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一轮扶贫开发目标
广西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 确定新一轮扶贫开发目标
广西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区平均水平,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具体要在5个方面有显著变化:一是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变,二是特色优势产业显著发展,三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四是社会保障事业显著改善,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12月26日下午,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本世纪前十年我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动员全区各方面力量,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自治区主席马飚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郭声琨强调,全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带着深厚的群众感情、带着高度的政治责任、带着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全区各族群众共同实现全面小康。
郭声琨在讲话中指出,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在“十二五”时期顺利开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高规格的重要会议,吹响了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号角。对我区来说,这是推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极好契机,也是我们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改善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极好机遇。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科学判断上来,把思路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安排部署上来,不断开创我区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郭声琨强调,要正确认识我区新阶段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原因,我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为让贫困地区群众尽快脱贫,历届各级党委、政府长期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作为始终不渝的庄重承诺,作为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地开展扶贫“接力”。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等历史性机遇,超强度、超常规地推进扶贫攻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1064万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安全问题,412万农村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群众收入显著增加,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4060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2000年的1176元、1058元增加到2010年的3454元、3037元,年均增幅分别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1.77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善,以水、路、电、房、校、基本农田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新农合全面覆盖了贫困县,等等。可以说,过去的十年是贫困地区发展目标实现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郭声琨指出,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区仍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扶贫的任务仍然艰巨。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以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开发式扶贫,坚持统筹发展,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共同推进,更加注重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更加注重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更加注重创新体制机制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
域指标达到全区平均水平,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具体要在以下5个方面有显著变化。一是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变。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所有乡镇和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实现行政村通班车,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无电贫困村和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二是特色优势产业显著发展。贫困地区科学种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三是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基本通网络宽带,户户通广播电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得到有效保障。四是社会保障事业显著改善。贫困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五保供养制度和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从2012年1月1日起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五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郭声琨强调,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要把握五个关系、实施五大工程。把握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扶贫开发与“五区”建设的关系,二是处理好突出重点与统筹推进的关系,三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四是处理好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的关系,五是处理好扶持帮助与自力更生的关系。实施五大工程:一是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程,二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攻坚工程,三是实施产业化扶贫示范攻坚工程,四是实施职业培训扶贫攻坚工程,五是实施生态扶贫攻坚工程。
郭声琨强调,做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扶贫开发作为头号民生工程,以“寝食难安、食不甘味”的精神去抓好这项工作。要以坚强的领导抓扶贫,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扶贫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同步实施。要以创新的机制抓扶贫,创新扶贫模式和方式方法,学习借鉴区外、国外扶贫经验,推进扶贫开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要以优良的作风抓扶贫,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真扶贫、扶真贫,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研究扶贫开发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以解决。要以强大的合力抓扶贫,继续强化专项扶贫,组织实施好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扶贫试点等专项工程,确保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切实加大行业扶贫力度,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营造全社会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为加快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马飚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区高度重视农村贫困问题,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摆在重要位置,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全力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扶贫开发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贫困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贫困人口收入较快增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产业扶贫开发初具规模;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贫困地区社会事业明显进步;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逐步提高;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加快。
