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中关于地方文脉的应用指南(★)

时间:2019-05-13 10:1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规划中关于地方文脉的应用指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规划中关于地方文脉的应用指南》。

第一篇:旅游规划中关于地方文脉的应用指南

旅游规划中关于地方文脉的应用指南

成功的旅游规划,一定会对当地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文化脉络,并将其融入项目的主题定位、产品谱系之中,形成差异化品牌,最终在良莠不齐的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文章对地方文脉的概念、对象、载体做了简要论述。从涉县娲皇宫规划中,提炼出女娲文化的主脉,营造“娲皇圣界,万众神往”的文化氛围,从而打造全国顶级的女娲文化体验境区。

1978年,Ritchie & Zins提出文化已成为旅游区吸引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旅游者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迫使景区寻找地方文脉的灵魂,凸显地方文化,树立文化的差异性,提高竞争力。因此,在旅游规划中对文化的把脉成为重要的创意内容。

一、地方文脉研究

1、理论概念

早在1990s,国内旅游规划界引入了文脉(context)概念[1]。而直到于希贤(2006)才首次界定了地方文脉的定义,地方文脉是以地方作为一个生命活体,有着独特的个性和生命活力,以及具有遗传影响内动力的地方精神[2]。笔者在于希贤等人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地方文脉是基于对地方文化系统分析研究后,提炼出地方文化的灵魂与精髓,它具有深入浅出、一脉相承,提纲挈领等特性。

2、分析对象

地方文脉主要分析对象是地方历史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两方面。前者是对地方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与研读,寻找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历史遗迹、历史人物和古代文化背景。后者是考察当地的民族文化、风俗的构成,哪些具有地方特色,其分布状况如何,符合旅游者审美的哪个层次[3]。

地方文脉分析的目的是要弄清文化主脉与支脉,如何与旅游结合进行开发利 用,如何与旅游者的需求结合,在地方文脉分析中,应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加以确认。

3、文脉载体

地方文脉需要通过载体进行信息的传播和展现。因地方文脉是一极其复杂的系统,故对其载体的划分不可能从一种较为单一的角度进行分类。笔者主要从地方文脉的表现形式角度,将其分为建筑载体、艺术载体、饮食载体、方言载体与生产载体等。

建筑是表现地方文脉的重要载体之一,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地方文脉精神

内涵。一座古塔,一方书院,蕴藏着地方文化的深远与厚重。

艺术载体主要包括音乐、舞蹈、电影、手工艺术甚至节庆活动等,一首刘三姐,唱出了歌仙与桂林山水的优美故事;一部《少林寺》,将传奇少林推向世界,也使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艺术载体来表现地方文脉,能够使旅游者更深刻的领会到地方文脉之精髓。

饮食也可以展现地方文脉,扬州乾隆御宴,根据乾隆的生活习俗,从乾隆食单和淮扬菜中精选出菜肴组成乾隆御宴,使旅游者在品尝美食间,了解到扬州的地理环境特点、皇家趣闻等,从而使饮食成为体现扬州地方文脉的载体之一。

方言作为地方人民重要的交际工具。从方言中可以窥见地方文化别具一格的特色,领略这块热土的历史风采与地方人民的性格特征。

生产载体主要指生产活动中的工具符号,如水车,作为中国最为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随着时代的变迁,成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符号,讲述着地方文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旅游规划应重视地域文脉的挖掘,景区开发既可以顺应当地文脉,又可以突破文脉,从而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4]。通过提炼地区文脉,抓住地方文脉的灵魂,根据市场需求与定位,找到合乎目标消费群体心理需求的文化主题,从而树立鲜明的旅游主题形象,形成差异化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二、应用

在娲皇宫旅游规划中,通过对女娲文化的梳理,确定了旅游区的文脉。国内与女娲文化有关的景区有十多处,而河北娲皇宫景区,如何挖掘旅游资源,树立品牌,从同类景区中脱颖而出,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景区发展的关键。

按照Gallarza(2002)关于旅游目的地因子重要性的统计,我们确定“文化引领”为发展战略之一,因此需要寻找娲皇宫的文脉,对女娲文化进行提炼。涉县娲皇宫是传说中女娲氏“炼石补天”的地方,被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通过对女娲文化史书的研究,将其形象提炼为炼石补天(祖神),抟土造人(福神),通婚姻(爱神),制笙黃(乐神)四部分,在此基础上将女娲文化的寓意延展为“四民族”即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民族之乐、民族之治。民族之根——女娲创造了人类,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民族之魂——女娲带领人们开创了美好和谐的生活;民族之乐——女娲创造了笙黃等乐器,使人们得到了精神层面的养分;民族之治——作为部落首领,带领人们开展生产生活,起到了安邦定国的伟大作

用。根据文脉,提出“娲皇圣界,万众神往”的形象口号,并选择八个标志景点作为娲皇八景,其命名将女娲的文化渊源与景观结合在一起。娲皇八景——原始天地、抟土泥世、爱神香桂、福禄娲娃、通灵宝石、笙黃乐事、绝壁吊楼、圣母齐天。

