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一把手负责制"负面效应

时间:2019-05-13 01:4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有感于"一把手负责制"负面效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有感于"一把手负责制"负面效应》。

第一篇:有感于"一把手负责制"负面效应

有感于“一把手负责制”负面效应

岁末年初,名目繁多的会议特别多,内容大都涉及热点、难点问题,诸如“防止禽流感”、“拖欠民工款”、“今冬明春安全问题”、“年终送温暖活动”等等。然而,这些会议都强调要“一把手”参加并负总责。对此“一把手负责制”有点感想。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提出“一把手负责制”过多过滥。从网

络上搜索“一把手负总责”关键词,仅用0.79秒,就出现了278000个相关查询结果。类似“人口、资源、环境”实行各级党政一把手要负责制外,还有“官煤勾结遏制矿难一把手负总责”、“党报党刊发行一把手负总责”、“高教改革一把手负总责”、“退耕还林一把手负总责”、“安全工作一把手负总责”、“‘防非’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党风廉政一把手负总责”、“军转干部安置一把手负总责”、“落实扶贫计划一把手负总责”、“机关作风建设一把手负总责”等等……提出“一把手负总责”说法过于概念化,任何工作都是靠一件一件的具体任务落实来保证的。如果没有领导班子的“分工负责和各司其责”,那么“一把手负责制”只能是一种口号。提出“一把手负责制”关键是要发挥班子全体人员的积极性,而不是处处身先士卒,事必躬亲。

二、“一把手”不是“三头六臂”。在现实中提出“一把手负责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特别是在现行体制下,“一把手”当然要对全局性、关键性、重要性的工作负总责。既然实行的是“一把手负责制”,那自上而下又为何又热衷提出“一把手负责制”呢,恐怕还是内部运转不协调造成的后果。除了总体上“一把手负责制”外,不能把一些过于具体的小事情也都要求“一把手负责制”。要知道“一把手”只有一个,也是一个具体的活人,并非三头六臂。一些来自街道基层的“一把手”对名目繁多的会议苦不堪言,甚至一周5个工作日白天都在开会,只能用晚上时间回去贯彻,更谈不上深入深层解决实际问题了。如果什么事情都要求“一把手负责制”,那么为何还要配备“二把手”、“三把手”做什么呢?

三、要慎重提出“一把手负责制”。邓小平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不能正确执行民主集中制,直接影响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全局,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不难看出,当前在一些地方实行的“一把手负责制”不是建立在民主基础的“负责制”,而是成了“一把手专权制”,完全背离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过分强调建立以“一把手负责制”为中心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容易造成下级“一把手”只向上级“一把手”负责,而不把自己周围的同事和群众放在心上。如干部考核制度形同虚设,内部监督机制尤其对一把手的监督几乎失灵。于是,“一把手”在本企业、机关、单位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极易形成“一言堂”和对“一把手”的监督缺位。因此,“一把手负责制”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在强调“一把手负责制”的前提下,必须强调“分工负责和各司其责”。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一把手负责制”容易权力垄断。现实中出现许多腐败现象,或多或少同“一把手负责制”有些联系。许多单位“一把手”一个人说了算的实质,就让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变成了一言堂,使党委分工负责制变成了决策权、执行权、用人权、财政审批权、使用权、监督权上的独揽。因此,就会让腐败分子感到当县委书记就是与县长不一样,当“一把手”就是比副职有天地差别的感觉来。因为“一把手”可以把监督、人事变成打击别人、排斥别人的手段;因为“一把手”的随心所欲,使公共财务变成了自己吃喝玩乐的小金库;因为“一把手”权力过大,使党员生活流于形式,基层组织涣散,民主选举成了维护“一把手”权力的工具,使监督成为“真空”;而在选才用人上,由于“一把手”说了算,因此就有了任人唯亲、拉关系和跑官要官的现象。

第二篇:一把手负责制是否已经彻底破产

一把手负责制是否已经彻底破产

最近,媒体纷纷揭露一把手腐败案件,比如国企惊天大案。据2009年2月21日《武汉晚报》报道,20日,武汉市纪委领导在全市纪监机关查办案件工作会议上总结办案经验时表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违纪手段升级、利益形式多样、“一把手”违纪多发等三个新特征。据了解,2002年以来,武汉市因贪污贿赂受处分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一把手”占了44%。

为什么一把手如此腐败?我以为跟前些年推行的“一把手责任制”有关,一把手权力过大,一手遮天,一支笔把财权,一句话把人权,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必然产生霸权,独断专行,官僚主义,以权谋私,自然就腐败啦!