马飚强调,在新的形势下,扶贫开发对象更加广泛,内涵更加丰富,任务更加艰巨,工作更加繁重,扶贫开发进入到新的攻坚阶段。这次全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出了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动员令。自治区将出台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及28个配套文件,充分说明了自治区党委、政府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强、措施之实,对促进我区贫困地区发展,加快推进富民强桂新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区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要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打赢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一要把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加强农村养老工作。二要加强劳动力培训教育,加快劳动力转移就业。三要加强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四要着力发展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五要加
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六要发展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夯实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基础。七要集中力量推进重点贫困区域开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八要实施贫困地区“易地搬迁、无土安置”与农民工公寓建设,帮助贫困群众建设易地脱贫的新家园。九要加强贫困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十要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形成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马飚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真抓实干,确保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认真分解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做到领导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要破除守旧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克服畏难情绪、发扬拼搏精神,树立大局观念、提高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升行政效能,加强协作配合、全面推动落实。要加强督查,强化考评,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支持一级的工作机制,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肩上有压力。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凝聚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
第二篇:打好我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新华社评论员:打好我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30日在北京闭幕。会议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形势,全面部署了未来1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对于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和政府矢志追求的目标。党和政府始终把扶贫减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把扶贫开发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长期任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把扶贫开发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减少贫困人口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成就,这一成就将彪炳史册。
近10年来,我国政府几次提高扶贫标准,扩大扶贫覆盖面,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畜饮用水问题大面积解决,自然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比例达到90%左右,儿童入学率接近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经过多年扶贫开发,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扶贫开发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看到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问题时有发生,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开发在我国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推进科学发展攻坚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我国的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从新的起点出发,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将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扶贫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社会保障相结合。在引导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必须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五保供养水平,不断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存保障。
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坚持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在编制专项扶贫开发规划分年实施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各部门的职能和特点,积极促进贫困地区水利、交通、电力、国土资源、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还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通过定点扶贫、东西部协作、社会各界参与等多种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开发建设。
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坚持外部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一方面,要通过专项扶贫资金、财政转移支付、部门建设项目、社会各界捐助、引进利用外资等途径,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不断探索参与式整村推进、小额贷款、贫困村互助资金等多种扶贫模式;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农村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广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干部群众自强不息、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实现这个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既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以更大决心、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必将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确保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顺利推进,造福全国各族人民,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位一体”战略构建扶贫开发工作新格局
新华网北京12月5日电(记者 林晖、于文静)在已经公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得到了广泛关注。
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阶段后,扶贫开发也逐步呈现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其中,专项扶贫主要指国家安排专门投入、各级扶贫部门组织实施,通过既定项目,直接帮助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行业扶贫主要指各行业部门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和项目,承担着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的任务;社会扶贫主要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从不同角度扩大扶贫资源,提高扶贫工作水平。
