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钟祥彭墩新农村建设体会
参观钟祥彭墩新农村建设体会
10月16日,我校党支部、工会组织教师前往“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彭墩村”参观,本人有幸参加。走进彭墩,一股农业新村的浓郁气息扑面而来,每到一处,统一规划建设的村民住宅、干净宽敞的村庄大道、美如风景画的村庄绿化都使我们感觉到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心灵深处感受到一种震撼和冲击。近年来,彭墩村党总支以村企共建新农村为契机,以统筹城乡基层党建为抓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坚持强班子、抓发展、惠民生,增强了党组织的发展力、服务力和凝聚力,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XX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500元。一天的参观学习时间虽短,但对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新更深入的了解,受到的启发也不少。
一是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障。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选配好村“两委”班子是发展农村经济、引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一环。要把想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并且有能力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人选到村领导岗位上来。村民大会选举青龙湖公司总经理、也是彭墩村人的张德华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党代会选举张德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大胆实行村企联姻,壮大村集体经济。由于村支部想干事,敢干事,干实事,深受村民的拥护,大大增强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农业龙头企业立足农村实际,利用农业资源,延伸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明显。以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彭墩村发展了养殖、种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块六大品牌产业:水禽养殖品牌,建立年产XX万只商品鸭苗的肉鸭养殖基地,带动周边50公里内的农民发展养殖业;家禽养殖品牌,建立年存栏10万只的蛋鸡场;生猪养殖品牌,全村饲养生猪过万头;渔业养殖品牌,年养殖特种水产品过百万斤;水稻种植品牌,无公害种植优质水稻6000亩;精品蔬菜品牌,建设蔬菜大棚XX亩。
三是规划村民新居是建设新农村的有效形式。彭墩村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农户的新居建设。村民统一住进小区,整齐划一的新楼房,宽敞明亮的村街道,如山水画般的村庄绿化无不展示新农村建设的风采。规划好新村建设,整体搬迁老村落,既可以增加耕地,又可以解决农村的脏乱差,促进村容整洁。
通过参观考察彭墩新农村建设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给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前景有了直观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了关心“三农”、服务“三农”的自觉性,真实感受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本人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自身素质,踏踏实实地教书育人,为东宝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文第二篇:美丽乡村梦——彭墩新农村建设路径探析
美丽乡村梦
——彭墩新农村建设路径探析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周芳 杨富春 吴文娟 倪娜
编者按
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及当地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钟祥市彭墩村从一穷二白、遍地棚屋、泥泞难行的贫困村,蜕变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人均年收入2.5万元,成为我省精准扶贫、转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样板。
2012年9月,全省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会在彭墩村召开。省委书记李鸿忠鼓励彭墩:“坚定信心不动摇,咬住发展不放松,齐心协力不懈怠,不断开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几年过去了,彭墩村又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能给我省新农村建设带来哪些启示?请看本报报道。
两条长桌上,码满一捆捆百元大钞,足有1米多高。
领到钱的村民,乐得合不拢嘴。
两个月前,当这张“任性发钱”的图片在网上传开时,钟祥市的彭墩村又火了一把。
当天,彭墩科技集团给村民现场派发503万元参与土地流转、入合作社、集体外出务工的工资、奖金。
去年,该集团分三次共派发村民5300多万元。小小彭墩,何来如此底气?
以企带村,同走致富路
——七成农户买私家车,人均年收入2.5万元
“只有泥巴路,小车开不进来,嫁进来是用拖拉机拉的。”回想当年的滑稽场景,彭墩村媳妇王敏心酸流露。
9年前,彭墩和多数乡村一样,要路没路,要钱没钱。几亩薄田,靠天收成,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
“德华,能回来看看吗?”困境之中,村老支书找到彭墩4组走出去的企业家、荆门“苏州府”餐饮大王张德华。
回报桑梓,也看准农村潜力,张德华决定回彭墩发展。
2006年5月,他被选为村委会主任;2008年11月,又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张德华来了,带来了资金,带来了现代化管理团队,更带来了市场观念。
第一件事,为农民建新房,迁村腾地,以便将来集约经营。
一套成本12万的小别墅,乡亲们只需付4.5万元,他贴7.5万元。
“德华,你疯了?”长辈担心。
“天上会掉馅饼?”村民不信。
顶着巨大压力,张德华挨个上门做工作,4组26户分3批才建成。
两层楼,大庭院,带车库,水电路样样齐全,农机房、沼气池、太阳能应有尽有。
农民尝到甜头,迁村腾地顺利推进。“村里和企业将土地复垦,腾出耕地3200亩。农民可根据原宅基地面积参与流转或分红。”彭墩村党支部副书记丁昌银介绍,张德华的青龙湖农业公司将土地流转,每亩每年给村民租金1100元。仅此一项,村民年增收300多万元。
此外,彭墩科技集团旗下的青龙湖公司、富硒米业公司、彭墩旅游公司、彭老哥食品公司、彭墩置业公司、苗苗肥业公司、彭墩汉光物流公司等,吸纳500多名当地村民就业。
以企带村,带来活力。
彭墩221户农民买了私家车,占总户数七成;人均年收入2.5万元。
以企带村,会不会村企不分,强了企业弱了农民?
