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当前党的执法监督工作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党的执法监督工作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
中共绵阳市委政法委执法督查督办室
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是党委领导、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执法监督是其主要工作内容。执政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不但是我国宪法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也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法工作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五大”以来,尤其是随着对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加强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意见》的贯彻实施,党的执法监督工作的作用得到了重视和体现,通过几年的实践,党委政法委对各级政法部门的执法监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由于对党委政法委履行执法监督职能的地位和作用存在不同的认识,在实践中缺乏规范化的机制保障等原因,使执法监督工作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在执法监督实践中确实存在若干急需我们认真研究的理论及工作操作的问题。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际,我们就如何规范党的执法监督,提出一些观点和认识。
一、党委政法委开展执法监督工作的基本情况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作用得到初步体现。我们通过各种执法检查、个案监督、对上级业务部门和领导批示交办事项的督查督办、办理群众来信来访等渠道,对各政法部门的执法情况都起到了较好的监督作用。如我们对超期羁押、案件的审理时限、取保候审、减刑假释以及调处信访老户等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治理;对典型个案的跟踪督办;对重大疑难案件的协调等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政法部门均采取了措施进行纠正,促进了各政法部门的严格执法。由于我们的监督方式得当,措施有力,取得的效果也较好。特别是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了既依法监督又主动服务的工作思路,对各政法部门在执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地给予帮助和协调,将监督和服务两者较好地结合起来,使各政法部门对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有了新的认识,甚至实现了从过去消极对待监督到现在主动要求监督的转变。因此,我们切实认识到,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对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将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二、当前执法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党委政法委对各政法部门的执法监督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的一定的效果,但也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执法监督缺乏规范化的机制保障。党委政法委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在立法上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定和有效的措施保证。特别是缺乏具体的规范化保障机制。既使发现执法中出现了问题,要进行纠正,也只能由执法部门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因此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工作的力度无法体现。这与人大、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从法律上讲是根本不同的。虽然从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角度讲,党委的监督力度应当更大,但党的执法监督既缺乏规范性的刚性规定又缺乏具体条文化的程序规定,这给实际的操作带来很大难度。如果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又与执法部门相对独立的执法产生冲撞。因此,无论从法律还是实践上都存在问题,而且特
别是在法理上有些问题还应深入研究。
2、监督的力度依赖于上级领导的批示。特别是对个案的监督,没有领导的批示,监督就很难奏效。而件件都要见领导的批示又与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作用相悖。这种现象不但在党的执法监督中存在,在其他的监督中也同样存在。这与我们思想中还存在的人治观念有很大关系。因此出现监督的效果与领导有无批示紧密联系的不正常现象。
3、执法监督工作呈现个案量不断增大的趋势。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范围定位,应当是重点监督政法部门在执法当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突出性的问题,通过对这类问题的监督,来促进规范执法和严格执法。即使对个案的监督也是为了从中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带普遍性的问题。如果党委政法委对个案监督过多,特别是在目前还没有一个刚性的规范的情况下,过多地实行个案的监督,不利于实现依法治国的进程。但是,通过最近对我市执法监督状况的调查了解,党的执法监督却主要体现在对个案的监督上。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通过司法渠道解决各种纠纷已成为主要的手段,涉及个案的反映越来越多,当事人寄希望于党委政法委通过对执法部门的监督来解决个案问题,使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部门成为了申诉机构,大量要求再审的案件集中反映到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部门,使执法监督工作的主要精力用在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上。
4、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认识不足。有相当部分人认为,现在是法制社会,各政法部门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法律的规定,即使政法部门在执法中出现问题,自身不能纠正,法律也都赋予了人大、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的职能。而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只能是宏观上的领导,不宜对具体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对具体案件的监督会形成要么干涉了司法的独立性,要么达不到监督的效果的情况出现。这不但会影响政法部门执法的严肃性,还会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
