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11—2015)

时间:2019-05-13 01:1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二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11—201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二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11—2015)》。

第一篇:“十二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11—2015)

“十二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11—2015)

“十二五”期间,临潼将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样对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城市管理工作将从重建设到建设与管理并重,再到管理重于建设的重大转变。特制定《临潼区“十二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11-2015年)》,以明确今后工作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更好地推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

一、我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现状

2007年9月经市政府批准,在我区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组建了临潼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市容环卫、绿化、违章建筑、户外广告、环保噪音、人行道机动车停放等八个方面的行政处罚权。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优势和效应初步显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在队伍建设、依法行政、机制创新、执法业务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城管执法队伍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不断改善。与原有的城建监察队伍相比,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具有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综合素质方面的优势。截至2010年4月,执法局在编106人,公务员12人,干部43人,执法人员全部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大专以上占90%,其中研究生2名,通过加强队伍内部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整支队伍逐渐形成了务实、文明、热情的行业风貌和肯吃苦、敢碰硬、有作为、能奉献的优良作风。

——综合行政执法逐步规范。牢固树立亲民、为民执法理念,坚持规范执法、文明执法。西安市制定出台的地方性法规《西安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已于2009年2月正式施行;建立健全城管执法责任追究、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标志服装管理等制度;出台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标准》,全面推行标准化执法和规范化中队建设工作,确保执法人员正确行使职权,使执法工作更加公正、公开和透明。

——重点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逐步推进。以“四城联创”为契机,全面加大执法力度,突出乱搭建、乱占道、乱设摊、乱涂画、乱张贴整治和行政强制拆迁等重点,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5月,区执法局共教育纠正各类违法行为近20000余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396件,拆除违法建筑10余万平方米,有力地发挥了行政执法对城市管理的保障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在总体上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离人民群众需求和现代化城市管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体制、法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在理念认识上,重建设、轻管理,重利益主导、轻环境主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倾向比较普遍,对城市执法管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城市管理和执法投入缺乏计划且严重不足。执法管理队伍力量配比、装备保障、人员素质等跟不上城市化、现代化急剧发展形势。

——在体制机制上,缺乏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的日常运行机制,执法与决策、管理、作业等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界面不清、配合随意等问题。层级管理、业务领导和条块结合、属地负责的有机结合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方法手段上,解决难点热点问题过于依赖行政处罚,统筹规划、系统引导、宣传教育等综合方式运用不够。社会中间组织发展缓慢,社会公众对城市执法管理的认知、认同度还偏低,参与执法管理的广度、深度有待拓展。管理技术上还依赖于传统手段,信息技术等运用大大滞后于管理需要。

——在法制保障上,现有法律资源与管理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执法工作经常出现“无法可依”或“有法难行”的现象。对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和常见违法现象,缺乏具有操作性的手段加以制约,只能被动应付,容易导致“出现问题—整治—回潮—再整治”的非

良性循环。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管执法工作,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城管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依法行政、科学履责的执法能力;积极转变理念,引入各种先进管理手段和方法,促进执法管理方式转变,提高城管执法水平,逐步解决城市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城市居民营造更好的创业、居住环境,满足城市品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基本原则

——依法行政,和谐发展。以提高城市管理品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为根本目标,坚持亲民执法、为民执法,适应多元化社会要求,做到处罚和激励相结合,严格执法和柔性管理相结合,建立新型和谐的城市执法管理机制。善于导顺制逆,化解矛盾,努力在依法的前提下统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差异需求,妥善解决现阶段难以根治的问题,为不同群体提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系统治理,扩大参与。树立大城管和执法服务支撑意识,加大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力度,建立层级清晰、职责明确、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城市管理执法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增进市民群众对城管执法与城市发展及自身利益相关性的理解,营造良好执法氛围,实现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管”。

——整体推进,突出重点。科学合理确定阶段性执法目标,不断加大执法管理力度,重点突出市民关心、领导关注、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市容环境、交通秩序、规划建设等问题,确保日常执法管理水平不断推进。

——创新手段,科学执法。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管理经验,积极运用经济、法制、教育和科技等多种手段,综合提高执法管理效率和水平。坚持科技创新为先导,广泛应用信息、网络、自动化等技术,促进形成现代化、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三)总体目标

围绕临潼富民强区、加快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坚持“依法、亲民、理性、科学”的基本原则,努力推进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初步构筑起具备法制化、系统化、人性化、信息化特征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系,努力使执法理念从被动反应、突击运动式向主动防范、长效管控式转变;执法机制从单打独斗、依赖处罚向整合联动、综合治理转变;执法模式从传统粗放、人力型向现代集约、科技型转变,实现科学高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1、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构和专业管理、公安司法等部门之间的运行机制,构建系统、综合、高效的一体化执法管理模式,对突出问题的协调力明显提升,整合管理资源的系统性明显增强。

2、完善指挥决策体系和日常执法管控模式,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日常管控水平,主城区基本实现全覆盖、全时段管控,占道经营、乱贴乱画、渣土污染、违法建筑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3、建立健全社会公众、社会组织参与执法管理的无障碍通道,实现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的共同治理。

4、基本建成城管数字化执法系统,实现与相关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实现决策执行、管理评价、街面监控、现场执法的信息化和数字化。

5、完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力资源体系,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执法技能,适应多层次的执法管理工作需求。

三、实施重点

(一)管理网络和运行体系

——完善执法网络运行体系。根据“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和“重心下移”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合理分配决策、协调、执行、监督,强化区局在城市执法管理日常事务中的主体作用,在统一目标、标准的前提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全面负责辖区内的日常执法工作。强化街办中队在城市管理中的执法支撑作用,进一步完善派驻机制,进一步充实执法力量,形成既集中又分权、既高效又制约的模式,实现全面覆盖、有效管控、责任落实、管理长效。

——强化与相关主管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街办、规划建设、环保、工商、公安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主管作用,建立和完善工作例会、情况通报、联系走访、公务协助及支撑保障等制度和机制,及时沟通决策与执行、审批与监督、管理和执法之间的信息,以制度化形式来明确和规范工作衔接和配合保障的相关内容和要求,逐步形成“联系、联动、联岗、联勤”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职能互补、力量互动的城市管理运行体系,实现前置审批、批后监管、执法处罚、市场作业等环节以及条与条之间的无缝衔接,管理网络和机制更加系统化、效能化。

——充分发挥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的作用。要不断完善“122”城市管理体制的责任、考核、奖惩制度,进一步密切与社区的沟通联系,切实帮助解决相关困难,真正做到“上社区门、知社区情、解社区难”,形成依托社区(单位)、互信互利、群众参与、群众满意的互动机制。进一步拓展“城管法律知识进万家”活动外延,推进执法进企业、进校园、进市场,构建灵活快速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信息收集反馈系统和投诉处理机制,通过与城市管理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情感交流与沟通,逐步使被管理者从被动管理向主动参与转变,不断提高其参与城市执法管理和自我管理、自主管理的能力和意识。