丁昌银说,财务上,各级政府给村里的投入归村里,公司的经营归公司,村里以集体土地入股彭墩集团10%的股份。每年审计,每年公示,账务明明白白。
二八定律,集约出效益
——20%农民种田,80%农民发展新产业
“一贴几百万元给农民建新房,亏得起吗?”“长期亏本,难以可持续。”面对记者疑问,张德华说,他深知,新农村建设不能一味依赖慈善和政府投入。
打拼商海多年的他,把敏锐目光投向了脚下的土地。
种田不划算,是农民最深的忧虑。
传统农业,结构单一效益低下,农产品价格逼近天花板,农民增收困难重重。
怎样让土地生出金娃娃?
他摸索出一套“二八定律”:20%土地解决吃饭,80%土地发展规模经济;20%农民种田,80%农民发展新产业。
取经山东、拜师河南,彭墩集团投资6000多万建起了400多个有机温室大棚。
这可不是普通的塑料大棚。一面水泥墙体支撑,一面塑料盖顶。棚内,沼气池、滴灌设备、运输轨道,一应俱全。
“日光大棚能很好地控温控湿,蔬菜反季上市错开高峰,价格好不愁销。除去种植成本,一个一亩的棚,一年能赚4万元。其中,给承包的农户1万多元,公司赚2万多元。”华农农学专家赵秀江说。
走进彭墩的葡萄园,眼界大开。
进口品种、滴灌节水、管网喷雾,就连系葡萄藤的小塑料绳也是韩国进口无毒产品。
去年夏季,葡萄园甚是火爆。
50元一斤供游客采摘,530亩葡萄园赚1500多万元。
从蔬菜到葡萄,一座座现代农庄在彭墩崛起:10万只蛋鸡养殖、2000亩健康水产养殖、6000亩高产水稻、2000亩精品蔬菜、1000亩优质瓜果种植园……
西瓜15元一斤,大米20元一斤 ……
精深加工,彭墩苦荞茶、彭老哥土特产品等走向市场。
地还是那块地,集约让效益大不同。
张德华算了一笔账,9年来,彭墩集团已投入3亿多元建设彭墩,虽然三年五载难以回本,但放眼未来,集约经营潜力巨大。去年,彭墩科技集团销售额已达6.3亿元,交税1000多万元。
生态优先,荒野变景区
——9年栽树10万株,旅游年收
入4000多万元
彭墩的夜,繁星璀璨。
彭墩的天空,白云悠悠,湛蓝如洗。
彭墩的空气,泥土的芬芳,青草的气息,直往人心里钻。
“看看星星,吸吸新鲜空气,尝尝山野美味,就是很好的享受啊!”一位城里游客感叹。
采访彭墩,湖报集团的无人机同步航拍。
空中俯瞰,水在村中,村在林中。当年的荒野,俨然一片片小森林。
看到航拍视频,张德华开心不已:“9年栽了近10万棵树,终于见效了。”
林子里,百年以上的大树,棵棵被标上“身份”,悉心呵护。
林子外,一库灵秀的清水环绕。
轻风,在水上皱起万叠微波。漫步古色古香的水上长廊,嗅春风,品花香,美不胜收。来客仿佛置身乡村里的都市,却分明又是在都市中的乡村。“投资200多万元建水上长廊时,夫人不理解,怄气两个月没跟我讲话。”张德华说。
为保护生态,张德华还耗费巨资将养鸭场外迁。现有的养鸡粪便,则通过沼气池,气体烧饭照明,沼渣作有机肥,兴菜喂鱼。
循环利用,减少了化肥使用,诞生了绿色食品,延长了土地寿命。
循环利用,循出一座美丽乡村,一座4A景区。
青瓦飞檐,小桥流水,蝶飞鸟鸣,花果飘香……
如今,彭墩乡村游年接待50万人次,旅游年收入4000多万元。“发展经济不伤环境。未来,这片山水,就是最大的财富。”张德华说。
职业分工,农民专业化
——学技术想创业,没心思打麻将
“以前没事干,天天窝在家里码长城,现在摆好麻将,请大家来搓,他们都说没有时间。”彭墩村民郑亚琴打趣说,家家户户都在忙。
忙学技术。41岁的农民闵艳荣,初中毕业。在专家指导下,成长为蔬菜大棚技术员。现在,大棚里蔬菜生了什么虫,村民们第一时间找她诊病。对每月3600元的薪水,闵艳荣并不满足,“学好技术后自己干,赚的远不止这些哩。”她还带出了一个徒弟胡菊英。
忙开农家乐。78岁的村民胡大青,老两口带着儿子、媳妇,在宽敞的新房子里开起了小餐馆,原汁原味的土鸡火锅俏绷了,一年农家乐收入15万元。和他一样,村里20多户人家开了农家乐。
忙打工。穿上靓丽的酒店制服,村民郑亚琴时尚干练。她在彭墩景区酒店担任客房主管,管理20多人的小团队。“公司长期聘请五星级酒店管理专家给我们培训。”如今的郑亚琴,已从典型农民转型为职业丽人。
忙着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农民技术培训中心、图书室、科技实验室里,人头攒动;网球场、篮球场上,打球看球,络绎不绝。入夜,华灯初上,文化广场响起轻快音乐,村姑村嫂们呼朋引伴,舞跳起来了,秧歌扭起来了。
种大棚、种葡萄、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园林工、农家乐、酒店管理;看书、学习、打球、跳舞……
小小村庄,专业化分工雏形显现;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新一代农民,各司其职,正在酝酿。“人才还是远远解不了渴,食品研发、农产品深加工、智能农业,需要智囊团、科研队。”张德华盼望,更多职业学校输送专门人才,更多新鲜血液注入新农村建设。
今后,谁来当农民?社会发展需要怎样的农民?
彭墩村正在给出回答。
模式复制,先富带后富
——“1+5”示范进行时,小彭墩裂变大彭墩
彭墩美丽,会不会仅是盆景?
为让更多乡村像彭墩一样富起来、美起来,荆门市提出“1+5”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即,以彭墩为龙头,整合周边横店、皮集、胡冲、胡刘、郑坪5村,产业延伸,村庄集并。
扩张之路,会不会拖垮彭墩?
围绕新农村建设中的点与面,外界的担心,并未停止。
企业家有企业家的精明。
张德华说,他不会违经济规律、不顾自身实力,盲目扩张。
