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之新能源活动报告

时间:2019-05-13 10:5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暑期实践之新能源活动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暑期实践之新能源活动报告》。

第一篇:暑期实践之新能源活动报告

暑期实践之新能源活动报告

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中国已经编制出了11个“五年规划”,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不过,由于“十二五”规划期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二次转型的开端期,其规划制定也引起了特别的关注与热议。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具有先进技术的新农村。新能源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将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对此,我组成员通过为期5天的调研活动,并在事后结合资料,对新能能源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了系统的分析与解答。

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副局长吴贵辉2004年11月3日在北京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但是由于我国的能源消费过于依赖煤炭,加上国际上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能源消费的环境问题和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在能源方面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能源消费结构上高度依赖煤炭

从网络资料我们可以知道,1980年至1984年间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由72%上升到75%,从1984到1996年,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在74%到76%之间,自1997年以来,由于石油消费在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不断增加,因而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尽管如此,煤炭消费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仍

然保持在65%以上。同石油、天然气相比,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要低些,而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要严重得多。我国主要的污染物,包括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氟氧化物以及温室气体,其主要来源均为煤炭的燃烧和利用。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我国能源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近期由于石油价格一路攀升,能源消费过度依赖石油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因而,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能源消费将以煤炭为主。

2.人均资源量小

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仅为1/10。我国2004年一次能源生产量为19.7亿吨标准煤,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1.515吨标准煤,相当于世界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一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年人均能源消费量将逐年增加,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将达到2.38吨标准煤左右,相当于目前世界平均值,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这也是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辟新的能源供应渠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3.新能源技术不成熟

我国现有很多有关新能源方面的技术专利,但是,有很多其实只是徒有其表,开发人员并未进行深层次研究,导致技术不适应我国国情,我国现缺少的是一种可大规模产生可再生能源的技术,从而替换我国

庞大的老式能源系统。或是引进技术应用不成熟,导致能源浪费。

4.相关法律不齐全

我国现没有一部确切的有关新能源方面的法律制度,导致不法商人钻法律空子,以不成熟的技术骗取利益,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群众恐惧心理。对于新能源推广方面已有一定的阻力!

对于以上几点,经过小组成员查找相关资料,总结出几点有关我国新能源方面的建议。

1.要注重完善能源法律法规体系。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但是,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能源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较为滞后,它已经影响到能源的改革和发展,近几年,我们先后颁布了《电力法》、《矿产资源法》、《煤炭法》和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和海上石油条例等一系列法规体系,但许多法律法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制定的,它已经不符合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对此加以修订和完善。

2.大幅提高核能消费比重。

由于洁净煤技术只能减少而不能消除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况且煤炭超度开采也会影响到产地的地理生态。因此,根据发达国家能源发展经验,发展核能是今后我国应当考虑的重点选择之一。核电是一种不排放任何温室气体的高效和耐久能源。有几种核电堆型,如压水堆、沸水堆、重水堆都是比较安全可靠的。世界核电发展的经验证明,核电具有洁净、安全、高效的特点。当前,全球核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7.1%,发达国家核电比重更大。法国核电已占全国电力生产总量的80%,日本、瑞典、瑞士占32%,德国、英国占30%,美国、加拿大占20%等等。而我国2004年核电发电量为501亿千瓦时,仅占总发电量的0.023%。我国有丰富的核能资源,天然铀及其加工能力已初具规模,核燃料循环工业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套。我国已能够自主设计制造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的成套设备,这就说明我国核电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我们要加大投入,到2020年,我们要力争使核发电占总发电量的5%以上。

3.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

早期全国人大颁布了《可再生资源法》,该法将于2006年1月实施,它对我国的再生资源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的支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对新能源的研发要加大投入,要积极推进新能源的生产设备的本土化,由于目前新能源的技术大多为国外企业所控制,新能源的成本和价格都相对较高,因而,对新能源的上网电价要给予政策优惠和扶持。同时,我们还应注意逐步完善新能源设备产品的认证体系,为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供服务和支持。

4.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我国农村新能源的推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推广、接受、再推广过程,才能够使广大农民认识和接受新能源。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新能源的发展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不能因此产生消极和怀疑情绪。

5.农村新能源利用要尽量采用劳动力节约型技术。

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特别是比较富裕的农村劳动力的机会成本比较

高,如果农村新能源利用所耗费的劳动力数量比较大、劳动强度也较高,就会抑制那些最具有利用新能源能力和意愿的农民进入农村新能源领域。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妇女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农村新能源利用技术也应根据农村的这一发展趋势来进行技术推广。

6.加强教育、宣传和培训。

农村新能源不仅技术含量较高,还需具备一定的安全知识,这对许多农民(特别是农村妇女)来说,无形中就存在一个门槛,使得许多农民对新能源望而却步。因此,通过对广大农民对农村新能源的教育、宣传和培训,可以提高农民利用新能源的自觉性。

8.加强农村新能源服务体系的建设。

当前,我国农村能源在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产业开发、社会化服务等方面都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体系。乡级服务站已基本上没有了,县级农村能源办公室的级别也很低,而且一般以提供沼气技术的咨询和服务为主,服务范围窄,工作力度小。要发展农村新能源,必须加强农村新能源的科研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新能源利用要与村庄整治相结合。目前,我国许多地区正在进行以“归村并点”为主要方式的村庄整治,村庄整治不仅可以为农村新能源的规模化利用提供条件,还可以通过新能源管网建设与村庄整治相结合,降低发展农村新能源的固定资产投资,吸引更多的农民利用新能源。