(二)日常管控与运行机制

——建立科学规范的城管执法日常管控模式。到2015年,日常管控基本覆盖城市化区域。同时实行区域管理,做到严控区严格规范,相关违法行为在10分钟内发现并严格查处、及时整改,基本无占道经营、擅自设置户外广告和经营性横幅、乱倒废弃物、毁绿、违法建设、无照摊群等行为;控制区有效规范,相关违法行为在20分钟内发现并严格查处、及时整改,擅自设置户外广告、违法建设等行为得到有效控制,无重复投诉;一般控制区基本规范,堵疏结合,序化管理,“白天15分钟,晚上30分钟”的执法承诺制严格落实,严重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查处,其他违法行为的蔓延现象得到遏制。进一步明晰管控时间、内容、要求和标准,把节假日纳入日常管理范畴,消除节假日、早中晚等薄弱环节。建立和落实区域交界处责任制度,杜绝大队之间交界处等执法盲区,使全区街面城管秩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建立有效的重大任务执法保障模式。对“两会”“黄金周”等区级以上大型会议和活动、涉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责的市级以上检查验收及市局布置的重大任务的执法保障,应遵循“突出重点,督岗、巡查、整治和电子监控相结合,‘点’、‘线’、‘面’三者兼顾”的原则,做到执法保障时间、人员、任务和要求等得到严格落实,保障区域范围内的各类违法行为5分钟内发现并严格查处、及时整改,无误时误岗、无严重违法行为、无形象不佳、无被市级以上相关单位通报批评等问题,圆满完成重大任务执法保障工作。

——完善指挥决策体系和快速反应机制。推进城管执法指挥中心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强化其接处各种举报投诉、信息收集和综合分析、指挥调度、检查督办、实施应急预案等职能,使之具备较强的信息交换和整合等辅助功能和指挥调度功能,形成一个综合信息和指挥调度平台,增强整支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别是对执法中的群体事件、突发事件以及其他公共事件做到反应灵敏、信息畅通、指挥统一、行动迅速、处置得当。——强化考核奖惩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增强其导向和激励作用。按照职责管理要求,明确各区域街面执法管控总体水平的考核要求和标准;按照标准化执法的要求,科学

设定办案量化指标;按照规范执法的要求,严格制定对执法过程各环节检查考核的有效办法;按照严格执法的要求,不断完善从严处罚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的激励措施。

(三)执法重点和任务

——市容环卫方面。围绕城市长效管理总体目标,大力整治店外出摊、占道经营等现象,加强对沿街店家单位的教育,促进“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强化对违法户外广告、招牌指示牌、招贴涂写、临街建(构)筑物等行为的查处,确保临街景观等公共空间和谐精致。依法加强对乱吐乱扔乱倒、野广告、渣土污染等违法行为的查处,维护公共环境整洁优美。全面做好取缔出店占道经营的大型综合整治活动。针对每一阶段的突出问题,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各种举报或发现的违法行为查处率在95%以上。

——规划、建设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与规划、国土等部门的联系协作,建立健全国有土地违法建设防、控、查一体化机制,强化日常监管和执法查处,确保及时、有效制止各种违法建设行为。坚决遏制违法建筑反弹势头,加强重大节假日期间的巡查,防范新违法建筑的产生,各种新建违法建筑物、构筑物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和防控,及时查处率达95%以上。

——绿化方面。进一步实施绿化执法管理责任制度,按长效管理考核要求加大巡查力度。建立完善巡查台帐,督促养护单位加强管养。坚持依法治绿,坚决查处破坏绿化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纠正一起,查处一起。

——工商无照商贩方面。推行并完善网格式徒步、机动等有效执法巡查机制,加大日常管控力度,城区主要道路、重点路段、景点等范围内基本消除摊点群集、游售兜售,小巷及城郊结合部基本无无证夜排档集中点和摊群,零星无照流动摊点、夜排档占道经营得到及时查处和取缔。积极会同市容、工商、建设等部门就流动摊贩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研,出台疏堵结合的政策并开展试点。从2011年起,逐年压缩摊位总量,力争到2015年除在小街小巷和居民区允许保留放心早餐摊、少量修理摊点外,全面取消其他各类占道设摊。

——公安交通占道方面。建立并完善与公安交警部门侵占道路执法工作方面的协查机制,规范人行道机动车辆停放管理,积极推行停车警示、停车场提示、设立停车点等各种人性化措施,确保人行道违法停车案件数量逐步下降,主要道路上人行道违法停车、占压盲道等现象得到及时查处,遵章率达到85%以上。

——环保噪声污染方面。加强对夜间施工和经营中的文化娱乐场所噪声的监管,加大日常执法查处力度,定期开展“两考”期间的专项整治活动,并始终保持严管重罚态势。——其他方面。积极配合区四成联创办、综治办、假日办等部门做好旅游市场秩序、环境综合整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作用。

(四)宣传教育和社会参与

——加大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宣教力度。建立健全科室-大队-中队的宣教网络体系,将宣教工作延伸到基层中队。加大新闻媒体、政府信息刊物、网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有重点、有计划地宣传城管执法工作的最新动态和重大举措,增加社会各层面了解城管执法工作的渠道,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对城管执法工作的意见、建议。适时开展城管执法法律法规宣传咨询、城管执法部门与市民零距离接触等活动,进一步拉近与市民群众的距离。

——拓展公众参与的方式和通道。推进执法政务公开和透明度,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开执法信息,扩大公众的知情权。提倡并促进社会公众对执法工作的全过程监督,不断拓宽投诉、信访、举报渠道,建立方便快捷、统一有序的廉政投诉网络和信息交流传递系统。积极引导和组织社会公众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献计献策,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建立临潼区城管执法志愿者队,根据重规模,更重质量的原则,稳步扩大城管执法志愿者队伍。争取到2013年年底,志愿者总队人数达到1000人,并力争以每年200人的速度稳步递增。到2015年,每个社区建立城管执法志愿者服务点,实现城管执法志愿者网络化管理。精心设计和组

织好志愿者活动,扩大志愿者活动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建立健全招募、培训、考勤、协调、奖惩、考核、监督等一系列工作制度,促进志愿者活动长效化和有序化发展。

(五)法制和规范化建设

——完善规章制度和执法办事程序。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听证制度、情况通报制度和罚没物品暂扣制度,提高执法工作透明度,提高执法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进一步统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防止对各种违法行为处罚的随意性,确保执法人员正确行使职权。

——发挥“四位一体”监督体系效应。加强行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对城管执法中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重大项目的运作、大额资金的使用和城管执法中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检查,促进勤政廉洁高效行政。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健全信访举报制度,认真办理信访举报事项,保障举报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层级督查办法,建立健全自查自纠、局查队改等日常巡(督)查机制。认真办好人大、政协的建议、提案,加强效能建设,深化创建满意单位活动。——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开展创建规范化中队活动,以创建规范化中队为载体不断提高基层队伍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水平。争取每年创建2个规范化中队,至2013年全面完成规范化中队建设工作。积极推行标准化执法、标准化面上管控等规范和标准,不断提高规范化中队创建质量。2013年起,在原有规范化中队的基础上,以面上管控质量和水平为重点,开展星级执法大队评选活动,2015年底创建星级大队4个以上。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制订局系统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建立责任实施领导小组,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城管执法系统法律咨询小组,积极开展“案例评选”活动和“办案能手”等评比活动,加强执法内部检查评议,实现对立案、调查、结案流程的全程监督,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将执法案件撤销和败诉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确保依法行政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局内部成立必要的组织机构,负责《临潼区“十二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实施、评估和调整工作。各科室,各大队根据职责分工,提出今后的具体实施进程及细化意见,并结合年度工作安排,提出每年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每年年终对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抓好落实。

