂得什么!”栾书说:“楚军轻浮急躁,我们守牢了营盘等待着,不出三天他们一定会撤退的。趁他们撤退的当儿,我们全军出击,一定可以大获胜利了。” 郤至说:“不,楚军有六桩缺点,我们可别失掉大好时机啊!他们两个统帅闹别扭;楚王的亲兵都是暮气沉沉的老兵;郑国的军队勉强摆出阵势,却很不整齐;蛮人虽然组成队伍,可连阵势都不会排列;出阵开仗,不避忌月底;阵地上的士兵一味吵吵闹闹,集合的时候,就闹得越发厉害,这显然是各有打算,缺乏斗志。要知道老兵未必能征惯战,加上犯了天忌,我军一定能够战胜他们。”

(4)楚子登巢车(有瞭望台的战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太宰伯州犁侍于王后。王曰:“骋而左右,何也?”曰:“召军吏也。”“皆聚于中军矣。”曰:“合谋也。”“张幕(张开天幕)矣。”曰:“虔卜于先君也。”“撤幕矣。”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尘土飞扬)矣。”曰:“将塞井夷灶而为行也。”“皆乘(音成。上车。)矣,左右执兵而下矣。”曰:“听誓也。”“战乎?”曰:“未可知也。”“乘而左右皆下矣。”曰:“战祷也。”

译文:在楚军那边,楚共王登上有高台的战车,侦察晋军的行动。子重派太宰伯州犁——原是晋国的臣子,前年才逃亡到楚国来的——跟在共王的后面做顾问。当下共王问道:“他们正在奔跑着,一会儿左,一会儿右,这是干什么?”伯州犁说:“是召集军官们。”“那些人都集中在军中了。”伯州犁说:“这是在会议。”“张开了一座天幕了。”伯州犁说:“这是祭告前代国君,预卜吉凶。”“现在天幕撤去了。”伯州犁说:“快要发布命令了。”“那边为什么人声嘈杂,尘土飞扬?”伯州犁说:“看来是在填土平灶,摆开阵势呢。”“大家都登上战车了——两边的战士又拿着武器下车了!”伯州犁说:“这是参加宣誓。”“就要开仗了吗?”伯州犁说:“这还难说。”“他们又上车了——又下车了。” 伯州犁说:“这是祷告神明,保佑能打胜仗。”

第三篇: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和练习

文言文有效阅读——人物传记类规律和实例分析

蚌埠四中王蕊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物传记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真实的历史史料;从文学的角度看,人物传记为我们塑造了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为我们提供了灵巧多样的写作技巧。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学习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便是人物传记,且要求学习时要再读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我人物形象,体味作者对笔下人物的情感。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有着特殊的阅读规律和方法。

一、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

古人写人物传记,总是以时间为序,表明时间的那些词语就像是一条条的纲绳,把传主一生所遇到的、所经历过的事情串联在了一起。所以我们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把握传主一生的经历。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表明时间的词语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蔺相如„„,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既罢,归国,„„

二、以表明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古代的人物传记所写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所记的事迹也大多与治国安民有关,所以人物传记中官位的升迁或贬谪,表明了事情最后取得的结果。

古代表明出仕从政的词语有“荐、举、征、召、拜、辟、授、除、为”等,表明官职升迁的词语有“升、拔、擢”等,表明官职调动的词语有“调、徙、转”等,表明被贬官的词语有“出、谪、罢、黜”等。同样以《廉颇》为例,表明蔺相如官职升迁的语句如下: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三、以问“五个W”为切口,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里所说的“五个W”指的是五个用“W”开头的英语字母:who——什么人,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when——什么时间,几个时间;where——什么地方,几个地方;what——什么事情,几件事情;why——事情发生的经过,过程。这“五个W”如同记叙文的四要素或五要素,人物传记是由几件这样的事情组成的,每一件事情都问问“五个W”,都弄清这“五个W”,整篇人物传记也就读懂了。

