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度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度的通知
琼府[2010]6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加强土地执法监管,严格土地执法,是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责任。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遏制各种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国土资源,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现就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度的必要性
加强土地执法监管,严格土地管理,坚守耕地红线是确保粮食安全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年来,我省认真执行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严把土地闸门,严格土地执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违法违规用地行为未得到根本遏制,影响我省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土地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起强有力的土地管理和制止违法违规用地的协同联动机制。因此,有必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形成多部门互相配合的联动机制,共同遏制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为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用地环境。
二、土地执法共同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
(一)责任主体。我省土地执法实行属地管理和共同责任原则。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土地执法监管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国土、建设、规划、城管、监察、公安、发展改革、水务、交通、房管、工商、环保、税务、农业、林业等部门依照职责共同承担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供水、供电、供气等相关单位给予配合。上述各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履行其相应职责的直接责任人,经办人员是具体责任人。
(二)职责分工。
1.各市、县,各乡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违法用地查处工作负总责,加强对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下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协调机制,组织对违法用地及其违法建设进行制止、拆除、没收和复耕复绿;加强土地执法监察队伍建设,确保土地执法工作所必需的人员、经费和装备。
各市、县政府对辖区内乡镇规划区外涉及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行为,应在接到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乡镇政府以及国土、建设、规划、城管、公安等相关部门,依照土地管理、规划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 的规定处理。
各乡镇政府在市、县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对乡镇规划区内涉及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查处。在发现或接到违法建设行为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责令违法建设当事人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2.各市、县国土部门负责土地执法工作,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不得受理土地登记申请。国土部门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定期实施动态巡查,对辖区内新发生的土地违法行为必须在发现后10个工作日内采取相应措施。对违法当事人逾期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需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任免机关;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3.林业部门加强对建设占用林地的监督检查。依据法律法规严格核准建设占用林地,负责查处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对违法用地复植加强监督并组织验收工作。
4.各市、县规划部门负责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手续;依法批准建设项目变更规划条 件的,应通报同级国土部门并公示;对违法用地上的违法建设行为依法进行查处;违法行为处理完毕,方可办理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或规划竣工验收等业务。
5.各市、县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对各类拟建项目进行审查,严格执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制度。没有国土部门预审意见或预审不通过的建设项目,不得核准或批准建设项目立项;对已批复项目建议书,但未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项目,不予办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手续。
6.各市、县建设部门负责建筑施工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并依法从严处理;在得知违法用地上存在未取得施工许可进行建设施工的情形后,10个工作日内查处违法施工行为,责令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并依法对施工单位、监理公司从严处理。
7.各市、县城管部门负责城镇规划范围内违法建设的巡查、监控、调查取证以及拆除等工作。发现涉及违法用地的,应及时告知国土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8.各市、县供水、供电、供气等单位,对未取得合法用地、建设手续的工地或工程设施,不得供水、供电、供气;已供水、供电、供气的,接到国土和有关部门告知属于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应当停水、停电、停气的书面通知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按有关程序停止供应。
9.各市、县财政部门负责对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 线”管理工作,及时接收国土部门移交的罚没物品(包括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并依法予以处置。
10.各市、县水利、交通、房管、工商、消防、文化、农业、广播电视、金融等部门和单位按各自职责,协同做好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的执法查处工作。农业部门对违法用地复耕加强监督并做好组织验收工作。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不得核发有关执照、许可证,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违法用地的,国土主管部门应及时将情况通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在其职责范围内依法处理。
11.各市、县监察部门负责对国土和有关部门移送的违法违规用地案件依法依规提出对相关责任人的监察建议或作出监察决定。对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本通知要求,违法颁发有关许可证照、违规办理核准事项和不履行有关协助义务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2.各市、县公安机关负责对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行为进行打击,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并对阻碍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案件进行查处。
13.各有关省级部门参照上述分工确定职责,并负责对市县对口部门在土地执法责任方面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建立建设用地共同审核制度
各市、县政府要建立建设用地审批(审核)会审制度。用地会审工作由各市、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国土环境资源、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劳动保障、林业、信访、监察部门为常设成员单位。各市、县政府可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增加成员单位。
凡市县用地报批审批,都必须经本级政府建设用地审批(审核)会审会议审议。建设用地审批(审核)会审会议要对建设占用土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城乡规划,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是否符合环境标准和要求等市场准入条 件,是否落实补充耕地方案,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合理,征地补偿款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措施是否落实等情况进行审议,并形成会审纪要,作为用地报批审批材料附卷归档备查。会审纪要应当记录参加会议人员、部门的意见,并由参会人员签字确认。拟报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审批的批次用地和单独选址用地,或者上报省人民政府备案的,都应说明已经本级政府建设用地审批(审核)会审会议审议的情况。具体会审办法由各市、县政府制定。