——强化综合协调。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出发,加强同职能部门对有关工作的协调、落实。从具体问题着手,充分抓住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的机遇,加强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中重大问题、突出问题的研究和统筹协调,推进综合决策和系统管理。

(二)人员保障

——充实执法力量。针对临潼城区面积调整、扩大,执法管控要求越来越高的状况,以及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做好与区编办、区人事局的沟通工作,以城市建成区人口万分之六至八的比例配备执法人员编制,争取每年按照工作需要招聘一定数量的执法队员,力争到2015年底达到400名左右,使执法力量的配备满足城市管理的需求。

——提高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全面落实培训工作责任制,分层次做好全体执法人员的业务教育培训工作,对队员培训率达到100%。着重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创新能力、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相关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高队员履行各项职能的技能和素质。通过培训做到人人会执法,人人会办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培育力度,深化“爱岗敬业”主题教育,增强执法队员“爱岗敬业、执法为民”意识,塑造队伍良好形象。强化继续教育,鼓励执法人员参加社会对口专业的教育或培训。到2015年在岗的执法人员大专学历必须达到100%。党员数达到85%以上。

——完善人事管理和激励制度。结合城管执法系统的工作性质和不同岗位的要求完善招聘录用办法。继续实行和完善“凡进必考” 录用制度,把好“进人关”,优化人员结构。结合行政执法单位和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城管行政执法人员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建立与城管执法工作相适应的身份待遇和保障机制。落实执法人员考核责任制和竞争上岗制,公开择优选任人才,并建立和实施干部队员交流轮岗制度,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法制保障

——加强法制研究和促进立法。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热点难点问题调查研究。结合城管执法工作中的“门前三包”管理、农贸市场周边环境、城郊结合部管理、建筑垃圾处置、出店占道经营等热点难点问题,从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为区委、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完善执法手段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司法保障机制,完善申请强制执行程序。完善公务协助制度,与各相关部门建立健全执法案件移送的程序,确保相关案件及时受理和查处。参与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对自然人和单位违法查处的效率。

(四)经费装备保障

——加强装备等后勤保障。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执法装备,配置满足需要的车辆、通讯设备、取证设备、信息处理设备等各类执法装备。根据城管数字化执法要求,实现网上办案和移动办案。一线执法人员配备相应的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装备,机动车辆达到每人一座,并统一各种设施装备的标识。

——改善办公条件。积极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使办公条件在1—2年内有较大的改善,具有相对独立的行政执法办公场所,办公设施配套,满足城管执法日常需要。各大队的办公条件也要相应改善,进一步改善大队的办公用房条件,制定基层大队用房标准和统一标识。到2015年基层大队用房及后勤达标。

第二篇:姜堰市城市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

姜堰市城市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

(草案)

关键词: 市容十二五规划

姜堰市城市管理“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

一、前言

近年来,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以全面推进“五城同创”活动为契机,以“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居质量、促进经济发展、扮靓三水风采”为目标,积极探索和优化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加快制度建设,加大管理力度,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在运行机制上,建立城市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市领导挂钩联系社区管理办法,明确部门联合执法和综合管理模式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强化社区属地管理的措施,采取多层次城管工作督查方式,构建市级机关部门城市管理包保体系,启动数字化城管建设,使城市管理整体运行效率得到明显进步。在管理规范上,制定出台了《姜堰市环卫专业规划》、《姜堰市城市管理实施意见》、《姜堰市市容环卫责任区暂行办法》、《姜堰市集镇管理创优考核办法》、《城区户外广告管理办法》以及《城区摊点四定管理方案》、《路段等级管理标准》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确保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促进了管理的规范性。在实际成效上,坚持人性化管理理念,采取疏导管理措施,积极开辟经营场地和停车场,拓展城市空间,积极开展以“洁净家园、美化城市”为主题的市容环境整治活动,大力开展公厕革命工程,市容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广泛开展城市管理法规宣传,积极引导市民“告别陋习、走向文明”,有力保障我市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省级调研。然而,对照城市化发展的要求,我市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城市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配置还未能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城市管理体制尚未根本理顺;城市基础设施还较薄弱,功能不够健全;执法保障机制亟待解决;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还不普遍;城管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加以克服和解决。

“十二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将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以富民强市和构建“和谐姜堰”为目标,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推动经济更加繁荣、科教更加发达、生活更加富裕、环境更加优美、法制更加健全、社会更加文明。加强城市管理工作,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吨,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推动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现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制定《姜堰市城市管理“十二五”规划》,以明确今后一段时间城市管理工作目标,理清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更好地指导全市城市管理工作。

二、指导思想及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利于兴业、宜于人居、便于旅游”城市为目标,以深化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为载体,突出“亲民、文明、规范、和谐”四大主题,秉承“以人为本、堵疏结合、文明执法”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机制、新办法,构建严格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不断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居质量、提升城市形象,为姜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舒心环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把解决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高效能管理城市为群众创造更加方便、舒适、优美、安全的城市环境,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2、坚持依法管理原则。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法》及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依法管理城市,依法履行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

3、坚持科学发展原则。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管理城市,妥善处理局部和整体、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推广科技应用,保持生态环境,降低资源消耗,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坚持改革创新原则。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以体制创新推进机制创新和管理方式、手段的创新,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5、坚持公众参与原则。拓宽市民、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管理渠道,建立多层面公众参与机制,强化市民、企业、社会组织能在城市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政府与市民、企业、社会组织的良性互动。

三、目标任务

(一)改革创新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优化运行质态。

1、建立以职能相对集中为基础的综合执法机制。按照精简、高效原则,积极推进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加快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计划分两步走,2010年首先完成对建设、规划、城管三个部门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的相对集中,组建“建字口”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归并执法职能、统一人事关系、集中经费渠道,全面实施规划建设、园林绿化、市容环境方面的执法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围绕“7+1”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模式,对应泰州市城市管理体制,有效整合工商、公安、交通、环保、卫生等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能,组建姜堰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进一步集中对无证经营、静态车辆以及城市管理中能够直观查处的相关行政处罚权,切实缓解和扭转城市管理长期以来存在多头管理、交叉扯皮的状况。

