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新村规划建设的思考(模版)

时间:2019-05-13 10:4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统筹推进新村规划建设的思考(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筹推进新村规划建设的思考(模版)》。

第一篇:统筹推进新村规划建设的思考(模版)

统筹推进新村规划建设的思考

兴文县委副书记、县长沈军

开展新村规划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农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创新举措,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统筹推进新村规划建设,努力实现“富民强县”发展战略。

一、机制保障新村建设

(一)抓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村规划建设,制定出台了《加快推进新村建设实施意见》、《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实施办法(试行)》、《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互动发展的意见》,成立了新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乡镇成立村镇建设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新村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新村工作领导机制。

(二)抓责任考核。按照领导、责任、指导、政策“四到位”的要求,签订了新村建设目标责任书,强化了组织领导、规划编制、宣传发动、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制定出台了新村建设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建立由县级领导牵头,县级相关部门协调配合,乡村两级积极主动的工作机制,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

(三)抓队伍建设。选优配强新村“两委”班子,以“三推两诺、公推直选”的方式,按照“一好双强”标准完成全县村党组织换届,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有计划地对示范新村党支部书记进行党建、经济发展、新村建设等方面的培训,培

养新村建设“领头羊”。并从市、县和乡(镇)机关下派30名优秀干部到示范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切实有效地推进新村建设。

二、规划统揽新村建设

(一)抓规划引领。根据《兴文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兴文县城镇体系规划》,相继编制完成了全县15个小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及时完成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充分发挥城镇的中心带动作用,力争在2012年完成所有行政村新村规划编制工作。

(二)抓示范带动。全域推进新村规划建设,完成115个“千村春风村工程”试点村建设规划,全面完成示范片30个新村建设详规。要求每年各乡(镇)至少建成1—2个新村,以此带动更多的村庄村落建设,努力实现城乡面貌“一年变化新、三年大提升、五年换新颜”的总体目标。

(三)抓土地利用。将新村规划建设与保障性安居工程、拆迁安置房、企业自建职工住房有机结合,打造集中居住点。新村农房建设选址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努力提高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三、产业支撑新村建设

(一)抓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原则,把产业发展作为新村规划建设的重点,以产业带动新村建设,集中培育发展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达168个,新增产业发展百万元示范村24个,百万元产值村210个,其中千万元产值村17个,千村春风工程200万元产值的主导产业村106个。

(二)抓基地建设。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变,不断壮大金色专用粮食和烤烟、绿色林业和蚕桑、白色生猪、黑色乌骨鸡等“四色产业”,建

成粮油、烤烟、蚕桑、林竹、果蔬、生猪和乌骨鸡等特色产业基地。全县被整体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成功打造僰王牌大米、石海牌柑橘、赵氏泡菜、金石海牌乌鸡、青纯牌食用油、敬师酒业、龙神圆花椒等7个绿色农产品认证品牌。

(三)抓乡村旅游。依托兴文石海、僰王山两个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休闲旅游,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每年举办苗族花山节、美食节、槌牛节、僰苗大型婚典、高装节等民族风情浓郁的节庆活动,充分展现兴文独特的僰苗文化、人文魅力,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形成乡村旅游差异化的发展新格局。全县已发展农家乐400余家,可带动农户增收近2亿元。

四、项目助推新村建设

(一)抓项目整合。按照“统筹协调、项目整合、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全力整合国土、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扶贫等涉农项目资金,把新村规划建设与“金土地”工程、农村断头路建设、农村电网改造、沼气池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农村商业网点、基本农田建设、扶贫连片开发等捆绑统筹,加快发展主导产业,统筹推进新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抓项目争取。2010年,积极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18956万元投入新村示范片建设,实施项目37个,在示范片内集中选址和规划农村集中居住点35个,新建改建农房1497户,改造中低产田7118亩,治理水土流失8060亩,新增耕地722亩,解决示范村内3.3万人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建成通村通社道路255公里,新建沼气池936口,完成7个村级活动中心建设。

