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方案
xx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
范工作方案
根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区委、区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全区选取五个村开展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五个示范村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为下一步把全区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样板和示范。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委第八次全委扩大会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解决农村“七难”问题(增收难、出行难、住房难、饮水难、读书难、看病难、养老难)为重点,以村级规划建设、“三建四改”(“三建”就是建特色优势产业、建信息平台、建公共设施;“四改”就是改路、改水、改房、改环境)为切入点;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新的突破口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实现“六个提高”(“六个提高”就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的目标,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区全面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引导和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制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切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强行摊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村级规划上,要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科学编制规划;在新农村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以农民为主体,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在方式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又要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集中力量,整合资源,着力规划建设出具有较高标准和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农村示范点。
——循序渐进,务求实效。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引路,先易后难,切实抓好示范村建设,发挥出示范村的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搞形式主义,切忌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强行硬推。做到有要求不强求、有目标不达标、有任务不摊派。
三、目标任务
根据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我区实际,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应统筹安排,明确定位,各具特色,规划先行,逐村推进;实行“12212”推进工程,即:按区委、区政府加强新农村建设意见的要求,今年重点实施1个示范村(即xx镇双溪村)建设,分别规划和启动4个示范村建设(即xx片区农民安置新村、xx生态区农民安置新村、xx镇xx村、xx镇xx村);2007年重点实施2个示范村建设、2008年重点实施2个示范村建设,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五个示范村基本达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安康,环境整洁优美,文化素质提高,思想道德良好,公共服务配套,人与自然和谐”的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其余12个推进村的建设。
(一)围绕改善生活条件,着力打造新环境
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以解决困扰农民生活的增收难和行路难、住房、生活和饮水质量差等问题为切入点,加强农村生
产、生活环境建设,鼓励和支持农民群众加快实现村社人行路面硬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化人居环境。
1、按照统一的标准做好示范村规划设计工作,尽快完成示范村总体规划编制,并按总体规划编制详细规划,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开展各项建设工作。
2、加强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1)道路设施。首先按照村级道路硬化的额度,投入村道硬化建设,畅通示范村与镇主干道的连接;二是加快建设好布局合理的社道;三是户与户之间加快建设好0.8-1.5米宽的中大路。
(2)住房建设。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一是鼓励和引导条件较好的农户,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划修建住房;二是鼓励和引导农民对现有住房进行房屋立面改造;三是重点改善农村低保户、困难户的住房及危房。
(3)饮水安全。改善示范村居民饮用水条件,实现示范村人畜饮水安全。
(4)沼气池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农户按统一标准进行修建。
(5)建立和完善示范村社区服务体系。进一步调整教育、商贸网点,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以及供电、电视、电信等配套设施。
(二)围绕强化物质基础,着力发展新经济
以区内二、三产业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为模式,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标准农业、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物质基础。一是要实施优势发展战略,根据五个示范村的不同特点,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在示范村做大做强以奶牛养殖为主的白色产业、以苗木花卉种植为主的彩色产业和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的绿色产业,力争“一年打基础,两年具规模,三年见成效”。二是要发展壮大农村新型经济组织,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起覆盖农业产业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群体。要充分利用盘溪农贸市场的优势,发展好订单农业。三要充分利用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在有条件的村鼓励、支持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四要大力推进农业新技术革命,大力推广“奶牛(猪)—沼—草果花木”
等生态农业模式,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充分发挥示范村各自的优势,培育做强2-3个农业支柱产业,切实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扩大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三)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着力塑造新农民
按照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农村实用技术、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通过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使18岁以上、45岁以下年龄段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生产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塑造新时期“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建设力量。同时开展以遵纪守法、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着力提升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逐步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我区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培养造就一批既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又有一定专业技能、文明守法、移风易俗的新型农民。