对涉及林业、规划、环保等部门前置审批的项目,应在受理有关申请审批的2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批意见。
四、加强联合执法监管
(一)国土部门与监察部门建立协调配合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工作情况,相互交流信息,联合抽查土地审批和供应、招拍挂制度落实和土地批后实施等情况,共同落实《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第15号令)问责规定。
(二)国土部门与检察、公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按各自职责分工,严格执行《关于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犯罪工作中加强协作配合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08]204号)规定。
(三)加强土地审计工作。省级国土部门与审计部门联合开展对市、县政府土地利用和管理等情况进行审计,审计结果作为市、县政府领导考核的依据。
(四)加强媒体舆论监督。国土部门公开用地审批和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情况,通过媒体曝光重大、典型土地违法案件,公开调查、公开处罚、公开责任追究,接受社会和媒体舆论监督。
五、责任追究
(一)省政府与各市、县政府每年签订土地执法工作责任书。工作责任书确定目标落实情况作为土地执法共同责任追究的依据。
(二)市、县政府对违法违规用地制止不力,不配合、不支持相关部门对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行为所进行的查处工作,导致违法违规用地情形严重的,由省国土部门与监察部门联合发出限期整改通知,约谈当地政府负责同志,督促整改工作。整改期间消极不作为或整改不到位的,省国土部门与监察部门提请省政府依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办发[2009]25号)实施问责,并扣减或冻结该市、县用地指标和暂缓农用地转用、征收审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以及《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第15号令)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未按本通知要求依法履行查处职责,造成违法用地既成事实的,由同级监察部门约谈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督促整改。整改不力的,监察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规定实施问责。
(四)受到问责的领导干部,取消当年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各市、县政府可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二0一0年一月二十一日
第二篇:昆明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度
昆明市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明确我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土地执法中的职责和分工,形成政府领导、国土部门牵头、政府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齐抓共管的土地执法格局,健全和完善土地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落实土地执法共同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办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07〕71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昆明市土地行政执法实行共同责任和属地管理原则。
第三条
本制度适用于昆明市行政区范围内查处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行为的执法工作。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开发(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中,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辖区内国土保护的主要责任主体。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要求,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列为各级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考核评价指标,层层落实责任,及时督促,有效制止违法行为发生。
国土部门是土地执法的行政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土地管理工作。
发改、规划、住建、城管、农业、林业、水务、环保、滇管、民政、商务、卫生、交运、教育、监察、公安、工商、地税、文广电体、自来水有限公司、供电局、煤气公司等部门依照职能职责共同做好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查处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应当建立土地执法联合机制,由国土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单位)协同行动,共同遏制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行政主要负责人是辖区内国土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事业单位、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履行其相应职责的主要责任人,经办人员是直接责任人。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及时制止和严格查处土地违法行为,遏制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组织对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的制止、拆除,复耕复绿和没收;加强土地执法队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确保土地执法工作的人员、经费和装备落实到位;加强依法用地的社会宣传,确保辖区一年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不超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15%的指标,且不得造成恶劣影响及其他严重后果。
第八条 国土部门是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主要部门,负责监督检查辖区内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预防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组织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受理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的检举、控告,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国土部门的具体任务是:
(一)建立国土动态巡查责任制。按照《国土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工作规范》规定,每天实施动态巡查,建立巡查台账。对本辖区内新发生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对群众投诉、检举、控告或其他部门告知的涉嫌违法违规用地案件应在24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
(二)建立国土违法预警机制。强化基层国土管理所的监督检查和违法预警责任,完善乡村执法信息员制度,全市各行政村分别聘请一名“土地协管员”,拓宽土地执法监督举报渠道,提高动态巡查的覆盖面和时效性,对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处理,将土地违法违规行为控制和处理在起始阶段,杜绝重大土地违法行为发生。
(三)进一步完善各部门联合办案机制,提高联动的深度和广度。重点加强国土与公安、监察、检察机关的联动,增强查处土地违法案件的强制力。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按照相应职责,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中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强化土地违法案件的处置力度与效果。
(四)建立月报制度,定期将本辖区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情况及土地执法共同责任追究情况报告同级党委、政府、纪检监察机关及上一级国土部门。
(五)建立督促检查制度。市级国土部门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国土部门执法日常工作开展和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党委、政府及领导批转的案件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国土部门移送的大案、要案直接调查处理。
第九条
国土部门会同规划、城管部门对违法违规用地的建设单位依法从严处理,未处理完毕前,规划部门暂停办理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或规划竣工验收等业务。
第十条 城管部门负责对违法违规建设的巡查,对确定为违法违规用地的违法建设,应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由城管部门牵头,国土、规划等部门配合,对涉及违法违规用地的违法建设进行依法拆除。