(三)抓项目培训。大力推广普及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实施科技创新产业链示范工程,重点推进生猪、乌骨鸡、果蔬、烟草、蚕桑等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农村信息化网络的作用,实施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构建县、乡两级综合科技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村级科技信息服务试点站,形成上下联动的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以“品牌培训”、“新型农民培训”、“扶贫培训”、“在岗培训”等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创业致富能力。

五、特色提升新村建设

(一)抓特色示范。在新村农房建设中立足实际,抓住民族特色,突出民族文化,着力保护民族风格,打造民族特色村落。突出重点打造了仙峰苗族乡大元村、新界村,大坝苗族乡小寨村,麒麟苗族乡三合村,石海镇红鱼村等民族示范新村。仙峰苗族乡大元村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村”,僰王山镇、莲花镇成功创建为省级优美乡(镇),石海镇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场镇。同时,在全县开展了“十佳优美村落”和“十佳优美民居”评比推广示范活动,评选出最具地方特色和推广价值的样板民居和村落,将其制作成光碟、图册、展板在全县推广引导示范,全县新村新建房屋按图施工率达80%以上。

(二)抓建房监管。抓好建房审批程序管理,对不符合规划设计的不批、不符合风貌风格要求的不批、不符合建房条件的不批、不符合选址要求的不批,严禁违规修建和无证建设。同时,为有效保障农村危旧房改造和新村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提高农村工匠的技术水平,在全县成功举办“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班”,培训农村建筑工匠300名,有效改变了农村住房建设工匠无上岗证、无统一施工技术标准、无统一安全保障措施的“三无”现象。

(三)抓环境治理。在新村规划建设中,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要求,重点对生产环境、居家环境、公共卫生环境、农房风貌进行治理。去年以来,投资700余万元,建设示范场镇3个、示范村16个,升级改造农贸市场3个,打造示范农户400多户,带动2万余户,90%以上的示范新村庭院达到“三化”标准,实现村庄环境清洁、整齐、规范、优美。

第二篇: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统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考

实践充分证明,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充分运用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和历史思维,用科学理念和创新思路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努力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科学化、社会化、规范化、公开化和信息化。

以富有实效为标准,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紧迫任务。只有牢固树立价值和效益理念,借鉴经济理论,运用系统方法,才能实现效能最大化。要科学分析反腐倡廉形势,准确把握内在规律,使防治腐败过程具有经济性,改革创新具有前瞻性,保障机制具有持久性。坚持求真务实,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突出实践特色,既加强对反腐倡廉共性问题的研究,又注重把上级要求具体化、先进经验本地化、本地做法长效化,推动反腐倡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检验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应体现在具有地方和部门特色的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是否日益完善,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是否显著增强,影响恶劣的腐败案件、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对党政机关及党员干部的投诉等是否明显减少,反腐倡廉建设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是否更加突出,群众满意度是否明显提升等方面。

以发展民主为取向,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社会化。社会化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最广泛最牢固的基础。只有最大限度地发展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1-

全党全社会积极参与,才能对腐败问题釜底抽薪。随着经济社会进程的现代化,公民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和畅通。反腐倡廉必须面向全社会,拓宽党内民主渠道,完善党内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民主科学决策,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强化法律保障,建立保护检举(投诉)人制度,强化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权利救济手段,明确打击报复反腐举报行为的惩戒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群众参与反腐败的风险和成本。广泛宣传腐败对社会、家庭、个人的严重危害性,进一步强化公众廉洁理念,引导全社会接受反腐倡廉主流价值观,营造崇廉尚洁的浓厚氛围。

