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探析
有关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探析 2012年10月20日,由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上海大学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研讨会在广西大学召开,这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的第四次学术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程曼丽教授,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多位理事、常务理事,以及来自全国多所高校新闻院系的教师、研究生代表等。与会和投稿的近60位代表共计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与会代表围绕以下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史学会会长吴廷俊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学会成立后近五年来大陆学界对新闻传播教育进行研究的情况。他从期刊论文、相关专著、相关会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梳理。2008年至今,学界共发表了676篇相关论文,主要涵盖以下八大主题:1.对新闻传播教育整体的历史回顾与趋势前瞻;2.中国新闻传播教育改革的思路与方法;3.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4.新闻传播教育中特定专业(方向)、层次类别发展研究;5.新闻传播院系研究;6.新闻教育家和新闻教育思想研究;7.海外新闻传播教育研究;8.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专业实践等研究。五年来,出版了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专著8本。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新闻传播史(1978~2008)》这样的通史性著作中,首次设立了专门一章来书写这一时期的新闻传播教育史。2008~2011年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间,还召开了相关学术研讨会18次,其中2008、2009、2011年各4次,2010年6次。新闻传播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活动虽然为数不少、增长很快,但也存在不够系统、缺乏稳定性等问题。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变革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陈昌凤教授的主题发言为《融媒时代新闻教育的转向与学科思维》。她首先探讨了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传播业发生的巨大变化。随着个人化、互动化、内容分享等成为新时代媒介发展的重要关键词,业界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是具备从事新闻报道的能力,而须具备更为全面的新闻运作能力。她举出了多家美国新闻院系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机构设置等方面据此做出的改革尝试。最后,她谈到在此背景下传统的新闻学应该拓展学科思维,走向与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学等学科的融合发展之路。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何志武教授在主题发言《多元融合语境下传媒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中,也提到当前新闻教育需要进行学科融合、需要应对媒介融合做出改变。他着重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在这方面的探索实践。学科融合方面,学院的前身是全国工科院校中最早创办的新闻专业,一开始走的就是文工交叉之路,30年来逐步扩展至与校内多个理工、文、艺(术)学科的深度交叉。在生源结构上文理兼招,课程设置上涵盖多个学科,还包括与其他学科的联合培养:如与计算机学院合作开设“新媒体技术”第二学位课程等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各专业之间的共性增多、边界弱化。与之相应,学院打开了专业间的课程壁垒,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组都可供其他专业学生选修。在实践教学方面,也不再依据专业分别安排,而是按照“全媒体”、“全流程”、“全员实训”的要求重新设计。所有学生都要经过报刊编排、电视摄像、电视编辑、网页设计等实验环节的训练,以全面掌握全媒体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石长顺教授和博士生柴巧霞合作撰写了《全媒体转型与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核心能力建设》一文。他们认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核心能力由专业基本能力、专业特殊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三方面构成。全媒体转型对其提出了新要求,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融合报道意识、信息整合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多媒体传播技能(不必精通所有传播手段,但应有通盘了解并擅长其中的一至两种)等。新闻传播教育的培养目标、教
学模式、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都需相应做出改变。
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钱晓文教授对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进行了探讨。指出需要从面向各种媒介类型培养专门的新闻宣传人才,转向培养跨越媒介类型分野、具备全面业务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兼具各种新闻产品的策划、制作和营销能力。此外,由于当前新闻传播人才的核心能力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培养目标还可不局限于为媒体输送人才,而扩展至面向整个文化产业培养新型的知识生产者、管理者与传播者,以使学生拥有更加广阔的就业出路。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卿志军副教授着重阐述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其一为技术和素养之间的关系,不宜偏重技术训练而忽视了对政治、新闻、人文等素养的培育。其二为全能和专长之间的关系,不宜追大求全安排繁多课程,还是需要引导学生在一两个方面达到精通程度。其三,大众传播人才和分众传播人才之间的关系,分众传播意识在媒介融合时代十分重要。其四,短期学习和长期学习之间的关系,融媒时代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与时俱进、长期(终生)学习的意识,并不断通过短期学习掌握新的信息与技能。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许莹副教授认为,在如何适应媒介融合的问题上,大多数人都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技术层面,这样容易陷入见木不见林的窘境。新闻传播活动社会价值的充分发挥才是媒介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新闻传播教育不容动摇的根基所在。在此前提下,新闻传播教育顺应媒介融合的变革,可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淡化介质概念、强化传播理念、创新发展形式。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张衡老师指出了当前新闻传播教育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如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只是从不同学科中挑出一些课程放到一起,建构的知识体系还比较宏观、比较肤浅,并非深度交融。又如教学理念、环节、方法等难以适应媒介融合的需求,教师自己对新的传播形态缺乏尝试、对媒介最新动向缺乏了解等。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新闻与法学学院的杨娟老师,具体考察了新闻评论课程在全媒体语境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问题。她提出,全媒体语境下新闻评论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来单一形态单一平台的传播转变为多种形态多个平台的传播;新闻评论在新闻信息中所占的比重正日益增加;评论针对的新闻范围也在不断扩充,可谓无处不在。与之相应,新闻评论教学应进行立足于专业交叉的教学内容扩展;并重新设计实践教学,增加学时,既对各种样式的新闻评论进行基础性训练,也对各类评论形态的综合运用进行适当训练,以期培养出全媒体新闻评论员。
新闻传播教育办学模式与教学改革的探索
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吴海荣教授,在主题发言中介绍了该院对《“联合与共建”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所谓“联合与共建”,即开门办学,与新闻媒体和行业主管部门等充分合作、形成战略联盟。这样的办学思路,该学院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已提出,其后依托一批教学改革项目不断发展深化。主要措施包括:与行业主管部门和各家媒体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谈合作事宜、聘请媒介资深专家担任兼职教授、选派青年教师轮流前往媒体挂职锻炼、与媒体合作进行课题研究、在媒体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协调部分媒体设备以合适方式赠与学校等等。目前,这一模式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并辐射影响到当地乃至海外的更多院校。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系冯恩大教授结合所在院系同时开办新闻高职与本科教育的实践,探讨了新闻教育在本科与高职两个层次的异同。他提出两者面临共同的发展背景:媒介融合加速与文化产业振兴,但在培养目标上有所区别。本科主要培养适应媒介融合趋势的新闻专业人才,兼顾培养适应文化产业的通用人才;高职则主要培养适应媒介融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新闻技工,兼顾培养文化产业中对交际能力要求较高的经营人员。两者在实践训练模式上相同,都是对各种媒介产品制作的仿真模拟,但在课程设置上各有侧重。本科课
程安排注重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学术视野,高职则淡化史论课程,突出技能模块。
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冯广圣副教授回顾了该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2004年设立以来的办学实践,通过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就地方高校新闻教育的发展之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陈娜老师是首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的获得者,她首先依据青教赛上的见闻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呈现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对高校教学的理解;接下来从更深层次探讨了高等教育引领学生“发现自我”、“反思自我”、“解放自我”与“发展自我”的重大使命如何通过教学来发挥实现;最后针对新闻的学科特色、新闻教育现存的问题等提出了改进新闻教学、兑现育人承诺的建议。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刑永川副教授介绍了自己将田野调查引入课程考核的教改尝试,推动学生了解农村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认为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及在社会洞察、人际交往、文字表达、多媒体设备运用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其日后从事新闻调查、传媒工作等奠定良好基础。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思想发掘与史实考辨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吴飞教授作了《给新闻传播教育以根基,还新闻传播教育之灵魂》的主题发言。在他看来,新闻传播教育应以扎实的人文功底为根基,这在中国当前的新闻传播教育中普遍缺乏。此外,理想的新闻教育,必然拥有灵魂,即通过对现代性和反现代性的不懈追问,带来自由与民主的启蒙。目前虽然一些新闻院系做出了值得推广的改革尝试,但尚未深入触及灵魂,还有更进一步的空间。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哈艳秋教授探讨了民初新闻教育思想对我国目前新闻教育改革的启示,指出当时多位新闻教育家形成的共识在今天仍可发挥指导作用。如:学生应涉猎多方面知识、掌握几门外语,对于培养媒介融合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及我国目前亟需的对外传播人才依旧适用。又如在新闻教育中应处理好“学”与“术”的关系、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应该对全民进行新闻知识普及教育等,也需要继续阐扬。