他算了一笔账:彭墩周边5村,1960户、7500人,迁村腾地后,可新增9700亩土地。用来发展规模农业,潜力巨大。
2013年6月,皮集新社区动工。
150平方米的房子,成本18万元,村民支付8万元。春节前,200户皮集村民迫不及待搬进小别墅,“再也不用眼馋彭墩了。”村民乐开了花。
皮集村村民范得元在彭墩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承包5个蔬菜大棚,年收入6万元。
像范得元这样在彭墩打工的,5个村有300多人。酒店服务、环卫清洁、蔬菜大棚、养殖厂,总能找到岗位。
张德华统计,彭墩科技在6村已形成新的产业布局:嘉靖贡米厂、有机肥厂、饲料厂和年屠宰分割2000万只的肉鸭厂;3个各1000亩的葡萄、果蔬采摘园、休闲农业观光园;6万亩的有机稻基地和高科农业原种基地。
小彭墩到大彭墩,先富带后富,是量的扩张,更是质的飞跃。
政策帮扶,彭墩再启程
——各级项目资金共助乡村梦
“自身造血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彭墩走不到今天。”分析彭墩裂变的原因,张德华深有感触地说。“彭墩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省委书记李鸿忠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强化措施,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广钟祥彭墩村经验,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再上新台阶。尤其要着力培育一批像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华一样,集农业企业家、农村带头人、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三合一”的农村致富能人。省长王国生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强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再上新台阶。
多予、少取、放活,各方支持汇聚彭墩。
规划来了,帮忙设计村庄蓝图;国土部门来了,帮忙推动土地整理;农业部门来了,带动高产农田建设、太空莲种植、蔬菜基地改造;电力部门来了,为村庄改造电网……
支持彭墩,众人拾柴火焰高。
张德华介绍,多年来,各级财政项目已支持彭墩新农村建设8000多万元。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村民议事中心、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民培训中心等基础设施资金,多是整合上级项目而来。
绵绵关爱,激励彭墩大步向前。
项目叠加,滚动发展,美丽乡村梦成真。
第三篇:彭墩启示
彭墩启示
一股股清澈的自来水流进家家户户,一条条水泥路连接左邻右舍,一栋栋白色的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丛中,一缕缕沼气火苗象跳动的七彩音符奏出新生活的序曲,还有排灌设施完善、生机盎然的高效农业园,现代化的养殖屠宰加工基地,笑声连连的村民活动室,温馨和谐的老年公寓,气派的农民礼堂,标准的医疗服务站、科技图书室。。。
彭墩村依靠社会力量推进新农村建设,用企业的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用迁户腾地的办法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带动新农村建设。
实行城乡互动,产业联合,村企联姻,共建新村
先后投资120万元,建成了一座日供水2000吨的自来水厂,并将管道铺设到农户,家家户户农民喝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投资200万元建成水泥路面10多公里,通组渣石路面20多公里,村组公路四通八达;投资20多万元修建沼气池150口,节约了能源,美化了环境;投资5万元修建了近200平方米的垃圾处理场,对村民的垃圾实行集中清运处理;投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268万元,硬化沟渠18.9公里,农田水利全部实现了自动和抽水灌溉,四年前村内灌溉渠淤塞严重,农田灌溉从渠头道渠尾要2到3天,而现在只需2到3个小时,改变了村民的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了村卫生室功能,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开通了村至钟祥和荆门城区的客运班车;投资8万元修建了老年公寓和村级老年活动中心;修建了占地30亩的农民广场,丰富了村民休闲生活。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过去,由于精神生活贫乏,村民中打牌赌博的多、游手好闲的多、无事生非的多。
迁户腾地,彭墩村共有317户,1159人,耕地面积6000亩,长期以来,由于居住分散,平均每户住宅占地面积10亩以上,这样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再加上一户几亩田、两口鱼塘,不利于发展集体经济,通过迁出老宅,统一盖房,集中居住,全村可腾出3000亩耕地。