9.把发展生物质能源作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一个尝试。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与农村、农民之间

形成更紧密的经济联合体。这不仅能有效解决生物质能资源分散性、易变质性与大工业生产集中性、连续性的矛盾,还能促进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10.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要优先考虑农村能源的需求,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加大投入,实施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惠民工程,从农民需求入手,以提高传统生物质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农林剩余物能源利用为重点,着力加快省柴节煤炉灶的升级换代,大力普及沼气使用,积极开发秸秆气化、秸秆致密成型等小规模、分散性、直接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生物质能源产业。

2011.7.13宋明

第二篇:暑期实践报告之

暑期实践报告之:关于青海旅游的二三见解今年暑假期间我在朋友的介绍下,在家乡一旅行社进行工作,两个月的工作让我对家乡的旅游产业有了一些看法及感慨,在这里粗略的讲一下。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青海省的具体情况。

青海省会:西宁

位置: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

经纬度:东经89°35′至31°40′至39°19′

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

人口:554.3万人

行政区划:辖1个地级市,西宁市。1个地区,6个民族自治州,30个县,7个民族自治县,2个州属市,4个辖区,3个行政区。基层行政单位有:369个乡,34个民族乡,36个镇。

汉、藏、回、蒙古、土、撤拉等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悠悠历史形成了具有神秘宗教特色的文化。青海有旧、中、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众多的宗教建筑群;历代的文物古迹;动物岩画和宗教岩画;悠扬的民歌“花儿”,奔放的藏族歌舞,抒情优美的土族民间舞蹈《安昭》、《纳顿》;民间佛教绘塑“热贡艺术”,藏族卷轴画“唐卡艺术”,酥油花艺术;独具特色的民间刺绣。

青海省简称青,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青海省因此而得名。青海省是国家重点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青海省地形多样,景色独特,每年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前去游玩!青海省境内共有西宁曹家堡机场、格尔木机场和玉树机场共三个,国道线网络很大,从南北铁路线在西宁合并,沿着青海湖,横穿青海省,同样比较快捷。

青海省政区图青海古称西海、鲜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国时期称青海。藏语称错温波,蒙古语称库库诺尔,均意为青色的湖。青海东部素有“天河锁钥”、“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冲”和“玉塞咽喉”等称谓,可见地理位置之重要。

青海省还是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有野生动物25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野骆驼、野牦牛、野驴、藏羚、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种,有牦牛500多万头。

青海省境内山脉高耸,地形多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巍巍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茫茫草原起伏绵延,柴达木盆地浩瀚无垠,长江、黄河之源头也在青海。

青海省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证明,青海的开发至少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省境内新石器时代文化灿烂辉煌,青海彩陶举世闻名。

青海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距今六,七千年前,古代先民们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斗转星移,沧桑变换。以古墓群,古寺庙,古岩画,古城堡为特征的名胜古迹众多。汉,藏,回,蒙古,土,哈萨克,撒拉等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73平方公里,湖面高出海平面3,260米,是泰山顶峰的2倍。湖水最深处为32米。湖中有鸟岛,海心山,海西山,三槐石和沙岛。孟达林区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区内古木参天,芳草没膝,山花烂漫,鸟雀啾啾,溪水潺潺。生长社热带,亚热带与温带植物540余种,被称为“青海

高原的西双版纳”。位于群山环抱中的“天池”,面积20公顷,景色秀丽,气候宜人。

塔尔寺位于距省会西宁西南27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诞生地。建于明朝嘉靖三十九年,已有400多年历史。香火鼎盛,影响深远。全寺建筑格局与众不同由许多独立的佛塔,殿宇,经堂,僧舍组成,是藏汉结合式建筑群,占地40多公顷。大金瓦殿,小金瓦殿和大经堂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尤为著名。酥油花,堆绣,壁画誉为塔尔寺的艺术“三绝。

不仅无此青海还有很多个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

世界上盐湖最集中的地区是青海,有盐湖150多个

世界上最大的盐矿储地是柴达木盆地,储量约为900多亿吨

世界上天青石矿藏量最多的地方是青海茫崖地区,占全世界已探明储量的60%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田是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花土沟油田,最高的一口油井海拔为3260米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世界上最高的铁路隧道是关角隧道

世界上最高的公路是青藏公路

世界上最高的公路桥梁是沱沱河桥

世界上辖区面积最大的城市是格尔木市面积是123460平方公里

世界上饲养牦牛最多的地区是青海,共有牦牛500多万头

海拔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大板山公路隧道

中国河流发源最多的地区是青海的青南高原,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中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青海湖,面积4500多平方千米