“一把手”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的负责人,是班长。这样的位置,使“一把手”具有多重身份。对上,他是下一级政府的负责人,代表这级政府接受上级政府的领导;在本级,他是该级政府的最高领导者,拥有最高领导权;对下,他代表上级政府,体现对下级政府的领导;对外,他代表政府,是政府的代言人,体现政府的形象。

为什么要推行一把手负责制呢?实际上是想借用资本主义制度的管理模式,即董事长负责制,其实别人的董事长负责制是很严密的,董事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我们却是邯郸学步,好的没有学到,把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给丢了。

毛主席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管理干部上形成了一系列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措施,比如集体领导原则,有事集体商量决定;比如民主集中制,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比如定期汇报制度,定时组织生活制度等等,这些都保证了我党政治生活的民主性、规范性和科学性。而一把手负责制把着一些好的制度和做法全否定了,使权利成了无缰的野马,失去控制和监督。后30年的实践证实以前是正确的,这才是真理,违背了就会吃大亏,犯大错误。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尤其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其“失监”、“漏监”、“弱监”、“难监”现象仍然存在。如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落马”后曾说过,“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对我而言,如同是牛栏关猫,进出自由。”原山东省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也曾说过,“官做到我这一级,就没人能管了。”在用人上,该使用什么样的人,提拔什么样的人,重用什么样的人,由“一把手”说了算;在决策工作上,一项工作该不该干,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由“一把手”说了算;在批建设施工项目上,该不该批,批给谁,批多少经费,还是由“一把手”说了算。这正如英国阿克顿爵士的一句名言所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武汉市2002年以来,因贪污贿赂受处分的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一把手”占了44%就是明证。这些“一把手”的倒下,除了私欲的膨胀、道德的沦丧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外部环境缺少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导致他们滥用权力而发生腐败,最终误党、误国,害己、害家。

解决的办法就是“不折腾”,恢复原来的有效原则和办法:集体领导制、民主集中制、定期汇报制、民主生活制等。必须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强化上级组织、班子成员、人民群众、社会舆论等四个方面的监督。

第三篇:浅谈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浅谈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摘要: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科学技术是中性的,本身无所谓好与坏,而关键在于使用科学技术的人。本文主要阐述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以及所要解决的措施,同时也要反对两种不正确的观点,即唯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目的就是引起我们对科学技术作用的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使科学技术更好的造福于我们整个人类。

关键词:科学技术;发展;负面影响

19世纪末,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家本雅明说:“科学是一把双刃剑,这一点人类迟早会明白”。20世纪验证了本雅明的预言,人类以科技接近自然,但却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表现

1.科学技术面临的社会问题。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对自然地了解和驾驭能力越来越强,人类在战胜自然地同时,科学技术却给人类带来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和生物制品与生态安全问题等。1962年,雷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揭示了:“19世纪末,已有六种工业致癌物质为人类所知,20世纪创造了无数新的致癌化学物质,并且使广大群众与它所亲密的接触。”[1]正是因为这些致癌物质中的一种叫DDT的化学杀虫剂喷洒到空气中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引起了一系列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那个春天死寂一般的宁静。在长江流域,一些人为一点点的蝇头小利长期对森林滥砍滥发,水土流失严重,最终导致1998年百年一遇的长江特大洪灾,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2]

2.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伦理道德问题。1997年,第一只体细胞克隆羊“多利”的诞生,使克隆技术从此不断在技术上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克隆技术的成功实践是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壮举,是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由此产生的伦理学问题是不可忽视的。比如,个人能否违背自然规律去自由选择后代性别,这样又如何来保证正常的人口性别结构?如何确定无性生殖出来的人与提供遗传信息的人的伦理关系?用克隆技术改造人种,可能导致人的面目、本性和情感的改变,家庭和社会秩序失常,人类遗传进化紊乱和基因库退化,这些问题如何解决?特别是,如果繁殖出“动物人”杂种、制造出“类人机器”,那么又如何将人类和动物区别开来等等。”[3]面对克隆技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也说:“鉴于我们最为珍视的信仰和人性的观念,克隆人必然要将引起人们深深的忧虑,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是诞生在实验室以外的奇迹。”[4]综上所述,科学技术在人与社会、伦理道德方面产生的负面影响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我们需要反思造成这些不利影响的原因是什么并克服之,从而更加有利于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影响,从而造福人类社会。