5、政法委的执法监督自身还存在业务素质上的问题。执法监督工作的机构设置虽然经过几年的努力,大部分县(市、区)按照规定和要求建立起来了,但是实际上的工作情况并不理想,个别地方执法监督的机构和人员的配备出现了虚设的现象,远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对所涉及问题的理论思考
(一)、执法监督任务。党的执法监督既要保证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又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只有兼顾政策与法律,才能发挥好职能作用。首先,从法制的历史看,执政党监督与法律共同承担着制衡权力的使命。孟德斯鸠曾指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执政党的监督是制衡权力、实现法治的强有力监督形式。其次,从法制的现状看,党的执法监督任务十分艰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立法滞后、执法不严、司法不公、政令不畅、权力滥用等问题较为突出,必须强化监督。再次,从法制的未来看,党的执法监督在依法治国历史进程中任重道远。实现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党的执法监督理想目标,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
(二)、执法监督依据问题。党的执法监督的依据首先在于我国宪法在其序言中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因此,党的执法监督无疑是保持党领导政法工作权威性的要素之一。这种依据还在于我国宪法不仅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而且赋予人民以广泛监督的权利,中国共产党集中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党对政法工作的执法
监督,是实践人民监督广泛性原则的体现。
(三)、执法监督定位问题。法律监督可分为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党的执法监督属于社会监督范畴。而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政法委员会,则是实现这一监督的主要职能部门。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其执法监督在我国法律监督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当国家机关监督无力限制某种特权,其他社会监督不能有效制止司法权滥用时,就需要党的执法监督。从这种意义上讲,党的执法监督具有终极保障作用。
(四)、执法监督属性问题。党的执法监督作为一种社会监督,明显不同于国家机关监督。其属性:第一、监督的政治性。它以党组织的名义进行,代表党的利益,反映党的意愿。第二,监督的广泛性。宪法和法律未明文规定党的执法监督的具体权限与范围。其职能部门对所分工的各政法机关的执法情况,均可实行监督。第三,监督的灵活性。党的执法监督并不依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而是遵循党的监督工作程序进行,形式更加灵活,基本要求是:适时、适度、合法。因此,“不依法定程序”,决不等同于任意干扰独立司法和公正执法。第四,监督的间接性。党的执法监督并不必然或直接引起法定监督程序,而是可能启动法定程序的重要原因。第五,监督的权威性。党的执法监督虽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法律效力,但由于政策对法律的补充、引导作用,因而极负权威性。
(五)、执法监督机制问题。强化执法监督,应在构建科学的监督机制上下功夫。
1、党的执法监督与国家监督相结合。目前,人大监督、法律监督和法院内部监督,已体系完备,工作有序。党的执法监督应紧紧依托其开展,适时提出监督意见,启动法定监督程序,通过司法程序实现党的意志,并赋予其国家强制力。
2、重点监督与全面监督相结合。按照“微观抓典型、宏观抓共性”的思路,加强对大案要案的监督,重点疑难案件的协调处理,把指导寓于监督。全面掌握政法各部门执法情况,找准面上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研究对策,集中加以解决。
3、党的执法监督与政法队伍建设相结合。执法监督部门积极主动参与对政法队伍建设的考评,将执法监督案件的办理质量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强化对执法监督中发现问题的处理程序。通过“三个结合”,构建较为完整、合理的监督机制。
(六)、执法监督职能问题。党的执法监督实践中常见的三种情况:一种侧重于信访,面对社会和群众开展工作;另一种偏重个案监督,有的每年开展个案监督数百件,甚至聘用律师搞个案监督;还有一种紧抓领导交办和案件协调,被动地开展工作。应当肯定,三种做法均有成效,但也均有失偏颇。党的执法监督部门必须从执法监督的任务与属性出发,始终贴近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与大局展开。为搞好宏观监督,要深入开展执法调研,增强宏观意识、大局意识,找准共性问题。
(七)、执法监督限度问题。应在执法监督的时间上和行为上解决好依法监督与独立司法的关系。在执法监督的时间上,理论界一般认为,司法程序的每一环节或阶段在未完成前,应当是独立的。“独立”意味着封闭、保密和不接受指挥。“程序为实体之母”。干预司法程序犹如干预孕妇分娩,正常状态下,干预行动是危险的,结果也往往是有害的。在程序进行中对司法人员说三道
四、指手画脚,被视作干扰独立司法。综上,在司法程序未终结前一般不应启动执法监督。在执法监督的行为上,法学理论认为,司法权具有绝对的排他性,即司法机关依法分别行使法律监督权和国家审判权,其他任何机关无权行使。因此,个案监督目前只能以建议方式进行,而且只能对政法部门执法活动是否符合程序性规范进行审查督促,对民事案件的事实认定、责任划分,刑事案件的罪与非罪、科刑轻重等实体处置,均不宜作出
决定或发出指令。否则,即为监督“越位”。
(八)、执法监督的操作层面。首先要充分发挥政法委员会例会和各位委员的作用,定期向委员会通报执法监督的重点和突出问题,对例会议定的事项形成纪要或决议,由既是政法委委员又是政法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列会人员负责落实;其次,执法督查督办室负责执法监督日常工作,明确监督内容,规范工作形式,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再者,市县两级党委政法委应根据诉讼程序和地方政治经济的特点,确定不同的监督内容,形成不同的工作重点,突出工作特色。
第二篇: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思考
Script>钟 伟 苗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决定了党对各项工作包括政法工作的领导权,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权是从党的领导权所派生出来的。党委政法委开展执法监督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党的领导和加强党内监督。针对社会各界要求司法公正的呼声日益高涨的形势,中央政法委试图通过赋予和强化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权等手段来解决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和司法腐败等问题。