中国聚集鸟类最多的岛屿是青海湖的鸟岛

中国出产冬虫夏草最多的地方是青海,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

中国最大的盐湖是青海的察尔汗盐湖,面积多达5800多平方千米

中国海拔最高的拦河大坝是龙羊峡水电站大坝,坝高178米

中国目前最大的人工湖是龙羊峡水库,库容264亿立方米

在看到了这么多的写实之后,对于家乡我有一种说不出的爱恋,这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从亘古的开天辟地,到如今的高速发展青海都是一个奇迹。也就是发展,青海逐渐的走进了中国人的视线,也走进了世界的视线。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知晓她。大美青海有着她独特的高原风采。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大美青海开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块山岳峻秀、神奇迷人的热土,渐渐被人们所熟悉。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历史文化厚重的西部重镇西宁,其“中国·夏都”的品牌形象,愈来愈闪现出璀璨的光芒,也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作为青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青海发展高原旅游的“桥头堡”,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紧紧围绕打造环西宁“中国·夏都”旅游圈,始终把旅游业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精心培育,经过数载努力,取得了令人注目成就———2004年,西宁市实现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2006年西宁市被评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之一,2007年西宁市荣获“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称号;2001年,西宁市的旅游收入在各项收入中还是座次排末的“小兄弟”,几年后的今天,西宁市的旅游收入为其奠定了支柱和龙头地位。全市接待国内游客从2001年的130万人次迅速增加到2006年的500万人次,年均增长26.06%;接待境外游客从2001年的1万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2.86万人次,年均增长22.42%;旅游总收入从2001年的3亿多元增加到2007年的30.9亿元,五年间,年均增长19%以上。其中,实现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28.22%。200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89万人次,占全省接待游客总数的68%;旅游总收入30.9亿元,同比增长42.33%,实现历史性突破。西宁旅游业一路踏歌而行,留下了一路芬芳。无疑,这得益于西宁市委、市政府对这棵新兴产业之树的精心培育,得益于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为西宁旅游产业发展注入的勃勃生机。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和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定目标,定措施,力推西宁旅游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重大节庆活动搭建的平台,通过强化旅游宣传和促销,逐步把西宁的特色旅游资源和“中国·夏都”旅游品牌推向了国内外市场,使西宁旅游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青睐。以推进资源开发和展示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建成了一批重点景区景点,旅游资源进一步得到合理开发,西宁旅游内涵不断丰富。从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市区内旅游基础建设,围绕建设特色突出、商贸繁荣、服务完善的现代化城区目标,全面提升了餐饮、娱乐、旅游商品购物水平,一批特色突出、功能齐全的商贸、餐饮街“脱颖而出”。同时,借发展旅游之力,为城镇规划、旧城改造和项目建设融入旅游理念,拉动城镇净化、亮化、美化,景区主干道林带、景观建设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步伐及时跟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旅游商品开发创造了良好空间,旅游产业链得到快速延伸。启动了旅游商品开发和商品市场建设,加大了以冬虫夏草为主的中藏药保建品旅游商品的开发。以昆仑玉作为奥运会奖牌用玉为契机,加快了以昆仑玉为主的旅游工艺品开发销售步伐,使昆仑玉工艺品系列成为西宁市重要的旅游商品之一。以国际藏毯博览会为纽带,将藏毯经营方向瞄准国际知名品牌。随着对唐卡、堆绣、剪纸、农民画等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旅游商品扶持力度的加大,不仅使百姓切实受益,还有力推动西宁整体经济阔步向前。西宁旅游业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全市现有A级景区8处,旅行社164家,各类宾馆500多家,星级宾馆46家,旅游车辆250多辆,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0余万人之众,一个旅游业的后起之秀,在“大美青海”的春风里,向国内外的旅游经济舞台款款走去。如果说在过去的几年里,西宁旅游业逐步赢得了支柱产业的地位,去年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目标,更为西宁旅游业吹响了进军的号角,也由此把西宁旅游业推向了一个新的起点。为了做好建设高原旅游名省的排头兵,西宁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旅游名省的目标和要求,确立了加快西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树立了西宁旅游业今后的奋斗目标:2008年-2010年,旅游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地位更加突出,全市旅游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到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年均增长17%以上,旅游总收入达到6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2%;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有了构想与思路,有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也由此延伸出推动西宁旅游业发展的工作的着力点和选择的突破口。西宁市将精心培育和打造环西宁200公里范围的“中国夏都”旅游圈,培育和开发一批以西宁为起点,环青海湖风光旅游圈,辐射黄河上游水上明珠旅游带、昆仑文化世界顶级旅游带及青藏铁路旅游线、青藏高原生态旅游区的特色旅游线路,融西宁旅游于全省旅游大格局中,全力打造旅游支柱品牌,使之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闻名的旅游品牌,不断提升“中国·夏都”城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继续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通过争取国家旅游规划、景区绿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资

金和吸纳社会资金等渠道,切实抓好旅游项目建设。加大旅游商品的研发力度,提高旅游经济的辐射效应,充分发挥我省的特有旅游商品资源优势,重点把冬虫夏草、昆仑玉、藏毯“三兄弟”扶上旅游产品体系之路。挖掘开发西宁独特的历史、民族、民俗和民间艺术文化,并使之与旅游业有机融合和对接,从而彰显西宁旅游独特的文化底蕴与魅力。借助节会,创新宣传促销手段,仍将是西宁市拉动旅游业发展的重头戏。为此,西宁市将争取申办组织国际性及各种更高规格的文化、体育、经贸活动。发展会展旅游、商务旅游、节庆旅游,倾力塑造“大美青海、欢乐夏都”主题形象,以搭建交流合作的桥梁,为旅游创造商机旅游业的崛起,使作为青海旅游“窗口”的西宁越来越靓丽,并对建设旅游名省产生了强大的助推作用。几年来,西宁市在加快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完成的一系列“示范动作”,使人们有理由坚信,西宁市一定能成为建设旅游名省的排头兵。

第三篇:新能源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

随着传统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的生产规模和使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新的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将进一步促进绿色经济以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全面进行,新能源将迎来一个发展的黄金年代。

当前,中国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严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展,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产业已初具规模。到2008年底,我国新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比重超过9%。2007年,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2008年我国的太阳能产业在不利经济形势下仍保持了30%的高增长。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580万千瓦,风力发电能力排名世界第二。生物质能、核能、地热能、氢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