三、总结

根据文章的研究,笔者认为地方文脉应是旅游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地方文脉的概念笔者认为,地方文脉应是基于对地方文化分析后,提炼出地方文化的精髓,其具有深入浅出、提纲挈领等特性。同时,对地方文脉的分析对象,文脉载体进行了简要研究。在旅游规划中,只有把准脉,定准位,立准项,兼顾市场需求,才能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站稳脚跟。

第二篇:旅游规划不可忽视“文脉的延续”专题

旅游规划不可忽视“文脉的延续” 作为一个旅游规划工作者深知旅游与文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的密切关系。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旅游的本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二元体,旅游也是现代人的一种文化消费,是现代人的一种文化需求,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设计师们永远谨记这一“文脉不可伤”的原则,专注于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规划与设计,在实际的案例中,设计师们总是结合当地的文化,做最适合当地的规划,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当然,设计师们在根植文化的同时,也不忘记创意文化。

旅游规划是一种创造性思维过程。文化创意是旅游规划的核心创意,要实现旅游与文化的双赢。旅游文化创意,即与旅游有关的文化创意,是旅游与文化充分结合形成的一种文化创意。时下,商业圈中高呼的“体验经济”、“文化是好生意”、“人性化的理念,商业化的创作”,讲的就是如何将健康积极的文化创意运用于商业领域,从而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双赢。同样,将健康的文化创意巧妙地应用于旅游开发,同样也能实现旅游与文化的双赢。

旅游文化创意的基本方法与原则要秉承传统,返朴归真,做旅游规划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规划区内的乡土资源,即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除了必要的旅游设施,要尽可能建设人为痕迹,尽量做到返朴归真,以还原其历史原真性;要延续文脉,演绎经典。对于文化传统要赋予其新的生命力,“继续这些文化传统”。

因此,在进行旅游规划的文化创意时,要仔细分析传统文化之精华所在,做到演绎经典,为文化传统培育新的消费群体,使之获得新的生命力,这样才能延续文脉。

第三篇:遥感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遥感技术是高新技术,目前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宏观、动态、综合、快速的特点。遥感技术在旅游开发中的应用,包括利用遥感影像测定旅游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清查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制作旅游规划基础底图;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遥感数据进行动态的旅游规划;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最强大数据源,开发旅游地理信息系统,为旅游决策服务等。本文就遥感数据在旅游开发中的各个阶段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遥感技术;规划;旅游资源开发;

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系统要素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系统的属性、特色和发展规律,并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趋势,以综合协调旅游系统的总体布局、系统内部要素功能结构以及旅游系统与外部系统发展为目的的战略策划和具体实施。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综合性科学技术,它集中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生物学和地理学等科学的最新成就,是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自然资源重要的宏观调查手段和信息源,具有宏观、动态、综合、快速等突出优点。传统的对旅游资源的调查方式费时、费力,且研究精度不高。目前随着遥感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的提高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一、遥感技术的特点

卫星遥感技术(RS)随着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目前正进入一个能快速、及时提供多种对地观测及测量数据的新阶段。卫星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都有很大提高。利用CCD阵列传感器可达到1m的分辨率,军用甚至达到10cm的分辨率。遥感技术一系列的特点,具有应用和发展的潜力。

遥感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探测范围大,具有综合、宏观的特点。采用高空鸟瞰的形式进行探测,居高临下获取的卫星图像,跨越了交通地形地物阻隔的影响。在卫星图像中,各种景区景观一览无余,为分析研究各种旅游景点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基础,提高了调查的全面性和彻底性。

2.以远离观察对象的方式进行探测。因它不接触研究对象本身,因而也不损害研究对象及其环境条件,保证了获取信息资料的客观性、可靠性。这一点对旅游资源的原始环境状况变化监测尤为重要和宝贵。

3.具有“多点位”、“多波段”、“多时相”、“多高度”的遥感资料获取和“多次增强”的遥感信息处理的特点。应用遥感技术的这些特点可以快速、准确、全面、经济、有效地获取调查数据,能及时掌握旅游资源现状,监测其数量、质量动态变化,为旅游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4.可直接进入数据库。TM数字影像的最大优点是不受成图比例尺的限制,可直接在计算机上提取信息,生成矢量图,并自动地量算面积,生成旅游规划地图,或建立旅游导游图,为进入旅游信息系统数据库或为建立相关的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

二、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具有的宏观、动态、综合、快速、廉价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旅游规划的方式。遥感影像能反映景区的全貌,使规划人员能从宏观整体的层次了解景区概况,对风景区进行整体规划。能够直接利用遥感影像制作旅游规划地图和直接读取信息,改变了传统的作图方式。