(四)围绕提高文明素养,着力展现新风貌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解决“七难”问题为突破口,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基础,以培养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为先导,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完善机制,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要求,扎实有效开展“四改”工作(改路、改水、改房、改环境),加快实现道路硬化、庭院净化、街道亮化、村庄绿化。同时,加强村级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一楼四室”(综合楼、办公室、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和治安调解室)的建设;加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推行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免交学杂费;加强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让农民就医、让病残孤寡农民生产生活有保障;不断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反对封建迷信,革除传统陋习,形成遵章守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风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化精神支撑。
(五)围绕强化政治保证,着力构建新机制
把以“三建四改六提高”、村级规划建设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成果
作为衡量、检验好班子、好干部的重要标准;要以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切入点,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加强执政能力和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建设,着力提高涉农街镇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机构,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把新农村建设摆上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总体规划。区委、区政府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xxx任组长,区政府区长xxx任第一副组长,区人大主任xxx、区委副书记xx、区政府常务副区长xxx、区委组织部部长xxx、区委宣传部部长xxx、区委政法委书记xxx、区政府副区长xxx、区政协副主席xxx任副组长。
(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借鉴“六件大事”的运作模式,下设“一办五组”,“一办”即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副区长担任,从相关部门抽调精干工作人员,搭建工作机构,负责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负责建立合理的目标责任制和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负责处理好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的各项日常事务,做好综合协调工作。
五个工作组分别是:
一、组织组,由组织部门牵头,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参加;
二、宣传组,由宣传部门牵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相关部门参加;
三、交通建设组,由交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四、房屋建设组,由建委牵头,规划分局、国土分局等相关部门配合;
五、产业结构调整组,由区农林水利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
(三)落实专项资金,加快推进新农村示范工作。一是各相关单位要积极争取市级及以上专项资金,捆绑农业综合开发、地质灾害整治、以工代赈、农业及水利、能源建设等专项资金用于“三建四改六提高”和社会事业建设。二是区财政要整合、筹集各项涉农资金,主要用于示范村的各项建设。三是各示范村要认真组织农民以投工投劳等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同时,各示范村所在街镇也要安排适当的资金投入示范村建设。
(四)按区“六件大事”的成功做法,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以街镇为责任主体,以农民为主人,举全区之力抓好新农村建设,对实施的示范村建设实行部门包社、干部包户,对启动的示范村和推进村实行部门包村;由区委组织部会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包村包社部门及领导干部实行责任分解,并纳入年终考核给予奖惩。
第二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们党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设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 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的重大发展战略,也是2006年经济工作的第一位的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 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仅仅20个字,却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和深刻含义。
一、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物质基础,也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进而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
-------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根本的是着眼于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所谓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就是指农业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转变。这是我国农业实现由速度、数量型增长向数量、质量、结构、效益并重型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农业突破资源约束瓶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
-------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工农、城乡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工业化初期,基本特点是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现在工业发展到中期阶段,基本特点应该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生产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必须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是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结合点,是解决农村当前矛盾和促进农村长远发展的结合点。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重点是提高“四个能力”,完善“七个体系”。提高“四个能力”即提高土地产出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提高农业物质装备能力和农业服务能力,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完善“七个体系”即搞好种养良种 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
------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必须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土地是农村生产发展的最重要资源。为此,一要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二要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尊重和保障农户拥有承包地和从事农业生产的权利,妥善处理土地承包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三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管理制度,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保护好基本农田。四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克服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重大量元素肥、轻中微量元素肥”的现象,积极推广土配方施肥,加强耕地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加快实施“沃土工程”。