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己的专业基础,我决定开展一次以新能源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选择风电场作为实践地点,通过为期3天的实践活动,增加了解风力发电的知识,把握新能源发展的最新动向和前景,锻炼提高实践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本报告将全面介绍本次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成果,总结实践经验,为今后的学习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实践地点:甘电投鼎新风电公司

实践时间:2012.07.18至2012.07.20

实践内容及过程

2012年7月18日,我开始了为期3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开始了在中广核苏尼特风电场的求知之旅。

18日上午我到达风电场,稍作休息便立即开始了实践活动,场方向我详细介绍了风电场的基本情况,包括电厂组成、设备运行、并网发电等。下午,我小组成员在场方的带领下,参观了部分电厂设备,在茫茫戈壁上,一座座高高耸立的风车,都被那秀美却不乏现代的景色深深陶醉了。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在工作人员引领下我亲自登上了风机,内心中的激动之情久久不能平静。

19日上午,进行了解风电的日常运行和控制,由于很多厂区不便参观,场方特别安排了2位技术人员专门向我讲解了风力发电的原理及运行控制过程。下午,场方有安排员工与我在一起谈心,使我对电厂员工的工作和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电力人那份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精神,我深深地被他们感动了。

20日电场的领导同我举行了座谈,就我国风电发展现状作了阐述,并就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做了展望,不仅如此,相关领导还向我讲述了新能源行业的人才现状,就风电的人才需求作了介绍,使大家受益匪浅,很受启发场方对我本次暑期实践活动给予了积极评价,为我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注入了巨大的动力。

实践成果

本次实践圆满完成预期计划,收获了丰富的实践成果:

一、风力发电原理

风力发电的原理说起来非常简单,最简单的风力发电机可由叶轮和发电机两部分构成,如下图所示。空气流动的动能作用在叶轮上,将动能转换成机械能, 从而推动叶轮旋转。如果将叶轮的转轴与发电机的转轴相连,就会带动发电机发出电来。孩童玩的纸质风车就是风力机的雏形,在它的轴上装个极微型的发电机就可发电。

现代大型风力发电机,单台容量一般为600-1000千瓦。目前国际上研制的超大型风力发电机单机容量也只为6MW。对于一个大型发电场来说,其容量还是很小的。因此,我一般将十几台或几十台风力发电机组成一个风电场。这样既形成一个强大的供电体系,也便于管理,实现远程监控。同时,也降低了安装、运行和维护的成本。

控制系统是现代风力发电机的神经中枢。现代风机是无人值守的。就600千瓦风机而言,一般在4米/秒左右的风速自动启动,在14米/秒左右发出额定功率。然后,随着风速的增加,一直控制在额定功率附近发电,直到风速达到25米/秒时自动停机。现代风机的存活风速为60-70米/秒,也就是说在这么大的风速下风机也不会被吹坏。

二、我国风电发展现状

中国风能资源丰富,东南沿海和山东、辽宁沿海及其岛屿,内蒙古北部,甘肃、新疆北部以及松花江下游等地区均属风能资源丰富区,年平均风速大于等于6m/s,有效风能密度大于等于200W/m,有很好的开发利用条件。这些地区中很多地方常规能源贫乏,无电或严重缺电,尤其是新疆、内蒙古的大部分草原牧区及沿海几千个岛屿,人口分散,电网难以通达,或无电力供应,或采用很贵的柴油发电。在上述地区,利用风力发电,以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风力发电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而且发展速度最快。风力发电场是将多台并网型风力发电机安装在风力资源好的场地,按照地形和主风向排成阵列,组成机群向电网供电,简称风电场。风电场是大规模利用风电的有效方式,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兴起。截止2004年底,我国共建设43个风电场,分布在14个省(市、区),累计安装风电机组1291台,并网风电装机容量为764MW,风电装机容量仅占全国装机容量的0.17%,其中2004年新投入运行的风机容量为19.7万千瓦,年增长率达到34%,装机容量居世界第十位,亚洲第三位。计划到2010年,并网风电装机达到500万千瓦。目前,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还不到全国总装机容量(4.5亿千瓦)的0.5%,根据我国能源发展规划,2我国风电具有大规模发展的前景和市场需求。

三、我国能源发展现状和前景

能源的转型是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实现低碳化的、有序的能源结构是中国能源战略定位的根本。我国的能源效率低、污染严重,在某种程度上并非由于技术力量不足,而是由于体制不合理和市场机制不完善所造成的。技术创新支持产业发展的制度性轨道缺失,使得大量高效清洁的能源技术得不到普遍采用。能源既是“工业的粮食”甚或“现代工业的血液”,但却持续释放着巨大的外部性影响。能源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远甚于其他产业。在我国,煤炭工业、石油、火电等传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承载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近30年,但也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我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家园。因此,能源结构向多元化和均衡的方向发展,既是能源战略转型的核心问题,更是国民经济宏观战略朝向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理性选择。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将“调整经济结构”列入2010年六大任务之一。

四、中国能源战略的转型目标

从战略上看,我国面临的能源挑战不外乎涉及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是能源的有限供给与经济发展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经济问题,要求我必须思考如何进行制度设计并有效实施,“以有限的能源满足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二是能源的大量使用与环境形势日益加剧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社会问题,要求我如何平衡经济需求及选择社会目标的组合,我应“尽可能地降低甚至避免能源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损失和社会福利损失”。

面对能源挑战问题,国家不仅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上均提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能源资源经济增长方式,提出“节能减排”有效利用资源的号召,同时在法律上制定一系列相关经济法规法律,对能源行业高消耗、高污染从源头上起到了强有力的约束作用。为此,近年来,在我国能源领域悄然发生了以下几个方面战略转型和发展变化:

