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修订)凤山县国土资源执法监管本局内部共同责任制度.6.7doc
凤 山 县
国 土 资 源 局 文 件
凤国土资字[2012]44号
凤山县国土资源局
关于印发《凤山县国土资源局执法共同监管
责任制度》的通知
各股、室、中心、大队、所、分局:
《凤山县国土资源局执法共同监管责任制度》经局领导班子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一二年六月八日
主题词: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制度通知抄报:河池市国土资源局1
凤山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2012年6月8日印发(共印20份)
凤山县国土资源局
执法共同监管责任制度
为加强我县国土资源执法监管,严格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坚守耕地保护红线,深入贯彻落实“保发展、保红线、保民生、保稳定”方针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明确责任,共同遏制各种违法违规用地用矿行为,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适应凤山县国土资源局各职能股室和下设二层机构。
一、局领导班子执法共同监管职责
(一)对执法监察股、大队、中队所立案查处案件有审核的职责,通过对案件的核查实现对执法监察工作的监督;
(二)对重大案件具有签报职责,与其他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促进重大案件查处;
(三)负责监督管理局下设各股室、中心、所、大队、分局的执法监察工作,并给予相关工作支持。
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股(大队)执法共同监管职责
(一)负责对辖区内各个区域进行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制
止违法行为;
(二)对土地、矿产方面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三)开展执法监察工作,同时开展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
工作;
(四)及时从群众的举报、来访和12336举报电话获得国土
资源违法案件的信息;
(五)对违法行为及疑似违法行为信息的核实,执行核查;
(六)与各中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落实及审核各中队执法监察工作;
(七)对立案查处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组织会审,确保案件查处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三、地籍股执法共同监管职责
(一)在审核发放农村土地使用证后,及时将土地使用证发放情况进行公布,为执法监察工作提供及时有力的证据及相关信息;
(二)及时为执法监察工作提供土地利用情况(土地地类等)证明,作为执法监察工作的相关证据;
(三)及时为执法监管工作提供所发现疑似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信息,配合执法监察股查处相关违法案件。
四、矿管股执法共同监管职责
(一)为执法监察确认非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提供相关依据;
(二)配合执法监察股(大队)查处非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违法行为;
(三)对所发现疑似违法行为信息应及时报知执法监察股(大队)。
五、规划股执法监管工作职责
(一)及时将土地合理规划进行公示,并报知执法监察股(大队);
(二)规划股掌握国土资源所有已规划区域和项目,对疑似违法用地用矿行为应及通报;
(三)配合执法监察股(大队)查处土地矿产资源违法案件,为违法案件查处提供是否符合规划的相关证明。
六、各中队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职责
(一)负责不定期对辖区进行巡查,并将巡查发现情况及时书面汇报乡人民政府及县局;
(二)对违法案件进行调查取证、下发行政处罚文书等工作,并将查处情况及时汇报乡人民政府及县局;
(三)配合执法监察股(大队)立案查处重大违法案件。
七、业务受理股室国土资源执法共同监管职责
(一)局业务受理股室将所接受项目及时报知执法监察股(大队),以便执法监察股(大队)对已报批手续项目进行监管;
(二)业务受理股室须向群众传达业务申报、受理、审批手续及相关法律法规。
八、办公室执法监管职责
(一)负责上传及下达执法监察工作所涉及到的相关文件,确保文件精神得以及时传达;
(二)协调组织安排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工作;
(三)负责对执法监察工作上报信息进行审核及报导工作。
九、财务室执法监管工作职责
(一)负责配合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罚没款收缴相关事宜;
(二)参与执法监管各项工作经费支出核查,对执法监管工作经费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及为执法监管工作提供经费支持。
本制度所涉及成员股室共同形成国土资源局执法监管内部共同责任制,各股室在完成本股室工作职能要求的同时,必须结合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职责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并与共同责任成员股室保持联系,为实现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的最终目标而努力。
第二篇:国土资源执法监管本局内部共同责任制度
××县国土资源局 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我县国土资源执法监管,严格土地、矿产资源管理,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深入贯彻落实“保发展、保红线、保民生、保稳定”方针的有效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共同遏制各种违法违规用地用矿行为,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明确了我国土资源局各职能部门和下设机构在执法监管工作中相应职能和责任。
第三条 本制度适应国土资源局所有下设部门、机构。
第四条 凤山县国土资源局各职能部门和下设机构执法监管职能及职责
一、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执法监管联动职能与职责
(一)案件审核职能。局领导对执法监察所立案查处案件均有审核的职责,要求清楚案件的缘由和案件审核进程,通过对案件的核查对执法监察工作进行监管;