以简明管用为目标,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规范化。从腐败问题发生的各种复杂原因看,制度上的深层次因素带有根本性。充分依靠制度防治腐败,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要既注重建立约束性、控制性制度,又注重建立激励性、保障性制度。强化制度的周密性,使各项规定形成闭环,使之无懈可击。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找准、突破关节点,在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上下工夫。确立任何决策没有最优、只能令人满意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压缩自由裁量权,增强制度刚性,并加大对违反制度、破坏制度行为的惩处力度,真正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

第三篇: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考

规划是龙头,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对规划的定位和作用要有明确的认识。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些村庄布局不合理,特别是有的村建房屋间隔空间太窄,连消防车都开不进去,留下严重隐患,要推倒重建财力上实在承受不起。尽管这种现状是新农村建设以前形成的,但给我们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这也充分表明了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先行,以有效避免未规划先建设、边规划边建设、拆了建、建了拆现象的发生。为此,笔者就进一步搞好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发以下思考:

一是规划要突出前瞻性。前瞻性、预见性是规划编制的生命。如果规划没有前瞻性,编制规划就失去了意义。在本世纪内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编制中,必须着眼长远,突出前瞻性,围绕发展搞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市大铜业、大物流、大旅游、大城市框架和今后工业化、城镇化、商贸、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在布局上应当以那些有发展前景,有利于农户聚居,有可能长久存在的村为重点,特别是乡镇、集镇、小城镇和中心村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对今后要撤并的边远村庄和一些不可能成为居民集中点的地方,只对现有设施进行必要的维护,不宜再投入新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规划要注重特色性。新农村建设规划一定要突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这是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市广大农村在区位、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决定规划不能套用一个模式,不能搞千村一面,而要力求彰显个性,各具特色。农村规划要从村庄的地形地貌出发,依山顺水,不推山、不填塘,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园农庄、农村社区。同时要注意保护上清古镇、仙水岩龙虎山景区等地各种古迹和有价值的传统民居等文化遗产,做到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新村建设项目尽量与古建筑保持协调统一,使“古迹为新村增色,新村为古迹添彩”,形成观光旅游新亮点,既增色,又生财。

三是规划要强化和谐性。新农村建设是通过农村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充实农村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农民丰富活泼的生活空间和具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因此,编制村庄规划必须充分征求当地农民意见,使规划编制的过程变成一个政府、专家和基层干部群众互动的过程,从而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群众的认同感。

四是规划要体现实用性。就是说应注重配套搞规划,规划编制就是为了指导下一步的发展建设。因此,新农村建设规划必须把实用性摆在突出位置,量力而行。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对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统筹考虑,使规划与村庄建设相结合,与调整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商业网点及电力、水利、交通、电信等配套设施相结合。对基础设施建设,先搞什么、后搞什么,在哪里搞什么,一定要衔接配套,避免先建后拆、边建边拆,浪费社会资源。

五是规划要明确产业性。应充分考虑村镇的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明确产业定位,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村镇,发展规模经济,村镇规划新办工业企业应向工业园区集聚,以利整合资源,节约用地和处理排污,共享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镇规划要综合考虑集镇、城镇郊区、田畈农区、丘陵山区等不同区域、资源等因素,因地制宜,促进商贸服务业、特色工业、生态农业、林果业、休闲旅游业等特色经济的发展,形成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新格局。

六是规划要力求集约性。就是要注意保护耕地、集约用地,乡(镇)、村的规划,原则上都要安排在荒山荒坡,尽可能少占或不占耕地,确要占用耕地的,也要采取“占一补一”的办法,垦复耕地。按照“先规划后建房,没有规划不批建”的原则严格执行,要制定配套政策,完善操作措施,促使村民严格按照规划和设计进行建设,以增强规划执行的强制性。(作者单位:市委政研室)