五、新能源产业人才现状

最近几年,中国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但是,整个新能源行业——无论是核电、风电、太阳能行业,还是相关的装备制造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才短缺现象。其中,核电发展最快人才最缺,核电行业不仅缺技术人才,也缺乏相关的工程管理、金融、财务、商务谈判等方面的人才。对于风电,人才也严重匮乏,特别是风电机组研发专业人员、风电机组制造专业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风电场运行和维护人员,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当然,太阳能产业同样存在人才缺口。

新能源人才的需求实际从2008年就开始多起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持续升温,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生物发电、垃圾发电、核电和燃气发电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随着国家对绿色GDP越来越重视、新能源鼓励政策和新的环保标准的出台以及其他国内外的因素,新能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会保持一个持续的增长。与增幅明显的需求比较,新能源的人才供给的不乐观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从企业招聘的要求看,目前新能源人才的招聘难,主要是经验要求的错位。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生物发电、垃圾发电的历史并不长,所积累储蓄的新能源技术人才经验并不多。但是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对经验的要求过高。

无论如何,新能源产业必将吸纳越来越多的人才,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和成长也必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越来越多的成果。

六、实践经验及感想

1.严谨认真的态度是本次实践活动又一亮点,我本着求知的渴望,认真听取场方的建议和意见,时刻保持大学生应有的作风,一丝不苟地实践,虽然酷暑难耐,未表现出一点懈怠。

2.脚踏实地、求真务实更是本次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又一重要保障,实践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场方规定,积极提问,踏实的求索精神得到了电场的认可和赞许,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3.此外,在本次实践过程中,我非常注意个人举止,努力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保持好,不仅如此我还积极向场方介绍我校的发展建设情况,以增进彼此了解,最终取得了良好效果。

本次实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得益于场方的热情协作,更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指导,我每个人都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意义非凡的暑假,整个实践活动极大锻炼了我,丰富了课余生活,使我切身体会到新能源行业的勃勃生机,亲眼目睹了电力人那份勤恳,那份执着,那份热情,更深深鼓舞了我,我决心用我的实际行动,履行新一代青年人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投身国家建设,服务新能源产业,发扬电力人的拼搏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勇于奋斗,甘于奉献,努力成为 时代的先锋和楷模。最后,衷心感谢给予本次实践活动大力支持的甘电投鼎新风电公司,感谢系里领导和老师,我定当再接再厉,努力做到更好!

第四篇:暑期实践活动之感想

暑期实践活动之感想

陈文朋信息13

学号:2110502057 我们组于暑假期间在青海省和陕北进行了一次暑期实践活动,这里,我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形行程安排。

2012年7月15日从西安出发,中午到达延安,参观了王家坪纪念馆,下午到达志丹县,7月16日走访当地的退耕办,并采访了退耕还林农户,下午到达延川县,7月17日到达延川县土岗乡政府,并参观了黄河乾坤湾,晚上在当地住宿,7月18日访问当地退耕还林农户,下午返回县城,7月19日返回西安。休整一天后,7月20日从西安坐车去西宁,晚上在西宁留宿,7月21日到达目的地: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与当地政府进一步确定走访时间,22日走访退耕办和林业局,23日去黄河查看黄河水质状况,下午坐车去西宁,晚上坐火车返回西安。

此次暑期实践之后,我又很多感想,在此写出:

首先,能参加这样一次如此有意义的暑期实践活动,我感到很幸运,也感到很自豪,因为它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和增加我的成长阅历,其次,它还能丰富我们的知识,让我们了解更多课外知识,使我们的学识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其次,我对我在当地的所见所闻也有一些想法。

我们于15日到达延安并参观了王家坪纪念馆,王家坪纪念馆里记录着老一辈革命先驱们当年在延安的生活的点滴,直到现在,延安的经济都很落后,自然环境也不是很好,那里大山比较多,延安市就像是一个小盆地,交通相对比较闭塞,由此,我想到了当年先辈们的艰辛,想到了他们革命意志的坚定不移,想到了那面永远高扬着的红色旗帜,钦佩之情油然而生。馆里陈列着红军们用过的各种生活用品还有一些书信,典籍,武器以及红军保卫延安的画面,馆中毛主席那高大的雕像将永远屹立在我心里。

然后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纪念馆,前往志丹县,下午到达志丹县,第二天我们走访了当地的退耕办并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我们和那里的领导进行了会谈,他们也把志丹县以及黄河治理的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话语间流露着陕北人民的淳朴,热情和自豪,我们又走访了当地的退耕还林农户,他们对这项政策大加褒扬,人均3亩田地保证吃饭,人均4.5亩土地搞经济园林,人均10亩草地和林地,他们说这样既能保证吃饭,又使大家有钱花,还能改善当地的生活环境,他们说:“退耕还林染绿了黄土高原”,听了这句话,我内心感到很温暖,是的,还有什么能比看到他人快乐更能让人感到温暖的呢?