------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必须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调整的重点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畜牧业发展,发展农产品加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等。调整的目标是,通过农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通过农产品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用化;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
1增收渠道。
------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化、现代化。一些农村的成功经验,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是提高科技推广实际效果的好形式。据专家研究测定,使用现有玉米品种,只要科技真正入户,让农户掌握良种配良法的技术,即可使玉米增产20%。在农业现代化方面,要围绕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未来的农业发展将突出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生基础。
------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必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直接目的。在20多年改革开放中,最先开始改革的是农村,贡献最大的是农民,但目前最困难的仍然是农民。中国贫穷人口的大头在农村,是农民。中国除了象北京、上海、广州那样的繁华城市之外,还有更广大的贫穷落后的农村。一个外国驻中国大使馆的官员曾经讲过:在中国可以同时看到欧洲和非洲,现代化的火车头后面挂着的是长长的牛车。发展农村生产就必须让农民增收。
二、生活宽裕
生活宽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表征。现在农村中的很多家庭本来家境还不错,但只要有个病人,就会因病致贫;只要有个学生,就会因学致贫。这些问题又是造成农民生活水平不能提高或不能明显提高的关键所在。
-----促进广大农民生活宽裕,必须统筹城乡地展。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城乡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看病难,医疗费用高,医疗保障程度低。这说明农村发展滞后很突出的一个表现就在于,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服务相对不足。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
-----促进广大农民生活宽裕,必须实行国家农业资金直接惠农的投资机制。如小型道路,小型水利、小型水库、小型电力、小型沼气,让农民摸得着,看得见,直接受惠。
-----促进广大农民生活宽裕,必须努力发展农村各项事业。一要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二要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三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四要加强农村公共产品公益化建设。加快农村医疗、卫生、文化、娱乐、教育、托儿、托老等公共产品设施的政府投入。
-----促进广大农民生活宽裕,最基础和根本的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在我国传统中,有许多纯朴而文明的乡风。如:孝敬父母、家庭和睦,邻里互助,诚实正直等。同时要建立学科技用科技、学法律用法律的时代新乡风,抑制一些封建迷信、赌博偷盗等不良现象。
第一,让乡风文明起来,必须用社会主义新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二,让乡风文明起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基层文化。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组建文艺队伍,创办藏书室、阅览室、娱乐室,广播室、科技培训室、文艺辅导室等。
第三,让乡风文明起来,必须努力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
四、村容整洁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外在反映。“村容整洁”,一般说来应包括道路硬化率、安全饮水、排水,清洁能源户使用率,垃圾收集处理,农村改厕,公共照明,绿地率等项内容。村
容整洁的目的是为农村办实事、办好事。
------实现村容整洁,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农村街道是村容的一个重要标志。
------实现村容整洁,要大力发展各种农村社会组织。除正规的党支部、村委会外。如老年协会、妇女协会、图书室、演出队等。
------实现村容整洁,要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有重“三化(硬化道路、净化街道、绿化村庄)”建设,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应按照“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要求做好。
------实现村容整洁,要重点解决当前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现在,许多农村造成村容不整的突出表现就是脏、乱,而造成脏乱的基本原因就是,垃圾到处扔,柴草到处堆,猪牛羊满街跑,不论是 街道和家庭院落,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倒乱泼,乱贴乱画等。要开展一个大检查活动,拆除违章建筑,清除卫生死角,开展家庭大扫除,保持村容村貌整洁,做 到道路畅通,农居清洁,院落整齐,圈厕卫生。同时,要对国道、省道、县道和乡村主要道路两侧环境卫生进行整治。
------实现村容整洁,要发挥村委会以及县乡(镇)政府的作用。在政府的主导和必要的支持下,使村委会更好地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
------实现村容整洁,要抓好试点,稳妥推进。县、乡(镇)、村都应抓好试点。重点确定村容整洁的内容和目标,如村庄内部道路,村庄排水设施,村庄垃圾集中堆放点,村内乱搭滥建,人畜混杂居住,村庄废旧坑塘与河渠水道,村容村貌整洁,村民活动场所,古村落与古建筑的保护等。
五、管理民主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奋斗目标。加强农村民主管理,首先,实现农村民主管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其次,加强农村民主管理,是完善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第三,加强农村民主管理,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农村民主管理的宏观内容和任务是:
1、坚持把党支部的领导、农民群众当家作主和依法治村相结合。
2、对村级重大事务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3、推进农村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4、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把农村群众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农民群众谋利益。
5、对农民群众的民主,法制知识的教育,提高农民群众的民主素质。
农村民主管理的微观内容和任务,关键是做 好村民自治,即由农民群众对村里的重大事务实施民主管理。作为农村民主管理的基本前提----村务公开。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是:
------政务公开。主要是涉及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上级政府布置的有关任务,以及村里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等事项的公开。
------事务公开。主要是涉及村内日常事务的管理等事项的公开。
------财务公开。主要是对村内公共财务的收支,如农民负担集体企业经营,日常开支等情况的公开。
第三篇:全南县2011年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委各部门,县直、驻县各单位,长城集团,天龙公司,茅山林场:
《全南县2011年统筹城乡发展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已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全南县委办公室
全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5月24日
全南县2011年统筹城乡发展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为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我县2011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按照省、市总体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九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结合“送政策释民惑、送温暖聚民心、送服务解民难”活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加快发展,推动转型发展,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工农联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镇建设管理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形成城乡一体化建设新格局。