(一)、遥感技术在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规划的主体,由于下覆地形、构造的不同,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性的旅游资源。而由各类自然因子组合而成的自然景观又因时间的变化,在色彩,形态,气势上都有不同的景观组合,具有空间地域性,季节性和综合性等特征。而遥感技术所具有的多时相的特点,清楚地反映了旅游资源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过程,在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开发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旅游资源地域分布广,变化快和信息量大,传统的旅游资源调查方式是野外人工调查和测量,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地势险峻地区调查人员无法进入而成为死角。而应用遥感技术,根据遥感多波段信息的差异,建立对应解译标志,分类识别出不同的旅游资源类型,即可分别进行各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特征的分析评价,并可在人迹罕至、不便调查的地区达到同样的效果。进一步还可利用遥感技术视域广、便于进行区域对比的特点,分析单项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空间组合特征。在旅游资源调查中发挥优势,结合实地检验,进一步提高了旅游资源调查的质量与速度。

国内已有专家学者运用遥感技术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如张宏群等运用TM、CBERS-1影像资料对黄果树风景区自然旅游环境状况的调查;方洪宾运用TM影像对海南岛的旅游资源的分布状况进行系统解译分析,指出旅游资源分布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不均衡性。这些研究都证明遥感技术运用在旅游规划的可行性和适宜性,为旅游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底图中的应用

进行旅游规划须要大量的规划底图,常规的方法是把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图扫描到计算机里,做成数字化底图,特定内容的专题信息覆盖在底图之上。而遥感影像地图是一种以遥感影像为基础内容的一种地图形式。根据所选取的遥感图像直接判读出有关专题内容制作成基础底图。特点是内容丰富,形象直观,具有遥感影像和地图的优点。有2种表现形式—二维(平面)和三维(立体)遥感旅游图。

目前国内己有几个地区制作了遥感影像导游图,如桂林工学院利用Landsat卫星影像编制了桂林导游图。北京市测绘院也利用Landsat一5号卫星的TM影像绘制了《北京卫星影像旅游地图》。1997年西南林学院运用Landsat-5的TM4、3、2合成的假彩色影像进行遥感调查,从影像上能看到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三条大江向南奔腾并进”的壮观场面,其中金沙江还回首北流。

(三)、遥感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在旅游规划中的作用

虚拟技术是运用计算机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为使用者提供可以进入的虚拟环境。在虚拟技术的导向下,可以沉浸,查询、浏览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辅助用户进行分析、评价、规划。在旅游规划中,把遥感技术与虚拟技术相结合,利用卫星航片和实测的数据建立地形地貌模型库,加上人文景观数据,建立规划景区,使规划

人员能以真实的感觉走进虚拟的景区中。如可感受到游览路径是否恰当、凉亭是否遮挡视线、污染企业设置在什么地方对旅游地影响最小等,使规划人员认识、判断各种规划方案的优劣,先期检验方案的实施效果。虚拟现实技术能使规划人员借助各种设备感觉信息空间所反映的现实世界,并在旅游地的各种虚拟景观环境中选出最佳设计方案。另外,运用遥感和虚拟技术相结合可以再现不存在的旅游景观,如原三峡风景区的虚拟游。

(四)、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旅游规划信息系统 旅游规划信息系统是一个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多媒体信息等技术对旅游规划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管理、维护及辅助决策支持的系统。TPIS是为旅游规划服务的,通过对旅游规划地所需各种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等方面信息的存储,并结合专家知识库、数学模型及旅游规划的政策法规,进行快速准确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从而辅助规划设计,达到自动或半自动地完成旅游规划中的复杂工作。因而它改变了传统的、静态的、二维的旅游规划方式,实现了动态的、网络化的、四维的规划方式,提高了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结论

虽然遥感技术在旅游规划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应用速度并没有跟上遥感技术的发展速度。从国内外文献资料来看,目前各景区主要利用航片和低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数据,而关于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如IKONOS、QUICKBIRD等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几乎没有。遥感技术作为新的科技手段,在旅游规划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所以将遥感技术应用到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旅游规划及旅游信息系统创建等,将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施益强,陈崇成,陈玲.遥感技术在环境资源中的应用进展与展望[J].国土资源遥感,2002,54(4):7-13.[2]工文杰,张建辉,李雪.遥感在生态与环境监测中的主要应用领域[J].中国环境监测,1999,15(6):48-51.[3]梅安新.遥感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郭达志.矿区环境灾害动态监测与分析评价[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5]李文杰,潘洪捷.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中遥感技术应用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004,(1):86-88.[6]骆华松.遥感技术、数字地球与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利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6):69-72.[7]谷上礼.遥感在旅游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1993,(1):5-6.[8]张宏群,安裕伦,谷花云,杨广斌.遥感技术支持下的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自然旅游环境状况[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98-102.[9]方洪宾,周彦儒.遥感技术在海南岛环境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J].国土

资源遥感,1998,(3):46-50.[10]邓运员,刘沛林.2004.GIS与RS技术在区域旅游规划制图中的应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5(3):89一93