二、科学技术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

1.科学技术自身的缺陷,这是产生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都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也不例外。例如,1946年出现的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体积庞大且十分笨重、技术速度十分慢、实用效果并不理想,然而,今天的计算机已突飞猛进的向前高速发展着,不仅体积越来越小且计算速度相当快、实用性相当强,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现实利益的需要,说到底也就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一己之私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所说:人在本质上社会性的。也就是说生活在社会上的人都是现实的人,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大到一个集团或国家无不是如此。由于受经济利益或政治文化等因素的驱使,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也无不受到巨大的影响。一个小果农或小菜农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竟然用具有剧毒的化学药剂乙烯利来催熟水果或蔬菜,以期蔬菜、瓜果早上市卖个好价钱。当今头号强国美国为了自己经济利益的需要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度向海湾地区和主权国家南斯拉夫投下了贫油弹,给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带来了贫血、肿瘤等疾病等巨大的灾难。马克思认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种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得尺度来建造。”[5]正是现实利益的驱使,使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在现实世界中还有不小的市场,归根到底还是人的价值选择或科学技术滥用的问题。

3.人类认识水平的限制也是科学技术产生负面影响的一个重要前提。每一个人或某一代人受客观事物的本质、社会历史的实践水平、主观条件等限制,往往对某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难以预见或根本无法预见的后果。正是由于人类这种认识的局限性,导致了盲目滥用科学技术,最终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和代价。1962年,雷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做了这样的描述: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人们大量使用含有机氯化物的剧毒杀虫剂六六六或DDT来杀虫,以提高粮食的产量。短期内取得了杀虫的效果,粮食产量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然而,这些剧毒物的制作者和使用者们却全然没有预见到这些杀死害虫的毒物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贻害无穷。“人类制造的杀虫剂,无异于为自己种下了一棵毒果。”[3]如上所述,引起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因素如此之多,这犹如给唯科学主义者一针清醒剂,使他们从中更加清醒地来认识科学技术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从中最大限度的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作用,克服科学技术负面影响来造福人类。

三、面对科学技术负面影响而采取的措施

1.辩证的看待和使用科学技术。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技术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运用它,究竟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完全取决于人类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4]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既可给人类带来积极的影响又可给人类带来负面的影响。然而,科学技术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它是中性的,要想让科学技术是造福人类还是祸害人类归根到底还得取决于人类自己。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火药无论是用来伤害一个人,或者是用来给这个人医治创伤,它终究还是火药。”[2]中国人利用火药来做烟火,而西方人却用在军事上,后来对其他国家的入侵起了重要的作用,给其他国家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指南针中国人用来看风水,而西方人却用来做航海技术、争夺世界霸权等的辨别方向;飞机的发明给人们带来了交通的便利,节约了人们的时间,而却被恐怖分子用来撞击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对于科技的负面影响例子不胜枚举,就看发明和使用科学技术的人怎么来使用它了。

2.对科学技术的发明者和应用者进行科学技术伦理道德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尽量减少科学技术负面影响,从而使科学技术更好的造福人类。“所谓科学技术伦理道德是指科技活动的道德引导,它规定了科技创新活动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想行为规范。规定了科技发明者和使用者在发明和使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告诉和教育发明者和使用者什么样的科技行为是善的,什么样的科技行为是恶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2]这样无形当中就提高了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明确了他们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遵守它和执行它,从而更加有利于避免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如阿·汤因比说:“要消除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内心革命性变革,对付力量所带来的邪恶结果,需要的不是智力行为而是伦理行为。”[1]

3.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方法来取代原有科学技术的缺陷,进而运用已有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未来作出预测,从而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造福人类。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一些对人类有害的东西将逐步被淘汰并被新的科技发明所取代。含铅的汽油逐渐被不含铅的汽油所取代;氟利昂破坏臭氧层逐渐被一些环保的制冷剂所取代;一些具有剧毒的杀虫剂也被禁用等等。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的积极影响对未来作出预测,从而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对经济的发展情况的做出预测,对整个城市规划做出预测,对地震、海啸做出预测等等。2004年12月,在太平洋发生地震、海啸之前,太平洋预警中心向太平洋海域地带发出了可疑的地震信

号并作出了及时预测,使该地区的人们早有准备,减少了地震或海啸带给人们的巨大损失。

4.建立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体系;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一些贪图经济利益的国家要及时放弃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的单调的经济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利用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来造福整个人类。

四、辩证的科技价值观

在对科学技术的社会评价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个是技术悲观主义,一个是技术乐观主义。技术乐观主义认为技术可以最终解决技术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问题。技术悲观主义关注技术效应的人文评价,关注人的发展和幸福,基本上否定技术的社会价值。我们应当树立辩证的科技价值观,不走极端。