二、总体目标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农业一体化经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产业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民合作组织建设明显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综合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科技水平、标准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有较大提升。
——深入推进村镇整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城乡一体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提高村镇建设管理水平。规范推进村庄整治建设工作,建设一批有较高水平的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区。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启动陂头镇示范镇建设工作。新户型推广工作有新进展。——加大新型农民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农民学院、农村党员创业培训学校、“阳光工程”等载体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广泛开展农民技术和技能培训,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使农村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扎实抓好农村生态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全面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建设任务,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水平,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建设,加强公共服务能力。以省级公共服务均等化综合改革试点县为契机,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农村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农村信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全面开展好班子建设,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以“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为抓手,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着力提高县、乡、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机制更加健全,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明显提高。
三、工作任务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加速发展
1.加快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着力培育壮大蔬菜、果业等主导产业和芳香苗木、油茶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完善全南县国家级高山蔬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每个乡(镇)建好一个百亩以上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力争年内全县商品蔬菜面积达到8万亩,新增大棚蔬菜面积300亩。充分利用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创建县柑橘标准化示范园。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南迳、中寨晚熟脐橙千亩基地的开发,年内新开发果园3000亩。继续实施好生猪“651”工程;启动实施生猪养殖“零疫病、零药残、零污染”工程,加大“公司+农户”和“五位一体”生猪养殖模式的推广力度,年内生猪存栏达到26万头,出栏12.5万头。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投资林木种苗培育,重点扶持建立1-2个集中连片、规模500亩以上,以培育芳香、花卉苗木为主的苗木基地。巩固水产业,水产养殖面积达到18000亩,年总产量达到10000吨。对现有3100亩桑园实行精细化管理,大力推广运用种桑养蚕新技术,努力提高单产,增加种桑养蚕效益。2.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加大农业招商力度,扶强做大若干个有精深加工能力、有市场营销网络、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高峰公司、现代牧业有限公司等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规范和引导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力争年内完成土地流转1万亩。加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建设,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采基地。
3.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力度。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权责明确、服务高效的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大力引进和推广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和新工艺,提高农业科技入户率。注重农业品牌建设,以成功实现与沃尔玛超市对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高山”牌商标的宣传使用。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抓好一批农业科技示范乡(镇)、村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4.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发展1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管理水平;引导组建乡(镇)农民合作社联合分会。进一步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重点规范合作社章程及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盈余分配、档案管理等制度,提高合作社的运行质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金融互助服务。继续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级评定工作。年内抓好10个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对注册1年以上的合作社财务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建立合作组织数据库,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年内开展一次合作社优惠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
5.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争取并实施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加快实施龙源坝镇防洪堤、灌燕水库除险加固和农田灌溉节水改造等工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县土地治理,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和新农村建设改水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实现防汛抗旱“五个确保”。完成5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19座小(2)型病险水库应急除险任务。
(二)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实现农村整体面貌更大改观 1.全面提升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理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办好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镇建设管理培训班,提高其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全面完成乡(镇)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全面完成县域、乡(镇)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严格执行农民建房规划审批制度,建立城乡规划巡查员制度,查处和遏止违规建房行为。加强村镇建房质量安全监管。