一九九五年,个别地方的政法委开始了执法监督工作的探索,一九九八年四月,中央政法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党委政法委员会执法监督工作的意见》,二00一年四月四日,中国共产党浙江省委办公厅经省委同意正式发布了《浙江省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执法监督工作实施办法》。此后,执法监督工作成为我省各级党委政法委的一项基本职能和重要工作内容。但是,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工作尽管已全面推开,然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的仍很少,更不要说运用理论来指导执法监督工作实践了。一方面,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在实践中确实存在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同志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尚心存疑虑,认为这是干预司法独立,不符合司法改革的方向。可见,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统一,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而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往往带有一些盲目性,因此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一、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必要性
有的学者认为,党委政法委作为政法各部门的领导机关,在多年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由政法委牵头,由公、检、法机关“联合办公”、“协调定案”(主要是对疑难案件)的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司法机关不可能真正完全独立地行使职权。认为应该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确定以后废除这种做法,因为其违背了诉讼原理,且直接与宪法和诉讼法规定的“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等相抵触。有的学者认为,地方党委及其政法委的干预是导致司法不公,特别是地方保护主义的重要根源之一,并认为这主要是体制上的原因。司法干部由地方党委管理,经费由地方政府负担,司法机关是极难做到只服从法律,而不服从地方党委的命令的。而且政法委员会主要是由公、检、法、司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联合体,本应独立行使的审判和检察权等在政法委的统一协调下,往往变成司法机关的“联合办公”、“协调定案”,并在实践中多强调“互相配合”,较少重视“互相制约”。在现有体制下,司法权往往屈从于地方权威势力,司法独立无法做到,司法公正就很难保证。还有的学者认为,司法活动是一项技术性、理论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证据的运用,逻辑的推理和对法律的准确理解,并非非职业人士所能做到的,更不是什么人都可以仅从一方面的申诉状中就可以判断是非曲直的。对案件的是非要专业人员依照一套严谨的诉讼程序才能作出判断。如果把本来属于司法的权力分割到地方党委包括党委政法委或其他部门手中,要实现法治是不可能的。地方领导对案件定调子和阅批案件的做法是司法权被分割的典型表现。
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尽管上述观点都是有一定道理,而且是极有高度的,但是从当前看,这些观点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国现阶段的国情,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经济基础尚处于“初级阶段”,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主和法制也就不可能达到很高的程度。中国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它必须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这是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司法改革也必须首先考虑这一点。《法学月刊》主编郝铁川博士认为,中国的法治现代化将经历从人治到综治,再到法治三个阶段,当前正处于从人治到法治的中间过渡阶段,即综治阶段。所谓综治是指当前我们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经济、文化事务还无法事事处处都唯法是行,而必须运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行政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国家。法治在现阶段社会生活中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要达到“法律至上”的境界尚待时日。但这并不是我们追求法治的诚意不足,而是法治的基础一时难以具备,无法全面启动法治,因此,也就不可能马上实现完美的法治理想状态——公平、公正。窃以为,郝博士的看法是符合实际的。单从司法人员这个角度来说,我国司法机关的人员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司法人员,二是行政管理人员,三是后勤服务人员。现有司法人员的来源非常复杂,既有从法律院校毕业的,又有从军队转业的,既有从其他机关调入的,又有从企事业单位改行的,还有从社会上直接招聘的。而且从数量上看,从法律院校毕业的还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在法律院校毕业的司法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又只有很少一部分。即使是法律本科以上的司法人员,与把法律本科作为第二学位,再考律师,当了一定年限的律师后才有资格考法官的西方司法人员(如美国)相比,层次也是较低的。西方的司法独立制度是与确保高素质的司法人员制度等配套的。如果不考虑目前我国司法人员等的现状,而一味地照搬西方的司法独立等制度,可想而知,则不乱套才是怪事。在对待中国法治现代化模式选择上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有三种:一为“本土化方案”,二为“西方法方案”,三是“中庸主义方案”。笔者认为,“中庸主义方案”是比较符合我国当前实际的。而且,我们在研究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这个问题时,既要看到“政法委体制”有干预司法的嫌疑,同时也要看到其主要还有支持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实际。扬长避短才是我们的正确选择。笔者认为,抓政法队伍建设,不但要靠“教化手段”如“三讲”教育、“三个代表”教育、开展“争创人民满意”活动等,但主要靠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从国外经验看,确保司法公正的主要手段是体制和制度。笔者认为,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
第三篇:关于对新形势下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思考
关于对新形势下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思考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法机关作为上层建筑,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不仅是宪法确定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对政法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更是政法工作的灵魂和生命。党委政法委作为党领导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具有执法监督之责,党委政法委开展执法监督工作是为了