(二)组织协调案件查处职能。领导班子对需要联合其他政府部门查处的案件具有签报职能,要求局领导掌握重大案件查处并协助其他案件查处,与其他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促进案件查处,以达到案件查处监管;
(三)监督管理各股、室、分局、中队、所的工作职能与职责。国土资源局领导具有监督管理全县各股、室、分局、中队、所的执法监察工作的职责与职能,及时了解各部门执法监察工作状况,给予工作督促及支持。
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股)职能与职责
国土资源执法大队(股)是国土资源执法监管的重点部门之一,是执法监 管工作能否落到实处,能否深化到国土资源管理的决定性条件。国土资源执法大队(股)在执法监管工作的职能与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态巡查职能。国土资源执法大队(股)在国土资源执法工作中担任动态巡查的先锋队,对辖区内各个区域进行动态巡查,并对所发现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确保及时发现、制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二)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立案查处职能。对土地、矿产方面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是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大队重要内容之一。国土资源执法大队(股)通过动态巡查职能,对发现违法行为进行及时制止,并予以相应的处罚,是确保执法监管工作得以顺利实现的重要保障。
(三)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职能。国土资源执法大队(股)在执法监管工作中,是直接面对群众和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主力军,工作性质本身带有执法性质,通过大队(股)进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即有利于及时将法律法规传到群众的心中,更为执法大队(股)开展各项执法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处理12336举报电话案件及群众来访相关事宜的职能。相对于执法监察大队(股)来说,群众更是面对各类国土资源违法性行为的直接目击者和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危害的直接受害者,群众的举报及来访,更有利于执法监管工作者及时获得各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最真实的信息。做好群众来访和12336举报电话工作,是执法监管工作的重要要求之一。
(五)组织协助处理执法监管工作机构中其他部门所发现违法行为及疑似违法行为信息案件职能。对违法行为及疑似违法行为信息的核实是执法监察股(大队)的重要职能之一,通过及时对信息的处理,既有利于调动执法监管工作多方联动机构,更有利于执法监察工作的开展,是执法监察大队(股)的重要职责。
(六)组织协调下级部门执法监管工作职能。各国土资源分局、所、中队在执法监管工作中担任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执法监管工作中,执法大队(股)只有与分局、所、中队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才可能将执法监管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更高的效益。
(七)组织案件会审职能。执法监察大队对大队巡查发现需要进行会审的案件组织会审,确保案件查处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三、国土资源地籍股职能与职责
国土资源地籍股是监管地籍工作的主力军,是国土资源土地合法规范利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农用地报批监管职能。农用地报批监管职能是地籍股工作的主要部分之一,做好农用地报批监管,有利于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为执法监察工作提供及时有力的证据及所需情况信息。
(二)及时汇报农用地报批情况及与执法监管工作部门沟通的职责。地籍股除具有接受农用地报批工作的职能外,还具有及时组织材料信息与执法监察股等各相关执法监察工作单位相沟通协调的职责。
(三)为执法监管提供违法行为及疑似违法行为信息职责。地籍股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能够在多个方面直接接触到群众土地利用行为,对群众违法行为及疑似违法行为的发现具有及时性。为执法监管工作提供疑似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信息便于执法监管工作的更好开展,是地籍股参与执法监管工作的重要表现之一。
四、国土资源矿管股职能与职责
国土资源矿管股是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的主要成员之一,在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中担任矿产资源监管工作及协助处理部分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工作,其职能及职责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矿产资源勘查职能。国土资源矿管股在工作中负责矿产资源的勘查工作,为执法监察矿产资源监管提供部分依据,同时,为执法监管确认非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提供依据。
(二)协助处理执法监察工作中发现非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案件职责。矿管股负责为国土资源监察股提供巡查发现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违法行为提供矿管方面证据,便于执法监察工作人员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及时得以监管。
(三)提供矿产资源违法行为及疑似违法行为信息职责。矿管股在日常工作中,在完成本股工作同时,还肩负着为执法监察提供疑似违法行为信息的职责,为矿产资源执法监管提供便利。
五、国土资源规划股执法监管工作职能及职责
国土资源规划股是国土资源局重要管理机构之一,是执法监管工作中重要的支持者之一。规划股从事国土资源用地、用矿规划等具体职能工作,担负着全县国土资源的规划任务,参与执法监管,是其规划任务本身的职能,更是我们执法监管工作不可缺少的主力军,其主要执法监管职能职责包括几个方面。