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阳海洪副教授也关注了早期新闻教育家徐宝璜、邵飘萍的新闻教育思想,考察他们如何坚持普遍与分化的原则,在新闻教育中着意寻求现代与传统的最大公约数。发现在普遍原则方面,徐邵二氏放弃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论,认为源于西方的现代传媒及其新闻教育制度具有普世意义,坚持新闻教育的专业性,将传播从仅仅是官僚的治国之术中解放出来,赋予其新的地位与功能。在分化原则方面,两人将儒家道德下降为记者的个人修养与职业伦理,在新闻教育中赋予其“士人之魂”。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乔云霞教授回顾了民国报人成舍我长期投身新闻教育的经历,认为其“德智兼修,手脑并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在今天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可以依照媒介融合的需要注入新的内涵。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邓绍根副教授通过查阅大量史料,梳理了1949年以前中国高校及研究机构对新闻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实践,探讨了他们各自做出的贡献并进行了总体评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招收研究生的燕京大学新闻学系,奠定了正规新闻研究生撰写毕业论文以获得硕士学位的传统。1942年,延安中央研究院中国新闻研究室设立的“研究生”岗位,虽非一般意义的研究生学历教育,但在重视理论思想和政治素质培养方面进行了尝试。还有1943至1946年间中央政治学校新闻学院按照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研究生课程培养的两期国际新闻高级学员,在严格的招生条件和考试制度方面有所推进。总体而言,他们打上了深深的美国烙印,尚处于萌芽探索阶段,成效甚微,未能持续系统地发展。
国外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的启示借鉴
上海大学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建新教授,在《新闻教育的三个镜鉴——基于对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分析》发言中,结合自己的实地访学经历,谈到了这所著名的美
国新闻学院带来的三点重要启示。其一,关于新闻院校的定位问题:“新闻学院还是媒介集团”。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拥有7家面向社会的公共媒体,更像一个媒介集团,和新闻实践、媒介市场关系密切,其院长也颇具企业家精神。这样的定位有助于一所新闻院校更为主动地进行匹配市场的改变与调整。其二,学术诚信的关键是付诸行动。密大新闻学院在这方面既有严格的制度法规,也有严厉的处罚措施,对老师和学生同样要求,保障了学术环境和教育环境的清洁干净。其三,新闻教育应该有清晰的层次与重点。密大新闻学院认为,本科生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工作者,研究生教育则重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据此,他们在本科生教育中侧重培养实践技能;在硕士生教育中把理论研究与实践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博士生教育中则将理论研究放在首要位置。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生王大丽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美国新闻传播教育重要刊物:《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者》近十年来发表的148篇研究性论文进行了考察,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对不同媒介类型和不同学科方向的关注、作者特征等方面加以探析。发现其研究主题涵盖丰富,其中理念争论减少,关于教育制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研究则有所增加;研究方法上以调查法、内容分析等定量研究法居多;论述时并不明显为特定媒介类型培养人才,而更多着眼于综合性基本能力的培养;作者具国际化、多学科、多层次特点,但仍存在一定的学术垄断现象。文章还讨论了其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的启示。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系马嘉副教授对日本新闻传播学专业期刊进行了扫描,其中各类学会、教育研究机构等创办的期刊学术性较强,业界创办的期刊则涉及面更广、包容性更大。发言归纳了它们的总体特征:体现时代特色,引领社会进步;坚持媒介批判精神,追求学术自由;分类细致,定位准确。他还着重介绍了日本新闻学会主办的《新闻学评论》等代表性刊物。
第二篇: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四大转型趋势
论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四大转型趋势
摘 要:为了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将呈现以下四大转型趋势:学科融合,大学需要优化内部的所有资源,通过学科的融合推动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媒体融合,如果一则新闻能够用30种不同的方式、以30种不同的技术形式来讲述,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新闻的本质,并使用最适合的媒体报道新闻;科技创新,高校应该成为新闻传播的创新引擎,而不是创新的跟随者,应加强针对新媒体环境的应用性研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理解生态,只要我们身处的媒介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报道新闻的方式就没有理由不变,我们新闻教育的模式也没有理由不变。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新媒体;转型趋势;
2006年,也就是Twitter诞生的那一年,美国《时代周刊》将“你”(YOU)列为人物。在数码文化方兴未艾的今天,那些曾经被称为受众的人们变身成为信息生产的积极参与者。正如Bradshaw(2007)所言,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从一个公众必须依赖专业媒体获取信息的社会,变成一个“人们可以自己获取并且生产信息的社会”。《时代周刊》预言,为数众多的用户生产内容平台,如YouTube、MySpace、Wikipedia以及Twitter,“不仅会改变世界,而且还会改变世界变化的方式”(Grossman, 2006)。迅速变迁的媒体环境对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将呈现四大转型趋势。这四大趋势概括起来就是:学科融合,媒体融合,科技创新和理解生态。在当前几近相同的技术环境里,这四个方面不仅是西方新闻传播教育面临的课题,也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需要重点思考的发展方向。今天,我想围绕这四大趋势,立足于世界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前沿,并结合浙江大学的探索,谈谈想法。
一、学科融合先说个案例。最近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似乎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他们也许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家被校方“关闭”的新闻传播学院。当然,校方并不主张用“关闭”这个词,他们用的是“重组”。该校高层表示,现有的学院太小,太孤立,太受约束,以至于无法为学生提供他们所希望的新闻教育,也无法使教师从事他们所希望的教学和研究。在重组期间,新闻教育仍然以课程的形式继续,不过必须是双主修,或主修其他专业加辅修新闻专业。请注意,是辅修新闻专业。面对学院教师、学生和校友的质疑,校方强调此举将是提升该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一大契机,未来可能建立一所融合信息、传播、媒体和技术等多种相关学科和资源的新学院,并可望成为美国最好的。
科罗拉多大学或许只是个案,它有许多内因,如原来学院的内部管理比较混乱等等。但这一个案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就是面临每天都在改变的媒介环境,我们的新闻传播教育也需要改变。在这个媒介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且人人都是媒介的时代,新闻(Journalism)和新闻工作者(Journalist)本身的概念受到挑战,需要大大拓展。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新闻教育仅仅依靠新闻学院是否足够?
科罗拉多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被重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校方认为它没有很好地与其他学院合作,从而无法提供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因此,如何优化大学内部的所有资源,通过学科的融合推动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成为新闻传播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议题。
这一目标有不同的实现途径。科罗拉多大学是比较极端的一种。目前,浙江大学2+2的本科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新生进校都按人文或社科两大类划分,前两年打通培养,主要是通识教育,没有具体专业。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从第三年开始,学生进入自己确定的专业院系学习。用校方的话说,就是一种“宽专交”(拓宽基础、专业培养、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就弥补了原有单一化专业教育的不足。当然这一模式在新闻传播专业也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大块的实习时间使得本来就被压缩的专业课程进一步压缩,导致学生感到在校受到的专业训练不足。进入专业较晚,也使学生难以找到专业感觉。头两年通识阶段选课太随性,有些课程感觉用处不大。总的来说,这种“宽专交”的培养理念是适合新环境下的新闻传播教育的,但具体模式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媒体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政治学家普尔教授提出。他认为,媒体融合就是传统上需要依靠多种媒介技术来提供的内容和服务被整合在一种媒介之上,而这种媒介通常就是数字网络媒介(Pool, 1983)。同样来自MIT的媒介融合研究专家、比较媒介研究专业的创始人杰金斯教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展开。他将媒介融合定义为三方面的整合:跨越多个媒介平台的内容流动,多种媒介产业之间的合作,以及媒介受众的主动信息获取行为(Jenkins,2006)。从这个意义上讲,媒介融合并不单纯是一种技术现象,而是包括技术、产业、文化和社会变迁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
媒体融合的大潮同样席卷中国。不论是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三网融合进程,还是每个媒体内部争先恐后规划的全媒体蓝图,都体现了这一趋势。一线的新闻工作者,则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媒体融合的压力。从前,报社记者只会写文字稿就行了。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记者被要求在新闻现场同时以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的形式通过微博等方式发布新闻。一些记者为新技术带来的新可能而欢欣鼓舞,还有一些记者则更多地感到不知所措、力不从心。如埃里克?牛顿所言,“如果一则新闻能够用30种不同的方式、以30种不同的技术形式来讲述,我们需要理解新闻的本质,并使用最适合的媒体。(Newton, 2010)”这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挑战。