第四篇: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加快农民“三进”步伐的调查与思考 建湖县人大常委会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务之急是加快农民“进县城、进集镇、进中心村”步伐,关键在于政策推动。最近,我们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召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镇村干部座谈会,向千名人大代表和百户农村定点调查户发放调查问卷,并专程到沭阳、姜堰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深化认识,增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紧迫感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城镇化优先发展战略。首先,从外地的经验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沭阳县从2003年开始,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建成区面积从17.5平方公里扩展到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7.8万增长到41万。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一方面提高了农业规模种植水平,高效农业面积已达64万亩;另一方面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解决了企业招工难,拉动了房地产市场,去年仅房地产税收高达7亿元,目前全县农民经纪人已突破6万人。其次,从客观实际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目前,我县农民住房绝大多数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造的砖瓦房,正陆续进入“瓦改楼”阶段。据问卷调查,60%的农民为了就业、子女读书和改善生活条件,希望到城镇居住。我们应当因势利导,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城居住,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三,从我县的基础条件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随着城镇和园区的拓展,尤其是“一区三园”和城南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县城和集镇的承载功能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加快城镇化进程势在必行。必须牢固确立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理念,通过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促进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通过以城带乡,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加快农村发展。因此,要把城镇化作为“牛鼻子”工程来抓,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民“进县城、进集镇、进中心村”的步伐,以城镇化拉动城乡统筹发展。

二、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城乡建设规划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要遵循“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总体思路,制定农村建设规划。一是要处理好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规划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又要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趋势,优先发展县城和集镇,充分发挥其联结城乡、集聚产业和转移吸纳农村人口的作用。要按照“县城——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的顺序梯次推进,形成城乡人口相对集中、功能分区科学合理,以县城为核心、集镇为支撑、中心村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布局。二是要压缩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数量。沭阳县面积2297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40万,只保留391个集中居住点。他们在上轮规划659个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基础上,撤并所有已列入城市、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和发展备用地范围的集中居住点;县城和小城镇周边3公里范围内不再规划集中居住点;集中居住点人口规模不低于3000人,耕作半径2-3公里,集中居住点间距3-5公里。我县2005年编制的镇村布局规划,确定全县集中居住点为789个。一般的村规划1个中心村和3个基层村。相比之下,我县农民集中居住点明显偏多,这将导致基础设施重复投资、公共服务无法配套、农业规模种植难以推广等问题,影响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当减少集中居住点数量,原则上按一个行政村只保留一个集中居住点进行规划。三是要调整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布局。随着县城、集镇建成区的扩大和盐徐高速的开通以及231、234省道的即将建成,现有的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布局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集中居住点要按照融入城市型、城镇带动型、中心村落型和专业特色型等4种类型进行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加强城市规划与农村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发展、生活居住等,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

三、整合力量,加快试点村建设步伐

建设全面小康新农村,必须整合政策措施、整合资源配置,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一是要培植典型示范引导。沭阳县按照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打造亮点、示范引导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工作,已启动35个康居示范村建设,新建住户5775户,其中2个村获得省级康居示范村称号,新河镇周圈村入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姜堰市已创建省级康居示范村4家,白米镇野沐村荣获全省唯一的“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与之相比,我县中心村建设无论是规模,还是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组织推进力度。目前,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30个试点村重点推进建设,力争“建设一个、成功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充分发挥试点村的示范引导作用。二是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职能,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集中现有各部门、各专项的资金,在不改变管理渠道和投向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变“天女撒花”为“握紧拳头”,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形成按规划统筹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的管理格局。同时,要把集中居住点建设与水利工程、基础设施项目、产业结构调整和园区建设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完善功能配套。坚持城市化与田园化兼备的基本理念,切实提高农村集中居住点配套标准,在保证路、水、电、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等“六通”的前提下,要配备学校、超市、卫生所、停车场、农具存储中心等服务设施,努力把中心村建设成为交通便利、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充满现代气息的农民乐园。