(一)用地规划监管职能。用地规划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工作成效的主要体现。及时进行土地合理规划,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是对国土资源规划股的首要要求之一。及时进行用地规划,适应和满足社会及经济发展的用地趋势需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违法用地行为的发生,为执法监管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二)矿产资源开发规划职能。矿产资源开发是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进行矿产资源开发是关系到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国土资源规划股对矿产资源开发的规划,在确保矿产资源合理开发的同时,肩 负着保护矿产资源和打击非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义务。
(三)及时发现上报土地、矿产资源疑似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的职能。归划股掌握国土资源所有已规划区域和项目,对违法用地用矿行为具备了充分的认知,是作为执法监管联动机构重要成员的重要依据,更是联动机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协助处理土地、矿产资源违法违规案件职责。规划股承担着为执法监管工作案件处理提供违法行为相关认定依据的职责,负责协助执法监管联动机构处理土地矿产资源违法案件。
六、各分局、国土所、中队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职能与职责
国土资源局是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者、执行者,各下设单位,包括分局、国土所、中队是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排头兵,是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联动机构的重要成员之一,其主要职能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一)执法监察职能。各国土资源分局、国土所及中队肩负着执法监察的职责,包括动态巡查等日常监管工作职能,提供执法监管的直接工作支持。
(二)查处职能。各国土资源分局、国土所及中队具有执法监管工作中部分案件的查处职能,其主要查处职能包括下发行政处罚文书,及时发现制止即将违法行为等方面,是执法监管工作重要元素。
(三)上报国土资源疑似违法及违法行为信息职能。各国土资源分局、国土所及中队较国土资源局更接近群众,更有利于及时获得疑似违法行为及违法行为资料及信息,为执法监管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四)协助处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职责。各国土资源分局、国土所及中队具有协助处理执法监管工作中违法案件及各自职能之上案件的职责,负责为执法监察案件处理提供相应法律文书资料等。
七、国土资源业务受理办公室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职能与职责
国土资源业务受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业务登记受理,在执法监管工作中,其主要职能体现在及时反映受理情况和及时传达国土资源审批手续等方面。
(一)受理情况反映。业务受理办公室将所接受项目及时报知执法监察大队,以便执法监察大队对已报批手续项目进行监管。同时,将咨询,但未办理申报手续项目进行记录,报知执法监察大队,以便对其进行现场监察。
(二)传达国土资源项目申报、审批手续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职能。业务受理办公室直接面对群众,向群众传达业务申报、受理、审批手续及相关法律法规是业务办公室的职能要求。该项职能的成效,可以对执法监管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土资源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方面的积极影响。
八、国土资源办公室、财务股的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职能与职能
国土资源办公室及财务股作为国土资源的后勤必备机构,同时也是执法监管工作的后备军,为执法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一)国土资源办公室职能与职责
国土资源办公室是国土资源工作的后勤部队,是连接办公、执法、监管的纽带,在执法监管工作中也充当着工作开展保障的角色。其职能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协助管理上传下达文件职能。执法监管工作必然涉及到诸多上传下达的文件,为确保此类文件精神得以及时传达,办公室的协助工作显得极为重要,也是确保我们执法监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2、协助处理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宣传事项职能。法律法规宣传是执法监管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执法者必须懂法,守法者更要求懂法,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能否高质量达标,是执法监管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性因素之一。
3、协助处理信息宣传报导职能。信息传达在执法监管工作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信息报道参与国土资源相关宣传工作,有利于国土资源相关宣传工作目标的达成和实现。
(二)国土资源财务股执法监管工作职能与职责
国土资源局财务股在国土资源监管中参与协助处理违法案件工作,同时参与后勤保障及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等。
1、参与协助违法案件处理职能。在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中,罚没款收缴及项目报批立案金费收取,最终由财务股进行核查,对违法行为及执法工作机构进行监督。
2、协助后勤保障工作职能。财务股参与执法监管工作后勤保障主要体现在参与各项工作经费支出核查协助,为执法监管工作进行经费收支进行核查监督,确保执法监管工作的经费管理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第五条 本制度所涉及成员机构共同形成一个国土资源执法监管联动机制,各机构单位在完成本机构工作职能要求的同时,必须结合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职能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并与联动机制体系内各成员机构保持联系,为实现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工作的最终目标而努力。