面对日趋融合的媒介环境,新闻传播教育如何培养未来的新闻工作者?传统新闻理论对于新闻现象的归纳和解释是否仍然准确?传统按媒体划分的采写编评课程是否还适应当前的融合新闻报道?如果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我们又该如何改变或重组现有的课程设置?目前,大多数高校选择的是增量改革的途径,即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正的同时,增加一些新的课程。浙江大学也是如此。201
1年上半年,浙大增设了《媒体融合》本科课程,我是主讲教师。在教师讲授相关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调研国内外融合新闻报道的前沿案例,最后独立完成一项融合新闻报道任务。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收获不少。但初次探索,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如课时太少,未能与实验课结合,发布平台不够完善等等。
三、科技创新
一直以来,新闻传播教育,包括研究,与业界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断层。理论研究保持独立性固然无可厚非,但如果应用研究也与业界脱离就值得反思了。在新闻传播学科,高校喊产学研一体化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事实却是说的多,做的少。常见的情况是,业界在前面尝试,学界在后面观望。业界有了成绩,或出了问题,象征性地请学界来总结一下,仅此而已。结果就是,业界觉得无关痛痒,学界感到疲于应付。双方仍然未能找到一个有效的连接点。
要改变这种局面,高校应该成为新闻传播的创新引擎,而不是创新的跟随者。举两个例子。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刚刚建立了一个Reese Felts 数字新闻项目,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索新闻传播的新形式。其中一个重要尝试是,建立一个由学生设计、开发、制作和运营的新闻网站
(reesenews.org),然后利用这一平台试验各种不同的报道和叙事方式,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测量不同方式的传播效果。一方面,网站为所有相关课程提供了实践基地,另一方面,网站实验研究的结果也可用于指导专业媒体的新闻实践。另一个例子是前面提到的科罗拉多大学,他们也建立了一个名为“数字媒体实验厨房”(Digital Media Test Kitchen)的实验室,从新闻技术、技巧和商业模式这三个方面进行创新研究。
中国大陆的新闻传播学院在这方面虽然整体上尚未起步,但也不乏开拓者。比如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传媒系于2008年建成媒体融合未来实验室,并与多家媒体和IT企业开展了多种合作,初显“媒体硅谷”之势。浙江大学最近也利用学校投入巨资升级传媒学院实验室的契机,重点建设新媒体实验室,由认知研究实验室、数字影视与文化产业实验室、电子编辑与数字出版实验室组成。其中,认知研究实验室配备全球最先进的眼动仪和脑电仪,旨在利用认知科学的研究手段为新闻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四、理解生态
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不是原来的世界,我们所面对的人也不再是原来的人。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我们所处的媒介环境发生了深远的变化。不论是新闻传播教学还是研究,都必须时刻把握不断变换的媒介环境,方能与时俱进。理解媒介生态的关键是理解我们周围的人,理解那些我们曾经称之为“受众”的人们。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例如思维方式上,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具有更强的批判能力,不再认为传统的主流媒体是唯一的、甚至可信的信息来源,对新闻的理解也不再是单一的、静止的;行为方式上,Web2.0的出现使
人们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者和消费者,也成为主动的参与者和生产者。同时,人们的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例如,浅层阅读逐渐取代了过去印刷媒体时代的深度阅读;多任务(multitasking)逐渐取代人们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情,等等。面对变化的环境和其中的人们,新闻传播教育不能熟视无睹。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弄清楚现在的人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新闻。以情感为例,传统的新闻报道不能掺杂新闻人的任何情感,记者编辑必须冷静客观地报道新闻。但研究表明,带有情感的新闻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更容易被人们记住。记者不隐藏自己的情感倾向,反而会使读者更愿意相信。而且,在博客、微博这样的新平台上,带有个人感情的报道更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另一个相关的问题是人称。第三人称毫无疑问是新闻报道的叙事方式。但人们发现,用第一人称讲新闻,会使受众感到更有人情味,感到是在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媒介进行交流。当然,这些都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帮我们进行决策。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我们身处的媒介环境发生变化,我们报道新闻的方式就没有理由不变,新闻教育的模式也没有理由不变。
基金项目:本文是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微博动员信息的传播机制与效果研究”(G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Bradshaw, P.(2007).A model for the 21st century newsroom[OL].Grossman, L..You — Yes, You — Are TIME„s Person of the Year
Pool, I..Technologies of freedom[M].Cambridge, MA: Belknap/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Jenkins, H.Convergence culture: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M].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06.Newton, E.Four Innovation and Collaboration Trends in Journalism Education
第三篇:新闻与传播硕士
重点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
研究生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保过保录取
一、培养目标
为新闻单位、媒介组织和广告公司、企事业等职业部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新闻观念和传播理念,德才兼备、高层次、实务型的新闻与传播专门人才。
二、领域简介
新闻与传播是研究媒介与媒介信息传播活动规律、特征、策略与方法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有新闻传播、广播电视等。
研究内容包括大众传播与新闻生产的基本理论与实务、新闻采写编评、中西新闻报道分析和新闻管理等实务知识与技能等;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探寻其规律及操作规范,以及广播电视媒介与社会及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广告传播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包括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经营管理、广告产业发展等实务知识与技能等;网络传播活动的发展规律,探索网络内容的表达、创意、营销与管理等。
根据本专业所服务的行业,新闻与传播领域可覆盖:新闻媒体、企业单位、事业单位、商业网站、党委及政府各部门以及学校及各类科研机构等。
三、报考条件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大专毕业两年,达到本科同等学力
四、报考时间
1、报名时间:10月份网上报名
2、考试时间:1月份
3、考试科目:
①思想政治理论
②英语二
③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④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五、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采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提倡研讨为主的教学方式,将研究生集体研讨、案例分析与教师的课堂讲授有机结合起来,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以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考核。聘请国内外专家及新闻与传播的业界知名人士授课。
六、学制、学历学位授予
在职学习,北京上课,每月授课一次,节假日上课,学制3年,学费四万。
学习期满,修完规定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者,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并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注:为便于学员理解报考条件及获取硕士学位的流程,我们特将学校原招生简章简化处理,只保留学员想知道且必须了解的内容。
对考试及录取有顾虑者--我单位可提供解决方案,保证其顺利通过考试并录取,最终取得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
联系方式: 010-82228588 *** 王老师
第四篇:新闻传播
上海大学历届考研试题
2001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填空题
1.对“传播”一词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共享说.劝服说()。
2.()在其名著《舆论》中用“铅版”一词阐述了传播与“我们头脑中的图象”之间的关系。3.传播的实现必须具备四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传播者、信息、()和受传者。
4.()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一特定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汇集。
5.()理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享有特权地位的报刊对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的作者是()和凯文•温德尔。
7.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控制者,所以对传播者的研究在国外也叫()。
8.“两极传播论”认为,观念首先由传播媒介传给人群中比较活跃的(),然后再由他们传给不太活跃的其他人。
9.香农认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称为信息。
10.体语有三种类型,一是动态的动作,二是静态的姿势,三是利用语言的特点以表达意思的()。
11.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具有().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传播权利的普及和平等以及传播的个性化和个人化等特点。
12.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包括媒介有冷热之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和()等观点。13.克拉帕认为,受众的心理特征和选择过程,群体以及群体规范和习俗(),使大众传播主要是作为一种激活,强化和维持受众原有态度和观点的力量用。
14.二次大战期间()主持的“士兵观看电影”研究,揭示了劝服的重要特征,并为战后的劝服研究铺平了道路。
15.传播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后者包括实地调查、控制实验和()。
二、判断题
16.戴元光等编著的《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是我国第一本传播学专著蒹教材。
17.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商业电台是1906年12月24日在美国马莎诸塞州开始播音的KDKA广播电台。
18.威廉斯蒂芬森认为,人类的讲话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本质上与绳子.棍子.盒子等工具没有什么区别。
19.新闻传播者既包括记者.摄影摄象和节目主持人等人员,也包括编辑.导演.导编.总编等人员。