第十一条 发改部门对已批复项目建议书,但未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审批项目,不予办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手续;对应当核准的项目,未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不予办理项目核准手续。
第十二条 住建部门对在违法违规用地上进行违法建设的单位,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并依法从严处理。房产登记部门对在违法违规用地上的建筑物,不得办理房产登记和租赁合同备案等手续。
第十三条 农业、林业、水务部门对违法违规用地复耕、扶植工作进行督促和验收。对违法违规用地涉及林地的单位或个人,不得办理占用林地等行政许可手续,并依法查处破坏林地资源的违法行为。
第十四条 工商、环保、滇管、文广电体、公安、地税、民政、商务、卫生、教育、交运等部门核发有关执照、许可证时,对没有相关合法用地手续的,不得核发有关证照;已核发证照的,应依法予以注销或不予办理延续手续。
第十五条
国土、发改、规划、住建、林业、水务、工商、交运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动态监管,督促项目业主严格按照依法批准的开竣工时间、用地标准、投资强度、规划用途开发利用土地。
第十六条 供水、供电、供气部门对没有合法用地手续(《建设用地批准书》、《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所有权证》等)的工地或工程设施,不得供水、供电、供气;已供水、供电、供气的,接到国土、城管部门违法违规用地(违法建设)告知书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停止供水、供电、供气。
第十七条 监察部门负责对各级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八条 公安机关负责办理职责范围内的国土部门移送的违法用地案件。
第三章 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国土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不履行本制度规定职责的,可以提请本级人民政府、监察部门或者任免机关对相关责任单位及其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监察机关对下一级人民政府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或同级人民政府对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诫勉谈话: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因组织不力,对违法用地没有及时有效制止,造成违法用地既成事实的;相关职能部门对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不配合、不支持、推卸责任甚至妨碍、限制查处工作的。
(二)国土部门未落实巡查责任,未在规定期限内发现本辖区新发生违法用地的;未在规定期限内核实情况导致违法用地行为未及时制止的;对违法行为不能制止又未在规定期限内告知当地政府或相关职能部门的。
(三)住建部门未在规定期限内查处违法用地建设施工单位的。
(四)规划部门和城管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案件既成事实的。
(五)公安机关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依法进行土地执法的工作人员等的行为,接到报案后没有依法处理的;对国土部门移送的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未在法定期限内立案调查的。
(六)供水、供电、供气部门没有查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建设用地批准书》等合法用地、建设手续,给予新装供水、供电、供气的;以及接到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告知后,没有在限定时间内停止供水、供电、供气的。
(七)国土部门查实违法事实后告知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职能部门有其他未依照职责依法处理违法当事人行为的。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监察机关对下一级人民政府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或同级人民政府对相关职能部门(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通报批评: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因组织不力,对违法用地没有制止,造成违法用地既成事实的;经诫勉谈话后,对违法用地行为未在限定期限内组织整改的;对违法用地案件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
(二)国土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查处职责导致违法行为在违法用地发生时段未被查处的。
(三)规划部门、城管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重大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案件既成事实的。
(四)公安机关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依法进行土地执法的工作人员的行为没有依法处理的;对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未在法定期限内立案调查,导致违法事实继续扩大的。
(五)供水、供电、供气部门接到有关部门书面告知后,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对违法建设工程停水、停电、停气造成重大违法用地案件既成事实的。
(六)国土部门查实违法事实后告知相关职能部门,相关职能部门有其他未依照职责依法处理违法当事人行为,导致重复违法或违法事态恶化的。
(七)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相关职能部门(单位)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同一内受诫勉谈话两次以上的。
第二十二条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考核中,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评定为不称职;情节严重的责令引咎辞职,并由同级人民政府或监察机关追究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责任人的责任:
(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经通报批评后,对违法用地行为未在限定期限内组织整改的。
(二)内所辖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虽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
(三)因违法用地案件处理不当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造成群众集体上访和社会不稳定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同一内受通报批评两次及以上的。
第四章 附第二十三条
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关于建立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的意见
关于建立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确保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严格土地管理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建立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协同配合、联合执法为主要手段的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具体意见如下。
一、建立土地执法监管联席会议制度
(一)联席会议的组成。联席会议由各区县(市)政府和市国土资源、监察、公安、发展改革、建设、城乡规划、财政、农业、环保、房产住宅、工商、城管执法等部门以及哈供排水集团、哈电业局、哈第二电业局、市法院、市检察院等单位组成。联席会议召集人由市委常委、副市长王世华担任。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联席会议信息通报、会议决定事项督办等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查世纯担任。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需要临时召开时由成员单位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报联席会议召集人批准。
(二)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通报各成员单位在涉及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中的有关情况,包括全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完成情况、上级督办案件查处情况、土地执法专项检查情况、区县(市)土地违法违规问题整改情况和监察、国土资源、公安、司法等部门对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执行情况;协调、督促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移送、查处工作;组织、部署在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和区域改造用地范围内滥占耕地建设的查处,以及拆除违法建筑的联合执法行动;研究制订相应对策措施,解决全市土地监管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
各区县(市)政府作为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的责任主体,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的执行以及违法用地负总责。