第六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三篇:全国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交流材料——息县
全国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
责任机制座谈会上交流材料
创新执法机制 落实共同责任
河南省息县国土资源局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和利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承载着既要保发展,又要保红线,更要保稳定的艰巨任务。面对十分严峻的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形势,为全面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体系建设,构建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2010年,在息县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运作下,并报请信阳市公安局批准,组建息县公安局国土资源公安分局。通过近两年来的工作检验,我县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呈逐年下降20%的态势,对解决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中的调查难、取证难和查处难具有明显成效。其主要做法:
一、创新理念,组建国土资源公安分局
近年来,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加剧。土地、矿产资源等领域违法犯罪问题突出,国土资源执法过程中暴力抗法现象频发。面对严峻的国土资源管理形势,坚守住耕地红线,节约利用好国土资源,必须实行强有力的工作措施,创新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是关键。2010年5月10日,息县公安局国土资源公安分局正式挂牌(2011年
8月,因河南省公安系统警务改革现更名为淮河派出所),配备工作人员10名,公安民警8名,其中所长一名,指导员1名;与我局合署办公,配设办公室6间,电脑3台,警用车辆两部。我县组建国土公安联合执法模式,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首家运行,是国土资源执法模式转变的一块“试金石”,也是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又一次改革和创新,对全面推动国土资源执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
二、履行职责,实行国土公安联动机制
(一)明确职能,建立国土公安联动机制。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创新。国土公安其主要职能:一是依法查处破坏耕地、非法占地、私买私卖等土地违法犯罪行为;二是依法查处非法开采、非法转让矿产资源、破坏性开采矿产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三是配合查处各类土地行政案件,全程参与国土资源执法的全过程。自成立以来,共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166起,处置阻碍国土资源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案(事)件3起,对违法当事人采取治安警告、训诫措施13人,立案3起,处理违法犯罪人员3人。严厉打击了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有力保证了土地违法案件处理到位和查处到位。2011年5月,我局通过深入细致调查核实,村民李容华私自买卖14亩土地,获得赃款17.7万元的犯罪事实。5月14日,国土公安抓捕小组一行5人驱车500余公里赴河南西峡县开展抓捕工作,在当地公安部门配合下,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并连夜押回依法实施刑事拘留,开创了跨区域打击土地违法犯罪行为的先例。
(二)严格执法,保障国土执法有序进行。通过国土公安执法联动机制的建立,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实行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了一批重点土地违法案件,特别是对有效打击妨碍国土资源行政执法行为的各类暴力抗法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土地违法违规行为调查难、取证难和查处难的问题,也促使违法案件查处率和结案率大幅提升。2011年,共配合检察机关查办案件1起,判刑1人;依照法定程序移交监察机关5起,移送检察和公安机关23起,移送法院35起;几年来,我县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呈逐年下降20%的态势,立案率100%,结案率达98%。2010年9月28日,县国土资源局农监大队执法人员和彭店乡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在依法制止彭店乡七里湾村某村民违法占地行为时,受到该村村民的阻挠和围攻,涉及人员多达100余人,情况十分紧急,暴力抗法事件即将发生,我局接到报告后,立即指派国土公安分局民警赶赴现场,并会同当地公安派出所和县公安局巡特警等50余人,及时有效处置了这起群体事件,维护了国土资源正常执法秩序。
国土公安分局在履行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违法违规用地的拆除工作,2011年共参与拆除违法建筑16宗,房屋19栋。如2011年4月10日,依法配合拆除城郊乡小王庄村民组违法建筑3栋,面积4.8亩;2010年7月20日,依法配合拆除路口乡胡围孜村、孟楼村村民违法建房3栋40间。通过对违章建筑的拆除行动,有力地打击了违法用地势头,真正达到了“查处一起,震慑一方,处理一起,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三、齐抓共管,落实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
我们在建立国土公安联合执法机制的同时,始终把构建国土资源执法监管机制,落实共同责任作为重要抓手,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国土资源监管责任主体地位。我们以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为契机,成立以政府县长为组长,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为成员单位的卫片执法检查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职责和分工。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息政文„2011‟170号)、《息县集中整治城乡规划区内违法占地违法建设违法违规开发经营房地产行为实施方案》(息文„2011‟146号)等文件,组织协调发展改革、规划、建设、房管、电力、市政、银行、工商等部门,建立相关工作制度,落实共同责任,形成执法合力,共同遏制违法占地建设行为。如2011年,我局会同相关成员单位,对城郊乡五一村王新庄、孙庙乡段庄村等7宗违法占地行为(占地面积45亩),及时采取停工、断水、断电、吊销执照等强制措施全面制止违法行为;同时县政府又组织国土资源、住建、公安、公用事业等十几个部门和乡镇200余名执法人员联合执法,对县主城区12宗违法用地违章建筑依法实施了拆除,拆除建筑面积2.36万平方米。通过落实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严厉打击了违法用地违规建设行为。