四、标本兼治,严格城乡规划管理

在推进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真正做到规划指导建设,建设服从规划。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方面宣传农村发展的形势政策,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农民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宣传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规划方案,使广大干群增强规划法制意识,明确规划的具体内容。可以借鉴姜堰市的做法,规划报批前,经镇人代会通过;规划确定后,在村公示栏公示,努力形成人人关心规划、个个自觉遵守规划的良好氛围。二是要严格把好审批关。建立和完善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坚决做到“无规划不批准、无审批不建设”。在集中居住点之外,坚决杜绝新建、扩建和各种乱搭乱建行为,确保集中居住点外农民住房数量和面积只减不增。对那些房屋破旧不堪而又无力购房或建房的特困户,建议在中心村建设解困房进行集中安置。三是要加大拆违工作力度。实行拆违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严肃对待违章建设,坚持早发现、早处理、早拆除。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调整拆迁补偿政策。基层干部反映,目前实行的违章建筑拆迁补偿政策,容易诱发违章建设,出现了“违章跟着拆迁走”的怪现象,建议拆迁违章建筑不予补偿,从根本上杜绝违章建设的发生。

五、创新思路,化解土地制约因素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无论是转移农民,还是致富农民,都必须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同时,土地也是最重要的资源,无论是建设城市,还是发展经济,都需要足够的土地,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化解土地制约因素。一是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优势产业集中。二是要建立城乡权益置换平台。鼓励农民用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为人口向城镇集中、偏远村向中心村集中创造条件。积极推行“迁新居拆旧房”政策措施,做到迁入一处新房,拆除一处旧宅,复垦一处宅基地。沭阳县按平房2万元/户、楼房4万元/户的标准,补贴给乡镇作为拆迁和复垦宅基地的费用,鼓励了农民进城,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去年,该县增减挂钩土地达1.15万亩。据初步统计,我县农村现有“空关房”比例接近10%。这些“空关房”对农民来说弃之可惜、留之无用。如果出台拆旧房有补偿的政策,将有效调动农民拆除空关房的积极性。目前,我县应当在高速沿线地区率先启动拆旧补偿政策,既能尽快改善高速沿线的村容村貌,又能在全县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三是要策应全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集中连片农田内的不符合村镇建设规划的零星村庄,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中,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拆除,逐步缩减居住点数量,引导农民进入中心村建房或进城购房。

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鼓励农民进城,必须解决好农民就业、就学、就医等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努力使广大农民想进城、能进城。一是要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统计制度,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 增加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条件。二是要保障进城农民的子女学有所教。沭阳县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子女在城区学校就读享受市民同等待遇;非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子女一律降2档收费。我县应当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品牌效应,积极推进县城教育均衡发展,让进城农民的子女能就近接受优质教育。三是要完善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进城落户的农民凭房产证免费办理城镇户口,其农村土地经营权保持不变,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卫生、养老保险等待遇,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创造条件敞开大门让农民进城

第五篇: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加快农民“三进”步伐的调查与思考

建湖县人大常委会

加强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也是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当务之急是加快农民“进县城、进集镇、进中心村”步伐,关键在于政策推动。最近,我们就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召开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镇村干部座谈会,向千名人大代表和百户农村定点调查户发放调查问卷,并专程到沭阳、姜堰进行了考察学习。我们有如下思考:

一、深化认识,增强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紧迫感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城镇化优先发展战略。首先,从外地的经验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沭阳县从2003年开始,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建成区面积从17.5平方公里扩展到5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17.8万增长到41万。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一方面提高了农业规模种植水平,高效农业面积已达64万亩;另一方面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解决了企业招工难,拉动了房地产市场,去年仅房地产税收高达7亿元,目前全县农民经纪人已突破6万人。其次,从客观实际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目前,我县农民住房绝大多数是上个世纪80年代建造的砖瓦房,正陆续进入“瓦改楼”阶段。据问卷调查,60%的农民为了就业、子女读书和改善生活条件,希望到城镇居住。我们应当因势利导,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城居住,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第三,从我县的基础条件来看,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随着城镇和园区的拓展,尤其是“一区三园”和城南新区建设的快速推进,县城和集镇的承载功能和辐射能力显著增强,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加快城镇化进程势在必行。必须牢固确立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发展理念,通过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促进各种要素的优化组合,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通过以城带乡,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加快农村发展。因此,要把城镇化作为“牛鼻子”工程来抓,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农民“进县城、进集镇、进中心村”的步伐,以城镇化拉动城乡统筹发展。