2、深化以管理重心下移为特征的属地管理机制。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坚持“责权配套、费随事转”的原则,进一步强化社区城市管理责任,明确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职责,保障日常经费,做到责权利相统一,促进社区将主要精力集中到社区管理、环境整治和社区服务上来,充分凸显社区城市管理主战场地位,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教育引导作用;进一步梳理城市管理职能部门与社区之间的有关城市管理职责,健全完善社区综合执法机制,加强条快衔接,强化职能部门对社区管理的支撑作用,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下放事权、落实责任;行政执法,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双重领导、依法行政”的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格局,切实根治和消除城市管理长期以来存在的“看得见的管不到,管得到的看不见”的弊端。

3、实施以数字监控管理为纽带的联动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数字化城管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启动运行城市管理指挥调度中心与城市管理监督考核中心,健全信息采集网络,拓展数字管理空间,改进监控设施档次,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事件、城市部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信息化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来进行城市管理资源的整合,优化部门协同机制,运用城管通进行多功能信息采集,对地下管线、城市道路、环境卫生、市容监察、园林绿化、城市路灯、公交客运进行全面有效及时的监督和管理,促进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职,齐抓共管,形成迅速快捷发现问题、及时有效解决问题和监督考核评价的良好机制,推动城市管理向信息化、标准化、动态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4、推进以市场运作竞争为要素的经营城市机制。按照“管干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管理职能与具体作业职能分开,将城市管理经营权属从管理职能中剥离,按照市场化的要求,稳步开放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市场、经营市场,建立市场准入制,鼓励外资、民资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BOT(建设-运营-移交)等形式投资经营市政公用事业,公开拍卖市政公用设施冠名权、广告权,采取招投标、岗位承包、委托管理、竞争择业等多种措施,进一步探索和建立以项目化、市场化经营为主要形式的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盘活城管存量资产,增值城市空间,将城管经营权属资源化,切实增强城市管理自身造血功能。

(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为城市管理提供物质条件。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加快建设速度,形成城市建设与管理“相互衔接、功能互补、优势整合、共同促进”的协调发展新局面,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1、城区道路建设。打造“七纵七横”的道路交通网络,七纵:人民路、东海路、南北大街、三水大道、溱湖大道、振兴路、上海路;七横:姜堰大道、淮海路、长江路、罗塘路、步行街、鸡鸣路、古田路;打通阳光路、亚方路、前进路、大庆路等道路;建成规划中的溱湖大道南延工程、马厂东路、二布厂路、东海北路、淮海北路等道路,完成东方不夜城、东方巴黎等商贸中心广场建设,着手对超期服役道路进行大修或翻建,对一般道路车行道人行道进行专项整治。结合城区道路建设,有序推进重点区域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切实提高城市环境品位。

2、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全面建成城区污水管网,确保污水处理率达85%以上。加强停车场的建设管理,全面挖掘城市停车资源,加快老住宅小区停车场配套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建设,制定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收费办法,加强住宅小区停车秩序管理。规划建设7处公共停车场,停车泊位800个;对有条件的人行道全部改造成停车场,人行道停车达到2000个泊位,确保公交(gebowei_quebaogongjiao)泊位满足率达到85%,社会停车泊位满足率达到70%。按照公交优先的原则,努力提高公交覆盖面和准点率;完善城区农贸市场布局,结合城市建设改造,加快市场建设,完成中天新村、祥生福田花园、名人国际等新建小区的农贸市场配套建设,对城区原有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加快小商品市场建设,完成服装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完善五金市场格局,积极开辟临时疏导市场,大力拓展城市管理容量,满足群众需要,促进经济繁荣。

3、绿化设施建设。加快白米、沈高森林公园建设,启动天目山公园建设,完善人民公园和街景小游园的升级改造,提升绿化档次,配置娱乐健身设施,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对城区中干河、通扬河等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分期分批进行截污、砌坝,建设沿河绿化带;结合城区道路建设和拆迁改造,加强道路两侧和节点绿化,科学合理地改造老化公共绿地,建设精品、特色绿地,提高绿化水平,逐渐改造主次干道的行道树,更换优良树种,完善景观功能,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提高市容环卫管理标准,提升城市形象。

1、城市市容管理。

--加强市容秩序管理。加强摊点管理,逐渐取消现有主次干道摊点,选择合适地点建设一批摊点疏导区,实行定点定位管理,确保摊点(市场)布局合理、设置规范、经营有序。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摊主入室经营;加强“门前三包”管理,全面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杜绝城区主次干道出室经营、骑门跨店现象,确保沿街两侧店面门前整洁卫生、车辆停放整齐,“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率100%,达标率90%以上;定期组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城市管理顽症的治理力度,基本解决城区乱摆乱设、乱拉乱挂、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违法违章行为,基本拆除城区各类违法建设,基本解决道路、河道、绿化养护中涉及影响市容观瞻的问题。积极开展市容示范路创建达标活动,保持步行街省级市容示范街管理水平,力争将南大街、姜堰大道、振兴路创建成省级市容示范街。

--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加大打击各类交通违法、违章行为的力度,取缔“五小”车辆和电瓶三轮车经营行为,规范各类营运车辆行驶路线;按照“控减总量、提高档次”的要求,加强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对从事营运的客货车辆实行定点停放、规范管理,加大对车辆乱停乱靠的查处力度,对无牌无照、偷漏税费的营运车辆坚决予以取缔;加强人力客三轮车运营秩序管理,实行总量控制,保持车容整洁,确保城市交通畅通、营运市场规范、车辆停靠有序。加快交通管理科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科技水平。加强市区主要道路人行道板上的摩托车、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做到划线、分类、有序停放。

--开展“两点三亭”整治。进一步推进废旧品收集中心建设,完善基础设施(sheshi),健全运行制度,为废旧(_jian4quan2yun4xing2zhi4du4_wei4fei4jiu4)品经营业主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全面取缔城区废旧品收购点;完成市区内洗车站点的规划、整治和清理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控制污染、确保畅通”的原则,引导洗车站点进店进场经营。同时,在市区东西南北出口各建一座自动化车辆清洗中心,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全面更新和改造市区内的公交站亭、邮亭、制票亭,做到设置合理、数量得当,样式和色调与周边街容街貌和谐统一。

--提高户外广告设置水平。按照“美化城市、保证安全”的原则,建立健全户外广告管理制度、资源开发、安全监恻体系,依法推进户外广告综合整治工作,分步推进城区道路两侧建筑立面改造,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提高户外广告设置质量,努力实现户外广告设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积极推进城市亮化工程,完善城市夜间灯光环境建设格局,强化城市夜间灯光环境管理,提升城市夜间灯光环境品位,体现姜堰“三水”城市特色。因地制宜设置小广告张贴栏,规范张贴便民小广告,发动社会力量清理城市“牛皮癣”,努力打造“无癣”城市。

--加大噪声和扬尘污染整治力度。加强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加大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严格夜间建筑施工审批,控制建筑噪声污染;加强对餐饮、娱乐业和集贸市场噪声管理;加强社会生活噪声管理,规范住宅装修作业时间,控制生活噪声;开展以道路扬尘、建筑扬尘、露天堆放为重点的尘污染整治;加强对建筑、拆迁和市政施工、道路和运输扬尘污染的控制,有效降低大气中的可悬浮颗粒物浓度,全面控制尘污染。