通过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形势明显好转,土地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息县县委、县政府鉴于我局在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分别于2011
年3月3日和10月10日两次颁发“嘉奖令”予以表彰,这在我县尚属首例;同时,将我局488人全部纳入县财政编制,不仅解决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人员的后顾之忧,也保障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健康发展。通过构建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落实共同责任,实现了从“一家有责”到“大家有责”,再从“大家有责”到“大家尽责”的跃变,为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第四篇:松原市国土资源局落实构建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情况汇报
松原市国土资源局
关于落实构建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情况的汇报
省国土资源厅:
按照监发[2005]6号、国土资发[2008]203号、国土资发[2008]204号等文件要求,我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建立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制定了相关文件,具体情况如下:
一、加强部门协作配合。2008年9月10日,松原市监察局、松原市公安局、松原市国土资源局联合下发了《松原市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协调机制实施办法》(松国土资联发[2008]5号);2009年7月1日,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联合下发了《印发吉林省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松原市国土资源局、松原市建设局关于完善法院执行工作区域协作配合若干意见的通知》(松中法会发[2009]1号),成立了联络协调工作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2009年3月24日,长岭县国土资源局与长岭县人民民法院、长岭县人民检察院、长岭县公安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联合办案机制的实施意见》(长国土资联发[2009]2号);2009年3月28日,长岭县国土资源局与长岭县公安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建立国土与公安联合办案机制的实施意
见》(长国土资联发[2009]4号)。2008年10月8日,乾安县国土资源局与乾安县监察局、乾安县公安局联合下发了《乾安县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案件协调机制实施办法》(乾国土资联发[2008]1号);2010年9月7日,乾安县国土资源局与乾安县公安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乾安县公安局、乾安县国土资源局建立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的通知》(乾公联发[2010]1号)。从2009年开始,我们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定期举行联席会议,到目前为止已举行了11次。
二、成立机构,加大案件查处、执行力度。2009年以来,松原市国土资源局、前郭县国土资源局、长岭县国土资源局先后成立了公安局驻国土资源局警务室。国土警务室的成立,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制止难、调查难、执行难的问题,目前已累计出警100余次,查扣违法取土、采矿等各种车辆30余辆,刑事拘留1人。
三、涉及强制执行案件均已及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2009年以来,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累计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61起,法院均已受理,只有少部分案件执行到位。
向监察机构提出处分建议4人,监察机关已受理并落实。向公安机关移送追究刑事责任案件 8 起,公安机关已受理,等待破坏耕地鉴定结果出来后,再落实。
四、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调,加大法院执行力度和执行率,遏制国土资源违法势头,有力震慑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切实保护耕地。
2、进一步加大监察机构行政处分力度,使违法责任人、当事人为国土资源违法行为付出沉重代价,有效遏制违规用地行为。
二0一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第五篇:昆明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度
昆明市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明确我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土地执法中的职责和分工,形成政府领导、国土部门牵头、政府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土地执法格局,健全和完善土地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昆明市土地行政执法实行共同责任和属地管理原则。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昆明市行政区范围内查处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行为的执法工作。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开发(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中,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辖区内国土保护的主要责任主体。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要求,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列为各级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考核评价指标,层层落实责任,及时督促,有效制止违法行为发生。