在《纲要》中,我国未来十年“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格局逐渐清晰:
——专项扶贫。包括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扶贫试点、革命老区建设等。——行业扶贫。包括明确部门职责、发展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等。
——社会扶贫。包括加强定点扶贫、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门的作用、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等。
目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构建了国家扶贫战略的完整体系,互为支撑,相互呼应,将共同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于文军:提高扶贫标准意味着什么?
11月29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宣布,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适应我国扶贫开发新形势,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的1196元提高了92%,更多低收入人口将被纳入扶贫范围。
邓小平曾指出,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就该考虑共同富裕问题,让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如今,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了,而大多数人未富,更让人揪心的是,还有相当数量的人饱受贫困的煎熬。虽然这些年,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也是严重存在的,我国的贫困线标准低于国际标准,这将拖我们奔小康的后腿,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次中央将扶贫标准一次提高将近一倍,我国的贫困线标准基本与国际接轨了,国内贫困人口的数量大幅增加,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将由2010年的2688万人增加至1.2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外)的近1/10,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穷人被纳入扶贫范围,会有更多的穷人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蛋糕,表明了中央自加压力,致力于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
事实上,现在政府有钱了,既应该也有能力加大扶贫力度了。需要看到的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在基本平衡——不平衡——新的基本平衡的矛盾运动中运行的,出现收入分配上的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异都是正常的,即使我们的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也会出现这类问题,也仍有具有相对意义上的贫困人口,问题在于,我们解决还是不解决?如何解决?这次中央将扶贫标准再次提高,表明中央从动态的角度来思量扶贫标准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政府财力进一步增强,扶贫标准还需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提高扶贫标准只是第一步,如何将扶贫资金落实到位,用得有效率,让真正的贫困百姓得到实惠,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政府部门要节衣缩食,精打细算,杜绝铺张浪费,降低包括“三公消费”。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不能把扶贫资金吃光、喝光、消费光,要利用好扶贫资金培育贫困群体的“造血功能”,“授人以渔”。中央确定贫困线标准是保底性质的,经济发达的地区应该在这一基础上再提高,因地制宜,将本地的低收入人群列入扶贫范围,把扶贫之火烧得旺旺的。
第三篇:打好我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新华社评论员:打好我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30日在北京闭幕。会议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形势,全面部署了未来1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对于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和政府矢志追求的目标。党和政府始终把扶贫减困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把扶贫开发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长期任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把扶贫开发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减少贫困人口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标志性成就,这一成就将彪炳史册。
近10年来,我国政府几次提高扶贫标准,扩大扶贫覆盖面,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畜饮用水问题大面积解决,自然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比例达到90%左右,儿童入学率接近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经过多年扶贫开发,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扶贫开发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看到扶贫开发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问题时有发生,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开发在我国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推进科学发展攻坚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我国的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从新的起点出发,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将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扶贫开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和社会保障相结合。在引导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经济结构,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生产,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必须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五保供养水平,不断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存保障。
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坚持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相结合。在编制专项扶贫开
发规划分年实施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各部门的职能和特点,积极促进贫困地区水利、交通、电力、国土资源、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还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通过定点扶贫、东西部协作、社会各界参与等多种方式支持贫困地区开发建设。
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坚持外部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一方面,要通过专项扶贫资金、财政转移支付、部门建设项目、社会各界捐助、引进利用外资等途径,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资金投入,不断探索参与式整村推进、小额贷款、贫困村互助资金等多种扶贫模式;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农村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广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干部群众自强不息、苦干实干,依靠自身力量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了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即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实现这个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既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以更大决心、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必将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确保全面小康社会建设顺利推进,造福全国各族人民,为人类发展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位一体”战略构建扶贫开发工作新格局 新华网北京12月5日电(记者 林晖、于文静)在已经公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得到了广泛关注。