[11]王蓓蓓.基于3 S技术的旅游开发建设区土地利用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2008.05.01.[12]吴虹,陈儒庆.桂林卫星遥感影像导游图的编制及应用[J].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1994,(3):327-332.[13]陈鸣,研制卫星影像旅游地图的初步实践[J].北京测绘,1991,(3):14-15.[14]孙家.遥感原理与应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5]徐素宁,韦中亚,杨景春.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旅游中的应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3):92-96.[16]杨克俭,刘舒燕,陈定方.虚拟现实与城市规划[J].系统仿真学报,2000,12(3):207-225.[17]张新长.面向目标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增刊):70-74.[18]刘琴,沙润,孙斐.旅游规划信息系统的研建[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3):30-33.[19]宋关福,钟耳顺,王尔琪.WebQS一基于Internet的地理信息系统[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1998,(3):251-254.[20]曹小燕,黄元斌.遥感影像在电子地图生产中的应用[J].铁路航测,2003,(3):25一26.[21]陈禹.基于GIS的旅游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1,(1):130-135.[22]黄少华,黄仁涛.基于WebGIS的旅游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J].测绘通报,2003,(4):54-56.[23]黄怡然,黄杏元.基于Internet的旅游信息系统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1):114-117.

第四篇:风水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风水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摘要:风水理论是我国古代留下的宝贵财富,虽然其中充斥着一些迷信色彩,但其部分理论所蕴含的科学性及哲学内涵还是值得肯定的。最近几年掀起的风水热把风水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旅游规划中也开始大量运用风水理论,本文主要探讨了形势派风水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风水,旅游规划

一、风水理论的现代思考

风水理论是一门科学与迷信并存的学问,有许多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进一步探究的地方。尽管有的理念是在当时比较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提出的,但是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今天看来,还是有它存在的道理,并可以应用于现代建设中去。风水理论中迷信的地方也不少,主要体现在风水先生的江湖骗术上,这些骗术都根源于风水理论本身的缺陷和它强烈的玄学特征,这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在研究中揭穿骗术,发扬其精华部分,鄙弃其糟粕部分。

风水理论认为,“宅大人少是凶屋”、“床的正上方不能有大梁和吊灯”、“镜子不能对床”等等,这些讲究亦能从心理学上得到解释。房大人少会使人感到冷冷清清、孤单寂寞,产生莫名的恐惧;床的正上方有横梁或吊灯,会增加人的心理压力1。引起失眠、恶梦等;而镜子对床,会使夜晚人们在不清醒的状态下受到惊吓等。

风水师在察看地形时,通常用罗盘分析磁场的分布情况,避开磁场扰动强烈的地方,寻找磁场平稳、适合人体生存的地方。就通常的坐北朝南的宅址来说,床的安放一般是南北向的,在北半球,如果头朝北睡,就会有一种舒适的感觉,因为南北向的磁力线通过人体时会对大脑产生一种安定调节的作用;而如果头朝东或朝西睡,磁力线横穿人体,与人体场相交,睡眠就可能较差。

由于中国大部分土地位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常常小于90º,且光照方向偏南;我国大陆冬季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偏北风,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则受赤道低压影响,盛行偏南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温暖湿润。与这样的日照和气候条件相适应,风水学上提出的理想宅基模式是坐北朝南,后有靠山,前方开阔,左辅右弼。坐北朝南,可以接受更为充足的阳光;后有靠山,可以抵挡冬季北来的寒气;前方开阔,可以接纳南来的暖湿气流;左辅右弼,可以减少西方干冷气流的入侵,亦能起到防卫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强调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还指出人类对自然界具有主观能动性。在风水的理论与时间中,“寻龙”、“察砂”、“观水”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而基址的选定则是人对自然规律的适应。在风水理论看来,“人道”应与“天道”一致,即不能违背“天道”行事,更不能仗持人力同自然对抗,而只有认识、把握和顺应“天道”并以之为楷模而巧加运作,达到合天人的至善境界,以满足人的需要2。然而,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也不是机械的、盲目的。在风水不太理想的地方,可以采取一系列补救措施,如引水聚财、植树补基、建塔镇煞等。通过人为弥补自然风水之不足,来营造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的良好环境。

二、中国风水理论与自然、环境、人的密切关系 1

2刘永清.风水中的科学【J】.家庭科技,2006(6):21 史篇,曾辉.“风水术”之生态学意蕴[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2月,23(4):10一1

5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风水理论的根基,即东方人对自然的敬畏、崇尚、天人合一、取象比类。旅游规划是一门审美的学问,挥洒万象、梳理山河、雕琢景观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自然和谐状态。中国传统的风水理论与旅游规划对环境美的追求相似,所以,我们在创意规划中,对旅游景区中风水环境进行考察与理解,将给予规划者醍醐灌顶、柳暗花明的灵感启发。“风水”源于晋代郭璞《葬经》: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3风水理论贯穿在中国传统建筑活动的各个过程,从谋划选址、建筑单体、庭园小品、树木花草、室内外布局到施工营造,风水无所不在。易经乃中国群经之首,风水溯源于此,经诸多推衍而成体系:道生一,一生二,二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大地生成阴阳,开始分化人、其他的动物和植物。简日为阴阳、四象、五行、八卦的机理,构成风水的哲学基础,推动风水不断地演进。阴阳、四象、五行、八卦等概念在风水中也经常被用来表征环境条件,如山南为阳、山北为阴,水南为阴、水北为阳;凡宅(区域)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汗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