20.“观念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这两个观点是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的。21.香农提出的传播模式用“噪音”这个概念表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干扰。22.选择出来的事实是选择者个人意见及其所属阶级意见的反映。
23.印刷和电子媒介在使人类社会脱离所谓“部落化阶段”及至成为“地球村”的同时,也使参与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众从此天涯海角,人各一方。
24.人们用各种符合进行思维和交流的过程,也就是编码和译码的过程。26.狭义的广播仅指声音广播,而广义的广播则除此之外还包括电视广播。27.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不少观点都师承加拿大学者英尼斯。
28.美国佩恩基金会资助的关于电视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开拓了传播效果研究的新领域。29.坎特利尔主持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的研究有若干重要发现,其中也涉及两极传播的问题。
30.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性描述的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30分
31.拉斯伟尔提出的传播模式是什么?6分
32.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作出那些重要贡献?10分 33.受众具有那些特征?8分
34.议题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6分
四、论述题25分
35.有人说,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人们能否享受到这种发明的好处取决于人们使用电视的智慧能否与发明电视的智慧并驾齐驱。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要求:1.观点明确,自证己说。2.层次明晰,字句通顺。3.字数不少于500字 上海大学2001年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20分 1.测量2.实地调查
3.信度4.效度5.间接调查
二、简答题30分
1.用图形说明定量研究的步骤 2.发放式问卷的类型 3.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
三、论述题50分 1.内容分析的特点 2.问卷的结构
2002年传播学理论
1、传播有多种定义。请写出你认为较好的一则定义并阐述你偏爱这则定义的理由。如你认为没有较好的定义,也可自行对传播下一个定义,并对自己下的定义作简要的解释。10分
2、请写出一位对传播技术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并阐述其人其事在传播史上的意义。10分
3、为什么说传播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意义与符号的两度“翻译”过程?15分
4、甲说,新闻中事实和意见是不可分离而且水乳交融。乙说,新闻中事实和意见是可以分离的,而且必须分离。请结合新闻的阶级性,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0分
5、广播在我国至今仍是一种重要的媒介,为什么?10分
6、“靶子论”与“沉默的螺旋说”这两个观点的区别表现在那些方面?15分
7、传播效果研究有若干经典成果,如“枪弹论、个人差异论、中介效果论、创新和讯息扩散论、使用和满足论、议题设置论、文化规范论和意义建构说。”你比较欣赏其中的那种观点?请举例论证。20分
2002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5*4)
1.信度2.抽样误差3.态度量表 4.离散变量5.t检验
二、简答题(2*20)
1.问卷调查的缺点(250字)
2.研究报告包括哪些方面(250字)
三、论述题40分(500字)论述影响问卷设计的因素
2003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解释(3*10=30分)1.劝服论
2.舆论 3.传播媒介 4.内向传播 5.维模原理 6.知晓权 7.近体
8.沉默的螺旋
9.文化规范论10.多视觉新闻学
二、简答(5*12=60)
1.传播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简介传播学4位奠基人的主要理论贡献与论著 3.冷媒介与热媒介
4.简述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 5.提高宣传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三、论述(60分)
1.联系实际,辨证分析传播的功能(40分)
2.多网络传播的特点及与传统媒体的关系(20分)2003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4*10)1.定量研究 2.经验社会学 3.连续变量 4.抽样 5.名目尺度 6.多因素设计 7.个案研究 8.抽样误差 9.信度
10.相关分析
二、简答题(60分)1.实地访问的重要类型 2.内容分析的方法论原则
3.实验的控制主要应把握的两个方面
三、论述题(50分)问卷的结构分析 2004年试题 R检验
描述性统计分析 定量
简单随机抽样 内容分析 经济传播 信息污染 文化分层 议程设置 铅版
定量与定性的区别和联系(论述)
上大05年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莱温 2.传播者
3.媒介情景非真实化 4.内向传播 5.新闻
6.文化传播的“维模”原理 7.知晓权
8.集权主义理论 9.申报
二、简答题 1.结构功能理论 2.宣伟伯模式 3.议程设计理论
三、论述题
1.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 2.陈独秀的新闻思想 2005年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8*5)1.信度、效度 2.内容分析 3.分层抽样 4.个案研究 5.控制实验 6.R检验 7.假设
8.答案的穷尽性
二、简答题(4*15)
1.问卷设计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2.定量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并图示3.科学的研究设计包括哪几项? 4.问题设计的原则
三、论传播学研究的交叉性(50)
2006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8*4)
1、议程设置理论
2、新青年
3、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4、维模原理
二、简答(15*4)
1、简述社会责任理论
2、简述互动**往理论
3、简述媒介情景非真实化
4、简述史量才的报刊思想
三、论述(共58分)
1、试用传播学相关的观点或理论分析“超级女生现象”(28分)
2、论述传播对构建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作用。(30分)2006年传播学业务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计量法
2、所罗门斯组设计
3、平均人
4、总加量表
5、集体抽样
6、海德的平衡论
7、相关分析
8、假设
二、简答(12*5=60)
1、内容分析的步骤
2、问卷调查的语言特点
3、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4、调查报告应包括那些方面?
5、实地调查的技巧。
三、论述(30分)
论述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
四、应用题(20分)
要进行一项关于“媒介信任度”的调查,请你设计一份调查计划。
2007年新闻传播业务考研试题 广播电视业务(75分)
一、名词解释(4*5)1,非线形编辑 2,交叉蒙太奇 3,卫星直播电视 4,实地录像 5,摄像采访
二、简答(10*2)
1,录音采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的注意事项
三、写作(25*1)
自选主题,写一篇电视新闻 报纸业务(75分)
一、名词解释(3*5)1,政治敏感 2,预测性报道 3,非线型结构 4,新闻述评
二、简述(20*2)
1,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修养的现实意义。2,简述新闻标题的版面作用以及拟制标题的基本作用。
三、据以下材料写一篇250~300字的短讯,拟制标题。
就网上所说的废除中医论,2006年*年*月,全国中医院发展对策研讨会在渝召开。来自全国200多所中医院院长与会,就中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发展对策展开讨论(文章来源:某网站,非规范的新闻写法,只是从诸多方面提供材料)2007年新闻传播理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2*20)1,新闻欲 2,新闻 3,大众传播 4,知晓权
5,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6,内容分析 7,描述性研究 8,麦克卢汉 9,《申报》 10,隐私权
二、简答(10*4)
1,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 2,定量分析的10个步骤 3,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三、论述(45*2)
1.谈谈对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的认识
2.谈一下你对电视娱乐节目例如《超级女声》、《嗨!好男儿》的看法。2008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2*10=20)
1、实地调查
2、莱温
3、SPSS系统
4、非语言符号
5、著作权
6、王韬
7、信息共享性
8、把关人
9、新闻的客观性
10、新闻批评
二、简答(20*3=60分)
1、霍夫兰对传播学对贡献
2、社会责任理论对报刊的五点要求
3、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三、论述题(35*2=70)
1、传播学的两大学术传统
2、什么是新闻传播的直接效果和简介效果?如何提高新闻传播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度效果?2008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试题 广电部分
一、名词解释(5*4=20分)
1、起幅和落幅
2、色温
3、新闻鼻
4、编成
二、简答(20*2=40分)
1、DV对电视新闻的意义
2、联系实例说明民主新闻的特征
三、自拟题目写一篇广播电视新闻稿 报纸部分
一、名词解释(3*5=15)
1、in-deep-report
2、新闻提示
3、设计语言
4、微型导语
5、(暂缺)
二、简答(20*2)
1、联系实例说明新闻的叙事策略
2、报刊的功能定位元素及联系实例说明现代都市报功能定位的缺失
三 结合下列材料,以美联社的记者眼光,写一篇新闻综述(材料选自办《参考消息》-有关近期石油价格上涨)
新闻传播学2008年复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全球化 2 诸子百家 3 新媒体 4 文艺复兴
二、简述中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
三、简述中国第一部传播学著作
2009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理论试题
一、名词
1、新闻欲
2、社会责任理论
3、实证研究
4、传播学批判学派
5、梁启超
6、文化传播
7、舆论
8、抽样
9、政治家办报
10、著作权 二简答
1、沉默的螺旋
2、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3、大众传播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
1、论新闻传播的公信力
2、联系实际评论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 2009学新闻学传播业务考研试题 广电部分
一、名词解释(4’*5=20’)
1、talk show
2、CNBC
3、剪接点
4、单边注入点
5、编成
二、简论:
1.简述电视现场直播的基本策略;12’。
2.联系电视现场采访的基本要求分析汶川大地震中电视现场采访的得与失。18’ 三.自拟主题,写一篇电视新闻稿。30’ 报刊部分
一、名词术语解释:(4’*5=20’)
1、融合新闻(Convergent Journalism)
2、“All the news that fits to print”
3、版面编排意图
4、人物通讯
5、编者按语
二、简述
1、分析北京奥运会中我国报纸的经验与教训;15’
2、从西方报纸版面改进的经验中带给我过报纸版面改革的启示。15’
三、根据材料,以《新民晚报》记者的身份,写一篇500的简讯,并拟制标题。25’
2010年新闻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
1、推断统计分析。
2、网络传播的主要特诊。
3、媒介文化的特征。4、19世纪30年代大众化报刊的主要特征。
5、受众逆反心理的几种主要表现。
二、论述题(每题50分)
1、分析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主要观点。
2、如何认识和处理新闻、舆论、宣传三者关系。2010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考研试题