(一)引进社会资本,走村企共建之路
(二)迁户腾地,走集约发展之路
(三)产业带动,走共同致富之路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在荆富公司的带动下,彭墩村的经济结构由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向四大特色产业转变,全村三分之一农民种田、三分之一农民从事畜禽水产养殖、三分之一农民务工,初步形成了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畜禽养殖、劳务经济四个特色产业。
第四篇:彭墩村简介
彭 墩 村 简 介
彭墩村位于湖北省钟祥市西端与荆门市中心城区东郊接壤的一个偏远丘陵地区,全村9个村民小组,317户1159人,版图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11亩(其中水田7482亩,旱田2029亩),林地377亩,水面2800亩。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彭墩村与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姻,走“以企带村,村企共建”之路,创造了“彭墩模式”,并建立村企联合党总支,分设青龙湖公司、荆富商贸有限公司和彭墩村三个党支部,共有51名党员。多年来,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积极带领全体村民改革创新,用实际行动,彻底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一举成为湖北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1.2万元。先后获得湖北省“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彭墩党总支书记、村主任张德华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彭墩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挖掘资源,调整结构,通过创新发展,现已经形成6000亩优质水稻、中南地区最大的种鸭基地、10万只蛋鸡 1
场、2000亩有机蔬菜基地、2000亩健康水产养殖和苦荞茶、彭墩腊货、乡村旅游、湖北省新农村干部培训(彭墩花园酒店)等10大支柱产业。全村的生产、生活和农民精神面貌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在基础设施、村级环保建设等方面通过“迁村腾地”,改水、改电、改路、改厕、改圈和建沼气池、建绿化带、建垃圾场,彻底改变了过去的落后面貌,目前彭墩的村容村貌达到了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农村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农村,田园中的公园,公园中的田园”,这是新彭墩的最大特色。
第五篇:彭墩村调研
彭墩村调研报告--和“富裕”有关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3年6月1日
地点:湖北省钟祥市石碑镇彭墩村
参与人员:陈静怡、孔凌燕、李芬妮、田笑、张静、周小琪
一、彭墩村与富裕
在经济学中,富裕的实质是人们获取生存和生活资料、资源的能力和效率,集中体现在是否拥有充足的休闲时间,是建立在一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之上的。可以理解为,在人们努力获得物质财富之后,仍然有充裕的休闲时间来积累精神财富。而在当今以资本为主导的社会中,富裕不能仅仅以收入多少来衡量,而是收入扣除生活成本后的余额。
如果将“富裕”二字的标准带入彭墩村,根据调研,就可以发现彭墩村的富裕表象是较为真实的。
2011年,彭墩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在华科农业辐射带动下,彭墩村种植1000亩“黑美人”品牌西瓜,以高于市场价0.20元的价格统一组织收购直供香港市场,户平增收1000元;发展无公害蔬菜基地500亩,户平增收1000元;吸纳本村富余农民120人,户平增收1000元。同时,据我们了解,从个人单位来看,种田大户许行兵、李成海坚持科学种田,收入比往年增加2倍多,家庭人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养猪大户胡家明、陈青华等人科学养猪,每年每户出栏生猪80多头,养殖收入达4万多元;多种经营户陈军峰种田和开餐馆两不误,每年家庭收入3万多元。由此可见,彭墩村村民通过新农村建设,生活越来越舒适,经济越来越宽松充裕。
而其中,最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村民住房问题的解决。众所周知,如今房产俨然成为了经济资产中的大头,对于农民来说,农村多得是地,随便一建,民房便起,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的不是建起,而是建好。彭墩村显然将此问题处理的很好,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彭墩村统一建造农民新居,每套住宅占地400㎡,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每套价值12-15万,而农民只需出