风水围绕风与水两大环境要素展开,追求“藏风得水”的环境模式。中国古代的村落和市镇几乎都是依水而建。现代城市大多也如此,是从水的交通、景观审美、安全感等作用的综合考虑。风水理论强调要避开强风,求微风。从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特点来看,冬季,中国境内大部分地区吹偏北风,所以北方黄土高原等广大地域,人们便挖窑洞而居,或以四面高墙围成合院,创造了良好的御寒避风场所。夏季,东南部地区所形成的高温多雨的气候以及台风的肆虐,先人认识到只有山坡台地有利于防洪,减少危险,能提供较安全的居住地,并且生产发展具有防风、防潮、防洪的干栏式和穿斗式建筑。风水宝地是风水的理想环境,背靠祖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二山相辅,前景开阔。远处有案山相对;有水流自山问流来,呈曲折绕前方而去;四周之山最好有多层次,前方案山之外还有朝山相对;朝向最好坐北朝南;如此形成一个四周有山环抱,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人居适宜环境。4

风水理论融环境中自然和人作为一种象征,考量环境对人类的影响。自然与和谐是风水选择的金标准。旅游景区规划时。择一块地、建一方土都以寻求自然状态为最好,保持一种井然有序的和谐,处处要表达人与自然、生态与建筑之间的紧密关联,旅游景区外部环境应是一个围合空间,自然山水可以围合,人造景观也可以围合。围合能达到汇聚的作用,汇聚人气、财气和灵气。无论景区的布局空间,还是饭店建设总体形状,围合结构都能给予游客心理上的安全感。

三、风水理论在旅游规划设计中的合理运用

旅游规划选址的风水理论应用。风水理论分为形势与理气两大流派。形势流只专注山川形势与构成;理气流则重天地人之间的相互感应。形势流注重对环境龙、砂、水、穴、向五要素的选择,相应有五个操作方法: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旅游规划首先涉及到这5要素权重、筛选和重塑。隋唐以来,形势流一直占据着中国风水理论的主导地位。觅龙:因山脉在形态上与龙相似,风水理论将山脉比喻作龙。觅龙,就是对山脉的观察选择。中国的许多风景名胜区都是依龙脉而成,如:泰山、黄山、张家界、武当山、亚布力等。当旅游景区可选之地有大的山脉时,可分龙脉的形与势分别勘察。势是远景,形是近观;势是起3

4林徽因,等风生水起【M】.北京: 团结出版社,2 0 0 7 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2 0 0

1伏的群峰,形是单座的山头。势要雄伟磅礴,形神厚重,群山如珠滚动,气脉贯注;形要光肥圆润,尖利秀美,绿树掩映,气象万千。风水理论有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之说,在某些空间尺度的旅游景区规划中会遇到只有小山或根本没山的情形,这时便可将建筑和景观群落的轴线作为龙脉微辨体势,择吉地规划。察砂:砂、沙相通。风水格局中,砂通指前后左右环抱居所的山峦,将砂比作龙的环护、屏障、侍从。形态以端装方正、秀丽为吉。破碎尖削、奇形怪状为凶。旅游区后方的山体宜低垂收敛,前方山体宜曲折生动,左边山体宜起伏连绵,右边山体宜柔顺平滑。山体与旅游区的空间距离最近。直接决定着旅游区的小环境,对旅游景区的生态气候、视觉、游客心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观水:水指水源、水流。江、河、湖、海、瀑、泉等水体都是旅游区重心。观水实际是考察地上地下水源和水流的形态及水质。水质清明、味甘、其色碧,其味甘,其气香,主上贵。水形随山而流,弯曲生动,且有湾池,有静有缓为最妙。旅游规划中,流动的水流和静止水域具有不同的要求。流动的水域区段是景区选址理想区域,水随山而行,景区选址宜选河道弯曲的内侧,水流三面环绕缠护之处。若截水而成湖或泊,则应选取地形略有变化,草木繁盛的地方。我省一些旅游区是依静止的水域而建,若以自然之形选址,最宜选于水域北侧建设。次之选择水域半月形的内环建设。为了使静止的水域富有生机,人工修筑环渠,绿化植被为有效途径,旅游区的水张弛、动静结合,与山林相借景切合。点穴:点穴是确定建筑物基址。旅游规划中,穴是旅游景区最终的归宿的核心区。穴的选择,关键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旅游区内生机蓬勃,植被茂盛;区外山水围护,山岭葱郁、水流曲折。旅游区内外景观融洽而和谐,营造生气盎然的自然体。景区纵轴线为准左右权衡,左右虚实相称,组织横竖轴线十字相交之地,谓“天心十道”,即风水理论的关键穴道所在,应该是旅游区主体建筑或设施排布处。旅游区主体建筑设施穴道大格局确定后,权衡旅游景区内部山、水、林、石等景观的格局,遂将旅游区规划出山拥水抱、曲折含蓄的万种风情。取向:向即方向、朝向。旅游建筑物基址的选定及布局,方向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数。风水理论强调面南朝阳,中国古典建筑无论皇家还是民宅的选址一般如是,延伸至今,根深蒂固,北方尤甚。南方虽个别地方因为其地形、气候的局部特点而有细微差异,坐北朝南应该是中国城市建筑的最佳理想朝向。