1.科学技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利剑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没有科学技术,人类也不会比动物高明多少。人类借助科学认识自然,借助技术改造自然。科学技术是人类用来劈开人与自然之间屏障的利剑,有了它,人类才能更接近自然,最彻底地融入自然,最充分地发展自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发展的直接动力,发展是硬道理,人类前进的步伐是不可阻挡的。人类如何可能丢了这把剑老老实实回到原始社会呢?认为科学技术有负效应就主张废弃是因噎废食。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 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它是在人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把科学看成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看成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2.双刃是科学技术这把利剑本质属性 科技这把剑是双刃的,益处和弊端相生,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多发挥科技的正面效应,降低负面效应--创造价值,尽量减少损失。核技术可以用来建核电站发电为人类造福,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毁灭人类。克隆技术可以用来治疗疾病,也可以用来制造怪物。科技可以让人心情舒畅,也可以让人精神崩溃。

3.使用科学技术这把双刃剑的哪一刃,取决于人 把握和应用科技的主体是人,人是有价值取向和能动性的,因此,真正决定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后果和负有责任的是人,而科技本身是没有责任感可言的。核技术是被用来建核电站还是用来造原子弹,这种选择是人类自己做出的。所以,我们不应责备科技,甚至要求抛弃科技,回到原始。我们要做的是,控制人类错误的选择,甚至自私、损人利己的心态。科技是人的主观活动的产物,所以应该从根本处做起,即从人自身做起——科技革命和人自身的革命。

4.使用科学技术这把剑,要有科技理性和人文情怀的统一在运用科技时,我们提倡重视人文理性,同时,更注重科技理性与人文理性的协调与统一。物质生产力要想进一步提高,科学技术必须有更大的发展,科技理性必须更加发扬光大,但人文理性应当对科技理性进行有益的渗透和补充。其实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凸现着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关心和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的追求,这也表明了人文理性的历史需要。人文对科技的指引作用不可被抹杀,那种完全的工具理性终有一天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五、结语

科技的负效应会伴随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出现,对此没有一劳永逸的万全之策,但是只要我们树立辩证的科技价值观,以人为本,正确地使用科技,把科技的负效应降到最低,社会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就能保持长久的和谐。

参考文献

[1]丁长青.科学技术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肖峰.哲学视域中的技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王伯鲁.技术究竟是什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赵建军.追问技术悲观主义[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5]官宪.浅论科学技术的负效应[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3).

第四篇: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

摘 要: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是伴随着人类运用技术改造、控制自然的能力大幅度增强而逐步出现的一种压抑、否定主体生存的消极现象,它常常导致自然危机、社会危机等, 严重困扰着当今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技术负面效应的产生既有政治、经济上的原因,也有理性、认识上的原因。技术的负面效应是可以消除的,通过明确政府部门和技术工作者的责任、促进技术自身的发展、增强技术伦理意识,是目前应当采取的有效重要措施。

关键词:科学技术;负面效应;和谐发展

一、绪论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为人类逐步认识茫茫宇宙和奥妙的世界提供了必要手段,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是,当人类在对科技的巨大作用歌功颂德的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加速发展,科技的负面效应也正日益明显和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如资源匾乏、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物种濒危、人际关系淡漠、伦理失却、人文精神丧失、科技造假等等,这些都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潜在而巨大的威胁,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也因此越来越为学术界和理论界所关注[1]。

二、技术负面效应理解与表现

人们愈来愈意识到,在以应用技术谋求多方利益的同时,否定性因素也随之出现,这些否定性因素就是技术活动产生的负面效应。技术的负面效应正是随着人类对自然改造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发展的,是随着人类的认识能力的提高而逐渐暴露出来的。它是在人类运用技术改造和控制自然界而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束缚压抑主体、威胁和否定主体生存与发展的消极现象[2]。技术负面效应事实上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等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出现的冲突与矛盾,它直接造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对于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3]:第一,从自然领域来看,科技负面效应是指科技应用过程中对自然界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第二,从人文领域来看,科技负面效应是指科技应用过程中对人类这一主体本身及其精神层面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第三,从社会领域来看,科技负面效应是指科技应用过程中对社会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第四,科技负面效应不论是涉及到自然领域,还是社会方面,其最终都是损害了人类需要和利益。

技术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自然危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工业文明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等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已构成了现实的威胁[4]。现代科学技术对造成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起着首当其冲的作用。人们在发展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现象也同样是令人吃惊的。

在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中,科技因素既可以导致防治污染技术的创新和进展,又可以引起或加剧污染的排放[5]。比如,合成化学物质主要包括合成农药、化肥等各类合成材料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不仅对人类自身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还会危机所有生物的健康成长,破坏生态平衡,成为全球性的环境公害。另外,基因污染是另一种新的污染形式,它通过某种途径扩散到其他人工培养生物或自然界野生物种,并成为后者基因的一部分,从而对生物界以致整个生态系统造成重大危害。