2.基本完成村镇整治建设目标。一是确定陂头镇为整镇推进试点镇,年内基本完成全县第一轮村庄整治任务,同时结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做好建设点绿化工作。二是重点建设南迳镇南迳村杨坊集农业产业园、农民美好家园、乡村旅游观光园于一体的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区,其他乡(镇)建立1个以上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区。三是继续开展圩镇“五整治”、“三建设”。加大南迳镇、陂头镇中心小城镇建设力度,重点抓好陂头镇往县城路段公路改道、黄田江河堤建设和南迳镇广场建设,努力构建“县城—中心小城镇—小城镇”城镇体系,增强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城镇化率力争达到45.2%。
3.大力推广新户型建设。做好新户型的宣传和推广工作,组织开展建筑工匠推广新户型专项培训。健全新户型推广的约束和奖励机制,将农民建房选用新户型作为建房审批的前置条件,对采用新户型建房的农户给予一定的奖励。每个乡(镇)新建1个新户型示范点。4.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按照“地域相近、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群众自愿、便于管理”的原则,科学设置农村社区,大村庄和中心村要按照新型社区的要求建设。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配套服务功能。在巩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机制的基础上,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便利服务。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农村社区管理机制。
(三)强化新农民培育力度,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1.开展农村文明创评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新村、进社区、进家庭“三进”活动,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文明新风进万家”、“道德进村户、文明育新人”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农村志愿者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加强农村道德协会、道德评议会、公评公议理事会等建设。继续开展创评“文化庭院”活动。加大对文明村镇创建的指导督查力度,争取11%的乡(镇)达到各级文明村镇的标准。全县创评特色文化新村6个,创评文明和谐村落社区6个,创评文明信用乡(镇)3个、文明信用村(组)6个,文明信用农户的创评率达到农户数的18%以上。
2.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整合县农民学院等培训资源,结合阳光工程、农民知识化工程等,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增强农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加快建立农民培训和劳动力转移相结合的机制,精心组织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全县培训转移农民8000人次。扩大有线电视、手机报、广播、报刊、网络等传媒在农村的覆盖。完善乡(镇)和行业协会农民培训中心。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农民活动室建设。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机制,统筹协调解决农民培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完善农村人才管理数据库和农民教育培训数据库。
(四)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切实保障农村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确保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稳定在99%、97%以上。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全面启动学前教育“三年推进计划”,确保100%的适龄儿童入幼儿园学习。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优化调整农村小学教学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尤其是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办公条件。加强农村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为所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加强农村饮用水和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对农村饮用水源水质和食品卫生定期检测,确保农村群众的饮食卫生安全。继续实施中央补助农村改厕项目,大力推进农村“三格式”无害化户厕建设,着力提高农民防病意识。
2.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成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文化活动设施器材和信息共享工程设备配置,建成18个村级共享工程基层点。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支持农民兴办文化演出团队,开发根雕、剪纸、绘画、编织等客家民间工艺项目和花灯、龙舟、龙灯、香火龙等民间艺术项目以及采茶戏、瑶族花棍舞、车马灯等客家风情浓郁的民俗表演项目,培育有全南特色的农村优势文化品牌。大力推进本地广播电视节目进村入户,实施村村通、数字广播电视改造,实施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引导城市文化组织到农村拓展服务,建立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鼓励县剧团和文艺队伍下乡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支援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各类群众文化和公共文化事业,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开展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符合农村实际的体育活动。
3.继续开展“知恩、感恩、报恩”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以“知恩,弘扬中华民族美德;感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报恩,促进社会和谐”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在全县营造“人人心存感恩,个个知恩图报;人人遵守法纪,个个科学创业;家家和睦相处,村村倡导文明;事事维护团结,处处体现和谐”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爱党爱国爱民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提高干部群众素质,为建设“实力全南、活力全南、魅力全南、和谐全南”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4.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加快建立健全包括农民养老、劳动就业、医疗、卫生、保险等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和完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农民工在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参保缴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农村贫困性、灾害性和疾病性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继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抓好乡(镇)“三院”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加快发展农村老龄服务业,积极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
5.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企业要加快推进自然村通宽带进度,力争年内30%的自然村通宽带,100%的乡(镇)、30%的行政村通3G网络。继续开展好信息技术乡村行和信息技术培训活动,提升农民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农业信息中心和信息员队伍建设,编制开发农业农村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信息服务“三农”水平。6.抓好扶贫移民和计划生育工作。组织实施好“十二五”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工程、全南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第二个五年规划以及全南县“十二五”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继续抓好产业化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和移民后期扶持等工作,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库区和三峡移民安置区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库区移民和三峡移民收入和致富创业能力。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协调,保持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提高出生政策符合率、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性别比,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工作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县。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营造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良好氛围。