旅游建筑的区域内布置:形神兼备景观建筑的个体外形为形,与周围景物融合而成氛围为神。景观建筑布置中,为达到形神俱备,要从建筑的主题构思、空间艺术效果、功能要求、视觉审美要求等诸多方面进行考虑,用人工的力量创造一种自然的和谐。不同的背景条件会给景观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景区的地理背景条件直接决定着景观建筑的整体感觉。规划设计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景观的体量、形式与风格设计,也要考虑择地建景或适当地修地造景。景观建筑外部空间尺度设计,风水中有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度量标准,成为了建筑外部空间构成的尺度权衡基准。旅游景区布局中的景观建筑空间布置可以直接对其引用。百尺折算为现在的公制约为30米,它是中国古代外部空间设计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基准尺度和模数,与近现代国外流行的建筑理论,以看清人的面目表情和细节动作为标准的近观视距限制基准相吻合,这种尺度设计可创造出富有人情味的外部空间。千尺相当于现代尺度的300米,300米在空间规划时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尺度。当外部空间总体布局中各单体为百尺之形时,则空间围合尺度以及远观距离不应大于千尺,远观视角不小于6度,以避免产生空间的空旷疏远感。中国古典建筑严格按百尺为形,千尺为势进行外部空间规划与布局的代表当属北京的紫禁城。

紫禁城几乎完全按23~35米容积率来控制各单体建筑的平面及竖向尺度。

对旅游规划设计而言,大至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小至城市公园、街头绿化、饭店室内装潢、旅游纪念品、旅游商品、家具、植物、旅游路线设计、导游解说、旅游地产别墅等居住社区不同体量的景观营造,我们曾应用风水理论形与势的建设标准在宏观大尺度上可体现雄伟、壮观、开阔的美学整体感在微观小尺度上可体现精致、和谐之效。景观建筑单体设计,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大屋顶为基本特征,流露出细腻且务实的精神。由亭榭、池沼、画舫组成的园林,依山水地势而成的宗教建筑,巧夺天工的雕塑,洋溢着诗情画意的传统建筑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风水的韵味。按照风水理论的要求,旅游景观建筑单体的设计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环境位置好,建设格局好,要有气势,社会参与度好。即在旅游区内功能和景观效果两个要求的趋动下,规划专家选择好的建造处所:要空气清爽、令游客心旷神怡;要阳光充足;充分考虑建筑的景观性和从建筑内部欣赏旅游景区景观的便捷性;在满足与周围景观相协调的同时,尽量建设依山成势、临水而居的景观式旅游建筑区。旅游设计景观建筑单体的内部形体,以充实、洁净、舒适、尺寸合度为佳。确保室内空间富于生气,建筑构件支撑有力,各个单元连接缜密,保证建筑物的景观效果和功能双重要求。景观建筑的建设过程中,应竭尽所能地保持并加强其原有区域的景观特性。着眼于此,删除错乱的景物并引进新景观。在局部小范围的景物、景点、使用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中应从局部、细处为使用者考虑,力求创造精在体宜、且功能合理的人性化色彩、周围社会融入度较高旅游生态景观和建筑设施设备。

五、结语

风水理论根植于中国老百姓的心理几千年来长久不衰,保持深厚的文化、心理、哲学积淀和旺盛生命力,已成为中国人起居生活、婚丧嫁娶、益寿延年、善始善终、趋利避害、晋升恋爱、转运生财、置业迁徙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每位游客内心最大渴望。研究风水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是为了将这门古老的文化重典更好应用于当今的旅游规划、景区保护、低碳生存、乐活、土地科学利用、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而提醒、辅助各级决策者、规划专家设计出适应性强、以人为本、珍惜环境、天人合一的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林徽因,等风生水起【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

[2]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居明,风水之道【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于希贤,于勇,中国风水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5]张容明,方术与中国传统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第五篇:乡愁设计与旅游中的文脉传承

现代意义上的乡愁体验,需要从传统文脉的有机传承中去寻找出口。旅游在乡愁体验需求和文脉传承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本文在探讨旅游发展中乡愁体验与文脉传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愁的旅游产品转化途径和乡愁产品的设计原则。