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阶段后,扶贫开发也逐步呈现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其中,专项扶贫主要指国家安排专门投入、各级扶贫部门组织实施,通过既定项目,直接帮助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行业扶贫主要指各行业部门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和项目,承担着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的任务;社会扶贫主要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从不同角度扩大扶贫资源,提高扶贫工作水平。
在《纲要》中,我国未来十年“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格局逐渐清晰:
——专项扶贫。包括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扶贫试点、革命老区建设等。
——行业扶贫。包括明确部门职责、发展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等。
——社会扶贫。包括加强定点扶贫、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门的作用、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等。
目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构建了国家扶贫战略的完整体系,互为支撑,相互呼应,将共同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于文军:提高扶贫标准意味着什么? 11月29日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宣布,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适应我国扶贫开发新形势,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的1196元提高了92%,更多低收入人口将被纳入扶贫范围。
邓小平曾指出,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就该考虑共同富裕问题,让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大家共同致富。如今,一部分人已经先富起来了,而大多数人未富,更让人揪心的是,还有相当数量的人饱受贫困的煎熬。虽然这些年,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问题也是严重存在的,我国的贫困线标准低于国际标准,这将拖我们奔小康的后腿,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这次中央将扶贫标准一次提高将近一倍,我国的贫困线标准基本与国际接轨了,国内贫困人口的数量大幅增加,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将由2010年的2688万人增加至1.2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外)的近1/10,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的穷人被纳入扶贫范围,会有更多的穷人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蛋糕,表明了中央自加压力,致力于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
事实上,现在政府有钱了,既应该也有能力加大扶贫力度了。需要看到的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在基本平衡——不平衡——新的基本平衡的矛盾运动中运行的,出现收入分配上的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异都是正常的,即使我们的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也会出现这类问题,也仍有具有相对意义上的贫
困人口,问题在于,我们解决还是不解决?如何解决?这次中央将扶贫标准再次提高,表明中央从动态的角度来思量扶贫标准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和政府财力进一步增强,扶贫标准还需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提高扶贫标准只是第一步,如何将扶贫资金落实到位,用得有效率,让真正的贫困百姓得到实惠,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政府部门要节衣缩食,精打细算,杜绝铺张浪费,降低包括“三公消费”。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不能把扶贫资金吃光、喝光、消费光,要利用好扶贫资金培育贫困群体的“造血功能”,“授人以渔”。中央确定贫困线标准是保底性质的,经济发达的地区应该在这一基础上再提高,因地制宜,将本地的低收入人群列入扶贫范围,把扶贫之火烧得旺旺的。
第四篇:关于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共XX县委
XX县人民政府
关于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按照《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扶贫开发的若干政策意见》、《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纲要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意义
新世纪以来,我县坚持以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为统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各项扶贫开发措施,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面貌全面提升。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91元,贫困人口由2001年的18.14万人下降到2010年的3.98万人,成功摘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帽子,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前,我县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发展相对不足的县情还没有根本改变,中央提高扶贫标准后,全县扶贫工作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增加,城乡、区域、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扩大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 1 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部分家庭因病因灾因残返贫等问题仍较突出,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扶贫开发工作事关XX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是进一步巩固提升现有扶贫开发工作成果,切实提高贫困群众自身致富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确保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是跻身全国百强县、建设幸福新XX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各乡镇(区)、县直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注重扶贫开发实效,全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二、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范围、标准和对象
(一)扶贫开发范围:全县分布在大中型库区、江淮分水岭地区及交通闭塞偏远地区的重点村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其中,列入国家规划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为主战场,实行扶贫攻坚;列入省、市级规划的重点村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给予重点支持。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残疾人及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等特殊贫困群体给予扶贫开发政策倾斜。
(二)扶贫标准:执行国家扶贫标准,即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
(三)扶贫对象:低于扶贫标准且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力求做到应扶尽扶。
三、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及重点
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贫困人口数量 2 比2011年减少一半,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农民平均增长水平;到2020年,扶贫对象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扶贫对象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目标。为此,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实施整村推进扶贫。以列入规划的重点村为对象,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项目、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把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化扶贫、互助资金扶贫、农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扶贫等有机结合,先易后难,分批实施,努力实现“六通”、“十二有”目标:
六通:
1、通油(水泥)路。行政村实现通沥青或水泥路,提高自然村间的道路硬化率。
2、通电。行政村解决生产生活用电,自然村解决生活用电,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基本实现户户通电。