(五)实施发展生态化战略,切实加强生态农村建设
1.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大力开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十项创建活动。以提高通道造林绿化水平为重点,大力开展“森林街道”、“森林通道”、“森林园区”、“森林单位”、“森林小区”、“森林校园”、“森林营区”、“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十项创建活动。全县完成新增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造林任务2.6万亩(含补植补造面积)。按照“一线一景、一乡一景、一村一景”的要求,重点抓好省道金龙镇树坳至县城、金龙大道精品路段、全吊线县城至陂头镇路段42公里森林通道的提升改造,龙小线县城至茅山41公里、南大线、县城至高峰工业园路段的通道绿化工程。做好城区主干道、工业园区、机关庭院和中小学校绿化,以及乡(圩)镇绿化、村庄绿化,主要通道两侧可视范围的荒山荒地、火烧迹地全面绿化,着力打造绿化精品。结合林业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桂花村、竹柏村、罗汉松村、含笑村”等特色村庄。加大主要通道沿线封山育林力度,抓好长防林、珠防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等工程建设,加大乡土阔叶树补植力度,改善林貌林相,提高森林质量。抓好桃江源保护区等森林保护工作。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2.继续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立“以县为主、省市奖励、乡村共担、农(居)户适当出资”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卫生保洁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推广实施“1+3+5”模式,抓好新增270个村点和大吉山镇、中寨乡、龙源坝镇3个农村集镇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重点加强公路沿线村庄的环境卫生工作。继续做好农村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加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垃圾处理设施的管理,年内在中寨乡、社迳乡、龙下乡分别兴建一个科技环保型焚烧炉,确保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垃圾环保焚烧炉及垃圾清运、收集、处理设施正常使用,加强农村保洁员队伍建设,保障农村保洁员工作报酬。
3.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农村沼气,重点推广联户沼气建设,支持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加大太阳能普及推广力度,新增村庄整治建设点太阳能热水器普及推广率达30%以上。4.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全面普及推广生态种养技术。重点发展“猪—沼—果(菜)”生态种养模式和标准化养殖小区。推广秸杆直接还田。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农药、化肥的利用率。积极开展无公害(出口)农产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新发展3个以上无公害(出口)农产品基地、2个以上无公害或绿色(有机)食品。加强农药市场管理,禁止销售国家禁用的高毒农药。推进生态农业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建设,抓好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
5.加快发展农村生态旅游。发挥农村生态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加强对农村生态旅游的指导、服务、扶持和管理。
(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1.抓好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工作。坚持“先行先试、示范推动,注重创新、适度超前,做出特色、分类发展”的原则,重点抓好以南迳镇圩镇、罗田村、南迳村、大田村、中切村为范围的中心镇辐射带动型,以金龙镇员山村、河背村、松山村、含江村及工业园二、三区为范围的城郊结合综合发展型两个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
2.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和发证工作,选择1个乡(镇)开展试点。探索建立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所,为确权后的各种农村产权交易提供服务平台。积极探索地权改革,推动农村土地资本化。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民宅基地流转,建立农村宅基地管理使用新机制。
3.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由县财政列支专项资金自行开展试点。奖补工作要做到“五个优先”,即优先支持灾区,优先选择收益面积大、村“两委”得力、群众积极性高的村组,优先选择关系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水、电、路等民生工程,优先考虑边远山区、少数民族村和贫困村,优先选择农民群众最需要、最利于建设的村内公益事业项目。
4.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城乡平等的就业服务。加快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开展工业下乡进村试点工作。选择1-2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做好规划,引导初级加工生产企业布局到乡(镇)圩镇、中心村,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利用圩镇、中心村的闲置空地建设小型加工区,引导中老年农民就地务工,探索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新路子。加大引农进城(镇)工作力度,完成农民转移进城(镇)1万人以上。
5.积极探索建立新型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转变和完善乡(镇)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重点要履行好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等四个方面的基本职能。加强对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全面推行农村党员“定区联户”,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农村的全覆盖。在社区(小组)推行“一组两会”村民自治组织模式。认真落实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工作。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断完善党务公开制度,丰富党务公开内容,创新党务公开形式,提高基层党组织党务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决议内容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工作法。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组织体系,督促县直各部门尤其是涉农部门,开展涉农工作时做好与“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对接。
四、考评验收
(一)新农村建设点考评验收时间:2011年11月。
(二)新农村建设综合考评时间:2011年12月。
五、工作措施
(一)统一思想,强化责任。一是要统一认识,在历年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既要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丰富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二是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基本路径,以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为抓手,以实施“现代农业建设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生态农村建设工程、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工程”为工作平台,树立创先争优、真抓实干、长期奋斗的思想,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继续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包乡(镇)挂点制度,四套班子领导要定期到新农村建设点督促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各乡(镇)党政一把手、各新农村建设挂点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层层抓好落实,确保新农村建设有特色,有亮点,出精品。