16日下午到达延川县,17日到了土岗乡退耕办,并受到热情招待,我们进行了会谈,当地领导着重介绍了此政策的前状和现状,并对其成果持肯定态度,具体表现在黄河水质的变清,两岸绿化面积的扩大,并带领我们去观赏了黄河著名的乾坤湾,通过今昔对比,我真的看到了成效,内心激动异常,如果能坚持下去,黄河的水质一定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也会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接下来我们返回了西安,休整一天后,开赴青海,于7月21日到达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确定22日进行走访活动。7月22日,我们走访了当地退耕办和林业局,和他们进行了交流,他们向我们介绍了“天下黄河贵德清”的形成原因以及他们工作的进展情况,并且邀请我们参观了黄河,特别是龙羊峡水库,很难相信那里的水是黄河水,那里的水甚为清澈。

然而,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当地的民风民俗和自然景观,那里森林覆盖率极高,登上当地的最高峰鸟瞰全县,几乎看不到住房,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黄土高原形成鲜明的对比。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有汉族人,回族人,藏族人等等,各族人民之间其乐融融,彼此安居乐业,在一个大家庭里和睦相处。实践过程中的一切证明了退耕还林已经初见成效,事态正在朝着良性发展,而且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和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我想,如果此政策能够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黄土高原上一定会生机勃发的,“再造一个秀美山川”也绝不会是一句空头口号。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我们是围绕着退耕还林展开的,我们在活动期间谨慎认真,仔细策划并细致的安排,彼此相互配合,提高了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更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增长了见识,亲身体会到了一些平时所不能接触到的事情,感到受益匪浅。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之实践报告

“爱撒北川,情系羌山”暑期社会实践队

关于学习北川精神的实践报告

 主题:学习北川精神,积极面对人生

 时间:2010年7月4日——2010年7月13日

 地点: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

 组织者:东华大学阳光公益服务队

 参与者: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09级的十名同学

 摘要:北川精神,是在“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震重灾区——北川地区展现出的时代精神。她是指北川地区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帮助下进行生命救援、灾后安置、灾后重建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其基本内涵:“爱岗敬业、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她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在今天,研究学习北川精神,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学习北川精神,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增强大学生磨砺自身的意识;对于社会来讲,北川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学习北川精神,亦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可行途径。

本文将分为两部分:

1.2.北川精神的形成和内涵; 学习北川精神与大学生锤炼

 关键词:北川精神、成长、坚强

 正文: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是一部辉煌史,也是一部多灾多难史,一部痛史。中国人看似柔韧,实则强悍,实在是因为中国梦所酿造的伟大的中华族精神。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北川羌族自治县成为此次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而北川县的人民,以他们的自救、自强,将残酷的灾难改写成伟大的精神之诗,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北川精神。我们这里所说的北川精神,是新时期,由“5·12”特大地震灾害触发的,伴随着北川人民抗震救灾、恢复重建而体现出来的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的一种时代精神。她不是单一的,而是体现在北川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她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两年后的今天探究北川精神,从小处说,可以进一步加强北川精神的影响力,教育我们大学生不忘国家灾难,勇担民族责任,更加积极热情地投入到我国新时期的建设当中。从大处说,北川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新时期新条件下产生的,具有鲜明的抗灾因素的不屈精神,研究并学习它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和“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它对我们同一历史条件下的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亲身走到北川中学板房区,走到满目疮痍的北川老县城,走到两年前那场虽然我们许多人虽然没有直接参与,却日日关注的受灾、救灾地点。我们实践团来到这里,面对着这昔日遭受重创的土地,我们不得不想起两年前那凄惨的、感人的一幕幕。身临此地,我们分明感到在当时那一切的背后,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那就是“北川精神”。在这里通过走访了解,又真实地感受到了这种精神。

“北川精神”:抗震救灾时期党组织的迎难而上、万难不屈精神!

“5•12”特大地震使北川县1931名在职在编干部损失466名。然而中共北川县委、县政府临难不惧力战天灾,组织全县幸存干部群众英勇救灾。5月22日,震后第10天,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临时办事处在安县安昌镇挂牌成立,开始在临时办事处工作。北川的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干部群众在大灾面前不弯腰、不退缩,构筑起摧不倒震不垮的“北川精神”。

“北川精神”,就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精神。震后1小时县委县政府就在县城旁边的一处空地上成立了露天办公的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北川精神”,就是党员干部不怕死不怕苦连续作战精神。地震发生时县委书记宋明正在赶往绵阳市开会的路上,发现震情后马上掉转车头赶回北川,冒着坍塌的巨石抵达北川中学,指挥抢救学生。“北川精神”,就是化悲痛再战斗、重建家园的精神。山崩地裂灾难临头,北川县党员干部不哭泣不落魄,不怨天不尤人,披星戴月投入抗震战斗。民政局长一家15人遇难,陈家坝党委书记父母妻儿全部身亡,却忍着悲痛坚守一线。

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内,就是这样一个个优秀的基层党组织,在无法联系到上级组织的情况下,迅速组织群众展开救援行动,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得以保存,使国家和社会的损失降到最低。

勇敢的北川人,坚强的中共北川基层党组织,璀璨的“北川精神”,我们从你身上读出了 “天行健,自强不息”永远战斗精神,一种万难不顾一往无前的民族精神。而我相信,这种精神是植根于北川人民群众中的,是真正的“北川精神”。

“北川精神”:北川中学师生的坚强乐观精神!