--加强市政公用设施的安全维护工作。严格城市占道、挖掘施工等各项许可,杜绝城市道路反复开挖的现象。依法加大对各种违规占道、挖掘、施工和破坏各种市政公用设施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设施功能完好和运行安全。

2、环境卫生管理

--提高城区保洁水平。扎实推进“道路洁净工程”,推行“夜间作业,白天保洁”道路保洁模式,配齐配足人员和机械,再造全覆盖的保洁网络,真正实现作业人员与保洁区域、保洁时段的无缝对接,实现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40%以上,中小道路巡回保洁率基本达到100%,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容器完好无损、外观整洁,基本消除暴露垃圾和卫生死角。积极推进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制度,城区主干道和新建小区生活垃圾实行定时定点袋装化收集,并逐渐向城区其他区域及集镇推广,扎实提高垃圾收集率。加强城区公厕日常管护,落实管护人员、制定管护标准、强化服务措施,确保城区公厕全部达到“灯亮、粪清、水通、地洁”的要求。突出抓好背街里巷和社区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开展“清洁家园”评比活动,协调衔接市镇环卫作业网络,加强社区清扫保洁力量,发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确保社区环卫整洁卫生、舒心和谐。

--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契机,本着“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投资多元化、发展产业化、运作市场化、服务规范化为目标,加快城市市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城市公共厕所建设。按照“布局合理,提高档次”的原则,在市区新建和改造二类以上公共厕所37座,通过新建和改造,彻底消除旱厕,使公共厕所的数量、使用功能、设施、卫生水平以及建筑风格与城市总体发展相协调。(2)加强城市垃圾中转站建设。城区新建5-10座垃圾中转站。对市区现有生活垃圾收集点进行重新布局和调整,彻底消除街区露天垃圾。(3)积极争取资金,加大环卫专用车辆购置和更新力度。建立健全生活垃圾运输体系,计划购置道路清扫车5台,压缩式垃圾运输车12辆,洒水车3辆,吸粪车8辆,高空作业车1辆,垃圾筒(箱)3000个。(4)实施粪便无害化处理工程,采取三格化粪池作为初级粪便处理设施,上清液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改造城北粪便预处理厂,处理规模300吨/天,及时无害化卫生处理化粪池浮渣、沉渣。(5)规划建设餐厨垃圾处理项目。通过对餐厨垃圾(泔水)实行集中处理,杜绝餐厨垃圾喂养牲畜、非法提炼(地沟油)等问题。逐渐建成城市餐厨垃圾处理、废旧塑料回收处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废旧电池处理等一系列废弃物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使城市生活垃圾变废为宝,逐渐实现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要在目前城区道路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城市保洁市场主体,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保洁市场。采取“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统一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清扫保洁队伍,扎实提高环卫基础作业市场化养护水平。加强环卫作业服务市场管理,制定环卫作业服务企业准入管理规定,严格资质审查,规范环卫作业服务行为。“十二五”期间,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公厕日常管护、垃圾收集运输等环卫项目逐渐推向市场,实现市场经营、运作竞争。

3、城乡统筹管理。

--集镇管理实现市镇一体化。进一步加强集镇管理组织领导,将集镇管理列为各镇重要工作内容,采取城市管理的标准推进集镇管理。完善集镇管理体制,探索和建立市城市管理职能部门委托授权或直接派驻管理模式,统一执法服装、执法标志、执法文书,统一学习培训、考核奖惩,统一管理执法的内容和范围,统一执法流程。切实提高集镇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程度。

--生活垃圾实现城乡统筹处理。按照“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原则,全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和政府监管机制,因地制宜编制完成各镇村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各镇自主建立健全环卫作业和生活垃圾处理运作队伍,配足清扫保洁、生活垃圾分拣运输人员。加快建设购置环卫设施和专用设备,做到户配垃圾桶、组建垃圾房、村建收集站、镇建中转站,并按居住人口密集度建设三类以上公厕。按照市场运作方式,建立农村垃圾运输处理体系,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清运率达8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环境卫生达标镇70%,达标村80%,其中示范镇30%,示范村40%。

(四)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规范制度,促进长效管理。

1、健全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破解制约城市管理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的瓶颈,紧密结合我市城市化进程深入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针对城管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制发权限和程序,全力构建地方性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力争出台《姜堰市城市环境卫生作业质量标准》、《姜堰市机动车清洗保洁管理暂行规定》、《姜堰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置标准》、《姜堰市城市夜景灯饰设置规范》、《姜堰市城市沿街楼宇清洗、出新暂行规定》等行政措施和规范性文件,为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不断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2、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进一步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构建“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

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的规范化运作,积极推进项目网上审批,力争凡可以实行网上审批项目一律实现网上审批。进一步调整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征收区域、范围、对象和标准,努力改进征收方法、手段,全面提高征收效率及规范化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经费投入。

加强城市管理投入,健全城市管理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保持城市管理经费与经济同步增长,保证城市管理事业发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十二五”期间,政府财政资金在城市管理方面的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保证城市管理重点建设项目所需资金足额到位,确保建设项目按期完工,尽早创造效益,体现价值;其二,保证日常的维护、管养、整治经费及时到位,保障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三,落实解决城市管理部门人员、用房、设备等具体问题,稳步提高城管执法队员、环卫工人福利待遇,使其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城市管理事业,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加强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积极上争资金,争取国家、省、泰州市相关扶持项目,获取补助资金;拓宽筹融资渠道,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并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城市管理。弥补城市管理紧缺的状况。

(二)强化队伍建设。

1、加强编制管理。按照依法行政和城管队伍规范化建设的要求,结合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明确将城管执法大队列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确保执法主体合法。建立定期招录城管人员和城管人员外输培养交流制度,把好进人关口、畅通推荐渠道,加强人才流动,切实增强队伍活力。

2、加大硬件投入。着力解决城管执法大队办公场地问题,改善办公条件,确保人均办公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更新添置执法装备,足额配置执法车辆、办案设备、作业机械等装备,健全外部建制,创设文体活动环境,力争人员经费达到人均10万元/年。

3、深化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城管执法队伍“六条禁令”,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信念,具有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具有依法行政、文明管理的业务技能,具有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纪律作风的执法队伍,力争进入“全省建设系统十佳执法队伍”行列。

(三)强化绩效考核

1、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分解城市管理具体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到边,考核到底,与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奖惩挂钩。积极开展城市管理创优达标竞赛,鼓励职能部门、社区各个层面有重点地创建样板管理项目,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2、实施城市管理效能监察。加强“两办”牵头的城市管理督查工作,建立全市性城市管理综合考评机制,按照考评依据法制化、考评制度文件化、考评过程程序化、考评痕迹表格化、考评手段现代化、考评机构正规化、考评结果透明化的工作思路,采取专业部门考核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网格式检查和专项检查、样本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精确、貌圯、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绩效考核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四)强化执法保障