一、乡愁释义

“乡愁”是中国传统人文中远行游子对故土的眷恋和牵挂,是源自根的记忆,是人类共同的文化情感。随着现代化的日益发展,传统人文渐呈衰微之貌,不注重文脉传承的城市改造使得人们记忆中的乡土“沦陷”,仅仅钢筋水泥的城市新貌承载不了人们的精神家园,人们开始渴望回归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旧时日子,现代意义上的“乡愁”开始盛行起来。“乡愁”不再局限于远行游子对故土的思念,而被赋予了新的涵义。现代意义上的“乡愁”,作为一种泛化的人文情绪和渴望回归精神家园的情感,泛指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下,人们回归精神家园的普遍需求,通过回望记忆深处的山水和建筑,怀恋故土血脉和邻里乡情,来寻求文化价值上的认同。

乡愁体现为一种物质和情感的结合,乡愁扎根于故土家园的每一栋房屋、每一条街道、每一座庙宇、每一块石板,乡愁渗透于故土家园的一草一木,每一首童谣歌赋、每一句乡音土话。这些民间遗产与人文景观,构成了故土家园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是故土家园代代相传的文化依托,也是故土家园持续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文化支持。“乡愁”是现代性的产物,是现代化生产出的一种重要情绪,是深深寄托于故土文脉中的复杂情感。

二、乡愁体验与文脉传承

现代意义上“乡愁”的释放与体验,需要从传统文脉中去寻找出口。文脉是“文化脉络”的简称,是特定地域在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包含自然环境基础、人文历史传统、社会文化心理、历史演进变迁等在内的综合性的文化积淀。文脉反映了一地特有的文化气质、文化特征和特殊的民族风俗,是一个地方发展的脉络。地方文脉是地方文化精神在地方物化形体上的反映,是物化的地方精神,具有历史性、继承性、动态发展性等特点。人们对现代化进程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单一追求经济增长的粗放式发展到追求自然环境平衡发展、人文精神有机演进、经济增长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多元共赢的过程。现代意义上“乡愁”的产生,正是现代化进程中特定转型阶段的产物,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对传统文化遗失的怅惘,对未来发展方向迷惘的担忧,以及渴望人文精神回归的心态。

文脉传承是一个延续的概念,它连接着一个地方的文化精神从过去发展到现在,并从现在延伸到未来的文化路径。文脉传承中有着与特定地域特定文化特定传统特定风俗相关的人文精神,有着原生地居民及外来客人对当地人文精神的自觉认同和高度服从。文脉是乡愁最好的载体,而乡愁体验是文脉传承最朴素的理由,乡愁体验需要靠独特地域的独特文脉通过有机传承来实现。文脉传承是一个动态的演进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乡愁”,也正是今人对传统文化的回望与留存,是今人对故土文脉的传承和再创造。

三、乡愁的旅游产品转化

乡愁是一种无形的情绪和情感,是现代人广泛的人文需求,也为城市发展的有机更新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发展路径和可行的切入点。旅游作为一种适宜的权宜之计,在乡愁体验需求和基于文脉传承的城市可持续有机更新方面搭建了一个桥梁。以旅游为推手,带动原生地基于当地文脉的景观保护和物化设计,触动当地人文精神与风俗风貌的回归,探寻因地制宜的利益平衡机制来还原和驱动原生地居民的自觉人文精神认同意识,促进当地文脉的生活态保护和有机传承,以此来承载人们的“乡愁”体验和情感价值认同。

文脉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积淀,一般说来,地方文脉可分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部分。物质形态的文脉主要指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以及物质组成要素,三者交相促进、协调共生;非物质形态的地方文脉指以人为载体而世代相袭传承的,接近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口头传说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为主要类别。按表现形式来分,地方文脉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建筑载体、艺术载体、饮食载体、方言载体与生产载体等。建筑载体是文脉承载的的重要物质载体,作为无声的艺术,建筑载体的一砖一瓦都体现了这个地方过去的深厚文化积淀。艺术载体是最没有国界的交流方式,一地独特的音乐、舞蹈、影视、手工艺,乃至传统节庆等,都能让人体悟到一地独特的地方人文精神。饮食载体最为直观而难忘,是最朴素的反映一地生活方式的文脉载体。方言载体作为一地人们相互交流的语言工具,充满故事化和人文情怀,能反映当地人的性格。生产载体体现为生产活动中的工具符号,反映一地独特的生产方式的演进。文脉是抽象的,通过具象化的表现方式,能让人清晰的感知并体会到当地独特的文化精神;通过具象化的细分,也有助于文脉传承的有效把握及“乡愁”体验产品的具体转化。

“乡愁”旅游产品的具体转化,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是把握一地独特的文化精神,此为文脉有机传承和“乡愁”体验产品设计之魂;其次是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建筑风格,从整体环境营造角度去保护地方文脉和传递“乡愁”体验;再次是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借助当地风土与故事,以艺术化的传播形式或独特手工艺来传承文脉演进,创造个性化的乡愁体验;最后是依托当地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民情,原生态的传递和感染乡愁中蕴含的丰富情绪和文脉情感。