一、名词术语解释 40分
1、再生型新闻线索
2、漏斗式提问
3、情景写作
4、后补性媒体
5、pure design
6、假头条
7、Interaction TV
8、叙事蒙太奇
二、简答题 45分
1、新闻媒介的定位和主要受众群与新闻价值关系。
2、报业面临困境与报纸应对策略。
3、电视评论与报纸评论的联系与区别
三、论述 40分
试论我国新闻媒体面临的政治传播功能,传媒产业功能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博弈状况及其应有的理性取向。
四、根据材料写篇400字新闻报道并拟标题
25分材料是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约1500字)。
一、填空题
1.对“传播”一词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共享说、劝服说()。
2.()在其名著《舆论》中用“铅版”一词阐述了传播与“我们头脑中的图象”之间的关系。3.传播的实现必须具备四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传播者、信息、()和受传者。
4.()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一特定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汇集。
5.()理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享有特权地位的报刊对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6.《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的作者是()和凯文?温德尔。
7.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控制者,所以对传播者的研究在国外也叫()。
8.“两极传播论”认为,观念首先由传播媒介传给人群中比较活跃的(),然后再由他们传给不太活跃的其他人。
9.香农认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称为信息。
10.体语有三种类型,一是动态的动作,二是静态的姿势,三是利用语言的特点以表达意思的()。
11.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具有().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传播权利的普及和平等以及传播的个性化和个人化等特点。
12.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包括媒介有冷热之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和()等观点。13.克拉帕认为,受众的心理特征和选择过程,群体以及群体规范和习俗(),使大众传播主要是作为一种激活,强化和维持受众原有态度和观点的力量用。
14.二次大战期间()主持的“士兵观看电影”研究,揭示了劝服的重要特征,并为战后的劝服研究铺平了道路。
15.传播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后者包括实地调查、控制实验和()。
二、判断题
16.戴元光等编著的《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是我国第一本传播学专著蒹教材。
17.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商业电台是1906年12月24日在美国马莎诸塞州开始播音的KDKA广播电台。
18.威廉斯蒂芬森认为,人类的讲话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本质上与绳子.棍子.盒子等工具没有什么区别。
19.新闻传播者既包括记者.摄影摄象和节目主持人等人员,也包括编辑.导演.导编.总编等人员。
20.“观念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这两个观点是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的。21.香农提出的传播模式用“噪音”这个概念表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干扰。22.选择出来的事实是选择者个人意见及其所属阶级意见的反映。
23.印刷和电子媒介在使人类社会脱离所谓“部落化阶段”及至成为“地球村”的同时,也使参与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众从此天涯海角,人各一方。
24.人们用各种符合进行思维和交流的过程,也就是编码和译码的过程。26.狭义的广播仅指声音广播,而广义的广播则除此之外还包括电视广播。
27.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不少观点都师承加拿大学者英尼斯。
28.美国佩恩基金会资助的关于电视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开拓了传播效果研究的新领域。29.坎特利尔主持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的研究有若干重要发现,其中也涉及两极传播的问题。
30.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性描述的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30分)
31.拉斯伟尔提出的传播模式是什么?6分
32.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作出那些重要贡献?10分 33.受众具有那些特征?8分
34.议题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6分
四、论述题25分
35.有人说,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人们能否享受到这种发明的好处取决于人们使用电视的智慧能否与发明电视的智慧并驾齐驱。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要求:1.观点明确,自证己说。2.层次明晰,字句通顺。3.字数不少于500字。
二
上海大学2001年新闻业务考研复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新闻价值
2、新闻背景
3、新闻线索
4、短评
二、简答题30分
1、新闻编辑的基本业务和基本功
2、解释性报道的基本特征
3、举例说明新闻导语改革
三、实践题50分
1、将下面一篇专稿改写成一篇600-800字的综述新闻,并制作标题(含引题、正题、副题)20分
《时代催新 再现活力————从“六艺节”看传统艺术的市场走向》
2、根据下列通讯,写一篇约300字的新闻评论,并拟标题30分 《就监督你一个————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定向视察”活动纪实》
上海大学2001年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20分)1.测量 2.实地调查 3.信度 4.效度 5.间接调查
二、简答题(30分)
1.用图形说明定量研究的步骤 2.发放式问卷的类型
3.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
三、论述题(50分)1.内容分析的特点 2.问卷的结构
2002年传播学理论
1、传播有多种定义。请写出你认为较好的一则定义并阐述你偏爱这则定义的理由。如你认为没有较好的定义,也可自行对传播下一个定义,并对自己下的定义作简要的解释。10分
2、请写出一位对传播技术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并阐述其人其事在传播史上的意义。10分
3、为什么说传播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意义与符号的两度“翻译”过程?15分
4、甲说,新闻中事实和意见是不可分离而且水乳交融。乙说,新闻中事实和意见是可以分离的,而且必须分离。请结合新闻的阶级性,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0分
5、广播在我国至今仍是一种重要的媒介,为什么?10分
6、“靶子论”与“沉默的螺旋说”这两个观点的区别表现在那些方面?15分
7、传播效果研究有若干经典成果,如“枪弹论、个人差异论、中介效果论、创新和讯息扩散论、使用和满足论、议题设置论、文化规范论和意义建构说。”你比较欣赏其中的那种观点?请举例论证。20分
2002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5*4)1.信度 2.抽样误差 3.态度量表 4.离散变量 5.t检验
二、简答题(2*20)
1.问卷调查的缺点(250字)
2.研究报告包括哪些方面(250字)
三、论述题40分(500字)论述影响问卷设计的因素
上海大学2002年新闻业务考研复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20%
1、报道思想
2、独家新闻/深度报道
3、重点编排
4、隐性采访/异地采访
二、简答题30%
1、新闻真实和文学真实有何区别?并请列举新闻采写实例以说明。10分
2、假设你是上海某一新闻传播记者,有人来电声称:“沪松高速公路12.5公里路段刚才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这时你正在上班途中,时间是上午8:50,你将如何应对采访?20分
三、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500字新闻稿,并拟复式标题。30分(材料略)
四、为下列文字材料写一篇300字的新闻评论,并拟标题。20分(材料略)
2003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解释(3*10=30分)1.劝服论 2.舆论 3.传播媒介 4.内向传播 5.维模原理 6.知晓权 7.近体
8.沉默的螺旋 9.文化规范论 10.多视觉新闻学
二、简答(5*12=60)
1.传播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2.简介传播学4位奠基人的主要理论贡献与论著 3.冷媒介与热媒介
4.简述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 5.提高宣传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三、论述(60分)
1.联系实际,辨证分析传播的功能(40分)
2.多网络传播的特点及与传统媒体的关系(20分)
2003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4*10)1.定量研究 2.经验社会学 3.连续变量 4.抽样 5.名目尺度 6.多因素设计 7.个案研究 8.抽样误差 9.信度
10.相关分析
二、简答题(60分)1.实地访问的重要类型 2.内容分析的方法论原则
3.实验的控制主要应把握的两个方面
三、论述题(50分)问卷的结构分析
2004年试题
R检验
描述性统计分析 定量
简单随机抽样 内容分析 经济传播 信息污染 文化分层 议程设置 铅版
定量与定性的区别和联系(论述)
上海大学2005年传播学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莱温 2.传播者
3.媒介情景非真实化 4.内向传播 5.新闻
6.文化传播的“维模”原理 7.知晓权
8.集权主义理论 9.申报
二、简答题 1.结构功能理论 2.宣伟伯模式 3.议程设计理论
三、论述题
1.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2.陈独秀的新闻思想。
2005年传播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8*5)1.信度、效度 2.内容分析 3.分层抽样 4.个案研究 5.控制实验 6.R检验 7.假设
8.答案的穷尽性
二、简答题(4*15)
1.问卷设计中常见的错误有哪些? 2.定量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并图示 3.科学的研究设计包括哪几项? 4.问题设计的原则
三、论传播学研究的交叉性(50)
上海大学2005年新闻理论考研试卷
一、名词解释
1、媒介
2、新闻价值
3、新闻政策
4、舆论
二、名词阐释
1、媒介即信息
2、新闻角色定位
三、简答
1、简述新闻有什么特点
2、简要说说新闻传播的流程
四、问答
1、简述新闻传播规律的基本点
2、陆定一新闻思想内容及评析
3、简要回答西方学者关于报刊的四种理论
五、论述
1、论述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结合具体作品,阐述读者的心理规律问题
上海大学2005年新闻业务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白平衡
2、线形编辑
3、传播符号
4、有线电视
二、简答
1、电视新闻的声画关系(15')
2、电视画面编辑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电视新闻评论的共性有哪些
三、填空
四、问答
1、简述广播新闻写作的特殊要求(20')
2、简述记录片和故事片的区别(20')
3、简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五、写一篇电视新闻稿(20')请结合现在身边所发生的事例,如海啸、矿难等,写一篇电视新闻稿(注意:拟题要精彩,注意导语与报纸类消息的不同)
六、论述2题选1(30')
1、中国城市电视的发展特色
七、依据材料写一消息
2006年传播学研究方法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计量法
2、所罗门斯组设计
3、平均人
4、总加量表
5、集体抽样
6、海德的平衡论
7、相关分析
8、假设
二、简答(12*5=60)
1、内容分析的步骤
2、问卷调查的语言特点
3、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4、调查报告应包括那些方面?