更好地体现党的领导和加强党内监督。但是,多年来,各政法部门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统一,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而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往往带有一些盲目性,因此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一、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前提是要提高对执法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当前,政法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要推动政法工作深入开展,必须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法治推进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希望和呼声。
(一)是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执政党建设和执政的目标之一。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等等。为此,只有深刻认识依法执政,赋予政法工作新的内涵,大力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才能有效地发挥政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二)是实践政法工作主题的重要保证。“公正执法,一心为民”是政法工作的主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和渴望也越来越强烈。社会发展需要公平正义,党委政法委只有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把执法监督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法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是政法机关加强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队伍建设是政法工作的永恒主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依法治国的进程的推进,政法机关的各项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对政法机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政法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当前政法队伍的执法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发展的政法工作的需要,只有不断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政法机关执法能力建设,政法工作才能创新发展。
二、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内涵
党的执法监督,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从执政党工作大局出发,在本行政管辖范围内,为确保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维护法治尊严,按照党的组织系统,对政法机关执行法律的工作进行领导、检查、督促、协调、管理行为的总称。党的执法监督的理论依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政党、国家、法治理论。党的执法监督的法律依据是宪法及有关组织法。党的执法监督的工作依据是党章及党的有关政策、规定、决定、意见等。
党对政法工作实行领导和监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是宪法和党章赋予执政党的历史使命。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只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不断改善和加强党的执法监督工作,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对政法工作的重大部署认真地落实到政法各项工作中去,确保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
三、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应遵循的原则、目标及重点
(一)执法监督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
2、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的大局,紧紧围绕两个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政法工作,保证党的政法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
3、坚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二)执法监督工作的基本目标
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总的目标:通过具体的执法检查监督活动,不断增强政法部门、政法干警的执法意识,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全面提高执法水平,严肃执法,保证宪法和有关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分专题解决政法部门在某些执法活动中共同存在的、群众反应强烈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政法部门执法规范化。
(三)执法监督工作的重点
l、政法各部门执行党的政法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情况。
2、政法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政法工作重大决策情况。
3、政法各部门在执法活动中单一部门解决不了的、久拖不决的、具有共性的重大执法违法问题。
4、群众反映执法不公,有重大影响的典型案件执法情况。
四、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的主要途径 加强执法监督12全文查看
第四篇:关于对新形势下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思考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法机关作为上层建筑,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不仅是宪法确定的一条根本原则,也是对政法工作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更是政法工作的灵魂和生命。党委政法委作为党领导政法工作的职能部门,具有执法监督之责,党委政法委开展执法监督工作是为了