(二)夯实基础,激发活力。改进乡(镇)工作条件,落实激励机制,鼓励干部到乡(镇)一线锻炼。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大学生村干部、回乡大中专学生、外出务工人员、转业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村级后备干部。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加大对软弱涣散的农村党组织班子整顿调整力度,增强村级班子活力。进一步激发和调动村“两委”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落实村“两委”新农村建设责任,发挥村“两委”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业务培训,提高乡村干部指导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三)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除省、市、县资金外,各乡(镇)、各单位要采取“捆绑项目、集中使用”的方法,确保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帮扶单位要发挥部门优势,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资金。各村要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动员群众筹资投劳,共建美好家园。积极组织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四)加强调度,严格考核。进一步提高县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水平,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六组一办”(新村镇规划建设协调组、新产业发展协调组、新农民培训协调组、新经济组织建设协调组、新风貌塑造协调组、好班子创建协调组、新村办)负责制。继续采取领导督查、现场调度、专项督查、跟踪督查等方式,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对村庄整治建设进度的督查,对存在问题加以科学指导,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适时召开流动现场会,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调度。继续把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培养和锻炼干部的一个重要平台,积极引导广大干部服务新农村建设,提拔重用在新农村建设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全南论坛)
第四篇: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市作为全省重工业城市,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什么样的新农村?是当前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建设新农村,重在实践,贵在创新,关键在人,应从市情出发,因地制宜,扎实稳妥地搞好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要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
推进新农村建设,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规划,量力而行,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一规划,稳步推进。规划要统筹考虑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等,体现特色,注重实效。要避免就农村论农村的旧模式、旧框框;避免一哄而起、政府大包大揽;避免脱离实际,盲目攀比。要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不增加农民负担,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具体讲我市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将全市农村分成好、中、差三类,分步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不要走过去村镇建设一哄而起,采取行政命令,统一规划,难以实施,劳命丧财的老路。更不要将全市新农村建设局限于一种或几种模式,千篇一律,象火柴盒的堆积物,失去本地特色。建设新农村因地制宜地搞一些窑洞式建筑也未偿不可。
二、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
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意愿,让农民自己说话,从而激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在的自信、决心和创造性、主动性。繁荣农村经济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繁荣”的前提是“放活”。“放活”就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破除束缚农民自主创业的各种思想的、体制的障碍,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氛围,从而激活农民的创业积极性,使农村经济发展获得不竭动力。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的改造、村居环境的改善等,都应当从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出发,不能按照城市小区的模式去套。新农村建设干什么,不干什么应同进一步完善和发挥村民自治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村民自治中“一事一议”的民主议事制度来决定,让农民成为各项农村建设事业的主体。但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并不是意味着政府放手不管,放任自流。在推进过程中,政府要充分发挥引导、指导作用,加大政策的支持、扶持力度和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力度,从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要统筹城乡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统筹部署,把农村进步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统筹谋划,把农民增收放到全市人民共同富裕中统筹考虑。统筹安排的本质是让农民与市民一样平等享受现代化成果;统筹的重点是统筹各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合理分配,包括财力分配、信贷投放、资源利用、设施建设、劳动就业和市场开发等;统筹的关键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为此,应对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进行重大调整,较大幅度地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让公共财政的雨露更多地滋润农业,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农村,让公共财政的支出更多地惠及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进一步调整城乡关系,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关键是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农民进得来、留得住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要对现行的一些政策措施进行清理,清除农民进城的障碍,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要调整城市建设的思路,放宽农民进城就业和定居的条件。城市的财政支出和各种公共服务不能仅考虑城市户籍人口的需要,应该有效服务于全社会。应把在城市有固定工作和住所的进城农民视同常住人口对待,应把外来人口对住房、就学、医疗等设施的需求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四、要建立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应建立五大机制。一是要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长效投入机制。
投资渠道包括政府财政支出、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和各种渠道的金融资金;二是要建立党政各工作部门合力、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三是要建立引导农民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自己辛勤劳动建设自己幸福家园的长效激励机制;四是要建立引导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参与机制;五是要建立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和社会长效管理体制。