3、通广播电视。20户以下已通电的自然村,能够接收中央和本省的4套以上广播和8套以上电视节目,力争实现户户通。
4、通网络。行政村通宽带。
5、通电话。行政村通有线电话,无线通信信号全覆盖。
6、通邮。基本实现自然村通邮。
十二有:
1、有安全饮用水。村内大多数居民能够饮用安全的饮用水。
2、有安居住房。村内缺房和危房户基本解决住房问题。
3、有一项特色主导产业。
4、有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或增收产业。行政村人均达到一定面积的旱涝保收田。
5、有扶贫互助社。村内至少建立1家扶贫互助社。
6、有学前教育。行政村适龄儿童能够上幼儿园或学前班,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7、有卫生室。行政村有经县级卫 3 生部门批准的标准卫生室。
8、有文化室和农家书屋。行政村有开展文化、科技活动的固定场所和农家书屋。
9、有卫生厕所。村内大多数农户有卫生厕所。
10、有体育健身和民族文化活动场地。
11、有沼气。有条件的农户发展沼气能源。
12、有农家超市(便利店)和农资放心店。
(二)实施互助资金固点扩面和产业化扶贫。一是积极推进互助资金固点扩面。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办、固点扩面、稳步推进”的方针,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互助资金试点,力争扶贫互助社覆盖到具备办社条件的贫困村。建立健全双层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外部监管和业务指导,加强风险防范力度,确保互助资金的高效运转、可持续发展。二是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加大贫困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现代养殖和优质粮油等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构建“一村一品”、“多乡一业”特色支柱产业的新格局,并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发挥规模效益,增强贫困地区经济实力,带动农民增收脱贫。大力扶持专业大户、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庄),扩大经营规模,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快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生态观光、乡村休闲旅游等农业相关产业。大力发展农村合作服务组织,建立与农户有机结合机制,拓展产业扶贫领域,开辟贫困农民增收门路,让贫困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实惠。
(三)实施科教文卫扶贫。一是实施科技文化扶贫。继续安排科技扶贫示范项目,每年建立2至3个科技扶贫示范基地,推广示 4 范成果。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采用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实用技术。注重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应用和推广,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支持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等项目向重点村倾斜。继续开展文化扶贫试点工作和文化下乡活动。二是实施教育扶贫。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基础教育教学水平,缩小教育发展差距。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面落实高校、高中教育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实施基础教育援助活动,开展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活动,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重点通过增加学校配套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开展扶贫助学,每年资助在校贫困大中专学生不少于200名。三是实施卫生计生扶贫。切实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医疗服务卫生体系建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保障水平。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实施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开展诊疗服务、临床教学、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提高县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改善就医条件。坚持扶贫开发与人口计划生育相结合,提高计生保健服务水平,利用行业资金,改造贫困村卫生室、乡镇计生服务所、贫困村计生服务室。进一步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不断提高贫困地区计划生育户发展能力。
(四)实施“就业援助”扶贫。坚持劳动力资源开发与转移相结合,大力实施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工程,依托城市、重点城镇、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劳务产业,走市场化、技能化、品牌化、产业化路子。充分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新 5 型农民培训等项目,加大对农村贫困家庭特别是农村独双女户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的中长期培训,不断提高务工人员的技能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紧紧抓住合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机遇,组织和引导贫困地区劳动力进城进镇务工经商、转移就业。鼓励通过转让、入股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就近就地转移农民就业。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贫困农户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
四、建立健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加大县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县财政投入机制,每年县财政预算安排不少于32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并按一定比例逐年增长。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级扶贫专项资金,用足用好国家及省市扶贫开发政策;积极争取扶贫贴息贷款,对发展新兴产业和巩固提升传统产业进行贴息扶持;实施互助资金试点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三是整合部门资金。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集中使用、各负其责的原则,积极整合扶贫开发与交通、水利、农业、科技、教育、卫生、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等各类涉农资金,提高扶贫开发成效。四是整合社会帮扶资源。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扶贫开发,积极引进外省、外市和外县扶贫项目和资金,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扶贫开发投入格局。
(二)加强扶贫开发政策支持。将省、市、县实施的民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小流域与水土流失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建设、生态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农村清洁工 6 程、农村危房改造等投资项目向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倾斜。新增建设用地优先满足贫困村农户集中建房用地和贫困地区小城镇及产业聚集区建设需要。在土地整治项目安排上向有条件的贫困村倾斜。认真落实各项扶贫税收优惠政策,加大产业项目扶持。加强人才保障,选派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专家到贫困地区开展对口帮扶或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任职,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建立大扶贫工作机制。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扶贫村制度,实行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在职领导每人定点联系1个贫困村的帮扶制度。统筹安排全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医疗机构、大型企业、金融机构等开展联系乡镇、驻村的对口帮扶活动,形成大扶贫格局。组织和动员各类企业到贫困村兴建基地、联办企业,带动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结合美好乡村建设以及“城乡互联、结对共建”等活动,组织1名或多名党员干部、采取多项措施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做到不脱贫不脱钩。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到贫困乡镇参与经济建设,兴办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