国土资源部门负责通过巡查、新闻媒体披露、群众信访举报、网络查询等多种渠道,及时发现土地违法行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制止、及时处理,有效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对涉嫌违法违纪的相关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建议监察部门追究行政责任,对涉嫌刑事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检察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涉嫌土地违法违规的项目,及时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协调、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土地违法违规案件。
建设部门负责对建筑施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依法对未取得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的单位进行查处。
城乡规划部门负责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职责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行为进行查处,采取措施制止违法建设。
城管执法部门负责巡查城市规划区内违法建设,依法对无规划审批手续的违法建筑进行查处。
财政部门负责及时接收国土资源部门罚没的违法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监察机关负责追究土地违法案件相关责任人的政纪责任,并对涉及党纪处分的提出意见。
公安机关负责对国土资源部门移送违法用地案件的受理、立案、侦查、强制措施适用以及移送起诉工作,并为相关部门的土地执法工作提供保障。
检察机关负责及时受理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并依法行使立案监督、批捕和起诉的职能,同时,对相关部门移送或自行发现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依法进行查处。
法院负责依法受理并执行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行政处罚等强制执行申请。
发展改革、房产住宅、工商、环保、农业、供排水、电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执法查处等工作。
二、完善部门联动和协作监管制度
(一)土地执法监管信息网络制度。构建市和区县(市)、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四级土地执法监管信息网络,聘请专兼职执法监管信息员。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负责市本级执法监管信息网络的建设和管理。各区县(市)政府负责本地区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居)委会执法监管信息网络的具体组织和信息员的管理工作。执法监管信息员负责协助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开展日常巡查,在收集到国土资源违法信息和发现违法行为后,要及时向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报告。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部门接到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制止违法行为,依法立案查处。
(二)信息通报制度。各有关部门要按季度书面交换有关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方面的信息。国土资源部门要定期向各级政府通报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并提出整改建议;定期向法院、检察院以及监察、公安机关等通报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监察机关要及时向国土资源部门通报对移送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所涉及责任人纪律处分追究情况。公安机关要定期向国土资源部门、检察机关通报移送案件的受理及依法处理情况。检察机关要定期向国土资源部门和公安机关通报案件的立案监督、批捕和起诉情况。法院要定期向国土资源部门通报土地违法案件强制执行情况。
(三)土地违法行为报告制度。对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中的一般情况,各有关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向本级党委和政府报告;对因受到阻力和干扰等原因难以制止、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直接查处和督办、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对本地区开展土地督察、检查等重要情况,要定期或不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市国土资源部门对各区县(市)的土地违法态势、违法数据和执法检查等重大事项,要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
(四)部门联动遏制制度。市国土资源部门发现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后,应立即予以制止,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发出《违法用地告知函》,告知违法事实。各有关区县(市)政府应自接到告知函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责成辖区内的国土资源、建设、城乡规划、城管执法等部门督促违法当事人停止建设、限期改正;依法应予以拆除的,由区县(市)政府组织乡(镇)政府和辖区内的国土资源、建设、城乡规划、城管执法、公安等部门实施强制拆除。城乡规划部门应当在接到告知函后,对违法建设行为进行认定,对违法建设的用地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理,并在违法行为处理完毕前暂停办理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或规划竣工验收等手续。城管执法部门负责违法建设的巡查、监控、调查取证以及拆除等工作,应自接到国土资源部门告知后5个工作日内,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制止,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处罚,并将制止和处罚结果告知国土资源部门。对未获取用地批准但已开工的项目,建设部门要下发停工通知书、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房产住宅部门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证及其分割登记,供排水、电业等单位停止供水、供电等服务事项。农业、林业部门在接到告知函后,应对违法用地复耕、复植加强监督,并组织完成验收工作。
对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范围内的违法建设行为,采取以区为主,国土资源、监察、公安、法院和城管执法等部门联合执法的方式进行集中整治。对涉黑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五)案件调查相互协助制度。国土资源部门在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时,可根据需要或有关部门的提议,商请纪检监察机关提前介入调查;如案件可能涉嫌犯罪的,可以提请公安、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案件的调查;公安、检察机关认为涉嫌犯罪的,可以视情况提前介入,国土资源部门应当配合公安、检察机关调查取证。在查处重大土地案件中需要调查取证当事人法人资格、营业许可、有关项目开工许可、开发资质、规划审批等信息资料的,建设、城乡规划等部门应予以支持和配合;在了解用地项目、农业结构调整等信息资料时,发展改革、农业等部门应予以支持和配合。
(六)案件移送制度。对涉及应追究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责任的土地违法违纪案件,纪检监察机关应在接到国土资源部门移送案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对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国土资源部门,退回案卷资料;对立案调查的案件,无特殊原因的应当自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结案。
对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案件,除特别重大、复杂的,公安机关应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依法作出立案或不立案决定,并书面告知移送案件的国土资源部门;对认为无权处理的,应自收到案件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退回移送案件的国土资源部门,并说明理由;对依法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国土资源部门,退回案卷材料。
对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法院应当尽快审查,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否准予强制执行的裁定;对裁定准予执行的,法院应当及时组织实施强制执行,并将执行结果书面通知国土资源部门;对实施强制执行中存在阻力和困难、难以继续执行的,由法院提请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在依法实施强制执行过程中,各有关区县(市)政府和国土资源等部门应当配合法院做好相应工作。
对需将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实施强制拆除的,由有关区县(市)政府具体负责组织、相关部门配合进行。
对应依法没收违法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国土资源部门要依照法定程序将移交文书、移交清单等一并移交给同级财政部门。
对涉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国土资源部门应移交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应认真审查、及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报移送案件的国土资源部门。