二、准确定位,科学制定城乡建设规划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要遵循“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总体思路,制定农村建设规划。一是要处理好推进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规划既要立足当前,从实际出发,又要着眼长远,体现前瞻性,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趋势,优先发展县城和集镇,充分发挥其联结城乡、集聚产业和转移吸纳农村人口的作用。要按照“县城——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的顺序梯次推进,形成城乡人口相对集中、功能分区科学合理,以县城为核心、集

镇为支撑、中心村为节点的城乡一体化布局。二是要压缩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数量。沭阳县面积2297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40万,只保留391个集中居住点。他们在上轮规划659个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基础上,撤并所有已列入城市、城镇规划建设用地和发展备用地范围的集中居住点;县城和小城镇周边3公里范围内不再规划集中居住点;集中居住点人口规模不低于3000人,耕作半径2-3公里,集中居住点间距3-5公里。我县2005年编制的镇村布局规划,确定全县集中居住点为789个。一般的村规划1个中心村和3个基层村。相比之下,我县农民集中居住点明显偏多,这将导致基础设施重复投资、公共服务无法配套、农业规模种植难以推广等问题,影响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和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应当减少集中居住点数量,原则上按一个行政村只保留一个集中居住点进行规划。三是要调整农村集中居住点的布局。随着县城、集镇建成区的扩大和盐徐高速的开通以及231、234省道的即将建成,现有的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布局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集中居住点要按照融入城市型、城镇带动型、中心村落型和专业特色型等4种类型进行规划,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加强城市规划与农村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统筹安排城乡建设、基本农田、产业发展、生活居住等,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有序,开放互通的城乡空间结构。

三、整合力量,加快试点村建设步伐

建设全面小康新农村,必须整合政策措施、整合资源配置,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一是要培植典型示范引导。沭阳县按照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打造亮点、示范引导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工作,已启动35个康居示范村建设,新建住户5775户,其中2个村获得省级康居示范村称号,新河镇周圈村入选“全国十大魅力乡村”。姜堰市已创建省级康居示范村4家,白米镇野沐村荣获全省唯一的“江苏省人居环境范例奖”。与之相比,我县中心村建设无论是规模,还是服务设施和生态环境,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组织推进力度。目前,要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30个试点村重点推进建设,力争“建设一个、成功一个,成功一个、带动一片”,充分发挥试点村的示范引导作用。二是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职能,积极整合各方面资源,集中现有各部门、各专项的资金,在不改变管理渠道和投向的前提下,统筹协调,变“天女撒花”为“握紧拳头”,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形成按规划统筹项目、按项目安排资金的管理格局。同时,要把集中居住点建设与水利工程、基础设施项目、产业结构调整和园区建设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三是要完善功能配套。坚持城市化与田园化兼备的基本理念,切实提高农村集中居住点配套标准,在保证路、水、电、电话、网络、有线电视等“六通”的前提下,要配备学校、超市、卫生所、停车场、农具存储中心等服务设施,努力把中心村建设成为交通便利、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充满现代气息的农民乐园。

四、标本兼治,严格城乡规划管理

在推进城乡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真正做到规划指导建设,建设服从规划。一是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一方面宣传农村发展的形势