5、实地调查的技巧。
三、论述(30分)
论述传播学研究的科学性。
四、应用题(20分)
要进行一项关于“媒介信任度”的调查,请你设计一份调查计划。
上海大学2006年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8'*4)1.议题设置论 2.新青年
3.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4.维模原理
二、简答题(15'*4)1.简述社会责任论
2.简述象征性互动交往理论 3.简述媒介情景非真实化 4.简述史量才的报刊思想
三、论述题(58)
1.试用传播学相关的观点或理论分析“超级女声”现象(28')2.论述传播对构建我们当今“和谐社会”的作用(30')
上海大学2006年新闻理论考研试卷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信息
2、媒介批评
3、沉默的螺旋
4、新闻敏感
二、简答
1、社会主义时期新闻事业的特征
2、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
3、施拉姆的大众传播四大功能
三、问答
1、李大钊的新闻思想
2、“天赋人权”论
3、梁启超的贡献
四、选做
1、舆论监督和构建和谐社会
2、提高传播效果的主要途径
上海大学2006年新闻业务考研试题
广播电视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华尔街日报
2、新闻线索
3、稿件洞
二、简答
1、录音通讯的内涵及特征
2、根据国内外编辑部体制的情况,谈谈你对编辑和记者关系的看法
三、写一篇电视新闻稿 报刊业务部分
依据材料写一篇新华社快讯通
2007年新闻传播业务考研试题
广播电视业务(75分)
一、名词解释(4*5)1.非线形编辑 2.交叉蒙太奇 3.卫星直播电视 4.实地(况)录像 5.摄像采访
二、简答(10*2)
1,录音采访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的注意事项
三、写作(25*1)
自选主题,写一篇电视新闻
报纸业务(75分)
一、名词解释(3*5)1,政治敏感 2,预测性报道 3,非线型结构 4,新闻述评
5、编辑方针
二、简述(20*2)
1,简述新闻职业道德的内涵以及加强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修养的现实意义。2,简述新闻标题的版面作用以及拟制标题的基本作用or原则。
三、据以下材料写一篇250~300字的短讯,拟制标题。
就网上所说的废除中医论,2006年*年*月,全国中医院发展对策研讨会在渝召开。来自全国200多所中医院院长与会,就中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发展对策展开讨论(文章来源:某网站,非规范的新闻写法,只是从诸多方面提供材料)
2007年新闻传播理论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2*20)1,新闻欲
2,新闻 3,大众传播 4,知晓权
5,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 6,内容分析 7,描述性研究 8,麦克卢汉 9,《申报》 10,隐私权
二、简答(10*4)
1、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一些基本观点
2、定量分析的10个步骤
3、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4、西方新闻的发展阶段
三、论述(45*2)
1.谈谈对新闻的舆论监督作用的认识
2.谈一下你对电视娱乐节目例如《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的看法。
2008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试题
一、名词解释(2*10=20)
1、实地调查
2、莱温
3、SPSS系统
4、非语言符号
5、著作权
6、王韬
7、信息共享性
8、把关人
9、新闻的客观性
10、新闻批评
二、简答(20*3=60分)
1、霍夫兰对传播学对贡献
2、社会责任理论对报刊的五点要求
3、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三、论述题(35*2=70)
1、传播学的两大学术传统
2、什么是新闻传播的直接效果和简介效果?如何提高新闻传播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度效果?
2008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试题
广电部分
一、名词解释(5*4=20分)
1、起幅和落幅
2、色温
3、新闻鼻
4、编成
二、简答(20*2=40分)
1、DV对电视新闻的意义
2、联系实例说明民主新闻的特征
三、自拟题目写一篇广播电视新闻稿
报纸部分
一、名词解释(3*5=15)
1、in-deep-report
2、新闻提示
3、设计语言
4、微型导语
5、(暂缺)
二、简答(20*2)
1、联系实例说明新闻的叙事策略
2、报刊的功能定位元素及联系实例说明现代都市报功能定位的缺失
三 结合下列材料,以美联社的记者眼光,写一篇新闻综述(材料选自办《参考消息》-有关近期石油价格上涨)
新闻传播学2008年复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全球化 2 诸子百家 3 新媒体 4 文艺复兴
二、简述中国第一部新闻学著作
三、简述中国第一部传播学著作
2009年新闻传播学考研理论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欲
2、社会责任理论
3、实证研究
4、传播学批判学派
5、梁启超
6、文化传播
7、舆论
8、抽样
9、政治家办报
10、著作权
二、简答
1、沉默的螺旋
2、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3、大众传播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
1、论新闻传播的公信力。
2、联系实际评论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
2009学新闻学传播业务考研试题
广电部分
一、名词解释(4’*5=20’)
1、talk show
2、CNBC
3、剪接点
4、单边注入点
5、编成
二、简论:
1.简述电视现场直播的基本策略;12’。
2.联系电视现场采访的基本要求分析汶川大地震中电视现场采访的得与失。18’
三、自拟主题,写一篇电视新闻稿。30’
报刊部分
一、名词术语解释:(4’*5=20’)
1、融合新闻(Convergent Journalism)
2、“All the news that fits to print”
3、版面编排意图
4、人物通讯
5、编者按语
二、简述
1、分析北京奥运会中我国报纸的经验与教训;15’
2、从西方报纸版面改进的经验中带给我过报纸版面改革的启示。15’
三、根据材料,以《新民晚报》记者的身份,写一篇500的简讯,并拟制标题。25’
2010年新闻传播学理论考研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
1、推断统计分析。
2、网络传播的主要特诊。
3、媒介文化的特征。4、19世纪30年代大众化报刊的主要特征。
5、受众逆反心理的几种主要表现。
二、论述题(每题50分)
1、分析报刊自由主义理论主要观点。
2、如何认识和处理新闻、舆论、宣传三者关系。
2010年新闻传播学业务考研试题
一、名词术语解释 40分
1、再生型新闻线索
2、漏斗式提问
3、情景写作
4、后补性媒体
5、pure design
6、假头条
7、Interaction TV
8、叙事蒙太奇
二、简答题 45分
1、新闻媒介的定位和主要受众群与新闻价值关系。
2、报业面临困境与报纸应对策略。
3、电视评论与报纸评论的联系与区别
三、论述 40分
试论我国新闻媒体面临的政治传播功能,传媒产业功能与新闻专业主义的博弈状况及其应有的理性取向。
四、根据材料写篇400字新闻报道并拟标题
25分材料是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型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约1500字)。
新闻传播理论
一、名词解释
1,舆论监督 2,议程设置 3,新闻敏感
二、简答题
1,论述新闻的社会功能 2,受者中心论
3,解释传播学经验主义学派
三、论述题(二选一)
1,怎样提高新闻媒体的公信力。2,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2011新闻传播业务
一、名词解释
1,新闻专业主义 2,(缺)3,法拉奇 4,小报大办
5,电视主持人节目 6,微型导语
7,新闻评论选题的依据 8,植入式广告
二、简答
1,新媒体环境下报纸融合报道的意义和基本形态。2,媒体娱乐化和新闻娱乐化的区别和不同影响。3,报纸写作和电视新闻写作的异同。
三、论述
论述媒体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双重角色。
四、消息写作400字
材料是关于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领导人会议和在日本横滨举行的什么非正式会议。
理论
1、名词解释10个 20分
2、简答题4个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
微博在传播中的作用
舆论监督功能(不完整,忘了原题)
3、论述题2个 窃听事件谈新闻专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
选个读过的新闻学或传播学教材谈看法
业务; 1、8个名词解释 知察权 免费报纸 40分2、3个简答 新闻发言人制度和中国政府发言人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新媒体议程设置的特点(还是微博?)
我国体育新闻的得与失(后面是不是还有一问?)