“5•12”特大地震发生时,北川中学的师生们正在上课。剧烈摇动的教室让他们在短暂的恐慌后意识到地震来了,于是都赶紧往教室外跑去。不同的是有的人跑出来了,有的人却没有。在最危险的时候,男生们扶着因为过度惊吓而腿脚发软的女生先向外走去;逃出来的女生则抱着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临时扮演起母亲的角色。这是由灾难所激发的互助精神,是先人后己的英雄精神,是北川精神的具体表现。实践队队长是在北川中学经历过这场地震的,她只对我们描述了一句,她当时是从三楼跳下来的,而一二楼的很多同学甚至连这个机会都没有就永远留在了教室······

后来,长虹集团的救援队首先到达这里。北川中学的师生们才被转移到位于绵阳的长虹职工活动中心,后转移到长虹培训中心,在足球场上搭建起了帐篷临时居住。队长说,当时他们是几十个人住一顶帐篷,但是在巨大的灾害面前,这已经不算什么了。看着她的表情,似乎在这里更多的回忆是关于师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度难关的经历。后来,在这里的板房校区建好了,北川中学的师生们才得以有稳定的住处。但是这里的教室是狭小、闷热的,他们就是拥挤在一间间这样的教室里上课的;这里的宿舍是简单、拥挤的,没有电风扇,却是十四个人共住一间,除了床已经没有多大的生活空间;这里的食堂是不同寻常的,不提供餐具,学生自己携带饭盒,除了残疾学生都没有座位,自己找地方用餐。这样的生活在我们这些外人看来是无法想象的,但他们确确实实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两年。

然而,留给这里学生最多的回忆却不是苦难,而是坚强,是感恩,是共度灾难的团结互助,是党和国家对这片土地真真切切的关怀。从队长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她只在这里生活了一年,却比她在北川中学其它五年的回忆要多得多,温馨得多,宝贵得多。

这里的每一间教室里,都挂着那四个字---“多难兴邦”,它在艰难的环境中发出光芒,这是对灾难的抗争,也是对北川精神的精彩阐述,我想这里曾经的每一个人都会从这四个字中获取力量。教室的外面挂满了北中学子的“自创格言”,例如“有了暴风雨才知道彩虹的美丽,有了大灾大难才知道爱的温暖” “当海水蒸发成水蒸气后,他不会四处飘散,他会凝结成水珠,然后又回到水中,因为他懂得感恩,因为他要用自己的未来,换取海水的更加绚丽多彩” “把汗水变成珍珠,把梦想变成现实”,这其中既有对国家,对党,对社会的感恩,又有对梦想不懈追求的坚强与执著。校园里的宣传板上是“5·12”地震时温总理来学校亲切视察慰问的画面,还有震后残疾同学们自强不息参与校园艺术节文艺表演的照片。

在宿舍区,每一间寝室外都挂着自己的名字,如“羌魂”“博雅斋”“雅竹轩”“色彩生活”等,虽然每一个都不相同,但是表达的却是同一个心境,是对这里生活条件创造者的感恩,是对生活的乐观心态,是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是他们在这里所看到的生活,与我们看

到的相同却又不同。队长给我们讲述了当时的一些故事,有的是意义非凡的时刻,但更多的是同学之间的趣事。其中一个就是,他们在高考临考前自主复习的时候,拆下窗户横在旁边的阴沟上,当做桌子,人就搬一把椅子坐在阴沟里,忍受着太阳的炙烤、蚊虫的叮咬,认真学习。而就这样的条件,还是同学们向老师们争取来的(一开始老师不让同学们拆窗户的),既改善了教室的通风条件,又不用忍受夏季板房教室内的高温。这一方面体现了这里的学生没有学习条件、创造条件学习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另一方面又反映了北川中学师生,不惧灾难,笑对生活的乐观心态。这就是北川中学师生的精神,是北川精神!

参观过北川中学的临时板房校舍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王玉:和队友们一起漫步在这熟悉的校园,有太多的回忆涌上心头,有很多温情的画面浮现在脑海里。然而,总是觉得有一种不可名状的忧伤,让我总想暂时脱离这个团队、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静静地去感受······

周怡:当我们即将离开这里的时候,我悄悄的将泪水咽下,不是因为伤心,而是因为他们的坚强而感动,为党“以人为本”的治国方针而高兴。相信在未来漫漫的道路上,有坚强相伴,有梦想相随,有党的支持同行,北川中学的同学们一定会越走越远,用自己感恩的心去谱写属于自己的一分辉煌。

张晓波:我们所能收获的就是了解他们的不幸,学习他们的精神,宣传他们的精神,让灾难教会我们更多。

胡舒深:一切都很平静,默默地观看,默默地记录,希望此情此景能够常留心间,成为我们今后前进的动力。

冉芸: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与之相比我们更应该珍惜现有的生活,好好学习。

孟冉:虽然现在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当时的情况光是想像起来,就知道当时条件的艰苦。相信从北川中学出来的人,身上都有这种坚强。有些东西仅靠我们的想像是无法了解的,当我亲身来到这时,才能真正感受到那种精神。

李安歌:这次参观,我体会到的是一种坚强,一种灾难后不屈不挠的坚强,体会到的也是一种责任,一种以艰苦学习成才为国为己任的责任。经过一次的参观,我感到我学到太多平日里学不到的东西,学到的这种东西在我内心久久澎湃,形成一种震撼,继而转化为思考,这是值得我珍藏一辈子的礼物。

陈楷:来到这里了解到北川中学的同学在这里的生活学习情况后,自己心中充满了敬畏之情,灾难是无情的,但是同学们的表现却给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坚强;在这里的生活是艰苦的,同学们能够坚强地走下来,他们是真正的强者,相信在未来的路上,这段经历虽然让人心痛,但也是一笔无穷的财富,为他们加油。

徐倩文:看着一座座板房宿舍区,看着北川学子自己命名的宿舍,看着孩子们在高考倒计时板上的留言,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觉流淌在心间。也许他们没有芳草茵茵的操场,也许他们没有鲜红的跑道,也许他们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也许他们无法像东部发达地区的孩子们一样接受最先进的教育,但是他们一个个充满朝气,笑意盈盈,满怀信心。而这种乐观,执着的精神一定会引领他们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北川精神”:北川人民群众的自强不息精神!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由于与外界道路、通信的完全隔断,救援队来到这里还需一些时间。幸存的北川人民并没有一味地沉浸在悲痛中,而是在灾后果断开展自救,加快步伐拯救自己的同胞。没有专业的工具,他们就用最原始的工具,甚至用手去挖。这一行动大大减少了损失,挽救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命。这是不屈不挠的北川精神的具体体现,这是自强不息的北川精神的历史见证!