三、建立和落实土地执法监管奖惩制度
(一)建立土地执法监管考评制度。制订土地执法监管工作考核办法和考评细则,并将耕地保护、落实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和土地节约集约等工作纳入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土地执法监管工作的考评内容,作为评价部门工作和土地执法监管责任单位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和依据。对在土地执法监管工作中业绩突出的地区、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监管工作不到位、问题严重的实行严格问责。
(二)建立用地指标分配与耕地保护、违法用地查处情况挂钩制度。每年对各区县(市)征地保护目标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量化打分。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到位、违法用地查处组织得力、土地执法监管取得明显成效的,在下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配额上给予相应奖励。对辖区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5%以上、不足10%的,扣减下一30%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比例达到10%以上、不足15%的,扣减下一50%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比例达到15%以上的,不予申报和分配下一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三)严格土地执法监管责任追究。对各区县(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履行本意见规定职责的,由监察机关或任免机关依据《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第15号令)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办发〔2009〕2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实行行政问责。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存在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应报告而不报告或不制止、不依法查处的,在土地供应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等行为的,由监察机关或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定问责程序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对各区县(市)政府因组织不力、未及时有效制止违法用地造成违法用地既成事实的,以及有关部门对违法违规用地及其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不配合、不支持、推卸责任甚至阻碍查处工作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或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定问责程序对其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诫勉谈话;对经诫勉谈话后仍未及时组织整改或整改不到位导致违法事实继续扩大、恶化的,对其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对内本辖区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虽未达到15%,但被列为国家和省重点整改地区或者造成其他恶劣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责令其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引咎辞职。
第四篇: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实施意见
海口市人民政府
关于建立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实施意见
(初稿)
为有效遏止各种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国土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海口市行政首长问责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就我市建立实施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及其主体
本市土地执法实行共同责任原则和属地管理原则。
(一)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中,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履行职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各区、镇、政府,是辖区内国土资源保护的主要责任主体。市政府与各区政府、各区政府与镇政府每年签订整治违法用地工作责任书。工作责任书确定目标落实情况作为土地执法共同责任追究的依据。
国土环境资源部门是土地执法的行政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土地管理工作。
规划、城管、建设、监察、公安、发展改革、工商、农业、林业、供水、供电、供气部门依照职责共同做好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查处工作。
(二)各区、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是辖区内国土资源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履行其相应职责的主要责任人,经办人员是直接责任人。
二、关于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适用范围
(三)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适用于海口市行政区范围内的查处违法用地及其违法建设行为的执法共同责任,但涉及国家、省的重点工程的另行规定。
三、关于土地执法的工作机制
(四)市、区、镇政府应当建立土地执法联合机制,建立与人民法院行政审判联动的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协调及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由国土环境资源部门牵头,合同各职能部门和单位协同行动,遏止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
四、关于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各责任主体的职责分工
(五)各区、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的执行、违法用地以及单位GDP所消耗的新增违法建设用地情况负总责,组织对违法用地及其违法建设的制止、拆除、复耕复绿和没收。
(六)国土环境资源部门全面负责土地管理工作,严格依法行政,落实监管措施,对违法用地行为进行查处。
(七)建设部门负责建筑施工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对未取得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查处。
(八)规划部门负责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对违法建设者的行为进行查处,采取措施制止违法建设。
(九)城管部门负责对违法建设的巡查和对涉及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进行拆除。
(十)监察部门负责对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依法依纪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十一)公安机关负责国土环境资源部门移送违法用地案件的受理、立案、侦查、追逃、强制措施适用、呈捕、移送起诉以及撤案工作。
(十二)发展改革、工商、农业、林业、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土地管理及违法建设的执法查处工作。
五、关于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备责任主体的工作要求
(十三)各区、镇政府负责组织及时制止和严格查处土地违法行为,遏止违法用地及违法建设;加强土地执法监察队伍建设,确保土地执法工作所必须的人员、经费和装备;加强信息化建设及依法用地的社会宣传,确保辖区一年内违法占用耕地面积不超过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15%的指标.并且不能造成恶劣影响及其他严重后果。1.各镇政府在区政府组织指导下,对乡镇规划区内涉及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行为,在发现或接到该行为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责令违法建设当事人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2.各区政府对辖区内除上述区域外的涉及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行为,应在接到违法用地及建设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组织镇政府以及国土环境资源、建设规划、城管、公安等相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对违法行为进行有效制止。
(十四)各级国土环境资源部门监督检查辖区内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定期将违法用地查处动态及土地执法共同责任追究情况报告同级政府和监察部门;组织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工作,受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检举、控告;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