更好地体现党的领导和加强党内监督。但是,多年来,各政法部门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认识还不够统一,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而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往往带有一些盲目性,因此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一、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前提是要提高对执法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当前,政法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要推动政法工作深入开展,必须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法治推进的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希望和呼声。
(一)是全面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作为执政党建设和执政的目标之一。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等等。为此,只有深刻认识依法执政,赋予政法工作新的内涵,大力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才能有效地发挥政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
(二)是实践政法工作主题的重要保证。“公正执法,一心为民”是政法工作的主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和渴望也越来越强烈。社会发展需要公平正义,党委政法委只有加强执法监督工作,把执法监督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才能更好地促进政法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是政法机关加强队伍建设的现实需要。队伍建设是政法工作的永恒主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依法治国的进程的推进,政法机关的各项工作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社会各界对政法机关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政法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当前政法队伍的执法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不断发展的政法工作的需要,只有不断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政法机关执法能力建设,政法工作才能创新发展。
二、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内涵
党的执法监督,是指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从执政党工作大局出发,在本行政管辖范围内,为确保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维护法治尊严,按照党的组织系统,对政法机关执行法律的工作进行领导、检查、督促、协调、管理行为的总称。党的执法监督的理论依据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政党、国家、法治理论。党的执法监督的法律依据是宪法及有关组织法。党的执法监督的工作依据是党章及党的有关政策、规定、决定、意见等。
党对政法工作实行领导和监督,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是宪法和党章赋予执政党的历史使命。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只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不断改善和加强党的执法监督工作,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对政法工作的重大部署认真地落实到政法各项工作中去,确保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
三、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应遵循的原则、目标及重点
(一)执法监督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
2、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的大局,紧紧围绕两个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政法工作,保证党的政法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
3、坚持实事求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二)执法监督工作的基本目标
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总的目标:通过具体的执法检查监督活动,不断增强政法部门、政法干警的执法意识,切实端正执法思想,全面提高执法水平,严肃执法,保证宪法和有关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分专题解决政法部门在某些执法活动中共同存在的、群众反应强烈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政法部门执法规范化。
(三)执法监督工作的重点
l、政法各部门执行党的政法工作路线、方针、政策情况。
2、政法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政法工作重大决策情况。
3、政法各部门在执法活动中单一部门解决不了的、久拖不决的、具有共性的重大执法违法问题。
4、群众反映执法不公,有重大影响的典型案件执法情况。
四、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的主要途径
加强执法监督
工作,是事关政法工作长远发展的大计,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积极探索正确途径,确保执法监督工作深入健康发展。
(一)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从思想上统一认识。首先,要从思想上明确“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明确政法干警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权力的行使必须确保公正和廉洁,必须时刻接受人民的监督,要本着对人民的利益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
神办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自觉接受来自各界的监督。
(二)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先进的执法监督思想和成功的执法监督工作经验,只有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才能促进执法监督工作持续改进、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因此,要突出抓好制度建设、机制创新和建立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以此作为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的手段,组织开展好各级的执法监督工作,不断夯实执法监督工作基础。
(三)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在组织上加以保障。要从政法工作的实际出发,加强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和部署,精心组织制度两级政法部门执法监督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下指导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着力提高政法各部门班子的领导能力、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能力。