国土部门是土地执法的行政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土地管理工作。
发改、规划、住建、城管、农业、林业、水务、环保、滇管、民政、商务、卫生、交运、教育、监察、公安、工商、地税、文广电体、自来水有限公司、供电局、煤气公司等部门依照职能职责共同做好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查处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应当建立土地执法联合机制,由国土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单位)协同行动,共同遏制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行政主要负责人是辖区内国土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履行其相应职责的主要责任人,经办人员是直接责任人。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及时制止和严格查处土地违法行为,遏制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组织对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的制止、拆除,复耕复绿和没收;加强土地执法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确保土地执法工作的人员、经费和装备落实到位;加强依法用地的社会宣传,确保辖区一年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不超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15%的指标,且不得造成恶劣影响及其他严重后果。
第八条 国土部门是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主要部门,负责监督检查辖区内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预防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组织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受理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检举、控告,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国土部门的具体任务是:
(一)建立国土动态巡查责任制。按照《国土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规范》规定,每天实施动态巡查,建立巡查台账。对本辖区内新发生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对群众投诉、检举、控告或其他部门告知的涉嫌违法违规用地案件应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二)建立国土违法预警机制。强化基层国土管理所的监督检查和违法预警责任,完善乡村执法信息员制度,全市各行政村分别聘请一名“土地协管员”,拓宽土地执法监督举报渠道,提高动态巡查的覆盖面和时效性,对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理,将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控制和处理在起始阶段,杜绝重大土地违法行为发生。
(三)进一步完善各部门联合办案机制,提高联动的深度和广度。重点加强国土与公安、监察、检察机关的联动,增强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强制力。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按照相应职责,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强化土地违法案件的处置力度与效果。
(四)建立月报制度,定期将本辖区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情况及土地执法共同责任追究情况报告同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机关及上一级国土部门。
(五)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市级国土部门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国土部门执法日常工作开展和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党委、政府及领导批转的案件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国土部门移送的大案、要案直接调查处理。
第九条
国土部门会同规划、城管部门对违法违规用地的建设单位依法从严处理,未处理完毕前,规划部门暂停办理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或规划竣工验收等业务。
第十条 城管部门负责对违法违规建设的巡查,对确定为违法违规用地的违法建设,应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城管部门牵头,国土、规划等部门配合,对涉及违法违规用地的违法建设进行依法拆除。
第十一条 发改部门对已批复项目建议书,但未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审批项目,不予办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手续;对应当核准的项目,未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不予办理项目核准手续。
第十二条 住建部门对在违法违规用地上进行违法建设的单位,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并依法从严处理。房产登记部门对在违法违规用地上的建筑物,不得办理房产登记和租赁合同备案等手续。
第十三条 农业、林业、水务部门对违法违规用地复耕、扶植工作进行督促和验收。对违法违规用地涉及林地的单位或个人,不得办理占用林地等行政许可手续,并依法查处破坏林地资源的违法行为。