区国土环境资源部门和基层国土所应当每天实施动态巡查,建立巡查台帐,对辖区内新发生的土地违法行为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对群众投诉、检举、控告或其他部门告知的涉嫌违法用地的案件应在3个工作日内到现场进行初步调查。
(十五)建设部门应在国土环境资源、城管部门告知违法用地上存在未取得施工许可进行建设施工的情形后5个工作日内查处违法施工行为;责令施工单位停止施工,并依法对施工单位、监理公司从严处理;给予限制其进入本地区建 4 筑工程施工招投标、降低或取消施工单位、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等处罚。
(十六)规划部门应在国土环境资源、城管部门告知查处违法用地上存在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进行违法建设的情形后5个工作日内,协助提供规划信息资料。规划部门应当对违法建设进行认定,对违法建设的用地单位依法从严处理;在违法行为处理完毕前,暂停办理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或规划竣工验收等业务,依法对违法建设作出停止建设、拆除或没收等处理。
(十七)城管部门负责违法用地涉及违法建设的巡查、监控、调查取证以及拆除等工作;有违法用地涉及非法受纳和排放建筑垃圾的,应在接到国土环境资源部门的告知后5个工作日内,依法进行制止,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处罚,并将制止和处罚结果告知国土环境资源部门。
(十八)纪检监察部门在接到国土环境资源部门移送的土地违法案件中涉及触犯党纪政纪责任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不予受理的,应当说明理由,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国土环境资源部门,并退回案卷资料。依法决定立案的,应当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国土部门。立案调查的案件,无特殊原因的,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结案。
(十九)公安机关是对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的机关,负责依法追究违法用地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并为相关部门的土地执法工作提供保障。
1.对国土环境资源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案件,除案情重大、复杂的,应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依法作出立案或不立案决定,并书面告知移送的国土环境资源部门;认为无权处理的,应在收到案件材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退回国土环境资源部门,并说明理由。依法决定立案的,应当书面通知移送的国土环境资源部门;依法不予立案的,应当说明理由,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国土环境资源部门并退回案卷材料。
国土环境资源部门移送涉嫌犯罪的土地违法案卷时应当一并移送有关违法用地证明和鉴定结论。
2.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执法人员的违法当事人,应按照110接警和出警规定赶赴现场并依法从严处理。
(二十)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对没有《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合法用地、建设手续的工地或工程设施,不得供水、供电、供气;已供水、供电、供气的,接到国土环境资源、城管部门告知属于违法用地及建设应当停水、停电、停气的书面通知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按有关程序停止供应。
(二十一)农业、林业部门在接到书面告知后,应对违法用地复耕、复植加强监督,并组织完成验收工作。
(二十二)国土环境资源部门核查违法事实后,不得办理土地、房产证和房地产租赁合同备案,并应当告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依照各自职责依法共同处理。
发展改革部门对已批复项目建议书,但未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境影响讦价审批手续的审批项目,不予办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手续;对未办理规划选址、用地审批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的建设项目,不予办理项目核准手续。
工商、文化、公安等部门核发有关执照、许可证时,对没有合法用地、报建或权属凭证的办公、商业、住宅、生产用房等房屋及租赁合同备案的,不得核发有关证照;接到国土、环境资源、城管部门告知属于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应及时查核执照、许可证的核发情况,并进行查处。
六、关于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责任追究
(二十三)国土环境资源部门对下级政府不履行本意见规定职责的,可以提请本级政府、监察部门或者任免机关对相关责任单位及其责任人进行处理。
(二十四)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或同级政府对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诚勉谈话:
1.区政府因组织不力,对违法用地没有及时有效制止,造成违法用地既成事实的;对相关部门的违法用地及其违法建设查处工作不配合、不支持、推卸责任甚至妨碍、限制查处工作的。
2.国土环境资源部门未落实巡查责任,未在规定期限内发现本辖区新发生违法用地的,末在规定期限内核实情况 7 导致违法用地行为未及时制止的,对违法行为不能制止未在规定期限内告知所在区政府或相关部门的。
3.建设部门未在规定期限内查处违法用地建设施工单位的。
4.规划部门未在规定期限内协助核查有关规划的信息并提供城乡规划区范围相关费料的。
5.规划部门和城管部门有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查处职责造成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案件既成事实的。
6.公安机关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依法进行土地执法的工作人员等的行为,接到报告后没有依法处理的;对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未在规定期限内立案调查的。
7.供水、供电、供气部门没有查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建设用地批准书》等合法用地、建设手续,给予新装供水、供电、供气的,以及接到违法用地及建设告知后,没有在限定时间内停止供水、供电、供气的。
8.国土环境资源部门查实违法事实后告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有其他未依照职责依法处理违法当事人行为的。
(二十五)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上一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或同级政府对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通报批评:
1.区政府因组织不力,对违法用地没有制止,造成违法用地既成事实的;经诚勉谈话后,对违法用地行为未在限 定期限内组织整改的;对违法用地案件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
2.国土环境资源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查处职责导致违法行为在违法用地阶段未被查处的。
3.规划、城管部门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查处职责造成重大违法用地的违法建设案件既成事实的。
4.公安机关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依法进行土地执法的工作人员等的行为没有依法处理的;对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条件的土地违法案件耒在规定期限内立案调查,导致违法事实继续扩大的。
5.供水、供电、供气部门接到有关部门书面告知后,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对违法建设工程停水、停电、停气造成重大违法用地案件既成事实的。
6.国土环境资源部门查实违法事实后告知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有其他未依照职责依法处理违法当事人行为,导致重复违法或违法事态恶化的。
7.各区(县级市)、镇(街)党委、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同—内受诫勉谈话两次以上的。
(二十六)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考核中,对区(县级市)党委、政府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评定为不称职,情节严重的责令引咎辞职。并由同级党委政府追究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责任人的责任:区(县级市)党委、政府经通报批讦后,对违法用地行为未在限定期 限内组织整改的;内所辖区域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或虽未达到15%,但造成恶劣影响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因违法用地严重被市以上定为重点整改地区,或有案件被定为重点督办案件的;因违法用地案件处理不当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造成群众集体上访和社会不稳定的;各区(县级市)、镇(街)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同一内受通报批评两次以上的。
(二十七)有关职能部门及单位的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同一内受通报批评两次以上的。在考核中,对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评定为不称职,情节严重的责令引咎辞职。