(四)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在措施落实上注意做到“三个结合”。一是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提高监督水平。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的部位和环节,作为推进工作的重点;二是强化执法监督与政法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相结合,增强监督的效果;三是专项监督与经常性的执法检查相结合,注意解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规范执法行为。
(五)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要出台监督条例。政法委作党领导和监督工作的职能部门,在执法监督上有自己的优势,它为比较超脱,而且对政法机关具有一定的处罚建设权,所以这种监督具有一定抗干扰性。在其他监督难以取得实效的情况下,加强这种监督,对消除当前司法腐败问题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要尽快出台一套针对性和操作性强、权责明晰、具体可行的《党内执法监督工作条例》,明确党委机关职能部门,对各种执法犯法行为设置“高压线”,保证政法机关公正执法。
第五篇:关于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思考
关于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思考
一、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执法监督缺乏规范化的机制保障。党委政法委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在立法上没有相应的具体规定和有效的措施保证。特别是缺乏具体的规范化保障机制。即使发现执法中出现了问题,要进行纠正,也只能由执法部门按照法律程序进行。因此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工作具有间接性。这与人大、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来源,有着根本的区别。(二)执法监督工作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没有完善的监督程序和有效的监督措施,导致执法监督工作的开展在某些环节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缺乏保障措施与机制,监督的力度过分依赖于领导的批示。特别是对个案的监督,没有领导的批示,监督就很难奏效。虽然,近年来各级党委政法委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政法委执法监督的有关规定,但党的执法监督既缺乏规范性的法律规定,又缺乏具体条文化的程序操作,这给实际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三)执法监督工作关系未理顺。在执法监督中监督与纠错、管事与管人脱节,无法监督到位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主要是无人事任免和处分权,缺乏组织保障。对执法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由于党委政法委不能代替政法部门具体办案,更不能越俎代庖,对案件事实认定和实体处理作出决定或指示,只能由执法部门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而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与执法部门法定纠错程序之间相衔接的机制尚不完善。(四)执法监督工作呈现个案量不断增大的趋势。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范围定位,应当是重点监督政法部门在执法当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突出性的问题,通过对这类问题的监督,来促进规范执法和严格执法。即使对个案的监督也是为了从中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带普遍性的问题。通过对近年来执法监督状况的调查了解,党的执法监督却主要体现在对个案的监督上。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通过司法渠道解决各种纠纷已成为主要的手段,涉及个案的反映越来越多,当事人寄希望于党委政法委通过对执法部门的监督来解决个案问题,使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部门成为了信访申诉机构,大量要求再审的案件集中反映到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部门,使执法监督工作的主要精力用在了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上。(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自身还存在机构、人员和业务素质的问题。政法委的执法监督工作,基本上停留在“过问”阶段,无专职人员来承担运作其监督职能,县级政法委没有专门的执法监督机构和专职人员,执法监督工作难以落在实处。政法委工作人员法律业务素质水平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二、加强新形势下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对策及建议
(一)准确把握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特点,正确履行职责任务。
根据中央政法委1998年8号文件的规定,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与其他形式的执法监督相比,在地位作用、工作原则、职责范围、工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其显著特点,有不同的运作规律。市、县(区)党委政法委要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对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再认识,准确把握工作特点,正确履行职责任务。要认真做好宏观指导工作,研究执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对涉及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问题,要认真调查研究,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要切实做好重大疑难案件和影响稳定的重大事件的协调、督办工作,统一政法各部门的执法思想,发挥政法部门的整体功能。在履行职责中要注意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1.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人大司法监督的关系。党与国家权力机关是党的形式与国家形式的关系。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司法监督权,是为了保证国家法律的实施,保证党的意志在司法工作中得到切实贯彻执行,与党的监督是一致的,也是保证党的意图的实现,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体现。