四、以传记的写作特点为楔子,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观点

古代写人物传记,从司马迁开始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那便是先交代传主的名、字、号,接着上溯到他的祖先、父亲,再写他从小就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才开始正式写他一生所做的几件主要事情,最后得到了什么封号,留下了多少子孙等。

名、字、号以及死后的封号(谥号)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记载,往往与传主的思想品行有关,尤其是号,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理想追求、志趣爱好,体现的是传主的性格特征等,绝非多此一举之作。写祖先、父亲,其实是通过写他的家庭背景和影响,来表明他思想性格的传承关系和形成原因。写他小时候的情况,表明他一贯如此,始终如一的个性。他小时候就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看成是这一人物传记的一个总写,下面写到的几件事情则是对这一总写的几个分写,是对这一总的性格特征的具体化描写。从这一总写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他笔下的传主的态度:是爱还是憎,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歌颂还是鞭挞讽刺。

总之,阅读人物传记,我们主要要做的就是用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去李庆故事情节,把我人物形象,体味作者态度。

第四篇: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和练习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指导和练习

高三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物传记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真实的历史史料;从文学的角度看,人物传记为我们塑造了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为我们提供了灵巧多样的写作技巧。所以全国大多数省市高考文言文考的是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类的文言文,有着特殊的阅读规律和方法。

一、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

古人写人物传记,总是以时间为序,表明时间的那些词语就像是一条条的纲绳,把传主一生所遇到的、所经历过的事情串联在了一起。所以我们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把握传主一生的经历。

古代用以表明时间的,有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等的专用术语。

古代纪年采用的是即位年次法、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古代皇帝都会为自己执政时期取一个或多个年号,如贞观、开元、乾隆、光绪等。在没有使用年号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则采用即位年次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也就是赵惠文王当国王以后的第十六个年份。干支纪年法是把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合而成的纪年法,如甲子、乙丑、癸酉、甲戌、乙亥等,从干支的第一个甲子到最后的癸亥,一共是60年,所以有“六十花甲子”之称。

古代以序数纪月,但也有按季来纪月的,一年分四季,一季有三个月,这三个月依次叫孟、仲、季。如“孟春”就是指春天的第一个月,“仲夏”指的是夏天的第二个月等。还有地支纪月法,即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加特定的“建”字,如“建子月”“建亥月”等。

古代纪日,有序数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月相纪日法等。“月相纪日法”中一些特别的叫法必须记住,如每个月的第一天叫“朔”,初三叫“朏”,月中

(十五)叫“望”,望后的十六日叫“既望”,每月的最后一天叫“晦”等。

还有表明时间转换的一些词语,如“少时、初、先、尝、及、既而、俄而、已而、少顷、顷之、久之、未几、须臾”等。

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找出并把握这些词语,可以了解传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做的不同的事情,把这些事情贯连起来,就是传主一生的经历。

二、以表明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古代的人物传记所写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所记的事迹也大多与治国安民有关,所以以在记述人物时,往往以担任某某官职始,以升为或贬为某某官职止。人物传记中官位的升迁或贬谪,表明了这件事情最后取得的结果,所以它就像是记述传主某件事情的一根轴,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贯穿了起来。

古代表明出仕从政的词语有“荐、举、征、召、拜、辟、授、除、为”等,表明官职升迁的词语有“升、拔、擢”等,表明官职调动的词语有“调、徙、转”等,表明被贬官的词语有“出、谪、罢、黜”等,表明辞职的词语有“致仕”“乞骸骨”等。

关于“迁”。“迁”有“徙”的意思(《尔雅》),有“移”的意思(《广雅》)有“登”的意思(《说文》)。“迁”和变动有关,但这种变动可以是往上的,也可以是往下的,也可以是平行的,所以还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定。“迁”还有“左迁”和“右迁”之分。唐以前以右为尊,如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表明蔺相如的官位比廉颇要高,所以“左迁”表示降职。唐以后尊左,但在官职的升贬问题上还是采用前人的说法,也把贬官叫作“左迁”,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左迁九江郡司马”,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右迁”是指晋升或调动,如王安石 《李端悫可东上阁门使制》:“非专为恩,以致此位,积功久次,当得右迁。”