五、加强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组织领导。坚持“县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各乡镇(区)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综合协调职能,加大统筹、整合资源力度; 7 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履行职责,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县扶贫办负责全县扶贫开发的日常管理工作;县发改委负责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县财政局负责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县审计局、监察局负责扶贫资金的审计和监督;县统计局负责依法做好有关信息采集、整理、反馈和发布工作。县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配合,合力攻坚,确保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顺利推进。
(二)完善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理顺扶贫开发工作机构,各乡镇(区)要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从事扶贫开发工作。要加强县扶贫机构队伍建设,充实人员,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水平。要将扶贫系统干部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规划。扶贫工作机构要大力加强思想、作风、廉政和效能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可靠党性强、业务精通作风实、纪律严明为政廉、克难奋进打硬仗、精神饱满形象好的扶贫工作队伍,切实提高执行能力。
(三)加强贫困监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贫开发统计与贫困监测制度,健全各级贫困统计监测调查机构,落实工作经费,完善监测手段,全面提高贫困监测能力。建立扶贫开发动态监测体系,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扶贫开发动态,规范相关信息的采集、整理、反馈和发布。完善扶贫对象识别机制,根据贫困统计监测调查情况,对扶贫对象实行建档立卡和动态管理。加强贫困监测数据信息交流和共享,为各部门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打好基础。
(四)加强扶贫开发研究和宣传工作。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系统总结扶贫开发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决策水平和实际能力。抓好扶贫开发信息网络、通讯、广播电视建设,提升扶贫宣传与信息工作手段。继续加大扶贫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扶贫开发政策、成 8 就、经验和典型事迹,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采取新对策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采取新对策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冯世民 伍克珍 陈量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近期,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一精神,扎实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目标,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思考,形成粗浅看法,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提升扶贫开发质量和水平,确保如期完成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目标任务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
一、正确认识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扶贫开发步入了历史发展的最佳时期。一是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贫困地区的发展,始终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认真落实扶贫纲要,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增加扶贫投入,着力改善重点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扶贫开发成效。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的安居温饱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把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到重要位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坚持从治本入手,治穷先治愚;坚持项目进村入户,集中力量抓突破;坚持全社会发动,形成扶贫攻坚的整体合力,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二是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贫困人口减少逐步加快。
2、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继续改善。
3、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4、贫困地区整体经济水平有所提高。
5、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三是扶贫开发积累了宝贵经验。
1、全面实施强农惠农政策。
2、较大幅度增加扶贫投入。
3、全力推进重点工作。
4、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5、广泛动员社会参与。
6、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四是扶贫队伍能力水平不断提高。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扶贫开发的各项任务,着力在五个方面工作得到提高。一是坚持认识到位、思想统一。二是坚持振奋精神、奋发有为。三是坚持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四是坚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五是坚持廉洁从政、秉公用权。造就了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的扶贫队伍。但是扶贫开发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一是扶贫对象规模仍然庞大。根据各地统计,建档立卡实际需要扶持的工作对象在14.9万人左右。消除贫困的难度加大。
1、目前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更差的地区。
2、劳动力素质偏低。
3、贫困农户家计薄弱。而刚刚越过温饱线的低收入家庭如遇到灾害、市场风险和家庭变故时就会返贫,同时贫困群体的弱势地位突出,贫困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二是相对贫困问题日益凸现。
1、贫困人口规模仍然较大。
2、致贫返贫因素仍然较大。
3、相对贫困日益突出。
4、在新的发展阶段,贫困的流动性问题需引起关注。
5、人民群众对新阶段的新期盼。三是连片贫困地区发展滞后。全县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高寒山区,尤其是三区、四区、五区的乡镇最为突出。其共同特征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生产手段落后、粮食产量低、生活能源短缺、收入来源单
一、就业机会少、信息闭塞、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及资源开发困难,脱贫解困艰难等。因此,解决好连片贫困地区的发展是解决全县贫困问题的重要内容。四是片区以外的贫困问题仍然突出。
1、基础设施较差,经济结构单一。
2、农业抗灾能力弱。
3、发展能力较慢。
4、致贫原因复杂。
5、农民素质欠缺。
6、城乡发展差距大。
7、经济文化落后。
二、准确把握扶贫开发呈现的新特点
(一)工作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贫困农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扶贫开发的任务以由过去解决温饱为主转变为稳定解决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一是工作对象由特困人口到低收入贫困人口的变化。随着特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特困人口已逐步进入低收入贫困人口的范围内,扶贫对象也随之进入以低收入贫困人口为重点对象。二是贫困人口的贫困标准发生了变化。扶贫开发以特困人口为重点,今后扶贫对象以低收入贫困人口为重点,对象转换由此带来数量的变化。按照新阶段国家确定的贫困标准。三是扶贫目标由解决温饱问题到为实现小康创造条件的变化。四是扶贫内容由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经济和社会统筹发展的变化。五是扶贫方式由以户为单元到整村推进的变化。
(二)工作思路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的深入开展,扶贫开发步入了开发扶贫与生活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一是在扶持对象上,过去主要瞄准绝对贫困人口,同时关注低收入人口,现在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二是在制度安排上,过去主要地开发式扶贫,现在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不断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救助体系,实行开发扶贫和生活救助“两轮驱动”;三是在主要任务上,过去专项扶贫工作范围比较宽泛,随着大扶贫格局的开发有成,现在专项扶贫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更要强调瞄准贫困户。
(三)工作对象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是1196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为扶持对象,而现在是230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人口作为扶贫对象。特别是扶贫对象的分布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县的贫困县绝大部分是分布在高寒山区的汀坪乡、五团镇、白毛坪乡、丹口镇、兰蓉乡等,基本呈现集中分布的状态。