建立“城管行政执法、公安执法保障、法院司法强制”三者有机结合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保障机制。强化城管治安办职能,增加3-4名警力,配备相关警用装备,实行“跟随式”、“紧密型”保障执法,确保及时阻止暴力抗法苗头,妥善处置暴力抗法事件,有效保护城管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开通城管执法案件执行“绿色通道”,对拒不执行城市管理处罚决定的,由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将案件帣宗移送法院,由市法院组织对违法当事人实施司法强制执行,有力维护城管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五)强化宣传引导。

1、实施城管与媒体互动宣传。以与报纸、电台和电视等媒体合作的专版、专栏、专题为部门宣传的主阵地,全面宣传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的政策法规,及时反映城市管理工作动态和工作成效。围绕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中心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系列宣传,做到主题宣传重点突出,日常宣传保持力度。

利用网络媒体超大的信息量和快速的传达速度,加强“姜堰城管网”门户网站的建设与完善,通过网络即时发布城管信息,增强城市管理工作政务公开度和透明度,以实现与市民互动、为社会服务的宗旨。

2、创新宣传方式,活化宣传效果。以中小学生、新姜堰人为宣教侧重点,持续开展“城管进社区、进校园”主题活动,定期组织城市管理法规知识社区巡展、城管与辖区学校共创共建、帮困助学及校内专题讲座、校外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以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片社区影响整个社会。结合“美丽家园、和谐城管”主题组织社会宣传,在市民中开展公益广告、城管征文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走近城管、支持城管、参与城管的良好氛围。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张掖市民乐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张掖市民乐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县城市管理迈向更高管理平台的重要机遇期。做好“十二五”城市管理工作,对营造我县良好的城市环境,确保全县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十二五”期间城市管理总体战略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牢固确立环境立县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城市管理的新举措,推进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突出城市市容环境的净化、美化,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新时期城管工作的新跨跃作出新贡献。今后五年城市管理工作通过创新思路、创新机制、创新举措,进一步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打造亮点。

突出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再上新台阶”上。环境卫生管理再上新台阶,实现365天卫生天天干净;市容市貌管理再上新台阶,实现市容市貌更加整洁美观;行政执法再上新台阶,实现城区大环境井然有序。

攻克难点。主要体现在“三个突破”上。即占道经营整治上的突破,通过疏堵结合综合治理,基本实现城市主要干道无占道经营;违章建筑整治上的突破,主要干道违章建筑坚持以拆为主,新建道路和重点工程,实行关口前移,全面介入城市建设过程,将新增违章建筑解决于萌芽状态;渣土运输管理上的突破,明确区域管理职能,强化现代化管理手段,实施全天候、全程化管理,杜绝抛洒滴漏的二次污染。

打造亮点。主要体现在“三个重点”上。一落实市容环境卫责任制,建立高效协调机制,实施城乡统筹管理,开展全县性的环境卫生竞赛活动。二是打造东西大街城市管理文明卫生安全示范一条街,通过总结经验起到以典带面,在全县主要街道推广建设的示范作用。三是建立行政执法管理世纪大道、解放南北路等5条文明示范路和5个城管执法流动示范岗,集执法处置、城管宣传、投诉受理、咨询服务于一体,形成别具特色的亮丽风景线。

同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安排,结合我局的实际情况,将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构建长效管理的新平台。

今后五年,以创建活动为契机,不断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一是逐步实现城乡管理一体化。坚持城乡统筹的方针,着力打造乡镇、农村新环境,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并根据乡镇、乡村实际,研究制定乡村环境卫生指标体系,加强对城镇和乡村环境建设的指导,积极参与重大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二是突出环境卫生的检查考核。在现有考核体系的基础上,依据《甘肃省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民乐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结合我县环境卫生管理的实际,制定分类考核的细则,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明确干部职工的责任,加大奖惩力度,初步建立起科学的考核机制。三是突出推进市场化运作。按照“监管分离”的要求,充分挖掘城市管理的市场资源。一方面要将城区生活垃圾清运市场化,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逐步推行环境保洁权市场化,引导吸收更多的社会企业进入城市管理领域。

二、以科学技术为支撑,加快城市管理的信息化。

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需要城市管理的现代化。十二五期间工作重点是要通过改革创新,逐步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取代传统管理模式,力争在三个方面有新进展:一是在城市数字化管理上有进展。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和调研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提出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研究方案,供县政府领导决策参考。计划投资4300万元建成兼顾城乡的数字化监管系统。二是在执法装备信息化上有新进展。现代管理需要快速的反应机制,准备积极争取资金125万元,购置现场取证仪60套,执法巡逻车8辆,摄像机4架,照像机6部,电脑12台,打印机12台,小广告清洗机30台,建成执法管理GPS指挥调度系统,配备一些较先进的执法机动保障装备,提高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投资

约60万元设立城区公益户外广告显示屏4块,建成宣传城市的亮点新窗口。

三、以设施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环卫硬件条件。

在今后五年内新城区规划建设将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环卫配套基础设施的加快跟进。为此,要着力解决好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好城市垃圾量增长带来处置能力提高的问题。在坚持政府投资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垃圾处置社会投资的渠道,完善垃圾填埋场相关配套设施。逐步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处理。二是解决好垃圾中转运输能力不足的问题。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大,预计今后五年人均生活垃圾量可能增至1.2公斤左右,按照国家规范标准,我县急需设置垃圾中转站。解决这一问题是城管“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计划投资960万新建和改造24座垃圾中转站、添置必要的配套设备16套,地埋式垃圾箱35个,双桶果皮桶600余个。三是解决垃圾运输影响市容的问题。目前,我县垃圾一级清运还是沿用老式破旧的“农用车”进行运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市容环境。计划争取通过政府投资一点、多方筹措一点的融资办法,以合理调整垃圾收集点,计划投资137万元购置扫路车2辆,洒水车1辆、压缩式垃圾车4辆、自卸汽车6辆,用新型的运载工具来替代农用车,彻底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农用车”视觉污染和密闭不严的问题。四是解决好城区群众如厕难的问题。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总量的增加,我县人均占有公厕的数量严重不足,旱厕数量多,水冲式公厕少,根据当前很多大城市将公厕作为一项城市文化建设的经验,我们也将加大高品位公厕建设的力度,力争新建和改造10座公厕。同时,要拿出措施,积极引导大型娱乐场所和商场等公共设施内的厕所对外开放,切实解决群众如厕难的问题。

四、以规范整治为突破,努力打造清新亮丽的城市形象。

市容是城市的“脸面”,也是城市形象和品位的主要体现。在部门联动的基础上,联合相关部门,围绕创建城市示范(达标)路,将规范门店招牌设置作为理顺容貌秩序、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内容,推行道路的分级管理,进一步细化标准,按照示范路、达标路和一般道路三种类型进行分级与分类考核。采取以典带面的方式,在重点打造我县东西大街文明卫生安全示范一条街的基础上,创建各具特色示范路、示范街。今后五年的市容整治要突出抓好四个规范:一是广告设置的规范。要针对城区广告陈旧、品位低、档次不高的情况,强化广告审查,严把审批关,确保新设置广告的文化品位和审美要求。严格控制过街横幅广告的数量,主次干道严禁设置。对目前尚未到期而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广告,要集中进行整改。要通过规范设置和整顿,使我县户外广告设置水平有一个明显提升。二是“门头牌匾”和橱窗设置的规范。目前我县一些路段上的“门头牌匾”设置比较杂乱,造成了城市空间视觉上的不和谐。要结合市容的整治工作,重点对沿街门店进行规范设置,力求整治一点、巩固一点,整治一片、巩固一片,并通过加大执法管理的力度,争取在五年内取得明显成效。三是经营摊点设置的规范。占道经营问题是市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也是市容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在目前尚不具备取缔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将继续坚持“堵疏结合“的原则,实施“以疏为主、以堵为辅”方针,继续按照主干道严禁、次干道严控、小街小巷规范的要求,进行堵疏结合,专项整治,做到整治一块,巩固一块,长效一块,通过强化管理,全面规范摊点经营行为。