古代担任地方上的某个职务,常常采用官职名加地名的叫法,如巡浙江,那是担任浙江巡抚(或巡按之类),知杭州,那是担任杭州知州(或知府),判扬州,那是担任扬州通判等。这也是阅读人物传记必须知道的。

三、以问“五个W”为切口,去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里所说的“五个W”指的是五个用“W”开头的英语字母:who——什么人,几个人,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when——什么时间,几个时间;where——什么地方,几个地方;what——什么事情,几件事情;why——事情发生的经过,过程。这“五个W”如同记叙文的四要素或五要素,在阅读人物传记时,问问自己这一部分是写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这样也就弄清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这一部分也就读懂了,至于还有几个意思不懂的词语,也完全可以根据对这一事件的整体把握去蒙,去猜,这些词语决不会成为阅读人物传记的拦路虎。

人物传记是由几件这样的事情组成的,每一件事情都问问“五个W”,都弄清这“五个W”,整篇人物传记也就读懂了。

四、以传记的写作特点为楔子,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观点

古代写人物传记,从司马迁开始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那便是先交代传主的名、字、号,接着上溯到他的祖先、父亲,再写他从小就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才开始正式写他一生所做的几件主要事情,最后得到了什么封号,留下了多少子孙等。

名、字、号以及死后的封号(谥号)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记载,往往与传主的思想品行有关,尤其是号,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理想追求、志趣爱好,体现的是传主的性格特征等,绝非多此一举之作。写祖先、父亲,其实是通过写他的家庭背景和影响,来表明他思想性格的传承关系和形成原因。写他小时候的情况,表明他一贯如此,始终如一的个性。他小时候就是一个怎样的人,可以看成是这一人物传记的一个总写,下面写到的几件事情则是对这一总写的几个分写,是对这一总的性格特征的具体化描写。从这一总写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他笔下的传主的态度:是爱还是憎,是肯定还是否定,是歌颂还是鞭挞讽刺。

总之,阅读人物传记,我们主要要做的就是用上面提到的几种方法去明事,知人,辩理(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

[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明史·于谦传(有删改)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谦至官,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察时事所宜兴革,即俱疏言之。一岁凡数上,小有水旱,辄上闻。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前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指,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提督各营军马。而也先挟上皇破紫荆关直入,窥京师。石亨议敛兵坚壁老之。谦不可,曰:“奈何

示弱,使敌益轻我。”亟分遣诸将,率师二十二万,列阵九门外,身自督战。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于是将士知必死,皆用命。

初,也先深入,视京城可旦夕下。及见官军严阵待,意稍沮。相持五日,邀请既不应,战又不利,知终弗可得志,又闻勤王师且至,恐断其归路,也先拥上皇由良乡西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命谦口数其罪。数:数说

B.轻骑遍历所部,延访父老延:举行宴会

C.三杨在政府,雅重谦雅:甚,很

D.通政使李锡阿振指阿:奉承讨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帝为倾听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B.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不赂者以赂者丧

C.王是其言,守议乃定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石亨议敛兵坚壁老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有僧奇之曰

B.王是其言

C.石亨议敛兵坚壁老之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从小就不同凡响,有个和尚认为他以后会成为“救时宰相”,于是向朝廷作了推荐,让他成了永乐十九年的进士。

B.和尚对于谦“救时宰相”的评价,为下文写于谦在宣德皇帝被也先扣留后,协助郕王稳定人心,部署军队抵抗也先,保全明朝作了铺垫。

C.于谦深得宣德皇帝、郕王和“三杨”、王振的器重,所以他上的奏章能马上直达皇帝手里并立即得到批复,他被关进监狱能马上得到释放,他提出的建议能马上被郕王采纳。

D.于谦处事谨慎,他在巡抚河南、山西时,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会向皇上请示,只有得到了批复以后他才会去执行;在抗击也先时,也每事都要得到郕王的同意。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②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