4.5-6万元即可入住。对于村民来说,他们拥有了一份资产,同时后顾之忧解决,可以更加安心的投入新农村建设当中。
彭墩村民在积极建设新农村的同时,生活休闲方面也没有落下。占地20亩的音乐广场上,亭台阁楼,华灯环绕。晨曦里,暮色中,村里的姑娘嫂子们在这里扭秧歌、唱小曲儿。茂密经济林与1800亩晶莹的彭墩水库相依相偎,温柔而恬静。一条条笔直宽敞的水泥路,200平方米的垃圾处理场,17口沼气池,都为彭墩村民提供了生活便利和舒适。同时,彭墩村村委投资7万元维修改造了一座集办公、会务、图书阅览、娱乐健身等多功能一体的综合大楼,加强村风文明建设,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法制教育、思想道得教育和文明常识教育的大力宣传,全民普法法,提高村民遵纪守法的思想意识,努力培养村民良好的道德风尚。同时投资修建了村级老年人活动中心,为全村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正如彭墩村打的口号一样,彭墩村要成为“农村中的城市,城市中的农村,田园中的公园,公园中的田园”。由此不难发现,彭墩村的富裕表象是较为真实的。
二、彭墩村与先富、后富
改革开放之初,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长远构想。然而,关于这一构想的争议却从来有停止过,构想实现过程中,层出不穷的“腐败炫富“等问题,更是加倍动摇了人们的信心。我们不禁要问: 先富是否带动了后富?
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程度又究竟如何?
让我们以湖北省钟祥市石牌镇彭墩村的发展为例,探寻问题的答案。将时间指针拨回到2003年,地处钟祥市西南部丘陵地带的彭墩村,浅丘岗与平地相间,土地面积10.5平方公里,农户317户、1159人。地理位置宅基地多在丘岗地上,属典型的“小户大院”丘陵模式。围聚在丘岗地周围的田地,高低错落,质量参差,缺乏配套水利设施,农作物产量不高。作为钟祥市有名的贫困村,更是不难想象它简陋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村民的“囊中羞涩”。光阴荏苒,沧海桑田,现如今,放眼望去,整齐划一的村民小区,一望无际的青翠稻田,现代化的鸡鸭伺养场,碧波荡漾的水产养殖基地……走在钟
祥市彭墩村的绿林碧水间,你会觉得这不是在中国,而是仿佛置身于异国他乡的规模化、产业化农庄。
这个扭转了乾坤改变了历史的人,正是荆门市苏州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墩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华。据说,当年他来彭墩投资兴建养鸭场时,只是想为自己的苏州府酒店寻找一个可靠的原料供应基地。鸭场建成后,养出来的鸭不仅满足了苏州府的需求,还能为其他餐馆供货。2000多万元的年收入,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张德华遂于次年投资4500万元,在彭墩兴建华科农业园,带动村民调整种植结构。一年下来,村民平均从种植蔬菜中增收1000多元。张德华在村民心中的威信树立起来。这之后,为实施迁村腾地,解决土地综合开发所需的大量资金来源问题,彭墩村引进民营企业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村企共建新农村。村民大会选举青龙湖公司总经理、也是彭墩村人的张德华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村党代会选举张德华担任村党总支书记。通过企业和农户“捆绑”的经营方式,使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承担带领农民、引导农民的职责。青龙湖公司向农户提供良种和技术指导;企业开拓市场,全程负责农产品的收购、销售。企业也通过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一头闯市场,一头带农户,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以湖北青龙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彭墩村发展养殖、种植、蔬菜三大特色板块六大品牌产业:水禽养殖品牌,建立年产2000万只商品鸭苗的肉鸭养殖基地,带动周边50公里内的农民发展养殖业;家禽养殖品牌,建立年存栏10万只的蛋鸡场;生猪养殖品牌,全村饲养生猪过万头;渔业养殖品牌,年养殖特种水产品过百万斤;水稻种植品牌,无公害种植优质水稻6000亩;精品蔬菜品牌,建设蔬菜大棚2000亩。
可以说,彭墩村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先富带动后富”的例子。它的故事恰恰说明了先富带动后富是能够实现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张德怀这样一个好“老板”,也就不会产生之后的好“干部”,更不会有青龙湖这样的好“企业”带领着彭墩村发展成为一个好“村”。“先富”的确功不可没!