2、社会危机。

在世界范围内, 科学技术与权力结合在一起, 掌握着科学技术优势的国家寻求对其他民族的控制, 产生了以科学技术为后盾的新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在当今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运用技术加强本国的国力,发达国家面临着怎样运用高技术获取超额利润争夺世界霸主的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实现现代化,赶上富强国家的问题;第三世界的国家面临怎样运用技术消除饥饿、贫穷、内战的问题[4]。

3、人类自身危机。

在人自身方面, 科学技术霸权意味着人文失落, 造成人类精神家园迷失, 心灵无处安顿, 产生全社会范围内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失范。人不但没有被机器解放反而被机器役使;技术是社会进步的一大支柱,同时技术强调对人和物的控制。当人把技术作为获取超额利润的工具和手段的时候,人就会在技术创造的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成为物的奴隶,人就成为机器的附属物,成为无个性的人。技术在快速推进中确立了自身在现代社会的主导地位,于是技术价值观逐渐成为主导人类生活的文化霸权和新的意识形态[5]。另外,现代科学技术缩短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却拉远了心理距离, 交往的情感因素被滤去, 温暖的友谊变成了“公关”和“交际”。人们以技术的实证方法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人生价值、尊严等在技术笼罩下被边缘化。

4、高科技战争危机 人类社会是由无数个不同类型的主体构成,彼此之间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而战争是短期内解决冲突最方便的手段。为了在战争中取胜,各个国家尤其是大国之间都必须大力发展高科技以加强军备力量和军备竞赛。在这激烈的军备竞赛中,原子武器、生化武器、化学武器相继问世。核技术当初是科学界的一项重大发现,是为了人类谋福利,但不幸的是,人们现在却生活在核战争威胁的阴影之下。[5]

三、技术负面效应的根源

纵观技术活动中产生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其根源是错综复杂的。概而言之,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寻求其根源。

1、政治根源

政治因素是制约技术价值取向的首要因素。无论是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而言还是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而言,技术均打上了政治的烙印。技术具有政治工具的先验性,使得技术“政治化”;而“政治化”的技术又成为某些人取得社会地位或达到现实目的的重要手段,导致政治“技术化”的局面,即技术适应统治者的要求,使技术的理性成为统治者的理性。这就使得技术从政治的先验性直接转向现实的合目的性,技术直接或间接成为统治者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6]。

2、利益根源

“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同时也决定了利益矛盾在现实活动中的普遍存在。人们在实现自己利益和解决利益矛盾的过程中,科技都发挥着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但在面临强大的复杂的利益矛盾时,科技却受利益和利益矛盾的摆布和扭曲,也会因促进了某些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利益而威胁到整个人类的利益;或者服务于某一种狭隘的近期的利益而危害了长远的广泛的利益。在利益面前,对科技非理性的规划和对科技成果的滥用就不足为奇了[6]。

3、经济根源 人类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是技术负面效应产生的经济根源。随着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高新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生产力总是和先进的技术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没有技术的发展、创造和运用,就没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大,经济对技术的依赖性就越大,经济发展起点越高,速度越快,其对技术的要求就越高,由此,“经济依赖技术,技术渗透经济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经济和技术一体化就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这就为技术在经济生活中产生负面效应提供了可能性[6]。

4、理性根源

科学技术带来了现代技术的高度发展,成就了现代工业。然而,技术理性在近现代的片面发展,使得技术产生了难以预料的负面后果。技术理性内部结构的失衡是技术负面效应的理性根源之一;而从更大范围来看,技术与人文、技术与道德的关系失调,是技术负面效应更深层的理性根源。技术与人文精神、道德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技术的发展先于人文和道德的发展,意味着技术的发展过程失去了人文与道德的规约,意味着技术发展的失控,技术活动的结果可能有害于人类[7]。

5、认识根源 人们滥用技术,在许多情况下表现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无知。这不仅是由于 缺乏完整深刻的自然科学知识,更主要的是缺乏社会科学知识,对人类自身、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然与社会的真实联系缺乏正确的认识,不了解技术应用带来的深远的自然影响和社会影响,因而在行动上有很大的盲目性,也就难以避免产生社会负面效应。

6、社会根源

社会政治制度的不合理和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产生技术负面效应的社会根源。技术的应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虽然技术本身没有阶级性,但如何应用技术以及使其服务于什么样的目的,在阶级社会中却是与一定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相联系的[8]。