[参考答案]

1.B(延:邀请)

2.B(因为。A为:第一个“对”;第二个“成为”。C乃:第一个“于是,就”;第二个“才”。D之:第一个是代词;第二个是助词“的”。)

3.C(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

4.B(A和尚没有向朝廷作推荐,而是于谦自己考上了进士;C于谦被从监狱里放出来不是因为受到王振的器重;D向皇上请示不是体现于谦处事谨慎,为是爱护百姓。)

5.①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惟独对于谦很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超过顾佐自己。②等到英宗(宣德皇帝)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

[参考译文]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对他很惊奇,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史,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很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超过顾佐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高煦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发抖,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到北京,给于谦的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担此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各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都全部上疏提出。一年上疏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当初,杨士奇、杨荣、杨博三个姓杨的主持朝政,都很器重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复,都是“三杨”主办的。但于谦每次进京商议国事时,都是空着口袋进去,那些有权势的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到了这时,“三杨”已经去世,太监王振掌权,正好有个姓名和于谦相似的御史,曾经冒犯过王振。于谦入朝,推荐参政王来、孙原贞代替自己。通政使李锡逢承王振的指使,弹劾于谦因长期未得晋升而不满,擅自推举人代替自己。把他投到司法部门判处死刑,关在狱中三个月。后来王振知道搞错了,把他放出来,降为大理寺少卿。

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谏,但皇上不听。邝埜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等到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郕王临时处理国事,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珵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郕王认为他说得对,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郕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次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立即提拔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指挥各营军马。而也先挟持着上皇(英宗)攻破紫荆关直入,进窥京师。石亨建议收兵固守使敌兵劳累衰竭。于谦不同意,说:“为什么要向敌人示弱,使敌人更加轻视我?”马上分别调遣各路将领带领二十二万兵士,在九门外摆开阵势,自己亲自督战。下令:临阵将领不顾部队先行退却的,斩将领。军士不顾将领先退却的,后面的部众斩前面退下来的部众。于是将士知道必定要死战,都听从命令。

当初,也先部队深入,以为早晚就可以攻下京城,及至见到明朝官军严阵以待,有些丧气。相持了五天,也先的邀请没人理,作战又失利,知道不可能达到目的,又听说各地勤工的部队马上要开到,恐怕截断他的归路,也先于是拥着上皇由良乡向西而去。

第五篇:游记类作文升格指导示例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游记类作文升格指导示例

作者:王雪娟 葛明霞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09期

【文题展示】“旅游”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热门话题,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的标志。你有过旅游的经历吗?你有旅游的热情吗?让我们背起行囊,走出家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吧!请以“旅游”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游记。

【写作指导】这是一道要求记录旅游经历的作文命题。游记,顾名思义,就是记游,是作者写游览途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文章。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动情,也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等,同时表达作者的喜悦、热爱等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丽动人的感觉。此类作文一般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来组织材料,这样可以避免记流水帐,并能有重点地突出关键内容。但是无论写什么内容,都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

【病文展示】

游黄山莲花峰

早就闻名了黄山的莲花峰,它神秘如女子;它不语如老人,还有鬼斧神工的奇石。这个暑假能闻名来此一游,我嗅了嗅峰脚的空气,是清冷的,彻骨的,让人振奋。(开头第一句“闻名”一般不能带宾语;“还有鬼斧神工的奇石”也显得很突兀,与前面两句不连贯,应修改。)

凌晨,天有点呈乌蓝色,像是那种大片大片渲染上去似的。凝聚的水珠被蒸发,没有了一丝水分。导游便带领大家呼呼地往上爬,我们一人一行,沿着石壁往上走。(“渲染”一次运用不恰当,第二句交代不清。“一人一行”令人费解。)

石阶很窄,右边是用铁链栓起来的栏杆,吊挂着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石头。如仙人张望,如松鼠雀跃,再外便是悬崖了,白雾变换多姿地漂在石阶边缘。时而沉淀,仿佛会看见崖底的一切,可总是看不到,于是专心致志的往上爬,我性急,又是队中年龄最小的,便跟在导游后爬,爬一阵就会遇到一个窟窿,2米左右高,壁上刻着黄山的历史。