四、旅游中乡愁的设计与文脉传承

旅游中乡愁的设计与文脉传承,涉及到几个重要的方面。借助旅游的路径,乡愁的设计与文脉传承,需要考虑到现代人渴望乡愁回归与精神家园体验的需求,需要打通各具特色的地方文脉有机演进中的文化张力,需要借助记忆深处人地和谐、故土情怀、人文风貌等生活态文化基因的回归和有机传承去实现“一脉文心传万代,千户不绝是真魂”的乡愁体验。

乡愁设计首先要坚持个性化原则。一地的文脉有其独特的文化精神,是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经济技术条件与人文历史习俗等联系在一起的,不可复制。一个缺乏乡愁个性的旅游地,纵然经济再发达,也无法成为令人心仪向往的魅力之地。文脉个性孕育乡愁个性,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表达着地域文化精神的亮点,延续着时代与历史的记忆。

因地制宜的原则。一地的文脉有其独有的特性,与其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人文习俗、历史传统、信仰精神等相袭相承,乡愁设计需要考虑到所在地的独特文脉体验,坚持因地制宜地原则,注重生态自然环境、人文生态环境、社会和谐生态等的共生发展,通过提炼旅游地的文化精神,让优美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建筑风貌及浓郁的人文气息有机融合、和谐共生。“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总关情”,营造一地独有的乡愁感。

尊重原生地文化原则。原生地文化是乡愁体验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愁源于地方文脉的文化基础。旅游地传承的民俗与生活方式,是当地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是当地社会的文化基因。“乡愁”体验蕴含于原生地的物质生活民俗(衣、食、住、行、农业、手工业等)、社会生活民俗(村落、诞辰、丧葬、婚姻等)、精神生活民俗(游戏、竞技、诸神崇拜、谚语、节日禁忌等)之中,这是形成故土情结的基础。

利益共生原则。原生地居民是当地文脉天然的创造者、享有者和传承者,旅游地文脉的有机传承离不开他们的自觉参与和维护。现代化的发展不可避免会使原生地遭遇外来强势文化、流行文化和低俗文化的侵袭,外来商家的逐利需求也使得他们的行为未必跟地方文脉的传承一致,原生地文化有面临同化或冲淡的威胁。乡愁设计需要探寻合理的利益平衡机制来保护和促进原生地文化精神的普遍认同和利益相关者在这一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和谐共处,通过系统的构建来促进当地文脉的生活态保护和有机传承。

有机演进原则。文脉的传承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本身也具有时代演进性的特征。乡愁的体验也可以随着文脉的有机演进而变迁,但文化的根基和精神不可以丢失,否则就成为无本之源。乡愁设计需要也应该在自身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合理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促进自身原生文化的发展与有机更新,促进旅游地整体的文明进步。一个有乡愁价值的旅游地,总是美丽地域的自然符号与文化个性,孕育包容并散发出历史和地域荣光的文明与文化。

下载旅游规划中关于地方文脉的应用指南(★)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规划中关于地方文脉的应用指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遥感技术在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规划中的应用

    RS在旅游资源调查与旅游规划中的应用摘要:遥感技术在旅游资源调查与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包括利用遥感影像测定旅游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清查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

    旅游规划大全

    它也常包括某些专题规划(或称部门规划)的内容,如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开发;客源市场调查、分析和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和规划;旅游商品设计规划;旅游环境保护;旅游管理和人才培训计划等......

    旅游规划院

    集中科之小成,集众甲之大成,纵横旅游视角,博览中国世态。——2014、03、27 第一部,总结汇总,集成中科做过的成果案例,祭奠入门。 第二部,自学成才,专项分类攻克,网络物联网思维,凝聚新......

    旅游规划

    什么是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在旅游资源与市场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对一定范围和一定时期内旅游发展蓝图及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一种谋划和安排。 旅游规划的对象旅游规划的对象是......

    旅游规划

    1、三三六评价法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开发条件”评价体系。 “三大 价值”指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三大效益”指旅游资源开发之......

    旅游规划设计中风水理论应用的实践与思考(精选)

    第2010 年第9 期 (总第 358 期) 商 业 经 济 SHANGYE JINGJI No.9,2010 TotalNo.358[文章编号] 1009- 6043(2010)09- 0111- 03旅游规划设计中风水理论 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张瑞生 1......

    zz旅游规划方案中几个悖论

    旅游规划方案中几个悖论很多的规划/策划被束之高阁,或者更多的业主在交替的做规划/策划中更显彷徨,现行很多的方案有些悖论,zz旅游规划方案中几个悖论。一、重宏观趋势而轻具体......

    地方大学生参军指南

    地方大学生参军指南 一、普通高校在校生 1、选拔国防生。 对象:一、二年级学生。 报名时间:6-9 月份 报名地点:军队驻普通高校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 毕业待遇:干部(军官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