1、生态脆弱型集中连片贫困乡镇。
2、生存条件待改善型连片贫困乡镇。
(四)工作重点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央明确要求,要把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在我县主要集中于高寒山区。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把握宏观环境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影响。二是适应拉动内需政策,增加扶贫开发投入。三是利用良好金融环境,为贫困地区企业和贫困农户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四是努力增加贫困农户受益的机会。要结合整村推进、移民扶贫、灾后恢复重建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五是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础,坚持开发和保护相互促进,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六是实行整体推进和县经济工作六个重点突破相结合,提高扶贫开发的综合效益。
三、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的新举措
针对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必须因时而异,及时调整扶贫思路的对策,统筹扶贫开发全力抓好片区、重点贫困村的基础、产业、劳务、组织和扶贫对象户等帮扶工作,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基础建设突出抓好特色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形成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实施,全面完成新十年扶贫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一)突出重点,举全县之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目前既是扶贫开发工作形势最好的时期,也是对扶贫工作要求高,任务更重的时期。一是认真摸清底数,找准致贫原因。
1、贫困人口规模依然庞大,返贫面临新的压力。
2、发展严重不平衡,连片特困地区的矛盾更加突出。
3、自然灾害威胁严重,防灾抗灾能力不足。
4、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相对贫困现象凸显。
5、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社会形态特殊,公共服务欠缺,贫困人口比例大。二是全面理清思路,科学制定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继续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事业,积极开展反贫困领域经验交流。促进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同时要把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一并纳入扶贫开发的工作范畴,以便整合政府现有相关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做实新十年扶贫规划。
1、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启动新十年整村推进。2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促进贫困群众增产增收。
3、组织开展扶贫培训,提高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4、做好集中连片综合开发,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5、做实“两项制度衔接,积极探索扶贫到户。
6、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快发展内在活力和内生动力,千万百计在产业开发,人才开发,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支持。
7、围绕“两个提高”(提高扶贫标准,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开展工作,全面完成“七大任务”(整村推进、移民扶贫、雨露计划、产业扶贫、连片开发、保障扶贫、建设扶贫),有效破解了“一个难题”(“一体化”同步推进),实现“两个目标”(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8、围绕城步扶贫规划,要千方百计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资金、项目、技术扶贫投入上向国家争取更多的支持。三是出台特殊政策,扶持区域发展。
1、研究制定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及配套法规政策的保障机制。
2、制定特殊的教育优惠政策。
3、完善扶持支柱产业发展政策。
4、出台提高特困民族县发展资金额度政策。
5、加大民生项目建设和补助标准等。
(二)全面统筹,认真抓好片区以外重点县和面上贫困乡镇的扶贫开发工作。片区以外贫困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一要纳入总体规划。主要在改善生产条件:基本农田建设,水利建设,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二要落实扶持政策。
1、落实配套资金减免政策。
2、落实倾斜扶持发展政策。
3、落实帮助培养人才政策。
4、落实财政转移支付特殊扶持政策。三是安排专项资金。主要在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特殊困难群体、集中集中连片开发、易地搬迁。
(三)科学部署,以整村推进为平台重点抓好贫困村的扶贫工作。一是加快以“三个确保”为主的整村推进步伐。人口较少民族聚居贫困村要全部安排。财政扶贫资金要继续向“三个确保”贫困村倾斜。二是发展防灾避灾产业。打破贫困地区传统农业,适当加大设施农业的投入比例,同时,扶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贫困地区产业化组织程度,三是加大“雨露计划”力度,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解决一些返乡农民工的实际问题。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移民扶贫。五是开展贫困村综合治理试点。六是突出抓好组织保障,着力提高贫困村发展能力。
(四)扶贫到户,努力提高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入户率。一是以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为载体,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对象户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定衔接,瞄准贫困人口,全面实施扶贫开发政策,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把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增收放在重要位置加大整村推进力度。二是以改善和保障民生为基础,进一步协调相关部门使各强农惠农政策向扶贫对象户倾斜。
1、强化特惠政策,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
2、实施板块开发,集中解决特殊连片贫困地区落后面貌。
3、突出素质建设,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4、重视产业扶持帮助贫困人口建立稳定收入来源。
5、实行异地开发,帮助贫困群众告别恶劣生存环境。
6、围绕城乡统筹,完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机制。三是以瞄准对象为核心,集中帮助扶贫对象户实施一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结合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实际,认真做好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加快奶业、菜业、竹木业、养殖业,果蔬种植、苗圊培育、优质稻种植等产业扶持力度,增强产业发展能力。
(五)创新机制,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新格局。一是要整合政策扶贫力量。要按照“资金渠道不变,基本投向不变,统筹捆绑使用”的原则,将财政扶贫资金和发改、水利、农业、交通等涉农政策、项目、资金进行捆绑,按计划和规划集中投入到农民脱贫奔小康大业上来,切实解决好农村现实而紧迫的民生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要整合企业扶贫力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扶贫作用,搞好政策对接和信息沟通,通过招商引资,广泛吸纳企业资本投资扶贫开发,鼓励支持企业参与扶贫开发,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及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扶贫帮困活动,进一步拓宽扶贫渠道。三是要整合社会扶贫力量。通过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等办法,大力发动社会力量投身扶贫开发,充分利用扶贫的政策优势,实施银企互动、企农互动,构建“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三位一体”的全方面扶贫新格局,同时专项扶贫要重点扶持贫困乡村产业发展,提高贫困农户收入水平;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要重点解决贫困乡村环境改善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基本素质。使贫困人口生产有基础,生活有保障,发展有潜力,实现统筹解决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等实际问题,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精神,坚决打好连片特困地区城步扶贫攻坚战,让苗乡贫困群众早日步入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