洞太小,不宜长久逗留,便出去。这时阳光已经出来了,穿透云层,热辣辣击打下来,可还是不猛烈。于是清冷的空气伴着我们上去了。便看见了久闻其名的迎客松,在远远地崖壁上生长着,树干极其弯曲,起先没怎么注意,只观着树冠,呈三角形,似乎在对我们做着请人的手势。于是看岩壁,呀,那是石头啊!迎客松小小的种子竟然冲破了石缝的挤劲!我不禁对她肃然起敬。(个别地方词语运用不当。如:“热辣辣击打下来”句中的“打”字。)

爸爸催促着,便赶忙跑了几步,不小心差点一滑,一看脚下才发现了许多青苔,只得牵着爸爸的手慢慢行动。这时我注意到了壁上的各式各样怪石,游客们纷纷拿出相机来猛拍,想必是想把这些存在相机中吧?我和爸爸没拍,因为这石头只是因生在这莲花峰而有了灵气。

(语段之间过渡不够自然。文章应抓住莲花峰的“云奇,树美,石怪”写下来,这样不仅能够突出重点,条理也能够更清楚一些。)

导游呼喊起来,原来是到峰顶了,我连跑了几步,选了一个好位置欣赏起来:整个世界都沉醉于这一刻的静谧中,雾天一色。分界处勾勒着淡淡的青灰色,试问谁能作出如此美妙的画?只有大自然。我的心豁然开朗:生与死,得与失,浅薄的痛苦与快乐,一向就只有薄薄的一层界。(最后的点题,不像出自一个14岁的孩子之口,应从“热爱自然”入手,更合乎情理。)

【升格指导】这篇习作整体构思还不错,小作者一是能够写出自己的亲身游览经历;二是能够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但是,作为游记,习作却存在着几处硬伤:一是内容比较单薄,没有抓住游记的特点来写,二是在写景时没有突出重点,致使文章的内部结构比较混乱。

怎样去修改提高呢?我们首先要明确游记写作的基本要求,清楚地交代游踪,带领读者跟着你“游山游水”,领略和感受美好的大自然。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把行踪的进展转换跟文章段落层次的安排有机的结合起来,或一点一层,一景一段,使行文井然有序,层次分明。升格后的作文,就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其次是确定中心思想,表现作者对所描写的客观事物的态度。游记中的景物描写要能够配合文章的主题,这景物应根据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写。《游黄山莲花峰》围绕黄山的“路艰,洞奇,树美,石怪”这一特点来写,精心选材,不仅突出了景物的形貌,色彩,声音,气势和变化,还把作者在游历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美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并心向往之的感觉。同时,好的游记还应当有生动形象的描写,寓情于景,创造出情景交融,令人遐想的意境来。一般人写游记往往热衷于记叙游历的过程。实际上,好的游记,不仅能传播相应的旅游知识,还要让读者受到作者美好的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不过,在谈感受的时候,要注意两条:一是水到渠成,感想源于游览的具体内容,是作者的肺腑之言;二是画龙点睛,恰到好处的表现主题。《游黄山莲花峰》在摹景状物的同时,对于作者的感情的抒发,毫不矫揉造作,能给人一种水到渠成之感。这样,自然就更好地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升格作文】

游黄山莲花峰

浙江省宁海县跃龙中学 陈玥灵

对黄山的莲花峰早有所闻。它神秘如女子;它不语如老人;它静止如秋水。更有那鬼斧神工的奇石,青翠俊秀的奇松以及变幻莫测的云海……难怪明代吴伥写诗赞曰:“一种青莲吐绛霞,亭亭玉立净无瑕。遥看天际浮云卷,露出峰顶十丈花。”站在它面前,才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渺小。