四、如何减少技术负面效应

尽可能消除人为性的技术负面效应,把自发性技术负面效应降最低点和最小限度,这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

现实中要有效地消除、避免技术的社会负面效应,关键是要妥善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明确政府和技术工作者的责任,改进技术,增强技术伦理意识,尽量防止技术负面效应对人类产生破坏性影响与作用。

1、明确政府的责任

政府必须明确自身在消除技术负面效应中应负的职责,包括行为职责、管理职责以及立法职责。领导者和决策者须在行动上和思想上接受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法则的约束,不能只顾本国或少数集团的利益而不顾全人类的安全,不能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和自然效应。在制定技术发展计划和推广技术时,必须充分认识技术社会效应的两重性。最终确立一整套涉及自然、经济、政治、环境、道德、社会等内容的社会指标体系,以评估技术对人、自然、社会的综合影响[9]。

2、明确技术工作者的责任 科学家是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科学知识的主要应用者,因此关心技术的社会效应,争取技术的最佳社会效益,是技术工作者的主要职责。技术工作者可以通过社会舆论和内在信念这两种方式来影响技术的行为及其后果。社会舆论对技术成果的应用以及负面效应的产生起着强大的抑制作用。内在信念通常通过科学良心来发挥作用,因而是一种道德信念。科学家应积极参与政府管理部门技术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提出最合理的建议和方案,引导公众舆论,协助制定并实施合理的技术政策,保证技术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9]。

3、促进技术自身的发展

技术本身的发展与进步也是减弱、消除技术负面效应的有效措施。正是因为技术的不完善使技术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造成了一些技术的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只有通过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才能减弱或消除。事实上,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无不是利用技术的进步来解决的。因此,依靠技术本身的发展与进步是减弱、消除技术负面效应的一个重要方面[10]。

4、增强技术伦理意识

根本上解决技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仅仅取决于技术自身的发展变革、技术的社会制度控制,更取决于人类自身的素质,取决于人类技术伦理意识的提高。技术的生产、推广和利用等社会行为必须要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用技术伦理规范来避免技术应用过程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10]。技术的应用不能够违背社会的伦理法则,技术伦理应该是人类在技术发展方向和技术应用过程中始具备的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现代社会需要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统一起来,实现功能和价值的互补。

五、结语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技术的负面效应问题在现代社会己受到从学术界到政府及社会群众的普遍关注。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技术的负面效应,需要我们构建新的价值观念,更需要我们及时制定恰当的对策并付诸实施。在我国,科学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等发展战略和发展理念的实施正是以此为目标,克服了传统技术发展观的局限性,站在时代的高度,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实践活动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类自身关系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技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1],指明了人类实践活动的现实途径,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地发展和应用科技提供最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毛晓磊.论技术负面价值的成因及其弱化措施[D].武汉科技大学,2012.[2]王行靳.技术负面效应及其消解[D].成都理工大学,2005.[3]任大伟.论技术的负面效应及技术发展导向[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39-43+71.[4]詹颂生.科技负面效应的内在根源探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7,02:110-112.[5]易凌.略论技术的负面效应[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28-29+50.[6]任大伟.论技术的负面效应及技术发展导向[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39-43+71.[7]毛晓磊.论技术负面价值的成因及其弱化措施[D].武汉科技大学,2012.[8]王行靳.技术负面效应及其消解[D].成都理工大学,2005.[9]张俊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及出路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10] [美]乔治.萨顿.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M].陈恒六,刘兵,仲维光译.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9 [11]胡化凯.试论技术正负面效应的共存性与控制[J].科学学研究,1998,04:32-37+109.4918字符)

(全文共

第五篇:新闻宣传的负面效应

新闻宣传的负面效应

新闻宣传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而正确的舆论是通过新闻作品的正面效应去实现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稿件却往往产生负面效应。因此,研究如何避免新闻宣传的负面效应,应该是我们新闻工作者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批评性稿件

刊发批评性稿件是新闻媒体履行其舆论监督、树立其行业权威所必不可缺的手段,但往往会出现负面效应,主要有如下几种:

批评过量:新闻,本来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客观报道。过量,从事物的总体上说,就是对事实本身的扭曲,就是不客观的。批评性稿件,一旦过量,就是一种误导,就会产生负面效应。比如说,暴力凶杀,在现实生活中是有的,但与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相比,则毕竟是一滴污水与一泓清泉的关系。如果在同一期报纸或同一个版面中排出几起凶杀的消息,而只有一篇或根本没有颂扬见义勇为的稿子,那就会给读者形成“坏人坏事黑压压”的印象,从而产生“整个社会黑乎乎”的感觉,甚至得出“天下不太平”、“政局不稳定”的结论。