3、1个论述 媒体商业化与公共服务的一致性&冲突性,以及其个制的改善(这个题后面印刷错了吧,我都没看懂什么意思。忘了原题怎么说的)
4、神8和天宫1的合体的材料,写个300字简讯
理论:
名解:新闻,传播,宣传,新闻报道,传播学,拟态环境,舆论监督,舆论,(忘了两个)
简答:同楼上,加一个“简述一下经验学派”
论述:同上
业务:
名解:除了楼上那2个,还有公民新闻,全媒体,媒介依赖,剩下三个我也忘了,呵呵
简答:议程设置那个题是“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特点以及其社会影响”
最后一个简答就是“我国体育新闻报道的得与失”,没有后面的了
论述:论述媒体商业化与公众服务的一致性和冲突性及其个规制路径。理论名词接受有个 新闻报道
业务的名词解释 媒体审判 体验式报道 新闻、旧闻、不闻
一些已经过来人的经验,仅供参考
关于学校:
学校的选择是件令人头疼的事,个人认为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所考专业在学校受重视的程度以及教学质量、专业课真题是否适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答题方式、学校所在城市的经济人文状况等。当然,选择学校时要综合自身情况理智选择符合自己发展目标和自身能力的学校,以尽可能考上为准线,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要过于保守。总之,选好学校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复习之中。
关于英语:
单词是英语的基础,考研英语的复习当然是从背单词开始的。我认为最好不要买那种按照字母顺序编排的单词书,因为那些相近的单词罗列在一起很容易弄混,反而不利于记忆。我个人记忆单词的方法是做阅读,做完之后把不认识的单词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每天随身带着,空闲时间拿出来看看,“生词”不断重复在眼前出现自然也就成了“熟词”。当然,记忆单词的方法因人而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行。
至于阅读,当然是熟能生巧啦。多看看英语报纸,多做做英语真题,锻炼出好的语感和阅读技巧,选对的概率和做题的速度才能提高。刚开始复习的时候可能做一篇阅读要很长时间,甚至都看不太懂,那都没关系的,因为刚开始复习毕竟记忆的单词量有限,语感也没有那么灵敏。后期就要提高阅读的速度了,大概一小时能读个4篇就差不多了。
作文的提高唯一的捷径就是勤奋,平时要积累一些好的句型,把它们分类记在本子上并且背下来。但是同样意思的句型牢记一两个就行了,否则记得太多可能最后什么也没记住,毕竟使用的时候用不了那么多。一定要记住,作文不是看出来的,是写出来的。不要觉得自己懂得几个句型就沾沾自喜,这样往往会眼高手低,平时可以锻炼着写一写英语作文,在复习后期要坚持每周至少写一篇,这样既有利于句型的反复记忆,又有利于文章构思和逻辑论述的提高。
关于政治:
政治的复习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可以晚一些开始,暑假报了个政治班,然后上了全程,平时多关注一下时事。辅导班的老师一般都会告诉你哪些是重点,按照划的重点,暑假的时候可以先看看,理解一下,10月份以后开始记忆完全来的及。答题的时候尽量多方位进行阐释,宜多不宜少。
关于上大新闻传播专业课:
(1)参考书:参考书有《传播学概论》威尔伯.施拉姆等著 新华出版社 84年版 《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童兵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新闻学概论》郝雨 王艳玲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传播学通论》戴元光 金冠军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年 《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戴元光等主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年 《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吴信训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新编》(第2版)刘海贵 尹德刚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 《新闻编辑》许正林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新闻评论学教程》丁法章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通论》、《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采访与写作新编》这几本书是重点,分别对应大纲中的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广电新闻业务、报纸新闻业务,《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随便看看就好,因为《新闻学概论》是按照这本的框架进行扩展的,至于很难买到的绝版的《传播学概论》和《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一套书没什么买的必要。参考书看第一遍可以把重点划出来,第二遍更注重理解,第三遍就可以开始记忆一些东西了。(2)笔记:我买了上届考上大新传的一个学姐的笔记,是按照上大考研大纲:传播理论、新闻理论、报纸新闻业务、广播电视新闻业务整理扩充而成的,我买的笔记还有新闻史的内容,包括一些新闻人物的思想和新闻法等,这样就可以不必买《20世纪》那套书了。在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以后,后期就可以丢开书本按照笔记来复习了。我按照大纲找了那些问题在笔记的何处,并在大纲上标出笔记的页码,然后按照笔记上的内容进行记忆。
(3)真题:在看了真题之后你就会发现,真题真的非常重要!每年都会重复考很多历年真题,我根据买来的资料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把历年真题答案都整理出来了,考前一两个月把历年真题答案和笔记上的大纲所涉及的问题都背下来,基础知识就有一定保证了。
(4)初试:背好了大纲和真题,你就成功了70%以上,剩下的就是平时要多多积累一些传媒知识,比如传媒热点问题以及论文,可以经常去传媒网站浏览相关信息。业务方面考察的比较灵活,甚至名词解释有几个也是书上没有的,比如考察了世界上知名的电台、报纸等媒体的信息,问答题也是结合了当年的时事和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还有新闻写作方面要有所提高,多看看报纸,多练习信息的提取以及归纳能力,练习新闻写作。广播电视业务每年必考的题目是写一篇电视新闻稿,可以提前背一篇,考试时就不用临时想了,既节约时间又保证质量。至于论述题,可以到知网上下载上大新闻传播导师的论文来看看,记住他们的主要观点。论述题很多时候都会重复考往年的真题,不一定是当年的热点,比如:2008年灾难性的一年就又考了娱乐节目。
(5)复试:每年的题目都不一样,去年考的就是和初试一样的完整的卷子,还包括一些文史知识之类的,今年考的就是一个小论文“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问题”。这主要还是靠看看论文和平时的积累了。面试的时候,跨专业的同学比较简单,基本就问问毕业论文以及你为什么考传播学,相关专业的同学问的题目就比较专业,要做好准备。总之,考研贵在坚持,既然选择了,就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实现!
最后,祝大家梦想成真!另外大家要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可以联系我!新闻学引论一定要好好看,新闻学大多数都在这本书里。我觉得那个参考书目可能是漏打了。思想史我觉得可以不看。去年在书目里结果也没考,而且一套4本很贵= = 2 上大业务考得很活,今年的话业务这门课几乎没考书本知识。但是如果大纲上提到的,你又有时间,最好去背一下。理论就是引论通论两本重点,业务的话平时要再多积累。去当当上搜《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是《新闻采访写作新编》08年再版之后改过名字了。内容比原先多了一点,主体是一样的。
本来已经发过一帖了,结果修改后被告知出了什么问题,就被删除了……是涉及什么辅导机构了吗?郁闷啊,我没在WORD上保存一份。
不过考完研的人都不轻言放弃,既然已经决定写一份经验帖就一定要写出来。
主要说说专业课,今年上海大学出题特别灵活,相对于前几年的出题风格简直就是一百八十度转弯,很多知识指定参考书目上都没有。那2012年打算考上海大学的同学该怎么做了?由于我非跨专业考的,所以按照我复习的思维给点意见吧。
寒假,虽然这个时间段学习很没效率,但是逼着自己学还是能学点东西的。首先,英语背一下考研核心词汇还要研究下长难句,然后研究下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对于初次接触传播学的人打基础很好。
关于参考书目,开学来后就要开始买上大制定的参考书目了,戴元光老师的《传播学通论》,郝雨的《新闻学概论》,许正林的《新闻编辑》,刘海贵和尹德刚合编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这几本书是一定要买的。施拉姆那本《传播学概论》没必要买,根本不考,看看就行了。童兵老师的《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也没有太大必要买,因为郝雨老师的《新闻学概论》就是按照那个体系编的,有点重复。新闻评论不用买,基本不考,有些常考评论的知识在《新闻编辑》那本书里有。去年新增的传播思想史并没有考,也应该作为重点复习,毕竟是新增内容。这些参考书目在暑假前最好能很细致地看完一遍,重在理解。
等到上海大学新的大纲出来后,按照大纲要求内容复习,背诵记忆。
根据今年上海大学的出题风格可以看出上大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综合实力了,而不是像以前只要死记就能得高分,所以大家一定要多看与新闻传播相关的期刊杂志,一定要是有关学术的哦,而不是什么资讯类的。像《新闻大学》,《新闻爱好者》,《新闻传播》,《现代传播》这些都不错,充分利用你们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的资源吧。多关注些新东西,像媒体融合、网络传播之类的。此外对于07年以来的真题也要好好研究,了解上大的出题思路也是重要一计。
下面再说说怎么看一本参考书目,方法我借鉴了传播小王子的读书法,他的经验是:一本书,你看十遍就够了。10遍,你要达到一个目标。10遍看完了后,你要在5分钟内能够把所有的“考点”看完。看不完?我教你这样做。
第一遍:浏览,目的:熟悉书的内容,知道传播学/新闻学是干嘛的。
第二遍:理解,目的:把书里你看不懂的地方,画出来,书里看不懂不是说这个人写书很牛,理论很深奥,而是——他的表达能力欠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非要用一大最没用的话写出来。你标记好了后,到网上百度下,或者你参考一下别的老师写的书,关于同样问题的表达,就明白啦。
第三遍;结合自己的理解开始划重点(你自己所认为的重点)。并整理自己的笔记。
第四遍:结合考试大纲看一遍,把考试大纲上列出来的画出来,再整理一遍笔记。
第五遍:结合往年的考试题,看书。这一遍,要求你在书上找出相应的问题的答案,并且同往年的考试大纲做一个比较。把往年的每一届试题都做一个比较。你会发现两个现象:第一,试题每天都有好多重复的,以前考过的试题还会再考;第二,考试大纲列出来的,你得往死里背了。
第六遍:穷尽一切名词,简答,论述。把所有的能够出成这三种题型的地方,全部整理下来,用最简单的几个字,写在书的每一页的空白的地方。要求,一个句子,就用一两个字,或者词语概括起来,方便记忆。
第七遍:第三遍整理笔记。笔记的要求:第一,尽可能的简单,就是用一个词语概括一个名词解释,两三个词语概括一个简答论述;第二,要求你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地方,大纲里列出来的东西,以前考过的东西全部整理进去。并用不同的标记标注明白。这个笔记是你以后复习的笔记重点之重点。你如果要买笔记的话,就买这种啦,可能就一页纸概括了一本书的考点。
第八遍:看一遍书。这一遍你基本上就明白那些是重点和非重点了。这一遍有个很关键的任务:假如你考的2010年的研究生,你在读书的时候,要用红色的水笔在特殊的地方标记出来“此为2010年试题”,哈~懂不?就是给自己出一份试卷了。我当年考试,猜到了60%以上的试题。包括一个50分的论述噢!