新农村建设需要国家投入和农民投入相结合。新农村建设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政府财政投入的增长,是建立稳定有效的投入机制的重要内容。由于目前我们还处于“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初始阶段,政府财政的投入还不大,而且从功能上看,主要用于公共产品的提供,私人产品主要靠农民自己投入。即使在公共产品领域,在现有条件下,也得把财政投入为主同社会资金的筹措、农民自愿的投工投劳结合起来。因此,只有以政府为主导,几个方面形成合力,才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宏伟大业。
五、要典型示范稳步推进
当前,农村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总体上看还是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一穷二白。“穷”就是缺钱,“白”就是发展不够。因为发展不够,所以缺钱。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说到底是一项治穷的工程,是一项发展的工程,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靠正确思想来指导,要靠科学规划来引导,要靠生产发展来主导,要靠科学文化来教导,要靠坚强班子来领导,还要靠严格监管来督导。其任务十分重大,工作十分艰巨,既要高度重视,积极工作,又要脚踏实地,典型示范,稳步推进。
要抓好典型示范,用典型带动和促进全市的新农村建设。要集中财力、整合资源、抓点带面,重点选择公路沿线、城镇四周、基础条件好的村先行示范,分期分批逐步推进,把工作重点放在各类典型的培养推广上,通过点上的示范建设和面上的广泛推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六、要着力培育新型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进入21世纪,农民素质尽管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多数农民还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与新农村建设提倡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知足常乐、因循守旧的小农意识还根深蒂固。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农业的主人也是农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要坚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主线,大力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十一五”时期,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大批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培养要求。同时要着力培养和建立新农村的带头人队伍、农民技术员队伍、骨干农民队伍、农民企业家队伍和能工巧匠队伍“五支”队伍,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在此基础上,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建设新农村的征程中阔步前进。
七、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干部和基层党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一要把班子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龙头,选优配强党组织一把手,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坚持以发展论英雄,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和用人导向,大胆把那些带头致富能力强、奉献意识强和公道正派的党员、群众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引导和激励广大农村干部在各自岗位上积极进取,努力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排头兵;要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锻炼,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建设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要在农村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认真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大胆探索,大胆实践,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抓推进;要科学合理制定可操作的目标考核体系,强化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督查,重点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内容的考核,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关键措施的落实,从而不断加快建设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共毛嘴镇委毛嘴镇人民政府
近两年来,我们抢抓省、市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域仙桃的总体发展规划,壮产业、兴水利、建社区、抓统筹,实现了强农惠农政策大落实,镇域经济实力大提升,镇村面貌大变化,农民收入大增长,人民生活质量大改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产业化经营为目标,构建新农村建设强力支撑
一是抓大园区建设,实行规模化生产。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典型示范,推动养殖户向小区集中。建成年出栏生猪5000头以上的养猪小区8个,年出笼肉鸡5万只的养鸡小区10个,年养鸭2万只的小区6个。2011年全镇生猪出栏30万头、养鸡120万只、养鸭80万只。
二是抓标准化养殖,促进可持续发展。全镇畜禽养殖过程全程可控,养殖产品流向可追溯。目前,全镇规模养殖场基本实现了自繁自养,良种率达到了70%以上。建成了杨岭、伍家场等8个“150”模式养猪场,建标准化猪舍500多栋。建成了紫荆、古垸等5个微生态发酵床养鸭基地。
三是抓品牌化营销,推进产业升级。以毛嘴卤鸡为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各界投资进入猪、鸡、鸭产品深加 1
工领域,2011年实现农产品深加工产值2个亿。目前正在与广东千腊食品、武汉精武鸭脖等公司洽谈合作事宜,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将我镇打造成为“中国卤味之都”。
二、农村新社区建设为载体,落实新农村建设工作目标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目前,全镇村庄布局总体规划已全部完成,水、电、绿化等细节规划也配套到位。严把村民建房关口,房在哪里建,建成什么样子,一律按照规划来。
二是创新思路,和谐推进。全镇设立了5个新型农村社区,镇内不划一个民户台,镇规委会统一审批建设,引导农户到小区居住。政府在规划设计、用地指标、基础配套、搬迁奖励等方面让利群众,引进开发商统一规划建设,打造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目前以文庙社区、珠玑社区等为集聚点,建设了5处400多户高标准、高质量的农村新区。
三是城乡联动,共治共建。我们立足镇情,以大企业、大市场、大社区为依托,提高城镇的承载吸纳能力,使农民进得来、稳得住。新增工业用地1800亩,就地转移吸收农村劳动力3000多人。建设镇区大社区5个,开发住宅25万平方米,吸纳农民进城1500户。推进“三化”同步发展。
三、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保障
一是抓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春季抓收官、夏季找问题、秋季穿插战、冬季大会战。采取“推磨转圈”的方式,镇统筹投
入资金100多万元,高标准对全镇200多公里的大沟大渠、支沟支渠进行清洗疏挖,全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二是抓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路网、电网、供排水网、互联网等向农村延伸、覆盖。共硬化通村组公路近200公里,先后建成了珠玑中心水厂、紫荆中心水厂等水厂,实现了有线电视全覆盖,建成日处理4000吨污水处理厂,建立了全镇垃圾集中处理和墓园集中管理机制。
三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推进卫生、教育、文化、社保等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新转移劳动力2210人,培训农民工人1700多人次; 2011年全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新农保全面实施;全面实行了义务教育 “两免一补”。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进一步培植农业产业支撑,进一步强化民生保障的同时,突出抓好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高标准配套,打造一流中心社区,切实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