然而,“后富”是否被带动?被带动的程度究竟怎样?是低层次的,中级的,还是已经到达了高水平?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就本次调研来看,彭暾村“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程度还是不够高的,或许大方向,大方针上是没有错的,但在落实问题和民众接受度问题上,依旧存在
着不少问题。比如,建成的房子群却很少有人居住;村子里大多是留守老人小孩;商店少,很多空荡荡的门面等。也就是说,村民确实是富起来啦,但是富起来的程度和进程却难以和“先富”同日而语。当然,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彭墩村的发展也不过短短几年光阴,可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发展到今时今日已足够陈赞,其他美中不足的地方有足够的时间去弥补和进步。
三、彭墩村与共同富裕
在党的领导下,彭墎村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方针,把共同富裕当作不断为之奋斗的最终的理想目标。然而,通过各方全方位的走访调查,我们认为这个目标在短期内是难以实现的。
首先,彭墎村现期较大的经济支柱主要是旅游业以及种植业。
该村的旅游业是由村里先富起来的个别大户支起框架、铺开摊子,使其得以开发并进入初期发展阶段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旅游业发展中,我们发现当地普通老百姓并没有很大范围的参与其中,得到惠及,在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一些比较富裕的家庭。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当地旅游业尚且处于初期状态,整个生产链条并没有发展全面、充分,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辐射到更多的相关产业,惠及到更多的农户。除此之外,普通农户的经济实力着实有限,而在旅游业发展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一点也是限制他们发展的重要因素。
再来说到种植业,传统种植业是彭墩村较为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如今,我们欣喜地看到,该村的种植业开始逐渐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在村政府的帮助下,彭墩村的养殖农户们尝试性地引进了一些曾经没有过的经济作物,以及一些较为先进的种植培育技术。这些措施为该村的种植业开辟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初步尝试并实现了科学发展,同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长远的基础。但是,这个现象只是较为显著地存在于发展旅游业的地区,成为吸引外来游客的一大筹码,并没有很普遍地在全村得到推广实现,没有为更多的普通农户赢得利益。
其次,在去当地的调查走访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彭墩村村民普遍受教育程度不够高,知识水平有限,并且存在着固本思想,面对新兴事物还需要更加开放的心态。在村政府积极引导全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同时,这些因素阻碍了政府的指导思想在全村范围内的实现,也直接影着当地旅游业及其辐射的相关产业
在全村的发展,以及新兴种植业在全村的推广。当然,这些也与上级的宣传以及再教育工作的充分与否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并且,通过与当地居民的直接交流,我们了解到,虽然彭墩村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但是村内的年轻劳动力仍然出现大量向外地流出的现象。据知,当地各家庭中的青壮年成员大都随大流涌向一些中大型城市、特大型城市,大多数家庭中仅仅是留有未成年的孩童,和劳动能力较弱的老年人。这也直接导致了彭墩村内部的人群空洞化,导致了明显的劳动力缺失,也为全村经济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从以上三个方面大致分析,我们认为彭墩村现阶段的经济已经有了明显的发展,发展模式也是顺应了时代潮流,未来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客观上的不足有待解决。并且从大的全局上看,我国也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在追求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处于初步阶段,我们有更多的路要走。所以,我们讨论认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但是值得一直为之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未来实现。
附:本次调研报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