五、以执法行动为手段,不断实现执法管理水平的新提升。

行政执法是城市容貌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执法管理中,要坚持执政为民、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重点要通过城区5条文明示范路和5个“城管执法示范岗”的建设,将执法处置、城管宣传、投诉受理和咨询服务融为一体,在服务中提升执法形象。同时,在执法管理中通过组织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五个力度”:一是加大违法建设拆除力度。依照早发现、早防范、早介入、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拆除制止,将违法建设消除在萌芽阶段。二是加大乱贴乱画的整治力度。我县主次干道“牛皮癣”治理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后治理工作的重点是要巩固主次干道成果的基础上,将治理“牛皮癣”的范围延伸到街道、社区,逐步建立起群防群治体系,充分发挥语音警示系统作用,继续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开展查源头端窝点行动,争

取最大程度消灭街巷和楼道的“牛皮癣”。同时,充分发挥报刊、社区公共信息栏和楼道便民信息栏的作用,将小广告和为民服务的信息引入规范发布的轨道。三是加大车辆乱停乱放的管理力度。规划在五年内将设置80个非机动车辆停靠点,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对不按规定停放的非机动车辆实施严格查处,维护好城市良好的交通秩序。四是加大建筑渣土运输管控力度。继续对建筑渣土实施“全程监管、一条龙服务”的方针,按照管理前置的要求,从源头上抓起,着重对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渣土弃置回填运输进行全程化管理。要会同建设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出入口进行道路硬化处理,避免车辆带泥行驶;强化GPS卫星监控系统在渣土运输管理中的作用,加大执法力度,严防抛洒滴漏二次污染现象的产生。

六、以社会宣传为导向,提高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城管工作的参与度。

城市管理对象是人,管理的主体也是人。因此,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是现代管理的方向和要求。精心策划社会系列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与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等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城管社会化大宣传的格局,其关键措施是要着眼于“四个互动”。一是城管与媒体的互动。媒体是社会宣传的重要途径,要在报纸办好城管专题栏目的同时,还要逐步实现与电视台的联合,争取开设“城管聚焦”栏目,对市容环境卫生的重点问题和不良倾向进行“曝光”,深化城管宣传内容,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二是城管与学校的互动。争取在学校建立城管教育基地,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城管的实践活动,让他们走上街头宣传城管,查纠违规行为,通过“大手牵小手”活动,培养学生和市民爱护家园、争做文明市民的意识。三是城管与社区的互动。社区是城市管理的最基层单位,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进一步推广社区城管“志愿者”活动,并在城区6个社区建立环境卫生义务监督员队伍,对社区日常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监督管理,解决看到的管不着、管着的看不到的问题。四是城管与社会的互动。要通过制作播放城市管理方面的公益宣传广告,强化舆论导向作用,增强人民群众建设民乐、维护城市环境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同时,我们将向社会征集治理陋习的“金点子”活动,发动全社会关心城市管理、参与城市管理工作。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城管的社会知晓度、参与度和支持度,在广大市民中树立“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观念,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城市管理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全面推进我县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

七、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队伍自身建设。

要持之以恒地加强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法局作为联系市民的窗口单位,要继续把机关作风建设作为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保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努力建设开拓创新、务实为民、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强化对行政执法权力的监督制约,逐步建立健全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单位要把服务作为主要职能,机关干部要满怀深情地为基层服务、为市民解忧、为民造福;领导干部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更好地为城管事业的发展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不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四篇: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社区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五年工作,对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十二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顺应社区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一、主要目标

(一)在2011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目标。并对过去的5年进行了总结及肯定,并对未来的5年提出了实施“三步走”的工作步骤,即一年完善规划布局,三年取得显著成效,五年实现规模提升。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工作方面,强调了安全生产及消防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及消防应急预案,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及消防事故。要求社区着力做好民生民计工作,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稳定工作,推进辖区全域城

市化进程。

(三)关于自身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着力强化队伍自身建设,以勇争一流的精神风貌为加快发展提供动力保障”的目标。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打造出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构建一支积极向上的干部员工队伍,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工作的关键环节。我们将通过各自形式的活动大力加强社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举办党课等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通过推行“阳光工程”,完善党务、政务、站务、财务“四公开”制度,加强对街道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要树改革创新之风。二是要树学习钻研之风。三是要树调查研究之风。四是要树敢抓敢管之风。五是要树团结协作之风。六是要树勤俭廉洁之风。

(二)加强和完善社建处功能,突出重点,强化保障。要立足于高新区社区建设发展的实际,更好地完善和发挥好社建处的职能;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请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多支持和指导,加强和完善社建处功能,重点做好社区建设管理、民族宗教、综治维稳等重点性工作。

(三)提高认识,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关注高新区马金铺新区规划启动的大势,用新的理念、思路、途径、方法、手段来建构社区管理新体制机制。为此,要推进社区管理模式改革。结合我区和谐社区创建试点工作,以基层党建为核心,构筑“四合一”公共服务新模式,即以社区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作为议事机构,依托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力量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新型公共管理服务机制。为了使组织构架在“四合一”管理服务模式中建立更强

有力的联席机制,凝聚各方力量的作用,社区居委会的成员要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公共户单位代表、片警中通过依法民主选举产生,采取双向任职的形式。

(四)夯实基层基础,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社区是最终落实我们各项工作的基本单位,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基层社区实现了和谐稳定,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才有了保障。和谐社区建设要求到每个社区都要达到“六好”、“十无”、“两满意”等要求,“六好”就是“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标准; “十无”就是楼栋无矛盾、邻里无纠纷、群众无上访、小区无火灾、校园无违法、青年无吸毒、卫生无死角、生产无事故、交通无违章、居民无邪教;“两满意”就是社会各界满意、居民群众满意。经党工委研究后决定,我们正在以国际花园社区设立为创建和谐社区试点。按照“两委一站”的管理模式,构建和谐社区,“十二五”期间将逐步推开。在夯实社区基础工作方面,一是要开展好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二是组织辖区公职人员、街道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站党员积极参与居住地业委会的选举,担任居住地的楼栋长,参加社区义工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共建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快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各个社区办公用房优化升级建设工作。四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工作模式,创新党组织在社区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创建和谐社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抓好社区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平安社区。高新区在建设发展中造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很多问题已经演变成或者正在酝酿成社会矛盾,使我们在维稳工作所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只有通过有效地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有效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把矛盾和冲突消化在基层,才能够为我们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将建立及强化各项制度,充分发挥联合调处机制、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出租屋综合管理及服务长效机制、社会治安目标管理责任制、应急工作机制、司法联席会议机制等系列制度的作用;建立及整合队伍,成立维稳突发事件“青年突击队”、“信息收集队”等队伍,加强培训工作以提高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我们维稳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工作,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格化”巡防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抓好社区矛盾的排查和调解工作,努力把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阶段。