政法委作为党领导政法工作的专门机关,要与同级人大相关部门互通执法监督的情况,相互取得支持,有些重大问题、重要情况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共同督促司法机关启动内部监督程序,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司法程序,及时纠正错处错判的案件,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努力提高执法水平,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正确处理党的监督与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关系。党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和司法机关的独立办案,这两者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辅相成的。正确处理党的监督与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关系,就是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运用党的执政党地位和领导功能,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不严、不廉的人和事敢抓、敢管,督促司法部门依法纠正。同时,还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审判权,帮助司法机关排除在司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人为干扰,确保公正司法。3.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要把执法监督与支持司法机关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司法机关的职权,坚持多联系、多沟通、多协调,以支持政法工作的愿望出发去开展监督工作。对政法部门提请协调的案件要及时研究,按有关程序依法协调。当政法部门执法办案受到干扰时,要正确处理权与法的关系,帮助排除干扰,使国家权力的运作受制于法律的引导。4.正确处理法律与政策的关系。在我国,法律和党的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必须正确处理好法律与政策的关系,尤其在一些案件的协调处理上一定要注意处理好适用法律与执行政策的关系,不能把法律和政策割裂开来,片面强调某一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要努力做到既维护法律的尊严,又积极稳妥地贯彻党的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经济效果的统一。5.正确处理敢于监督与善于监督的关系。司法机关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加强对司法权力运行的监督,主要是针对掌握权力的具体的执法主体进行合理限制,目的是保证具体权力有节制地依法行使。敢于监督是正确行使监督权的前提,善于监督是实行有效监督的保证。
(二)建立健全政法委执法监督组织机构,加强执法监督队伍建设。针对政法委执法监督机构普遍尚未建立,兼职人员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今后一段时期,执法监督工作的重点必须放在“有人办事、有机构办事”上,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克服编制困难,尽可能地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构,或设置执法监督和政法队伍管理职能的综合机构,选调政策法律水平高、政治素质好、事业心责任心强的干部负责执法监督工作。暂不具备条件的县(区)也要专设一个执法监督职位,有人兼职负责这项工作。同时,要对执法监督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不断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客观、全面、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扎实练好基本功,使他们的整体素质要有等于甚至高于司法机关的法律水准,才能够准确监督、正确监督,真正实现“内行”监督。(三)严格遵守工作程序,依法规范开展执法监督。
要严格按照中央政法委1998年8号文件的规定,认真规范地开展各项执法监督工作。要把执行法律与执行政策结合起来,把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结合起来,把监督制约与服务保障结合起来,把实体监督与程序监督结合起来,自觉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具体应做好以下五点: 1.强化执法监督检查、专项调查等监督方式,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根据每年或某个时期确定的执法工作重点和执法中存在的多发性问题,定期组织全面检查,纠正违法违纪问题,查处违法违纪干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或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普遍性问题,要组织专门的调查小组进行专项调查,实施重点突破、难点攻关,推动执法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2.坚持宏观抓共性,微观抓个案。在不直接介入个案诉讼活动的原则下,通过个案监督发现带有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并加以解决。3.拓宽监督层面。坚持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追究相结合,经常性监督、定期监督和不定期监督相结合,形成全过程、多功能、广覆盖的监督网络,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内容监督活动的需要。4.完善执法监督的案件督办制度。政法委督办、协调的案件主要是有重大社会影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包括涉法上访和久拖不决的案件,党政领导和上级党委政法委批转的案件,政法部门之间、市、县(区)之间有争议,确需党委政法委协调的重大疑难案件等。对于督办案件,要进一步完善督办程序。5.加大责任落实力度,增强执法监督的实效性。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要在提高针对性、操作性、能管用上下工夫,把执法监督职能与干部管理职能结合起来,把是否严格执法、公正执法作为政法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任用的重要内容,将执法质量和办理执法监督案件情况纳入考核的内容,严格实行领导责任制和责任查究制,从制度上保证执法公正。建立健全政务公开、检务公开和审判公开等制度,增强执法工作的透明度,逐步扩大和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党委政法委执法监督的主导作用,整合各监督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的力量,把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的职能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执法监督工作的整体效能。同时要完善执法责任制的配套措施。要结合政法队伍建设,将执法监督情况纳入政法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对因监督管理不力,发生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的,要追究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