抬头仰望广阔的天空,有点呈乌蓝色,像是那种用狼毫大片大片挥洒上去的。脚下是石阶,其实就是凹凸不平的石块,块面上坑坑洼洼,却又不失特有的别致。出于一份怜惜,脚步也变得轻柔起来。山壁上吊挂着的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石头,千奇百怪,令人叫绝,每一块都各具情态,似人似物,似鸟似兽,形象逼真。高处的悬崖上,云朵变幻多姿,轻轻地飘在石阶边缘,让你情不自禁的想伸手来感受它的柔软质感。云,时而升高,妖娆妩媚得仿佛要把你吞噬;时而沉淀,仿佛会看见崖底的一切,可总是看不到。清风微拂,四方云幔,从群峰之间穿过。正如古诗中所道:“处处真成银色海,青青独峰高。”

一个转弯,迎向我们的便是一个洞窟,两米左右高,壁上刻着的是关于莲花峰的简介。洞壁周边环境太阴湿,不宜久留。这时阳光已经开始照射了,穿透云层,热辣辣照射下来,可还是不猛烈。云朵不断飘落,一阵阵阴凉袭来,于是清冷的空气继续伴着我们上峰了。

忽然,我惊奇地发现了久闻其名的迎客松,在远远地崖壁上倒挂着,树干极其弯曲,带着苍劲而又坚韧的震撼。起先我只欣赏那呈倒三角形的树冠,似乎齐齐在对我们做着„请‟的手势,别有一番情趣。但顺着树杈看岩壁,不觉一惊,那是石头!迎客松小小的种子竟然冲破了坚硬的石缝的挤压,冲天而上!对它的敬佩之情不能抑制地在我心中泛滥。

整个人都被其吸引,忘了留心脚下。不觉地一滑,一看脚下原来是齐齐的青苔。便谨慎地用手扶着里面的石面,目光又被里面的奇石所吸引,石上刻着的是“松鼠雀跃”四字,便不觉远眺起整个莲花峰。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观看情趣迥异,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构成一幅幅天然石画卷。我知道,这样的奇石只是因为生在这巍峨磅礴的莲花峰而恢复了原有的灵气吧!

导游呼喊起来,原来是到峰顶了,我欢呼着连跑了几步,选了一个好位置欣赏起来。

整个世界都沉醉于这一刻的静谧中,雾天一色。分界处勾勒着淡淡的青灰色,我的心豁然开朗。眼前的这一切,是一幅壮美的画,亦是一首无声的诗。

【升格点评】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小作者选取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或最有特色的景物,作具体地描写,并对重点部分进行生动细致地刻画,运用联想,采用比喻、拟人等方法,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使景物形象逼真,让读者宛如亲眼所见一般。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既有所见所闻,又有所思所感,使整篇文章显得富于变化、生动活泼,情景合一。不仅丰富了内涵,深化了主题,也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王雪娟,葛明霞,语文教师,现居浙江宁海。本文编校:石在中

下载高考文言文游记类阅读指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文言文游记类阅读指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文言文复习课件 传记类[范文大全]

    一:文言文中关于职务及升降的词语 1、表官职的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高考时评类作文指导

    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 时评就是针对时下新闻发表看法,属于评论性文章,即时事评论。它往往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评论的对象,上至国家大事,小到凡人琐事, 有感而发,作出......

    高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复习指导

    高考文言文、古诗词阅读复习指导 南山中学 邹平文言文阅读 【高考悟道】 一.读文须知 1.选文 以叙事文为主(主要是传记性散文)。 2.阅读重心 A传主基本信息,如姓、名、字、号......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范文大全

    高考史传类文言文阅读常用词语归类整理 一、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0)主簿:秘书。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

    2013高考史传类文言文常用词语归类(特别完整)

    一、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三司:太尉,司......

    高考语文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练习

    传记类文言文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做题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

    第七章 高考试题类编·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1990年高考文言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14──20题。 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

    高考文言文

    当前位置:首页>>高中语文>>教师中心>>高考专栏>>高考试题 2008年高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并附译文 福建省连江县第三中学黄财武 文言文试题多数取材历代史书,从《左传》到《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