(六)重视和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高新区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却相对滞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城中村脏乱差、违法建筑大量存在等不协调现象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对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目前我们的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已经由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入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新阶段,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方法和机制,不断地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素质,更好地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将在做好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全面推行备案(档案)安全监管模式,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管理,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七)继续关注和解决民计民生问题。民计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就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只有时刻把居民的利益牵挂心头,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作到“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最大限度地帮助辖区居民解决好面临的实际困难,才有可能扎扎实实地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三、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各次重要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把高新区领导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努力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实现高新区“十二五”规划工作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服务基层的思想,共同营造推动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社区工作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

(六)做好动员和协调有关方面积极参与社区的基础性建设,以确保“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快社区各项工作完成的步伐,并使“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居民群众。

第五篇:十二五发展规划(模版)

晋庙铺中心卫生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近年来我院在为晋庙铺镇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卫生、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顺利实施,农村居民对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站稳脚跟,求得生存、发展和壮大,这与做好晋庙铺中心卫生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突出基层卫生院的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医院各科室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建设和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医院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方面,要科学规划近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近期发展目标要合理改善人才,技术,设备和环境思想文化机构,提供人民群众需要的医疗服务,远期目标应着眼于人才,技术,设备,环境,文化的长期效益,走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前列,满足未来的服务群体的医疗需求,做到社会化,区域化,个性化等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发展,服务,管理水平,特制订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单位基本情况:

晋庙铺中心卫生院成立于1953年,位于晋庙铺镇政府所在地,属一级甲等医院,占地约4300平方米。现有职工44人,其中卫技人员32人,后勤管理人员5人,病床25张。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发展这个主题,认真分析国内卫生发展趋势,在国内大背景下,准确把握乡情和卫生发展阶段特征,坚持特色发展,坚持创业发展,坚持生态发展,坚持和谐发展,明确“十二五”时期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全镇未来五年卫生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工作目标:

以农村公共卫生为中心,着力抓好防疫保健各项工作,做好辖区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大力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增添新设备,改善旧设施,并以优质高效的人性化医疗保健服务,为我镇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确立了心脑血管病、痔漏科为重点建设专科,到2014年,各重点专科将建成融医疗、预防、康复为一体,在全镇及周边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专科。今后5年,医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资金投入,优先满足重点专科发展的需要。单位安排在省重点医院进修外科2人,妇产科1人,器械护士1人,麻醉师1人,进修时间分别为1年,计划进修经费2万元,邀请上级医院来我院指导会诊经费1万元。

1、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学

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学术会议,使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

2、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市级医院、县人民医院等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3、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年,医院准备添置酶标仪,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胎心监护仪、洗胃机等新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建立独立的放射楼,使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开创一种“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为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增添活力。建立标准化发热门诊、预防接种门诊,不断完善我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二、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素质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市场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兴院,关键是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积极为科技人员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和提高全员素质方面,我们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注重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医院各级人员整

体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工作。我们将根据我院卫技人员的现状和业务特点,分层次地制定全院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对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卫技人员、各科主任,继续教育的重点放在使他们了解国内最新进展和动态,重点安排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参观考察,对于各科中青年业务骨干则有计划有目的安排外出进修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并由医院承担外出进修人员的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学历层次较低的卫技人员,医院鼓励他们参加成人教育考试,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2、抓好业务人员的基础培训。对中青年卫技人员从抓基本素质入手,通过举办基础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练习、书面考试等方法,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护理部门每年组织护士进行护理知识技术训练,定期组织“三基”考试,通过组织“三基”学习,训练和考核,巩固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提高他们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要求,较快地提高中青年医技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

三﹑加强医院外科和妇产科手术室的建设

今后五年,单位计划新建一间正规的普通外科手术室和标准化产科。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全面推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在五年之内辖区内所有城乡居民实现建立健康档案和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城乡居民健康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居民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进一步规划好村卫生室和培养乡村医生。

目前我镇29个村卫生所都有40平方米以上的业务用房,计划在5年内,全镇村卫生所全部达标,全面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计划在5年内全镇乡村医生31名均取得执业助理以上资格。根据村级卫生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乡医到州、县级医院进修学习,努力提高乡医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村级医疗、防疫、保健工作服务。

六、继续巩固合作医疗工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德政工程,能够缓解老百姓因病还贫、因病致贫的现象。计划在5年内,我镇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100%,真正做到政府得政绩,病人得实惠。

七、进一步做好辖区内防疫保健及突出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进一步做好防疫保健工作是预防重大传染病发生和降低孕产妇、儿童死亡率的措施。计划在5年内我镇十五苗、二十八针,特别是十五苗接种率达98%。各种传染病报告率达100%,初始结核病转阴率98%以上,传染病发病率低于393/10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小时内处置率100%,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98/10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6/10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7%,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8%,新生儿防视率达到95%。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

防治艾滋病工作。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深入,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不断的解放思想,积极进取,认真贯彻全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综合性乡镇卫生院,为晋庙铺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晋庙铺中心卫生院

2010年5月26日

下载“十二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11—201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二五”城市管理发展规划(2011—201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街道“十二五”发展规划

    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梳理今后五年xx发展的基本思路,确定xx街道今后发展战略目标,对于xx街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承接和促进"xxx"以来的快速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

    “十二五”发展规划

    盐源县中医院肛肠痔瘘科 “十二五”发展规划 为在“十二五”期间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医院的统一安排协调下制定本规划。 一, 科室规模 (1开设病床20张 (2)年门诊量600人次,床位使......

    十二五发展规划

    河西学区“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加速学区教育现代化进程,更快更好地实现办人民满意的......

    幼儿园十二五发展规划

    开鲁县民族幼儿园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民族幼儿园在上级领导支持和教育专家帮助指导下全体员工通过近几年的共同努力为幼儿园赢得了较好社会声誉和集体荣誉,十一五期......

    浅谈岑巩“十二五”发展规划

    浅谈岑巩“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国家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省委、省政府关于东南特色经济区的规划布局以及州委、州政府作出的“四圈一区”发展战略,这些都将......

    “十二五”特殊教育发展规划

    “十二五”特殊教育发展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为促进我县特殊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拟《##县......

    国际贸易系“十二五”发展规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于2004年开始招生以来,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为进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国际贸易系依据上海金融学院“......

    个人十二五发展规划

    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个人十二五发展规划一、自我剖析我从1992年工作至今已有20个年头了。在工作中兢兢业业,认真钻研教材,对小学语文一至五年级的教材比较了解。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