第九遍:扫盲运动。寻找盲点啊。把书里所有的边边角角看一遍。我记得有一年试题出了一个名词解释叫“铅板”,我找了书,发现就在书的左下角一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出现过这个词,而且加了引号。由此我开始了一项扫盲运动。并提出一个口号“书里所有加引号的词,都要当成名词解释来看……”。
第十遍:最后一遍。任务目标:考察自己的记忆的程度。看目录,在目录上根据有章节提示,把每一张里所有可能被出成名词,简答,论述的问题全部在大脑里回忆一遍。记不住的地方标记出来,看书。
这十遍看完后,以后复习就看你第七遍整理的笔记了。五分钟保证你把所有的考点浏览一遍。入考场前,你就带几张纸复习就好啦。保证所有考点一览无余。
小王子的方法是很值得借鉴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安排调整,十遍听起来有点恐怖,其实我觉得6遍也差不多了,以上黄底的几个步骤是我觉得十分重要和有效的。
上海大学的新闻传播设有博士点,在上海地区仅次于复旦,而且近几年陆续引进了传播学几大牛人,像张咏华,吴信训等人,发展潜力很大。对于想去上海发展,但对复旦没有太大把握的学生来说,可以选择上大。上大09年一共正式录了29人,比08年缩招了3人(虽然09年招生简章上说是录38人,比08年多录了,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所以招生简章的录取名额并不可靠,具体名额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10年考上大的同学可不要迷信招生简章的名额哦)。好了,言归正传吧,先说下初试经验吧。英语要抓早,在暑期之前,要把考研词汇充分背熟,不仅是核心意思,扩展意思也要背,一般要背3—4遍吧,最好能达到随便抽出一个词汇,你就能随口说出它的词义的程度。暑期时可以做下模拟题,像什么200篇的,但做这些题时不要刻意追求答案的正确率,因为做模拟题的目的是熟练巩固考研词汇。暑期后,是复习的重点,这时真题是王道,一定要反复的做,至少做4遍吧,到了11月份,就可以复习作文了,可以背一下专业词汇,固定模式之类的,考试时可以套用(最好别背新东方,红宝书的,因为大家都背这几本,都用这个套路,就烂了,可以选一些不是太普及,但词汇模式比较好的作文书。)如果按这个步骤复习的话,一般能考到70分左右吧(我个人感觉吧,呵呵)至于专业课,老戴那本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复习到位,新闻概论也比较重要,如果把这两本搞好,新闻理论就可以应付了,PS:20世纪那套书,童兵那本书会涉及新闻史部分的,要好好看下。像新闻业务那几本,其实没多大用,业务考的超级活,把广电那本的名解给背下,写作那本的大体内容,重点概念记下,评论的也是要记下名词解释就可以了,重点是平时要多看下导师的论文(09考的公信力论述,就在上大导师的一篇论文中涉及),核心期刊,和杂志。等考试时,把平时的积累给发挥出来就可以的。PS: 初试答题时一定要把字写好。像政治的复习,背下任汝芬任之一就行了。平时,看下参考消息,环球时报的就行,政治一般都不会卡人的,好了,说了这么多,有点困了,复试经验以后补上,希望10年考研的都有好运气,一定要总结知识框架!!太重要了!!心态最重要,有点阿Q精神很不错的
1.决定考研就一定要坚持下去!正所谓自己选择的路跪着都要走下去!天道酬勤,酬和勤不是充要条件!但是不管结果如何,你奋斗的这一年足以让你认识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我自己觉得,复习考研最痛苦的只有最后那几天,感觉自己啥都没记住,所有书都想再翻一遍,再加上政治背诵强度突然加大,真会崩溃!所以建议大家要把最后冲刺、做整体梳理的时间提早些,该背的什么提前些背,拖到最后一周真能让你哭。
政治不要相信考研班押题,要自己真抓实学,要细
英语阅读一定要坚持练到最后,哪怕是为练速度
作文最后一月自己压几篇背,考前一定要定时间练
英语,万恶的英语,一定要背单词背单词,做阅读适合自己的方法,切记投机取巧,否则一年之后你的失落感一定会比论坛上现在的嗷嚎声更加惨烈!
政治,我是要说政治,红宝书没必要买,直接买肖秀荣的资料,一定一定会得高分,今年考研政治,肖秀荣基本上答题压中的产不多了,特别是他的最后四套题,一定要背,切记切记!
总结下吧,今年没考好,估计过线有困难了,还在犹豫要不要二战,有得时候人活着很累,家里亲人都是你要顾及的,考研的确是勇者的游戏,毕竟付出一年一无所获的结果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但是只要你觉得自己是对的,那就坚持吧,我相信一切中自有注定,付出终会得到回报,明天回家,学弟学妹加油!
考研是什么,是一个历程,一个怎样的历程?一个智利与体力、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历程!不论这个过程多么的精彩抑或多么的苦涩,都仅仅只是一个过程。考研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拿一个文凭,更在于从这个过程中完成了一个学生到一个准社会人的转变!
1.如何选择学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选择!成天把武书连那个狗屁排行榜挂在嘴上,煞有介事地去“选择”和“比较”,这样的人是怎么样的水平,大家心里基本都有个底了,如果他冒出什么惊人的言论,我们也就不以为怪了。
2.如何看待考试?考试,特别是专业考试,公平都是相对的。很多学校有所谓的“内部辅导”,如果你是外校的学生,应该多打听。
3.如何看待录取?复式的存在,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低分上,高分被刷,遍地都是,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有很多,你听别人讲述时,应该多想想。
4.具体到上大,如果看待调剂? 看看山东大学你就能理解了。
5.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所经历的仅仅都是事情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方面。说的话,都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有个帖子,一个人说复式对一志愿不利,后面有3个跟贴说不存在这种情况?你该信谁的?给些版内消息吧,如果你想报考,就应该多了解,不能听风就是雨,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如果真的决定要考研,真的要早准备,尤其是英语,早早解决单词阅读——切肤之谈。切记。
以及,我觉得,我太过于盲目相信人家所说的三个月或者一个月就能考上研,觉得考研也不过如此,所以掉以轻心。千万不要抱侥幸心理。好好准备才有希望。靠运气真的有点冒险。
第五篇:新闻传播与党性原则
敬爱的党组织:
在进入文学院分党校培训班学习后,总会联系自己的专业在课余时间思考,根据所学习的相关知识,尽管在战争时期和建设时期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特征有所不同,但都是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都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在进入培训班学习后,这种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的认识更加得到了强化。
什么是党性呢?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而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一切有关政治问题和政治事件所持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倾向。具体到我们来说,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所固有的明显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就构成了我们党的党性。而所谓党性原则,概括起来主要包括:
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
2、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终身。
3、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4、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组织纪律。
5、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6、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公开申明党性并坚持党性,这是我们新闻事业的一个基本特性。我们的党性原则是铁的纪律。从发展史上看,自然要追溯到民主革命时期的党报阶段。党报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自然要严格遵守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我们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闻事业所遵循的党性原则,就是战时党性原则的继承和发展。确切地说,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原则在新闻工作者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行为准则,它要求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或主办的新闻舆论工具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贯彻和表达本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
具体到新闻实践,我们又该如何怎样坚持贯彻党性原则呢?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宣传的根本指针。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也是党领导的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在我们的新闻宣传实践中,能否真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是衡量我们的新闻事业党性强弱的重要标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具体到新闻工作的实践中,就要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密切结合实际,完整地、准确地、生动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明白晓畅。
2、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各种新闻事实进行正确地分析、解释、报道和评论,使人们受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
3、坚持真理,敢于并且善于同各种错误的思想行为进行斗争。
马克思主义要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高度的政治坚定性和鲜明的战斗风格,在原则问题上明确是非,“对于那些攻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观点的谬论,要进行有充分论据、确实能够说服群众的批判。”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就应该坚定地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坚定地贯彻和执行马克思主义。没有坚定的捍卫和宣传,就没有坚定的贯彻和执行;而没有坚定的贯彻和执行,捍卫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也只是一句空话。
二、积极、正确、全面、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正确制定和宣传贯彻自己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作为党的喉舌,新闻工作要积极、正确、全面、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使党的政策化为亿万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在新闻工作实践中贯彻这一要求就要做到:
1、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2、明确由来,把握实质。
3、坚持辩证法,防止片面性。
4、内容生动,形式灵活。
三、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工作纪律。
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接受党的领导,是新闻工作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领导的事业的一部分,必须服从党的统一领导,不允许同党闹独立性。为了保证实现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宣传工作的组织纪律和工作制度:
1、全党服从中央。
2、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
3、坚持重要稿件的送审制度。
4、坚持向党政机关反映情况的制度。
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和人民利益完全一致。
我国的新闻事业经历了曲折的道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表明:只有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发扬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有效发挥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纽带作用,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统一;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要坚持党性原则,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做好新闻工作,同时又要表达人民的利益,充分反映民情舆论。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作为一名尚在校园接受新闻教育的学生而言,我们可能缺少充分的新闻实战经验,但是我们仍需要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醒自己,不忘党性原则始终是新闻工作遵循的宗旨,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结合培训班的知识对党性原则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以便自己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更好地为我们党的宣传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汇报人:xiexiebang