社会是广阔的,需要批评、揭露、抨击的事物固然是有的,但不能统统搬到报纸上来,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该站在史家的角度去冷静地观察、分析和判断,抓出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成批评性报道,见诸报端,引起读者的共鸣,取得社会的支持。

批评失度:常言说:“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批评性报道尤其要牢牢把握好一个“度”,它不仅要求完全真实,而且要强调完全准确。但在实际报道中,失度现象却屡见不鲜,让被批评者抓住“辫子”而造成社会影响,甚至酿成恶劣后果的事时有发生,可谓防不胜防。某报1984年因对南京博物院院长姚迁批评失度而导致其自杀并引起社会同情的教训,就是一例。究其失度的原因,或是为了让读者身临其境而对事物进行了不当的细节描写,或是为了追求情节生动而进行了过分的气氛渲染,或是由于感情激愤而排出一串尖刻之词,或是由于分析不透而妄下结论、乱扣帽子。

度的问题,是一个分寸的问题,要把握住这一分寸,记者必须认真调查研究,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反复核实,从而全面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分清是非曲直,抓住问题的实质;必须做到事实完全准确,表达完全准确,分析完全准确,结论完全准确;对确指某人某单位的批评稿件,要尽量征求被批评者的看法;对难以确定是否准确的“事故多发地段”,宁可避而不谈,也不可稍加意会。批评性报道要严防过大伤害,记者应首先树立与人为善的观念,在批评的同时要适当指出被批评对象的优点和贡献,指出其犯错误的客观原因和悔过的表现及其日后努力的方向等。

批评背时:在一个时期内,党的工作都是有一个中心的。紧紧围绕工作大局,精心组织战役性报道,高扬主旋律,激励、动员人们团结一致投入到改革开放和各项经济建设的洪流中,是正确引导舆论的关键之所在。如果与整个舆论的大气候相背,那就好比在一场大型合奏中,某一乐器的旋律突然离了谱,即使它发出的声音再准确,在这个合奏中也是一种噪音、杂音——起码是一种不合谐的音,从而分散了人们的注意力,破坏了演奏的整体效果。新闻宣传,特别是集中精力为某一主题大呼大鼓之时,要紧紧围绕这一主题组织报道,而对其中的枝节问题和潜在的非本质性的隐患,只能通过分析和引导的形式提示读者,使读者明确其发展的趋势,而不能劈头盖脸地横加指责。

批评错位:批评和揭露,对新闻宣传来说是必需的,它的目的是通过揭露去抨击黑暗,歌颂光明,引导人们奋发向上,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然而,时下有少数作者由于立足点错误,在他们的此类稿件中大都侧重于详细描述某坏人坏事,例如《黑社会面面观》、《盗窃集团种

种》、《色情业探秘》等,往往将人物刻划得维妙维肖,将情节描写得绘声绘色,从而产生负面效应。新闻必须真实,但真实并不是新闻的唯一原则,在批评性报道中,有些真实的情节是不宜公开披露的,有的甚至是根本不允许公开披露的。例如对个人的隐私如果写得越真实、越具体,对公民名誉权的侵害就越大,甚至可能构成违法。应该明确指出的是,这种“如实”的“纯客观”的报道,如果不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予以批评,那实则是在宣扬阴暗面,有的甚至是在教唆犯罪。

二、表扬性稿件

表扬性报道属正面宣传范畴,往往认为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其实不然,正是因为编辑记者疏于慎重,致使它产生负面效应的机会并不少于批评性报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溢美:一般说来,作者对批评性稿件的遣词造句还是比较注重斟酌的,并大都留有一定的余地,而在表扬性稿件里,特别是在典型宣传的文章中,则往往仍然沿袭“文革”遗风而刻意塑造“高大全”形象,一味追求文学性,有的竟然故意将溢美之词堆砌于一文,极力渲染,甚至还动用夸张想象等手法极力美化人物形象,意会事件情节,借以粉饰与标榜。结果不但将被表扬对象置于啼笑皆非的难堪境地,而且更重要的是引起读者的反感,从而对表扬对象的典型性产生怀疑,并由此而推测其他典型也都是“吹”出来的,“拔”出来的,“捧”出来的,得出“新闻宣传是不可信的”结论。事实上,典型人物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人,而不是虚无缥渺的神,先进单位的经验也是群众实践的理性总结,而不是天上御园的仙桃,只有把典型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把先进经验介绍得入情入理,才能使读者信服,才能起到正面引导的效果。