第十四条 工商、环保、滇管、文广电体、公安、地税、民政、商务、卫生、教育、交运等部门核发有关执照、许可证时,对没有相关合法用地手续的,不得核发有关证照;已核发证照的,应依法予以注销或不予办理延续手续。
第十五条
国土、发改、规划、住建、林业、水务、工商、交运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动态监管,督促项目业主严格按照依法批准的开竣工时间、用地标准、投资强度、规划用途开发利用土地。
第十六条 供水、供电、供气部门对没有合法用地手续(《建设用地批准书》、《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等)的工地或工程设施,不得供水、供电、供气;已供水、供电、供气的,接到国土、城管部门违法违规用地(违法建设)告知书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停止供水、供电、供气。
第十七条 监察部门负责对各级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负责办理职责范围内的国土部门移送的违法用地案件。
第三章 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国土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不履行本制度规定职责的,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监察部门或者任免机关对相关责任单位及其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监察机关对下一级人民政府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或同级人民政府对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诫勉谈话: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因组织不力,对违法用地没有及时有效制止,造成违法用地既成事实的;相关职能部门对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不配合、不支持、推卸责任甚至妨碍、限制查处工作的。
(二)国土部门未落实巡查责任,未在规定期限内发现本辖区新发生违法用地的;未在规定期限内核实情况导致违法用地行为未及时制止的;对违法行为不能制止又未在规定期限内告知当地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的。
(三)住建部门未在规定期限内查处违法用地建设施工单位的。
(四)规划部门和城管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案件既成事实的。
(五)公安机关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依法进行土地执法的工作人员等的行为,接到报案后没有依法处理的;对国土部门移送的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未在法定期限内立案调查的。
(六)供水、供电、供气部门没有查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建设用地批准书》等合法用地、建设手续,给予新装供水、供电、供气的;以及接到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告知后,没有在限定时间内停止供水、供电、供气的。
(七)国土部门查实违法事实后告知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职能部门有其他未依照职责依法处理违法当事人行为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监察机关对下一级人民政府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或同级人民政府对相关职能部门(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通报批评: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因组织不力,对违法用地没有制止,造成违法用地既成事实的;经诫勉谈话后,对违法用地行为未在限定期限内组织整改的;对违法用地案件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
(二)国土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查处职责导致违法行为在违法用地发生时段未被查处的。
(三)规划部门、城管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重大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案件既成事实的。
(四)公安机关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依法进行土地执法的工作人员的行为没有依法处理的;对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未在法定期限内立案调查,导致违法事实继续扩大的。
(五)供水、供电、供气部门接到有关部门书面告知后,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对违法建设工程停水、停电、停气造成重大违法用地案件既成事实的。
(六)国土部门查实违法事实后告知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职能部门有其他未依照职责依法处理违法当事人行为,导致重复违法或违法事态恶化的。
(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相关职能部门(单位)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同一内受诫勉谈话两次以上的。
第二十二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考核中,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评定为不称职;情节严重的责令引咎辞职,并由同级人民政府或监察机关追究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经通报批评后,对违法用地行为未在限定期限内组织整改的。
(二)内所辖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虽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三)因违法用地案件处理不当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造成群众集体上访和社会不稳定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同一内受通报批评两次及以上的。
第四章 附第二十三条
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