(二十八)各级党委、政府对违反土地管理规定的,依法依规追究单位和有关个人的责任。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租用、承包等未经批准使用的集体土地、国有农用地或者骗取批准,非法租用、承包等占用土地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2.村党支部、村干部、经济社干部出租、转包等未经批准使用的集体土地作建设用地或者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农用地改变为建设用地的,接有关程序提请罢免其职务,并对其违法用地及其违法建筑依法作出拆除、没收等处理。
3.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对国家机关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二十九)对外地驻琼机构参与、纵容、包庇、支持违法用地的,除对违法用地依法查处外,由监察部门提请该单位所属地区的政府,追究该单位主要领导的行政责任。
(三十)对违法用地投资者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行政处罚,多次实施违法用地行为依法应当追诉的,或者一年内多次实施的土地违法行为未经处理的,应按照累计的数量、数额处罚;触犯刑法的,包括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违法用地数量,或存有弄虚作假、欺诈等行为的,移送公安部门追究刑事责任;发现有证据证明涉嫌渎职、受贿等职务犯罪的,将有关线索、证据材料和查处意见移送同圾检察机关处理。
七、其它
(三十一)检察机关负责对国上房营部门、公安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的违法用地案件和涉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等案件的立案、侦查和起诉等工作。
(三十二)检察机关对国土环境资源部门、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应依法作出立案或不立案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穆送的国土环境资源部门、公安机关:对于需要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的,可以提出检察建议,并书面通知移送的国土环境资源部门、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向国土环境资源部门和公安机关退回案卷资料。(三十三)本意见所称国家、省的重点工程是指国家、省批准立项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
第五篇:关于建立土地共同管理责任机制的意见
关于建立土地共同管理责任机制的意见
为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切实执行国家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土地管理工作格局,形成从“一家管、大家用”变为“大家管、大家用”国土资源管理新局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浙江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结合本县实际,现就建立土地共同责任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共同管理职责分工
1、各联系乡镇(街道)的县级领导要及时指导、检查和督促所联系乡镇做好土地管理工作。
2、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是辖区内土地保护的责任主体(对违法用地、违章建筑负责牵头组织强制拆除)。党委书记、乡镇(街道)长(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积极落实各项保护措施,严格保护土地资源,把好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流转关口,及时制止非法占用土地行为,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认真执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乡镇(街道)、村庄规划区内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负总责;对村(居)、社区两委土地管理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3、各村(居)、社区两委是辖区内土地保护的责任主体,支部书记、主任为辖区内土地保护主要责任人。各村(居)、社区两委要严格保护土地,把好土地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流转关口,确保辖区内耕地总量不减少;对非法占地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报告;积极配合协助国土及其他部门查处非法占地案件;认真执行村庄规划,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及其他非农建设用地的管理。
4、乡镇(街道)村在办理涉地项目(征用、造地、土地预审、临时占地、宅基地审批)有关手续时,负责前期把关,并出具相关意见的函后方可进行。
5、国土局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是查处违法用地的行政执法主体,全面负责土地管理工作;负责土地预审,依法对项目用地进行审查,严格按照程序做好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征用及供地、批后监管工作,把好准入关;负责监督检查辖区内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执行情况;受理乡镇(街道)、村和有关部门以及广大群众对非法占地行为的举报;开展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工作,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及时告知有关部门。
6、遂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核查建设项目是否取得合法用地手续,没有取得的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对非法占地项目的建设单位依法进行查处。并负责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不予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7、公安局负责依法制止妨碍国土资源部门依法执行公务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妨碍国土资源部门依法执行公务的案件和国土资源部门移送的违法犯罪案件。
8、检察院负责受理国土局和公安局移送的土地案件;负责监督法院、公安局受理案件的处理情况;负责土地领域涉嫌滥用职权、渎职犯罪案件立案侦查处理。
9、法院负责受理国土局申请强制执行的非法占地案件,及时执行到位。
10、纪检委(监察局)负责受理查处国土局移送的需要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案件;负责土地共同管理履责情况的监督检查。
11、林业局负责征(占)林地的前臵审核;负责查处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对涉嫌占用林地罪的案件移送司法机关。
12、水利局负责水库、河道等管理范围内土地的监督管理;协助、配合国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查处非法占地行为。
13、农业局负责审查占用耕地设施农用地项目,会同国土局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14、财政局负责土地出让金和罚没收入的监督管理,做好土地管理的经费保障工作。
1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做好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工作。
16、县委组织部负责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土地共同管理的考核工作。
17、宣传部负责土地管理的宣传工作,营造“大家管、大家用”
良好氛围。
18、交通运输局负责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土地的巡查监管工作。
纪检委(监察局)、组织、宣传、法院、检察、公安、国土、建设、规划、林业、水利、农业、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改、环保、工商、电力、金融、交通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土地管理工作。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共同管理职责的主要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
二、违法查处联动机制
县委、县政府建立由政府办、纪检委(监察局)、组织、宣传、法院、检察院、公安、国土、建设、发改、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农业、水利、林业、规划、环保、工商、电力、金融、交通运输等部门及各乡镇(街道)为成员单位的土地共同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开展工作。联席会议将定期通报土地管理工作,研究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施。联席会议由县政府办组织,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1、各乡镇(街道)、村(社区)
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要坚持“每日一巡、每周一报、每月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巡查台帐和巡查日志,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对非法占地要早发现、早制止,对难以制止的要及时上报,上报要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备查(早发现分三个阶段:一是筹备动工,4
但未对地貌造成破坏阶段;二是刚开槽完毕,但未建设阶段;三是基础已动土石方,在〔已建基、正在建基、准备建基〕阶段)。
2、国土局