虚假:新闻宣传中有时出现虚假典型,这些“典型”本来就没有什么突出的事迹和经验,在群众中也无影响,但由于种种原因——或是作者为图某种私利,或是“典型”为给自己树碑立传,于是便将其妆扮成真正的典型见诸报端或其他新闻载体,此类报道纯系虚假报道,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典型都是“造”出来的,从而“一粒老鼠屎臭了满缸酱”,对所有的典型都持否定态度,进而对整张报纸和整个新闻宣传的可信度产生怀疑。杜绝虚假典型报道的根本措施是提高编采人员的政治素质,强化其职业道德修养,使之不为名利所诱惑,始终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角度去处理问题,操作稿件。

片面:世间的事物不是孤立的,往往会涉此及彼,新闻宣传如果顾此失彼,就会出现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的现象,批评报道是如此,表扬报道也是如此。比如一则报道法院审结案件数量增加的消息,无疑是对法院提高办案效率的表扬,但殊不知却很容易引起公安部门的不满和给读者以“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的感觉。试想,审结案件的数量增加,一般来说则与发案率的上升有关,而发案率的上升,则说明公安部门对社会治安工作抓得不力,而社会治安工作抓得不力,则必定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由此可见,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学会全面地思考问题,多角度地权衡利弊,客观地评判新闻事实,力避顾此失彼,以防费力不讨好,引出负面效应。

三、热点宣传

热点问题,大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新闻媒介应顺乎民意,进行及时适度而又准确的报道,以满足读者的要求。不过,“热点”不一定是重点,相反,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上讲,有些所谓的“热点”问题却恰恰是不宜提倡的东西。然而,当群众对其还不完全了解时,如果避而不报,反而会失去读者,甚至会引起更大的负面效应。而对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记者决不能盲目地跟着刮风起哄,而应该多从建设性的角度进行宣传,要考虑社会心理的平衡,从坚持两点论出发,用冷静的头脑,进行解惑释疑舒心理气的工作,慎重地的进行引导,使读者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准确的结论。对政治敏感问题,要头脑清醒,要内紧外松,要严防把问题炒热;对无关大局的问题,要进行舆论分流,要转移和分散热点,要避免无谓争论。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读者,化解矛盾,教育群众。如

果对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不宜提倡的东西宣传得过热,势必会使一些读者的头脑由热变涨,由涨变昏,最后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而迷入歧途。例如,前一个阶段,有的新闻单位为迎合少数人的趣味,大肆宣扬明星,结果“追星热”从社会蔓延到学校,从青年蔓延到少年,致使不少年轻人在大学雷锋的日子里,不学英模追明星,并且追得最紧的是港台明星。现在回头去看,“追星”,本来并不是什么“热点”,是被某些新闻传媒炒热了的一个话题。作为新闻工作者,最怕的是头脑不冷静,盲目跟着风潮跑,而要想防止头脑发热,最根本的是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世界上的各种事物,认识各种现象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某些假象所迷惑,才不会被某些风潮所裹挟,才能做到既有奔放的工作热情,又有求实的冷静头脑。

下载有感于"一把手负责制"负面效应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有感于"一把手负责制"负面效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感于

    有感于“社会实践活动” 初一(10)班:刘寰宇 有人说,学知识是学习活动最基础的部分, 在学习达到一定上限后,便要长见识。见的事儿多了,就要逐步培养自己的勇气,这便是胆识。有“三......

    有感于

    有感于“敬业、创业、乐业” 赵老师一开始就谦虚地自我剖析,认为自己“元气不佳,底气不足,节气不当,志气不大”,能正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是他一生的幸运。因此,他几十年如一日,从不......

    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的论文[合集]

    [摘要]本文根据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08年度课题指南中“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及监管对策研究”的指导思想,根据构建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要求和《西安市国民经济......

    一把手

    阿龙山镇小学一把手抓教学机制 为了切实保证我校的教学中心地位,保证学校党政领导经常关心教学,深入教学第一线,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全校整体......

    院长负责制

    院长负责制 1.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妥甸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全面负责领导医院的工作,包括医疗,教学,预防,保健,人事,财务和总务等工作。 2.领导制定本院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校长负责制[精选合集]

    博文学校校长负责制 一、校长负责制的实践特点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之后,全国中小学领导制度的改革方向得到明确。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这为解决......

    校长负责制

    校长负责制 我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全面负责、统一领导;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贯彻执行,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代会参与......

    浅谈项目经理负责制

    浅谈项目经理负责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建红 彭海鹰 时间:2009-10-26 当前,项目经理负责制已成为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的一种主要管理模式。所谓项目经理负责制,就是指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