当我们来到擂鼓镇时,代替这里救灾的忙碌场景的是遍布的如火如荼的灾后重建工程。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宁静的板房区。这里的房子是清一色的板房,每家似乎只有一间房,因为从外面可以看得出屋内的摆设都很拥挤,且一家接着一家,总感觉日子过得很窘仄。然而,当我们和这里的居民接触以后,发现他们并不悲观。我们进入板房区后,看见一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在热闹地嬉戏,看见心灵手巧的羌族女孩在一针一线地刺绣,看见淳朴勤劳的大叔砍柴归来,大娘淘米洗菜······这里的一起都是那么和谐平静,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我们来到这里,大叔大娘热情地主动与我们攀谈起来。言谈中他们并没有流露出无奈与痛苦,相反总是乐呵呵的谈着现在开始忙碌的生活。当我们问到,什么时候能搬出去时,他们说不知道,但相信一定会搬出去的,他们能理解政府的难处,迟一些日子无所谓。

团队成员深入板房区了解灾后的重建情况后也后很多话要说:

周怡:第一次近距离地与灾区人民接触。痛楚已经在他们内心留下了伤痕,也许还无法抹平,希望我们能用爱抚平他们心中的创伤,希望政府能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希望他们能笑对明天。

李安歌:地震是一场灾难,在他们心里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尤其是这些孤寡老人,现在独自生活,他们最缺的就是陪伴,孤独加之痛苦的回忆让他们的生活处于身心两重的煎熬中。我们应该做的,能够做的,就是抽出时间陪陪他们,听他们倾诉,或者讲给他们我们的所见所闻,这样,不亚于给他们一座新房子,一顿好的伙食。关于灾后重建,不仅仅是物质,不可忽略的,还有心灵。

徐倩文:对灾难的叙述,他们显得十分平静,豁达。我们相信他们的乐观,执着,勤劳,一定会创造出一个新的擂鼓镇,一个崭新的四川。

王玉:我看到很多新建的和在建的建筑物,这一切让人觉得充满了希望,也很是期待。我相信,早晚有一天,当我再次回来的时候,这里会变得很美好的。

是什么让北川人们坚强地抵挡住了大灾的侵袭?是什么让北川人民重拾信心,积极投身建设?是什么让北川人民乐观面对困境笑对生活?是北川精神,是包含了“爱岗敬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北川精神。北川承载着的不仅仅有地震带来的伤痛,更有地震之后的坚强与重生,北川精神支撑着他们谱写新的生命篇章。

“5·12”留给人们的不仅是一个伤心的数字,更是我们民族的意志力,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定信念。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此时,这种补偿就是“北川精神”——废墟上的挺立!相信在未来漫漫的道路上,有坚强相伴,有梦想相随,有党和国家的支持同行,北川人民一定会越走越好,用自己感恩的心去谱写属于自己的一份辉煌。

在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团队来到了北川,真正走进这一个受伤的地区。北川人民在灾难发生时表现出来的爱岗敬业和自强不息,在重建过程中表现出乐观积极的心态,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都成长了很多,相信我们在接下来的生活学习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因为我们感受到了那一份坚强,我们也会成长为真正的强者。

“爱撒北川,情系羌山”暑期社会实践队

2010年9月

下载暑期实践之新能源活动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暑期实践之新能源活动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暑期实践活动报告

    在实践中成长 暑假还没有来临的时候,同学们都已经早早的给自己定好了计划了,有的同学要去外地的工厂里打工,有的是去打工的父母那里,还有的就在家里过个愉快的暑假„„听着他们......

    暑期实践报告之促销工作

    暑期实践报告之促销工作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能在暑假能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活动,给了......

    暑期实践报告——红色旅游之雨花台

    红色旅游之雨花台之行 一、 实习目的 通过对红色经典旅游景区的游览,了解那一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的点滴滴的事迹,增加对那段光荣却有些悲壮历史的见识和体会,感受革命烈......

    暑期实践之家教

    暑期社会实践之——家教 春去冬来,花开花落。转眼间又是一个暑假来临,这个暑假是我迈入这个大学校门的第二个假期。在去年的暑假社会实践中我与一位学姐一起到我们县上的金盾......

    暑期电信实践活动报告大全

    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我有幸到中国电信扬州分公司实习,在十多天的实习期里,我初步接触到电信公司的一些运作,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我们的实习内容很多很广,让我们这些在校大......

    2013年暑期实践活动报告

    2013年暑期实践活动报告 课题:火车票实名制以来购票难问题调查 学院:机械学院 班级:热能111班 组名:中国梦阳光行动组 成员: 队长:曾成 队员:张权 张兴普 张志勇 周栋梁 周刚 指......

    暑期实践活动报告总结

    大学生世博宣讲调查服务团报告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我们生活的环境在持续恶化中,温室气体已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最紧要的问题,“低碳......

    暑期实践活动报告(精选5篇)

    暑期实践活动报告 103市场营销班 曹莉 (一)前言(自己的实例) 今年的暑期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回顾起来,仍历历在目,感触良深,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我们不断经受锻炼,在短短的日子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