政策,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农民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宣传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规划方案,使广大干群增强规划法制意识,明确规划的具体内容。可以借鉴姜堰市的做法,规划报批前,经镇人代会通过;规划确定后,在村公示栏公示,努力形成人人关心规划、个个自觉遵守规划的良好氛围。二是要严格把好审批关。建立和完善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增强规划执行的严肃性,确保规划实施不走样,坚决做到“无规划不批准、无审批不建设”。在集中居住点之外,坚决杜绝新建、扩建和各种乱搭乱建行为,确保集中居住点外农民住房数量和面积只减不增。对那些房屋破旧不堪而又无力购房或建房的特困户,建议在中心村建设解困房进行集中安置。三是要加大拆违工作力度。实行拆违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和铁的纪律,严肃对待违章建设,坚持早发现、早处理、早拆除。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教育一片。调整拆迁补偿政策。基层干部反映,目前实行的违章建筑拆迁补偿政策,容易诱发违章建设,出现了“违章跟着拆迁走”的怪现象,建议拆迁违章建筑不予补偿,从根本上杜绝违章建设的发生。

五、创新思路,化解土地制约因素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无论是转移农民,还是致富农民,都必须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同时,土地也是最重要的资源,无论是建设城市,还是发展经济,都需要足够的土地,因此,必须千方百计化解土地制约因素。一是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促进土地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优势产业集中。二是要建立城乡权益置换平台。鼓励农民用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和住房保障,为人口向城镇集中、偏远村向中心村集中创造条件。积极推行“迁新居拆旧房”政策措施,做到迁入一处新房,拆除一处旧宅,复垦一处宅基地。沭阳县按平房2万元/户、楼房4万元/户的标准,补贴给乡镇作为拆迁和复垦宅基地的费用,鼓励了农民进城,缓解了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去年,该县增减挂钩土地达1.15万亩。据初步统计,我县农村现有“空关房”比例接近10%。这些“空关房”对农民来说弃之可惜、留之无用。如果出台拆旧房有补偿的政策,将有效调动农民拆除空关房的积极性。目前,我县应当在高速沿线地区率先启动拆旧补偿政策,既能尽快改善高速沿线的村容村貌,又能在全县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三是要策应全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试点。科学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集中连片农田内的不符合村镇建设规划的零星村庄,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中,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拆除,逐步缩减居住点数量,引导农民进入中心村建房或进城购房。

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鼓励农民进城,必须解决好农民就业、就学、就医等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努力使广大农民想进城、能进城。一是要实施城乡统一的就业政策。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统计制度,开展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 增加培训投入,扩大培

训规模,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条件。二是要保障进城农民的子女学有所教。沭阳县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子女在城区学校就读享受市民同等待遇;非义务教育阶段,农民子女一律降2档收费。我县应当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品牌效应,积极推进县城教育均衡发展,让进城农民的子女能就近接受优质教育。三是要完善进城农民的社会保障。进城落户的农民凭房产证免费办理城镇户口,其农村土地经营权保持不变,并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卫生、养老保险等待遇,切实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积极创造条件敞开大门让农民进城

下载统筹推进新村规划建设的思考(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筹推进新村规划建设的思考(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筹推进

    统筹推进“两全”建设 加快打造“四美”乡村 中共金华市委金华市人民政府 今年以来,我市将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作为“两美金华”建设的基础工程进行部署和实施,围......

    统筹推进

    统筹推进“三个集中”促进县域经济 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003年以来,双流县从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解决“三农”问题入手,确立“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用地向规模经......

    村级新村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村级新村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为进一步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更好地合理利用土地、节约土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城镇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村级新村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村级新村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更好地合理利用土地、节约土地,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村城镇化,村级新村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根据......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推进新村科学发展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进新村科学发展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朱集镇四新村事迹材料 襄阳区朱集镇四新村位于鄂豫交界的夹河套地区,远离襄阳城区50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全村709户......

    街道办事推进新村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按照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培育特色产......

    新村建设

    大坞凫山新村建设简介 大坞镇位于滕州西部,199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中心镇”、“示范镇”,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人。近年来,大坞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建......

    在全市发展现代农业暨新村规划建设推进会上的祝酒词

    在全市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暨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会上的祝酒词尊敬的焦书记、何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迎来了全市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暨发展现代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