(1)县城规划区内做到“每日一巡、每周一报、每月汇总通报”,完善健全巡查台帐和巡查日志,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2)对群众投诉、检举、控告或乡镇(街道)、村(社区)及其他部门告知的涉嫌非法占地案件要在1个工作日内到现场进行调查。
(3)实行报告制度。把辖区内非法占地情况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国土部门报告,对难以制止的非法占地行为要立即报告。
(4)督察制度。全县各乡镇每两周进行巡查情况督查,并查阅相关台帐及现场抽查。
(5)涉嫌非法用地行为的,应立即核实,对确属非法占地行为的立即制止,责令违法当事人改正,并立案查处。
(6)将非法用地情况及时告知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电力等有关部门。
(7)对已立案的非法占地案件依法调查并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违法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不起诉,又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应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涉嫌犯罪案件,自调查终结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移送决定,决定移送的1个工作日内向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移送。移送公安机关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案件同时报送检察机关备案。需追究党纪政纪责任 5 的,应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2个工作日内将案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
2、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1)在国土局告知非法占地后1个工作日内,责令建设单位停止施工,查处违法施工行为,并依法对建设单位、监理公司从严处理。
(2)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不予办理建设规划许可;在国土局告知非法占地后,1个工作日对非法建设行为进行查处。
(3)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不得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4)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不予供水;在国土局告知非法占地后,1个工作日内停止供水。
3、公安局
(1)对国土局移送的涉嫌犯罪的非法占地案件,除案情重大、复杂的,应自受理之日起3日工作日内依法做出立案或不立案决定,并书面通知国土局;不予立案的,书面说明理由,并将案卷材料退回国土局。
(2)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执法人员的违法当事人及时处理。
(3)对涉嫌犯罪的嫌疑人可能逃匿或销毁证据的,公安机关要提前介入。
4、纪检委(监察局)
对国土局移送的非法占地案件,3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决定立案的,书面通知国土局;不予受理的,书面说明理由,并退回案卷资料。
5、法院
及时受理国土局申请的强制执行案件,在受理之日起七日内审查确定是否立案,决定立案强制执行的,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执行结案,并将执行情况书面通报国土局。
6、发改局
对已批复项目建议书但未办理用地预审的建设项目,不予办理审批、核准、备案手续。
7、环保局
对未能提供国土局用地预审意见或不能提供建设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核)。
8、工商局
对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涉及项目的工商登记情况进行检查,对其中已经办理了工商登记的,依法予以处理;对拟办理工商登记,但未出具合法有效的土地使用证明和房屋产权证明的,一律不予办理。
9、交通运输局
及时制止非法占用公路两侧建筑控制区内土地进行非农建设的行为。
10、电力局
在国土局告知非法占地后,1个工作日内停止供电。
11、金融机构
对没有合法用地手续的项目,不得发放贷款。
三、共同管理奖惩制度
(一)奖励制度
1、各乡镇(街道)
(1)内没有发生非法占地行为或者及时发现非法占地苗头、制止在萌芽状态而且没有造成非法占地既成事实的,县委、县政府年终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经费奖励,同时在项目用地指标上优先。
(2)对内没有发生非法占地行为,并且对历史遗留的非法占地行为均组织强制拆除复耕的给予重奖。
2、有关部门
对在土地共同管理工作中履职尽责、配合有力的有关部门,县委、县政府年终通报表扬。
3、举报人
各乡镇(街道)和国土局要设立非法占地举报电话,接到举报后,国土局要迅速查处,经查属实的,对第一报告人予以适当的奖励。
(二)问责制度
1、下列行为发生一次的,县委、县政府对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或对有关成员单位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追究其党政纪责任;
乡镇(街道)全年发生(总人口在1万人以上的乡镇(街道)5例,总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3例)以上的,年终考核中,对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对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评定为不称职,情节严重的责令辞职,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1)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因组织不力,对非法占地没有及时发现、及时制止,造成非法占地既成事实的;对违法用地、违章建筑不组织强制拆除或采取措施的;对有关部门不配合、不支持、推卸责任甚至妨碍、限制查处工作的;对涉及用地项目不严格把关的。
(2)各村(居)、社区两委没有及时发现非法占地的;非法占地没有及时制止并上报的;不积极配合协助有关部门查处非法占地案件的;村(居)两委干部对申请用地不严格把关的。
(3)法院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受理国土局申请的强制执行案件,受理后没有在规定期限内强制执行到位的。
(4)国土局未落实巡查责任,未在规定期限内发现辖区内新发生非法占地的;对乡镇(街道)、村及有关部门报告或群众举报的非法占地行为,未在规定期限内调查核实情况,导致违法用地行为未被及时查处的;对非法占地行为制止无效造成严重后果的和查处无法实施并未在规定期限内报告本级政府或告知有关部门的。
(5)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对未取得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单位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在国土局告知非法占地后,未依法在规定期限内查处非法占地建设施工单位的;对没有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给予供水的;在国土局告知非法占地后,对非法占地项目未及时停止供水,造成非法占地既成事实的。
(6)公安局对妨碍、阻挠、围攻、殴打依法执行公务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接到报告后没有依法处理的;对符合追究刑事责任条件的非法占地案件未在规定期限内立案侦查的。
(7)电力局对没有合法用地手续的建设项目给予供电的;在国土局告知非法占地后,对非法占地项目未及时停止供电,造成非法占地既成事实的。
(8)有关单位未履行职责,造成非法占地既成事实或导致违法事态恶化的。
各乡镇(街道)要相应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
2、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的责任:
(1)财政供养工作人员未经批准或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农用地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财政供养工作人员参与非法买卖集体土地、买卖户头的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村(居)、社区两委干部擅自将集体农用地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给予党政纪处分;情节严重的,按有关程序提请罢免其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四、切实履责,坚决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
各乡镇(街道)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认识珍惜和合理利用资源,依法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案件等有利时机,采取以案释法和利用典型案件进行法制教育等形式,大力宣传土地基本国情、国策,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努力在全社会树立依法保护、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光荣,破坏浪费资源、违法违规占有使用土地必将受到严惩的思想观念,为维护依法、规范、有序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成员单位要在协助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同时,切实将国土资源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列入工作日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实、抓好。按照各自职能,依法行政,不断强化措施,形成执法合力,坚决遏制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
本意见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意见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